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效果.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效果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自然》改成了《科学》。这绝不但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新时期的

社会对这个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改变。“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必将成为这个学科的一个基

本教学特点。所以,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很多新

的理念正在向我们旧有的东西挑战。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提升《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呢?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和学习别人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准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

试图充分展开。我们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实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理解指导下,我们在

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

为此,有必要重新准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

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

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所以,要做到这几点:

首先教师要真正钻研教材,持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

学中在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实行创新型处理。

一切现存事物都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根据自己所在的大教育环境,因地制宜地用批判性的精神对待教材。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难易的“度”。在动物单元《蜗牛和蝗虫》中,教材要求学生

能够对各种动物如:大象、蜂鸟、孔雀、蓝鲸等实行大小描述,学生刚刚进入科学探究活动,对身边的事

物实行观察都有一定的难度,更谈不上对自己很少见到的动物实行观察了。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删除这

部分探究内容,将它放到课外以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再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增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自经历给他们深刻

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并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水平的发展的责任。而千万不能浪费时

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两个活动

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地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但仅是知识和技能上

的了。

二、有效地选择和利用材料

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效果很大水准上取决于探究材料的

选择,而有结构的材料能提示科学概念,能反映自然现象的某种关系,能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从而

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的有结构材料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展开的根本,

是学生参与实践,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动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健。

1、立足提示科学概念,体现材料的启发性。

有结构的材料是对自然现象或运动变化“浓缩”的材料。必须组成启发揭示科学概念的结构,从而启发学

生去探究。根据教学实际,材料的启发性结构的方法亦有不同。如在教《物体的沉与浮》一课时,准备了

三组教学材料,第一组提供了木块、石块、泡沫、橡皮、铁钉、葫萝卜、牙签等形状、大小、轻重都不同

的材料。学生实验后,发现物体的沉浮与大小轻重无关,与原有的认知(学生认为重的沉,轻的浮,小的

沉,大的浮)发生矛盾,学生一脸的不解;第二组提供了大小不同重量相等的五个瓶子,实验后学生发现

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大的浮,小的沉;第三组提供了重量不同、大小相同的五个瓶子,实验后,学生发

现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沉,轻的浮。以上三组实验材料,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启发性,使学生在探究

中持续地否定自己,持续地激起学生揭示科学概念的兴趣,持续地激发学生去探究。

2、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突出材料的趣味性。

材料的趣味性能使学生在无意识间便能全程参与到探究中来,这种没有强压硬灌的操作能更好让学生去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探究材料的选择上应在形式上、内容上、组织上去突出材料的趣味性结构。如

《压缩空气》的教学中教师提供了皮球、注射器等材料,让学生在拍皮球比赛和玩注射器的活动中发现空

气是能够被压缩的,压缩了的空气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在这里不管是在材料形式上和材料内容上,还是在

材料组织上,都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巧妙地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

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情境化下的科学学习,会避免科学探究的枯燥,会使科学探究活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肌体,也会产生一个适合学生探究并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但情境创设也要把

握度,不能离开创设情境的真正目的。科学课的情境创设是为了提升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和提升学生的参与

度。但我们不能丢失目标去创设情境创设,好的情景是能抓住学生的心,科学探究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

问题。孩子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下两个情景创设:

情境一:《比较水的多少》:小朋友们去春游,小明小组的同学带了三瓶饮料,大家都想把最多的

一瓶让给其他同学,不过怎样比较饮料的多少呢?接下来整堂课都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情境二:《淀粉的观察》:昨天我们观察了米饭,今天老师带来了糯米饭,让大家尝尝,吃饭前我

们应该先干吗?(学生:洗手)今天在实验室我们就用老师的消毒液消毒一下吧,学生开始用碘酒消毒,

拿饭的时候发现手怎么越来越脏?学生很好奇的开始提问。

显然上述的二个情境创设效果不一样,《比较水的多少》表面上是为了谦让,但实质上对这堂课堂

效率的提升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提不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淀粉的观察》的情境设计极为精彩,

学生被这种现象所吸引了,接着就开始自主的思考与探究。大大的提升了这节课的课堂效率。后者的教学

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四、积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听说”水平

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学生在表达和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还会经历把信息

实行整理,在内部消化吸收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随着倾听与表达深入,思维活动的水平也就会得到螺旋式

的上升,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听说”水平的好坏直接影

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要时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水平。

1、建立民主、亲善的师生、生生关系,让学生乐于倾听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科学课标

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合作伙伴。”教师要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