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
第四纪地质
第四纪地质
(6)冰碛物与冰水沉积物。冰川融化, 其搬运物就地堆积形成冰碛物。冰碛物的主 要特点是巨大的石块和泥质混合在一起,粒 度相差悬殊,缺乏分选,磨圆差,棱角分明, 不具成层性,砾石表面常具有磨光面或冰川 擦痕,砾石因长期受冰川压力作用而弯曲变 形。
冰雪融化形成的水流可冲刷和搬运冰碛 物进行再沉积,形成冰水沉积物。冰水沉积 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分选和良好的层理。
第四纪地质
(4)冲积物。冲积物是指河 流在河床中或溢出河床的堆积物。 冲积物是平原区地下主要含水层系 和工程建筑的基础。冲积物主要分 布在河床、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 角洲中,其成分非常复杂,河流汇 水面积内的所有岩石和土都能成为 该河流冲积层的物质来源。
冲积物的分选性好,层理明 显,磨圆度高。山区河流沉积物 较薄,颗粒较粗,透水性很强, 抗剪强度高,承载力较大,几乎 不可压缩,是良好的地基地层。 但在山区河谷地带进行工程建设 时,必须考虑山洪、滑坡和崩塌 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生。
第四纪地质
第四纪的下限一般定为248万年。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更新世分为早、中、 晚三个世,它们的划分及绝对年代如表所示。
第四纪地质
1.第四纪地质概况 大 约 在 200 多 万 年 前 地 球 上
出现了人类,这是地球历史上最 重大的事件。在北京周口店附近 的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了生活在四 五十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的 头盖骨
“ 第 四 纪 ” 一 词 由 1829 年 法 国地质学家德努埃所创,他把地球 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第四纪是指 地球发展历史中最近的一个时期。
1839年赖尔把现生种属海相 无脊椎动物化石达90%和含人类 活动遗迹的地层划为第四纪,奠 定了第四纪地层划分系统的基础 。直到1881年第二届国际地质学 会才正式使用“第四纪”一词。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第四纪的构造运动(2)第四纪古气候(3)第四纪生物界(4) 第四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成因类型(5)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冰期:指地球上冰川规模扩大,气候显著变冷的时期。
年平均气温较现今低8~13℃,此时极地和高山冰盖扩大,并向中纬度推进(或高山冰川下移),从而引起生物群的迁移或部分绝灭。
间冰期:指两次冰期之间的温暖时期。
此时大陆冰盖缩小,并向极地后退(或高山冰川后退),同样引起了生物群迁移,但伴之以生物繁荣。
冰后期:指第四纪最后一次冰川退缩以来的温暖时期。
即全新世全球气候转暖的时期。
雨期(洪积期):冰期时,在中低纬度的非冰川区,出现气候潮湿、降雨增多时期,称为雨期。
间雨期:是指两次雨期之间相对干燥少雨的时期。
间雨期时,当地气候干燥、炎热,湖泊面积缩小,甚至干涸,风沙地貌发育,黄土堆积盛行。
间雨期又称“间洪期”或“干燥期”。
由气候波动引起的海平面升降称为(水动型)。
由于构造运动引起的海平面升降称为(地动型。
)指示海平面升降的标志有:(海蚀阶地)、(上升海滩)、(珊瑚礁和礁平台)、(地层和古生物标志)。
猿到人的进化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古猿阶段、猿人阶段、古人阶段、新人阶段(智人阶段)。
地球存在着四个极性期: 布容正极性期、松山倒转极性期、高斯正极性期、吉尔伯特倒转极性期。
第四纪下限:181万年或259万年。
第四纪华北地区:下更新统(Q1)泥河湾组→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中更新统(Q2)-周口店组→北京猿人-肿骨鹿动物群上更新统(Q3)-马兰组→萨拉乌苏动物群与周口店同期的土类堆积,称周口店期红土。
在山西黄土高原地区,红色土称为离石黄土,或称老黄土。
马兰黄土又称新黄土,在华北地区分布甚为广泛,组成黄土高原。
其成因以风成为主,其次有坡积、冲积、洪积等类型。
华南地区:下更新统(Q1)-雨花台组→巨猿-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更新统(Q2)-网纹红土→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国第四纪时期主要地质事件:1.频繁活动的新构造运动:主要特点是以强烈的升降运动为主,突出体现在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并且东西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及其演化
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按地层中微体古生物和现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将第四纪以两次大规模冰消期和一次较小规模冰消期为标志,划分为全新
世(Holocene)、更新世(Pleistocene)及上新世(Pliocene)3个阶段,以及黄淮海古近系(Miocene)和旧近系(Oligocene)、新近系(Eocene)及白垩系(Cretaceous)4个系。
其中更新世、上新世、黄淮
海古近系又细划出区阶。
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始于地质学家莱西林(1790),其认为第四纪共
有4个阶段:新统(Neogene)、比新统(Mesogene)、旧统(Paleogene)和白垩系(Cretaceous)。
然而,莱西林的理论只是一种假设,并未得到
实质性的论证。
而后的学者又针对现在的地质记录和微体古生物的研究,
分别以更新期(Pleistocene)、上新期(Pliocene)、黄淮海古近系(Miocene)、旧近系(Oligocene)、新近系(Eocene)和白垩系(Cretaceous)作为分期标准,重新划定了地层分期方案。
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演化极其复杂,近年来,学者们持续对第四纪地
层分期方案进行改进,根据现有的微体古生物和气候变化特征,将更新期
分为全更新世(Pleistocene)、晚更新世(Upper Pleistocene)、中更
新世(Middle Pleistocene)和早更新世(Lower Pleistocene)4个期,以及将上新期(Pliocene)分为上新期早。
第四纪基本特点
第四纪基本特点
第四纪是地质时代中最近的一个时期,始于2.6万年前,至今仍在持续中。
它的基本特点是全球气候变化频繁、生物多样性丰富、人类文明发展迅速。
全球气候变化频繁是第四纪的显著特征。
在这个时期内,地球经历了多次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变化幅度大,周期长。
