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肿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白芍甘草治下肢腿肿的案例
![白芍甘草治下肢腿肿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b7b565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b.png)
白芍甘草治下肢腿肿的案例
白芍甘草治下肢腿肿的案例
患者女性,年龄45岁,主诉双下肢水肿,伴有轻微疼痛。
经过详细询问和体检,患者被诊断为下肢淤血型水肿。
此时,医生为患者开出了白芍甘草汤的方剂。
白芍甘草汤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方剂,它由白芍、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组成。
这种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温阳通络等功效,对于下肢淤血型水肿非常有效。
患者每天服用两次白芍甘草汤,每次服用30克。
在治疗期间,患者注意休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她也遵循了医生的饮食建议,并进行了适当的运动。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双下肢水肿得到了明显改善。
她感觉自己更加舒适,并且能够进行日常活动而不感到疲倦或不适。
总结
白芍甘草汤是一种中医方剂,对于下肢淤血型水肿非常有效。
在治疗
期间,患者应该注意休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并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和适当的运动。
通过合理使用中药方剂,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05b82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0.png)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水肿是指身体组织中的液体过多,导致局部或全身肿胀。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障碍,药物不良反应等。
中医认为水肿是由气滞、湿困所致,治疗时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辨证施治。
以下是一位名老中医治疗水肿的成功医案。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女性,65岁,退休教师。
患者主诉双下肢浮肿已有2个月之久,并且感觉到双下肢沉重、不适。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
中医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检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属于湿困型水肿。
具体表现为:双下肢浮肿、沉重不适;舌质淡胖、舌苔白厚;脉象沉迟。
治疗方案针对湿困型水肿的特点,名老中医采用了以下治疗方案:1. 清热利湿法清热利湿法是针对湿困型水肿的常用治疗方法。
名老中医开出了一副清热利湿的中药方:黄芩、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
2. 推拿按摩法推拿按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水肿的方法,可以促进局部淋巴循环,加速液体排出。
名老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局部推拿按摩的方法,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3. 饮食调理法饮食调理也是治疗水肿的重要方法之一。
名老中医建议患者少吃盐和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品,遵循“少油、少盐、少味精”的原则。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双下肢浮肿明显缓解,并且感觉到轻松愉快。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体重也逐渐减轻。
三个月后,患者的水肿已经完全消失,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结语水肿是一种常见症状,但是治疗起来并不容易。
名老中医通过清热利湿、推拿按摩、饮食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成功地治愈了该患者的水肿。
这说明中医药在治疗水肿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 -回复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824b12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6.png)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回复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的名著《伤寒杂病论》对于下肢水肿的治疗方法有着深入研究。
下肢水肿是指身体下肢部位发生液体潴留,导致局部肿胀和水分滞留的症状。
张仲景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通过药物的运用来消散水湿和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的问题。
第一步:确定病因下肢水肿有多种病因,包括心脏病、肾脏疾病、淋巴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血液循环障碍等。
在治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导致水肿的病因,并与相关的医学检查结果进行核对。
因为不同病因导致的下肢水肿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第二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根据病因的不同,张仲景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病因和相应的药方:1. 心脏病导致的水肿:针对心脏病导致的下肢水肿,张仲景推荐的药方是用草乌、羌活等草药与大黄、桃仁等药物结合使用,煎汤服用。
