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特色:长于叙事;浓郁的抒情色彩。 (一)叙事成分大大增加,具有一定情节和场景;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二)浓郁的抒情色彩。 (三)语言生动活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和 口语色彩。 东汉文人诗 汉末政治黑暗,宦官、外戚交替专权; 卖官鬻爵盛 行;农民起义;割据混战; 士人抨击时政,“党锢之祸”不断。大批士人被屠杀 放逐,流离失所,社会情绪异常低落。文人失去进身之 阶,社会理想随之幻灭,于是开始关心自己的处境和命 运,思考人生,文学走向觉醒。 《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 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 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 世遂作为组诗看待。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一.仕途彷徨失意。 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对人生深沉思索, 对生命深刻反省,主体生命意识萌发。在诗歌中表现追 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二.追求富贵,及时行乐,以沉沦的方式抗拒生存 的痛苦和人生意义的虚无。 通过颓废的及时行乐来摆脱仕途的失意彷徨和生 命的空虚。实际上是一种愤激和叛逆。 三.游子思归,思妇闺怨。 艺术成就: 一,《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 体验和感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基型”、“共相”。兴 发感动。 二,以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 的艺术境界。 三,语言深衷浅貌,语短情长。不作艰深之语,无 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浅 浅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
李杜
李白的心性气质:“诗仙”“谪仙人”。 (一)卓尔不群,超凡脱俗,不为物役,极度自由。 (二)胸襟无比广阔,排山倒海,凌厉自然,目空 万里,豪迈奔放。 (三)敏感的精神世界充满了惊奇和忧愤,感情深 幽炽烈,性情汪洋恣肆,而且往往凭空而泻,一倾而尽。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强烈的主观色彩,爆发式抒情,长于抒写豪 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 的描述。气势贯穿奔放,纵横驰骋,一气呵成,以气夺 人。 (二)想象奇特丰富,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 (三)意象雄奇壮伟,吞吐山河、包孕日月,具有 崇高美。对体积巨大的事物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 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对白色的透明体, 有一种本能的喜欢;喜亮色,白、金、青、黄、绿、紫 等 李白的散文: 浓郁的诗情,鲜明的个性。 以诗为 文,以情动人。 “诗史”:杜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重要的历史事件 和社会现象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同时,也在诗中描绘 自己的生命历程。苦难时代的代言人。他以博大的胸怀 和杰出的诗歌才能,将人民的悲哀尽情倾泻而出。现实 主义诗人。 杜诗的艺术特色:沉郁顿挫 沉郁:忧愤深广的情感力量和委婉深挚的表述手法。 顿挫:节奏张弛有致,句法错落变化,音律抑扬顿 挫。
(二)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献诗在 周代是一种制度,目的是使当政者了解下情,得到劝戒。 所献之诗,既可以是采集而来的,也可以是大臣自作。 (三)删诗说。 三.《诗经》的分类。 按音乐曲调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土乐,指地方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即各地区 的土乐。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 大雅和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四.传《诗》 学诗、用诗、引诗在春秋战国时代极其盛行,对《诗 经》的传授也代不乏人。 到了汉代,《诗经》的传播主要是“四家诗”。 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鲁诗”、“齐诗”、“韩 诗”、“毛诗”的合称。 三家诗:鲁人申培(鲁诗),齐人辕固(齐诗),燕 人韩婴(韩诗)。西汉时盛极一时,被立为博士,成为官 学。今文经学。 毛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晚出,在民间广泛传 授。东汉郑玄作笺兼容三家,使毛诗盛行于世。三家诗 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即毛诗。古文经学。 主题: 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赞颂先公先王的文武功德,追溯部族发生发展的历 史。祭祀诗:祖先崇拜。宗法目的:敬宗睦族,弘扬孝 德。《大雅·生民》。 二、农事诗。 直接描述农业生产生活,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 治、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 产规模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分为农业祭祀诗、农 业生活诗两种 三、燕飨诗 写君臣、亲友之间的欢聚燕飨。 周代天子、诸侯、群臣大都是宗族子弟或姻亲。周 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宗法关系来加强 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宴饮 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四,怨刺诗 反映丧乱、针砭时弊。遍布二《雅》和《国风》。 五,征役诗。描写战争与徭役。 与周王室平定叛乱、抵御外族入侵和频繁的诸侯 兼并战争有关。既有西周初年的,也有西周晚期和春秋 时代的,尤以后者为多。西周晚期,王室衰微,戎狄交 侵,征战不休;平王东迁之后,诸侯兼并,战争频仍, 征役繁重,民不聊生。 暝色起愁
