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容纳量及其应用的理解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在没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则①正确;群数量增长,在一定时间后会受到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则②错误;其种群可能会因适应能力强,竞争能力强而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则③正确;其种群也有可能由于不适应当地的环境而最终被淘汰,则④正确,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在一阴湿草丛中,生活着蚂蚁.蜘蛛.蚯蚓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C.种群D.食物网【答案】B【解析】据题意分析,阴湿草丛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所以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下列有关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种群的最大数量有可能会超过K值C.K值的大小主要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D.K值是固定不变的【答案】D【解析】K值是环境容纳量,是该环境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故A正确。
种群的最大数量可能会超过K值,如过度放牧,故B正确。
K值的大小主要是环境条件决定的,故C正确。
K值是可以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bb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5/8B.1/4C.3/4D.3/5【答案】D【解析】由aaBb:aaBB=1:1,可求得产生配子的概率:aB%=3/4,ab%=1/4。
生物新案同步三讲义: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 含答案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标导读]1。
结合教材P118中国历年来人口增长曲线,简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
通过P119图6-2分析,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3。
结合P120~121资料搜集与分析,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重难点击]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方式一2015年,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更为重要。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呢?方式二2011年11月1日,“地球村”迎来了第70亿位村民。
这是地球上人口快速增长的又一声警钟。
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更为重要。
那么,我国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呢?人口增长对环境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一、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与前景1.现状(1)采取的措施错误!(2)结果错误!2.前景(1)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2)目标①201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要控制在13.6亿以内。
②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
③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问题探究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试分析其相互关系: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可以能动地控制人口增长,如实行计划生育,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点。
1.人口状况是制订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问题变化明显,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225.4%B.与1990~2000年相比,2000~2010年人口净增长量上升C.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多于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D.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答案D解析2010年与1953年相比,人口总量增长了(13.40-5。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及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
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在最后)第1课时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及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目标] 1.尝试建立描述、解释和预测细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总结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2.运用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的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分析和解释影响不同变化规律的因素,并应用于相关实践活动中。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任务一:建构某种细菌种群的增长模型根据教材P7“问题探讨”,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下表:计算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单位为min)产生后代的数量。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代数0 1 2 3 4 5 6 7 8 9数量(个) 20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2.第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提示设细菌初始数量为N0,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菌数为第一代,数量为N0×2,第n代的细菌数量为N n=N0×2n。
3.72 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提示2216个。
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请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细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提示如图所示5.在一个培养瓶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描述的趋势增长吗?分析其原因。
提示不会;因为培养瓶中的营养物质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6.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的增长趋势,但是同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模型有什么局限性?提示同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模型不够精确。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某同学在分析某种细菌(每20 min 分裂一次)在营养和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数量变化模型时,采取如下的模型建构程序和实验步骤,你认为建构的模型和对应的操作,不合理的一组是()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细菌每20 min分裂一次,怎样计算细菌繁殖n代后的数量?B.提出合理假设:资源和生存空间无限时,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制约C.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N n=2nD.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根据N n=2n画出数学曲线图答案 D解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需要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D 错误。
生态学考题1
一.名词解释10*2’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ecosystem)。
3、个体生态学:是以生物个体及栖息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栖息地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栖息地的适应和生态适应的形态、生理及生化机制。
4、个体生物学:指某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活动的外部条件。
5、内禀增长率:在无限制环境条件下,种群增长率决定于年龄组成和各年龄群的特殊增长率。
对于某一种群来说,不同的年龄构成表现出不同的增长率,当建立了稳定的年龄分布时,其稳定的相对增长率称为内禀增长率(r m)又称为生物潜能。