这些药物有助于活血化痰、消肿利水的作用。
2. 肾脏疾病导致的水肿:如果下肢水肿是由于肾脏疾病引起的,张仲景建议使用桑螵蛸、海藻、赤小豆等中草药,配合山药、白术等药物,煎汤饮用。
这些药物有滋肾利水、调理脾胃的作用。
3. 淋巴系统疾病导致的水肿:针对淋巴系统疾病导致的下肢水肿,张仲景推荐使用红花、穿山甲、山莨菪等草药,与木瓜、土茯苓等药物结合使用,煎汤服用。
这些药物有活血化瘀、消肿利水的作用。
第三步:合理使用药物张仲景强调在治疗下肢水肿时需要合理使用药物,避免盲目和滥用。
在使用草药煎汤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调整。
此外,草药使用的剂量、煎煮时间和用药频率都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使用。
第四步:辅助治疗方法除了草药治疗外,张仲景也建议患者采取一些生活方式上的调整来辅助治疗下肢水肿。
例如,避免久坐久立,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身体的气血循环和代谢功能。
此外,还可以尝试中医推拿、足底按摩等方法,刺激穴位,促进经络畅通,促进水湿的排除。
腿肿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腿肿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9c1b0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5.png)
一、引言腿肿,在中医学中称为“肿胀”、“水肿”等,是指下肢出现肿胀、疼痛、沉重等症状。
腿肿的原因多样,包括久坐久站、湿邪侵袭、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等。
中医治疗腿肿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进行个体化治疗。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探讨腿肿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案1. 湿邪侵袭型症状:腿肿,按之凹陷,伴有沉重、酸胀、疼痛,皮肤发黄,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利湿,通络消肿。
方药:(1)五苓散加减: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猪苓、车前子、木通、甘草。
(2)三仁汤加减: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白豆蔻、竹叶、通草、滑石、甘草。
中成药:五苓丸、三仁丸。
2. 脾胃虚弱型症状:腿肿,按之凹陷,伴有乏力、气短、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益气,利水消肿。
方药:(1)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山药、扁豆、甘草。
(2)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大枣。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
3. 肝肾不足型症状:腿肿,按之凹陷,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滋补肝肾,利水消肿。
方药:(1)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
(2)左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4. 气滞血瘀型症状:腿肿,按之不凹陷,伴有疼痛、刺痛,局部皮肤青紫,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方药:(1)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茯苓、泽泻。
(2)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中成药:桃红四物丸、血府逐瘀丸。
三、其他治疗方法1. 针灸治疗:针对腿肿的穴位进行针灸,如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血海等,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下肢水肿的中药治疗的验方
![下肢水肿的中药治疗的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0794e2c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4.png)
下肢水肿的中药治疗的验方
下肢水肿的中药治疗验方需要根据具体病因来制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下肢水肿的中药治疗验方:
1. 肾虚:如果患者有肾虚导致体内肾阳不足,引起温化行水功能衰退,容易引起下肢水肿,可以遵医嘱口服桂附地黄汤、六味地黄汤等药物治疗。
2. 脾虚:如果患者出现脾虚也会引起下肢水肿,因为脾胃功能虚弱,会导致体内运化失调,身体中的水湿没有顺利运行,会在腿部聚集引起水肿。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中药方剂治疗。
3. 肺虚:患有肺虚后也会引起下肢水肿,因为水液运行受阻,会在腿部聚集引起腿肿。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补肺汤、生脉散等中药方剂治疗,能够起到补益肺气的作用。
除以上原因以外还有可能是气血瘀阻导致下肢水肿,可以遵医嘱口服血府逐瘀汤、温经汤等药物治疗。
在用药期间还要适当休息,不可以重体力劳动,以免加重下肢水肿症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专业的医疗意见,如果您存在不适,建议您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e9cb305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4.png)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张仲景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了一些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
