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部编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课件(共21张PPT)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117c809fab069dc51220169.png)
古代日本形势图
1世纪前后,日本列岛有100多 个小国
3世纪中期,大和兴起 5世纪,统一日本列岛
北海道
本
九
四国
州
州
6世纪,日本出现统治危机
在我国唐代,中国的经济繁荣,科 技文化发达,教育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因而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尤 其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不少 人远涉重洋,来到唐朝留学,学习中 华文化;有的还参加科举考试,金榜 题名后长期在唐朝做官。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4.性质:自上而下的改革,为日本经 济发展开辟了道路。
5.影响: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古代日本形势图
1世纪前后,日本列岛有100多个小国 3世纪中期,大和兴起 5世纪,统一日本列岛 6世纪,日本出现统治危机 7世纪,大化改新 10——11世纪,日本政局再陷入危机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2621.8.2612:47:4812:47:48August 26,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6日星期四下午12时47分48秒12:47:4821.8.26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下午12时47分21.8.2612:47August 26,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8月26日星期四12时47分48秒12:47:4826 August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12时47分48秒下午12时47分12:47:4821.8.26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精编版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0da63b2e3f5727a5e962b6.png)
武家政治—— 幕府时代
室町幕府— 战国时代
德川幕府 —
幕藩体制、等级制度
闭关锁国
课堂检测
• 1.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 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所起的作用重大。这里的“作用 重大”包括( )
• ①主张实施变革 ② 提出效仿宋朝制度 ③推动大化改新 ④促进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历史九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富士山
学习目标
1.知道大和政权统一日本的史实; 2.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并掌握其影响; 3.了解日本幕府时代及其特征 。 4.对比大化改新和德川幕府“锁国”对日本的
影响,培养学生开放、宽容的心态。
5.大化改新的意义: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使日本 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目目标标导导学学三三::幕幕府府时时代代(武家政治)
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 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 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Hale Waihona Puke 幕府时代: 时 间:12世纪晚期——19世纪 幕府::镰仓幕府
独立完成知识框架(5分钟后展示)
大和 日本
???? 公家政治
背景 时间: 人物: 特点: 内容: 影响:
镰仓幕府——
主要特征?
—— 武家政治—— ??时代
——
目标导学一:大和
1)3世纪时,在本州 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 大的奴隶制国家,叫 “大和国”; 2)5世纪时,大和统 一了日本; 3)最高统治者:称 “大王”。
九年级历史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培优练习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培优练习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f8e1f7360cba1aa811daa9.png)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是在()
A.公元前2世纪前后 B .公元前1世纪前后
C.1世纪前后 D.2世纪前后
2.7世纪中期,大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地主阶级的利益
B.农民阶级的利益D.资产阶级的利益
3.日本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成员称为( )
A.将军
B.农民
C.农奴
D.武士
4.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
B.12世纪晚期,平氏武士集团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C.幕府统治在日本长达近700年
D.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
5.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为( )
A.主公
B.天皇
C.将军
D.国家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是在1世纪前后。
2.【答案】B
【解析】7世纪中期,大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
3.【答案】D
【解析】日本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4.【答案】B
【解析】略。
5.【答案】A
【解析】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为主公。
2018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课件 华东师大版
![2018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课件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671d830029bd64783e2cd3.png)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学习目标: 归纳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作用
古代日本
北海道
四国
九洲
大和政权的统一
1)3世纪时,在本州
中部பைடு நூலகம்现了一个较强
大的奴隶制国家,叫
“大和国”;
2)5世纪时,大和统
一了日本;
3)最高统治者:称
“大王”。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 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 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 位近似于奴隶。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6.大化改新的意义:
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7.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 意为”日出之国“。
2、根据材料二,假设你是当时大和国遣唐使,面 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归国后你会怎么办?
1.背景(原因):
大化改新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 兴起 (催化因素) 2.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 3.领导者:孝德天皇 4.性质: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效仿隋唐典章制度
C
B
3、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 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4、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 是(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最新】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docx
![【最新】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b697de6360cba1aa811da4e.png)
第11课古代日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b77d5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c.png)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教案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主备人:上课时间:月日课题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课时新授课一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出示: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
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古代日本的统一时间,统一以后统治情况。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总结日本的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织锦部,锻冶部。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PPT展示材料并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共19张PPT)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d2e0332a216147917112835.png)
公元 646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
三、幕府时代
1、幕府统治的形成的标志:
1192年源赖迫使 天皇册封其为“征 夷大将军”,在镰 仓设立将军幕府, 建立家族式军事集 权统治,开创了幕 府时代。
源赖朝(1147---1199)
2、目的: 缓解社会危机,摆脱困境 3、时间: 日本 646年 4、在位天皇: 孝德天皇 5、特点:
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6、性质: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7、内容: 废除职官世袭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 有,成为公地公民。 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由 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六年一班。 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统一租税。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
权及其社会结构;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
容及影响;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幕府统治的 发展、幕府时代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大化改新前的日本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8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B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C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 说法错误的是 (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C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2018)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共32张PPT)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2018)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871c32c3968011ca300915a.png)
在我国唐代,中国的经济繁荣,科 技文化发达,教育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因而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尤 其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不少 人远涉重洋,来到唐朝留学,学习中 华文化;有的还参加科举考试,金榜 题名后长期在唐朝做官。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 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 状况,你会怎么办?
