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评定

合集下载

康复功能评定 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知识汇总

康复功能评定 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知识汇总

《康复功能评定学》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重点内容概述一、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人体形态评定是人体测量学的一部分,最先出现于人类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术领域的相互渗透,人类对健康需求和美学要求的提高,人体测量学不断与临床医学、整形外科学、人体工程学、体育保健学、心理学等相结合,成为这些学科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康复功能评定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二、人体形态评定内容:(一)、身体姿势评定在人体形态评定中,通常用直立姿势作为人体形态评定的基本姿势。

直立姿势测量法要求被测者两足跟靠拢,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颌,两眼平视前方,使头部保持眼眶下缘与耳屏点成水平的“耳眼平面”姿势。

耳眼平面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平面,已被各国人体测量工作者广为采用。

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优点是,所需测量器械相对比较简单轻便,测量所需的时间也较短,适宜于大面积测量或流动性的工作。

但是,在直立状态下进行测量,被测者的稳定性较差,也难以根据测量的要求,对姿势做精确的矫正。

(二)、体格评定在一般的人体形态评定中,体格评定的内容常用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等指标来表示。

、体型评定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营养、环境及疾病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通过对体型的研究,探讨体型与某些疾病的关系,了解不同体型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体型评定多采用定性的评定方法对人体体型进行分类,目前有几十种有关体型分类方法。

1)谢尔顿体型分类法: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谢尔顿按照个体在胚胎发育中的三个胚层,将人的体型分为三种类型:内胚型(肥胖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身体圆胖、头大、颈短而粗、胸厚而宽,腹部隆起,腰部粗壮,四肢短粗。

中胚型(健壮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身体魁伟高大,肌肉结实粗壮,肩宽胸厚,腰腹较小,身体有一定线条。

外胚型(瘦小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瘦小、软弱无力,肌肉不发达,四肢细小。

2)国内常用分类:国内学者基于谢尔顿体型分类法,将成年人的体型分为以下三种。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7.足弓异常:足弓是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关节及辅助结构按一定的空 间布阵排列、形成的抛物线结构。正常足有两条纵弓和横弓。内侧纵弓由 跟骨、距骨、足舟骨、3 块楔骨和内侧 3 个跖骨构成。 外侧纵弓由跟骨、 骰骨和第 4、5跖骨构成,较低较短,整个外侧纵弓常接触地面,且与地面 的接触面积 比内侧纵弓大,为足弓的负重部分。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5.骨盆向侧方倾斜:骨盆侧方倾斜时,骨盆在冠状面偏向一侧。如骨盆 右侧方倾斜时,伴有左侧髓关节内收和右侧髋关节外展。在肌肉方面右侧 腰方肌紧张,髋关节外展时,对侧髋内收肌紧,对侧髋外展肌力减弱。
6.骨盆旋转:重心线落在臀裂的一侧,可见内旋肌和屈髋肌软弱,这种 情况常发生于偏瘫的病人。
(4)手长:病人将手置于手指伸展位。医疗人员测量从桡骨茎突与 尺骨茎突的连线中点开始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身体长度测量
2.下肢长度测量 (1ຫໍສະໝຸດ 下肢长:病人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置髋关节于中立位。 医疗人员测量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也可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外 踝的距离。 (2)大腿长:病人体位同上。医疗人员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 关节间隙的距离或坐骨结节到股骨外上髁的距离。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2)高弓足:又称空凹足,可见内侧纵弓异常高,跟骨后旋,胫前、后 肌短缩,排长、短肌和外侧韧带拉长。此类病人步行稳定性差,不适宜跑 跳运动。空凹足和扁平足一样也可以是低硬或可屈性的,临床上常用足印 法辅助诊断,包括画线法等。
身体长度测量
测量工具可选用普通软尺和钢卷尺,在测量前应将两侧肢体放置在对称 的位置上利用体表的骨性标志来测量肢体或残肢的长度,将两侧肢体测量 的结果进行比较。