下面将从中选取一些常用的药方进行介绍。
1.苍术附子汤【组成】苍术、附子、白术、茯苓、制香附、生姜。
【功效】祛湿利水,温通经络。
【主治】热毒盛,湿重肢体水肿。
2.苡藓汤【组成】苍术、白术、蔓荆子、泽泻、冬瓜皮、白鲜皮、猪苓、五味子、山栀子、桔梗、厚朴、荷叶、竹茹。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湿热泛滥,水湿停留所致的下肢水肿。
3.沙苑膏【组成】生姜汁、黄酒、白芷粉、甘草。
【功效】散寒温经,化滞利水。
【主治】下肢寒湿所致的水肿。
4.芫花汤【组成】芫花、白术、附子、赤芍、黄连、泽泻。
【功效】祛湿温通,利水消肿。
【主治】下肢湿气化热所致的水肿。
5.白虎汤【组成】石膏、知母、生石膏、麻黄、杏仁、甘草。
【功效】清热解暑,利水消肿。
【主治】夏季中暑所致的下肢水肿。
除了以上几个药方外,张仲景还提到了一些治疗水肿的基本原则。
他认为水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湿气停留在体内造成的,因此治疗方法主要以利水消肿为主。
同时,他还强调了“诸有水气,皆取扁平物”,即尽量选择具有疏散水湿作用的草药进行治疗。
此外,张仲景还指出下肢水肿的发生与人体脾胃功能的失调有关。
脾胃虚弱会引起湿气滞留,从而导致水肿的发生。
因此,他在治疗过程中也注重调理脾胃,增强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总体来说,张仲景在治疗下肢水肿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药方和原则,这些药方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择和调整,并配合适当的理疗和运动来加速康复。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水肿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古方治疗下肢水肿的方法
![古方治疗下肢水肿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d830b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9.png)
古方治疗下肢水肿的方法下肢水肿是指腿部出现明显的肿胀和水分潴留的症状。
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静脉瓣膜功能障碍、淋巴管阻塞、心衰、肾病、肝病等。
在中医中,有很多古方可以治疗下肢水肿。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古方治疗下肢水肿的方法。
1. 吳茱萸湯吳茱萸湯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草药方剂,可以有效缓解下肢水肿。
它由吳茱萸、大腹皮、大黃组成。
吳茱萸湯具有温阳化湿的作用,可以促进体内的水分代谢,改善淋巴管阻塞性水肿和静脉性水肿。
2. 三峽石膏湯三峽石膏湯是另一种常用的古方,由石膏、知母、甘草组成。
它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减轻下肢水肿的症状。
三峽石膏湯适用于由湿热引起的下肢水肿,如湿热型肾炎导致的水肿。
3. 桃仁茯苓丸桃仁茯苓丸是一种中药丸剂,由桃仁、茯苓、赤芍、白朮等组成。
它具有活血祛湿、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改善下肢水肿。
桃仁茯苓丸适用于由湿邪阻滞引起的下肢水肿,如湿热型肾炎和淋巴管阻塞引起的水肿。
4. 花蕊痔湯花蕊痔湯是一种名方剂,由乌草、地骨皮、细辛、白酒组成。
它具有活血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下肢水肿。
花蕊痔湯适用于淋巴管阻塞引起的下肢水肿,如久坐不动导致的静脉曲张引起的水肿。
5. 積冷痰散積冷痰散是一种中草药方剂,由川贝、大黄、厚朴、半夏等组成。
它具有理气化痰、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改善下肢水肿。
積冷痰散适用于由湿寒痰湿引起的下肢水肿,如湿寒型肾炎导致的水肿。
总结起来,中医古方治疗下肢水肿的方法有吳茱萸湯、三峽石膏湯、桃仁茯苓丸、花蕊痔湯和積冷痰散等。
这些古方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适用于不同病因所致的水肿。
但是,使用古方治疗下肢水肿时,应该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此外,中医古方治疗下肢水肿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应该坚持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有助于加速康复。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73885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1.png)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患者李某,女性,年龄52岁,因水肿就诊于某名老中医。
病史:患者近期出现双下肢水肿,伴有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就诊于医院后被确诊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给予利尿剂治疗,但效果不佳。
诊断:水肿、气短、乏力,中医辨证为“脾虚湿滞”。
治疗方案:针对脾虚湿滞的辨证为主要治疗方向。
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的中药治疗,内服丸剂并配合外敷药膏。
处方:茵陈蒿汤加减(包括黄芩、黄连、泽泻、陈皮、枳壳、防风等),每日3次口服;荆芥羌活丸加减,每日3次口服;外敷水蜜丸,每晚涂患处。
治疗过程:患者服用药物两周后,下肢水肿量明显减轻,胸闷气短症状明显缓解,乏力感也减轻了。
继续服用一个月,水肿症状几乎消失,胸闷气短等症状也大幅度减轻。
总结:名老中医治疗水肿,重在辨证施治,精准、细致、专业。
采用中药治疗,既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又减少对身体的副作用。
同时,配合一定的外敷治疗,能够促进症状的缓解和愈合。
双脚水肿中医治疗方案
