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大揭秘——重庆彭水发现古老火山洞!

合集下载

红岩洞

红岩洞

红岩洞,位于重庆东北面的彭水县红岩村。

素有“美丽的底下宫殿”之称。

红岩洞是个充满各种钟乳石的美丽世界,石笋形状丰富多姿,分布有十来个罕见的莲花盆,里面还有“天漏地缝”、石旗、地下峡谷,巨大的底下厅堂,集探险、观光、科考、休闲于一体,是科学考察、发掘历史的有效平台。

红岩洞是红云禅寺内的一处胜景。

洞深约十五六米,宽近二十米。

在岩洞最深处有一小潭,潭内水清如许,清凉透顶。

而在潭内卧有一青龙,这青龙显然是现代人所为。

水就从青龙嘴中汩汩流出。

据寺内的老者介绍,潭内的水不管天多旱,永远不会干涸。

人们如果喝了这里的水,身体会变得健壮。

这水不仅能治“百病”,还能“消灾”。

因此,上山的人途经此处时都要掬几口喝。

笔者路过此处时,就看见有四五名青年男女乐滋滋地掬着水喝。

但笔者口渴时还是喝着随身携带的矿泉水。

重庆市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乃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3000多年。

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这就是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

因在此入长江的嘉陵江古称渝水,隋文帝杨坚遂于开皇三年(583年)在这里设置了渝州,是为重庆简称“渝”的由来。

南宋淳熙使十六年(1189年),因这里曾是当朝天子宋光宗赵敦的潜藩之地,便循例于此置府,号曰“重庆府”,以志双重喜庆。

其地遂以“重庆”为名,于今已有800余年了。

重庆曾经是古代巴国首都、农民革命政权大夏国国都,抗日战争期间是国民政府的陪都,素有“三都之地”之称。

在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勤劳、聪慧、热情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伟大的中华文明增添了光彩。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重庆已成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成为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内河口岸,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和科教实力,在我国中西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重庆市不仅已经有了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而且具有十分突出的区位优势。

正是因为它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古以来都为中央政府所重视。

重庆渝东南地区的十大未解之谜

重庆渝东南地区的十大未解之谜

重庆渝东南地区的十大未解之谜俗话说得好: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

由于地处深山,渝东南隐藏了一些未解之谜。

可以预测天气的土地、无法破译的石上“天书”、水下埋藏的神秘庄园、怕痒会咯咯笑的怪石……1秀山“怪湖”之谜龙潮湖位处秀山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清溪场镇龙凤村。

每天早上8点、中午12点及下午四五点,龙潮湖湖水均会有规律地涨落。

每次涨潮之时,湖水翻腾近半小时,水位涨近1米。

据说,涨潮之水是从3个湖底“龙眼”之中冒出。

据悉,3个“龙眼”非常深,8根箩索接起也探不到底,曾有潜水员潜下30米,没有再敢继续下潜。

2石柱“怕痒石”之谜“怕痒石”位处石柱县新乐乡九蟒村,上面一块4立方米,下面一块露出地面部分为5立方米。

只需一根手指触摸“痒处”,它发出咯咯的“笑”声,10米之内皆可听见。

3阿蓬江“崖棺墓葬”之谜流经黔江境内形成的官渡峡、神龟峡段,不少悬崖绝壁之上,均存在“崖棺墓葬”:或砌一平台,置棺木其上,或直接放置悬崖之上。

时至今日,崖葬的棺木尚存,当地人称之为“龙舌头”、“仙人柜”、“仙人枢”。

4小南海“水下庄园”之谜据《黔江县志》载,1856年6月,小南海突发地震,“延袤二十余里,土田庐舍尽被淹没……”,形成一个面积2.87平方公里的湖。

地震发生之时,当地居民黔江首富罗氏家族的庄园,尽皆沉入湖底。

水下庄园的真貌到底如何?小南海深处,是否真如传言般藏着一笔巨额宝藏?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5酉阳“桃花源”之谜酉阳大酉洞系离酉阳县城不足500米的一石灰岩溶洞。

洞高三、四十米,阔二三十米,长百余米,溪水淙淙,秋冬不竭,沿洞右侧流出,注入酉阳河。

溯溪入洞,两岸墙立,半里许,豁然开朗,别有一天地。

其中田十余亩,四周环山,皆峭壁,仿佛与世隔绝。

酉阳大酉洞究竟是不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原型呢?6彭水阿依河“蔡伦部落”之谜彭水“蔡伦部落”位处阿依河畔的朗溪乡,拥有一个非常雅朴的小地名——“竹板桥”。

竹板桥造纸技术为村民刘氏一脉所传。

4亿年前海底生物化石再现彭水一中学花园里全是化石

4亿年前海底生物化石再现彭水一中学花园里全是化石

4亿年前海底生物化石再现彭水一中学花园里全是化石2014年08月15日 08:55:35 来源:重庆晚报化石公园就位于学校教学楼前的广场上前日,一张出自彭水县施工队、长约15厘米的疑似古海洋生物化石照片现身网络,后引起人们关注。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彭水县文物管理所表示,化石应来自距今4亿多年前的海洋。

据悉,在2013年,彭水县善感乡周家寨画廊新村,就曾发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古生物化石群。