7、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称为系统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常用 K 表示。
9、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
10、生产者:是只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
11、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有机物作为食物的异样生物。
12分解者:又称还原者,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包括某些营腐生生活的原生生物。
16、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交错区中的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增大,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17、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须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19、生态适应:生物对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
包括1)形态适应2)行为适应3)生理生化适应4)适应组合20、存活曲线:依据生命表绘制出生物年龄段和存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2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关系联系起来的链条关系。
22、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对环境容纳量及其应用的理解
对环境容纳量及其应用的理解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问题的提出环境容纳量又称稳定平衡密度或K值,属于浙科版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重点且难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同时还是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
问题:什么是环境容纳量?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011.概念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2.特点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在环境容纳量水平上下波动,这个平均水平就是所谓的合理的环境容纳量。
种群数量大于合理的环境容纳量时,资源压力增大(如食物、配偶、栖息地等),资源的数量、质量降低、天敌和疾病等因素的抑制作用增强,种群数量回落;当种群数量小于合理的环境容纳量时,资源压力降低、资源状况得到改善,天敌和疾病等因素的抑制作用减弱,种群数量回升。
3.影响因素环境容纳量既然是环境对生物制约的具体体现,是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决定的,那么只要生物或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环境容纳量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它是环境资源状况(数量、质量、分布和波动等)、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状况(数量、形式、效率和波动等)以及生态调节机制(种内、种间关系等)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就是说,环境容纳量是一个动态的变量。
02试题1:(2010年)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左右波动,所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S增长,所以答案是A。
高考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复习增分必背考点梳理(记忆版)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形成的集合。
例:大明湖里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大明湖里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填“是”或“不是”)。
2.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3.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①调查分布范围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②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对于狭长的峡谷、河流一般采用等距取样法,而一般比较方正的样地常选用五点取样法。
草本植物样方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计算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每个样方的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即相邻两边及其夹角)③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测量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N=M×n/m。
(N代表个体总数,M代表初次捕获标记数,n代表再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获的标志个体数)。
③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的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④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采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⑤微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抽样检测法4.与种群数量有关的其他因素①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种群密度)起直接决定作用。
③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④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生态学名词解释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单体生物是一个合子经胚胎发育成熟后的生物体,其器官、组织各个部分的数目在整个生活周期中各个阶段均保持不变。
构件生物是指由一个合子发育的形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一个合子发育成幼体以后,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可通过其基本的结构单位的反复形成得到进一步发育,其组织、器官等各个部分是可以改变的。
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单体生物:各个体保持基本保持一致的体形结构,每一个体来源于一个受精卵。
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
如大多数植物、海绵、珊瑚等。
3. 最大出生率与实际出生率:最大出生率: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又称生理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量,它受生殖季节、一年生殖次数、一次产仔数量、妊娠期长短和孵化期长短、以及环境条件、营养状况和种群密度等因素影响,又称生态出生率。
4. 年龄锥体(年龄金字塔) :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因此,称这样的年龄分布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
动态生命表:记录同一时间出生的种群存活(死亡)过程的生命表。
个体经历了相同的环境条件。
适于寿命较短的种群。
又称同生群(cohort)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水平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种群进行年龄结构的调查所编制的生命表。
各年龄的个体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
适于稳定的种群和寿命较长的动物。
特定时间生命表,垂直生命表6. 内禀增长率:是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等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最大的瞬时增长率,即内禀增长率。
7. 环境容纳量:在种群生态学中,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8.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2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分层训练)(原卷版)