![双脚水肿中医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99247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7.png)
一、引言双脚水肿是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如长时间站立、久坐、妊娠、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中医认为,双脚水肿属于“水肿”、“湿阻”等范畴,认为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湿邪内停、气血瘀滞等。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双脚水肿的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参考。
二、中医病因病机1.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
脾胃虚弱,则水湿不运,易致水肿。
2. 湿邪内停:湿邪为外邪的一种,易侵袭人体,导致湿邪内停,进而引起水肿。
3. 气血瘀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血瘀滞,湿邪与瘀血相搏,形成水肿。
三、中医治疗方案1. 内治法(1)中药治疗根据病因病机,中医治疗双脚水肿可分为以下几种:① 脾胃虚弱型:选用健脾利湿、渗湿消肿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泽泻等。
② 湿邪内停型:选用健脾利湿、祛湿消肿的中药,如苍术、厚朴、猪苓、泽泻、车前子等。
③ 气血瘀滞型:选用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中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泽兰等。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双脚水肿具有较好的疗效,主要穴位有:① 足三里、三阴交: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② 肾俞、膀胱俞:利水消肿。
③ 督俞、气海:温阳利水。
2. 外治法(1)中药泡脚选用具有利湿消肿、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艾叶、花椒、川芎、丹参等,煎水泡脚,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2)按摩治疗按摩足部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水肿症状。
3. 饮食调理(1)宜食: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
(2)忌食:忌食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腻食品、冰淇淋等。
四、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2.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
4. 如有其他疾病,应及时就医。
五、结语中医治疗双脚水肿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内治法、外治法、饮食调理等多种方法,可有效改善水肿症状。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dff5ae6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1.png)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据古代著名中医药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记载,下肢水肿是一种常见病症,其病因主要与气滞、湿邪、血瘀、寒邪等有关。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了多种药方,以下将详细介绍其中的一些常用药方。
1.苍朮加滑石汤药方组成:苍朮15克,滑石30克,柴胡9克,黄芩12克,干姜6克,甘草6克,大枣5枚。
药理作用:苍朮具有温中行气、燥湿健脾的功效,滑石可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柴胡、黄芩能理气活血、清热解毒,干姜具有温阳化湿作用,甘草能调和各药的作用。
适应症:下肢水肿、脘腹胀满、小便不利、腹泻等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茯苓泽泻汤药方组成:茯苓12克,泽泻12克,白术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药理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消肿、健脾除湿的功效,泽泻能利水通淋、除湿消肿,白术具有健脾除湿的作用,白芍可活血祛瘀、舒筋止痛,甘草调和各药的作用。
适应症:湿气内停、下肢水肿、小便清长等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3.小青龙汤药方组成:银花15克,荆芥9克,薄荷6克,桔梗12克,苍术9克,黄芩9克,连翘9克,甘草6克。
药理作用:银花、荆芥、薄荷具有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的作用,桔梗可宣通肺气、利水消肿,苍术、黄芩、连翘能清热燥湿,甘草调和各药的作用。
适应症:感冒初起、寒邪表证、下肢水肿等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4.桃花汤药方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地骨皮9克,赤芍9克,甘草6克。
药理作用: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散瘀消肿的作用,红花可活血散瘀、调经止痛,地骨皮能散瘀利水、消肿止痛,赤芍舒筋活血、散瘀消肿,甘草调和各药的作用。
适应症:局部淤血、瘀血引起的下肢水肿、疼痛等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以上是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药方均含有不同的中药材,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可进行调配和调整。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都有所不同,治疗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定制药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老年下肢水肿验方
