组织结构变革的失败案例

合集下载

东原公司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东原公司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东原公司组织变革案例分析一、东原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规模较大,组织管理中遇到许多新问题,管理信息沟通不及时,各部门的协调不利;二是市场的变化快,过去先入为主的优势已经逐渐消失,且主业、副业市场竞争都渐趋激烈;三是人员在不断膨胀、组织层级过多,部门数量增加,这就在组织管理上出现了阻隔;四是公司管理层次过多,总公司有三级,各分公司又各有三级以上管理层,最为突出的是娱乐中心的高、中、低管理层竟多达7级;五是职能重叠,管理混乱。

管理效率和人员效率低下,这从根本上导致了管理成本的加大,组织效率下降;六是现有的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也已不适应公司业务种类多、市场分布面广、跨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七是公司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各个分部独立核算后,都有自己的账户,总公司可控制的资金越来越少,由于资金分散管理,容易出问题;八是职能型和事业部型设计组织结构的意见不统一。

二、东原公司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1、原有的组织机构设计已不能适应当前东原公司战略发展需要。

一是人员增多;二是部门职责重叠,责、权、利不清;三是层级过多,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与更多的下属进行经营管理上的沟通和策略的执行,信息传递容易失真,造成管理效率和人员效率低下。

2、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造成公司财务管理混乱,资金分散,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

3、公司总裁没有事先认真研究组织机构对公司发展阻碍的问题,没有事先与几个副总进行相互沟通和协调统一认识,而只是在生产例会上研究发展方向时引出了争论,因为“例会是由徐总主持,几位副总经理参加,原本是想商谈一下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问题”4、两个副总从自身分管部门的角度出发去设计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不能从整体上、系统地统筹考虑,造成意见分歧。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1、必须要对现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重新设计,减少层级和职责交叉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

其组织结构设计调整(按职能设计,因为这种设计对公司组织变革影响较小,高层思想2、实行财务管理扁平化和网络化管理,财务管理集中制与事业部组织设计并不矛盾,各二级生产部门是报帐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各二级生产部门可申请资金预算额度以便生产经营安排,公司财务部能统筹调度资金,确保企业资金流能充分流向收益高的、有市场竞争力的经营部门,加速资金周转率和提高运营效率。

杜邦公司组织变革案例

杜邦公司组织变革案例

2013-12-3
安徽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2
1.成功的单人决策及其局限性


历史上的杜邦家族是法国富埒王室的贵族,1789 年在法国大革命中化为灰烬,老杜邦带着两个儿 子伊雷内和维克托逃到美国。1802年,儿子们在 特拉华州布兰迪瓦因河畔建起了火药厂。由于伊 雷内在法国时是个火药配料师,与他共事的又是 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加上美国历次战争的需 要,工厂很快站住了脚并发展起来。 整个19世纪中期,杜邦公司基本上是单人决策式 经营,这一点在亨利这一代尤为明显。
安徽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2013-12-3
14
3.充分适应市场的多分部体制
由于多分部管理体制的基本原理是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开,从而使公司 的最高管理层摆脱了日常性经营事务,把精力集中在考虑全局性的战 略发展问题上,研究与制定公司的各项政策。 新分权化的组织使杜邦公司很快成为一个极具效率的集团,所有 单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司组织具有了很大的弹性,能适应 需要的变化。这使杜邦公司得以在20世纪20年代建立起美国第一个 人造丝工厂,以后又控制了赛璐珞生产的75%~100%,垄断了合成氨 ,而且在30年代后,杜邦公司还能以新的战略参加竞争,那就是致 力于发展新产品,垄断新的化学产品生产。从30年代到60年代,被 杜邦公司首先控制的,有着重要意义的化学工业新产品有:合成橡 胶、尿素、乙烯、尼龙、的确良、塑料等,直到参与第一颗原子弹 的制造,并迅速转向氢弹生产。
2013-12-3
安徽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16
4.“三头马车式”的体制

新的组织体制是为了适应日益严峻的企业竞争需要而产 生的。60年代初,杜邦公司接二连三地遇到了难题:过 去许多产品的专利权纷纷期满,在市场上受到日益增多 的竞争者的挑战;道氏化学、孟山都、美国人造丝、联 合碳化物以及一些大石油化工公司相继成了它的劲敌。 以致于1960年到1972年,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4%, 批发物价指数上升25%的情况下,杜邦公司的平均价格却 降低了24%,使它在竞争中蒙受重大损失。再加上它掌握 了多年的通用汽车公司10亿多美元的股票被迫出售,美 国橡胶公司转到了洛克菲勒手下,公司又历来没有强大 的金融后盾,真可谓四面楚歌,危机重重。

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的案例

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的案例

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的案例在企业管理中,组织变革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组织变革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例如提高效率、改进流程、促进创新和提高组织适应性。

然而,组织变革也面临着许多动力和阻力。

本文将从动力和阻力两个方面来展示组织变革的案例。

动力方面组织变革需要动力来推动它的实施。

以下是一些动力的案例:1.市场竞争一个企业的市场地位不断变化,它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如果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并蓬勃发展,它需要不断地改进流程和进化。