人体形态评定

人体形态评定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人体形态评定在医学、体育、康复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对于了解人体生长发育、 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形态评定方法包括观察法、测量法和计算法等,其中测量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 法之一。
人体形态评定在肥胖、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断和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 用,同时也可以用于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指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03
对于某些测量项目,如身高、体重等,可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
值,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处理的科学性
数据清洗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统计分析
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计算均值、标准差 、百分比等。
结果解释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被评定者的形态特征进行科学解释,提供 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感谢观看
人体形态评定的意义
健康评估
运动指导
人体形态评定可以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制定个性化的健 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人体形态评定可以指导个体进行针对性的 运动训练,改善体型和身体组成成分,提 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康复治疗
美学研究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人体形态评定可以评 估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情况,为制定康复 计划提供依据,促进患者康复。
使用测量工具对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等身体部位进行测量,评估身 体形态和肥胖程度。
身体成分分析
通过生物电阻抗法、核磁共振法等手段,测量身体水分、脂肪、肌肉等成分的 比例,评估身体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摄影法
01
02
03
正面摄影
拍摄身体正面的照片,观 察身体部位的外形、轮廓 和比例,评估是否存在畸 形或异常。

人体形态评定-完整版

人体形态评定-完整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发展趋势
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 体形态评定将更加精准、便捷和智能化,同 时还将涉及到更多的生物标志物和遗传信息。
人体形态评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测量方法 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个体差异的识别和处理等。此外,随 着人们对隐私保护的关注加强,如何在保障 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进行人体形态评定也是未 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人体形态学采用观察、测量、比较等方法进 行研究,通过对大量样本的测量和统计分析 ,揭示人体形态结构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 。
人体形态学主要研究人体骨骼、肌肉、 脂肪等组织的形态结构,以及人体姿势 、体型、身体比例等方面的特征。
人体测量学基础
测量内容
人体测量学是研究人体尺寸和形状的学科,主要测量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的长度、宽度、 围度、角度等。
06 面部形态评定
面部形态组成及特点
01
02
03
面部轮廓
由额骨、颧骨、上颌骨、 下颌骨等骨骼结构组成, 决定面部的基本形状。
五官分布
眼、耳、鼻、口等五官在 面部的位置及相互间的比 例关系,影响面部的美观 度。
皮肤质地
面部皮肤的色泽、弹性、 紧致度等,反映个体的生 理年龄和健康状况。
面部形态测量方法
身体围度与曲线评价标准
身体围度评价标准
根据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等因素, 制定相应的身体围度评价标准。一般来 说,身体围度在正常范围内且比例协调 的人被认为具有良好的身体形态。
VS
身体曲线评价标准
身体曲线的评价标准因文化和个人审美差 异而异。一般来说,具有明显曲线变化且 比例协调的身体被认为具有吸引力。同时 ,健康的身体形态也是评价身体曲线的重 要因素之一。

人体形态学测量

人体形态学测量


侧面观 观察内容:足纵弓是否减小;膝 关节是否过伸;骨盆的位置;腹 部是否突出;躯干是否向前或向 后弯曲;头是否前伸等。 正常所见:足纵弓正常,膝关节 0-5度屈曲,髋关节0度,骨盆无 旋转。脊柱四个生理弯曲。头、 耳、肩峰在同一条与地面垂直的 线上。
目测法


后面观 观察内容:足有无内外翻畸 形;双侧胫骨是否等高;膝 有无内外翻;双侧股骨大转 子是否等高;双侧髂嵴是否 等高;脊柱有无侧弯;双侧 肩胛骨是否与脊柱等距;头 有无侧偏等。 正常所见:上述观察正常。
侧面观 膝反张:膝关节过伸的表现。

