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新城目前大致规划图

合集下载

保利珠江新城设计文本

保利珠江新城设计文本

目录A B C D EFGHIJ效果图商业分析区位分析办公楼基地分析酒店式公寓总平面布局分析技术图纸交通组织设计说明A 效果图A 效果图A 效果图A 效果图A 效果图A 效果图影响本项目的因素:1、毗邻城市干道及医院,受高架桥噪声的医院后勤出入的干扰。

2、受规划道路开口限制,内部交通压力大。

3、南北地块被市政绿地的道路分隔地面空间不连贯。

4、办公楼需独立,建成后返还杨箕村。

5、区域建设密度高,相互间存在严重干扰。

基地位于广州天河区珠江新城中心地块西侧,用地性质为商业金融用地,由3块用地组成。

项目总体定位为珠江新城大型公寓组团,由酒店精英公寓,高档服务式公寓及写字楼组成。

如何妥善处理好基地内各种矛盾,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是本设计的出发点。

D 总平面布局分析办公楼位置:1、双侧临城市干道,作为主要展示面。

2、屏蔽黄埔大道高架桥对公寓影响。

3、让出南北相邻地块,便于公寓统一开发。

27M27M1、标准层进深过大,户型及公共交通品质低。

27M 27M1、高厚比悬殊,结构实施度差。

YXX : Y>3 3、存在自身及相邻建筑物视线干扰。

YXX : Y>3S : N=1 : 1NSNS3、朝南与朝北户数均等,南向利用不足。

27M因此,在板式布置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在南侧采用折线式体量。

2、减少自身及周边建筑对视干扰。

3、避面免正对南侧医院,降低影响。

引入折线体量,形成办公公寓一体化围合场所,并通过二层及以上空中平台,加强南北公寓联系,为地面层提供适合南方气候的灰空间,吸引人停留,休息。

从而自然的形成:1、办公入口广场 2、绿化商业广场 3、独立的公寓入口区N N SSSN N SSS总平面图1:800技术经济指标: E交通分析本项目三个地块中,南北用地被市政路打断,穿越式交通降低绿化步行区品质,因此,有效实现人车分流,通过用地外市政路解决机动车交通是最有效的方式。

1、分区机动车交通,西侧为办公、商业、货运流线,东侧为公寓流线,将货运后勤集中地下,还给地面一个清洁,宜人的环境3、采用尽端式转盘,减少基地内广场被穿越。

珠江新城规划

珠江新城规划



珠江新城建成后以冼村路为界,分东、西两区,东区 以居住为主,西区以商务办公为主,两区以珠江滨水 绿化带和东
道路交通规划图
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
地标性公共建筑
珠江新城规划
简介

1992年开始规划的珠江新城,规划用地面积6.44平方 公里 功能定位为:作为广州市21世纪城市中心商务区硬核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 商业、文娱、外事、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 区,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规划范围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西至广州大道, 东抵华南快速干线。 开发容量(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住宅/商住:624.28万平方米 商贸/行政办公:757.45万平方米 其它(文化娱乐、旅业酒店、市政设施等):114.60 万平方米