组织变革是这样做的一种方法。

一些企业为了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强制实施了大规模的组织变革。

2.新技术近几年来,科技发展迅速,新技术的出现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许多企业为了适应这些新技术,不得不进行组织变革。

例如,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出现,许多企业都在改变他们的IT系统和知识管理,以适应这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3.提高效率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胜,必须寻求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法。

为此,一些企业积极推动组织变革,以优化其业务流程和提高效率。

通过组织变革,企业可以适应变化并提高其与竞争对手的效率。

阻力方面虽然组织变革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但其实现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阻力。

以下是一些阻力的案例:1.员工抵制员工是组织变革的最大反对力量。

当组织变革会对员工造成影响的时候,员工可能会抵制改变。

例如,一些企业在实施组织变革时可能需要取消一些员工的职位。

这可能会导致员工感到不安,导致他们反对变革的实施。

2.成本组织变革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可能会导致企业推迟变革或者完全放弃变革。

一些企业在组织变革的决策过程中,经常会对成本进行慎重的考虑。

3.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组织变革的另一个阻止因素。

一些企业在组织变革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调整整个组织架构。

这可能会对企业的文化和运作方式带来很大的影响。

如果企业没有充分准备,调整组织结构可能会导致变革的失败。

组织架构调整与变革

组织架构调整与变革
03 个性化与定制化的组织结构
适应个性化需求和定制化服务的趋势,构建更加 灵活、多样化的组织结构。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化冲突
效果不明显
在组织架构调整中可能引发不同部门、团 队之间的文化冲突,需要加强文化整合和 团队建设,促进文化融合。
变革效果可能不会立即显现,需要持续关 注和评估变革效果,不断调整和完善变革 措施。
组织架构调整与变革的案例
04
分析
案例一:某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的实践
总结词
扁平化管理
详细描述
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实施了扁平化组织架构调整。通过减少管理层级,使公司 更加灵活和高效。
激发组织活力
打破原有结构限制,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
组织架构调整与变革的目标和意义
目标
建立高效、灵活、适应性强的组织架构,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需求。
意义
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的长期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组织架构调整与变革的策略
02
和方法
组织架构调整的策略
扁平化策略
通过减少管理层级, 使组织结构更加紧凑
和高效。
矩阵式策略
建立一个双重报告结 构,以增强跨部门协 作和项目管理的灵活
性。
专业化策略
根据职能或业务领域 细分部门,提高专业
化和效率。
网络化策略
通过建立外部合作伙 伴关系和利用外部资 源,以适应快速变化
的环境。
组织架构变革的方法
渐进式变革
通过逐步调整和改进,逐步实现组织架构 的变革。
混合式变革
沟通和培训
确保员工理解和接受新的 组织架构,并提供必要的 培训和支持。

案例分析:《和谐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电大在线

案例分析:《和谐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电大在线

案例分析:《和谐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电大在线案例分析:《和谐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1. 引言本文将对《和谐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一文进行案例分析。

《和谐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是一篇关于一家名为和谐公司的组织结构调整的报告。

该调整旨在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概述并分析其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2. 案例概述《和谐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描述了和谐公司为了提高内部沟通和协调以及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而进行的组织结构调整。

原先的组织结构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包括决策的迟缓、沟通的不畅和部门之间的协作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谐公司决定进行一次全面的组织结构变革。

3. 关键问题在组织结构变革过程中,和谐公司面临了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公司需要确定变革的目标和期望结果。

其次,公司需要确定适合新组织结构的角色和职责,并确保员工理解和接受这些变化。

此外,变革过程中需要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来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

4.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谐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公司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来负责组织结构变革的规划和实施。

这个团队由高层管理人员和各个部门的代表组成,旨在确保各个部门的利益得到充分考虑。

其次,公司提供了相关培训和支持,以帮助员工适应新的角色和职责。

并且,在变革过程中加强了内部沟通和协作,例如通过定期会议、研讨会和信息分享平台等。

5. 结论通过对《和谐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组织结构变革对于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施变革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关键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公司才能成功地进行组织结构变革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请注意,本文根据所提供的标题和字数要求进行了简要概述,没有详细讨论案例的具体内容。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文档,请提供更多信息。

改制失败案例

改制失败案例

改制失败案例在商业经营中,改制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策略,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然而,并非所有的改制都能取得成功,有些改制甚至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分析一个改制失败的案例,并探讨其原因和教训。

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包括市场份额下降、盈利能力下降、员工流失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公司决定进行改制,希望通过改变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首先,公司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裁减了部分不必要的岗位,并对原有岗位进行了重新分配。

然而,这一举措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了员工的不满和不稳定,一些核心员工纷纷离职,导致了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

其次,公司进行了产品线的调整,试图推出一些新产品以应对市场的需求变化。

然而,由于市场调研不足和产品研发不够成熟,新产品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销售业绩并未出现明显改善。