该县鹿角中学后花园,也有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海洋生物化石群。

中学有1000平米化石园“修建教学楼时发现了这些化石,本来想打造成化石博物馆,但由于资金不到位,我们只能把它建成一座花园,进行保护。

”昨日下午,鹿角中学内,校长代荣胜告诉重庆晚报记者。

学校化石群面前便是乌江。

据了解,2011年,鹿角中学新建教学楼时,无意之中发现了一批巨石。

“巨石的造型不错,稍微雕琢就可以用来装饰校园,就保留了下来。

”学校后勤主任廖昌权说,“2012年,我们搬来新楼后,老师们在散步时,就发现后花园石头上有些奇怪的东西,我们就怀疑这是化石,后来请来县里文管所,也证实了大家的猜测。

”于是,校方将化石群所在的区域打造成了花园,“出于学生安全和文物保护的考虑,我们禁止学生踩到上面去看。

”廖昌权说,“还有些老师也经常过来转转,感兴趣的就回去上网查资料收集信息,上课时给学生们说说。

”鹿角中学共有800多名学生,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生物课专门设有化石观摩环节,学校也开辟了化石研究兴趣小组。

“我们的学生在生物、地理毕业考试中,成绩一直是彭水县里镇中学的前三。

”语文教师何廷明说起颇为自豪。

有助了解地壳运动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地质系退休教授朱顺知看来,彭水的古生物化石研究价值很大,“这对了解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生物进化,甚至是地球的演化都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朱顺知早在多年以前就来到彭水进行研究。

他告诉记者,彭水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多是在奥陶纪所形成,距今四五亿年前,而这些海洋生物基本上生活在海洋底部。

关于重庆城口的神话故事

关于重庆城口的神话故事

关于重庆城口的神话故事重庆城口,这座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小镇,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有许多神话故事传承至今,让人们充满了敬畏和惊奇。

故事的开始,源自城口的一座古老寺庙——雷公庙。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座庙宇被人们奉为是雷神的归宿之地。

每当雷雨交加的时候,人们都会前往祈福,希望雷神能够保佑和庇护他们。

传说雷神是城口镇的守护神,不仅能带来雨露丰收,还能守护子民安全。

而且,据说雷公庙内栖息着一只神秘的神兽——九尾狐狸,它被称为狐妖。

狐妖九尾狐狸,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巫妖,具有很高的智慧和神秘能力。

相传,九尾狐狸可以以人类的形象示人,并具备改变形态和操纵天灾人祸的能力。

在雷公庙中,九尾狐狸以人的样貌出现在人们面前,用她迷人的声音和美貌陷害无辜的男子。

她以此为乐,以此为生存之道。

她逃避了无数追逐,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城中傻子。

但是,有一位年轻人却能够识破九尾狐狸的伪装。

他叫李白,是一位聪明绝顶的年轻诗人。

他的诗词精湛,入木三分,深深地打动了九尾狐狸。

尽管李白看上去毫不起眼,却凭借他的智慧和才华,一步步接近了九尾狐狸。

最终,他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九尾狐狸,并俘虏了她的心。

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城口镇上的一段佳话。

李白和九尾狐狸的爱情充满了传奇和神秘色彩。

李白的诗词在城口镇上广为流传,九尾狐狸也被人们视为神灵,并为她建立了神龛,供人们来朝拜。

除了雷公庙的故事,重庆城口还有另外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那就是关于山精的传说。

据说,在城口的山脉中,有一群居住着能够操纵山水的山精。

他们可以改变山脉的形状,掌控天地之力。

人们常常能看到他们在夜晚跳跃的身影,那是一种既迷人又可怕的景象。

与山精相伴的还有一个叫做鱼鳞的血族。

按照传说,在重庆城口附近的一座古老的山洞中,住着一群变形的妖怪,它们的形状酷似人类,被称为“鱼鳞血族”。

这些妖怪的鳞片具有强大的魔力,据说可以给人带来财富和幸福。

但是,只有那些拥有善心和勇气的人才能得到它们的恩赐。

熔岩洞的地方传说和神话故事

熔岩洞的地方传说和神话故事

熔岩洞的地方传说和神话故事熔岩洞的地方是一个神秘而引人入胜的地方,充满了许许多多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神话不仅仅是人们对这个地方的想象,更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让我们一起探索熔岩洞的地方传说和神话故事。

1. 火神之谜在熔岩洞的地方,有一个关于火神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地方的山脉上突然涌现出熔岩,形成了一个神秘的洞穴。

