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艺服务与管理》项目课程标准
课程学时: 36 学分:2
适用对象: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
大纲主撰人:朱珊珊大纲审核人:路春涛
一、适用对象
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它简单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叶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了乌龙茶、绿茶、花茶、红茶、普洱茶的茶艺服务技术。
它要以《中国历史文化》、《旅游接待礼仪》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茶艺馆服务与管理能力、旅游景点茶文化的讲解服务能力、旅游商品中茶叶的销售能力。
三、参考课时:36
四、学分:2
五、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1)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熟悉茶叶的分类、特点、功效;
(3)了解茶艺服务人员基本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4)掌握乌龙茶、绿茶、花茶、红茶、普洱茶的茶艺服务技术;
(5)培养学生热爱中国茶文化、弘扬茶文化的意识与茶艺服务能力。
2.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介绍各类茶叶的性质、特点、功效等;
(2)能够根据季节、客人的年龄、工作、身体状况等进行茶叶推销;
(3)能正确选用与使用茶具;
(4)能够根据客人的要求提供茶艺服务。
3.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了解茶叶的分类、特点、功效;
(3)熟悉常用的茶具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4)了解茶艺服务人员基本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5)掌握乌龙茶、绿茶、花茶、红茶、普洱茶的茶艺服务技术
六、设计思路
项目来源;学习项目安排思路;体例结构;有关用语的界定;参考课时确定的标准等。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绪论
1、参考学时:2
2、学习目标: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3、工作任务:了解茶艺人员的礼仪要求
项目二茶叶知识
1、参考学时:4
2、学习目标:
3、工作任务:掌握乌龙茶艺的服务技能
模块二茶叶的生产和制作
项目三茶与健康
1、参考学时:4
2、学习目标:了解茶叶的内质特征与健康的关系
3、工作任务: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茶叶的选购与保存方法
项目四茶艺的形式
1、参考学时:4
2、学习目标:掌握茶艺的选择和茶具搭配的方法以及行茶方法
3、工作任务: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行茶方法
模块一茶叶的选择和茶具的介绍
项目五饮茶风俗
1、参考学时:4
2、学习目标:掌握各少数名族的饮茶风俗
3、工作任务: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茶艺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项目六接待茶艺及表演茶艺
1、参考学时:4
2、学习目标:掌握接待茶艺及表演茶艺
3、工作任务: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接待茶艺及表演茶艺
项目七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1、参考学时:4
2、学习目标:了解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3、工作任务:通过学习,学会做抹茶
模块一日本茶艺的发展历史
八、技能考核要求
正确选用各类茶具、正确介绍各类茶具、按程序冲泡茶叶并自己创作解说词
九、实施建议
1.教师应依据工作任务中的典型产品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
2.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
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或操作)的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
3.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与成就感。
4.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十、教学条件
本课程教学需进行一定量的实际操作才能配合理论知识的前导,因此需配备专门的茶叶、茶具来辅助教学需要,才更具直观性有效教学,达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
十一、学习评价
1、本课程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
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2、本课程命题考试(笔试)的要求如下:
(1)本课程的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内容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5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
比例约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本课程较合适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平时分占40%,期末成绩占60%
3、平时成绩
(1)课堂参与情况(20%):听课、笔记、态度、意识、问答。
(2)作业情况(20%):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分析。
(3)口头考核情况(20%):在期末考试前一周进行。
(4)实训课题考核模块(40%)
十二、说明
对标准中出现一些重要术语进行解释与说明,同时要求在易误解的地方或陈述新出现的重要内容时,提供适当的典型性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