最后,公司进行了管理方式的改革,试图引入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然而,由于管理层对新理念的理解和实施并不到位,导致了管理混乱和决策失误,企业的运营效率反而下降了。

综合分析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改制失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改制过程中忽视了员工的感受和稳定性,导致了人才流失问题;二是改制过程中市场调研不足,产品研发不够成熟,导致新产品未能获得市场认可;三是改制过程中管理层对新理念的理解和实施不到位,导致了管理混乱和决策失误。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教训。

首先,改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员工沟通,确保改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改制过程中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保持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最后,改制过程中需要注重管理层的能力和素质提升,确保管理层对新理念的理解和实施到位。

总之,改制是一项重要的商业策略,但并非所有的改制都能取得成功。

企业在进行改制时,需要慎重考虑,充分准备,确保改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才能取得成功。

组织变革事故案例分析

组织变革事故案例分析

组织变革事故案例分析简介本文档旨在对组织变革事故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

案例分析案例一:公司A的组织结构调整公司A决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经营需求。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没有充分沟通和协调:公司A在决定组织结构调整时,没有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导致员工对变革感到困惑和不满。

- 缺乏培训和支持:在新组织结构实施后,公司A没有为员工提供足够的培训和支持,导致他们难以适应新的工作职责和流程。

- 领导层失职:公司A的领导层在变革过程中没有发挥积极的角色,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榜样作用,导致员工对变革的抵触情绪增加。

针对以上问题,公司A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加强沟通和协调:领导层应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变革的目的和影响,并征求员工的反馈和建议。

- 提供培训和支持:公司A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并解决他们在变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增强领导力:领导层应发挥积极的角色,向员工树立榜样,并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案例二:政府部门的政策改革某政府部门决定进行政策改革,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缺乏前期调研和分析:政府部门在决定进行政策改革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分析,未能充分了解改革的影响和可能的障碍。

- 强制性变革:政府部门采取了强制性的改革措施,未能考虑到员工的意愿和能力,导致员工对变革的抵触情绪增加。

- 缺乏培训和沟通:政府部门在改革过程中没有为员工提供足够的培训和沟通渠道,导致员工对新政策的理解不足,难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为解决以上问题,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分析:政府部门应在决定进行政策改革前,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分析,以了解改革的影响和可能的障碍,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 引入渐进式变革:政府部门可以采取渐进式的变革措施,充分考虑员工的意愿和能力,避免强制性的改革措施,减少员工的抵触情绪。

美的集团组织架构及流程优化的案例分析

美的集团组织架构及流程优化的案例分析

美的集团组织架构及流程优化的案例分析第3章美的集团组织结构变革分析3.1美的简介创业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

目前,美的集团员工近8万人,拥有美的、威灵等十余个品牌。

除顺德总部外,美的集团还在国内的广州、中山、安徽芜湖、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在国外的越南平阳基地已建成投产。

美的集团工业基地占地总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

美的集团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地设有13个海外机构。

美的集团主要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大型中央空调等大家电、小家电和压缩机等家电配件产品,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和微波炉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

美的集团一直保持着健康、稳定、快速的增长。

上世纪8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60%,9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50%。

新世纪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

2006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57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额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8%。

在“2006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定中,美的品牌价值跃升到311.9亿元,位居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七位。

2006年6月,由广东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评定的“2006广东企业100强”中,美的集团名列第四位。

2006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最大500家企业”美的集团排名第53位。

2006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第五次向社会公布了中国企业500强年度排行榜,美的集团位列第63位。

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美的集团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1990年代至今上交税收超过90亿元,为社会福利、教育事业捐赠近亿元。

美的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见下表:美的通过二十几年健康高速稳健的发展,成长成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房产、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这其中,正确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的设立和因势改变对集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案例分析:《利民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 电大在线

案例分析:《利民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 电大在线

利民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问题1、唐文为什么要把组织结构改成图2的样子,原先的结构有什么问题?答:唐文只因为把组织结构图改成2的样子,主要是他对公司的管理和管理方式有自己的看法和策略。

首先,唐文曾劝父亲变动组织结构,他认为父亲的管理方法不科学,组织结构混乱没有条理,通过更新组织结构图能够明确公司各部门的权责,使管理更有条理。

原来的组织结构图层次不清、部门不清、管理职责不清。

例如司机、厨师同属于后勤类工作却形成了两个部门,分别管理,不但增加管理还不利于组织、协调。

另外原理的组织结构把一个大队并列到部门的层次中去,造成组织结构层次不清,必造成管理混乱。

目前由他的父亲一个人操控,还勉强可以运行,一但组织做大,管理精力必然会带来管理问题。

问题2、唐文改革组织结构可能遇到什么问题?答:唐文改革组织结构可能遇到以下问题:(1)来自自己家庭的阻力以及来自公司员工观念上的阻力;由于家庭成员担任要职,现在被调动的人会反对实施;(2)由于组织结构变更,相应的配套制度建立的阻力;结构变更必然存在现有制度落后,职责不清情况,在制度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推进;(3)来自工作习惯的阻力;以往的习惯被打破,造成大面积员工抵触;(4)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阻力,如人们的指责或批评等由于变革伤害到一些员工的利益以及裙带关系,造成员工无法安心工作。

