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研究
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研究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研究1. 引言历史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历史的抽象性和离我们生活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对这门学科缺乏兴趣和深度理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如何将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2. 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学生通常只是通过教科书和教师的讲授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对历史的真实感知和体验。
历史课程的内容也常常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缺乏与当代社会联系的视角。
许多学生对历史感到乏味和无趣。
3. 为什么要将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将历史与当代社会问题相结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当下的社会现象。
4. 如何将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4.1 利用案例研究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将历史事件和人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师可以选取近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并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动态和人物思想。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思考该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以及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延续性和重要性。
4.2 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是另一种将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方式。
学生可以参观历史遗迹或博物馆,亲身感受历史的氛围和文化。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模拟历史事件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
通过这些实际的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和人物的悲欢离合。
5.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将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历史教案中如何结合生活实际
初中历史教案中如何结合生活实际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过去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人类文明的进程以及人类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的一门学科。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结合生活实际,把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生活是最广阔的历史教科书,因为人类社会的所有变革和演进都源于人们的真实生活。
在这里,我们建议教师们多从生活案例出发,积极创新授课方式和手段,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现实情境。
1.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在历史教学中,生动、有趣的案例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印象。
教师可以运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新闻事件,结合历史事实,从而让学生具有直观感受。
例如,教授二战时期希特勒的统治,可以把希特勒与现代的恶人比较,让学生理解其行为和成因。
2.迎接不同的生活背景学生的生活和文化背景不同,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以便根据他们不同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课程教案。
3.培养历史文化参与意识历史教学不光是要学习那些没有具体应用的知识,而应当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了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历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实地探访、博物馆观摩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历史文化参与意识。
4.借助先进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得到了很大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如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全面地了解历史上的人、事、情况。
以生活为纽带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承接历史,加深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掌握历史之精华,让生活更有意义。
教师只要认真研究生活案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把理论联系实际,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成长。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高中的历史教育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对历史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从公平正确的角度去评价历史,借鉴历史,做到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以此科学的态度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而教师应该在日常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生活进行相互融合。
标签:高中历史;现实生活;相结合1.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结合在新课改的浪潮之下,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融合在一起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我们要勇于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问题,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历史学科自己本身的价值。
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反映人文教育理念,换句话说,就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上教师应该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精神文化教育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启发和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共鸣,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莘莘学子寒窗苦读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的发展,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应着眼于长远的规划。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人物、时间、地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拒绝死记硬背,要真正做到理解,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是一门基础课程。
传统的课堂教育就是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左手持教鞭,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
教师把考高分作为唯一的目的,只重视结果,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呆板无趣,方式单一,完全忽视了历史课堂教育过程中应该教给学生们对历史应该具有的正确的价值观,对历史应该具有怎样的情怀。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做到了教书,而育人却没有到位。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考试,还要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理念、基本政策、基本方针,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书本与生活的结合有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艺术又高于生活。
”那么书本作为一种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我们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后自然要回归生活。
浅谈历史教学如何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浅谈历史教学如何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摘要]: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做出了明确指示,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做到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特别要注意历史与现在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历史及社会做到全面的认识。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把历史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关键词:历史教学现实生活有效课堂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根本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所注重的一般都是“传道”、“授业”、“解惑”。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以教师为主体,将重心都放在对知识的传授上,围绕着解决问题这个中心进行教学。
学生被逼着学习,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历史的学习形成了不得不学的心态。
但随着进入新时期,社会的进步,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既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又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素质需要优秀且过硬。
因而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会使得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这需要历史教师从思想上就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作为辅助,对学生进行引导,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主地进探究、分析,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历史与现在的热点进行融合看待。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往后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