这种气候变化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冰川覆盖面积的变化、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气候带的移动等。
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第四纪的另一个特点。
在这个时期内,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气候的变化,生物的适应性也在不断地演化和改变。
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如森林砍伐、草原开垦、水域污染等。
人类文明发展迅速是第四纪的重要特征。
在这个时期内,人类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
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生产方式、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化石燃料的使用、大气污染等。
第四纪的基本特点是全球气候变化频繁、生物多样性丰富、人类文明发展迅速。
这些特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第四纪时期的独特面貌。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以应对第四纪时期所带来的挑战。
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第四纪,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个神秘的魔法词,实际上它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时间跨度可是有近260万年呢!就像在时光机里穿梭,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记录着地球的故事。
那么,咱们今天就来聊聊,第四纪的地层划分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啥原则和方法,听起来就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对吧?1. 第四纪的基本概念1.1 定义与时间框架首先,第四纪的定义就是地球历史的一个阶段,涵盖了更新世和全新世。
更新世大约从260万年前开始,一直到大约1.2万年前,而全新世则从那时一直延续到现在。
说白了,第四纪就像是地质历史上的“最近”一段,跟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想想你身边的一切,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真是神奇吧!1.2 重要性与研究意义而且,这个时期的研究可是相当重要的。
通过研究第四纪的地层,科学家们能了解到古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演化、以及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感觉就像是在读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和秘密。
谁知道古代的冰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人类又是如何生存的呢?2. 地层划分的原则2.1 地层的基本原则那么,划分第四纪地层的原则有哪些呢?首先,地层划分就像切蛋糕,得有层次感。
科学家们通常根据岩石的特征、化石的存在以及地层的成因来进行划分。
这就好比你在点一份丰盛的晚餐,菜单上的每道菜都各有特色,缺一不可。
具体来说,化石是个好东西,它们能帮助我们了解那个时期的生物,是不是很棒?2.2 时序与对比原则其次,时序原则也很重要。
这个原则就是强调不同地区地层的对比,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比如说,北极和南极的冰层可以用来比对气候变化,看看全球的脉搏如何跳动。
就像朋友们聚在一起聊八卦,有些话题在不同圈子里反复出现,能引发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第四纪的故事。
3. 划分的方法3.1 化石记录与古环境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具体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利用化石记录。
化石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信物,通过分析这些信物,科学家们能够了解那个时期的古环境。
第四纪研究
第四纪研究第四纪是地球历史上距今约200万年至今的一个时期,也被称为冰川时代或间冰期。
在这个时期内,地球经历了多次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变化剧烈,对地球生物和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纪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气候变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纪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古气候、古地质和古生物的重建。
通过对冰川、湖泊、河流和海洋沉积等地质记录的研究,可以重建出过去冰期和间冰期的气候变化。
古气候记录包括氧同位素和有机质碳同位素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推测出温度、降水量和海洋盐度等气候参数的变化情况。
古地质研究则主要通过地层和地貌的观察,来了解冰川运动、湖泊波动和河流变迁等地质过程。
古生物研究则主要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分析和分类,来了解当时的生物多样性和演化过程。
第四纪研究对于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过去冰期和间冰期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机制,为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冰川运动和海洋水位的变化也会对地球的地貌产生巨大影响,了解这些过程可以帮助人类合理利用地球资源和规划城市建设。
此外,通过对古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物种演化和灭绝情况,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四纪研究中,一些重要的成果已经取得。
例如,通过对格陵兰冰芯等冰川芯样的分析,可以重建出过去数十万年来的气候变化图景,并发现了一系列的冰期和间冰期。
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将第四纪分为不同的地层,如更新世、全新世等,有助于揭示不同时期的地质过程和生物演化。