广州亚运城规划及设施详细介绍

广州亚运城规划及设施详细介绍
广州新城
南沙
东有珠江口东 岸的电子、电 气产业集群
东岸:东莞、 深圳、惠州
南有南沙资讯产
业和重型装备产
业群
17
二. 亚运助力广州城市升级
2.广州新城的定位与机会
2.2 新城定位
定位——产居一体的新型城市: 番禺片区的重点发展区,是南拓轴的核心 节点,集以控制、管理、服务等新型技术 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型文化旅游产业、国际 化商务办公、现代物流、居住于一体.
创造了鸟巢、水立方等城市新地标,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 升,城市环境显著改善,经济和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北京的国际 交流与合作得到强化,国际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将加快广州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版图空间发展.
6
一. 亚运会的价值
2.推动板块升级与价格提升
推动区域发展、成熟,影响周边地区楼价提升,成为全城焦点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上海世博对三林地区影响
30000 27000 22000 24000 13000 14000 14500 16000 17000
2008年52月008年280月08年112月009年22月009年52月009年280月09年112月010年22月010年5月
实现广州与珠三角地区和邻近城市60分钟互达, 广州中心城区至珠三角任何一个地级市不超过90分钟.
广州人口外 迁
广州将重点保护20.39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逐步外迁部分历史城区人口,历史城 区内教育职能尽量外移,新增学校,尤其是省、市一级学校尽量安排在新区. 旧城区人口外迁,选择12个安置点.其中市区外围安置包括有番禺的广州新城.
2.广州新城的定位与机会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调研背景 (1)1.2调研围 (1)1.3调研方法 (1)1. 4 CBD专题研究 (2)1.4.1 CBD概念理解 (2)1.4.2 CBD类型 (2)1.4.3 CBD结构布局 (2)第二章调研容 (3)2.1用地性质 (3)2.1.1规划历史与对比 (3)2.1.2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4)2.1.3现状用地构成 (5)2.1.4分析 (5)2.2空间形态结构 (6)2.2.1空间形态布局 (6)2.2.2天际轮廓 (8)2.3建筑现状 (10)2.3.1建筑质量分析 (10)2.3.2建筑高度分析 (10)2.3.3建筑风貌分析 (11)2.3.4综合评价 (11)2.4交通分析 (12)2.4.1轨道交通系统分析 (12)2.4.2车行系统分析 (13)2.4.3人行系统分析 (13)2.5.公共空间体系 (14)2.5.1公共空间结构 (14)2.5.2公共空间类型 (15)2.5.3公共空间尺度 (16)2.5.4行为活动 (16)2.5.5地下公共空间 (18)2.5.6小结 (18)2.6景观、视线及绿化植被分析 (19)2.6.1景观分析 (19)2.6.2视线分析 (20)2.6.3绿化植被 (21)2.7公共服务设施 (22)第三章综合评价 (23)附件市花城广场植物应用情况详表第一章调研背景1.1调研背景作为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正在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迈进,一个强有力的城市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明确了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全长12公里的城市新中轴围。

新中轴线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界分为南、北段,东至以林和中路-体育东路-冼村路向东拓展200米,西至林和西路-体育西路-华夏路向西拓展200米,总用地面积5.88平方公里。

规划广州正式将珠江新城定位为“中央商务区”

规划广州正式将珠江新城定位为“中央商务区”

工情 , 博 物馆 、 图书馆 和少年 宫均 坐落 于此 : j 理 中存 在 的主要问题 及 新的水情 、 中
轴 线_ 4 多万r . 5 .0 n 宝瓶状 的绿 色景 观广场 1 被称作 ” 城市会客厅 ” 而两幢 超高的东、 。 西双塔 与珠江 南岸 的广 州塔三足 鼎立 , 两 岸三塔形成 广州最 美的沿江景观。 据了解 . 珠江 新城 核心 区还将建设一 研 究河 口发展 趋势 和演变规律 . 结合 流域 和 区域 经济社 会发展 的需要 . 处理 好开发
条件 : 合理 开发 利用 滩涂 资源 . 进水 资 促
收入 年均 增长2 % . 65 全社 会固定 资产投 资年 均增 长4 % . 07 外贸进 出1总额年 均 3 :
增长3 .% . 6 6 成为 中国经 济 发展 最快 , 最 有活力的地 区之一。
功能。 多层次立体 交通体 系将确保 内部交 . 源 可持 续利 用. 推动流 域和河 口地 区经济 通畅通 。
珠 江 新城 的规划 建 设对 广州城 市 发
社会又 好又快发 展。
《 规划》明确 了 ̄ 2 2 年珠江 河口综 J 0 0
展 起到重 要作用 广州规 划部 门的 专家认
合 洽理 的目标 和任务 : 一是按 照规 划治导
目 . 前 广西北部湾经济 区铁路 . 公路. 机 场 、 口 基 础设 施 建设 日臻 完善 . 港 等 沿
海 港 口吞 吐能 力超过 1 吨 . 亿 功能强 大 的 保 税物 流体 系正在 加快 建 设 . 以石化 钢
以引导河 为. 珠江 新 城可拉 开城 市 空间结 构 、 化 : 线 加强河 口地 区涉水事 务管 理 . 优 城 市职 能分布 升城 市 形象 、 高居 住 提 提 水平. 并为广州城市 发展提 供 先进 理念 。 ( 中国新闻网) 口的有序 延伸 , 满足 行洪 纳 潮要 求 . 改善 水流 条件 . 维护 滩槽 与航道 的稳 定 。 二是