![中医治疗老年下肢水肿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a04302d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3.png)
中医治疗老年下肢水肿验方
中医认为:老年人由于患慢性疾病较多,脏腑功能衰退,导致脾肾阳虚,水液输布功能失调,水湿潴留,而形成下肢水肿。
治疗此症,根据脾肾虚的病理特点,以健脾温肾、利湿消肿为法。
【处方】黄芪20克、太子参15克,山药15克,炒白术30克,猪苓15克,茯苓皮15克,苡仁20克,泽泻10克,桂枝10克,仙灵脾10克,杜仲10克,炙甘草8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加减法】:若晨起面部浮肿,加防风10克,麻黄6克;胸闷腹胀加苍术10克、厚朴10克、木香8克;心慌气短加黄芪30克、远志10克;小便短少加车前子30克(布包)。
【按】:老年下肢水肿,用健脾温肾法治疗,多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方中用太子参、白术益气补脾,燥湿利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猪苓、茯苓皮利水渗湿;配泽泻增强利水消肿之功效。
实验证明,泽泻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尿素与氯化物的排泄;对肾炎患者,其利尿作用更为显著。
苡仁健脾渗湿;桂枝温经通阳利水;杜仲、仙灵脾温补肾阳;甘草和中。
诸药合用,具有健脾温肾、利湿消肿的作用。
【注】:如水肿严重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 -回复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1399d0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f.png)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回复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的医学著作《伤寒论》对中医学的发展和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其中包括了下肢水肿的治疗方案。
下肢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下肢水肿的发生和气滞、湿浊等有关,治疗的关键是疏通气机、排除湿浊,下面我们一步一步地来探讨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
首先,张仲景将下肢水肿分为四种类型:风水、寒水、瘀水和食滞水。
针对不同类型的水肿,他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1. 风水型水肿:风水型水肿主要表现为下肢浮肿,肿胀胀,按之凹陷不甚,经常伴有痛痒。
治疗时,张仲景主要采用了疏风、利水的方法。
药方:桂枝附子汤组成:桂枝10克,附子1味,生姜6片,黄芩30克,茯苓15克,白朮12克,甘草5克服用方法:以上药物水煎服,一日分数次服用。
2. 寒水型水肿:寒水型水肿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按之泛软,伴有寒痛。
治疗时,张仲景主要采用了温阳、祛寒的方法。
药方:理中汤加减组成:炙甘草、生姜、山楂、砂仁、炙白术、炙芍药、陈皮、熟牡蛎、薄荷等中药。
服用方法:以上药物水煎服,一日分数次服用。
3. 瘀水型水肿:瘀水型水肿主要表现为下肢色紫,按之突起,伴有麻木或疼痛。
治疗时,张仲景主要采用了活血化瘀的方法。
药方:舒筋汤组成:川芎、红花、柴胡、当归、白芍、甘草、山楂等中药。
服用方法:以上药物水煎服,一日分数次服用。
4. 食滞水型水肿:食滞水型水肿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胃脘胀满,下肢肿胀沉重。
治疗时,张仲景主要采用了健脾化湿的方法。
药方:茵陈蒿汤组成:茵陈、大黄、生山楂、白芍、甘草、生姜等中药。
服用方法:以上药物水煎服,一日分数次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剂仅供参考,具体的用药剂量和配方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且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除了药物治疗,张仲景还着重强调了下肢水肿患者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变。
颜面及下肢水肿:中医利水消肿,温阳逐寒治愈
![颜面及下肢水肿:中医利水消肿,温阳逐寒治愈](https://img.taocdn.com/s3/m/4d552dc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b.png)
颜面及下肢水肿:中医利水消肿,温阳逐寒治愈患者李先生,69岁。
患者三年前出现颜面及下肢水肿,虽到医院治疗,服用利水药虽取得一时之效,但不用药水肿又起,最后一段时间就是服用利水药,水肿还是消不下去。
当时诊见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又按其颜面及下肢,按之凹陷不起,患者手足不温。
经详细问诊又得知患者心悸,胸闷,心中拘紧,头昏头沉。
综合患者病情来看,患者心悸、胸闷、舌质淡、脉沉弱辨为心阳虚,再根据颜面及下肢水肿辨为水气,因手足不温、苔薄白辨为阴寒,以此辨为心阳虚弱,水气肆虐证。
于是给患者开出如下药方: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白芍,生姜,白术,附子,川乌,红参,炙甘草等。
方中防己茯苓汤温脾通阳,利水消肿;以真武汤温壮阳气,主水制水,生川乌温阳逐寒,红参益气安神。
七付药,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服,日一付。
患者服完药后说心悸、颜面水肿明显减轻,于是又在原方中加入车前子,以增加利水之力,又七付,患者服完后心悸止,胸闷、心中拘紧减轻,以前方七付,颜面水肿基本消除,下肢水肿好转。
后又在原方基础上多次调方,患者前后共服药五十多付,颜面及下肢水肿基本消失,病情稳定。
张仲景《金匮要略》: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