研究发现,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对历史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时,按照传统的教学就是讲述法,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时间、原因、具体表现,以及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影响,以讲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知识为主体,而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应该用新的教学方法,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预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相关知识,收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相关资料。
浅析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浅析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摘要:注重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能激发历史教学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关注当今世界、引入乡土史实、联系生活实际这几个方面浅析如何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学科知识体系高考模式学生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历史学科虽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大多数学生并未能真正认识到。
笔者在结合自己几年历史教学的经验,认为把握好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点,才能抓准历史教学的切入点,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关注当今世界。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历史教师必须摈弃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心感受,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的需要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认识现实生活,在古今联系中继承优秀传统,汲取精神营养,弘扬民族精神,这既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能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知识兴趣盎然。
教师应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把历史的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让历史学科成为一门独具魅力的学科。
首先,联系生活讲历史,把历史问题生活化。
历史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因此,教师应重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引领学生进行历史求知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对话。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
任何否定民族交流历史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例如,在讲到明清时期政府与西藏关系时,点出明朝政府设立卫所和僧官制度,清朝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时派驻藏大臣等等,用这些事实突出这样的一个观点:中央政府重视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教师可用报纸等媒体以大量篇幅报道的西藏“3.14事件”,让学生参与讨论:达赖势力为何打出分裂的旗号?在这一事件中是否有其他别有用心的势力在幕后煽风点火?我们如何看待?这样不回避热点问题,能让学生通过借鉴历史,思考今天,憧憬明天。
论如何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
论如何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在当今社会,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如何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历史对我们今天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记录,是过去的经验教训,是我们认识现实世界的基础。
只有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实的本质和发展的趋势。
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为了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做出调整。
传统的历史教学过于注重历史事件的记忆和叙述,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
而现实注重拓宽视野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学就应该将这一特点融入其中。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实际案例或者历史事件的评析,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奥秘和意义。
另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也是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一种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电子教材、网络课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历史图书馆的资料、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
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讨论平台,学生们可以与其他同学共享学习经验,讨论历史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除了教学内容和技术手段的改进,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记住历史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从历史中学到东西,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理解历史的内涵。
并且在组织学校活动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历史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历史传承的力量。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进行联系。
请结合历史和现实思考_浅谈教学中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请结合历史和现实思考_浅谈教学中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历史在学生心目中,好像总是遥远的过去,好像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甚至有的学生把历史科目认为是副科,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觉得历史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都无所谓。
作为历史老师,笔者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堂好的历史课,并不是老师一一陈列历史学问、学生拼死记笔记,更不是老师从头到尾的长篇大论、满堂灌,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很自然的情境中了解历史。
老师得协助学生捕获历史与现实的契机,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
这样,历史将不再是遥远的过去,也不再是遥不行及的回忆,而是与现实生活亲密相连的,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由关注现实的须要把目光转向历史课堂。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呢?一、老师应当擅长积累在现实生活中的历史教学资料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国家及各地方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纪念会、专题报告会等,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日、2021北京奥运会,报纸、杂志等媒体相关内容的报道及图片许多。
假如能将这些相关的报道和图片等资料有意识的收集起来,再遵照历史阶段、课本内容相应的排列存放,等到讲解并描述时再加以运用,在讲解并描述相关内容时进展展示。
同时,老师还是许多重大事务的经验者,如香港、澳门回来,很多实物如报纸、图片、旗帜、纪念章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料。
除此之外,老师还应收集乡土历史教学资料,适当的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历史资料,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更能让学生明白家乡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以笔者所在的三穗县为例,“良上红军亭”、“红军风雨桥”学生都很熟识,在上《红军长征》这一课时,就把这些相关的图片用上来,学生立刻就提起了爱好:“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除了经过贵州遵义为什么还会经过三穗良上,他们是从哪里启程的,最终去了那里,有什么意义?”全部的问题都顺理成章的提出来了。
这样,对曾经去过“良上红军亭”的同学而言,无疑是加深了历史学问的记忆和理解;对于没去过的同学而言,也了解了乡土历史学问,更重要的是使他们驾驭了如何将课本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历史遗迹相结合的方法。
略谈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略谈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根据这一理念,各个学科都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大量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创设生活化教学氛围,使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历史与社会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让历史与社会课生活化。
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意义1.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历史教学应体现和反映人文教育思想,也就是说历史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价值理性的启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引起学生的共鸣。
然而由于长时期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背离,历史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历史学科地位低下。
这固然有很多主、客观的因素,但问题的根源主要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仅局限于对“历史性”知识的传授,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脱离人文教育的精神。
