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完整版)

合集下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诗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诗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诗句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

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

此句出自孔子.《论语》颜渊篇,原文如下: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像孔子请教仁的问题,孔子说:“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

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

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扩展资料:这句话讲的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抢首赞评论分享举报。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1、【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

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什么

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什么

勿施于人的前是什么
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己所不欲”,是一个汉语词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与“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意思相同,表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扩展资料
这句话最早是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整理)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整理)


实践
4、【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大概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 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 于人。” 【评析】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 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 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 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 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1]
通“向”, 先前
深刻 谓何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
疏远 从众人中选拔人才 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 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 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 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 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 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 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 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那么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 来了。' 评析】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 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 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 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 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评析】 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仁,孔子对樊迟的解释 似乎与别处不同,说是“爱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都 有内在的联系。他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 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 儒学即仁学,仁是人的发现。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 贤才,罢黜邪才。但在历史上,许多贤能之才不但没有被选拔, 反而受到压抑,而一些奸佞之人却平步青云,这说明真正做到智 并不容易。

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ord版含答案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

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

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

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

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

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举直错.诸枉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知.者利仁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措安排、安置②向先前③智精明①归⎩⎪⎨⎪⎧ 天下归.仁焉: 秦伯归.女五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臣请完璧归.赵: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②事⎩⎪⎨⎪⎧ 今日之事.何如: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类迩而见义远: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戍卒叫,函谷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答案 ①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 ②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 ③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①樊迟问仁。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译文 学生版)

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译文 学生版)

《先秦诸子选读》译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原文】1.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官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说:“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不曾有不得见面的。

”随行的弟子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这位官员出来,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夫子来宣扬大道。

”2.【原文】2.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从那儿经过,叫子路去打听渡口。

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啊?”子路道:“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道:“是的。

”(长沮)说:“这人吗,早就知道渡口在哪儿啦!”(子路又)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啊?”(子路)道:“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回答说:“是。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改变它?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呢?”(桀溺)用耰松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

子路走去把(事情)告诉(老师)。

夫子怅然若失地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3.【原文】3.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微呀?过去的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

(劝你)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孔子下(车),想要跟他说点什么。

(接舆)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法同他说活。

4.【原文】4.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年男子,用拐杖背着除草的农具。

子路问道:“您见到我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开始锄草。

子路两手在胸前相合(恭敬地)站着。

(老人)留子路住下来,杀了鸡做了黍米饭来给他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引见给子路。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重点实词喻:明白,通晓,此处指“使……明白”。

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文:文饰。

例:质胜文则野史:虚浮不实。

例:文胜质则史弘毅:弘大刚强而有毅力。

例:士不可以不弘毅篑:土筐。

例: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可以:表示有某种用途,可以用来。

例: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目:表现。

例:颜渊曰:“请问其目”重点虚词而:①连词,表顺接,从而,就。

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连词,表并列。

例:敏于事而慎于言其:副词,加强揣测语气,大概,也许。

例:其恕乎特殊句式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固定句式,“如……何”。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反问句式。

)精炼翻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什么

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释义: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二、出自于《论语·颜渊》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释义: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回答道:“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

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没人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慧,也会照您说的话去做。

”。

(完整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完整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知识点教师版
通假字
1、问知。

子曰;“知人。

”通“智”
2、举直错诸枉: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智”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智”
二、词类活用
1、举直错诸枉:
形做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动,认为.. 有利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使动,使... 立;使 ... 通达
4、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形做动,远离
三、特殊句式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宾语前置)
2、富哉言乎(谓语前置)
3、选于众,举皋陶(状语后置)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状语后置)
5、仁以为己任(省略句)
6、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1、克己复礼为仁:克制;恢复。

2、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称许,
赞许
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做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
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_
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
7、尧舜其犹病诸.:大概;还;忧虑;兼
词,之乎
8 己欲达而达人:通达,得志;使动,
使……通达、
9、樊迟未达.:明白
10、我欲仁,斯.仁至矣:连词,那么
11、请事斯.语矣:代词,这
12、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

13、死而后已:停止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
成仁:连词,来;损害;牺牲自己;成就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
处乐:贫困;安乐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重点词语。

高中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中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

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

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

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

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

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举直错.诸枉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知.者利仁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措安排、安置②向先前③智精明(2)一词多义①归⎩⎪⎨⎪⎧ 天下归.仁焉: 秦伯归.女五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臣请完璧归.赵: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②事⎩⎪⎨⎪⎧ 今日之事.何如: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类迩而见义远: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戍卒叫,函谷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答案 ①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 ②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 ③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①樊迟问仁。

高中语文 四、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 四、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

克己复礼, 天下 归 仁焉。
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
为仁由 己,而 由人乎哉?”

