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式:感知、揣摩、体验、移情、内省、讨论、评价、批判
(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1)形式 — 内容—形式— 形式与 内容的关系— 练习



(2)感受 — 理解— 评价— 应用
【讨论】三位教师教“破釜沉舟” 的教学指导思想。

(1)“‘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 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 须抱定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只许胜利、不许失败的 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前怕狼后怕虎, 工作还没有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 成功,碰到一点困难就向后转了。当然,前进的目的 必须正确。在这一点上,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 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 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 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语文就是指语言,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 称,也可理解为语言和文章。
“语文”一词的内涵:尚未统一

1、口语+书面语=言语+语言(文学)=语言文 学 2、语言+文学 3、语言+文章+文学 4、语言+文化
语言 语源自文库 P.19

{
口头言语
书面言语 文字——汉字(文章、文学)
{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二)人文性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历代文学形式:先秦诸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 说和各种典籍所载的物质形式之中。 2、历代观念意识和历史文化,科学理论和技艺水平 3、最核心是贯穿历代具体文化内容之中的民族人文精神。
通过学习民族文化遗产,并对这些文化遗产批判、继 承、补充、阐释,建立出一套适应21世纪的价值观、人生 观,内化为个人的人生准则,正确对待自然、社会、他人、 自己。 我们教语文,就要体现人文学科的学习特点:让学生主 动积极地思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独特的 理解,注重创造过程、创造思想、批判性思维。

‚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其后有人释为 ‘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 非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惟‘文’之 含意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 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 可以证之。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 书面语,则亦与本意合矣。‛(叶圣陶)

(2)“‘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 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 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 样的用法的动词叫做‘使动词’。同是作饭的家具,古代 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个,古代叫 ‘舟’现代叫‘船’;这是威信词汇的演变。象古代叫 ‘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 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 子,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蓑笠翁’的句子,这里的 ‘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 思相同。”
语文的核心问题出在课程层面

语文的问题不是出在教学层面,不是教 师问题,不是教学问题,而是出在课程 论层面。课程形态、课程目标、课程观 念、课程教材等根本问题上。

谈中国语文课程的现状与改革—— 访上海师范大学教 育科学学院教授吴忠豪<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9
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

课程内容:指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 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 值观等要素。
教材内容:指为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 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 传递的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学科指导性文件)

定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作用: 是编写教材的指南 是教学语文的指南 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 结构:1、学科性质的阐述
2、课程目标和阶段目标的确立 3、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 4、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 5、实施建议






5、辛亥革命后(民国),小学设“国 文”,但仍是文言形式。 6、五四运动后,出现白话文运动和国语 运动,小学为“国语”,中学仍为“国文” 7、新中国成立之初,将中学的“国文” 和“小学”的“国语”,统一改称为“语 文”。
语文? P.18

叶圣陶先生当时为华北行政区出版署主任,主持新语 文教材的编写,谈及“语文”定名之事说: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有别于动物的特点之一,是人有语言, 人通过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

2、语文是思维的工具 人们在想心思的时候,如打腹稿阶段:思考 问题,筹划某事时,都在思维,思维凭借的是概 念,而概念是由语言表达出来的。
3、语文学习的工具 人类的知识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的, 要继承人类遗留下来的知识,必须会读;小、中、 大学的知识也大多以文字形式书写贮存的,要学 好其他学科,也要掌握文字。

第一节
语文学科的性质
一、语文学科的由来

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不单独设置语文课。古代 社会中语文教学是:
1、汉代入学刚开始学六书,接着读经书。 2、宋朝以后,出现蒙学读物, “三”“百”“千”,“中年级”则读“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 礼、易、春秋) 3、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校课程。 4、清末学堂,初小设“中国文字科”,高小设 “中国文学科”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手势语、信号灯、 旗语等相比);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 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

(一)工具性(语言文字文体形式)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是什么?
教育官员:课程即计划 课程专家:课程即经验 学科专家:课程即知识与技能 教师代表:课程即教材(教科书) 学生代表:复杂的课表+讨厌的教材+恐 惧的考试


课程

是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 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 活动、增加体验。 课程不仅是教材 课程不仅是课或学科 课程是随“儿童”、“普及教育”而来的 课程是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而且还是一 种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