解密2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019·浙江高二期中)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A.沙漠B.苔原C.草原D.热带雨林2.(2019·安徽淮北市·淮北一中高二月考)2018年2月16日四川雅江爆发森林大火,失火面积超过100公顷。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地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B.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减弱C.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2020·全国)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不能进行开发利用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4.(2018·山东高三一模)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N、P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往返B.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可逆的C.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大小都是呈负相关的D.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对演替方向的影响是相反的5.(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B.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考向二生态环境的保护6.(2021·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7.(2019·吉林省实验高二期中)下列处理方法或政策与对应的目的,正确的是A.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B.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维持鱼群正常的性别比例C.退耕还林、还草有助于增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近年来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是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9.(2018·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高三期末)最近,人们在广西某地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二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_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解析:选D 目前人口数量并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可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不完全适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 A.大气中CO2增多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C.树木的大量砍伐D.海洋石油的开采解析:选B 含有N、P等元素的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赤潮发生。
3.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解析:选A 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
4.水稻草丛矮缩病危害水稻生长发育且很难治,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抗草丛矮缩病的野生水稻种群,并利用它的抗病基因培育出该病的新品系水稻,这是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不确定解析:选A 从野生品种中找到必要的基因用于科学研究,为直接价值。
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一定的威胁解析:选B 森林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新人教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高考总复习:第1讲 种群及其动态
4.(2021·山东高考)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
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
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
(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影响因素
2.种群研究的应用
野生生物 为濒危动物提供合理_保__护__对__策__;渔业生产中,中__等__强__度__的__捕__ 资源保护 _捞__(_捕__捞__量__在__K_/2_)__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鱼产量
有害生物 既可适当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 防治 又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减少食物等方法,降低其_环__境__容__纳__量__
解析:由图可知,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指的是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迁入 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A错误;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 雄性个体来控制性别比例(⑥),进而影响种群数量,B错误;“三胎政策”的实施 有利于调整年龄结构(⑤),而性别比例基本不变,C错误;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 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下降,D正确。
提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3.(选择性必修2 P3正文“标记重捕法”发掘)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 围为1 hm2,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鼠15只。
若 捕 捉 后 该 鼠 不 易 再 被 捕 捉 , 则 估 算 的 种 群 密 度 会 _偏__高___( 填 “ 偏 高 ” 或 “偏低”),理由是什么?
1.种群的“J”形增长和“S”形增长
项目
2023新高考种群专题复习
微专题种群【夯实基础】一、种群1.种群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个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动;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但这种趋势不一定会实现。
性别比例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3.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注意说明: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常用标志重捕法。
N只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在实际调查中,一些动物被捕捉后将更难捕捉,有些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可能引起标记物脱落等,所以得到的N值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大。
坐标曲线增长率不变(λ-1)减小种群增长率曲线种群增长速率曲线有无K值无K值,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有K值,种群数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曲线比较含义:图中①表示“J”型曲线;②表示“S”型曲线;③表示K值(环境容纳量);④表示环境阻力(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它就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共同点:两者都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且都只研究种群数量变化中的增长问题。
注意事项:①增长率≠增长速率: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群增长的个体数与原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增长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上次总数×100%。
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速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时间。
②“J”型曲线的开始部分≠“S”型曲线。
“J”型曲线自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加,而“S”型曲线自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其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
因此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
③:根据λ值可判断“J”型增长种群的动态:当λ>1且为定值时,种群呈“J”型增长;当λ=l时,种群稳定;当0<λ<1时,种群数量下降。
④环境容纳量: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iacuc动物福利考题答案
iacuc动物福利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纳量2、狩猎动物猎取量3、生态旅游﹑4、家庭动物5、异质种群6、无菌动物7、最小生存种群8、行为规癖9、马的胸围率10、漏缝地面二、简答题1、圈养野生动物产生异常行为的原因2、布兰贝尔委员会提出的五个自由权利3、国内检疫动物氛围哪几类4、异常行为产生的机制是什么5、如何理解动物康乐和动物福利6、seamer ( 1992)提出了适于水产动物(主要是鱼类)的福利的7条原则意见。
答案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纳量:环境和食物条件是限制野生动物数量无限增长的因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环境所能够维持的野生动物最大饱和数量即为环境容纳量。
2、狩猎动物的猎取量:从理论上讲应为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那部分个体,至少不能超过每年补充到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即种群的最初增长量。