最爱经方简便廉验的特点了,一千七百年的流传,一代医圣张仲景,留给我们中医界国宝级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无人再出其右!我辈中医界的沧海一粟,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伤寒,多临证。
【组成】防己三钱(9克)、黄芪三钱(9克)、桂枝三钱(9克)、茯苓六钱(18克)、甘草二钱(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通阳,利水消肿。
【主治】主治皮水,周身浮肿,四肢肿胀,四肢聂动者,舌苔白,脉浮。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风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病症。
1.痛风关节炎:采用防己茯苓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痛风关节炎26例,与单纯西药治疗26例作对照。
以症状消失,血尿酸正常,随访2个月以上无复发为显效标准。
下肢水肿中药方剂
![下肢水肿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f0a7765127284b73f24250bf.png)
下肢水肿中药方剂当出现下肢水肿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查明病因,一般情况下都和肾病有着重要的关系,尤其是慢性肾炎常会导致水肿的现象,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来说,可以通过一定的中医中药来进行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根据不同的水肿现象,采用不同的方剂来治疗,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 1.水肿期:风水相搏:治法:宣肺利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合五皮饮加减。
药用陈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牛膝、车前子、麻黄、石膏、白术。
外感风寒者和(或)素体阳虚者,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皮饮,以温阳解表散寒。
外感风热者,加连翘、菊花、荆芥以清热解表。
此为急则治之法,表证去则应因证治之。
★2.脾虚湿困: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春泽汤加减。
汉防己、生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党参、桂枝、生姜、大枣。
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防己利水湿;白术、甘草培土胜湿,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肾炎普通型和肾病综合征属脾虚之证者较为多见,因而应用本方的机会也较多。
据临床观察,药后患者不仅症状改善,部分患者还可见尿蛋白逐渐减少。
★3.脾肾阳虚:治法:温肾健脾,通阳利水。
方药:偏脾阳虚者,用实脾饮。
制附片、干姜、茯苓、白术、大腹皮、川朴、广大香、大瓜、甘草、白蔻仁。
偏肾阳虚者,用真武汤合五皮饮。
制附片、干姜、茯苓、白术、白芍、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牛膝、车前子。
实脾饮与武汤同为温阳利水之剂,二方相较,实脾饮重在温运脾阳,真武汤主要温补肾阳而利水,临床运用时当细为分辨,临床脾肾阳虚往往并存,再者,脾阳虚,肾阳虚,两者相互影响。
★ 4.脾肾阳虚: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济生肾气汤。
生地、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山萸肉、制附片、肉桂、牛膝、车前子。
济生肾气汤是温补脾肾的常用方剂。
该方具有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之功。
用于慢性肾炎证属脾肾阳虚者,每能取得较好疗效。
方中以肾气丸补益肾阳,加牛膝、车前子利水渗湿;方中附子不仅温肾阳,而且可助脾阳。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2ebd92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7.png)
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创立了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
其中详细记载了许多治疗各种疾病的药方。
下肢水肿是一种常见症状,可以通过中医的药物治疗得到缓解。
下面将介绍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几个经典药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下肢水肿的发生原因。
下肢水肿主要是由于体内湿气停滞、湿浊循环不畅所引起的症状。
中医认为,这种湿气停滞往往与脾胃功能失调、体内湿热堆积、气血循环不畅有关。
1. 芡粉汤芡粉汤是张仲景治疗下肢水肿的经典药方之一。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材料:芡实、白芍药、熟地黄、生地黄、陈皮、羌活、防风。
制作过程:1) 将芡实、白芍药、熟地黄、生地黄、陈皮、羌活、防风分别洗净备用。
2) 将芡实研末备用。
3) 将熟地黄、生地黄切片备用。
4) 取一个瓦制的锅,将芡实研末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
5) 煮沸后,加入熟地黄、生地黄、陈皮、羌活、防风继续煮沸,煮至汤色浓稠,味道醇香。
用法用量: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一次一半,温热服用。
药理作用:芡实可以利湿化痰、通络消肿;白芍药可以补血养肝、活血化瘀;熟地黄、生地黄具有滋阴清热、益肾补脾的功效;陈皮可以理气化痰、行痰利水;羌活、防风能够祛风胜湿、活血化瘀。
2. 苍术附子散苍术附子散是另一个有效的治疗下肢水肿的药方。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材料:苍术、附子、白术。
制作过程:1) 将苍术、附子、白术分别洗净备用。
2) 将苍术、附子、白术切片备用。