问题3、他应当如何分步骤地予以实施?答:唐文应该分以下步骤予以实施:(1 )做好家庭成员工作,从大局出发带头相应变革,同事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发动组织内的骨干成员,群策群力,发动员工共同参与组织结构改革;(3)实施奖励,聘请专业人员参与指导工作,同时号召人们促进与支持改革;(4)实施处罚,奖励先进、教育后进,让大家看到远景、看到希望,看到变革带来的好处。

2011 秋工商本张福申《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着作。

至今已152年的历史了。

它的成功在于它详细的内容,精彩的片段。

在译序中,它还详细地介绍了《简爱》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创新战略与组织变革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发言稿

创新战略与组织变革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发言稿

创新战略与组织变革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与大家探讨创新战略与组织变革的成功与失败案例。

创新战略和组织变革是当前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次发言,我将分享一些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有关创新战略和组织变革的经验教训。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湾亚电子这个成功的案例。

湾亚电子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战略和组织变革的协调运用。

湾亚电子在创新战略上,不仅注重技术创新,还注重组织创新。

他们意识到传统的组织架构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于是他们将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

他们采取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分散决策权给员工,提高了创新激励机制。

这种创新的组织结构使得湾亚电子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此外,湾亚电子还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投入研发和创新。

他们与各大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起了庞大的研发团队。

通过技术创新,湾亚电子推出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赢得了市场竞争的先机。

湾亚电子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创新战略,还得益于组织变革的支持。

在组织变革中,湾亚电子为员工提供了充分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他们重视员工的素质提升,通过培训课程和培训计划,使员工具备更多的技能和知识。

与湾亚电子的成功相对应的是一些失败案例,我想以诺基亚为例。

诺基亚在过去几十年里一度是手机市场的龙头企业,但在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中未能成功转型,最终导致了市场份额的衰落。

诺基亚的失败案例可以归结为未能及时调整创新战略和组织变革的问题。

在智能手机兴起之前,诺基亚一直以功能手机为主力产品,未能预见到时代的变迁。

当苹果公司推出第一款iPhone时,诺基亚对智能手机的潜力产生了误判,没有及时调整创新战略,未能抓住机遇。

此外,诺基亚在组织变革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他们在面临市场变化时,没有及时调整组织结构,依然采取传统的层级式管理模式。

(企业变革)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企业变革)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企业变革)组织变革案例分析在以前的基础上独立自主的发展各自领域的产业。

服务平台(包括技术中心、物流公司、设备动力部、基础管理公司和保卫部)和销售平台(总共分为19个区域销售公司)则将主要为集团内的产业公司服务。

这个“新”的方案,实际上和2000年的方案如出一辙。

然而4年已过,物是人非,昔日的竞争对手TCL、KONKA、HAIER、HISENSE等国内大型家电企业在经营规模上、在产品的多元化与升级换代上、在国际化的运作上都到达了新的高度,而当时被国产品牌的价格战打得节节败退的国外家电厂商,现在又卷土重来。

长虹非但失去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振兴民族产业为己任,舍我其谁的豪气和霸气,而且还在过去不良的体制和管理机制带来的一系列恶果中苦苦挣扎。

4年之后,重主长虹的赵勇,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旧事重提?他会不会也象常人一样感慨:假如当初能给我多一点的时间,把那套改革继续下去,现在的长虹又是什么样的长虹呢?本期的管理案例分析,我们以一个管理问题研究者的角度,一起回顾在2000年长虹差一点尝试的营销组织变革方案,对“旧事重提”的长虹也罢,对于经历快速扩张、多元化而基础管理不能同步发展的企业也罢,或许会有借鉴。

第一部分背景本节概要:2000年长虹有四大业务,但发展很不平衡。

彩电业务占了销售贡献的绝大部分,但随着彩电市场需求与竞争结构的变化,客观上需要厂商的营销体系有很大的灵活性来适应各地不同市场的消费习惯。

同时,由于四大业务专业化强、前端的客户、渠道重合度很低,长虹当时高度集权的,直线式的营销体系客观上已经不能适应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1994年上市后,长虹的业绩到1997年到达顶峰,实现主业收入156.73亿元,净利润26.1亿元。

同年,长虹募集资金的22.9亿元中,15亿元投向了瞄准农村低端市场的著名的“红太阳一号”工程以扩大产能。

为了消化产能和强占市场,1998年,长虹开始了后来在家电业界颇受争议的彩管囤积,致使应付款和应付票据升到61.9亿元的峰值,库存1998年年末达到77亿元,比上年整整翻了一倍。