只有把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才能给历史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历史“鲜活”起来,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站在现实的角度去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
历史课堂教学也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境地,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生命价值的整体提升。
2.有利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21世纪的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的教育,是全身心地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历史学科更是如此,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树立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观。
初中历史教学与实践结合
初中历史教学与实践结合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与实践结合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初中历史教学与实践结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它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智慧和经验,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学科。
因此,如何将历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是每个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历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判断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而将历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融合在一起,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8.开展团队协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的创作和表演,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三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结合
初三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结合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呈现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发展方向。
在初三教学中,历史学科作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紧密,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探讨初三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开展历史实地考察活动历史作为对过去的研究和反思,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
初三历史教学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走进历史的文化遗址,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古建筑、历史博物馆等,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历史文物和展品,了解历史背后的故事。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了解,还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通过历史剧表演展示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在初三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剧表演的形式。
学生可以组织起来,自行选取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改编和表演,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历史知识。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情境和氛围,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与现实社会结合,可以让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并指导现实生活的实践。
三、开设历史主题班会班会作为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初三教学中,可以安排定期的历史主题班会,邀请专家学者或教师进行讲座或指导,以历史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这样的班会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成长视野,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与历史结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过去与现在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认识。
四、开设历史社团或学科竞赛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三学校可以开设历史社团或组织历史学科竞赛。
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学往往过分侧重于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得学生很难将这些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而如果教师能够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融入到教学中,如通过与当代事件的对比、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等方式,就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历史,因为他们会发现历史与现实是息息相关的。
在学习古代帝国的建立与治理时,可以引入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政治制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能够独立地分析历史事件、推理历史原因和结果的思维能力。
通过研究历史事件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判断力。
而通过与现实的联系,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思考能力。
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可以引入现代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根源,从而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认识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通过与现实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历史时,可以引入当今社会上的某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历史渊源,从而培养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融入到教学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并能够对现实有所认识和理解。
浅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问题【范本模板】
浅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问题关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问题,这里我主要就两个问题发表一下我的看法.第一,为什么历史要与现实结合;第二,历史教学中怎样与现实结合。
历史应当与现实结合.1,历史和现实是一脉相承的一个整体。
只是时间和阶段不同.既然是一个整体,我们当然不能将其分隔开。
不能孤立片面地去理解其中的一段。
所以历史应与现实结合.2,历史作为一门课程,作为一门文化知识,理应为现实服务。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要联系实际.历史中蕴含着很多是非成败,功过得失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现在的人思考和学习。
古人就重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我们现在的人当然也要懂得历史的价值。
比如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的国情和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各项政策.3,既然历史和现实一脉相承,既然历史要联系实际,那么历史教学也要与现实相结合。
比如热点问题、时事新闻等.这样才好理解。
不至于死板枯燥、空洞乏味.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首先教师要有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意识。
不要为讲历史而讲历史课,那样学生会觉得没啥意义和兴趣.教师要用现实意义的眼光去发现历史的价值。
比如讲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教师就可从今天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和战略意图导入。
正因为美国是超级大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大。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美国历史。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知道学这一课的现实意义,即必要性了。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从历史中发掘具有现实意义的地方的眼光。
具有从历史中找到当今学生感兴趣的地方的能力。
2。
教师可采用比较法将历史与现实结合。
比如讲改革开放城乡人民生活的变化那一课,教师就要将改革开放前后,改革开放的今天的生活水平作一个纵向的比较。
学生就明显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
3,教师可采用举例来将历史与现实结合。
比如讲英国革命课文里君主立宪制时,教师就可举出日本也是君主立宪制。
总之,历史与现实结合能使历史课堂教学更生动,更丰富,课堂效率也大为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探索
騎賴教学料初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合的探索〇尚丽娜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与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通常以说教为主,理论性的分析对于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初中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小的难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结合学生特点,提供直观的历史教学环境,使学生结合自身现实生活更深人地理解历史,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提高。
1.关注现实,创设情境,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初中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且由于历史距今久远,学生通常是通过相关历史材料来了解历史的。
如果只是靠说教来呈现历史,学生就不会对历史有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唤起学亥革命爆发了,那个李鸿章誓死效忠的清王朝被推翻了,结束了几千年帝制的中国又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大变局。