此外,也有一些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第四纪研究中,如同位素年代学、沉积学和古生态学等,为第四纪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第四纪的认识将会越来越深入。
通过精确的时间标定和对地质记录的细致解读,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过去冰期和间冰期的气候变化和地理演变过程。
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在更小的尺度上进行研究,以探索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微观机制。
第四纪气候变化
●第四纪——人类时代1.早期猿人阶段(2百万年-1百75万年前):能人2晚期猿人阶段(1百万年前):直立猿人3早期智人阶段(50万年前):智人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25万年-3万5千年前):现代人生物大灭绝事件●生物灭绝又叫生物绝种。
它并不总是匀速的,逐渐进行的,经常会有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即生物大灭绝。
●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在可以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或仅有极少数残存下来。
●却总有其它一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一些类群从此诞生或开始繁盛。
●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但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大。
●陆生植物的集群灭绝不象动物那样显著。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时间: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绝灭。
●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
●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
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
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又称: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泥盆纪大灭绝●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对古气候的研究显示泥盆纪时期是温暖的。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
●在距今约3.65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又称: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时间: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事件: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陨石撞击、气候变化、大气成分改变、火山活动、沙漠肆虐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又称:三叠纪大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时间: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第四纪基本特点
第四纪基本特点
第四纪是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个地质时期,其覆盖了距今约
2.588万年前至今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期内,地球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地质和气候变化,其中包括全球冰川的出现和消退、气候波动和海平面上升等。
以下是第四纪的基本特点:
1. 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
第四纪以来,全球气候经历了多次寒冷时期,其中最近的一次是末次冰期。
这些冰期通常持续数千年,期间冰川覆盖了大部分北半球的陆地,同时南极洲和南美洲南部也出现了大规模冰川。
2. 海平面上升和海岸线变化。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对于沿海城市和岛屿等地区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海岸线经历了多次变化,其中一些变化是由于海平面上升和地壳运动所致。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物种灭绝。
在第四纪期间,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这与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和人类活动有关。
许多动物物种在这个时期面临了灭绝的威胁,其中包括猛犸象、剑齿虎和地懒等。
4. 人类演化和文明的兴起。
在第四纪期间,人类的祖先逐渐演化为智人,并开始制造工具和建立社会组织。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许多文明诞生和衰亡,其中包括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华文明等。
总之,第四纪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地质和气候变化对于地球和人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第四纪的基本特点,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和未来的发展。
第四纪沉积物
第四纪沉积物一、第四纪的时间范围最初,人们把地壳的发展历史分为第一纪(原始纪)、第二纪和第三纪3个大阶段。
1829年,法国学者J.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层时,把第三系上部的松散沉积物划分出来命名为第四系,其时代为第四纪。
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第一纪和第二纪因细分成若干个纪被废弃了,仅保留下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名称,这两个时代合称为新生代。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史的最新阶段,时间范围从上新世末(距今 248万年)直到现在。