3) 取一个瓦制的锅,将苍术、附子、白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
4) 煮沸后,继续煮沸10分钟,煮至汤色浓稠。
用法用量: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一次一半,温热服用。
药理作用:苍术具有健脾化湿、除湿止泻的作用;附子可以温阳散寒、温经止痛;白术可以益气健脾、除湿化痰。
3. 雷公藤败毒散雷公藤败毒散也被广泛用于下肢水肿的治疗。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材料:雷公藤、败酱草、滑石、赤小豆。
制作过程:1) 将雷公藤、败酱草、滑石、赤小豆分别洗净备用。
一个专门用来治腿脚等下半身的水湿、水肿特效方
![一个专门用来治腿脚等下半身的水湿、水肿特效方](https://img.taocdn.com/s3/m/d296b2f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4.png)
一个专门用来治腿脚等下半身的水湿、水肿特效方现代寒湿体质的人很多,湿气沉积,积久而沉在脚,气不通就引起脚气。
《证治准绳》记载,鸡鸣散能治湿脚气。
其表现为足腿肿重无力,行动不便,或麻木冷痛,以及风湿流注,脚痛不可着地,下肢浮肿。
鸡鸣散就是用来治疗下肢的水湿、水肿。
水肿是为什么?气道不通或是水路堵了,废水排不出去,就留在组织比较松的脚部。
或是生寒了,寒湿所伤积久而沉在脚,见寒则血脉凝涩不通,引起脚气。
临床用鸡鸣散治疗寒湿水肿,疗效非常高,往往一泻即肿消。
这个病南方比北方多一些,因为南方湿重。
原方组成:槟榔15g、陈皮去白、木瓜各9g、吴茱萸、紫苏叶各3g、桔梗、生姜和皮各5g。
用量仅供参考。
首先用槟榔为君,质重下达,行气逐湿;助以木瓜舒筋活络,并能化湿;吴茱萸原是温胃散寒,与木瓜相配能治“脚气入腹疼痛”;苏叶、桔梗、陈皮、生姜都是宣肺气,健脾气,祛寒除湿之品。
这几味药用作佐使,上、中、下三部的气血都得到疏通。
三焦水道通利,水液得以正常运行,寒湿自然从下而出。
诸药相合,祛湿化浊,温化寒湿,行气开壅。
人若长期处于寒湿的环境,很容易造成肿痛,痛得还很厉害,以鸡鸣散作为主要的方子,根据症状加减效果不错。
书中记载,鸡鸣散必须在五更(夜里3一5点)时分,分三五次服用。
这个时候人的肚子已经排空了,药力就可以专行。
而且这个时候天地的阳气开始升发,阳气就会越来越盛,这样就可以让阳药得气。
而且这个药不能热喝,如果冬天天凉稍微温一下,但是绝对不能热喝。
大家不要以为所有的药都要温着吃的,要看具体的用途。
这个方子冷服,其实就是先诱骗你。
因为寒和湿都是阴邪,同时这个药的温度也是凉的,让你以为都是一家人,实际上里面都是温热药。
先诱之而后攻之,一下子就把阴邪给治住了。
方子本身并不是很热,但是攻下的力量很强,可以把寒湿之邪从大便排出。
有时候也会发点汗,但是主要是从大便排出。
具体怎么服用还是要听大夫的,并不是规定必须在鸡鸣的时间吃。
既信而又不迷信,才不致误事。
水肿的中医治疗方法
![水肿的中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9130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d.png)
水肿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水肿是由于体内湿气积聚、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可以采用以下中医治疗方法:
1. 食疗: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利尿的食物,如冬瓜、绿豆、莲藕等。
2. 中药煎剂:常用的中药有千金子、赤芍、茯苓等,可根据个人情况配制中药煎剂进行服用。
3. 中药浴:采用中药煮水浸泡或熏蒸的方法进行中药浴,对于水肿改善有一定效果。
4. 刮痧、拔罐:通过刮痧或拔罐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改善水肿症状。
5. 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水肿的排出。
6.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水肿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水肿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方剂
![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7d1d1f5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8.png)
治疗下肢水肿的中药方剂
中医认为,下肢水肿是由体内湿气停滞导致的。
针对下肢水肿的中药方剂可以选择以下几种:
1. 半夏泻心汤:适用于脾胃湿滞引起的下肢水肿,兼有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
组成:半夏、生姜、大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
2. 四君子汤:适用于脾气虚弱引起的下肢水肿,兼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肉桂。
3. 五苓散:适用于湿气阻滞引起的下肢水肿,兼有口干、尿频等症状。
组成:茯苓、白术、白术、泽泻、苡仁。
4. 三仁汤: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下肢水肿,兼有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
组成:杏仁、炒山药仁、薏苡仁。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方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病情情况,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另外,中药治疗需要一定时间来见
效,患者应坚持用药,不可过量使用,避免引起不适或药物反应。
下肢水肿中药方剂
![下肢水肿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968370f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c.png)
下肢水肿中药方剂当出現下肢浮肿的情况下,一定要立即查清发病原因,一般状况下都和肾病拥有关键的关联,尤其是慢性肾炎总会造成水肿的状况,针对反复发病的病人而言,能够根据一定的中医药来开展医治,实际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依据不一样的水肿状况,选用不一样的药方来医治,进而做到源头治理的功效。