遗憾的是,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者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依然重走李鸿章的“和戎”老路,孙中山的“三 民主义”纲领就没有反帝国主义的内容,为了获得列强的支持,南京临时政府选择了与帝国主义妥协,而后革命果实落人袁世凯之手,开始其独裁统治,袁世凯去世以后,中国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况,各派系军阀在列强的支持下相互厮杀,中国进人了 军阀混战时期。
而后的蒋介石虽然统一了南北,但 是也依然执行了亲英美的政策,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也寄希望于国联,妄想国际上给予支持,这与李鸿章的“和戎”政策何曾相似?要言之,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对于后来的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也形成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
梁启超“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外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1]88的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置学生于情境,通过现实与历史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及对知识的内化。
在学习统编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中“开通大运河”一目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教师引用了一则新闻报道: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当今社会的教育体系中,历史学科是备受重视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常常感到迷茫,觉得这门学科和他们的现实生活似乎没有太多关联。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历史是过去的记忆,是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宝库。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社会背景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比如,通过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战争的可怕后果,从而更好地倡导和平与合作,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其次,学习历史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一堆事实,而是需要我们从中提炼出规律和道理的学科。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问题和推理,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比如,通过学习历史中的政治斗争,我们可以理解权力运行的规律,培养自己正确的政治观点,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外,历史还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历史上的伟大成就和文化遗产可以成为我们的灵感来源。
通过学习历史中的艺术、文学和建筑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品或者有意义的作品。
比如,一幅画作、一首诗歌、一座建筑等等,都可能受到历史的影响和启发,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那么,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历史遗迹来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通过亲眼目睹历史遗迹或者博物馆中的藏品,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历史相关的杂志、书籍和文献来扩展我们的历史知识,并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案例分析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摘要】在伴随着我们国家教育革新工作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我们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并且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增加。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学会运用且应用。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现实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当今高中历史课堂教育的必由之路。
也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趋势。
本文就将从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为主要内容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字】高中;历史教学;现实生活;结合【正文】随着教育革新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国家对于高中时期的历史教学也一直都在进行着完善和修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国家的素质教育给发生了变化和创新。
我们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技术高超转化到了现在的思维灵活且活跃,勇敢完善和创新的品质和特征。
而历史这门科目的真正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从以往的历史实践中去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让学生们通过开始学习而认识到社会的发展特点和国家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们更加的具备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学生具备的现实生活的经验能够成为历史学习的有效工具和手段,通过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对于学生们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老师需要着重进行探索和落实。
一、课堂语言更加通俗化、生活化时代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每一个时代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方式,历史知识是对于过去记录和总结,在记录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多是那个时代的特色。
在现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课堂语言更加的生活化、通俗化,让学生们更加浅显易懂,通过这样的简单语言学生们也能够提升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而且,如果老师能够用当前比较流行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述和整合,学生们的热情会更高。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个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就会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来把一些历史故事和历史史料进行讲解和分析。
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述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通过这样口语化的讲述让学生们对于秦朝的建立有一个清晰的里了解和认识。
历史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历史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当今历史教育偏离了经世致用的方向,学生“只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造成学生对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不仅影响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无易于学生个体人文素养的发展。
因此,历史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当今重大社会问题和国际问题,使学生在两者的完美结合中产生深沉的历史感和鲜活的时代感,真正实现学史使人明智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现就教于大家。
一、注意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历史描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承载着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和社会发展规律。
教师利用学生的探究心理,以现实的眼光审视历史问题,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探求历史发展规律,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感。
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既应重视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导入新课,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思维空间,更应重视课后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具有借鉴、规律性的认识。
现以《美国内战》小结为例说明。
师: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生:根本原因是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
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不解决最终会导致国家的分裂。
师:后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我国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不是成功地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吗?生:(议论纷纷)师:美国内战北方胜利的原因有那些?有什么启示?生:1862年颁布的〈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赢得了法国等国的支持;北方的要求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正义的。
生:国家的决策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政府的法令符合人民愿望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师: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的美国历史上42位总统的最新排名,林肯名列榜首。
为什么林肯直到现在还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你有什么启发?生: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贡献,为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生:维护国家统一,打击分裂势力是众望所归;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初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初中历史教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学习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
同时,历史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初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其次,历史也是现实的一种借鉴。