常见的异常姿势
侧面观 扁平足:内侧纵弓变低。 高凹足:内侧纵弓异常增高。

常见异常姿势
后面观 脊柱侧弯 骨盆向侧方倾斜: 骨盆在冠状面常 偏向右侧。

常见异常姿势
后面观 膝内翻: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外侧。 膝外翻: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内侧。

肱三头肌皮肤皱襞厚度:男性>10.4mm,女性> 17.5mm为肥胖。 腹部皮肤皱襞厚度: 正常 男性:5-15mm 女性:12-20mm 肥胖 男性>15mm 女性>20mm 消瘦 男性<5mm 女性<12mm 肩胛下角皮肤皱襞厚度:平均值为12.4mm,超过 14mm为肥胖。
截肢残端周径测量
常见的异常姿势
侧面观 胸脊柱后凸(驼背):胸椎体后凸增加的表 现。

常见的异常姿势
侧面观 胸部畸形:胸部凹陷、桶装胸、胸部突出、 佝偻病胸(漏斗胸、鸡胸)。

常见的异常姿势
侧面观 腰椎前凸:腰椎过伸、前凸增大的表现

常见的异常姿势

侧面观

平背:所有腰椎变平 伴骨盆后倾的表现。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2.体格评定 常用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等指标 来表示。 3.体型评定 谢尔顿体型分类法
谢尔顿体型分类法
体型
体型类型
气质类型
内胚层
肥胖型:身体圆胖、头大、颈短 而粗、胸厚而宽,腹部隆起,腰 部粗壮,四肢短粗。
内脏紧张型
中胚层
健壮型:身体高大魁伟,肌肉结 实粗壮,肩宽胸厚,腰腹较小, 身体有一定线条。
异常姿势的影响
肌肉和韧带失衡 1 诱发疼痛 4
2 关节负重增加和 压力分布异常 继发性功能障
3碍
体格评定
是对人体整体的量度和各部位的长度、围度及宽度 等进行测量。
注意事项:
1. 检查项目要有针对性 2. 测量应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3. 向被测者说明测量目的和方法,以获得充分配合 4. 适应仪器测量时应对仪器进行校正 5. 被测者衣着宽松,被测部位充分暴露 6. 双侧对比。 7. 严格记录
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1.侧面观 胸部畸形:扁平胸、圆柱胸、鸡胸、漏斗胸、不对称胸、骨盆后倾、骨盆前倾、膝过伸、膝屈曲。
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2.后面观 头部倾斜 肩下垂 肩内外旋 脊柱侧弯 骨盆侧方倾斜 骨盆旋转 足弓异常
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三.前面观
○ 头下颌不对成 ○ 锁骨和其他关节
不对成 ○ 髋内外旋 ○ 膝内外翻 ○ 胫骨内外旋 ○ 拇外翻 ○ 爪形趾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教研室
学习目标
掌握
人体形态评定的临床意 义和操作技术,并能根 据结果判断其是否存在 发育障碍。
熟悉
人体形态测量的流程, 体质指数、肢体长度、 肢体围度测量的方法。
学习重难 点
重点