广州珠江新城F1-1地块单体设计

广州珠江新城F1-1地块单体设计

广州珠江新城F1-1地块单体设计引言:二零零九年初,公司作为中方设计顾问与美国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 llp (som)公司启动了广州珠江新城f1-1地块项目单体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本人作为建筑设计团队中的一员参与了本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与技术设计阶段的工作。

下文中就该项目单体方案与技术设计进行相关介绍。

1 总体规划设计1.1 区位分析珠江新城f1-1项目用地位于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珠江新城中轴线西侧,为新的城市中心商务区cbd的核心组成部分,珠江新城将发展成为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集国际金融、商贸、文化活动、行政和居住等城市功能设施为一体的基地。

1.2 用地现状分析f1-1地块位于珠江新城中央绿化景观轴的西侧,已经建成的西塔北面,总用地面积17580平方米,整个地块东西向相对较宽,南北向相对较短,地块呈近似方形;用地交通组织便捷,可达性强;东侧紧邻珠江新城中轴线中央绿化带,享有高质量景观及区位优势。

基地地势平坦,场地平整,无现状建筑物及大型构建物。

1.3 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f1-1地块规划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位于用地西北部分总高度200米的主塔楼及其南侧裙楼;位于用地东半部总高度65米的附楼及其裙楼。

规划空间格局严格执行珠江新城总体规划要求,与所处城市空间环境及东面中央绿化公园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

西侧主塔楼建筑功能为某集团总部办公楼,其裙楼主要功能为银行营业厅;依照总体规划要求,建筑在东、南、北三面设有架空公共连廊分别与君悦酒店、全球通大厦、烟草大厦相连,形成统一的城市步行系统。

1.4 交通规划地面车流组织:地面机动车流主要在用地北面及南面结合办公和酒店出入口组织,在场地北侧道路及南侧小区路各设一个对外的机动车出入口。

在用地内北侧出入口两侧各设有一个地下车库出入坡道,并结合主塔楼与商业裙楼相连接大雨蓬内的上落客区,形成内部环形机动车道,合理组织机动车流;同时在西侧结合主塔楼的办公人流设一个环形交通疏散道;后勤服务使用的大型机动车辆通过北入口东侧坡道下至地下一层。

广州珠江新城策划检讨及其图片

广州珠江新城策划检讨及其图片

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文本)编制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面积:6.1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7.3万人完成年份:1999年项目概况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地处城市旧城大组团与东翼组团交汇处,用地面积约6.19平方公里。

为未来的广州新城市中心,预计全区居住人口7.3万人,就业岗位6.16万个。

地区发展策略检讨结论(1)全市写字楼过剩广州市商务用地供应失控,办公设施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写字楼开发缺少动力,目前的市场需求难以在短期内维持一个强大而集中的商务中心区。

(2)城市土地政策供过于求的土地市场、旧城区见缝插针的旧城改建既破坏了名城风貌,又分散了有限的市场需求。

大量廉价的村留用地扰乱市场,土地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影响土地市场的良性发育,削弱了政府利用土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能力,迟滞了新区开发。

(3)加强地区战略研究在充分考虑城市新中轴线南延尚有大量区位良好的用地储备的前提下,未来20年里,在目前城市建成区及正在开发的新区范围内,全市商务办公建筑总体规模应该控制在1100万平方米左右,而天河中心区与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建筑应在600万平方米左右,那么,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建筑应控制在300-400万平方米左右。

在分析广州市城市发展的趋势、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提出了广州市21世纪中央商务区(GCBD21st)的空间结构概念:以体育中心四周及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区为硬核(Hard Core),以天河中心区和东风路、环市东路沿线地区为核心缘(Core Fringe),以城市新中轴线南延地区为发展用储备,以广州大道、天河东路(江海大道)为内部交通轴的CBD地区。