种群的最初增长量取决于物种的繁殖力、幼仔的成活率、新个体的迁入数量。
3、生态旅游: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美学价值的一种活动,是到大自然中去,将自然环境教育和解释寓于其中,从事生态上可持续管理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求知求新的高层次旅游,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是其核心内容。
4、家庭动物:是指那些适应于家庭饲养、用于丰富人类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动物,又称伴侣动物或宠物。
5、异质种群:_是指一个在有限时间内,具有相互作用的局部种群的集合。
异质种群存在着“个体从某个局部种群灭绝”和“个体占据新的斑块生境建立新局部种群”的动态过程。
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等动物的异质种群中,局部种群的灭绝率,往往取决于斑块生境的面积和局部种群的大小,面积越大,或局部种群数量越高,灭绝率就越低;6、无菌动物:_简GF动物,指体表和肠道内都无菌(无微生物)的动物;7、最小生存种群: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的手段可用来估计野生动物种群能以多大的概率存活多长的时间,从而得知最小可存活种群(MVP)的大小。
这一分析的手段为很多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 一块草地中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2)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3)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
(×)2.下列关于样方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D)A.样方要有代表性B.样方数量不宜过少C.可以任意设置样方D.样方面积大小应适当3.2003年,我国颁布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请简要说明这一规定的意义。
答案提示:在自然情况下,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为1 : 1。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有利于维系性别比例均衡,进而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拓展应用1.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答案提示:约386条。
2.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
因为这种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正适合。
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
因为这种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记重捕法。
3.下图A、B分别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请根据此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答案提示:B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将一种生物引人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2)种群的“s" 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高考生物专题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生物专题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单选题1. ( 2分) (2020·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B. 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 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2. ( 2分) (2020·浙江模拟)下列有关全球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叙述,错误的是()A. 当前的全球人口状况和人类活动还未影响到地球的生态平衡B. 全球人口还将在几十年内继续增长C. 人口剧增将使得人均淡水资源、粮食资源日益减少D. 控制人口的目标是在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3. ( 2分) (2020高二下·丽水期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不包括()A. 矿物质和化学品B. 制冷剂中的氟利昂C. 化学肥料D. 水土流失的冲积物4. ( 2分) (2020·浙江模拟)下面关于人类活动致使臭氧减少危及地球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气圈对流层的臭氧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遭长波辐射的伤害B. 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C. 臭氧减少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作物产量D. 大气圈上层的臭氧层空洞会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5. ( 2分) (2020高二下·重庆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及雾霾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 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人其天敌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C.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D. 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组成6. ( 2分) (2019高三上·湖州期中)下列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臭氧层空洞会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B. 温室效应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C. 酸雨会导致树木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病害D.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域生态系统稳态失衡的结果7. ( 2分) (2019高二下·嘉兴期末)下列人类活动中,与酸雨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 煤的大量燃烧B. 氟利昂的使用C. 工业废水的排放D. 外来物种的迁入8. (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下列不属于臭氧减少导致的危害的是()A. 南极冰盖开始融化B. 农作物产量减少C. 人体免疫功能减退D. 皮肤癌患者增加9. ( 2分) (2020高二下·盐城期末)下列叙述能体现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的是()A. 冬虫夏草是珍贵药材B. 豌豆是良好的杂交实验材料C. 森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D. 某种生物对人类的作用尚不清楚10. ( 2分) (2020高三下·哈尔滨月考)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可靠飞沫传播,说明病毒可独立进行代谢B. 创可贴“透气”是为了保证伤口组织细胞有氧呼吸C. 二孩政策是为了调控我国人口性别比例D. 煮鸡蛋时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但鸡蛋的营养价值不变11. ( 2分) (2019高三上·大同开学考)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不断扩展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从而不断提高人口的环境容纳量B. 由于环境容纳量有限,现在即使不控制人口数量,到了一定阶段,人口也会出现了S型增长,所以不必担心人口增长过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C. 环境污染问题是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D. 人口增加,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12. ( 2分) (2019·江西模拟)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B. 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C. 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D. 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13. ( 2分) (2020高二下·银川期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笔记1种群及其动态
笔记1:种群及其动态►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括全部雌雄个体)形成种群。
1.数量特征►种群的特征 2.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遗传特征:进化、遗传、繁殖的单位;种群有一定的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
1.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2)出生率和死亡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①定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②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
