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cbct操作流程 -回复
cbct操作流程-回复CBCT(锥形束CT)操作流程是指在使用CBCT设备进行影像检查时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以下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CBCT操作流程的问题,并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相关注意事项。
第一步:患者准备在进行CBCT检查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应该除去头部和颈部的金属物品,包括耳环、项链、口腔种植物等。
然后,患者需要坐在特定的检查椅上,并配戴上CBCT的头戴式装置。
在这个过程中,操作员需要向患者解释检查程序的目的和过程,并确认患者理解并愿意配合。
第二步:定位调整在患者坐好并佩戴好头戴式装置后,操作员需要进行定位调整。
这一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定位不准确可能导致影像质量不佳或者错觉。
操作员需要利用线索器(locator)或者参考点(reference point)定位患者的头部和颈部,并确保头部和颈部处于正确的位置。
有些设备可以通过红外线或激光辅助进行定位调整。
第三步:参数设定在定位调整完成后,操作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设备参数。
主要包括:扫描范围(scan field of view,FOV)、曝光量(exposure)、扫描时间(scan time)等。
不同的检查部位和目的会有不同的参数设置,操作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进行合适的参数设定。
另外,在设置参数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尽量减少射线剂量对患者的影响。
第四步:扫描操作在参数设定完成后,操作员可以开始进行扫描操作了。
这一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扫描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影像诊断。
操作员需要确定扫描的起始位置,并在设备上设置相应的参考点。
然后,操作员通过设备控制台或者电脑上的软件开始扫描过程。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头部和颈部的稳定,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第五步:图像重建扫描完成后,设备会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这一步骤是利用计算机算法将多个二维图像重建为三维图像的过程。
操作员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视图模式,包括轴位(axial)、冠状(coronal)和矢状(sagittal)等。
CT操作技术要求规范65132
C T技术操作规范一、颅脑、五官(一)颅脑【适应证】1.颅脑外伤。
2.脑血管疾病。
3.颅内肿瘤。
4.先天性发育异常。
5.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6.颅内感染。
7.脑白质病。
8.颅骨骨源性疾病。
【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2.含碘对比剂过敏。
【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对检查目的。
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取得病人合作。
(3)去除头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干扰。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5)对婴幼儿、外伤、意识不清及躁动不安的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下颌内收,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定位基准线:听眦线。
⑤扫描范围:自听眦线向上连续扫描80~90mm。
⑥扫描机架倾斜角度:根据病人头颅的具体位置,扫描机架作适当倾斜,使射线方向与颅底平面平行。
⑦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⑨扫描层厚:5~10mm。
⑩扫描间隔:5~10mm。
⑾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⑿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用量:成人为60~100ml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接体重计算为2ml/kg。
②注射方式:用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加压快速手推团注,速率1.0~2.0ml/s,如重点观察病变的血管特征(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2.5~3.5ml/s。
