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探究《兰亭集序》中的生命价值意识

【课外阅读】探究《兰亭集序》中的生命价值意识
【课外阅读】探究《兰亭集序》中的生命价值意识

【课外阅读】探究《兰亭集序》中的生命价值意识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之风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不屑事功,探玄究赜,探讨天地万物存在的有无。而王羲之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

一、肯定了生命的存在及变化

文中,作者描写了兰亭周围的景物,高山茂林,激流曲水,天淡云清,春风和煦,意境清丽淡雅,表达了作者欢快畅达的情感,写出了自然万物的欣欣向荣,充满生命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但兴尽悲来,一句“信可乐也”之后,作者由眼前欢聚的快乐想到人生的短暂,“老冉冉其将至兮”(《离骚》),美好的一切都将随着岁月的更迭而渐渐远逝,感情也必将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感慨产生。“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飚尘”(《古诗十九首》)作者看到了生命是不断变化的,“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生命或长或短,都要听凭造化,但最终都将走向灭亡,“一死生”“齐彭殇”是虚诞和妄作。作者不禁感叹“死生亦大矣”,他由生命的短暂中感到了痛苦,有了痛苦感才有了真切的存在感。有生就有死,有乐就有悲,生命的长短存亡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

二、勇于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王羲之与那时的其他士人在生命意识上有所不同。魏晋时社会动荡,黑暗恐怖,许多文人将自己的生命意识与独特个性融入到审美与艺术创作中,奉行及时享乐的思想。这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对这一时期生命状态的反思。而王羲之却在表现人生苦短岁月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向往和执著的热情,崇尚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他的生命意识具体表现正如阮忠勇在《论王羲之的生命意识》中所言:“痴迷道教,以增加生命的长度;以契阔谈宴、诗酒风流等行为,增加生命的密度;希冀建功立业、人格独立、精神不朽,以增加生命的亮度。”作者写作此文也可以看成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探索和追寻,他希望能为后世留下一点自己的东西,能让后世人“有感于斯文”。

三、敢于挑战权威富有批判精神

反抗精神是生命价值的一大特点,人类发展的历史即反抗自然挑战自我的历史。在魏晋老庄清静无为思想的笼罩下,王羲之能突破世俗观念的束缚,打碎玄学的思想禁锢,说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铿锵话语,本身就流露出生命所赋予的抗争精神。作者不畏权威思想,敢于批判错误理论,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展现了人类生命的自我否定与自我探求,富有强烈的批评精神。

【《兰亭集序》阅读答案】 兰亭集序阅读答案

【《兰亭集序》阅读答案】兰亭集序阅读答 案 兰亭集序阅读答案兰亭集序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 22 26 题。 13 分兰亭集序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③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2.书法史上,作者被称之为“”;

兰亭集序被誉为“”( 2 分) 23.概述第①段内容。( 2 分) 24.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更何况生命的长短,随时变化,最终走向灭亡。 B.更何况生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都要死亡。 C.更何况生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灭亡。 D.更何况生命的长短,随时变化,最终归结于死亡。 25.第②段中两次使用了“俯仰”一词,说说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3 分) 26.简析本文的情感变化。( 4 分)参考答案 22.( 2 分)“书圣”“天下第一行书”(一处 1 分) 23.( 2 分)记叙兰亭山水胜景和聚会盛况及与会者“乐”之心情。 24.( 2 分) C 25.( 3 分)第一处“俯仰”上承第一段“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下启有关两种人的论述,( 1 分)有结构上的过渡作用。( 1 分)第二处的“俯仰”主要是感叹聚散无定、人生短暂,为由“乐”转“痛”张本(或铺垫)。( 1 分) 26.( 4 分)文章开头叙游宴之事,以“乐”字起笔; ( 1 分)接着由乐生忧,感慨死生之大,道出心中之“痛”; ( 1 分)最后抒写在悲伤深沉的感叹中蕴含对人生的珍惜之情,归结于一个“感”字。( 1 分)作者的情感变化跌宕有致,自然天成。( 1 分)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集序》赏析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赏析,大家一起来欣赏这篇他的代表作吧。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 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他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

人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综观全篇,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3]》。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兰亭集序》.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