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两个阶段。
第四纪一词是J.德努瓦耶于1829年提出的。
第四纪形成的地层称第四系,再分为更新统和全新统。
更新世是1839年提出的,他把巴黎盆地含软体动物化石70%为现生种的地层称为更新世地层。
全新世和近代为同义词。
近代(Recent)一词是1833年由莱伊尔引进地质学中,含义是从此地球被人类所居住。
全新世是1850年P.热尔韦提出的,1885年正式通过。
第四系下界的确定是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至今仍有不同意见。
1948年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确定,以真马、真牛、真象的出现作为划分更新世的标志。
陆相地层以意大利北部维拉弗朗层,海相以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层的底界作为更新世的开始。
中国相当于维拉弗朗层的泥河湾层作为早更新世的标准地层。
其后,应用测定了法国和非洲相当于维拉弗朗层的地层底界年龄,约为180万年。
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第四纪下限应为距今180万年。
1977年,国际第四纪会议建议,以意大利的弗利卡 (Vrica)剖面作为上新世与更新世的分界,其地质年龄为170万年左右。
对中国黄土的研究表明,大约距今248万年黄土开始沉积,反映了气候和环境的明显变化。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第四纪下限应定在距今350~330万年。
总之,第四纪下限尚未最后确定,本文暂以距今248万年作为第四纪的开始。
二、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及工程性质第四纪沉积物的是沉积在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或有机物质,如砾石、砂、粘土、灰泥、生物残骸等。
第四纪复习重点
第四纪复习重点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二、第四纪气候分期(重点)1、冰期与间冰期(1)冰期:是指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的降温,冰川扩大。
A、冰川扩展:地球表面发育大量的冰川B、全球性降温C、气候带移动D、全球性海平面下降E、生物群的迁移F、冰阶与间冰阶的旋回(2)间冰期:是指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夹在两个冰期之间。
地球表层的环境反映与冰期恰好相反。
2、干旱期与湿润期(1)干旱期:是指气候干燥,降雨量减少的时期。
在中、高纬度地区与冰期伴随。
(2)湿润期:是指两个干旱期之间降雨相对增多的时期。
在中、高纬度地区与间冰期伴随。
3、雨期与间雨期(1)雨期:是指在北纬15oN~30oN的地区,降雨量增加,气候转湿的时期。
(2)间雨期:是指在北纬15oN~30oN的地区,降雨量减少,气候转干燥的时期。
三、第四纪环境变迁的时空尺度(了解)1、时间尺度地球表层的环境变化时间尺度:109~100a。
第四纪时期环境变迁的时间尺度:105~100a。
最常见:0.40、0.10、0.04、0.02、0.001Ma。
(1)太阳活动黑子、光斑,发生在光球表面。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变化周期:101~102年。
(2)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a)偏心率:0.005~0.06之间,现在0.0167。
周期10万年和40万年。
地球处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日照量的差别为7%。
(b)岁差:影响地球近日点的时间变化。
周期2.1万年。
现今的近日点为一月,10500多年后的近日点为七月。
这样两半球的气候发生变化。
(c)黄赤交角:变化在21°39’~24°36’。
周期4万年。
现今为23°27’。
影响季节的气候变化。
角度变小,极地变暖;反之,极地更寒冷。
2、空间尺度①地球表层:104~100km。
②第四纪的冰期与间冰期具有全球性。
③第四纪的雨期与间雨期分布在西风带。
④我国的黄土、红土分布,我国的冰川分布。
第四纪
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绝灭。 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 灭亡。 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 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 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 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 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 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 生态系统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澄江生物群 定义: 这一举世闻名的的特异化石库发现于云 南澄江帽天山,距今约5.3亿年,包括有 大量栩栩如生的奇异化石,还有不少保 存精美的软躯体化石,它们是寒武纪大 爆发的直接证据。
即将出现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 地 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地蚕食。 科学家估计, 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 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 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 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 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第一章 第四纪的时间尺度