③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标志重捕法)、估算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学生批注:黑光灯诱捕法:不属于样方法,是:去除取样法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着连续的捕捉,导致种群内个体数逐渐减少,造成每次捕获数逐次递减,但捕获的总累积数则逐渐增加,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
误差比较大,和历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种群数量的等级评估出危害程度(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①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②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数量变化►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增长、稳定、波动、下降(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①定义: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性质的数学形式。
包括数学公式法(科学、准确)和坐标曲线图(直观)②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图解分析模式图种群年龄组成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A 幼年多,老年少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增长型B 各年龄期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波动稳定型C幼年少,老年多出生率﹤死亡率降低衰退型曲线图甲图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而乙图相反,应为衰退型柱形图图A,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图B,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图C,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为稳定型【注意】1.年龄组成稳定≠种群数量稳定。
第九单元 第30讲 种群及其动态 高三新高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及其动态一、选择题1.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
当酵母菌总数为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关于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及种群数量变化分析不正确的是(C)A.可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B.该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C.若将酵母菌的接种量增加一倍,培养条件不变,则K值为2aD.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 mL,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小于a[解析]估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即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A正确;由题意可知,酵母菌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当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B正确;K值与环境条件有关,酵母菌的K值与酵母菌的接种量没关系,因此培养条件不变,K值也不变,仍为a,C错误;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 mL,酵母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减少,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小于a,D正确。
2. (2021·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一模)我国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启动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全国人口普查采用样方法调查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B.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变化趋势C.人口普查可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据D.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解析]全国人口普查是对全国所有人口逐一进行调查,并不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 错误;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变化趋势,B正确;人口普查可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据,C正确;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D正确。
3. (2021·广州市高三检测)蝗虫卵会在特定月份发育为跳蝻,这是治蝗的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研究人员为了探究某地招引粉红椋鸟治蝗效果,对防控区跳蝻密度的变化情况和对照区的进行比较,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调查,结果见表。
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答案详解)
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2.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大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解析:选B。
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
2.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B.人口增长越慢越好C.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现象集中出现在发达国家D.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解析:选D。
人口增长过快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应与资源及环境相协调。
3.下列因素中能够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是()①计划生育政策②迁入率和迁出率③战争④粮食⑤年龄结构⑥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⑦性别比例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C.②③⑦D.①②④⑤⑦解析:选B。
①③是社会因素;②⑤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④是(粮食)资源;只有⑥对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般无影响,有影响的是①②③④⑤⑦,故选B。
4.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
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下图中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A.新疆B.西藏C.山西D.河北解析:选B。
生态赤字是指人均生态足迹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通过坐标图可判断出西藏为生态盈余,其余三省为生态赤字。
5.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B.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C.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D.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远小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解析:选C。
生态足迹除包括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外,还包括吸纳废物的土地和水域面积,A错误;与食用野菜相比,食用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B错误;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如开车出行增加了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同时增加了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由此推测,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应大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D错误。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问题探讨】
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 青海省茶卡盐湖,这里被称为“天空之 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 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 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 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 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 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_增__大_生态足迹