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

【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 中考的书法题主要是针对我们人教版七年级到九年级语文书上介绍的书法家及其作品进行考查。所以只要把书上有关书法家的字体特点和作品搞清楚即可,不会考超过课本以外的书法题。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二:汉字造字法——六书 象形: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描绘出来,所谓画其成物。如日、月、山、马等。 指事: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如上、下等。 会意:由多个字根组成,衍生出新的含义。如明、休、信、歪、旦等。 形声:由形、声旁组成,分为上形下声、左形右声、内形外声等。如清、围等。 转注:用于两字互译,彼此同义而不同形。如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 假借:借用一个字来表达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如闻指听说,但后来被假借为嗅觉。 三: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 ①颜体书法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楷书名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大麻姑仙坛记》等。 行书名作:《祭侄文稿》(祭奠从侄季明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②柳体书法特点: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 楷书名作:《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行书名作:《伏审》、《十六日》、《辱向帖》。 ③欧体书法特点: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楷书名作:《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兰亭记》。 行书名作:《行书千字文》、《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 ④诸遂良书法特点:线条瘦劲,结字谨严,用笔富于节奏,华丽而不失刚劲。 楷书名作:《雁塔圣教序碑》、《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 四:王羲之 ①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又称王右军,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②代表作:《兰亭集序》(该着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书法特点:刚健娟秀,朴素精巧,真率蕴藉,飘逸端庄,炉火纯青,尽善尽美。 五:草书 ①创始人:汉代张芝,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②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从东晋开始,草书便发展到高潮。 ③唐代再次掀起草书的热潮,涌现出孙过庭,张旭,怀素等书法家。 1.孙过庭

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修订稿

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 教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3课时 一、导入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 二、文体简介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着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 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 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 [明确] 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 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过渡]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羲之为人有傲骨,时骠骑将军王述,乃太原王氏家族中人,亦为世家大族,因受王导器重,亦有美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却很看不起他。原本王述为会稽内史,羲之替代他之后,他因母丧而暂居郡内。羲之上任后,只去吊唁过其母一次,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8兰亭集序课后巩固提升含答案

第三单元DISANDANYUAN 8兰亭集序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岁: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 C.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暂:一时。 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经过。 项,“由”,原因。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顺序为第50个。前一位是壬子,后一位是甲寅。 B.“暮春”,春天的最后一个月,即阴历三月,也是古人所说的“孟春”“仲春”“季春”中的“季春”。 C.“修禊”,古代夏历三月下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祈福消灾。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彭”即彭祖,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项,“三月下旬”应为“三月上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项,“因此,要及时行乐”的说法有误。王羲之赞同古人所说“死生亦大矣”的观点,并且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只感慨了人生的短暂,并没有由此得出“及时行乐”的说法。

兰亭集序赏析

一、基本信息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二、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dàn)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61 米至1.65米之间),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三、原文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通“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zeng)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兰亭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语法体系 1、词语: (1)词类划分(2)常用词法 2、句式: (1)判断句(2)省略句(3)被动句(4)倒装句 1、重要实词(生僻实词,一词多义,偏义复词)(1)修禊事也禊:古代祭祀礼节。三月三人们到河边去 邪修:做 (2)茂林修竹修:高 (3)况修短随化:修:长寿 (4)清流激湍:激湍:流得很急的水 (5)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为:把…作为 (6)列坐其次:列:排列其次:曲水旁边 (7)畅叙幽情: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8)俯察品类之盛:品类:自然界的万物 (9)所以游目骋怀:所以:所用来,表目的 (10)足以极视听之娱:足以:能拿来极:穷尽 (11)信可乐也:信:确实 (12)夫人之相与:相与:相处交往 (13)俯仰一世:俯仰:时间短暂