(一)文采富艳。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 兼雅怨,体被文质。
(二)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第 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存诗九十余首,五言 诗约占三分之二。
(三)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 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其坎坷的命运使无数文人深 表同情。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 阮咸、王戎、刘伶。 放浪形骸、醉酒任诞,高标独树,通过扭曲的姿 态抗议社会的荒谬,以潇洒出尘的姿态来缘饰自闭 的心灵和孤傲的人格。 书信体散文: 古代臣下向君主陈言进词所写的公文与亲友间往 来的私人信件,均可称“书”。是一种应用文体。
汉诗
汉乐府原是汉朝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 乐府始创于秦,汉代沿用秦时旧名。汉武帝时
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 改编与创作音乐以及进行演奏等。后来,人们就把这一 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唐代 以后,乐府曲谱大多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 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篇幅不定的古体诗。
自幼从父出征,登基后平胡征吴;政 治上整顿朝纲,励精图治。
雅好诗文 。五言、七言、乐府兼善, 绮丽动人,擅写男女恋情、相思离别题材。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 州)人。 诗、文、赋成就皆高。以曹丕即位(220)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歌唱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 调,对前途充满信心,精神昂扬矫健。 后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强烈悲愤。 功业蹉跎,壮志豪情无由实现,甚至连生命和自由 都受到威胁。浓郁的“忧生之嗟”常萦于心。悲凉慷慨。 曹植为何广受后人推崇?
题材 一,诉说生活艰难、抨击社会不公。 二,征夫厌战、思乡。《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 行》 三,祸福无常,忧生惧死,及时行乐。对死亡的厌 恶,如《薤露》、《蒿里》。乐生的愿望,《艳歌》、《练时
日》、《华烨烨》。 四,爱与恨的坦率表白。《上邪》:女子热恋中的自
誓之词;《有所思》:听到对方变心,女子由爱到恨的感 情变化;《上山采蘼芜》:弃妇与故夫的邂逅;《陌上桑》: 女子拒绝男子的调戏。
诗人体会,同心一理。……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 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
—钱钟书《管锥编》 六、婚恋诗: 《诗经》婚恋诗,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男女爱情与
婚姻生活中的欢欣、挫折和痛苦。情感真挚热烈,表达 坦荡直接。
楚辞
原泛指楚地歌辞,后特指以战国时代楚人屈原的创 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 风物土产创作,“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句 式自由灵活,参差错落;句尾或句中多用“兮”字;具有 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又称楚 辞体为“骚体”诗。
公文:上书、奏书、奏疏; 私信:书、书牍、书札、书简、笺。
唐诗 唐诗繁荣的时代环境
国力强盛,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士 人有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
科举考试取代“九品中正”制,普通士 人获得晋身之阶,使其胸襟和自信心都空前开 阔,意志昂扬。
儒释道三教思想活跃; 对待不同文化兼容并包,创造了有 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雕塑、 壁画、音乐、舞蹈都空前发展,促进了文学的繁 荣。 唐诗繁荣的体现 数量空前,《全唐诗》四万八千余首; 诗人空前增多,遍布社会各阶层。约 2200 多位 题材广泛,流派纷呈。 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政治诗、讽喻诗、 咏史怀古诗、闺怨宫怨诗、友情送别诗,咏物言志诗…… 体裁丰富,众体皆备。 乐府诗、歌行、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排律…… 名篇叠出,好诗如潮。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反对柔靡绮丽的“上官体”,倡导骨气刚健之诗,抒 发一己情怀,气势壮大,慷慨悲凉,为因循的初唐诗坛 吹进了一股清新之气。 盛唐 指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 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 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 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期。涌现出以李白、杜 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 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盛唐气象” 指的是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 歌的时代风格和时代精神:积极入世的精神,昂扬向上 的格调,恢宏博大的气势,雄奇奔放的意象,郁勃浓烈 的浪漫气质;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 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 而形成的新的美感体验。 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 2、边塞诗 高适、岑参、王翰、王之涣、王昌龄…… 3、李白:“千古诗人之冠” 4、杜甫:“诗圣”