洞穴里充满了火焰和热气。

人们认为这是火神的居所,他们将洞穴视为神圣的地方,每年都会举行庆祝活动,祈求火神的保佑和庇护。

据古老的传说,火神是掌管火焰和熔岩的强大神灵。

他可以引发火山喷发,以及控制火焰的力量。

人们相信,只要他们虔诚祈祷并付出适当的祭祀,火神就会保佑他们的家庭和作物免受火灾的侵袭。

因此,熔岩洞的地方成为人们朝圣的目的地,希望能够得到火神的眷顾。

2. 龙之传说另一个熔岩洞的地方的传说涉及到一条神秘的龙。

故事说,在洞穴的深处,有一条巨龙长眠着。

这条龙守护着洞穴中的熔岩,拥有无穷的力量。

人们相信,只有那些具有纯洁心灵和勇气的人才能接近洞穴,并得到龙的祝福。

据说,龙的眼泪是一种神秘的宝石,具有强大的魔力。

只有那些得到龙眼泪的人才能拥有无敌的力量。

因此,许多冒险者和探险家都来到熔岩洞的地方,希望能够找到龙的宝藏并成为传奇的英雄。

3. 命运之石在熔岩洞的地方,还有一个有关命运之石的传说。

根据传说,这块巨大的石头被认为是命运的象征。

据说,当一个人到达熔岩洞的地方,他们可以看到这块神秘的石头,它会揭示他们未来的命运。

传说中,命运之石具有神奇的力量,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未来的道路。

人们相信,通过接触和祈祷这块石头,他们可以得到指引和启示,以选择正确的道路和做出正确的决定。

4. 神秘的洞穴最后,熔岩洞的地方还有一个与洞穴本身有关的传说。

有人说,在洞穴的深处隐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只有那些被选中的人才能够进入。

这个世界充满了魔法和奇幻的景象,人们可以与神灵和精灵交流。

彭水有哪些旅游景点

彭水有哪些旅游景点

彭水有哪些旅游景点
彭水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以下是一些彭水县的旅游景点:
1. 黄鹤楼景区:位于县城中心的彭水广场内,是一座仿汉代建筑风格的楼阁,可以观赏彭水城全景。

2. 大鳌山景区:位于县城东南约30公里处,是一座海拔1000
多米的山峰,顶部有一座观景台,可以远眺雄伟的大鳌湖。

3. 大鳌湖景区:位于大鳌山山麓地带,是重庆市最大的人工湖,湖光山色非常美丽,而且湖中还有大量的鱼类可以观赏和钓鱼。

4. 磨坪古镇:位于彭水县境内的一座古老的山地小镇,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风格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5. 蓼皋源景区:位于彭水县东北部的蓼皋镇,是一片原始森林,有着清澈的溪流和美丽的瀑布,适合徒步和露营活动。

6. 伏龙山景区:位于彭水县西南部的伏龙山脉,山峰陡峭,森林茂密,有很多奇特的岩石和溶洞,是一处天然的观光胜地。

7. 滑水河景区:位于彭水县东北部的滑水镇,有一条长约20
公里的河流,周围有着美丽的山水和清凉的泉水,是夏季度假的好去处。

除此之外,彭水县还有一些旅游景点,如小秧坝、水阳古镇、罗龙湖等,每个景点都有独特的风情和魅力,值得一游。

地理中国之深山奇洞

地理中国之深山奇洞

地理中国之深山奇洞重庆市被誉为中国四大火炉之一,而在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夏天的气温却只有17摄氏度左右,不仅如此,这里有一个洞穴,甚至出现了冬夏颠倒的现象,当地人称之为夏冰洞。

在如此炎热的夏天,洞内竟然会结冰!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洞穴呢?夏冰洞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处山脉,在1998年夏天被当地的一名药农在采药时偶尔间发现。

当他沿着山脊走到一处洞穴前,惊讶地发现,竟然从洞口冒出阵阵的寒气。

药农鼓足勇气走进洞内,想要一探究竟,没想到是越走越冷,三四百米之后,就是刺骨的寒冷。

时值三伏盛夏,洞内却像数九隆冬。

洞内深处究竟隐藏着什么呢。

强烈的好奇心吸引着药农继续往洞穴深处走去,在里面就看到了有冰以及粗壮的冰柱从洞顶直挂而下,地面冰锥林立,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雕世界就呈现在眼前了。

盛夏时节,洞外热浪滚滚,而洞内确实坚冰不化。

如此反常的现象,让药农是既惊奇又害怕。

到了冬天,药农再次来到洞内,洞穴的冰雪奇观,竟然全部神奇地消失了。

冬天的时候,洞外温度达到零下,冰雪覆盖,而洞内却是温暖如春,越往里面走就越暖和。

夏天结冰,冬天消融,在有着“火炉”之称的重庆,这个冰冻简直就是个异数。

如此反常的现象,连地质学家都诧异莫名。

因为在盛夏结冰的洞穴在国内并不罕见。

但此前发现的洞穴都是一年四季都结冰的。

唯独重庆这个冰洞,到该冬天结冰的时候,满洞的冰雪却神秘地消融了。

闻所未闻的自然奇观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地质密码。

红池坝地处大巴山脉,海拔较高,都在2000米左右。

这自然奇观引起了地质学家的兴趣并前往考察。

夏冰洞位于半山腰,四周树林茂盛,因此洞口很隐秘。

考察队经过艰难的寻找,终于在一处巨大的天坑发现了夏冰洞。

洞口在天坑的底部,洞口成三角形,进入洞内,才发现洞内很壮观。

站在洞口,只觉寒气逼人。

洞内的规模超出了专家的想象,外面是炎炎夏日,里面却冰天雪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奇观的出现呢?对于这种反常的气候现象,之前有一个说法是底下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冷源,冷气就来自于这个冷源。

重庆奉节夔门背后喀斯特地质奇观,世界第一大漏斗

重庆奉节夔门背后喀斯特地质奇观,世界第一大漏斗

重庆奉节夔门背后喀斯特地质奇观,世界第一大漏斗
杨辉隆
【期刊名称】《重庆与世界》
【年(卷),期】2012(029)006
【摘要】在重庆长江三峡夔门的大山背后,有一个逐渐被揭开神秘面纱的绝世奇观一奉节天坑地缝。

天坑地缝景区位于奉节县境内的长江南岸,距县城67公里,属于七曜山山脉与巫山山脉的结合部。

北靠瞿塘峡、南接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东连巫山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整个景区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景区分为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
【总页数】10页(P64-73)
【作者】杨辉隆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71;K928.7
【相关文献】
1.重庆南川金佛山世界罕见的“台原喀斯特”奇观 [J], 唐纲
2.重庆奉节天坑地缝喀斯特地质遗迹及发育演化 [J], 陈伟海;朱学稳;朱德浩;马祖陆
3.丹心一片绿夔门——记"重庆市森林卫士"、奉节县林业局局长罗启辉 [J], 崔佳
4.冲出夔门便是龙——记重庆奉节县烟草专卖局局长(公司经理)李纯林 [J], 刘江