2人体形态评定

2人体形态评定

小腿残端围度: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头围:用软卷尺齐双眉上缘,后经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一周。正常成人头围约为 54-58厘米。胎儿头围为32-34厘米。
颈围:喉结
躯干围度测量
胸围:通过胸中点和肩胛骨下角点,绕胸一周。测量应分别在被测者平静呼气末和吸 气末时进行,正常人胸围约等于身高的一半
腹围:通过脐或第12肋骨的下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的水平线。男性>85cm,女性 >80cm即为肥胖
臀围: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上臀部的最粗部分
腰臀比(west/hip ratio,WHR):正常男子为0.85~0.90,女子为0.75~0.80
身高
被测者应脱鞋赤足,背靠立柱,使足跟、骶骨正中线和两肩胛骨间三处与立柱贴紧, 足尖分开成60°,成立正姿势。并按测量者的指导,将头调整到耳眼平面,直至测量 完成。
中胚型(健壮型) 外胚型(瘦小型) 瘦长型(无力型) 易得内脏下垂的疾病
谢尔顿体型分类分类法
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营养、 环境及疾病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体型评定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矮胖型(超力型) 易患高血压、高血脂症
上腹角 90°
国内常用分类
均匀型(正力型)
水中称重法
生物电阻抗
足长: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的距离
上臂残端的长度: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前臂残端的长度: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大腿残端长度: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小腿残端长度: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上臂围度
肘伸展位 肘屈曲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59
各种身体状况下的体脂百分比
60
用皮下脂肪厚度评价肥胖程度
61
第三节 体型的测量与评价
体型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特征的类型,是 对人体某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和脂肪积蓄程度 是判断体型的主要依据 探讨体型与某些疾病的关系,研究不同 体型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62
体型的分类
40
二、体格评价
绝对值评价:用以上各指标的直接测量值 进行体格评价 ——不宜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种 族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比较
形态指数评价:把两项或两项以上相关指 标的测量值按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 相对值 ——反映个体差异,更具有科学性
42
(一)重量指数
1、体重/身高×100 2、瘦体重/身高×100 3、体脂重/身高×100
测量意义: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 肪发育情况的围度指标
23
6、腰围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测试者站在 受试者右侧或对面,用带尺测量肚脐上2厘 米处(相当于腰最细处)水平位一周的周 长
测量意义:反映腹壁肌和腹部脂肪的情况。 注意:平稳呼吸时进行,不得俯身或挺腰
臀围:臀部最粗处围度
25
(三)宽度测量
——美国学者谢尔顿 ➢ 内胚胎型——肥胖型 ➢ 外胚胎型——细长型 ➢ 中胚胎型——匀称型(运动员型)
63
二、体型的测量与评价
(一)谢尔顿观察法 ➢ 把4000多张正、背、侧位全身照片分成① 头、面、颈部;②胸部;③肩、臂、手部;④ 腹、臀部;⑤腿、足部。进行17项指标检测。 用每条特征与受试者相对照。绝对一致7分, 根本不像1分,中间6、5、4、3、2。把5部 分同胚层总分平均,得出基本体型平均分
测量仪器:坐高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 姿势正确:应先弯腰使骶尾部紧靠立柱而

实验一人体形态评定

实验一人体形态评定

实验一人体形态评定一、目的与任务(一)掌握体表标志点(二)掌握身体姿势的评定方法。

(三)掌握截肢残端长度与围度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方法与手段(一)身体姿势评定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受试者处于直立位的标准姿势3、评定者从前面、后面观、侧面对受试者进行姿势评定(二)身体长度的测量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评定者使用测量设备测量肢体长度(1)上肢 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手长(2)下肢 下支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长(3)身体残端的长度测量使用器材:卡尺(三)身体围度的测量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评定者使用测量设备测量肢体围度(1)上肢 上臂围度、前臂围度(2)下肢 大腿围度、小腿围度(3)躯干 头围、颈围、胸围、腹围、腰围、腰臀比(4)身体残端的维度测量使用器材:软皮尺(四)身高受试者穿贴身衣物,使用器材:身高测量仪(五)体重使用器材:电子秤三、实验教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教学组织教师先示范,学生后操作。

每一项内容介绍完、操作完,再开始下一项内容的介绍。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为评定者,一人为评定对象,由评定者操作完成后交换角色,相互练习。

五、实验教学类型基本型六、实验教学的要求与注意事项(一)熟练掌握全身体表标志。

在学习本章时应复习解剖学课程,特别是运动系统。

(二)掌握正常与异常身体姿势的区别。

(三)要求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

实验二关节活动度评定一、目的与任务(一)掌握运用量角器对上肢、下肢、脊柱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参考值。

(二)熟悉测量结果的记录、分析和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三)了解关节活动度的评定目的。