③扫描开始时间:开始注射对比剂后16~20s做动脉期扫描,60~70s做实质期扫描。
④扫描程序、参数与平扫相同。
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摄取定位片、平扫和增强图像。
(2)窗位:L30~40HU,窗宽:W70~100HU。
(3)骨窗窗位:L300~500HU,窗宽:W1300~1800HU。
胸部CT检查临床操作规范
查组织,但如病人呼吸深度掌握不好,可造成扫描层面的不连续而致遗漏检查范 围。螺旋 CT 的容积扫描可避免产生这种现象。一般用层厚和每秒进层床速均为 10mm 的条件扫描(即 pitch=1)。图像重建时,相邻层面可根据需要而彼此部分 重叠,这样既可避免部分容积效应,也可避免遗漏病变。
高分辨率 CT(HRCT)作为常规 CT 的一种补充,近年在胸部 X 线检查的运用中 受到广泛重视。由于它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因此主要用于弥漫性病变 的诊断和鉴别。达到肺高分辨 CT 应具有的基本技术条件是:薄层扫描,层厚 1mm~ 1.5mm;使用高空间分辨算法(骨重建算法);运用 512×512 的矩阵,同时用高 kV 和高 mA 以减少图像噪声。HRCT 扫描的范围应根据临床需要而定。对常规 CT 发现的局灶病变,如支气管狭窄、阻塞、支气管扩张等,可在病灶处另加扫 3~ 4 层 HRCT,层距 3mm~5mm 或 1cm,以显示病灶的细节。弥漫性肺部疾患应从主 动脉弓平面至右膈上,以 1mm~1.5mm 层厚,3cm~4cm 的层距扫描,这样可以显 示上、中、下肺野的病变。
3.扫描时间 应采用短时间扫描,一般为 2s~4s,新型 CT 机扫描时间可缩 短至 1s 或更短。螺旋 CT 的扫描时间与设置的扫描范围有关。如病人肺功能较好, 可以一次屏气完成全胸部的扫描。如病人不能屏气足够长的时间,可将胸部扫描 范围分为上下两部,分两次屏气完成检查。但需要注意,所设置的两次扫描范围 应有部分重叠,以避免两次屏气时因呼吸深浅度不一致而造成检查部位的遗漏。
腹部CT检查技术
腹部CT检查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结合应用
增强CT与MRI的 结合:提高诊断 准确性和对肿瘤 的评估
动态CT与超声的 结合:实时监测 腹部器官的功能 和血流情况
分子成像与CT的 结合:用于早期 检测肿瘤和其他 疾病
人工智能与CT的 结合:提高图像 质量和自动识别 病变的可能性
腹部CT检查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添加副标题
腹部CT检查技术
汇报人:
目录
P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RT Three
腹部CT检查的设备 和技术
PRT Two
腹部CT检查技术概 述
PRT Four
腹部CT检查前的准 备
PRT Five
腹部CT检查的步骤 和操作
PRT Six
腹部CT检查的诊断 价值和应用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腹部CT检查技术概 述
腹部CT检查前的其他准备
告知医生身体状况:如有过敏史、 手术史等
饮食要求: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 避免进食大量食物或饮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穿着要求:避免穿着带有金属或塑 料等材料的衣物
药物准备:如有长期服用的药物需 告知医生并携带药物
腹部CT检查的步骤 和操作
腹部CT检查的步骤流程
穿着:穿着宽松、 无金属纽扣的衣 服避免在检查时 产生干扰
药物:检查前需 告知医生所服用 的药物有些药物 可能会影响检查、病理学检 查等以便医生更 好地进行诊断
腹部CT检查前的饮食要求
腹部CT检查前应保持空腹状态避免食物残留在胃肠道内干扰检查结果。 检查前2-3天内避免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产生气体干扰检查结果。 检查前1-2天内避免进食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检查前1小时内禁止饮水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心脏大血管CT扫描方法及注意事项
• 1、定位像
• 2、确定扫描范围
• A.大范围
• B.心脏(看主A开口处)
• C.监测点 升A 250HU+
•
触发
• 3、扫描时间 1-2S
五、操作规范及步骤
• 发现图像达不到诊断要求需后重建 • 常规: • 低心率 舒张末期 70%-80% 700ms • 高心率 收缩末期 30%-50% 333ms
• ②前瞻性大螺距 一个心动周期,辐射剂量 最低,稳定性低
简单的心电图
• 1、右房开始收缩;2、左房开始收缩;3、左室开始收缩; 4、右室开始收缩;5、左室开始射血;6、右室开始射血; 7、左室射血结束;8、右室射血结束
1、% 相对时相
ms 绝对时相
2、最佳收缩期(BestSyst) 最佳舒张期(BestDiast)
D. Aorta
RAA
PA A. Aorta
SVC
LMA LA
LCX LAA
LAD LMB
D. Aorta
RCA
RV
RA A. Aorta
LAD
LV
LMB
LA LCX
GCV
PV PV
D. Aorta
RCA
RV
RA A. Aorta
LAD
LV
LMB
LA LCX
GCV
PV PV
D. Aorta
Conus Branch 圆锥支
七、随拍
SOMATOM Force CT
• Force开源CT(超炫速CT)第三代双源CT (快!)