5.力挽强弓破夔门——重庆市对口支援奉节扶贫集团工作实效果好 [J], 袁顺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武隆巨型天坑-二王洞

重庆武隆巨型天坑-二王洞

圖文:網路PPS :好老頭2013/10/12重慶武隆巨型天坑繁體字型整理:ctliu一支由15名外國人組成的探險隊近日進入重慶武隆的天坑群,首次拍下了其中一些尚未開發天坑的內部影相。

重慶武隆後坪天坑群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質地貌經典,早在2007年就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但二王洞、桃源洞、打函洞等不少絢麗多彩的溶洞洞穴至今仍然罕有人至。

日前,一組專家探險小組潛入中國重慶探索巨大的洞穴系統,偶然間,他們發現了隱藏的二王洞洞穴入口,當爬入其間時,他們被驚呆了,這個山洞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他居然有著自己的天氣系統——從洞穴中可以看到漂浮的薄雲和籠罩其間的薄霧。

武隆天坑群總面積達15萬多平方米,最深處可達數百米。

其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一般的天坑是由於地下河衝擊,導致地面垮塌而成。

但這個天坑卻是完全由地表之上的三條溪流沖蝕形成,實屬罕見,極具科學研究價值。

這是從二王洞洞穴系統巨大的牛鼻子天坑壁上拍攝的一幅小視圖景觀。

在這個巨大的空間內,我們可以看到山間層層的薄雲,及茂密的植被間三個看起來十分渺小的探險者。

探險者沿陡峭的山路向洞穴進發在隱秘的洞穴附近坐落著一個寧謐的小村莊-名為冉家溝。

一個無畏的探險家正沿著繩索從牛鼻子天坑向洞穴內下潛。

探險家Duncan Collis正沿著繩索攀爬到牛鼻子天坑的一個小壁架上。

從這裏可以看到天坑的巨型坑底。

一名探險家正沿著繩索攀登一處洞穴的縱斷面,這個天坑被稱之為喜怒閣。

艱險的下潛過程探洞者正站在中央山脊上俯瞰宏大的雲梯廳,幾百米高的洞穴霧氣繚繞。

無畏的探洞者正站在中央山脊上俯瞰宏大的雲梯廳,幾百米高的洞穴霧氣繚繞。

這是泉口洞頂部壯觀的層理。

來自曼徹斯特的探洞者兼攝影師Robbie Shone是15人探險小組中的一員,他是在洞穴考察過程中偶然間發現此處自然奇觀。

巨型上升斜坡腳下的大型石筍一直延伸至洞頂,營造出一個壯觀的洞中景觀。

美國洞穴學者Erin Lynch正透過雲層俯瞰洞穴。

破解重庆天坑“积雪”之谜

破解重庆天坑“积雪”之谜
登… 协会 教练 , 从事 户外探 险 已有 l 0年 , 曾在 全国各地 探洞 粉末肯定是碳酸钙 。 数百个 。据他称 , 多年前 , 炼 硝{ 俗称 黑火药 } 在当地很 盛行 , 但 确定 了粉 末的主 要成分后 ,其形 成原 因也就迎 刃而解 。 它的 整个炼制 过程中 , 不会产 生大量 的白 色粉末 。难 道是有 朱教授说: “ 该洞 穴形 成起 码经历 了上万年 , 其基岩 是石灰岩 , 人搞 “ 恶作 剧” , 故 意将这些 粉末带入 , 撒在地 上的? 而洞内 白 石 灰岩在长期 的风化作 用下 ,再 加上该 洞独特 的干燥 环境 , 色粉 末分布均 匀 , 且 面积 巨大 , 是人 工很难 完成 的。况且 , 这 就 形威了这种 白色粉 末。其实 。 在一般洞 穴中 , 这 一现象 也会 样做又有 何意义? 发生, 只 是…般洞 穴都较潮湿 , 形成的碳 酸钙或 融化在 水里 ,
全》 重庆 主编 、 重庆教 育学院地质 专家 } 说, 大自然能 “ 孕育 ” 出 它的主 洞腔 十分开 阔 , 足有三 个足 球场 大 , 里 面 巨石林 的白色粉 末有多种 ,但 彭水的 地貌属于 典型 的喀斯特 地貌 , 立、 沟壑纵 横 、 流 水潺潺 , 岔洞 更是错综 复 杂。让人意想 不到 岩石 主要 由石 灰岩构成 , 因此 白色粉 末最有 可能是 石膏和 碳

时间, 桕关学者对它 的形成原因产生 多种 猜测 。
当他将稀盐酸 滴到 白色粉末 上时 , 产生 的大量 气泡让 他
它可能 是人为留 下的 。因为 , 该洞 入口处有 人类 留下 的 找到 了答案 。他称 , 该粉 末不是石膏 , 而是碳酸钙 。石膏的主 痕 迹——儿块 石头垒威 的灶 , 是 当地 人 多年前在 里面炼硝 留 要成分是 硫酸钙 , 遇到 稀盐酸 不会产 生气泡 。而碳酸钙 一旦 下的 。 “ 烁硝不可能产 生这 么多的 白色粉 末。” 李 赛霜 , 重庆 市 与稀盐酸接触 , 就会发生 强烈的反应 , 冒出大量气泡 。因此该