二、实验方法与手段受试者处于舒适度位置;充分暴露带测量关节;固定待测关节近端,被活动该关节,了解可能的活动范围和有无抵抗感;将待测关节置于起始位;将量角器的轴心对准被测量关节运动的轴心,固定臂与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关节远端骨长轴平行;记录关节起始位的角度;测关节主动、被动运动的最大活动范围。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躯干围度的测量
部位 颈围 胸围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用皮尺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 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测量分别在患者平静呼气末和吸 气末时进行,皮尺通过腋窝或乳 站和坐位,上肢 头绕胸一周,对乳房发达的女性, 在体侧自然下垂 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 测量通过脐或第十二肋骨的下缘 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即最细处 的围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一)正常姿势
2. 后面观
(3)观察内容: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
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
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 股骨大转子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 否在同一个高度;脊柱有无弯曲;双侧肩胛骨 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
翼状;头颈部有否偏、旋转或向前。
身高是骨骼发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测量时应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不穿鞋)、足跟并拢在一条 线上,足尖打开约30°~40°。 身高因时间不同而有差别,人的身长一般 在清晨时较高、傍晚时较低。所以测量应 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用同一方法进行 测量,以减少误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相对变长,身长中 点逐渐下移,6~7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成年时降至耻骨联合。正常人指距等于身 长。
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 膨隆处的围度
分别测量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 处和前臂远端最细处的围度 髌骨上方10cm处或髌骨上缘 起向大腿中段取5cm 、10cm 、 15cm 、20cm的围度 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或非骨 小头下方10cm处)和内外踝 上方最细处的围度
仰卧位,下肢稍外 小腿 展,膝关节伸展
小腿长
足长
同上
踝关节中立位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 距离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的 距离

人体形态测量

人体形态测量

1. 侧面观
(一)正常姿势
(1)正常所见:足纵弓正常,膝关节0°~5°屈曲, 髋关节0°,骨盆无旋转。正常人脊柱从侧面观 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头、耳和肩峰在同一条与 地面垂直的线上。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外耳孔 →肩峰→大转子→膝关节前面(髌骨后方)→ 外踝前约2cm。
2.后面观
正常所见:正常人跟骨底与跟腱在同一条 与地面垂直的线上,双侧内踝在同一高度, 胫骨无弯曲,双侧腘窝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大粗隆和臀纹同高,双侧骨盆同高,脊柱 无侧弯,双侧肩峰、肩胛下角平行,头颈 无侧斜或旋转。
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方法
四、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身高和体重是衡量人体发育、营养状 况的基本指标,也是衡量其他生理指 标的基础。 身高和体重可因性别、年龄、饮食、 劳动、生活条件、健康状况、锻炼程 度及其他因素而有差别。
1.身高(身长)的测量
身高是骨骼发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测量时应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不穿鞋)、足跟并拢在一 条线上,足尖打开约30°~40°。 身高因时间不同而有差别,人的身长一 般在清晨时较高、傍晚时较低。所以测 量应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用同一方 法进行测量,以减少误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相对变长,身长 中点逐渐下移,6~7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 之间,成年时降至耻骨联合。正常人指 距等于身长。
上臂长
同上
前臂长
同上
手长
手指伸展位置
测量点
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肩胛外侧端到肱骨外侧髁的距离
肱骨外侧髁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起始到中指末端的距离
(二)下肢长 度的测量
一.下肢长:真性、假性 二.大腿长: 三.小腿长: 四.足长:

人体形态评定

人体形态评定
内胚型(肥胖型):身体圆胖、头大、颈短而粗、胸厚而宽,腹部隆起,腰部粗壮,四肢短粗。中胚型(健壮型):身体魁伟,高大,肌肉结实粗壮,肩宽雄厚,腰腹较小。外胚型(瘦小型):瘦小、软弱无力,肌肉不发达,四肢细小。
身体姿势评定:
身体姿势: 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体格评定:
体格评定(physical assessment/evaluation )是对人体的整体的量度和各部位的长度、围度及宽度等进行测量。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等指标是体格评定的常用指标。
体表标志的确认:
体格评定:
头及躯干常用标志点:头顶点--头顶最高点 颈点—第7颈椎棘突后端的中心点 胸中点—双侧第四胸肋关节连线与胸骨中心线的交点 肩胛骨下角点—肩胛骨下角最下缘点,胸围测量背面的固定点 脐点--腹围测量时的基准点腰点—第5腰椎棘突后端的中心点
前面观
膝外翻 : 在膝外翻时,膝关节的中心在大腿和小腿外侧,两腿呈现X形。特征: 内收肌、内旋肌紧张,臀大肌和臀中肌无力。
前面观
膝内翻 : 在膝内翻时,膝关节的中心在大腿和小腿外侧,两腿呈现O形。特征: 缩短的肌肉:股四头肌、髋内旋肌、股薄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腓骨肌 拉长的肌肉:髋外旋肌、股二头肌、腘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
后面观
骨盆向侧方倾斜:骨盆侧方倾斜时,骨盆在冠状面偏向一侧。骨盆向右侧方倾斜时,伴有左侧髋关节内收和右侧髋关节外展。同侧腰方肌紧张,髋外侧时,对侧内收肌紧张和髋外展减弱。
后面观
骨盆旋转:重心线落在臀裂的一侧,可见内旋肌和屈髋肌软弱。以偏瘫患者多见。
后面观:
足弓: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足弓。内侧纵弓:内侧纵弓在足的内侧缘,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和内侧第1~3跖骨构成,弓背的最高点为距骨头。外侧纵弓:在足的外侧缘,由跟骨、骰骨及第4、5跖骨构成,骰骨为弓的最高点。前、后支点分别为第4、5跖骨小头和跟结节的跖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下肢长度的测量
(2)大腿长 测量点: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 节外侧关节间隙距离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2. 下肢长度的测量
(3)小腿长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 隙到外踝的距离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2. 下肢长度的测量
(4)足长 测量点: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 末端的距离
扁平足者足弓缓冲作用差,行走动作比较僵硬,不适宜跑步运动。高弓足 又称空凹足,此类患者步行稳定性差,不适宜跑跳运动。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3. 前面观
①头下颌骨不对称;②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③髋外旋、髋 内旋;④膝外翻、膝内翻;⑤胫骨内、外旋;⑥拇外翻;⑦爪形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一节 概述
4.身体成分评定(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 )
(3)皮脂厚度的测量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一节 概述
4.身体成分评定(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 )
(4)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和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其他还包括:三维光子扫描仪(极度肥胖者)和组织活检等。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一节 概述
3.体型评定
(2)国内常用分类 ①瘦长型(无力型) 易得内脏下垂的疾病。 ②矮胖型(超力型) 易患高血压、高血脂症。 ③均匀型(正力型)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一节 概述
4.身体成分评定(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 )
身体成分是指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等身体 的组成成分。身体成分评定主要是对人体脂肪成分进行测量与 评定,包括体脂和皮脂测定。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一节 概述
二、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1. 身体姿势评定 2. 体格评定 3. 体型评定 4. 身体成分评定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一节 概述
1.身体姿势评定(posture assessment/ evaluation )
(1)通常用直立姿势作为人体形态评定的基本姿势。 (2)直立姿势测量法要求被测者两足跟靠拢,两臂自然下垂,挺胸 收颌,两眼平视前方,使头部保持眼眶下缘与耳屏点成水平的“耳 眼平面”姿势。 (3)耳眼平面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平面,已被各国人体测量工作者 广为采用。
(3)前臂长 测量点: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肢长度的测量
(4)手长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 线的中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2. 下肢长度的测量
(1)下肢长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熟 悉: 人体形态学评定的主要内容。
熟悉常用的体表标志点。 体格评定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了 解: 直立姿势的评定标准。
异常姿势对人体的影响。 熟悉体重和身高的测量方法和BMI的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
人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最直观的外部表现,包括器官系统的外 形结构、体格、体型及姿势。人体形态评定是定量测量人体外部 特征的主要方法。在康复评定中,它是了解生长发育异常及伤病 所致的身体形态方面的变化,确定由于形态变化导致的功能障碍 及其程度的重要方法。
性别 男性
年龄 30岁以下
偏瘦 13%以下
标准
微胖
14%~20% 21%~25%
肥胖 25%以上
女性
30岁以上 30岁以下
16%以下 16%以下
17%~23% 24%~25% 17%~24% 25%~30%
25%以上 30%以上
30岁以上
19%以下
20%~27% 28%~30%
30%以上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一、测量时注意事项
1. 检查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5.被测量者着装以宽松、不厚重
2. 测量应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为原则,被测量部位应充分暴露
3. 向被测量者说明测量目的和

