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浏览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复习资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文学常识
1、选自《陶庵梦忆》
2、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
3、本文体裁:小品。主要指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形式比较活泼,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从时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
二、解释加点字。
(1)是日更定
..(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2)余挐.一小船(今作“拿”,牵引)
(3)拥毳衣
...炉火(穿着)(一种毛制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4)雾凇
..(水气或雾滴受冷在树枝等物体表面凝结成不透明松散冰晶)沆砀
..(严寒天气,空中的白茫茫的空气。)
(5)上下一白
..(全白)(6)惟.长堤一痕(只有)
(7)客此
..(在此地客居)(8)及.下船(等到)
(9)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哪能)(还)
(10)余强饮
..三大白.(痛饮)(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11)舟子
..(船夫)(12)更.有痴似.相公
..者(还)(超过)(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
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12)人鸟声俱绝
..(全)(消失)(13)是.日更定(这)
三、文章主旨
文章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到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逸致和清高孤傲的个性,也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
四、写作特色
1、写景运用白描夸张手法。(1)白描手法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
(2)夸张(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
2、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五、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六、阅读理解。
1、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可是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和亡国后的心酸沉痛。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通过听觉来写,突出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突出游兴强烈。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2)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句中的量词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内涵丰富,不露斧凿之痕,是炼字的典范。而且写景的同时也似含有渺然人生如同沧海一粟之感慨。
5.“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6.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这样写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生气与魅力。
7、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写景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1)作者写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手法就叫做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2)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8、“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强”表现作者偶遇知己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幸逢知己之乐。
9、结尾的“痴”有何含义?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点明文章主旨,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10、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11、《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和意境
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两者都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肃杀景象。境界阔大、深远。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使
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幽深的故国之思;《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另外,两者都借助人、鸟的销声匿迹,侧面渲染、烘托大雪后的森森寒意。
“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觉”字,与“千山鸟飞绝”中的“绝”字,意思均为“消
失”,一从听觉角度,一从视觉角度,却都传达出大雪的威严,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1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13、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不矛盾。因为“舟子”虽然与“相公”同行,但可能由于学识、修养、志趣、个性的不同,他对“相公”的行为始终不能理解。所以,他存在却犹如不存在。也有人认为作者有文人雅士式的孤傲,觉得芸芸众生不可为伍,因此,无视“舟子”的存在。14、从“余挐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情趣?
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清高孤傲的性格和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情趣。
15.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是“看雪”行动的延伸。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
七、拓展延伸:
1、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__奇景___和游湖人的__雅趣___。
2、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1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3、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2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
4、本文对雪景的描写,朴素而传神,请你也试着对雪进行一下描写。
示例1:一颗颗小小的雪粒,像洒下的白砂糖一样,它们在空中飘舞着,并不着急落地,好像舍不得离开天空似的。它们悄悄跳入行人的衣领里,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接着,一片片的小雪花像烟一样轻,玉一样洁,银一样白,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从天而降,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慢慢的,慢慢的,小雪花变大了,变厚了,变得密密麻麻,就像谁用力摇动玉树琼花,那洁白无瑕的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后来,雪越下越大,小雪花们在半空中你拉我扯,你抱住我,我拥紧你,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无数扯碎了的棉花球从天空翻滚而下。这时,整个世界就变得迷迷茫茫,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