彭水九黎城景点简介

彭水九黎城景点简介

彭水九黎城景点简介彭水九黎城位于四川省彭州市,是彭州市最大的镇,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九黎城景观之一,是彭州市的精神家园。

彭水九黎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成都政府把彭水划为九黎城,当时的领主委任彭水村的中心古镇为九黎城。

自此,彭水九黎城便一直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古代历史。

彭水九黎城有着众多景点,包括大龙江、古锁洞、清溪关、草池汤岸、三尺桥、古城大门以及樟树街等。

大龙江是九黎城的特色景点,素有“洞天福地”之称,处处保持着彭水村的历史情景,一排排绿荫把阳光拒之门外,清澈见底的溪水弥漫着悠远的传说,迎接着游客的脚步,是一处传统风情景点。

古锁洞又称泥锁洞,是九黎城内的一处景点,古锁洞中有一条绵延曲折的小河,河水清澈可见底,河畔满是芦苇,还有一些汉族、壮族和彝族传统民居,两边各有一座宏伟的石刻桥,桥上保持着九黎城古朴的风貌。

清溪关位于古锁洞和大龙江之间,也是九黎城内的特色景点,清溪关中有着绵延曲折的小溪,溪水清澈可见底,溪边还有一些大小古石,景观独特,有着“水面上的石头,山谷间的溪流”的景色,极具有趣。

草池汤岸位于清溪关和古锁洞之间,此处是彭水九黎城的一处古老传统景点。

古镇中有一片绿色的草地,草地上有着一片蓝色的小池,池水清澈可见底,池边紧紧相依的两棵大樟树形成一道枝叶繁茂的绿椅,椅子下细长的荷塘便是草池汤岸的标志。

三尺桥位于九黎城的中间,是九黎城古老的大桥,三尺桥由一面木桥架和一条拱桥架组成,桥上一端有一座樟树,一边是九黎城,一边是江边,来来往往的人们都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古城大门也是九黎城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古城大门是两层红色结构,石阶上有着樟树,两端各有一座塔,中央有个“九风城”的水泥雕塑,景色壮观,充满着古老的风情。

樟树街位于彭水九黎城的中心,是九黎城的经典地标性景观,樟树街沿街排列的樟树并不高大,但却木枝茂密,遮蔽了日照,沿街行走,绿野簇拥,让游客体验到一种宁静而耐人寻味的氛围。

彭水九黎城是彭州市的文化宝库,也是彭水村的精神家园,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文史遗产,是四川旅游的一大景点,游客到此可以一窥历史的古朴,体验着九黎城不一样的古韵。

彭水山谷公园的介绍

彭水山谷公园的介绍

彭水山谷公园的介绍彭水山谷公园是位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一座自然风景区。

公园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质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彭水山谷公园地处彭水县境内,距离县城约10公里,交通便利。

公园内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是一处理想的度假胜地。

公园内有多个景点,如笔架山、天坑群、茶山、火山口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笔架山是彭水山谷公园的主峰,海拔约1000米。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公园的美景。

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和多样的植物,吸引了许多自然爱好者前来观赏。

此外,山上还有一处壮观的瀑布,水势汹涌,声如雷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天坑群是彭水山谷公园内的一大特色景点。

天坑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地质现象,形状独特,壮观美丽。

公园内有多个天坑,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天坑”。

大天坑直径约500米,深度超过200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天坑之一。

站在天坑边缘,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气势和巨大的压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震撼。

茶山是彭水山谷公园内的一处山地茶园。

这里的茶叶品质优良,被誉为“绿茶之乡”。

茶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宜茶叶生长。

登上茶山,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景和茶园美景,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彭水绿茶,回味无穷。

火山口是彭水山谷公园内的一处火山遗址。

公园内有多个火山口,形态各异,景色迷人。

火山口周围的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

公园内的农田分布在山谷之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每年春天,这里的油菜花盛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拍摄。

除了以上景点,彭水山谷公园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如溶洞、湖泊、瀑布等。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览路线,体验不同的风景和乐趣。

公园内还设有休闲区和餐饮区,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让游客能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享受到舒适的休息和美食。

彭水山谷公园是一处集自然风景、地质奇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自然爱好者还是旅游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

来到彭水山谷公园,您将会被它独特的魅力所吸引,留下美好的回忆。

探秘红岩洞 屡建奇功的古代军工厂

探秘红岩洞 屡建奇功的古代军工厂

探秘红岩洞屡建奇功的古代军工厂作者:李晶来源:《城市地理》2014年第09期在探洞者眼里,这是一个高差“爽透”的山腹岩洞;在民俗专家眼里,这是了解明清时期民族风俗习性的绝佳标本;而在历史学家眼里,这里藏着苗人从元至清,数百年间的曲曲悲歌。