1 第四纪的建立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史中的最新一页,它所占据的时间 大约250万年,若地球年龄以45亿年记,第四纪仅占 0.00056. 1829年,德努瓦那首先提出第四纪的名称, 1833年,雷布尔给出了明确的规定,第四纪地层是指: 含有大量现代植物化石和孢粉的松散沉积物 1881年,被第二界国际地质大会正式使用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事件:发生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爬行类动 物遭遇重创。 又称:三叠纪大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 海洋生物的灭绝 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 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中 消失。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知识点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学的概念: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的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的概念: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的概念:是指约2.4百万年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1.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其发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方向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与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塑造成多种多样的地表外力成因地貌。
4.顺地质构造地貌与逆地质构造地貌:凡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岩体等)与高地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等)与低地一致,称为顺地质构造地貌;反之称逆地质构造地貌。
夷平面: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的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减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地形。
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风化壳:具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和残积物同义。
5.崩塌: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
形成条件:陡坡岩体由于近临空面释重应力产生与边坡平行的张性垂直裂隙,地下水侵入裂隙,使隙内风化加深,削弱岩体与边坡联结力,长期风化使裂隙的宽和深与日俱增,终使岩体突然发生崩塌。
6.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是经过对距今二、三百万年以来(第四纪)的沉积、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举行研究进而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一门科学。
特点:1、人类的闪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闪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主要研究内容1、第四纪气候;2、第四纪生物界;3、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4、第四纪构造运动;5、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照地貌学: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地表形态。
研究内容:1、研究地貌形态特征(几何特征和组合规律);2、研究地貌形成的动力作用,发生发展的过程;3、研究地貌的组成物质,非常是堆积物质的组成物质;4、研究地貌的形成年代;5、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6、地貌发生的阶段和规律。
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1、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2、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3、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4、火山活动;5、地震;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研究想法:1、定性法:1)地质法2)地貌法3)历史考古法;2、定量法:仪器法。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活动断层:近代地质阶段(第四纪)和历史阶段有过活动,现代正活动或未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和新构造运动之间的联系:1、时光上:第四纪研究260万年以来的现象;地貌的基本形态奠基于新生代;新构造运动开始的时光,新近纪——第四纪。
2、空间上:第四纪堆积物都分布于地表或地下不深处;地貌是地表形态;构造运动控制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分布。
3、成因上: 地貌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研究想法: 三者之间相互关联。
5、实践应用: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第四纪年代学概述课件
目录
• 第四纪年代学简介 • 第四纪年代学的基本原理 • 第四纪年代学的研究方法 • 第四纪年代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 第四纪年代学的前景与展望
01
第四纪年代学简介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第四纪年代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在第四纪时期地质年 代的学科,主要涉及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同位素测 年技术等领域。
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测定有机物和含水地层的 年代。
优缺点
精度较高,但对样品要求较高,且 测量过程较为复杂。
其他测年方法
光释光测年法
利用光致电离作用测量样品中辐射剂量的方法,适用于测定沉积 物、土壤和古生物化石的年代。
氨基酸外消旋测年法
通过测量样品中氨基酸外消旋化程度确定年代的方法,适用于新生 代和第四纪地层的测年。
树木年轮测年法
利用树木年轮的生长规律测定年代的方法,适用于较近期的测年, 如历史事件和气候变化研究。
