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试卷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试卷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簰():____________________2. 撰():____________________3. 雾凇():____________________4. 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5. 铺毡对坐():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每题5分,共25分)1.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2.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3.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4.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5.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默写填空(每题3分,共15分)请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 雾凇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______。
2. 湖上______,惟长堤一______、湖心亭一______、与余舟一______、舟中人两三______而已。
3. 舟子______曰:“莫说相公______,更有痴似相公者!”4. 余______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______。
5. 遥知不是______,为有暗香______。
四、内容理解概括(每题10分,共30分)1. 请详细描述文中描绘的雪景,并分析其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章通过哪些细节展现了作者对雪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答:____________________3.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舟子话语中“痴”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五、描写手法(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结合文中具体例子,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白描手法描绘雪景。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湖心亭是哪座古代园林的代表性建筑?A. 醉翁亭B. 虎丘塔C. 虎丘山D. 虎丘寺答案:A2. 在哪个季节,湖心亭的景色最为迷人?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3. 湖心亭位于下列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D. 广州答案:C4. 湖心亭的名称与其建筑特点有关,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湖心亭的特点?A. 建在湖中心的亭子B. 形状像湖的亭子C. 亭子周围环绕着湖水D. 亭子内部有一个湖景窗答案:C5. 湖心亭建于哪个朝代?A. 元朝B. 明朝C. 清朝D. 南宋答案:D二、填空题1. 湖心亭位于苏州的西湖之 _______。
2. 湖心亭是以 _______ 命名的。
答案:亭位于西湖之心的位置而得名3. 古人赞美湖心亭看雪的诗句是 _______。
答案:远望山城千里雪,近听湖亭一夜钟4. 清代画家 _______ 曾经在湖心亭写生过。
答案:石涛5. 湖心亭曾经是 _______ 的私家园林。
答案:官员、文人三、简答题1. 简述湖心亭的历史背景及建筑风格。
答案:湖心亭建于南宋时期,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江南园林的典型特点。
湖心亭是由小石桥横跨较宽水域、水面上修筑了一座红砖圆形桥基,并在桥基上建造了亭阁式构筑物。
亭阁采用木材和瓦片作为主要材料,整体建筑简洁而典雅,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2. 描述一下你在湖心亭看雪时的感受和体验。
答案:我在湖心亭看雪时,首先被周围雪景的美丽所吸引,整个湖面都被洁白的雪覆盖,远处山城也被雪装扮得如同仙境一般。
站在湖心亭上,我感受到了宁静与恬淡,湖水静谧地融入了雪景,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
我静静地凝视着雪花纷飞的景象,仿佛时间也随之凝固。
湖心亭的建筑物为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观景点,我可以远望山城千里雪,近听湖亭一夜钟,不受寒风侵扰,只专注于享受这片美丽的冬日景色。
3. 你认为湖心亭在什么方面对苏州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有着重要意义?答案:湖心亭作为苏州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对于苏州的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岱《湖心亭看雪》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湖心亭看雪(张岱)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练习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余拏一小舟②上下一白③是金陵人,客此④及下船⑤是日,更定矣⑥与余舟一芥⑦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⑧湖中人鸟声俱绝:⑨上下一白:⑩拥衣:⑽及下船:二、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③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④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⑤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夫观人风者得焉B.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C.是是日,更定矣是进亦忧,退亦忧D.其问其姓氏其如土石何2.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3.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一童子∕烧酒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拏∕一小舟4.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 ( )A.杂然而前陈者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及.下船( )2.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古诗文中几个写“雪”的句子。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是.日更定矣(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是金陵人,客.此(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湖心亭看雪》复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及答案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大雪.三日雪:(2)湖中人鸟声俱绝.绝:(4)拥.毳衣炉火拥:(5)雾凇沆砀..沆砀:(6)惟.长堤一痕惟:(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更:(8)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内容理解。
(1)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2)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上下一.白一:(2)余拏.一小舟拏:(3)从武林门而西.西: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接着写赏雪的过程,然后笔锋一转,叙写在湖心亭的奇遇。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本文语言简洁,多处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照应。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景,“痴”情的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7.这篇文章可谓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对比阅读(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二)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D2. 文章中提到的“湖心亭”位于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杭州D. 南京答案:C3. 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哪些情绪?A. 喜悦B. 忧愁C. 宁静D. 激动答案:C4. 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自然元素?A. 雪B. 湖C. 亭D. 所有选项答案:D5.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雪的描写主要突出了雪的哪些特点?A. 纯净B. 洁白C. 轻盈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文章中提到“________”,形容了雪的轻盈。
答案:轻如鹅毛7. 作者形容雪覆盖的湖面为“________”,展现了雪的洁白。
答案:镜面8. 文章中提到“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雪的赞美。
答案:雪景如画9. 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________”,体现了雪的宁静。
答案:万籁俱寂10. 文章中,作者通过“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雪的热爱。
答案:心旷神怡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对雪的描写手法。
答案:作者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的轻盈、洁白和宁静等特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雪景之中。
12. 文章中,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有哪些感受?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宁静和心旷神怡。
雪的洁白和轻盈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而雪覆盖的湖面和周围环境的宁静则让作者感到万籁俱寂。
四、论述题13. 根据《湖心亭看雪》一文,论述作者对雪的情感态度及其对自然美的感悟。
答案:作者对雪的情感态度是热爱和赞美。
通过对雪的轻盈、洁白和宁静等特点的描写,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雪的热爱。