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栏重
颜渊曰:“请问 其
目。” 子曰:“非 礼 勿视, 目
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链 课

非 礼 勿听,非 礼 勿言,非 礼 勿动。”

子曰:‘举 直 错 诸 枉,能 使枉 者 直’, 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
何 谓 也?”子夏曰:“富
哉言乎!舜有
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啊?”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啊!舜做了
天下,选 于
众,举 皋陶,不 仁 者 远矣。汤
天子,从众人中选择人才,任用了皋陶,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栏重 目 链课 接

►孔子名言集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众”放在了动词“选”之后)
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问知。子曰:“知人。”
栏重

省略句(“问”前省了主语“樊迟”)
链课

(7)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

栏重 目 链课 接

颜渊问
仁。 子曰:“克 己

先秦诸子选读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先秦诸子选读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本研读
选文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
‘恕’乎!己 所 不欲, 勿 施 于人。” 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可以:古今 异义词,这
里是“可以用来”的意思。 其:助词,表推测,大概。
(《论语·卫灵公》)

知。 子曰:“知 人。”
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未 达。 子曰:“举 直 错 诸枉,

樊迟没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
使 枉 者 直 。” 达:明白,理解。举:选拔。直:形容 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词作名词,正直公正的人。错:通
“措”,安排,安置。枉:形
文本研读 子贡曰:“如 有
选文5 博 施 于民 而 能
子贡问:“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有需
济 众,何 如?可 谓 仁乎?” 子曰:“何事 于仁, 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说是仁吧?”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呢,
必也圣 乎!尧舜其 犹 病 诸!
夫仁者,己 欲
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仁就是,自己想
乐。 仁 者 安 仁,知 者
利 仁。”
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约:贫困。乐:安
乐,安乐的生活。
(《论语·里仁》)
文本研读
选文9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约,是穷困、困窘的意思。孔子说:“不仁者不能
长期处在困窘潦倒之中,也不能长期处在富贵安乐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达到仁这种境地的人,不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PPT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PPT课件
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施仁后会如何?(效果)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 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 普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 难道靠别人吗?”
诵读课文、合作探究
什么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为仁。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 爱人; “恕”。
怎样实施仁?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及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小 结: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 “礼”是外在的规范:思想核心 “仁”是内在的自觉:理想人格
古代大夫的家族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 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 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 天尤人。”
• 仲弓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儒家理想人格的 核心“ ”
故事一则:
盲人提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 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 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原文及解读【导语】:[十五二十四]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
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 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阿姨,如为我们 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管理员,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 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叔叔……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 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是“仁”者。
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推己及人,这个人的爱心基本上就形成了。反过来, 一个中国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我们就认为 他失去了自己的仁爱之本,没有人相信他再会去爱别人。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是有很多例子的。譬如在《史记. 齐太公世家》中,齐桓公就曾经问过管仲,易牙、开方、 竖刁这三个人谁可以当未来的宰相?管仲说,为了讨好君 主,易牙杀了自己的孩子,开方背叛了自己的父母,竖刁 挥刀自宫,这都不是正常的人做得出来的事情,所以他们 三个人都不合适。齐桓公不听,后来果然死于这三人之手。
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总是习惯于从一个人对其家人 的态度来推断他对别人态度的,要是他对自己的家人都不 好,我们就不相信他这个人会对别人好,更不可能相信他 会有好的个人品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 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 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 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 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
要自己事业发达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 推倒别人让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 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 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 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 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论语第五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五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五则原文及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论语第五则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完整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完整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知识点教师版
通假字
1、问知。

子曰;“知人。

”通“智”
2、举直错诸枉: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智”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智”
二、词类活用
1、举直错诸枉:
形做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动,认为.. 有利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使动,使... 立;使 ... 通达
4、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形做动,远离
三、特殊句式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宾语前置)
2、富哉言乎(谓语前置)
3、选于众,举皋陶(状语后置)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状语后置)
5、仁以为己任(省略句)
6、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1、克己复礼为仁:克制;恢复。

2、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称许,
赞许
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做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
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_
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
7、尧舜其犹病诸.:大概;还;忧虑;兼
词,之乎
8 己欲达而达人:通达,得志;使动,
使……通达、
9、樊迟未达.:明白
10、我欲仁,斯.仁至矣:连词,那么
11、请事斯.语矣:代词,这
12、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

13、死而后已:停止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
成仁:连词,来;损害;牺牲自己;成就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
处乐:贫困;安乐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重点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仁的标准: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 的“仁”就是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法的 规定。
• 仁的核心: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 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 他人。
• 实现“仁”的关键: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课堂小结:
•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 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 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 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 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 人。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 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 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
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述的中心
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来概括。

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围绕着“仁”这
个中心论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措效

施果
内涵,即什么是仁? 措施,即怎样实施仁? 效果,即施仁后会如何?
1、什么是仁(内涵) ?请用原文来回答。
• 克己复礼。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爱人。 •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先秦诸子选读 之《论语》选读第三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 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普天 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 道靠别人吗?”
人。
2、怎样实施仁(措施)?请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施仁后会如何(效果)?请用原文概括。
• 天下归仁。 •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我欲仁,斯仁至矣。 •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4、请同学们谈谈学习文章受到的启示。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 只要我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 了!”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 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 而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 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高尚志向和 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贪生而 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 性命。”
9、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 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 以长久处于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处 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 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即如果实行 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就实行)。”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终身
去实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 ‘恕’字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 要加到别人身上。”
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具体条目。”孔 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 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 句话。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 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接见贵宾一 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在诸侯国做官, 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 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冉庸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子贡说:“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 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吧?”
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呢,必定是圣了!尧、舜大 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站 得住就要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能 够近取自己作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 实践仁的方法了啊。”
• 希望这堂课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的为人处事 ,有 助于同学们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警世语录:
•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 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种性格;播种一种 性格,你会收到一个命运。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别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 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去见子夏,说:“先前我拜见老师,问他什么是 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 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句话的含义 多么深广啊!舜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不讲 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 不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