巨型山洞里的地下火药厂在彭水桑柘镇诸佛乡红岩村外一座小山坡上,有一个少有人踏足的巨型山洞。

大洞位于方圆五公里的山体范围内,呈东高西底的姿态,黄色的花和葱郁的大树堆满洞口周围,洞顶长满了灌木,远远望去,像一个巨人长满胡茬的大嘴。

洞子学名红岩洞,当地人更习惯于叫它“棺洞”,因为这是专门存放当地癞子的棺木之地——人们相信,癞子不能土葬,只有进洞埋葬才可超生而不影响后人。

山洞内呈豁口状,又深不见底,洞外无法耕作,也没有野物,所以很少有人过来。

加上村里的老人们说里面藏着菩萨,去了容易惹怒,于是孩子们也不敢靠近,渐渐的,这洞也就成了村子外一个被遗忘的地方。

直到进入21世纪后,一群群外来客开着越野车,手持各式仪器闯进红岩洞,一番探险和科考后,红岩洞的面貌这才逐渐暴露在世人面前。

红岩洞其实是个溶洞,内部长达十公里,洞底是个充满各种钟乳石的美丽世界。

石笋形状丰富多姿,分布有十来个罕见的莲花盆,里面还有“天漏地缝”、石旗、地下峡谷等。

而谁都不知道,在巨大的底下厅堂里,竟然隐匿着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古代军工厂。

这是一个制硝工厂,处处分布着熬硝的遗迹。

有与熬硝相关的硝池、灶台、地面被挖的硝石、粗细不等的废料以及古人用石块垒砌的石床,在主洞穴口附近还有大量积水。

其中大硝池附近的土经过夯实,池底开有小孔流向下面的小池子,在小池子旁边有垒砌的灶台。

硝,俗名火硝,化学名硝酸钾,在古代,硝的主要用途便是制造火药。

把天然硝土放在新瓦片上烘干,或者放在土锅中焙。

再刮扫粗硝放进缸里,用水浸一夜,捞去浮渣,然后放进锅中,加水煎煮直到硝完全溶解并又充分浓缩时,倒入容器,经过一晚便析出硝石的结晶,这个结晶一旦点燃,便是土火药了。

黄泉下的北斗星 重庆彭水山谷公园墓群的发掘

黄泉下的北斗星 重庆彭水山谷公园墓群的发掘

彭水县位于重庆东南部的武陵山区,县城是一座不大的河谷型山城,乌江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其西岸有插旗山,高峰耸翠,山形陡峭。

2012年11月,彭水县山谷公园建设过程中发现了一座东汉至六朝时期的石室墓,接到报告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很快组建了山谷公园墓群考古队,并委派我作为工地现场负责人。

墓葬位于山谷公园内烈士陵园背后的山坡上,挖掘机将墓葬顶部凿穿了一个洞口,从洞口向内观察可看到四围边墙由石块垒砌,顶部用条石拱成高大的券文 图/牛英彬重庆彭水山谷公园墓群的发掘黄泉下的北斗星顶,里侧还有石块砌筑的棺床,只是棺木早已不见踪影。

墓底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泥土,其间嵌着一些陶片。

最引人注意的是墓室后壁上雕刻着的北斗七星、三星等星象图。

“鹊墓鸠占”12月9日,墓室的条石券顶已经部分暴露,券顶周围出露了一层细石渣,而之后的发掘中发现券顶周围的封土总是在两层黄土间夹杂一层石渣,这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仔细观察券顶石条表面并不规整,而是经过人工打磨,石条间有些还塞满了石粉末,结合每层石渣与券顶的相对高度,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几层石渣是筑墓的工匠为了石块起券拼合完美,在现场打制条石所形成的,而随着起券高度的增加就要用土垫高,再进行加工修整。

历时半个多月的发掘后,墓葬的墓圹终于显露出来。

整体为带墓道的凸字形墓圹,墓葬一半掩埋于墓圹内,券顶部分出露于墓圹上,这座墓葬被编为一号墓。

另外,墓道一角明显被一个长方形的遗迹打破,对其进行清理后发现这也是一座墓葬,将其编为二号墓。

二号墓墓群发掘前场景墓群探方东壁剖面随葬有瓷碗、瓷碟、陶罐,从器物形制来看,具有典型的宋代特征。

已经长眠于地下千余年,在这之后两人又比邻为居,直至今日因基础建设,才得以重见天日。

一号墓墓门由两扇石门组成,其中右扇已被打开。

门扇外侧面依稀可见用红色颜料绘制的图案,但已漫漶不清,后经检测,这些红色颜料的主要成分为朱砂。

重庆是中国主要的朱砂产地之一,早在先秦时期,这里的朱砂就得到了开采和利用,《后汉书·郡国志》中就有记载“涪陵出丹”。

重庆奇洞录那些没被记录的传奇洞穴

重庆奇洞录那些没被记录的传奇洞穴

重庆奇洞录那些没被记录的传奇洞穴作者:来源:《城市地理》2015年第04期本刊记者虽然对探洞的一线体验大呼过瘾,但那终究不过是专供初学者们尝鲜的“小菜”而已。

重庆作为一座喀斯特地貌浓郁的城市,地下世界精彩纷呈,这里不仅有中国最深的洞穴武隆气坑洞,有世界体积最大的洞穴奉节小寨天坑,还有中国第二深竖井万丈坑……但是,除了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洞穴外,渝北的鬼泣洞、綦江的斗牛洞、秀山的蟒洞,这些几乎没有被记录的洞穴,更代表着重庆地下世界的神奇。

而这一次,这些奇洞,将首次在本刊上露出真容。

英文导读: In fact, there are many hidden caves inChongqing. The members of Flying Tigers challenge thesecave such as Devil Crying cave, Bull-fight cave and so on渝北鬼泣洞揭开夜半歌声的秘密此次探洞属于半科考性质,探洞的原因源于渝北小华山地区关于“鬼泣洞”的传说。