一 .日本大化改新 1.背景
2.概况:646年 孝德天皇
3.内容:P50 4.意义: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 社会 5.启示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 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 样的情况?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
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发 ——《三世一身法》
展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日本和服
中国唐装
郭沫若:“唐风洋溢奈良城”
朱 雀 大 街
日本平城京(今奈良)
唐长安城
中国饮茶
日本茶道
中国书法风靡日本
日本书法 (空海《风信帖》)
中国书法 (欧阳询《张翰帖》)
大化改新的性质:
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 中国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学习大化改新这段历史,同学们能否说说看日 本是怎样对待其他民族的长处?你受到了什么启 发?
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拿来, 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启示:我们要正视自己,善于学习他人长 处,不断创新。
解析与探究
材料一: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 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 汉诗为荣。 材料二:大化改新大量吸收了唐代的文化制度, 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 材料三: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 的字母假名。
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caa730a8ce2f0066f4332210.png)
——韩昇《遣唐使与学问僧》
大化改新的背景
内
统治阶级内讧(领导层矛盾)
因 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
外 受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因 (催化因素)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 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西 市
朱 雀
东 市
大
街
朱
雀
大
西街 东
市
市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 处,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汉倭奴国王金印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 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 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 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 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 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 外来文化的精华。
日本平城京
唐朝长安城
唐招提寺
长安大慈恩寺
大化改新
• 背景:
• 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 ②国际: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催化因素)
• 时间:646年
• 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 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 经济上: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颁给农民,并向他们 收取赋税。
• 法律上:颁布《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 力,社会局势动荡。
2018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共28张PPT)
![2018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686876a98271fe910ef984.png)
统治阶级内讧(领导层矛盾) 内因:
(根本原因) 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
外因: 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催化因素)
2、推行者
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 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 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 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 天皇,改元大化。
3、改革时间
646年1月1日,孝德 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进行改革。
6、大化革新有何历史意义?
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 权的国家体制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 辟了道路;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7、改革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8、启示:正视自身落后,认真学习先进, 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二)、室町时代(公元1336~1573年 )
1.公元1336年足利尊氏率兵反叛,于京都建立室 町幕府 足利高氏,镰仓时代 末期至南北朝时代的 武将,室町幕府的第 一代征夷大将军镰仓 幕府灭亡后,由后醍 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2.由于室町幕府是聚 集了各有力大名(诸
侯)而建立的,因此
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 薄弱,1467年爆发了 「应仁之乱」,室町 式微,进入战国时代
2、幕藩体制:是指17世纪 德川家康建立了由幕府和藩 国共同统治的封建制度。在 幕藩体制下,将军是日本的 最高统治者,幕府是国家的 最高的政权机关。幕府统治 全国各地的藩国。各藩的统 治者是大名,效忠于幕府, 幕府对他们实行交替参觐制 度。大名仍拥有很大的独立 性,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拥 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 等权利。
江户东京博物馆
位于日本东京墨田区横网的一所博物馆, 于国技馆相邻位置。由东京都历史文化财 团管理及营运。为收集、保存及展示遗失 的江户、东京之歴史及文化相关资料,于 平成5年(1993年)3月28日开馆。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ab44f98933d4b14e84246822.png)
中古日本
2020/8/21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 权及其社会结构;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 容及影响;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幕府统治的 发展、幕府时代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大化改新前的日本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8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1、日本的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四 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 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大王”,大王依靠中央和 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兴起的地方
二、日本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原因
统治阶级内讧(领导层矛盾)
内因:
(根本原因 )
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
外因: 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3、幕府统治: 全国居民分为四个等级: 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4、幕府统治局限性: 德川幕府1633年,颁布《锁国令》,禁止 与外国贸易,各国商人和教士等都被驱逐 。使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严重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
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
最高统治者称为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催化因素 )
2、目的
缓解社会危机,摆脱困境
:3、时间: 日本 646年
4、在位天皇
孝德天皇
:5、特点 :
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
6、性质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
7、内容 :废除职官世袭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 有,成为公地公民。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课件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21e42c050876323012127d.png)
地方豪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一 庄园主开始蓄养 争相蓄养武士。
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 二
重要的作用。
这些打手不再 种地,专职练
武成为了职业
军人,后来就
慢慢地就形成
了日本武士。
一
经过庄园主之间的斗争、联合,武 士集团最后集中在两大家族——
二
建立时间:12世纪晚期
建立者:源赖朝(征夷大将军)
学会辩证的看待其影响。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 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 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 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 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别名 东瀛、东洋、扶桑
国旗 日之丸、日出之国
国徽
圆形,绘有16瓣黄 色的菊花瓣图案
私有民
奴隶 部民 地位近似奴隶
私有领地 生活其中
“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日本书纪》
日本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
背景: 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根本因素) 7世纪时,日本依然处于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
量土地、奴隶以及部民,权势很大。中央贵族之间争权 夺势,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 抗不断。
经济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
土地和劳动者
大化改新后
新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皇权旁落,豪强贵族权
政治 倾朝野。
天皇制中央集权
贵族之间征战不休。
经济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 土地国有,征收赋
土地和劳动者
税,发展迅速。
大化改新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复习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3ba9740066f5335b81213b.png)
15.★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有
(D )
①是日本国家的正规军队 ②是日本庄园主蓄养的私人武装力量
③是日本社会一个特殊的阶层
④在日本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和法兰克王国改革相同点的表述,不正
确的是
( D)
A.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B.都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C.都涉及土地问题
D.都是效仿中国的改革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政治制 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材料二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 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 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 虑也不以为耻。
加强中央集权
实行租庸调制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5世纪,在 本州 中部兴起的 大和 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 贵族 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依靠 部民 进行生产。 二、大化改新 2.从 646年 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 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 中央集权
10.5世纪初,在日本国内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
统治全国。此时的日本是
(A )
A.奴隶制社会
B.封建制社会
C.原始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讲道:“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
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
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
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adbe413cf7ec4afe04a1dfee.png)
4、内容
政治方面:废除职官世袭制,建立以天
1
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
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方面: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
2
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
身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等。Fra bibliotek比较日本大
化改新与中国隋 唐政治经济制度 有哪些相似的地 方?