1、在Turbo Flash螺旋扫描模式下可实现螺 距为3.2的快速扫描 (时间) 2、图像重建系统可每秒重建60幅图像 (时间)
CT技术操作规范
C T技术操作规范(总8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CT技术操作规范概述CT检查的程序和方法CT和其它大多数检查一样,有它的检查程序和方法,另外,CT 是一项大型的检查,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所以必须在检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合理地安排病人,使整个检查工作有序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预约登记预约登记预约登记预约登记病人来到放射科后,首先由登记室接待,并由登记室负责做好以下工作:(1)仔细审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检查部位是否符合要求,并根据检查部位、扫描方式,由登记室估价后请病人交费,然后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合理安排病人的检查时间。
如检查需要预先作准备工作的,给病人检查须知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2)病人检查完毕,应将检查申请单归还到登记室,并由登记室登记、填写片袋和病人照片一起交医师写诊断报告。
(3)编写病人姓名索引、诊断索引,做日常工作量及其它各项统计工作。
(4)检查完毕,已写出诊断报告的CT片袋仍旧送回到登记室,并由登记室负责归档。
.扫描前病人的准备扫描前病人的准备扫描前病人的准备扫描前病人的准备 CT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工作对于CT检查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作CT检查前,病人需注意或须准备的一般情况:(1)CT检查前,病人须携带有关检查资料,包括以前检查的CT、MRI和常规X线检查的资料,以及其它临床检查资料。
(2)检查的病人和陪伴家属进入CT室必须换鞋,保持CT室机房内整洁,以免灰尘等进入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
(3)对病人应作好耐心的解释说明工作,包括检查中机器发出的声响等,消除其紧张情绪,以使检查能顺利进行。
(4)检查并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物品,如发夹、钥匙、钱币和含有金属物质的钮扣等,以防止伪影的产生。
(5)对于不能合作的病人,如婴幼儿、昏迷的病人,须事先给予镇静剂,详细用法遵照临床医师的医嘱。
CT技术操作规范(详尽手册)
CT技术操作规范(详尽手册)1. 引言本操作规范旨在确保CT技术的正确操作,并提供操作人员所需的指导和规范。
本手册适用于所有CT扫描设备的操作。
2. 设备准备在进行CT扫描之前,操作人员应确保设备准备工作已完成。
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功能是否正常;- 确保扫描室环境整洁,并清理设备表面;- 检查CT扫描耗材的充足性,如碘水、注射器等;- 验证设备连接的电源和数据线是否正常。
3. 患者准备在进行CT扫描之前,操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CT扫描,排除禁忌症;- 与患者沟通,解释CT扫描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确保患者的部位准确标识,并记录相关信息;- 安排患者的体位和姿势,保证扫描的准确性和舒适度。
4. 扫描参数设置在进行CT扫描之前,操作人员应根据扫描部位和目的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选择适当的扫描模式,如螺旋扫描、层厚和间距等;- 设置扫描时间和触发方式;- 根据需要选择增强剂的注射方式和剂量;- 确保曝光参数适合患者的体型和病情。
5. 扫描操作进行CT扫描时,操作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将患者放置在扫描床上,并固定好部位;2. 根据预设的扫描参数进行设备的设置;3. 启动扫描程序,确保画面清晰且图像质量符合要求;4. 监控患者的状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5. 扫描完毕后,及时将患者从扫描床上移开,并记录扫描结束时间。
6. 图像处理与评估扫描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对图像进行处理和评估。
处理和评估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对图像进行重建处理,确保分辨率和清晰度;- 根据需要进行图像增强和修正;- 评估图像质量和显示效果;- 根据图像结果生成报告或交由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解读。
7. 设备维护与安全操作人员应定期对CT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CT序列规范
CT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颅脑【检查前准备】1.去除头部所有金属物;2.扫描中被检者体位须保持不动,婴幼儿和不配合成人患者可采取适当镇静;3.向被检者说明检查床移动和扫描见噪声属正常情况,并告知扫描所需时间,以消除被检者紧张心理;【体位要求】头先进,仰卧位,听呲线(OML)垂直于台面。
【扫描要求】1.定位像:侧位2.扫描序列:Head(常规)Head_OML(特殊)注:激光定位线需要在听呲线Head_TC(体层扫描)3.扫描范围:非外伤者自颅顶下3mm至外耳道平面;外伤及颅骨病变者,自颅顶至枕骨大孔。
【图像重建与上传】1.层厚、层间距为6mm;2.图像重建结束后,将重建数据上传PACS;【打印与排版】1.将自动重建出的两组图像直接进行照相。
2.所有患者均打印脑窗及骨窗;除特殊要求3.定位像选用带线定位像,位置于左上角第一幅图。
4.平扫一张胶片;三维及VR图像共一张胶片。
5.注意胶片美观。