相传每至满月之时,村民路过此洞附近都会听见从洞中发出的种种难以形容的怪声。

似古代战场上两军对垒,阵阵擂鼓声或短兵相接声;又似明清时期,繁荣的商业大都市里贩夫走卒的叫卖声;或似大街上车水马龙之声……刹那间出现,又刹那间消隐。

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当时的人们便将这捉摸不透的自然“怪”象附之于鬼神之说,“鬼泣洞”之名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2010 年10 月,重庆飞虎探险队成员从重庆出发,在渝北小华山地区走上了乡村小路。

由于前天下了场微微的细雨,原本易走的路变得泥泞,加之背负的一系列探险装备,脚步不由缓了下来。

通过询问过路村民鬼泣洞的位置,大约一个多小时后,重庆飞虎探险队来到了鬼泣洞的所在之处。

令大家惊讶的是,鬼泣洞呈现在众人眼前的并不是一个黑森森的洞口,在洞口四周堆砌着整齐的青色石砖,只留了一个小门状的入口。

据给探险队带路的村民讲,青色石砖是解放前当地的地主乡绅为封印住“鬼泣洞”中神秘的东西而出钱修筑的。

重庆第一洞——渔洞

重庆第一洞——渔洞

渔洞位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保安乡东北一隅,亦即大坳村渔洞组之东北。

此地与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镇梯子岩村山水毗连。

古往今来,边境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友好往来。

渔洞内有伏流,水从川河盖来,洞在川河盖下。

川河盖乃是秀山与保靖两县交界之山脉。

从渔洞里曾流出了千古传诵的有关“张老司打洞斗龙王”的一系列故事,传遍了渝湘边区。

渔洞高约50米,宽30,该洞分内洞、外洞。

外洞“大厅”,可容数千人集会、活动;内洞则胜迹景点密布,美不胜收。

入此洞既有探险搜奇之刺激,又有览胜睹绝之愉悦。

内洞水石交错,岩壁如画,钟乳石林,形状万端。

岩壁如数千米画廊,“版画”连接,“装饰”奇特,怪石怪乳,目不暇接。

涉浅水入洞,便是偏石板,过偏石板则上“罗汉肚”。

过偏石板后,游人需穿解放鞋,亮手电筒。

“罗汉肚”巨石,光滑“肥硕”;给其取此名之因,在于此石“肚腹”为突出部分。

其实罗汉肚既像蘑菇,又像华灯,尤其像华山三圣母的宝莲灯之灯盖,也像保安乡灯儿戏标志“神罩”上之图腾。

此石百看不厌,令人遐思遥远。

罗汉肚上下攀登极难,但可架梯捷登。

“罗汉肚”乃渔洞一绝,第二绝当数“美女亮羞”,仙女赤身裸体,天然纯真,毫不做作,造化精灵。

女性之胴体美,无论何时,在此均可一览无余;惟道德高尚之人,方可悟出其真美真性真价值。

过罗汉肚,可见小虾下嬉戏,美丽“石花”满“壁”。

从石花开始,数千米鬼斧神工的“石刻版画画廊”乃洞中第三绝,向游人连绵展现。

在第一处钟乳石柱旁,有石壁“帐幕”,疑其为“护洞武士”之居所,壁上三仙女,也许是他们的“夫人”。

三仙女在随时准备给游人作引导。

且不忙,“洞神夫妻”二柱已来出迎,将游人引进“大厅”。

2005年12月,秀山、保安之县、乡两级领导带领一队人马来此洞拍摄《渔洞探奇》时,曾抬进一台小型发电机和一个长柄大矿灯,发电机即在此处开始发电。

又一处钟乳石柱,左右两壁之“版画”,如精灵,如苤蓝,如狻猊,惟妙惟肖,应有尽有。

其实到底是什么非常人能识,疑为化石,让考古学家、地质学家来辩认吧!“版画长廊”之“兵器武库”部分,是否乃“镇洞之宝”,不得而知;只见刀枪林立,刀尖、枪尖下垂,威武之势,叹为观止。

惊天大揭秘——重庆彭水发现古老火山洞!

惊天大揭秘——重庆彭水发现古老火山洞!

惊天大揭秘——重庆彭水发现古老火山洞!——观音坐莲东道岍,隐藏在重庆市彭水自治县迁乔乡一个并不出名的小山村里。

水田坝倒是还有点名气,因为那里有个长生观,是纪念蜀国“天地道师”范长生的地方。

凡是去过四川青城山的人都知道范长生是天师教的始祖,传说这位道教领袖曾经在这里修炼道术。

长生观一直香火旺盛,解放后改成迁乔乡中心校。

上世纪90年代才撤毁,翻修成现代化的学校。

一直想去那里,看看是否找得到点历史的印迹。

遗憾的是,那些记录几千年历史的痕迹被现代的文明洗劫一空,就是那硕大的基础石也随同瓦砾被埋进了新楼的墙壁。

那块重修道观的石碑也在劫难逃,不知去向。

看到那些正在球场上对阵的老师,我不解的是在一个文明集中的地方,竟然如此抹杀历史,剪除国粹,有这身体还不是形同走肉,锻炼来干吗?!带着郁闷的心情来到东道岍,但见竹林下一个不足100平方米的地陷,心里堵得慌。

洞口奇观一柱擎天极不情愿地下到地面,看见一个向下的洞口毫无生气的张着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免对极力吹捧的张志强生出些许怨恨。