ERP实施成功和失败分析6案例

ERP实施成功和失败分析6案例

公司遇到的问题
• 1.职能部门间信息不畅。因此无法及时了解库存,不能 准确安排生产计划;不能及时掌握车间生产情况,不能把 握生产进度(三年前已经审核下达执行的生产定单仍搁置 车间,计划员却得不到反馈信息)。 2.产品种类繁杂、制造工艺复杂。无法制定准确的生产 计划,难以合理地组织生产,制造资源协调和调配困难。 今天全部设备和人员都在超负荷运转,明天可能又无所事 事,产品盲目生产,完工率又很难保证,生产周期也无法 确定。 3.车间管理难以直观控制,原料耗用无法做即时监控和 事后追踪。 4.成本不能及时、准确核算,料品管理无序。同一料品 被技术、财务、经营等部门冠以不同名称,出现不同编码 。
案例二
大船工具实业公司ERP实施案例分析
• 供应方:用友软件 实施方:大连船舶工具
公司背景资料
• 论性质,这是一家典型的国有企业(员工平均工 龄28年);论规模,它也是一家典型的中小企业 (2002年产值2200万元,利润情况33.7万元/年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建立健全了一些管理制度,也参加了一些标准 的管理认证,但是随着企业参与国际市场,与外 商的合作越来越多,产品线越来越长,以前积累 的那些简单初级的管理经验,加上财务管理软件 以及30台功用尚未极致发挥的PC,也不能应付企 业发展的需求。尽管营业额在不断上升,但是企 业再上台阶的难度却越来越强。
工具公司实施ERP项目所涉及的职能部门和职位是: 办公室、经营科(科长、统计员、业务员、发货员)、生 产科(生产处长、计划员、采购外协员),包括库房(材 料库库管员、备品备件库库管员、成品库库管员)和车间 (车间主任、调度、配套员)、财务定额科、技术科(技 术员、工艺员)。
ERP的实施成果
• ERP系统经验收,已经开始在大连造船厂工具公司投入使用并 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用友ERP为工具公司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 的管理流程,为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制定标准化打下良好的基 础,使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反馈成为可能,管理 理念和制造理念发生变化,真正做到按需生产,优先级排产, 生产计划的编排合理科学。 1、以企业局域网为技术平台,通过用友ERP-U8系统加强资 金流与物流、生产的协同,打通企业内部供应链,实现企业内 外资源的集成。借助其系统的管理系统性、数据共享性、动态 应变性、模拟预见性等特点适时提供销售、生产、物供和财务 数据和信息,帮助公司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各方面的 运行状况,不断改善经营决策,提高公司的应变能力。 2、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发生改变,按需生产,优先级排产 ,实现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资源,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劳动生产率。

案例分析“乐百氏”组织结构悄然变脸

案例分析“乐百氏”组织结构悄然变脸
第六组 案例分析
NEW
观点
01 HOME
02 TEXT
03 TEXT
04
TEXT
有人说,企业运行到一定阶段后,组织创新的 重要性更加显现,所谓管理出效益也更多地体 现在制度创新方面,而组织创新正是制度创新 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组织结构的调整为企 业增加灵活性,降低管理层次和管理成本,化 解企业日益庞大以后所带来的“大公司病”提 供了可能。你同意这句话吗?请用本案例分析 你的观点。
“乐百氏”组织结构悄然变脸
第六组 卢珊 朱文豪 胡志刚 肖建川
乐百氏
案例分析
说在前面
题外话
01 HOME
02 第一次 变革
03 第二次 变革
04
新思考 新观点
第六组 案例分析
组织架构变换示意图
2002年3月11日
实施区域事业部制
2001年8月 到 2002年3月
实施了产品事业部制
1989年创业到 2001年8月
第六组 案例分析
NEW
观点
01 HOME
02 TEXT
03 TEXT
04
TEXT
首先,我同意这句话。我认为乐百氏以地区为中心的
组织结构,很显然比以产品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更能节约运营成 本,因为前者的运行模式相对后者来说要简单明了得多。我们 不妨这样来设想一下:在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中,每一个产品 事业部 都要对全国的生产、销售进行管理,由于面太广,不仅 很容易出现管理空隙,也增加了管理和监督成本;而在以地区 为中心的模式中,每个地区只对本地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负责, 管理成本大大降低。组织结构的调整确实为企业增加了灵活性, 降低了管理层次和管理成本。
思考
01 HOME

组织结构变革案例

组织结构变革案例

组织结构变革案例
这家企业是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部门化组织结构,
各部门之间信息流动不畅,决策效率低下,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企业决定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

首先,企业进行了全面的组织架构分析,深入了解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工作流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在分析的基础上,企业确定了新的组织结构框架,将原有的部门化结构调整为跨部门的项目组织结构,强化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提高了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其次,企业进行了人员培训和转岗安置工作。

由于新的组织结构需要员工具备
跨部门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因此企业对员工进行了全面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企业还对原有部门的人员进行了转岗安置,将他们重新分配到新的项目组中,确保了组织结构变革的顺利实施。