第二节面颅【检查前准备】1.去除头部所有金属物;2.扫描中被检者体位须保持不动,婴幼儿和不配合成人患者可采取适当镇静;3.向被检者说明检查床移动和扫描见噪声属正常情况,并告知扫描所需时间,以消除被检者紧张心理;【体位要求】头先进,仰卧位,听呲线(OML)垂直于台面。
【扫描要求】1.定位像:侧位2.扫描序列:Head_mianlu3.扫描范围:上颌窦平面至下颌骨。
【图像重建与上传】1.层厚、层间距为3mm;2.冠状及矢状面将病变位置体现出来,进行照相。
3.图像重建结束后,将重建数据上传PACS;【胶片排版】1.仅打印骨窗;2.定位像选用带线定位像,位置于左上角第一幅图。
3.平扫一张胶片;三维及VR图像共一张胶片。
4.注意胶片美观。
第三节胸部【检查前准备】1.去除胸部所有金属物;2.训练患者屏气;3.扫描中被检者体位须保持不动,婴幼儿和不配合成人患者可采用适当镇静;4.向被检者说明检查床移动和扫描见噪声属正常情况,并告知扫描所需时间,以消除被检者紧张心理;【体位要求】头先进,仰卧位,双上肢自然上举抱头,若患者双上肢上举困难则可自然置于躯体两侧;特殊情况可俯卧。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医学影像科在现代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医生能够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精确的检查。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科的检查流程以及相关的操作规范。
一、患者预约与登记在进行医学影像科的检查之前,患者需要先行预约,并在指定的时间前往医院。
患者抵达医院后,需要前往医学影像科的接待窗口进行登记。
登记时,工作人员会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并核对预约订单,以确保患者可以顺利进行检查。
二、术前准备在正式进行医学影像检查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术前准备。
具体准备事项会根据不同的检查类型而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CT扫描,患者需要空腹,并可能需要注射对比剂;对于X射线检查,患者可能需要脱掉金属物品,并采取特定的体位。
医学影像科的工作人员会向患者详细解释术前准备事项,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三、检查过程1. 确认身份和检查项目在进入检查室之前,工作人员会再次核对患者的身份和检查项目,以确保正确性。
患者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明,并向工作人员说明接受的具体检查项目。
2. 仪器器械准备及检查体位根据患者的检查项目,医学影像科的工作人员会准备相应的仪器和设备,并帮助患者采取适当的检查体位。
不同的检查项目可能需要患者站立、平躺或其他特定的体位姿势。
3. 图像采集一旦患者处于正确的体位,医学影像科的工作人员会启动相应的设备进行图像采集。
这可能涉及到射线、超声波、磁共振等各种不同的技术。
患者需要保持稳定,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配合完成图像采集。
4. 安全措施在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时,保障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工作人员会采取各种措施,以确保患者受到尽量少的辐射暴露。
同时,在特定的检查项目中,如颈椎CT检查,会要求患者保持特定的体位,并进行必要的锁定,以避免运动造成影像重叠或失真。
四、检查结果完成检查后,医学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将图像进行处理和解读,并将结果记录在检查报告中。
报告通常由放射科医生撰写,并详细解释图像所显示的器官或组织的情况。
口腔ct的各项规章制度
口腔ct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口腔CT的质控规章制度1.设备使用规定(1)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获得相应资格证书,方可独立操作口腔CT设备。
(2)设备需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设备稳定可靠。
2.影像诊断规范(1)口腔CT影像需与病史、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2)口腔CT影像报告需准确清晰,详细描述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等信息,并提出诊断建议。
3.辐射安全管理(1)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设备,如铅衣、铅眼镜等,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2)患者需做好辐射防护,如穿戴铅衣、配戴颈圈等,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4.数据管理规定(1)口腔CT影像数据需进行备份和存档,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2)影像数据需按照规定时间保留,超过时限需进行销毁处理。
二、口腔CT的操作规程1.患者准备(1)患者需提前了解口腔CT检查的相关信息,并遵守医生的指导。
(2)患者需提供完整的病史资料,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等。
2.检查流程(1)患者需脱去金属物品,如首饰、眼镜等,避免影响检查效果。
(2)患者需采取正确姿势,保持头部稳定,配合医生完成检查。
3.检查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需确认患者的身份和检查部位,避免误诊或漏诊。
(2)检查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检查并报告医生。