这样一个商务办公建筑规模和CBD结构目标的设定与广州力争成为区域级国际性城市的目标相衬,又足以支持区域级国际性城市对商务办公设施的需求。

相应,珠江新城功能定位如下:作为广州市21世纪城市中央商务区(GCBD21)硬核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会展、文娱、外事、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发展与评价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发展与评价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Zhujiang New Town Core Area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发展与评价文_吴桂宁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胡凯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生何力宇 广州零号建筑设计公司 建筑师珠江新城核心区是广州市近年建成的CBD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最重要的城市标志之一,其设计与建设实践对国内众多大规模、高密集程度的城市核心区建设具有典型意义。

本文系统梳理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对各阶段工作的成果特点、联系和变化进行评析,并对其进行了总体评价。

珠江新城核心区(又称广州新中轴珠江新城段)占地1.4km2,经过20余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基本成型并获得普遍好评,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引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广州市全市土地面积7434km2,珠江新城核心区占全市面积的0.013%,据统计2015年全市GDP总值为1.8万亿,珠江新城核心区GDP总值990亿, GDP总值占比为5.5%;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城市标志,被誉为广州市的城市客厅。

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启动以来,进行了多次的城市设计探索研究。

通过对其城市设计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我们可以理清其发展的连续性、各阶段的特点、联系和变化情况,为后续的反馈完善提供依据;同时作为广州同时期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总结其过程中的得失可以对广州未来的城市设计及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对国内众多大规模、高密集程度的城市核心区规划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检讨调整、深化实施、逐步完善等四个阶段。

图6 广州规划院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方案总图图7 同济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方案总图图8 华南理工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总图图9 华南理工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模型年)珠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1992年)1992年7-8月,广州市规划局委托美国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香港梁栢涛规划师建筑师事务所、广州市规划院等三家单位进行“广州珠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方案竞赛”,经专家评审后,托马斯公司方案胜出,其方案基本确定了珠江新城规划的总体构架。

持续更新中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及火车东站天幕广场

持续更新中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及火车东站天幕广场

Transform: New City Axis and east RailwayStation Gateway Area of Guangzhou持续更新中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及火车东站天幕广场文_夏晟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提升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品质为契机,以强化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地位为指引,广州市通过开展新城市中轴线北段地区的城市设计及其后续项目作为实施“中调”城市发展战略抓手之一,通过整合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优化核心地区开放空间品质,提升重要门户地区与节点的城市形象和运作效率。

本文梳理小结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北段的城市设计优化与重要节点火车东站天幕广场的更新过程,作为一个城市更新实施案例,供组织和研究城市轴线及节点地区城市设计者参考。

图7 火车东站天幕广场亚运改造实景照片背景从白云山南面的燕岭公园往南跨珠江到广州塔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规划建设过程历时30多年。

(图1,2)1987年广州六运会后,天河体育中心带动了城市中心的东移;20世纪90年代规划及建设初期,新中轴线地区的用地性质未被完全考虑;从1993年美国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提出的《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到2000年前后,随着《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规划研究》《广州地区总体规划纲要(讨论稿)》与《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等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不断推进,新城市中轴线经历了概念生成与发展调整阶段;在2005年后,随着全面建设推进,新城市中轴线逐步建成。

在轴线谋划的初期,吴良镛、武延海先生在探索逐步酝酿建立新的规划体制时,即已强调了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城市发展中的关键地区、敏感地区,特别要加强城市总体设计工作。

随着广州获得第16届亚运会主办权,根据广州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新城市中轴线北段地区(从燕岭公园到广州塔)整体城市设计和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