03
第四纪年代学的研究方法
Chapter
沉积物测年
沉积物测年是指通过对沉积物的研究,确定其形成年代 的方法。常见的沉积物测年方法包括放射性测年法和相 对年龄法。
放射性测年法利用沉积物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计 算沉积物的年代。常见的放射性测年法包括钾-氩法、铀 -铅法、氩-氩法等。
人类学
人类学与第四纪年代学的结合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文明 的发展历程,为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方 法。
应用领域的拓展
01
02
03
地质工程
第四纪年代学的成果将广 泛应用于地质工程领域, 如矿产资源勘探、地质灾 害防治等。
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第四纪年代学的方法 和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鉴 定和保护世界各地的文化 遗产。
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
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第四纪沉积物是指地质年代为第四纪的沉积物,其时代范围为距今约250万年至现在。
第四纪沉积物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 厚度和广布性第四纪沉积物通常具有较大的厚度和广布性。
在全球范围内,第四纪沉积物几乎分布于所有大陆及其周边海域。
这是因为第四纪是全球气候剧烈波动的时期,气候变化导致了大规模的沉积物堆积。
2. 多样的岩性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多样,包括粉砂、砂、砾石、泥、黏土等。
这是由于第四纪时期的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导致了沉积物的多样性。
例如,冰川期间的冰川作用会产生大量的碎石和砾石沉积物,而间冰期和暖期的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沉积物的粉砂和砂质成分增加。
3. 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第四纪沉积物中常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记录了过去的生物演化和环境变化。
例如,在第四纪的海洋沉积物中可以找到各种贝类、藻类、浮游生物等化石,这些化石可以用来研究古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
4. 明显的层序特征第四纪沉积物往往具有明显的层序特征,即不同时期的沉积物形成了一系列层状结构。
这些层序特征可以用来划分地层和研究地质历史。
例如,沉积物中的层序特征可以用来确定冰川期和间冰期的时代,以及气候变化的周期性。
5. 高含水量和可压缩性第四纪沉积物具有高含水量和可压缩性的特点,这是由于其主要成分为粉砂、砂和泥等细颗粒物质。
这些细颗粒物质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导致沉积物具有较高的含水量。
同时,沉积物的可压缩性也较高,即当施加压力时,沉积物会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
6. 地貌特征丰富多样第四纪沉积物形成的地貌特征丰富多样。
例如,冰川作用形成了冰川地貌,如冰川谷、冰川湖等;风力作用形成了风成地貌,如沙丘、沙漠等;水力作用形成了河流地貌,如河谷、河滩等。
这些地貌特征是第四纪沉积物的重要标志,可以用来研究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
第四纪沉积物具有厚度和广布性、多样的岩性、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明显的层序特征、高含水量和可压缩性以及丰富多样的地貌特征等基本特征。
第四纪复习题答案
第四纪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第四纪地质时期开始于距今大约多少年前?A. 100万年前B. 200万年前C. 300万年前D. 400万年前答案:A2. 第四纪的气候特征是什么?A. 温暖湿润B. 寒冷干燥C. 极端变化D. 稳定不变答案:C3. 以下哪个是第四纪的代表性哺乳动物?A. 恐龙B. 猛犸象C. 剑齿虎D. 始祖鸟答案:B4. 人类在第四纪的哪个阶段开始出现?A. 早期第四纪B. 中期第四纪C. 晚期第四纪D. 全部第四纪答案:C5. 冰期和间冰期在第四纪中交替出现,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地球轨道参数变化B. 太阳活动C. 大气成分变化D. 地壳运动答案:A二、填空题6. 第四纪的开始标志是_________。
答案:冰期的开始7. 人类在第四纪的_________阶段开始制造工具。
答案:晚期8. 第四纪的海平面变化对_________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生物分布和演化9. 第四纪的气候极端变化导致了_________的广泛分布。
答案:冰川10. 第四纪的地质记录主要保存在_________中。
答案:沉积物三、简答题11. 简述第四纪的三个主要特点。
答案:第四纪的三个主要特点是气候的极端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以及人类文明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12. 描述第四纪冰期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答案:第四纪冰期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海平面的下降,地表形态的改变,生态系统的重组,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和分布的影响。
四、论述题13. 论述第四纪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第四纪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类开始制造工具,发展农业,建立城市,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
同时,第四纪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传播。
结束语:通过本复习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第四纪的地质特征、气候变迁、生物演化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第四纪基本特点
第四纪基本特点
第四纪是地质时代的最后一个时期,始于约250万年前,至今仍在继续。
它被认为是全球气候、生物和地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以下是第四纪的基本特点:
1. 全球气候变化:在第四纪期间,全球气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冰川覆盖的周期性增长和减少,以及气温的大幅波动。
2. 孕育了现代人类:在第四纪早期,人类开始出现并演化成为现代人类。
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
3. 生物多样性减少:第四纪期间,许多动植物物种因全球环境的变化而灭绝或减少。
这些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 地质活动增强:在第四纪期间,地表上的地质活动增强了。
这些活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
5. 活跃的冰川:第四纪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冰川时期。
在这个时期,全球大部分地区被冰川覆盖,而且冰川在不断地移动和改变地形。
总之,第四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它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说明:(1)总分100分。
题型可能包括以下五类,各类型可能所占分数的比例并非最终考试题型分数的比例;(2)该重点并不涵盖所有考试内容,所以复习时除针对重点外,还要阅读和理解课件和教程上的其它内容以及回忆课堂讲述内容。
为方便大家复习,复习重点中标出了参考页码等信息,有的有参考答案,但并不意味这些是重点中的重点。
一、填空(每空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_______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起伏形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2.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中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泥河湾动物群,中更新世的周口店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二、判断题(每题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属于地球科学,而第四纪地质学属于历史地质学。
(对)2.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大陆冰盖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冰斗地貌。
(错)三、名词解释(每组3-5分,可能占共20分)如:1.顺构造地形与逆构造地形:地形正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称为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
2.准平原/夷平作用/夷平面:山地经外力作用剥蚀,变成较平坦的地区,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叫做准平原。
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地壳运动处于上升时,使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又会受到侵蚀破坏变为山地,但在山顶部分还残留着古平原面,这种地形就称为夷平面。
如果山地曾发生多次间歇性上升,则会形成若干个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夷平面。
这种多层地形是判断区域间歇性升降运动的重要标志。
重点:1.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参考教程p2-3)2.山地/平原/高原:(参考教程p46、53)3.山岭/山脉/山系:(参考教程p46)4.河床/河漫滩/阶地(参考教程p69、70或73)5.石芽/石林:(参考教程p85及课件)6.岩溶漏斗/溶蚀洼地:(参考教程p86-87和课件)7.盲谷/干谷:(参考教程p88和课件)8.峰丛/峰林/孤峰:(参考教程p88和课件)9.石钟乳/石笋/石柱:(参考教程p90和课件)10.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参考教程p94、100和课件)11.冰斗/刃脊/角峰:(参考教程p96和课件)12.冰川谷/悬谷:(参考教程p96和课件)13.羊背石/鼓丘:(参考教程p96和课件)14.冰碛丘陵/终碛垄(堤):(参考教程p97和课件)15.风沙流/风沙作用:(参考课件和教程p104)16.冰期/间冰期:(参考教程p94和课件)四、简答题(每题5-10分,可能占30-40分)如:1.我国山地高度分类及其对应的海拔高度?山地的切割程度如何划分?参考:极高山>5000m、高山3500-5000m、中山1000-3500m、低山500-1000m、丘陵(相对高度<100m)。
相对高度>1000m为强烈切割程度山地,500-1000m为中等切割程度山地,100-500m为轻微切割程度山地。
2.比较冰川地貌中的羊背石和鼓丘的形态特征和成因。
(以课件为主,书上关于鼓丘的形态描述有误)参考:(1)羊背石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在山岳冰川作用区多见;而鼓丘属于冰碛地貌,多见于大陆冰川。
(2)组成鼓丘的冰碛物中,含泥量较高,而羊背石是基岩质的。
(3)羊背石是冰床上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平面上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冰川运动方向平行;鼓丘是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陵,平面上呈蛋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
(4)羊背石剖面形态两坡不对称,迎冰流面坡度平缓作流线形,背流面表面呈锯齿状的陡坡;鼓丘两坡也不对称,但迎冰坡陡,背冰坡缓。
(5)羊背石迎冰流面以磨蚀作用为主,表面留下许多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迹,背流面则在冻融风化和冰川挖蚀作用下,形成表面坎坷的陡坡;而鼓丘是冰川的搬运能力减弱时,冰碛沉积压实形成的丘陵。
重点:1.山地组成与组合(教程p46)/山地成因类型(教程p49)/高度分类(教程p47)/平原的形态分类和特点(教程p53)2.河流地貌(教程p67)/河谷的形态要素(教程p67)/河流侵蚀种类及特征(参考教程p68和课件)牛轭湖及离堆山(参考教程p70及课件)/河流阶地及形态要素组成(参考教程p73和课件)/阶地的构造成因(参考教程p74和课件)/阶地类型及主要特征?(参考教程p74和课件)3.岩溶作用和岩溶地貌发育条件(参考教程p81/82及课件)/石芽和石林的形成?(参见教程p85和课件)/溶蚀漏斗和溶蚀洼地的形成和形态(参见教程p86-87和课件)/溶蚀洼地与坡立谷的形成和形态特征(参见教程p87-88和课件)/峰丛石山、峰林石山和孤峰石山(残丘)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以及组合分布特点。