4.结果解读(1)医生需根据口腔CT影像结果进行准确诊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2)医生需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告知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信息,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
三、口腔CT的质量控制1.设备质量监控(1)口腔CT设备需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包括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分辨率、线性度等项目。
(2)口腔CT设备的参数设置需符合相关规定,确保影像质量。
2.医疗质控(1)医疗机构需建立健全口腔CT检查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流程和责任。
(2)医疗机构需定期进行口腔CT检查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口腔CT技术的应用给口腔医学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和误诊漏诊的可能。
CT室肾脏肾上腺CT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肾脏【适应证】1.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肾先天性畸形。
3.肾脏外伤。
4.肾脓肿和肾周脓肿。
5.肾梗死6.囊性病变(包括囊肿和包虫—肿等)。
7.肾结石。
8.肾盂积水。
9.慢性感染(肾结核、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等)。
10.肾血管病变(肾动脉瘤、肾动静脉搂、肾血管狭窄和闭塞等)。
【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2.含碘对比剂过敏。
【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训练病人呼吸及屏气。
(3)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4)检查前4h禁食。
(5)检查前30min口服1%~2%的含碘对比剂水溶液500~800m1.临上机前再服300m1.O(6)疑有肾阳性结石者,直接平扫。
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范围:肾上极至肾下极包括全部肾脏。
⑤扫描机架倾斜角度:扫描机架O度。
⑥扫描野(FOV):体部范围。
⑦扫描层厚:5~10mm0⑧扫描间隔:5—10mm。
⑨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⑩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用量:50~80m1.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②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加压快速手推团注,注射速率为1.5s3m1./So③扫描开始时间:注射完毕后开始连续扫描(肾动脉期),注射完毕后30s 〜开始扫描(肾实质期),注射完毕后2~5mhi开始扫描(肾盂充盈期④其他扫描程序和扫描参数:与平扫相同。
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及增强图像。
(2)图像显示采用软组织窗,窗位1.30~50HU,窗宽W200~4Oe)HU;为区别病变组织中的脂肪与空气可适当增加窗宽。
(3)必要时行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和摄片。
CT检查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
CT检查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被X线束扫描被称为做CT检查,检查时,透过该层面的X线被探测器所精准接收再转变成可见光后,光电进行转换又变成电信号,再由模拟/数字转换器转变成数字,输进计算机中进行处理。
在进行CT检查前,患者一定要听从医嘱的指示,做好相关检查准备。
针对危重患者,应该先进行抢救再做CT检查。
对于狂躁患者,应该先实施镇静处理再做检查。
由于CT检查具有放射性,孕妇最好禁止CT检查、婴幼儿也应谨慎检查。
CT检查可以使病情更直观地通过影像呈现出来,但是也要做好有的放矢,不要一味地依赖CT检查。
一、CT检查技术规范1、机器应做好哪些准备首先要保证CT检查室的各种设备符合相应的温度和湿度标准;其次要严格按照机器的操作步骤来执行操作,预热X线管,进行空气校正,检查是否拥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对于PACS系统要保证数据传输通畅,高压注射器要检查好是否完好呈现待用状态,检查好影像交付介质是否正常,并定期对CT设备进行状态维护;最后,CT检查室还应配备可用于急救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2、受检者应做好哪些准备检查前,受检者应根据自己的检查部位做好相应金属饰品的去除工作,因为金属饰品可能会影响X线穿透力的效果。
检查中,受检者要保持体位不动,不然会影响X线的扫描。
对于不能积极配合检查的受检者,应给予镇静处理。
做胸部、腹部检查的患者应做好屏气训练,以确保扫描时检查部位处于静止状态;做胃肠道CT检查的患者要在检查前适量饮水;做颈部和喉部检查的患者检查时不能进行吞咽;做眼部检查的患者检查时要闭上双眼并保持眼球静止不动,若是不能闭上眼睛就盯住正前方的一个目标为好。
3、操作者应做好哪些准备CT操作者对基本的影像诊断知识要熟知,可以针对受检者的检查特点以及诊断需要合理设置个性化的扫描流程与参数。
CT操作者要对CT机的性能和特点了如指掌,并认真查对。
CT操作者应以良好的态度对受检者解释清楚相关检查要求,安抚患者的不安情绪,以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检查工作。
PETCT技师操作规范流程
PET/CT技师操作规范流程
1、检查机房温湿度在正常范围内,确认PET/ CT机状态正常。
2、进行CT管球预热,PET校准操作,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