与轴线谋划初期不同,在项目启动时,该范围内大部分地块已建设完成或已完成建设审批程序。

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花城广场地下空间结构关键技术

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花城广场地下空间结构关键技术

二区
一区
-2层
三四区
一二区
结构概况
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设计基准期:50年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久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乙类 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作用计算);8度(抗震措施) 结构抗震等级:
框架——二级;板柱结构的柱——一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人防抗力等级:核(常)5、核(常)6、常6 级 设防水位标高:+8.000米
空心钢管混凝土楼盖 后浇带钢箱(板)变形装置 无梁楼盖内置环式型钢剪力键 据不同净距关系确定不同托换方案 地震作用的有限元整体计算分析 设隔振橡胶支座 ,并分析计算
二、空心钢管混凝土楼盖技术
面对的工程问题
荷载大:大规模的绿化,覆土较厚(大部分为1.0~1.5m,局部达4.0~
5.0m);人造水面、雕塑、假山、公园设施等等;目前广州市最大的地下人防 单体工程,故各层需考虑核五~核六级人防荷载;空旷区域须考虑日后举办大 型公共活动、摆放大型花架、装饰品等;部分道路为消防车通道,须考虑消防 车荷载。
本工程所面对的技术难题
(1)顶板荷载大、跨度大、允许结构厚度小 (2)结构超长,常规后浇带存在不足 (3)无梁楼盖荷载大板厚受限导致节点冲切难满足 (4)大范围、大跨度、近距离跨越地铁隧道 (5)全埋式地下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 (6)市政隧道横穿主体内部,引起振动与噪声问题
对应的结构解决方案
顶板荷载大、跨度大、允许结构厚度小 结构超长,常规后浇带存在不足 无梁楼盖荷载大,板厚受限,冲切难满足 大范围、大跨度、近距离跨越地铁隧道 全埋式地下结构 市政隧道横穿主体内部引起振动与噪声
该工程主体建筑为全埋式地下室,主要为地下二层,局 部地下一层或地下三层。其中地下三层为轨道交通APM的 站台及区间;地下二层为车库及大巴车场;地下一层为商 店及下沉广场;地面为市民广场。其中地下一、二层设有 与周边多栋建筑的连接口。本工程同时是广州市目前最大 的单体地下人防工程。

重大规划曝光!罗冲围要打造广州第二个珠江新城!

重大规划曝光!罗冲围要打造广州第二个珠江新城!

将成为白云区乃至广州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区个重点片区做地试点项目 湾区新岸项目效果图之一,西临珠江西航道,背靠广州白云站,北承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南接白鹅潭商务区,贯通广州西部科创商贸走廊,规划范围约22.8平方公里。

湾区新岸以“湾区活力新水岸·科创商贸未来城”为发展定位,首期启动松溪片区、白云站西(潭村)片区, 广州食材之都电商一体交易中心项目效果图广州时尚之都项目效果图规划结构图珠江西航道金沙街段交通网络珠江西航道、石井河、增槎路与107国道、东风路、环市路相连,许广高速、广佛高速、环城高速在境内经过;地铁十三号线二期(朝阳-鱼珠)在松洲段有槎头站、西洲站、松溪站、罗冲围站4个站点,目前已完成站场建筑建设工作。

白云区将在湾区新岸构建“15横10纵”高效、高密、畅达的道路交通网络;推进沉香通道、广佛大桥二期等3条区域通道建设,强化广佛交通联系;构建“4线13站”的轨道交通网络,大大提升片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明确客货运通道,实现交通组织分离。

五年内,在片区内建设超过20条区域级道路,形成外通内联、高效畅达的综合交通体系。

城市功能湾区新岸预计将实现14条城中村、39个旧厂的改造升级,打破国有用地与集体用地边界,统筹开发利用,优化片区整体空间和产业布局规划。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引入多元社区配套,提升智能服务水平,打造生态友好、产城融合的智慧未来社区,建设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激发城市活力。

滨江风貌《白云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提出,要以赓续历史文化、保育生态本底、推动区域科创协同为导向,塑造白云滨江品牌;打开滨江空间,划定70—400米的开阔型滨水公共空间,分北、中、南三段有序推进空间腾挪,实现还江于民、还绿于民、还岸线于民。