(参考教程p88和课件)/溶洞和溶洞的化学堆积形态(参考教程p89-90及课件)4.冰川和冰川的侵蚀作用(参考教程p94-95及课件)/冰蚀地貌形态类型及分布特征(参考教程p95-96及课件)/U型谷特点(参考教程p96和课件)/羊背石形态特征(参考教程p96和课件)/冰碛地貌及特征(参考教程p97及课件)/冰水堆积地貌及特征(与冰碛和河流堆积物的异同)(参考教程98及课件)。
5.风沙流和风沙作用(参考课件及教程p104)/风蚀作用和过程(参考教程p104及课件)/风积物特点(参考教程p107及课件)/风蚀雅丹特点(参考课件p105)/什么是风蚀作用?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包括风蚀微地貌)(参考教程p104-105及课件)/风成作用形成的巨型地貌包括岩漠、石漠、沙漠和三者的特点(参考课件和教程p104、107)/沙漠及成因。
(参考课件及教程p107)/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形态特征和形成条件(参考课件及教程p107-108)6.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参考教程p8-9及课件)/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案(参考教程p10-11及课件)/华北地区第四纪地层及特点(参考教程p12-14及课件)(下更新统为泥河湾组、中更新统为周口店组、上更新统为丁村组、全新统为近代堆积层)7.与其它地质时期相比,第四纪最大的特点(参考课件和教程p5)参考:第四纪与以前其它地质时期相比,最大的特点是(1)大规模冰川的出现与消失(交替出现)并导致气温变化剧烈(从第四纪开始,全球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的模式);(2)第四纪堆积物覆盖于地表,并且大部分是松散的;(3)第四纪生物群与现代生物群关系密切,最突出的特征是人类的出现(第四纪生物界的面貌已很接近于现代。
哺乳动物的进化在此阶段最为明显,而人类的出现与进化则更是第四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4)活跃的地壳运动;第四纪的时间是短暂的,地壳运动却十分剧烈(不仅有起主导的水平运动,垂直升降运动幅度也十分巨大)。
8.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推断第四纪古气候特征?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标志主要有哪些?(参考课件)参考:现在,人们所了解的地质时期气候变迁情况,大都是通过研究地层沉积环境、冰川遗迹、植物孢粉、动植物化石、微量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动植物化石等,进行推断第四纪古气候特征。
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标志:(1)动、植物化石标志: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对气候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各类生物对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应用动、植物化石标志来推断古气候的变迁规律,是遵循“将今论古”的原则。
(2)气候寒冷的标志——冰碛:是气候寒冷时形成的冰川与冰碛。
(3)气候温暖、湿润的标志——红色风化壳:是代表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
(4)热带一亚热带沿海地区的特有产物—海滩岩:它是反映第四纪时期与现代气候温暖的标志。
(5)其他方面的标志:铝土矿在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盐类矿物在干燥,半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形成。
并可从各种矿物的沉积先后层序,推断古气候变迁规律。
应用考古学的分析方法、地方志资料,气候学以及树木年轮分析等方法,均可研究第四纪时期气候变化规律。
9.什么是冰期和间冰期?是如何利用冰碛物进行冰期划分?(参考教程p94和课件)参考:气候变冷,发育冰川的时期称为冰期,两次冰期之间,气候变暖,冰川消退的时期,称为间冰期。
在间冰期,前次冰碛物受到湿热风化作用,形成土壤层,新的冰碛物又覆盖在土壤层上面,这是冰期划分与气候变化的根据。
10.第四纪生物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参考教程p18及课件)参考:第四纪生物界主要特点: (1)生物界总体面貌和现代生物界基本相似;(2)经历时间短----仅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二个单位时间(一个单位时间为1Ma);(3)早更新世生物与第三纪生物面貌虽有差别,但联系仍为密切(第四纪生物与第三纪相比,在分布和组成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哺乳动物与上新世相比有很大进化);(4)动物界演化进程比植物界明显,陆生生物比海洋生物显著,陆生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要比陆生无脊椎动物明显。
因此,在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中,哺乳动物化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我国北方早更新世泥河湾动物群的特点主要有那些?(参考教程p19和课件)12.列出我国北方和南方第四纪更新世代表性哺乳动物群名称?(参考教程p19-21和课件)五、论述题(1-2题,可能占20-30分)1.从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出发,谈谈你是怎样认识(如何理解)地貌学的研究意义和学科性质的。
(可参考教程p2-6和课件及其它相关资料)2.结合2种以上构造地貌类型,阐述岩性与地质构造对山地地貌的影响(可参考教程p50-52和课件及其它相关资料)构造地貌类型包括:(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2)褶皱构造地貌:顺构造地形和逆构造地形(倒置地貌)(3)单斜构造地貌、(4)断层构造地貌3.试论河流阶地在新构造运动中的研究意义。
(可参考教程p76和课件及其它相关资料)4.论述我国华北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各层动物群组合与岩性特征(参考教程p19和p12及课件)。
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1),中更新统----周口店组(Q2),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3)[或者上更新统----山顶洞组(Q3)],全新统----近代沉积(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