同时,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的宁静感受,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欣赏。
作者认为自然之美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宁静,从而更加热爱和珍惜自然。
五、翻译题14.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湖心亭看雪,心旷神怡。
《湖心亭看雪》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
更,。
2、【拏】。
3、【拥毳衣炉火】。
拥,毳,。
4、【雾凇沆砀】。
雾凇,。
沆砀,。
5、【长堤一痕】。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更,。
7、【三大白】。
白,。
8、【客此】。
9、【舟子】。
10、【相公】。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课内简答题: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5、试着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请说明引用舟子话的用意。
8、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9、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10、本文的思想感情。
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五、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余.住西湖。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doc
《湖心亭看雪》检测姓名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词多义更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上下一白()长堤一痕()绝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古今异义余住西湖古义:()今义:剩下3、词类活用大雪三日()客此|: )4、重点实词余等一小舟()拥()?衣炉火沆竣()焉得更有此人()及下船()余强饮三大白()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雾漱沆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1、《湖心亭看雪》中,开头一句“崇祯五年十二月“,当时已是清初, 而作者却用明代纪年开头,表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尾的“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一中考链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译文: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文: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译文: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译文: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译文:三、阅读理解1、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3点明主旨的句子:.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答: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4、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答: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答: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二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②大雪三日,.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④,,上下一白.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2.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湖心亭看雪答案一中考链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而别⑨客此....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11全12只有13罢了二、翻译下列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译文: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文: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译文: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译文: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译文:3、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4、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5、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6、这一天五更过后,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划往湖心亭去看雪.7、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一片白色.参考答案:二1.ɡēnɡcuìzhēnsōnɡhànɡdànɡjièzhānqiánɡ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蒙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二9.余客客于客10.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11.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12.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湖心亭看雪》【写作特色】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重点赏析:雪后奇景——【描写雪景的句子(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写景的顺序。
【共两句话。
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对什么进行描写第二句又是对什么进行描写】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2)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4)文中作者还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什么手法来写景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
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
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
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湖心亭看雪》【内容概述】《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痴”1(1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2)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4)文中作者还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什么手法来写景?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用词较少,没有华丽的辞藻)?(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
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
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⑦⑩(1、2、3、4、5、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三、阅读理解1、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3)?点明主旨的句子:。
《湖心亭看雪》课后巩固练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课后巩固练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基础知识积累一、文学常识《湖心亭看雪》作者是,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朝代)文学家。
他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明亡后不仕。
著有《》《》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古义:今义:剩下,余下白:古义:今义: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3.其他重点实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2)余拏一小舟拏:(3)拥毳衣炉火拥:(4)雾淞沆砀沆砀:(5)上下一白一:(6)及下船及:4一词多义(1)白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 更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③更造崩山之音(《伯牙善鼓琴》) ④不更颠乎(《河中石兽》)三、文言虚词1.天与.云与山与水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更有痴似相公者.四、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理解性默写1.《湖心享看雪》中描写西湖大雪三日后寂静场景的句子是“”2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的句子是:,,。
3文中采用白描手法,化大为小,寥寥几笔,突出景物的特征,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的句子是:,、、、。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的句子是:,。
阅读理解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拥.毳衣炉火(拥:裹,围)B.余.擎一小舟(余:我)C.惟.长堤一痕(惟:只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白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上下一.白长烟一.空(《岳阳楼记》)B.独.往湖心亭看雪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鱼我所欲也》)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D.是.金陵人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含答案)湖心亭看雪·综合能力测试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并解释1.拥毳衣炉火(yǒng huī yī lú huǒ)________(指在炉火旁拥有毛皮衣服的人,表示温暖舒适的场景)2.雾凇沆砀(wù sōng huáng dàng)________(指寒冷天气中植物上结成的冰,表示冰冷的景象)二、填空湖心亭看雪》选自《唐诗三百首》,作者是___,字宗子,又字___,号___,唐代时人。