3、嘱咐病人检查前移除身上金属物品后,换拖鞋进入机房,保证病人安全上检查床,摆好体位,将床送至扫描起始位置后开始扫描。
4、扫描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状态及检查设备状况。
5、检查完毕,嘱咐病人在休息间静候,待经医生确认检查图像质量满意后,通知病人离开。
部分病人需延时或增强扫描,听从医生安排。
6、扫描期间如遇机器故障,应及时停止扫描,手动操作扫描床复位,嘱咐病人回休息间等候机器正常后恢复扫描。
增强ct操作流程
增强ct操作流程增强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横截面图像,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
增强CT操作流程是指在进行增强CT检查时,医护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范来操作设备,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增强CT操作流程。
首先,患者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进行增强CT检查前,患者需要空腹或者至少禁食4-6小时,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同时,患者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饰品和服装,以免干扰X射线的穿透和影响图像质量。
接着,医护人员会引导患者躺在CT检查床上,并调整好姿势。
在进行增强CT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不动,以避免图像模糊和失真。
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范围和参数,然后开始进行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医护人员会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以更清晰地显示器官和组织的结构。
造影剂通常是碘化物或钡餐剂,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热感或异味,但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完成造影剂注射后,医护人员会继续进行扫描,确保获取到足够的图像信息。
整个增强CT检查过程通常持续10-30分钟不等,取决于扫描范围和参数的设置。
最后,医生会根据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患者可以在检查结束后立即恢复正常生活,没有特殊的注意事项。
总的来说,增强CT操作流程包括患者准备、扫描姿势调整、造影剂注射和扫描过程等步骤。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增强CT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依据,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能让大家对增强CT操作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医学影像科CT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
医学影像科CT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平扫:接受申请单并给予片袋,同时在申请单上填写检查号,片袋上填写检查号及病人姓名——关注病人状态,如有气喘、下肢水肿者需要医师陪同,准备氧气袋等——仔细阅读申请单上的病史和检查部位——病史与检查部位不符合者应该打电话核实——告诉病人检查时注意事项(例如所做检查部位上有金属衣物时应该移除),对胸腹部扫描检查者行相应呼吸锻炼——邀请病人进入检查机房——按照被检查部位让病人取相应体位于检查床上——未受照射要求的部位应覆盖铅衣实施保护——摆完体位后进入操作室——病人资料输入仔细核对——行相应曝光要求——对病人检查部位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拍片装袋,装袋前一定要核对“三符合”,即片子、申请单、片袋三者相符,并立即送至诊断医师书写报告。
常规部位扫描参考标准如下:头部:听呲线无定位图(特殊要求除外)24层(常规);胸部:腋中线与胸锁关节行CR像扫描层数视呼吸运动及胸廓大小决定18-20层(常规)需要重建薄层;腹部:上腹部检查前应空腹,并嘱患者进水定位线即腋中线与剑突需行CR像扫描亦视CR像情况定层数;下腹部:检查前应开40ml泛影葡胺注入4瓶矿泉水内,每瓶10ml,检查前5-6小时分次进有造影剂的水3瓶,检查时带一瓶至检查室用于灌肠,并嘱咐患者留好足够的尿量,灌肠后行下腹部扫描定位线为腋中线与髂前上棘余同前;泌尿系统:需要看膀胱则留好足够的尿量,肾脏观察则不需留尿扫描方式同腹部;生殖系统:除前列腺需要留置少量尿液外,其余生殖器官均不需留尿或仅需微量尿液扫描方式同腹部;鼻窦:冠状位:嘱患者俯卧,头抬起,下巴立于头托上面定位线为听鼻线,交叉定位于梨状孔位置需行CR像扫描计划由前至后(额窦至蝶窦)32层(常规),特殊情况视鼻腔内气化再定;颈椎间盘嘱咐患者仰卧,头放在检查床上(不垫头托以打开椎间隙),按照要求的椎间隙进行CT平扫;腰椎间盘嘱咐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定位方式同下腹部,按照指定的椎间盘医嘱对患者进行椎间盘扫描;骨关节:各骨关节分布不同,按照指定的医嘱对患者进行不同骨关节CT 平扫,不需三维重建需骨算法对相应关节进行CT扫描;另一方面,肩、椎体骨盆等关节应用头先进程序,下肢如膝、踝关节等应选用脚先进方式扫描需行CR像扫描计划应包完相应的检查骨、关节或者至少包完相应的检查骨关节;检查完毕,同样需要关注病人的神态,询问状况,有不适则做相应处理——将患者从检查床上要求下来,并解其铅衣——让患者拿好自身的贵重物品,并说明取结果时间(急诊30分钟、平诊120分钟、住院者次日送至相应科室护士站,危重者采取危急值报告)。
