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君子文化及其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中君子文化及其启示

《礼记》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礼学

家戴圣所编,成书于西汉末年,唐代时取得经典地位。在以后历代中《礼记》的社会影响持续提升,被视为继《论语》以后儒家最为重要

的经典“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礼记》序言)。《礼记》

对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尤其是促动了有“礼

仪之邦”之誉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人们特别崇尚的楷模。人们将人的一切美

好愿望赋予君子这个文化形象。君子绝不排斥哪一阶级、阶层,无论

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有可能达到君子的高度。

首先,君子要正心、持善和谦谨。如《大学》:

“所谓修身在正心者,身有所忿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此所谓修身在正心”

正心是修身的发端,心正才能产生修养品性的愿望。君子修身的基础

就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不做逆于良心、悖于道德的事,同时也不因施

加的外力而使正心的意志受到干扰,还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对于

优秀品质的保有,一旦获得便不轻易离身,否则,君子就感到羞耻。

正如《檀弓》所说:

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

均而倍焉,君子耻之。其中之一即是“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

善是人的品行中应保有的底色,做人行事莫不以善为根本。不管是个

人独处,还是公众场合,君子始终对善坚守如一,即“君子敦善行而

不怠”(《曲礼》)。“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

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乎独也”(《中庸》)。

人的品行历练到何种水准,唯平时表现更见清楚。慎独是修身成败的

关键,是君子对于道德的高度自觉,也是对善的内在约束和根本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君子都应把它作为道德要求去遵守。

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陆九渊集》)。君子应理智诚心正义,

发自内心谦虚。正如《中庸》所谓:

子曰:“人皆日予知,趋而纳诸罟获陷阱之中,而莫之辟也。人皆日

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君子能够以审慎的态度对待自己,

无情地鞭挞内心不守君子之道的欲望,通过深刻的反省,逐步达到在

诱惑面前能够淡定自守的境界。由此可见,君子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有远离世俗之心境,而是因为有自我警惕的意识,在背离“正道”时

积极检讨改正。所以君子具有高度的自律精神。

君子不争名逐利,浮华人生,即所谓身正为范。如《表记》: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卒,以求处厚,彰

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礼记》认为:“君子言必虑其所忠,而行必稽其所蔽(《缁衣》),”为的是“则民谨于言而甚于行(《缁衣》)。”君子一方面警惕祸从口出“君子逆于口……口费而烦,易出

难悔,易以溺人(《缁衣》)”;一方面慎重自己的影响:秉正社会风气,人人有责。于修身来说君子以诚为大,不巧语迎合人,不许无稽

之愿。故《表记》:

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言必行,行必果……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君子不是唯诺之人,但君子却是懂得分寸,是重言之士,懂得只有先

修养好自身才容易获得客观的效果。所以君子注重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谨慎是君子用来自我约束的

手段。

其次,君子要远色、正义和兼利。

食色,性也。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色欲更能考验君子的风度。

有数据统计发现,在近些年来查出的重大经济案件中,绝绝大多数犯

罪者均与色情相关,色似乎成了腐败的源头之一。再看社会泛滥的相

关色性的赤裸裸的污秽言语,世风日下令人痛心,社会道德受到严重

挑衅。《礼记》中有大量篇幅谈论与色性相关的伦理道德,并通过繁

文冗节来规范人们行为。这些令人反感的“瞻前顾后”和“唯唯诺诺”早被视为封建糟粕弃之久远,不过,静下心来揣度一下,我们不禁要

会心古人的良苦用心——欣慰又感动于先人的理智。他们是把人作为

人看待,因而,极力区别于动物的蒙昧,希望通过礼制融入生活来克

服人类无法褪尽的动物性的一面。

《礼记》中,直接谈论色的并不多,但通过礼仪间接规范的却很多,

如《内则》认为:

男女不杂做,不同槐枷,不同中节,不亲受。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以筐。其无筐,则皆坐莫之而后

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沐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古人出于规范的目的,摆出一系列让人难以接受的规矩,似乎在什么

时候都是不可理喻。但是通过各种礼仪去旁敲侧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色是难以言清的。做为人性的本能,似乎禁欲就是对人性的违背,所以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因势利导。但是,从做为人生修养

的一个方面看,逐色动机和行为却不能不加以限制。不过,又谈何容易,以至孔子都无奈的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即

使人人都崇尚德行,但与追求色欲的冲动相比还是不及,好像没有什

么比追求色更让人乐此不疲的了。所以,君子在此尤其要守节。“君

子远色以为民纪”(《坊记》),“去谗远色”(《王制》)。能够说,

处理不好色欲,很容易让人走向庸俗甚至堕落。古往今来,有多少失

足者因流连于此而陷入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之途,更有那些贪污腐化,滥用职权者亦多与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君子要在此避免祸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