白云区计划贯通滨江沿线断点,优化滨水驳岸,增加绿化和文化体验场所,形成丰富多元的滨水生活带,实现滨江贯通,塑造高质量活力水岸,焕发产城融合新活力。

广州珠江新城方案设计AECOM

广州珠江新城方案设计AECOM
E.V.A.
花园园路
Neighborhood Road
地下室车行入口
Basement Entry
落客点
Drop off
人行流线分析
Gallery Experience Analysis
图例
Legend 主要景观走廊
Main Corridor
景观步道
Pedestrian
公共人行道
Public Side Walk
8.60
7.90
8.65
7.90
雪茄吧 Cigar Bar
慢跑径 艺术接待厅 Exercise Art Reception
Path
东入口艺术花园 East Entry Garden
15.80 8.30
7.90 8.65
10.15 8.60
8.60
7.90
7.90 8.65
7
3
4
2
1
局部放大平面图
Blow up Plan
2.0 项目愿景
Project Vision
1.0 基地分析
Site Analysis
3.0 方案一
Option 1
4.0 方案二
Option 2
项目定位
Project Position
• 尊贵度假 Luxury Resort • 时尚生态 Stylish Ecology • 艺术人文 Art & Culture
建筑入口
Building Entry
入口花园、大堂
Entry Courtyard/Lobby
人防出口
Emergency Exit
09:00
15:00
日影分析
Shadow Analysis

珠江三角洲城市轨道交通未来规划图

珠江三角洲城市轨道交通未来规划图
南头 科苑北 高新园 白石洲 世界 之窗 深大 大新 桃园
罗湖区
蛇口线
新秀
莲塘 沙头角
保税区
深康 安托山 农林 侨城北 华侨城 侨城东 竹子林
机场线 东部快线
福田 车公庙 香蜜湖 购物公园
环中线
黄贝岭 文锦
盐田区政府
临海
前海湾
市民 中心
会展 中心
岗厦北
华强路 科学馆
沙头角海
莲塘口岸
江海区

刀 磨

珠江口
桂洲大道
容桂
鸡鸦水道
沙井南
3号线
西江 东海水道
福侨工业园
塘尾
世纪广场西
宝安区

福永北 桥头
石岩线
上屋
石岩
坪山线
清华 华南城
大运
宝荷
宝龙 坪山小学
伶仃洋 鹤山市
罗宝线
福永
石岩西
罗租 下十围 山城 机场东 塘头
兴华 后瑞 机场 钟屋
应人石

西丽线
丽水 西丽 大学城 茶光 珠光 龙井 松坪山
大浪 清湖 元芬 龙华 雪象 上李朗 永湖 白泥坑 横岗西 横岗 上木古 鹅公岭
13号线
东洲 官湖 象颈岭

东江 东莞火车站

1号线
文华路 市政府 体育公园 东坡公园
福田
新寮
内环路
上屋北
益田
回龙埔
惠州轻轨 珠海轻轨
文华路
惠州火车南站
5号线
松岗 滘口
仓边路 烈士陵园
陈家祠
公园前 西门口 农讲所 北京路 华林寺 海珠广场 一德路 越秀南 东湖 寺右 二沙岛
7号线

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北区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

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北区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

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北区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
赵力军;黄玲俐;欧彩丹;徐智勇
【期刊名称】《给水排水》
【年(卷),期】2012(038)006
【摘要】珠江新城地下空间项目是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中的一个内容,也是广州市为配合2010年亚运会召开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是广州市目前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城市超大型地下空间.项目规划用地面积75.4 hm2,规划地下总建筑面积
约44万m2,地下3层.介绍了项目北区的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并对城市超大型
地下空间的给排水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赵力军;黄玲俐;欧彩丹;徐智勇
【作者单位】广州市设计院,广州 510620;广州市设计院,广州 510620;广州市设
计院,广州 510620;广州市设计院,广州 51062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型地下空间停车资源共享配置方法研究——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为例 [J], 张伟;陈蕾;漆平
2.基于商业开发与利用的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设计探讨——以广州市珠江新城金穗路北侧地下空间项目为例 [J], 梁晨
3.苏州太湖新城核心区超大型地下空间生活给水及消防系统设计 [J], 刘仁猛;陈苏
4.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交通规划,地面景观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 [J],
5.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超大规模地下空间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实例 [J], 禤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结构设计详细介绍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结构设计详细介绍

桩 长 (m)
8.8
8.8 10.2 12.5 13.4 10.6 10.6
8
8
8
8
桩 超 前 钻 编 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桩 长 (m)
8
6.5
8
8
8
6.5
8
11.5 10.5
8
6.5
桩 超 前 钻 编 号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桩 长 (m)
8
9
8
6.5
6.5
17
1、结构体系/基础
(2200)(用 于 ZH1、 ZH5、 ZH6)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给 排水