方法,以获得充分配合
6.注意双侧相同部位的对比以保
4.使用仪器测量时,每次测量
证测量结果可靠。
第一节 概述
4.身体成分评定(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 )
(2)生物电阻抗(Bio-impedance analysis, BIA) 临床上也 常用生物抗阻分析仪来测定人体体脂的含量。但对装有心律调 整器者及孕妇不宜使用,对于老人、儿童或卧床患者特别适用。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前应对仪器进行校正
7.评定表格设计科学,记录方法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严回归格社统会一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二、体表标志的确认
1. 头及躯干常用标志点 2. 上肢常用标志点 3. 下肢常用标志点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三、身体长度的测量
1. 上肢长度的测量 2. 下肢长度的测量 3. 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一、正常姿势及其评定
1. 正常姿势 2. 直立姿势的评定
(1)前面观 (2)后面观 (3)侧面观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1. 侧面观 2. 后面观 3. 前面观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临床上通常采用既有公式估算出体脂率: 体脂 % = 1.2×BMI +0.23×年龄-5.4-10.8× 性别 (男1女 0)。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一节 概述
4.身体成分评定(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 )
(1)水中称重法
体脂 % = 1.2×BMI +0.23×年龄-5.4-10.8× 性别 (男1女0)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3. 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点: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2)前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点: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3. 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2.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3)大腿残端围度 测量点:从坐骨结节直到残端末端, 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围度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 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3.躯干围度的测量
(1)头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或平卧位。用软卷尺齐双眉上缘,后经枕 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一周。正常成人头围约为54-58厘米。胎儿头 围为32-34厘米。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 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 关系。
正确的身体姿势应具备如下条件:具有能使机体处于稳定 状态的力学条件;肌肉为维持正常姿势所承受的负荷不大;不 妨碍内脏器官功能;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1.四肢围度的测量
(1)上臂围度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1.四肢围度的测量
(2)前臂围度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1.四肢围度的测量
(3)大腿围度 测量点:分别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每隔6、8、10、12cm 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注明测量的部位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1. 上肢长度的测量
(1)上肢长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 或中指尖的距离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1. 上肢长度的测量
(2)上臂长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 髁的距离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三节 体格评定
1. 上肢长度的测量
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营养、环境及疾病 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1)谢尔顿体型分类分类法 (2)国内常用分类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一节 概述
3.体型评定
(1)谢尔顿体型分类分类法 ①内胚型(肥胖型) ②中胚型(健壮型) ③外胚型(瘦小型)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一节 概述
2.体格评定(physical assessment/evaluation )
体格评定的内容常用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 等指标来表示。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第一节 概述
3.体型评定(somatotype assessment/evaluation )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李键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功能锻炼 全面康复 回归社会
目录
Contents Page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身体姿势评定 第三节:体格评定
重点难点
掌 握: 体型评定和身体组成成分评定的常用方法。
脊柱侧弯、足弓异常等常见姿势异常的评定方法。 身体长度、身体围度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