1.水肿期:风水学相搏:治疗方式:宣肺利湿。
中药方剂:越婢加术汤合五皮饮交互。
药用价值茯苓、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牛膝、盐车前子、乌药、熟石膏、白术茯苓。
风寒者和(或)素体阳虚者,能用乌药禄特科技细辛汤合五皮饮,以通阳补虚祛寒。
外感风热者,加莲翘、黄菊花、荆芥以清热解表。
其为急则治之法,表证去则应因证治之。
2.脾虚湿困:治疗方式:健脾胃利湿。
中药方剂:防己黄芪汤合春泽汤交互。
汉防己、生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党参、桂枝、姜片、红枣。
聚瑞以黄芩益气固表,防己利水液;白术茯苓、甘草松土胜湿,姜片、红枣调合营卫。
根据临床医学观查,慢性肾炎通用型和肾病综合症属脾虚之证者比较多见,因此运用己方的机遇也较多。
据临床医学观查,药后病人不但病症改进,一部分病人还由此可见蛋白尿慢慢降低。
3.脾肾阳虚:治疗方式:温肾健脾胃,通阳利湿。
中药方剂:偏脾阳虚者,用实脾饮。
制附片、炮姜、薏苡仁、白术茯苓、大腹皮、川朴、众多香、大瓜、甘草、白蔻仁。
偏阴虚火旺者,用真武汤合五皮饮。
制附片、炮姜、薏苡仁、白术茯苓、赤芍、桑白皮、茯苓、大腹皮、牛膝、盐车前子。
实脾饮与武汤同是温阳利水之剂,二方相较,实脾饮重在温运脾阳,真武汤关键滋阴补肾而利湿,临床医学应用时当细为辨别,临床医学脾肾阳虚通常共存,其次,脾阳虚,阴虚火旺,二者互相影响。
4.脾肾阳虚:治疗方式:清补脾肾。
中药方剂:济生肾精汤。
生地黄、丹皮、薏苡仁、泽泻、淮山药、山萸肉、制附片、肉桂粉、牛膝、盐车前子。
济生肾精汤是清补脾肾的常见药方。
该方具备清补脾肾化气行水之功。
用以慢性肾炎证属脾肾阳虚者,每能获得不错功效。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下肢肿中医辨证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下肢肿中医辨证](https://img.taocdn.com/s3/m/091b541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e.png)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下肢肿中医辨证水肿水肿就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使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气化、膀胱开合不利,导致体内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表现以头面、眼帘、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水肿既就是一个有独立意义的病证,又就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水肿有阴水、阳水之分,阳水易治、阴水难除,久则反复发作,不易速愈,甚至危及生命。
西医学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及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水肿均可参考本篇辨证施护。
【病因机制】水肿的形成与风邪袭表、外感水湿、饮食不节、体虚劳伤有关。
风为六淫之首,每夹寒夹热,侵袭肺卫,肺失通调,风水相博;久居湿地、冒雨涉水或衣着冷湿、汗出渍衣,使水湿内侵,脾为湿困,使其健运之职,致水湿停聚不行;嗜食辛辣肥甘,久则湿热中阻,损伤脾胃;或平素饥饱失宜,饮食失于调摄,脾运不健,生化无权,传输失司,水湿壅滞;体虚劳伤、先天禀赋不足或年高体弱;久病喘、咳痢或产后体虚,或劳倦过度、纵欲无节、生育过多等,损伤脾肾,水湿输布失常,泛溢肌肤,均可发为水肿。
水肿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
病因多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病机特点为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合,水液潴留,泛滥成肿。
病性总属本虚标实,有阴水、阳水之分,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1、辩阳水与阴水阳水多为实证、热证;阴水多为虚证、寒证。
凡因风、湿、热毒邪侵袭,起病急骤,病程短,水肿以上半身为甚,伴有外感症状者属阳水;有肺肾亏损所致,或羊水失治日久转化,起病慢,病程长,反复发作,水中以下半身为甚,伴有正气亏虚表现者属阴水。
2、变病因辩外感与内伤,外感常有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等表证;内伤多由内脏亏虚、正气不足所致。
外感多实,内伤多虚。
外感日久不愈也可由实转虚;内伤正气不足,表卫虚弱,又易招致外感。
一般而言,水肿头面为主,恶风头痛者,多属风;水肿下肢为主,纳呆身重者,多属湿;水肿而伴有咽痛溲赤者,多属热;因疮痍、猩红赤斑而至水肿者,多属疮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水肿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所说的下肢水肿就是下肢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产生过多的
组织液,但是引起下肢水肿的原因有肾脏代谢异常、肝脏功能异常等等一些疾病。
所以要根据水肿原因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根据水肿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
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
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
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
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
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
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
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
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