最后,企业进行了组织文化的转变。

在组织结构变革的过程中,企业注重塑造
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倡导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通过组织文化的转变,企业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上述的组织结构变革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组织结构变革对企业的重
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不断调整和变革组织结构,企业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组织结构变革时,企业需要全面分析现状,确定新的组织结构框架,进行人员培训和转岗安置,同时注重组织文化的转变,才能确保变革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成功。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为其他企业在组织结构变革方面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变革管理的失败案例一个零售企业的故事

变革管理的失败案例一个零售企业的故事

变革管理的失败案例一个零售企业的故事变革管理的失败案例:一个零售企业的故事在商业世界中,变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之路。

然而,变革管理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故事。

本文将分享一个关于一个零售企业的失败案例,通过剖析其中的原因和教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变革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

1. 引言变革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无论是因为市场趋势变化、技术进步还是竞争对手的崛起,企业都需要通过变革来保持竞争力。

然而,成功的变革并非易事,需要公司高层的明智决策和组织全员的积极参与。

2. 失败案例介绍零售企业A,曾经是市场上备受瞩目的企业,但随着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公司的销售额开始下滑。

为了应对市场挑战,公司决定进行大规模的变革,并制定了详细的变革计划。

3. 变革计划的制定在变革计划中,公司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包括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供应链管理、改善客户体验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公司对现有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并引入了新的管理团队。

4. 沟通不足在变革管理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零售企业A在这方面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公司高层在制定变革计划时并未充分考虑员工的反馈和意见,导致变革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巨大的阻力。

5. 执行困难除了沟通不足外,零售企业A在变革的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

由于变革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紧密耦合,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变革过程陷入困境。

公司高层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各种问题,包括资源不足、人员流失和技术障碍等。

6. 忽视变革文化建设变革文化在变革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零售企业A在变革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

公司高层未能树立起变革的正确价值观和文化氛围,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合作性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变革的困难。

7. 结果与教训由于上述问题的累积,零售企业A的变革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销售额持续下滑,员工士气低迷,最终导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了竞争力。

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变革案例海尔兼并合肥“黄山”电子有限公司前言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

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1997年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6个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

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冷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等27个门类、70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1997年出口创汇达5600万美元,员工20601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8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2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发展至56.6亿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特大型企业。

1997年,海尔在低成本扩张方面有较大的行动:1997年3月,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4月,控股青岛市第三制药厂。

1997年8月,控股山东莱阳家电总厂。

1997年9月,海尔与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风华冰箱厂。

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8家,组成了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支“联合舰队”。

兼并背景1997年12月底,合肥市市政府决定将合肥市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

拥有2500多名员工的黄山电子有限公司,几年前曾是安徽省的支柱企业,黄山电视十分畅销,供不应求。

但1993年以来,由于管理不善,生产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1997年共亏损4982万元,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只能从银行的贷款中支付。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利民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问题:1.唐文为什么要把组织结构改成图2的样子,原先的结构有什么问题? 因为唐文为了便于自己对公司进行集中领导,有利于他实施控制和管理,所以要对以前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

改革后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直线职能结构:它包含了直线关系、参谋和委员会,管理层次分明。

且具有集中领导,便于调配人力、财力和物力;职责清楚,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秩序井然,使整个组织有较高稳定性的优点。

原先的组织结构属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世袭组织类型,具有多头领导、责权不明、管理层次混乱、管理跨度不合理等缺点。

2.唐文改革组织结构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唐文改革组织结构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①来自公司上下员工观念上的阻力; ②因地位变化的产生阻力; ③来自人们的生活习惯方面的阻力; ④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阻力,如人们的指责或批评等。

3.他应当如何分步骤地予以实施? 他应该分以下步骤予以实施: ①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②要利用群体动力,发动群众讨论和参与组织结构改革; ③举办培训班,号召人们促进与支持改革;④奖惩分明,使用力场分析法,奖励先进、教育后进,增强支持改革的因素,削弱反对因素。

二、张林的个性对其事业的影响问题1、张林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他的个性、他的需求是什么?从文中看,张林是一位工作稳定、从事推销行业的中年男性。

他虽然几次调换岗位并小有成就,但他并不得志。

他对目前的推销工作是基本适应的,但与他的某些个性倾向是有矛盾的,也就是说当前的职业对他来说并非最佳选择。

他的个性按照麦迪的个性性格类型属外向、高忧虑型,具有多血质气质。

他的外向、独立理智的个性使他对当前的工作是能胜任的。

但他多年形成的正直、善良的价值观与他所在的行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效益不择手段的做法发生矛盾,而且他自己对单位给的报酬也不甚满足,所以产生苦恼。

张林的需求是要让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努力寻找独立发挥自我能力的机会,希望有较高报酬的并且不与自己价值观念发生冲突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结构变革的失败案例实达变革前的背景和战略1988年,福建实达电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达)开始创业。

从1988年到1992年,实达实现了高速成长,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这一阶段,实达基本上采取了线性的、稳步的发展方式,坚持以IT业务为主,并逐步向相关业务领域渗透。

1992年,公司提出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目标,着手建设销售、维修、服务三大体系,并提出了产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方针。