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当今社会提供宝贵的借鉴,帮助学生避免重蹈覆辙。
此外,历史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如何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了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更好地理解历史。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自感受历史的魅力;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2.引入时事热点话题历史与现实是相互联系的,时事热点话题往往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素材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时事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我们可以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政策,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历史学科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历史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中受益,是当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民主制度时,可以引导学生查找现实生活中的民主制度案例,如美国总统选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普选、台湾地区的选举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领悟民主制度的意义和实现方式。
其次,历史知识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通过历史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
例如,在学习工业革命时,可以对比当今工业发展的现状,让学生了解当今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从中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再次,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走进历史文化名胜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
例如,在学习古代文明时,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有关文明的历史文化遗址,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等,从而更好地体验和了解历史文化的魅力。
此外,数码设备的应用也可以让历史教学和现实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历史资料、观看历史影片、参与历史文化网站的互动等,从中获取知识和启发,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根据这一理念,各个学科都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大量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创设生活化教学氛围,使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历史与社会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让历史与社会课生活化。
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
历史教学应体现和反映人文教育思想,也就是说历史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价值理性的启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引起学生的共鸣。
然而由于长时期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背离,历史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历史学科地位低下。
这固然有很多主、客观的因素,但问题的根源主要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仅局限于对“历史性”知识的传授,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脱离人文教育的精神。
只有把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才能给历史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历史“鲜活”起来,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站在现实的角度去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
历史课堂教学也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境地,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生命价值的整体提升。
2.有利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21世纪的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的教育,是全身心地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历史学科更是如此,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树立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观。
教育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应该是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不只是记住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出现成的结论。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综合等能力;教会学生步入社会生活的实际本领,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生命发展联系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二、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树立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传统的教学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整堂课以传授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无奈。
而今我们追求的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学得活泼,而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要善于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尽可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古为今用,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虽然很多事发生在很久前,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但自古至今,很多道理是类通的,只有贴近生活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真正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是让学生乐于接受的,也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教学,是符合新课程、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
三、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
1、历史教材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电影电视、图片动画、民情风俗,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话题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们应抓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把这些活生生的材料应用到课堂上。
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是“有血有肉”的。
如《“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课,内容是讲“文革”历史,书本上关于“文革”的史实比较少。
为更好地让学生对“文革”有更直观地了解,在上课前,我便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去采访身边的老人,并把采访的内容记录下来最后写成采访录。
上课时让学生把自己采访来的成果展示出来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成果得到认可,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乐中求学。
2、历史教学方式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历史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致来参与课堂活动,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图片、录像、电影、多媒体等),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才能获得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能真正得到陶冶,才能真正去体验历史。
初中学生一般都渴望获得认可与欣赏,喜欢表现自我,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
例如在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的特长,通过画一幅图或讲一个故事的形式,来描述山顶洞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在这个展示的舞台上,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山顶洞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活动,加深了他们对山顶洞人生活的了解。
3、历史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有这样一则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句话指出了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活动的教学,尤其是生活气息浓厚,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在活动中,不光培养
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更能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历史的神韵。
例如在学习山顶洞人已掌握人工取火的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分析: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能人工取火,而我们现代人为什么却取不出火呢?大家猜想山顶洞人是怎么取出的火?大家各抒己见后,我保持沉默,而是让他们课后去做做这个实验。
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几个学生欣喜若狂地跑来对我说:“老师,我们取出火了!只要把麦草和石块放在太阳下暴晒,傍晚,把石块使劲一砸,冒出的火星就点燃了麦草。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创新的精神。
总之,将历史知识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使历史这一过去的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达到高效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