(14)或取诸怀抱:或:有的人诸:之于怀抱:志向 (15)或因寄所托:所托:爱好的事物 (16)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陈迹:旧迹 (17)况修短随化:短:长寿,短命。化:自然 (18)终期於尽:期:到 (19)齐彭殇为妄作:彭:长寿殇:短命 (20)故列叙时人:列:一个个 (21)录其所述:录:记下所述:作的诗歌 (22)其致一也:致:兴致,情致 (23)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这篇文章 2、重要虚词 ①之 (1)代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这件事 感慨系之矣这种情况 不能喻之于怀古人的文章 (2)动词,到。 及其所之既倦 (3)主谓取独 夫人之相与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不知老之将至 (4)结构助词的,或音节助词无意义 1、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的 2、仰观宇宙之大的 3、后之览者的 4、悟言一室之内的 5、暮春之初音节助词无实意 (5)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以 (1)介词,表示方式,原因,工具等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表因为 (2)连词,而,表顺承、修饰 (3)连词,因为。 (4)连词,来 所以游目骋怀连词,来 ③而 (1)连词而,表顺承 (2)连词而,表修饰 (3)连词来,因而。表因果 (4)连词却,表转折

高考语文总复习大一轮文言文复习学案 必修五(二) 《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并诗》

学案8 必修五(二) 《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并诗》 [学案目标] 作为必修教材最后一册的最后三篇文言文,自身语言点丰富,又可与前几册联系梳理,构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对此,复习时要实现下列目标: 1.全面梳理教材语言点,重点突出三篇文言文丰富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特点,掌握“之”“且”重点虚词以及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 2.背诵三文中的重点段落。 1.用类聚法写出表示“怎么、哪里”之义的文言疑问代词:何、安、曷、奚、胡、恶、焉。写出表示“流放”之义的文言实词:流、放、迁、谪等。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 ) A.?????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夫人之相与,俯仰.. 一世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 匹之,不亦悲乎 C.????? 夫人之相与..于是舍人相与.. 谏曰 D.?????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答案 B 解析 A 项周旋、应付/短暂。B 项一般人。C 项相处,相交/一起,共同。D 项用来……的……/……的原因。 ②( ) A.????? 虽趣.舍万殊梦亦同趣. B.????? 暂.得于己如听仙乐耳暂. 明 C.?????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举.世皆浊我独清

D.????? 适.足取辱耳且适.南冥 答案 C 解析 A 项取/同“趋”,往,赴。B 项暂时/突然。C 项全。D 项恰好/到,往。 ③( ) A.????? 控蛮荆而引.瓯越引. 以为流觞曲水 B.????? 一言均赋.横槊赋. 诗 C.????? 滕王阁序.兰亭集序. D.?????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答案 C 解析 A 项接引/导引。B 项写作/吟诵。C 项均是一种文体。D 项盛大的/有名的,风景优美的。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之二虫又何知 C.彼且奚适也 D.大王来何操 答案 A 解析 A 项为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其他三项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指出下列句子的固定句式,说明句式特点。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同“何以……为”,表强烈的反问语气 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不亦……乎,表委婉的反问语气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表选择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为何要飞至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 ②之二虫又何知! 译文:这两只鸟又知道什么呢!

《兰亭集序》课后练习答案

《兰亭集序》课后练习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 巳日(sì) B.峻岭(lǐn) 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骋怀(chěnɡ) C.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 国殇(shānɡ) 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 答案:C 解析:A.癸:ɡuǐ;B.岭:lǐnɡ;D.诞:dàn,玄:xuán。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答案:D 解析:A“由”通“犹”,如、像;B“趣”通“取”,往、取;C“倍”通“背”,背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管弦:竹管琴弦。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答案:C 解析:C项,“管弦”属于借代的手法,此处代指音乐。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会议。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