欣赏这几幅图片后,同学 们猜一猜它们与哪个国家 有关?
日本
富士山、樱花
•学习目标:
• 1、认识大化改新和幕府时代,初步了解日本 古代社会。
• 2、通过剖析大化改新的历史原因,把握内外 因素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起因的能力,以及史料 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 3、大化改新是日本有识之士推行的一场自上 而下的政治改革,它推动了日本古代社会经济 和文化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改革求新的历史 启示。
日本“大化改新”
1、背景(原因)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催化因素)
2、时 间: 646年
3、人物: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诏书规定: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 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 第四,效法隋唐的科举制,以才选官。
中国隋唐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
中央集权,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
政 三省六部制, 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
治 地方设道、 郡、里三级,由中央派
州、县
官治理。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
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
经 实行均田制、 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ee9182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b.png)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
教材从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入手,阐述了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密切联系。
接着,教材介绍了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
随后,教材讲述了日本封建社会的发展,包括庄园制度、武士阶级的形成以及日本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天皇和幕府将军。
最后,教材提到了日本对中国的借鉴和学习,以及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密切联系、大化改新、庄园制度等知识点产生疑问。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掌握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密切联系,理解大化改新、庄园制度等关键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密切联系、大化改新、庄园制度、武士阶级的形成等知识点。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意义,庄园制度的运作机制,武士阶级的形成及其在日本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古代日本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思考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密切联系。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日本的大化改新,讨论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庄园制度、武士阶级的形成等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华县北大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计第 10 课时 主备人 第 11 课 冯爱华 9 月 11 日备 月 日投放
课 题 教学目标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课型新授型1.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目的、时间、人物、性质、内容及意义。 2. 了解幕府时代。
教学重点、难点 课时数 教学准备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目的、时间、人物、性质、内容及意义。 难点:幕府时代。
2.“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 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 ”下列能够成为这一观点 的史实依据的是 【 A.日本大化改新 C.《查士丁尼法典》 】 B.西欧庄园制度 D.亚历山大东征
3. “6 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 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 这里“作用更为重大”包括【 ①学习中国文化 ③进行大化改新 A.① ② ③ C.① ③ ④ 】
1 课时
备课、制作 PPT、收集资料。
教 教学过程设计
学
过
程 个性化设计
图片导入(把富士山图放置在 PPT 上导入本课) 一、自学指导 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 58—61 页, 边读边思 考下列问题并划出要点。 1.大化改新的背景、学习对象、时间、人物、内 容、性质及作用各是什么? 2.幕府的基本内容。 二、合作、交流、确定答案。 生生、师生合作,交流。 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最后确定答案。 三、用 PPT 补充、拓展“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 义、大化改新的启示、日本民族的特点” 。 (拓展 的资料抄写在课本的相应位置) 四、质疑。 (教师答疑) 五、五分钟速记。 六、PPT 展示课堂训练。 (学生做,教师巡,找 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 七、作业布置: 通读课文 3 遍,背诵知识点。
教学板书设计
经典题型设计
大化改新与 中古日本
1.背景: 2.学习对象: 3.时间:646 4.改新的主要内 容: 5.人物: 8.巩固: 6.性质: 7. 作用(影响或 意义) : 使日本由 奴隶社会进入封 建社会,为日本 社会经济进一步 发展开辟了道 路。
教 学 反 思
1.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 习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 A.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奴隶制共和国 B.民主政治 D.资本主义制度
②效仿宋朝制度 ④翻译中国书籍 B .① ② ④ D.② ③ ④
4.646 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 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5.12 至 19 世纪中期的日本被称为幕府统治时期,是因为 【 】 A.幕府与天皇并存 B.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天皇成为摆设 C.幕府首领由天皇任命 D.统治者在幕府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