【思考】为什么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 生的生态足迹要大?(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 规律以及养牛和种植蔬菜在排放温室气体方面 的差异来思考作答)
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 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 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
三.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水资源短缺 ①形成原因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人口剧增和人类活动加 剧了水资源污染。 ②危害 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
③防治措施 节约用水
三.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臭氧层破坏 ①形成原因: 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
②危害:
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 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 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 成极大危害。 ③防治措施 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 (CFCs)、哈龙等物质。
三.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土地荒漠化 ①形成原因: 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
②危害: 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 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 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 肆虐。 ③防治措施 保护草地、植树造林。
三.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5.生物多样性丧失 ①形成原因: 栖息地的破坏和掠夺 式开发。 ②危害: 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三.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容纳量的定义
环境容纳量的定义1,环境容纳量是指自然界接受某种物质(污染物)的最大限度.由于自然界对某种物质有自净作用,所以在这个限度之下,自然界是稳定的,而且不会有负面反应.而超过该限度就会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它是一个上限值,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性.比如:农药少量可以治虫,而且不会对生态有影响,而过量使用,就会连其他生物也杀死,那么就超过了环境容纳量.从定义上来说,环境容纳量是对种群而言的,当然种群往往指一个物种的种群.但是自然界中不同的物种跟环境同时存在关系,并且物种间也存在关系,因此理解的时候可以理解成生态系统的环境容纳量.2,举例说明什么是环境容纳量:1974年到1976年北海道大学等单位受佐吕间湖养殖渔业协同组合的委托,进行了环境容纳量的调查.结果确定,在佐吕问湖的不同海区容许养殖量应分别为1975年的5O%、80%和100.然10而,当时并未按确定的环境容纳量执行.]976~F到1976年养殖当年贝47000万个、I龄贝4,100个、2龄贝3600万个.1975年产量为G300吨.若平均减少到80%,则产量应减少到5000吨,而1977年的产量却增加了34,达N9500.这就埋下了隐患.事实上当时部分海区已经发生严重死亡现象,只是在整体上产量还在上升.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曾指出,在狭窄的佐吕间湖内无视生态平衡的高密度养殖必然招致自然的“报复”.1978年在海水流通差的瑚东部开了第二个口,环境改善了同时对养殖数量作了限制.I979年当年贝限于4亿个,1龄贝限于5000万个.由于实行这种限制,当年产量达到9600吨,是迄今为止的最高产量.1981年稚贝生产增长失控,年产稚贝8亿个,接近1980年产量的两倍,而稚贝的质量却显著下降.这成了从1981年开始大量死亡的导火线.由于养殖扇贝的大量死亡,也由于第二个开口的开通,湖内环城发生了变化,因此1987年1988年再次对佐吕间湖的环境容纳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确定,其环境容纳量为稚贝66000万个,养成贝5000万个.在喷火湾和陆奥湾也进行过同样目的的调查.1978年l2月确定,喷火湾虾夷扇贝养殖量的界限为3.5万吨,不到原来的.其中当年贝为3.7亿个,1龄贝I.87亿个,2龄贝0.62亿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环境容纳量及其应用的理解
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
问题的提出
环境容纳量又称稳定平衡密度或K值,属于浙科版必修三第四章
《种群》的重点且难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同时还是学生
的难点和易错点。
问题:什么是环境容纳量?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01
1.概念
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2.特点
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在环境容纳量水平上下波动,这个平均水平就是所谓的合理的环境容纳量。
种群数量大于合理的环境容纳量时,资源压力增大(如食物、配偶、栖息地等),资源的数量、质量降低、天敌和疾病等因素的抑制作用增强,种群数量回落;当种群数量小于合理的环境容纳量时,资源压力降低、资源状况得到改善,天敌和疾病等因素的抑制作用减弱,种群数量回升。
3.影响因素
环境容纳量既然是环境对生物制约的具体体现,是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决定的,那么只要生物或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环境容纳量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它是环境资源状况(数量、质量、分布和波动等)、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状况(数量、形式、效率和波动等)以及生态调节机制(种内、种间关系等)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就是说,环境容纳量是一个动态的变量。
02
试题1:(2010年)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解析: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左右波动,所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S增长,所以答案是A。
试题2:(2014年)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A错误;在理想条件下,应该是没有环境容纳量,C错误;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小,D错误;内源性因素对种群密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对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没有关系,环境容纳量有有效资源决定,B正确。
答案为B。
03
试题: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即K值)及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一定空间中同一种群的K值不会变化
C.降低环境中老鼠的K值,如严密封储粮食等,可限制老鼠种群的数量
D.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才能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
解析: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长时期内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K/2时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一定空间中同一种群的K值相对稳定,B错误;降低环境中老鼠的K值,如严密封储粮食等,可限制老鼠种群的数量,C正确;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种群数量不需要达到K值时才能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D错误。
答案为C。
1.鱼类资源的利用
当鱼种群数量达到K/2(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的时候,渔业资源增长最快,是渔业资源恢复和发展的最佳时期。
最佳捕捞时期应该是既利于资源再生,又可获得较大捕捞量时期。
要根据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确定。
以“S”型增长为例,是在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明显变小时期,约超过K/2后进行(有的观点认为是K3/4至K7/8左右),捕捞到K/2。
2.保护珍稀生物,提高K值
根据影响环境容纳量的环境因素,改善生活环境、增大有效资源可以增长环境容纳量。
3.防治有害生物,降低K值,除害在K/2之前效果佳
教材中的简答题如何防治鼠害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采取的措施管理好粮食,堵鼠洞,就是为了降低环境容纳量。
除害在K/2之前就是增长速率没有达到最大,恢复速率慢,效果佳。
附:环境容纳量的表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