1993年,公司由单一终端厂家向系统集成厂商方向发展,并积极向其他行业和境外拓展,相继成立了香港分公司、俄罗斯分公司、房地产公司、酒家公司。

1995年,集团成立了金融系统分公司,瞄准了金卡工程的设备和系统集成。

1996年,集团国际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分别是美国、英属处女岛注册了子公司,同时收购了爱迪生公司、海天公司,增加了产品线,增强了网络集成力量。

1996年8月8日实达电脑A股在上海发行上市(证券代码600734),融资2亿元,标志着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历史阶段。

刚上市的实达只有终端和外设两个业务版块,但雄心勃勃的经营决策层决定进入更多的领域,于是企业选择了扩张战略。

1996年至1998年,实达进行了各类投资,包括VCD?DVD、PC、软件、硬件、系统集成、自动轮椅、家庭电源开关、电子商务、房地产、进出口等业务,实达旗下大大小小的控股或参股公司近30家。

当时,实达把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为电子信息产品集团,电子信息几乎覆盖了现在所有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产品。

此时,实达完全抛弃了原有的稳定风格,采取了在多个领域全面出击的策略。

实达虽然推行了激进扩张的发展战略,但其并未完全具备实施这一战略的条件,实达早期形成的产业运作经验在局部是有效的,但如果超出了熟悉的领域,其意义就十分有限。

可以说,当时的实达在视野、管理和宏观协调能力上还远远不能支撑如此宏大的产业构架。

从业务单元上看,集团各子公司正在日益各自为战、各自为政,这导致管理几乎失控。

资源和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如企业资源(尤其是市场资源)不能共享,以产品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直接削弱了实达产品对客户的影响力,对市场营销的忽视造成了企业运行(从产品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低效率和随意性等等,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实达向更高层面发展。

从内部管理上看,集团内有一种“重经营,轻管理”的倾向,许多精英把力量都放在抓单子、占市场、做形象,很少有人认真研究管理的问题。

殊不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管理难度在成倍增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也在成倍增加。

各部门(行政平台与各子公司、各子公司与客服中心、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矛盾重重,现行体制破绽百出;分公司与集团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员工感受不到集团的存在和发展;驻外员工和老员工的个人发展得不到与其业绩、能力、态度相适应的妥善处理;集团在当地的公共关系、形象宣传和品牌经营等方面缺乏资源,实达形象和品牌得不到当地市场和政府的充分认同和支持。

从人力资源上看,在业务高速增长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实达集团总部又忽视对各项目的管理、监控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关键性问题。

实达集团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基本都集中在主营业务群中,这些人员是实达多年来培养出来的精英力量。

在实达实施扩张战略的过程当中,为了保持现有主营业务的稳定发展,这批精英力量一时很难被调整和派出到新的业务领域。

所以实达在向其他领域扩张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新项目缺乏优秀经营管理团队的情况。

实达的变革战略实达上市以来众多的投资项目当中,成功的只有PC以及与爱普生合资生产打印机等寥寥可数的几个项目。

到1998年,实达的VCD项目亏损近1亿元。

其数字电器项目的切入不当、经营不善,给集团造成了巨额亏损,最终数字电器公司以清盘告终。

旗下西方公司因参与走私,被处高额并带来大量的呆坏账,造成1.1亿元亏损,且形成大量暗亏。

此外,实达曾提出“大实达”概念,拟将香港作为资本动作中心,但实达在香港的资本动作并不成功,又造成0.5亿元的亏损。

大量亏损的形成使实达的集团首脑感到了生存的危险。

1998年8月,实达请来西方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为其制定变革方案。

8月,麦肯锡实达项目小组为实达开始了长达八周企业“诊断”,麦肯锡咨询诊断的结论是实达需要建立高绩效的市场营销及销售组织体系,并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一步到位”方案,即在集团内部直接进行全局性大调整,这要求企业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另一种是渐进式的过渡性方案,即“局部试验”,成功之后再推进到一个公司继而整个集团,保持稳步前进。

可以说集团绝大部分员工,都认为后一种方案比较好,但实达首脑极力主张“一步到位”,而且“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

1998年10月15日,经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从10月16日起,集团开始全面进行管理重组,通过建立高绩效的市场营销和销售体系,突出营销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并计划在10月31日前完成新旧体系的转换,从1999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新体系。

实达变革战略的实施与执行实达的变革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考虑到麦肯锡对国内情况及对国内企业实际动作情况比较了解,实达首先请麦肯锡公司做了一个关于公司核心竞争力优劣的评估。

麦肯锡主要通过对各产品线的市场细节、实达客户的需求及购买行为、实达各产品线的销售模式及客户群体、国内外优秀IT企业经营经验的分析来形成对实达现有营销和销售体系的评价,并得出了富有建设性和令人触动的结论。

麦肯锡最终的汇报和评估令集团核心领导层十分满意,变革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设计一个能够支付实达集团业务快速发展、赢利快速增长的市场营销和销售组织体系。