底板 H
纵筋 箍筋
(焊 接 )
(纵 筋 净 保 护 层 )
ZH1~ ZH4桩 身 截 面 示 意
纵 筋 (沿 长 度 均 匀 分 布 )
箍筋
(焊 接 )
桩身
持力层
桩身大样
ZH3
181000
-21.45 4200
详 下 表 5400 600 1800 200
ZH4
247000
Hale Waihona Puke -21.45 4800详 下 表 6400 800 2400 200
ZH5
232000(16000) -21.45 3400 2316
详 下 表 4600 600 1800 200
ZH6
220000(16000) -21.45 3200 3296

珠江新城规划和发展回顾

珠江新城规划和发展回顾

3、城市建设方面
珠江新城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注重细节和创新。通过合理布局交 通网络、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为市民创造了一个宜居、宜业、宜 游的城市环境。同时,珠江新城还积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绿色建筑 技术和材料等措施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
2、绿色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珠江三角洲 主题公园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例如,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公园的 能耗;通过优化布局和景观设计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
3、智慧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珠江三角洲主题公园 将更加注重智慧化发展。例如,通过建立智能导览系统提高游客的游玩效率;通 过大数据分析为公园的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
4、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旅游市场的开放,珠江三角洲主题公 园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例如,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和项目提高公园的国际 影响力;通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公园的国际化进程。
谢谢观看
三、发展成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过多年的发展,珠江新城已经成为广州市的核心区域之一,取得了显著的 发展成果。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1、经济方面
珠江新城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进驻。这些企 业和机构为广州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税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社会方面
珠江新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包括广州塔、广东博物馆、广 州大剧院等文化场所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体育设施。这些设施为市民提供了多 元化的文化体验和生活方式选择。同时,珠江新城还拥有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 包括多所知名的中小学和医院,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珠江新城规划和发展回顾

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筑形式构想

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筑形式构想

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筑形式构想“国际大都市”是随着生产的国际化和金融的国际化,随着世界市场和国际货币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

必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城市空间,使珠江新城成为区域性和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具备对全球经济的强大辐射力。

按此意图把珠江新城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空间描绘出来,有效地组织建筑群体内部空间,同时考虑各方面的总体效益。

1、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的序列性:城市街道主轴线以林荫大道上的空间起伏与空间序列结合半室内商业步行街的穿插交织为主题。

利用空间尺度和几何形状上的变化构成大小、长短、高矮不等的不同性格、不同用途的空间序列。

利用不同的广场,林荫路组成节奏和重点,防止出现旧时的那种一贯到底的笔直街道。

城市轴线:自燕岭公园经建设中的天河火车站,直通火车站南的80层中天广场大厦;经这建筑高峰之后,是较低矮开阔的天河体育中心;及至体育中心南侧的商业区,高度又升至30层以上的小高潮;随之又降至9层高的居住区,到达珠江新城规划区。

珠江新城建筑容积率北高南低,北面的黄埔大道与中央林荫道交叉口的两栋450米的超高层金融办公楼达到最高点,成为新城市景观轴线的建筑高峰,然后向南逐渐降低。

规划区内一条128米宽的林荫大道作为广州新城市发展轴线的延伸,是黄埔大道与海心岛的主要交通走廊,地铁、车流、人流的主干。

主要干道两旁的建筑稍作后移或降低临街面的建筑高度,创造大大小小的行人广场,形成丰富的街道景观,使人们虽置身于高层密集区,而不会产生压抑感。

林荫大道南端连接海心岛旅游公园,两座错层处理的弧形海景酒店,形成一个半圆的绿化广场,作为城市轴线的空间停顿。

从两座建筑物之间,景观轴线继续沿水面延伸至对岸的赤岗塔。

林荫大道中央为80米宽的绿化带,绿化带下为地下商业步行街,步行街底层是地铁出口,并有大量停车场。

地下商业街吸引大量的城市人流,将有效地使人流与车流进行空间分层,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林荫道中段加设一条大型玻璃顶,玻璃顶两旁规划种植的行道树,起着隔声防尘作用,形成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