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时值隆冬,大雪满弓刀。
江南好,雪霁天晴,景色独好。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银烛秋光冷画屏,___小扇扑流萤。
」。
四、阅读一)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___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好一朵梨花压海棠!”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中怎么可能有比你更好的人呢?2)___三大白而别:我喝了三杯白酒就离开了。
2.翻译句子: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有两个人铺了毡子坐着,一个童子正在烧着酒炉。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文中运用了对话和情景描写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以及对湖中美景和人情的赞美。
4.请有原文处填上___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___的话有什么用意。
舟子喃喃曰:“好一朵梨花压海棠!”作者引用___的话,是为了表达对梨花和___这两种美丽的花卉的赞美和感叹,同时也突出了湖景的美好和引人入胜。
二)从武林门而西,___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
)小舟入湖。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2、解释下列词语。
本文更定:②雾凇沆砀:本文独往湖心亭看雪:④素帐:本文上下一白:⑥焉得更有此人:3、文章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的词语是什么?31、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字宗子,号。
他的代表作是。
二、理解与应用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忽有斯人可与吾同者/乃披衣起往/见一小舟/中童子拥炉火炉而坐/念非吾知己/则去不可留也/因拥炉饮酒/须臾童子已退/因索纸笔作书/书毕送往约明日相见(1)给上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
(2)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本文忽有斯人可与吾同者。
本文因拥炉饮酒,须臾童子已退。
(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1、这段文字中的两个人铺毡对坐,是在干什么?“一童子烧酒炉正沸”的作用是什么?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句话表达了两人怎样的情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这种行为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矛盾吗?为什么?《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情景。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1)体会作者清高自赏、孤独伤感的精神世界。
(2)品味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调写景、抒情的艺术境界。
(1)学生通过学习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品味本文清新淡雅的描写能独立赏析课外其他描写雪景的诗文。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写景用白描手法,一切都是似有似无,既没有具体的叙述描写,也没有具体的写景语句,让人无法捉摸,却于字里行间透出雪后西湖的美景。
因此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品读文本语言,在想象中体味雪后西湖的美景。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11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及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及云及山及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及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及云及山及水”连用三个“及”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及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及云及山及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及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
【写作特色】
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重点赏析:雪后奇景——【描写雪景的句子(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1)写景的顺序。
【共两句话。
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对什么进行描写?第二句又是对什么进行描写?】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2)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4)文中作者还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什么手法来写景?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
(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
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
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
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
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
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
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3.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从听觉角度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游西湖时)先总写全景远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4.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
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都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天人合一,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
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句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句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
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也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湖心亭看雪》答案
【中考链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更定.( )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③余拏.一小舟( )
④拥毳.衣炉火( )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 ⑥雾凇沆砀....
( ) ⑦焉得..更有此人( ) 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⑨客此..
( ) ⑩及.下船( ) (11)上下一.白( ) (12)惟.
长堤一痕( ) (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 ①完了,结束 ②消失 ③撑,划 ④鸟兽的细毛 ⑤独自 ⑥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哪能 ⑧指酒杯 ⑨客居 ⑩等到 (11)全 (12)只有 (13)罢了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
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
3、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4、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
)
5、(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6、这一天五更过后,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划往湖心亭去看雪。
7、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一片白色。
三、阅读理解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3) 点明主旨的句子: 。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答:
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
4、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答: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答:
1、(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本文描写西湖雪景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
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种
写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
(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5.拿、拥、往、看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6、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7、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这个“独”字反映出他的清高、孤傲。
),为下文作伏笔。
8、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