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民生活消费习惯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农民生活消费习惯的思考
论文提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农村生活消费习惯的现状和农村不良生活消费习惯的主要表现,从“体制、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不良生活消费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市农民生活消费习惯的现状,提出了采取“育文明乡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消费习惯,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进而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生活消费习惯是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统一,是基于习惯心理的经常性的消费行为。习惯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制约着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的产生和表现。了解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区分良好和不良的生活消费习惯,将好的发扬光大,差的加以改善,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对农村生活消费习惯的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初步分析了农村生活消费增长缓慢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农民生活消费习惯的对策措施。
一、农村生活消费习惯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生活消费呈现出“消费水平上升、消费质量提高、消费结构改善”的良好趋势。
1、农民生活消费水平逐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本市农民收入与生活消费水平快速提高,我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94.04元。
2、生活消费质量、结构进入重要转型期。由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在外见识的增加,农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医疗保健、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及服务支出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普通家电设备在农村已经普及,高档电器设备逐步进入农民家庭。
——我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上半年我市居民思格尔系数为42.1%。一季度末我市恩格尔系数降至39.1%,从食品消费情况看,粮食类、蔬菜类等植物性食物消费量减少,肉禽蛋奶和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逐年增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费观念也有所改变,在外饮食支出增多。
——农村居民穿衣着装时尚化。农民着装开始讲究美观时尚、注重质量、突出个性、舒适已成为着装潮流。农民不仅对服装的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还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与修养。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服装支出151.23元,增幅为42.06%。
——卫生保健消费观念有了较大进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
发展,农村居民更注重自身的健康和长寿。我市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人均492.98元,增幅为262.8%。
——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广大农村居民在生活上不仅追求物质的富有,更追求一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支出318.56元,增幅为85.7%
——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迅速增加, 档次不断提高。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空调、移动电话等从过去的奢侈品变为现今普通的耐用品,影碟机、微波炉、排油烟机、吸尘器等新兴家电在农村居民家庭中的拥有量稳步上升,而具有第二次消费升级特征的家用轿车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3、农民生活消费的商品化率逐步提高。随着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消费对社会的依存度加深,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生活消费中现金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与此相反,自产自食和自产自用实物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
虽然近年来,政府为了改善农村生活消费习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农村居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改善,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些不良的生活消费习惯主要表现在:
第一、生活消费观念保守, 后顾意识强烈。当前,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情况下,传统的量入为出、因循守旧的生活消费习惯表现得十分突出。在当前收入增
缓,收入预期不稳的情况下,农村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后顾意识是很正常的。农村消费者在收入支出上排列的先后次序基本是:解决温饱、再生产、盖房、子女教育、享受型支出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的生老病死要全部自己承担,除此之外子女教育费用的增加、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以及农产品价格波动造成的利益损失等支出的预期增长,也会使农村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后顾之忧,表现在农村消费者紧缩开支、加大储蓄、谨慎消费等行为方面。
第二、节日过度消费。从全年生活消费看,传统节日性消费和临时活动性消费现象突出,尤其是春节前后的突击性消费。我们对农村住户的调查中发现,农村的生活消费支出在春节前后这一段时间内最为集中,在春节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肉蛋油等副食品、衣物、烟酒及礼品的开销很大,农村的这种消费特征使全年生活消费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形成一年中的消费“高峰”。农村中的这种突击性消费特征,颇能反映出中国传统的消费特点。从农业节气看,春节前后正是一年中难得休闲的时候,忙碌了一年的农民趁着过节,添臵一些新衣服,做许多好吃的,也是对一年艰辛劳动的一种补偿。但从经济角度看,这种消费习惯极其不合理。首先,节日性突击消费不可避免地造成极大浪费。由于消费中的攀比心理,节日期间(尤其是春节)存在着盲目花钱的倾向,讲究吃喝、讲究排场,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攀比心理会强化低收入农户的消费支
出。其次,从全年生活消费结构看,突击消费影响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均衡性,显得不合理。第三,从身体健康角度看,这样突击性的猛吃猛喝对健康很不利,易产生各种疾病。这也反映出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和生活消费习惯仍有较大影响,尚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第三、畸形消费严重。主要是人情消费、愚昧消费开支大。广大农民比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上的联系,所以人情消费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农村,婚丧嫁娶都要赠送礼金,这部分开支有时要占去一个农户全年收入的较大部分,令不少农民不堪负担。农村的愚昧消费开支也越来越大。许多农民不是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而是用来修坟造墓、建庙敬神、大办祭品、甚至赌博吸毒等,这种愚昧性的消费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钱财,也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积累转化为投资的规模,从而限制了扩大再生产。
二、农村居民不良生活消费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我市情况来看,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主要原因有“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三个方面。
1、体制原因。长期以来,因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村在财政收入分配与资源配臵中处于不利地位,工农、城乡失调失衡发展的局面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主要表现在:乡村市场建设、村道硬化绿化、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污水垃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