CT检查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CT检查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一、操作规范1.设备准备在进行CT检查之前,需要进行设备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室的准备、设备的开机、影像传输系统的运行等。
同时,还要确保设备各项功能正常,如调节X射线剂量、选择不同扫描模式、调整影像采集参数等。
2.患者准备对于需要进行CT检查的患者,应提前告知患者相关准备要求。
如检查部位是否需要禁食、是否需要造影剂等。
同时,还要询问患者有无对造影剂过敏史、是否患有甲状腺疾病、有无妊娠等情况,以及患者是否有金属物品(如首饰、假牙、骨植入物等)。
3.定位和定标在进行CT检查之前,需要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标。
定位是指确定扫描部位的具体位置,主要通过图像导航仪、标志物和患者的协助等方法进行。
而定标是指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等参数,确定合适的扫描参数,以获取清晰的图像。
4.检查操作在进行CT检查时,操作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扫描模式和扫描参数。
同时,还需要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如调整扫描台的高低、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等。
操作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节,如调整呼吸指导装置、根据需要进行连续扫描等。
5.影像保存和传输二、注意事项1.安全防护CT检查使用的是X射线,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辐射防护的相关要求,如佩戴铅衣、戴防护眼镜等。
同时,还要定期进行辐射剂量测量和设备校准,以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2.造影剂使用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给患者注射造影剂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使用造影剂之前,需要确认患者没有对造影剂过敏史和肾功能正常。
同时,还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和注射方式。
3.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安全和舒适度。
对于孕妇,尽量避免或减少X射线的使用;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对于老年人,要注意扫描时间的控制和舒适性的保证。
4.患者的心理安慰CT检查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不适感较强的检查,操作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安慰和关怀。
三甲医院影像科CT操作和检查室规章制度
三甲医院影像科CT操作和检查室规章制度
1.操作室和检查室系机房重地,非本科操作检查人员不得随便入内。
2.非操作人员不得使用操作键盘、按钮。
3.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程序。
4.操作人员需密切注意机器工作状态,注意机房温度、湿度以及冷水系统运转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向工程师和科主任汇报
5.操作人员应爱护机器及各项配件,保持操作台、操作室和检查室内物品整齐和整洁。
6.做好交接班工作,下午下班前必须按规定程序关机并切断电源,锁上门方可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T检查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C T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1.CT检查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史申请检查。
患者检查前须将详细病史及各种检查结果告知临床医师,并请携带有关临床资料如:超声检查、化验、X光、MRI、放射性核素及已做过CT 检查等各种检查结果和图片,以供CT医师诊断参考。
2.请病人家属陪同前来做检查,儿童、不配合检查者、神志不清者、危重病人需要有关医护人员陪护。
3.检查前务必除去检查部位的高密度或金属物品。
例如:头颅、五官检查中的发夹、耳环,胸部检查中的项链、领带夹、金属饰物及上衣口袋中的金属物品,腹部检查中的皮带、手机、钥匙等,并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
进入检查室,禁止使用手机。
4.检查过程中病人须尽量配合医(技)师检查,避免运动,以保证图像质量。
在胸、腹部检查过程中屏气非常重要,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提高效率。
一般采用平静均匀呼吸时屏
气。
5.腹部CT检查最好前一天晚上起空腹。
1周内不服含金属的药物,不做胃肠钡剂检查。
若已做钡剂检查者,需待钡剂排空后才能检查;如为急诊,应告知CT医(技)师,以免影响图像质量,避免重复检查。
检查时听从技术人员指导,保持体位不动,配合检查进行平静呼吸、屏气等。
6.特殊检查(作碘制剂CT增强扫描或CTA检查):根据病情和诊断需要,部分病人平扫后需做增强检查或其他特殊扫描,经检查医师与病人或家属协商后方可进行检查,并补交所需费用。
患者行增强扫描须本人或家属签署《碘对比剂知情同意书》。
7.CT机上配有对讲机,在检查中如有不适或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技)师。
8.孕期妇女严禁进入。
9.做完检查二小时后领取报告与胶片,如发现较为疑难病例,需请专家会诊或是全科讨论会诊的,我们将适当延迟出报告时间。
急诊检查半小时后领取报告。
CTA检查在48小时后领取。
10.请妥善保管您的CT片,以便下次复查时对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