新的设计体系最突出的是把营销和销售分开,并设计了与之相关的主要工程程序和业绩管理体系。

集团高层在体系结构设计框架的指导下制定了从1998年9月26日到1999年1月1日的计划实施进度表,由黄奕豪高级副总裁牵头成立了“新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工作小组”,集团信息中心负责制定1998年至1999年实达内部信息网建设方案,市场营销事业部和销售事业部关键岗位人员的到岗和相应岗位职能培训。

实达这次战略重组的重心是改变已运行近十年的硬件产品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引进反映20世纪90年代国际最新管理思想的管理体制。

重点是把营销突出出来,以建立与跨国公司相一致的高绩效的市场营销体系。

将原有的以权力分层、以职能分部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改为尊重“程序”的、按业务流程划分部门的水平式组织结构,从而使企业的整个动作程序、管理方式以及企业文化发生根本变化。

新的结构将原有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组织架构和运作程序改为以市场、客户为中心的高绩效的市场营销体系;把层级管理的企业组织改变为矩阵型管理的企业组织,把以权力为中心转变为以程序为中心,由单一的领导转为多重的参与,实现由直线管理到程序管理的转变;突破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运作模式,形成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企业运作模式,建立起与国际跨国公司相一致的现代公司架构。

新的体系结构采用事业部制,对集团的硬件产业进行了整合,将现有的所有硬件产品公司组成硬件产业部,负责集团硬件产品的研发、制造和营运;组建市场营销事业部,负责产品战略和硬件产业的计划;建立销售事业部,实施、推进和实现公司产品战略,管理全国的分公司。

重组首先是从实达最强的环节--销售体系开始的,尤其突出的是把营销和销售分开。

在集团层面上设立市场营销事业部,这是集团第一次单独成立专门的营销机构。

新的市场营销事业部不再是过去仅仅负责市场广告宣传的部门,该组织将在三个层次上履行其职能:在战略层次上,主持制定集团硬件产品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年度计划,并负责过程的协调监控;在管理层次上,以产品为主线,协调集团有关资源,保证产品发展各阶段目标的实现;在运行层次上,履行市场研究、广告、促销、市场公关等一系列营销服务职能,致力于提高品牌地位,全面促进产品销售。

其次,在市场营销部门内对所有硬件产品都设立产品经理职位。

新的架构删去了原有办事处到分公司,再到销售总部的中间环节。

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是驱动与协调,组织协调集团内的有关资源,监控与管理产品的整个过程,不具备产品公司总经理的行政命令指挥权。

产品经理是客户、一线销售单位与生产研发单位之间的桥梁,他们在充分听取客户与销售部门的意见后,与研发、生产部门进行沟通,一起制定产品计划与发展策略并到第一线进行阐述和推动。

变革使原直线型组织结构变为以纵横交叉为特征的矩阵型组织结构,有1?3以上的员工调整了部门和岗位,许多干部和员工的角色、职责、分工也有很大的变化,这种状况后来被媒体称为“千人大换岗”。

集团在营销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明确定义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并用关键程序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还制定了明确的岗位定义和有效的考核办法,基本上把关键的职位、关键的部门都涵盖了。

所有程序的设计包括某些程序的试点都有实达的人参加。

新的组织体系共设计了七个程序,包括新产品开发程序、定价程序、广告促销程序、品牌管理程序、关键客户管理程序、渠道战略管理程序和业务计划程序。

新的体系结构把分公司的行政资源、管理资源、财务资源整合起来,面对所有产品。

新机构的设立,将原有分散在各子公司的研发制造、市场营销和销售归并成一块,统一规划和管理,有利于资源整合,使集团产品规划、研发、制造、营销和销售各环节的动作建立在进一步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养活了盲目性。

同时,资金资源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与此相适应,集团与全国各公司联网的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也将得到推进。

整合后各个部门变动都较大,很多人(包括产品经理)都换到了新的岗位上。

各个部门之间配合的问题,分公司与营销部、全国大客户部门在程序的指导下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新的架构,提倡的是一种行为管理。

作为分公司业务员,他应每天按业务计划程序去操作,做每天该做的事,以客户为导向,对业务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务员不仅要熟悉所有的产品,还要制定出详细的客户管理计划,业务员不仅是计划的执行者,他还是计划制定的参与者。

定时向分公司总经理上交每日、每周、每月工作计划,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拜访了多少客户,费用是多少,有哪些不足还需要继续改善和努力,这样出了问题就容易发现,目标和责任也变得十分明确。

而分公司总经理则可通过每天工作知道业务员每天都作了哪些事情,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以便及时给业务员一个疏导。

问题然而,这样一个看似合理和有效的重组中,在运作的过程中却遇到了比较突出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除硬件产业的产品公司调整幅度相对较小一些外,其他机构均是过去相对独立的部门人员组合而成,许多人员彼此之间还不认识,使得相互之间的了解与磨合成为重要课题。

二是许多人员在这次管理费用中要调整工作岗位,从事自己还不熟悉的工作,许多专业要重新开始学习,这对员工的个人能力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