完毕。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或者,也许。 D.向之所欣向:从前。 答案:D 解析:A项,“会”,是“集会”的意思;B项,“毕”,“都、全”的意思;C项,“或”,指有的人。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答案:D 解析:D项“游目骋怀”的“骋”是使动用法,可解为“使……抒发”的意思。 6.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此地/有/崇山峻岭 C.不知/老之将至 D.足以/极视听之娱 答案:A 解析:A项,“夫人”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应该与主语“人”分开使用,改为“夫/人之相与”。 7.下面对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 B.于是与亮情好日密(省略句) C.死生亦大矣(宾语前置句) D.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 答案:C 解析:C项应为判断句。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0638587.html, 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作者:徐瑾 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10期 提起王羲之,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书法艺术,而论其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及素有“古今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神采历来为书家所推崇。然而,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它的“字”上而忽视了它的“文”。事实上,从文章的角度来看,《兰亭集序》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阅读时,我们会感到那个遥远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会真切地听到书圣王羲之潇洒风神掩翳下的心灵的声音…… 《兰亭集序》是一篇宴集序。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兰亭集序》即记述了这次宴集的情况。永和九年(干支记年为癸丑年),即公元三百五十三年暮春,为举行禊事之礼(古代的一种风俗,人们聚集于水旁,借清水洗濯,寄托着消除灾祸之意,后代变为游春节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少长群贤”共计四十一人在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的兰亭聚会。大家“一觞一咏”、载笑载言、饮酒赋诗……最终,将所写诗篇结集成册,名之《兰亭集》,由王羲之为之作序,即《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全文共五段。前三段写聚会的场面,以写景叙事为主;后两段写由宴集而生发的感想,重在议论抒情。从艺术氛围来看,前三段“濯濯如春日柳”——温和明丽;后两段则隐隐透露着深贯肌骨的寒意,悲远怆然,令人感到如被冰雪。 很多人对文章前后的这种强烈反差颇感困惑:为什么一段“信可乐也”的欢悦旋律戛然而止,代之以“死生亦大矣”的沉痛咏叹呢?表面上似乎不可理喻,而深究一番便会领悟到:前后两部分并不割裂,而是密切关联的。正因为有前文的“乐”才有后文的“痛”,有前文的“喜”才有后文的“哀”。这“哀”“乐”之间的联系正凸显出王羲之等魏晋时人对人生的自觉、对生命的执著。 《兰亭集序》的前三段文字,展示了暮春时节、山水掩映之下,一群志趣投合,少长融怡的文人雅士共聚一亭,饮酒赋诗、悠游行乐的景象。如同一幅以山水为背景的人物画。为什么说它是一幅人物画而非山水画呢?中国传统山水画有“丈山、尺树、寸人”的说法,即山水画应以山水描绘、景物渲染为主体,人物仅仅是点缀而已。以此为鉴来反观《兰亭集序》会发现:文章中虽有景物描写,但作者只对其进行白描式的概括性的描述,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和答案

兰亭集序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 2、亦将有感于斯文 .. 3、或取诸怀抱 ..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5、所以 ..游目骋怀 6、俯仰 ..一世 7、俯察品类 ..之盛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 况修短 ..随化死生亦大.矣 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 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 ..左右②一觞.一咏 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 ..之娱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二)一 (1)若合一契(2)其致一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4、余船以次俱进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6、陈胜、吴广次当行: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6、修守战之具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4、期(jī)年之后 5、、君与家君期日中 【虚词运用】 1、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 2、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以之兴怀暮春之初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二)倒装句: ⑴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⑵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三)省略句: 1、省略句: ⑴省主语: ①(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⑵省介词宾词: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⑶省介词“于”: ①映带(于)左右②悟言(于)一室之内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兰亭集序练习题及答案

《兰亭集序》练习题 一、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诞(dàn) 癸(kuí) 殊(shú) 峻(jùn) B.殇(shāng) 稽(jī) 骸(hái) 晤(wù) C,悼(dǎo) 禊(xì) 骋(chěng) 契(qì) D.嗟(jiē) 觞(shāng) 湍(tuān) 曲(qǔ)水 2.下列词语中黑体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急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此小大之辩也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仰观宇宙之大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⑤死生亦大矣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5.“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 6“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 .美好 7“曾不知老之将至”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竟 B.曾经 C.重叠 D.连……都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假如 9.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10.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作者是东晋“书圣”王羲之。本文是一篇书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 时名士谢农、孙绰等 41 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以下是小编为 大家精心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 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天 朗 气 清 , 惠 风 和 畅 。 仰 观 宇 宙 之 大 , 俯 察 品 类 之 盛 , 所 ?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 砍一常阋约犹椋趴衫忠病?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谮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或困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 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 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 期于尽。 古人云: “生死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 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 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 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 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 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大家依次坐在水边, 虽然没有琴、 瑟、 箫、 笛演奏的盛况, 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 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 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 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 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 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 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
1/5