魏晋诗文及Leabharlann Baidu文
魏晋南北朝时代环境与文人心态 一,时代环境。 乱世。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政治动荡,战乱频仍,
阶级矛盾尖锐,朝代更迭频繁。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心态。 一方面主动与政权疏离,不再像汉人那样醉心于政
治;另一方面,生命意识觉醒,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渺 小,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有限
建安风骨 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以“三曹”、“七子”为代 表的作家,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创作反映社 会动乱和民生疾苦、表现了天下统一理想与壮志的诗歌, 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愿望、 人生短暂的哀叹,个性强烈,浓郁的悲剧色彩。 风格遒劲刚健,意蕴慷慨悲凉。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字文举),陈琳(字孔璋),王粲 (字仲宣),徐干(字伟长),阮瑀(字元瑜),应玚(字 德琏),刘桢(字公干)。蔡琰。 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亳县) 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文武兼备: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又 称“诗三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 士,《诗》被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从此便被罩上了一 层神圣的光环,称为《诗经》。共 305 篇。另有 6 篇笙 诗,有目无辞。
修辞: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对事物 或行为直接铺陈描述,通过“再现”的方式表述思想感情。
《楚辞》: 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楚辞作品 以及汉代人的模仿之作辑录成书,题为《楚辞》。是继《诗 经》后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汉代普遍称楚辞为“赋”23 篇:《离骚》,《九歌》11 篇,《九章》9 篇,《天问》《招魂》。
二.楚辞的形成 1.巫楚文化影响:巫风盛行。 2.楚地山川秀丽,国富民强,经济条件优越。 3.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小,没有形成严密的宗法政治 制度,较少压抑,情感生动活泼,想象丰富奇特。 4.文学因素 (1)楚辞的产生与楚地乐曲民歌密切相关。 (2)《诗经》的影响 (3)战国纵横家辩丽横肆、铺张扬厉的言说风格对 《楚辞》形成影响。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打比方。整首诗用比, 称为比体诗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托物起兴。 诗歌中的一些意象与诗歌主题存在某种内在联系,通常 是隐约的象征关系。《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雎鸠象征男女爱情。也可能为渲染气氛、烘托情绪之用, 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重章叠唱:各章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几个字, 反复咏唱,以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渲染气氛,深 化主题,使感情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更换的少数字, 则可能暗示了时空转换或感情变化。
颂: 《周颂》31 篇,大部分作于周初;《鲁颂》4 篇,春 秋时鲁国祭祀乐歌;《商颂》5 篇,并非商朝作品,而是 春秋时期殷商后裔宋国的祭祀乐歌。(另有:商诗说;西 周中叶说) 雅: 《大雅》31 篇,主要产生于西周时期;《小雅》74 篇,主要是西周后期作品,少数为春秋之作风: 风: 《国风》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多数作品年代难以 考定。大部分作于春秋初中期,小部分为西周后期。但 《豳风》中的一些作品产生较早,出自周初。最晚的大 概是《陈风·株林》 (二)《诗经》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 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即黄河、长江、汉水、 渭水流域。 周召邶鄘,王卫齐郑,秦桧魏唐,曹豳陈风 (三)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绝 大部分已不可考。 风:民众。公卿列士。 大雅:主要是上层贵族; 小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颂:宗庙祭祀人员。 二.《诗经》的采集编纂 (一)采诗说。 周王朝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观风察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