高中语文 《兰亭集序》知识梳理(详细版)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都。

滕王阁序

个教案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 知识背景介绍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序言的文体特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 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基础演练 1、读诗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翼轸.(zhěn )瓯.越(ōu )台隍.(huáng )綮戟 (qǐjǐ) .. 懿.范(yì)襜.帷(chān )胜饯.(jiàn )潦.水(lǎo )(yáncānfēi )绣闼.(tà)雕甍.(méng )云销雨霁.(jì) 俨骖騑 ... 孤鹜.(wù)遄.飞(chuán )睢.园(suī)邺水(yè)(dìmiǎn )虢.州(guó)南溟.(míng )帝阍.(hūn ) 睇眄 .. (zānhù)梓.泽(zǐ)命途多舛.(chuǎn )宗悫.(què)簪笏 .. 叨.陪鲤对(tāo )捧袂.(mèi ) 2、成语积累: 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1 | 10

《兰亭集序》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兰亭集序》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的古义。 1. 列坐其次 今义:居于次一等的 古义:______________ 2. 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古义:______________ 3.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古义:______________ 4. 所?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 砍一?/p>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 5. 信可乐也 今义:书信 古义:______________ 6. 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 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 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
1/6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不期而遇( ) 良马期乎千里( ) 3. 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死生亦大矣( ) 2.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4. 足以极视听之娱( ) 五、指出下列句子 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 当其欣于所遇。( ) 3. 亦将有感于斯文。( ) 参考答案 )
)
一、“悟”通“晤”。 二、1. 是两个词,它旁边;2. 自然界的万物;3. 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 间短暂;4. 用来;5. 实在;6. 这次集会的诗文。 三、1. 相同,一样/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一点,少量;2. 至、及/ 满一年/约定/期望;3. 思想情趣/达到/招纳/得到。 四、1. 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事; 2. 一、齐,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把……看作相等; 3. 贤、少长,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年纪轻和年纪大的人; 4. 极,副词用作动词,穷尽。 五、1. 省略主语 (名士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 2. 状语后置句 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3. 状语后置句 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2/6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全面归纳

通假字 1 ?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胸怀抱负。今:①抱在怀里;② 胸前;③ 心里存着;④ 打算。 4、弓1(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 作为。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矢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 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冋,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 (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 ... 一边 .. 。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 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 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五)修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 期(j i )年之后 周、满 5、 、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虚词运用】 1、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表原因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4、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5、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高 长 学习 进步 办好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整治 至 、及 ,注定 期望、要求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的文体比较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的文体比较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2000年3月第2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和2000年11月第2版第二册中,分不收入我国古代名作《兰亭集序》 和《滕王阁序》。在《兰亭集序》的注释①中,对题目是如此讲明的:“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3月3日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一篇序,总述其事,这确实是历史上闻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在第二册的78页《滕王阁序》的“练习一”中写道,“本文与《兰亭集序》一样,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认为这两篇文章都属“一样”的“序文”,这“一样”是指内容上依旧文体上?值得商榷。 一、作为文体的“序”的词义 在古代汉语中,“序”字的词义有“堂的东、西墙”、“学校”、“文体名称”等十余种。在我国古代,作为文体的“序”,大致有四类。第一类为“书序”,是作者自己陈述作品的主旨、著作的通过等的“自序”,以及对他人所作的著作的介绍评述。前者有汉代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等,后者有晋皇甫谧为左思的《〈三都赋〉序》。汉往常,书序都列于书末,如《太史公自序》。后来有书序列于书首,如唐代李泰等著的《括地志》的“序略”,宋代欧阳修的《伶官传》也冠以短序,称《伶官传序》,这确实是后来所讲的“序言”;而置于书末的,被称为“跋”、“后序”或“后记”,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等。第二类是唐初显现的“赠序”,要紧是亲友离不时的赠言,如唐代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第三类是明代时从赠序中化出来的用以祝寿的“寿序体”,据讲清末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曾以慈禧寿序为毕业考题目,拔荐第一的学生钦赐为第六十四名 进士,毕业后授青田县知事。第四类是唐宋乐曲的一种体裁,宋词调名有《霓裳中序第一》、《莺啼序》等。《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中的“序”字皆 见于标题,词义皆属文体名称,但有区不,需认真辨论。 二、关于《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文中“序”的区不 《兰亭集序》作于王羲之的会稽内史(相当于刺史)任上。王羲之出身东晋名门大族,父亲和叔父是东晋的开国元老,其家族是东晋的精英家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