可是接近洞口,见到硕大的一根石柱顶天立地,前面还有一根细长的石柱如金箍棒,靠石壁还有两三根石柱,一只巨掌仰天向上,岩壁上有奇形怪状的钟乳石。

老妪牧驼伏羲之蛋生命之源巨掌托天郁闷的心情刚被吹散,却没有发现前行的洞口。

带路的老乡,从石壁狭缝钻进去,招呼我们下去。

刚到石壁脚,看见一根石柱屹立在脚下,狭窄的石缝间处处是石针,看上去温温柔柔,可是谁要是敢于亵渎,立刻鲜血淋淋。

天将把门南天门攀岩匍匐穿过荆棘密布的通道,一个宫殿般的洞穴出现在眼前,心情豁然开朗。

石花形态万千,石柱顶天立地,钟乳奇形怪状,目不暇接。

森严之门宝殿玉帘凌霄宝殿参天巨树后面岩的壁上有一处如《西游记》中老君的炼丹房,太上老君端坐其间,仿佛口中还念念有词。

宫殿中自然如天宫般,有玉帝的正殿,也有观音的莲台,也有天兵天将的居所。

也许当年范长生也云游这里开坛说法吧。

出得洞来,看见有一石桩如老君归来。

黄泉下的北斗星 重庆彭水山谷公园墓群的发掘

黄泉下的北斗星  重庆彭水山谷公园墓群的发掘

黄泉下的北斗星重庆彭水山谷公园墓群的发掘
牛英彬
【期刊名称】《大众考古》
【年(卷),期】2017(0)11
【摘要】彭水县位于重庆东南部的武陵山区,县城是一座不大的河谷型山城,乌江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其西岸有插旗山,高峰耸翠,山形陡峭。

2012年11月,彭水县山谷公园建设过程中发现了一座东汉至六朝时期的石室墓,接到报告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很快组建了山谷公园荩群考古队,并委派我作为工地现场负责人。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牛英彬
【作者单位】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
【相关文献】
1.重庆彭水县中井坝盐业遗址发掘简报 [J],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彭水县文物管理所
2.新疆考古发掘的新收获——和静县察吾乎沟古墓群发掘情况简介 [J], 周金玲
3.重庆合川市南屏白鹿山墓群抢救性考古发掘简报 [J], 林必忠;蒋晓春;王励;黄理;刘春鸿;赵伟
4.彭水:“民族文化+生态经济+有效治理”三轮驱动乡村振兴——访重庆市彭水县
农工委书记、乡村振兴办副主任谭小华 [J], 刘早生;李朋;田友明;谭小华
5.重庆奉节拖板崖墓群2005年发掘报告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天大揭秘——重庆彭水发现古老火山洞!——观音坐莲东道岍,隐藏在重庆市彭水自治县迁乔乡一个并不出名的小山村里。

水田坝倒是还有点名气,因为那里有个长生观,是纪念蜀国“天地道师”范长生的地方。

凡是去过四川青城山的人都知道范长生是天师教的始祖,传说这位道教领袖曾经在这里修炼道术。

长生观一直香火旺盛,解放后改成迁乔乡中心校。

上世纪90年代才撤毁,翻修成现代化的学校。

一直想去那里,看看是否找得到点历史的印迹。

遗憾的是,那些记录几千年历史的痕迹被现代的文明洗劫一空,就是那硕大的基础石也随同瓦砾被埋进了新楼的墙壁。

那块重修道观的石碑也在劫难逃,不知去向。

看到那些正在球场上对阵的老师,我不解的是在一个文明集中的地方,竟然如此抹杀历史,剪除国粹,有这身体还不是形同走肉,锻炼来干吗?!带着郁闷的心情来到东道岍,但见竹林下一个不足100平方米的地陷,心里堵得慌。

洞口奇观一柱擎天极不情愿地下到地面,看见一个向下的洞口毫无生气的张着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免对极力吹捧的张志强生出些许怨恨。

可是接近洞口,见到硕大的一根石柱顶天立地,前面还有一根细长的石柱如金箍棒,靠石壁还有两三根石柱,一只巨掌仰天向上,岩壁上有奇形怪状的钟乳石。

老妪牧驼伏羲之蛋生命之源巨掌托天郁闷的心情刚被吹散,却没有发现前行的洞口。

带路的老乡,从石壁狭缝钻进去,招呼我们下去。

刚到石壁脚,看见一根石柱屹立在脚下,狭窄的石缝间处处是石针,看上去温温柔柔,可是谁要是敢于亵渎,立刻鲜血淋淋。

天将把门南天门攀岩匍匐穿过荆棘密布的通道,一个宫殿般的洞穴出现在眼前,心情豁然开朗。

石花形态万千,石柱顶天立地,钟乳奇形怪状,目不暇接。

森严之门宝殿玉帘凌霄宝殿参天巨树后面岩的壁上有一处如《西游记》中老君的炼丹房,太上老君端坐其间,仿佛口中还念念有词。

宫殿中自然如天宫般,有玉帝的正殿,也有观音的莲台,也有天兵天将的居所。

也许当年范长生也云游这里开坛说法吧。

出得洞来,看见有一石桩如老君归来。

老君坐殿老君说法老君云游于是,我明白这里为什么叫东道岍了。

二帝君王琼楼玉宇天河之路金指玉甲天王金塔这个溶洞还在生长期,洞里有数不清密密麻麻的石针,有的毛茸茸如鼹鼠,有的坚如钢针铁刺,有的如蝉丝乱麻,在石壁、石柱上画出奇异图画,巧夺天工,令人叫绝。

执子之手阿娇望夫金童练拳鼹鼠出洞雪山行军玉树琼花据老乡反映,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洞的宫殿,只是在口皮上走了走。

这是个如楼阁结构的洞穴,下面有三重宫殿,十分宽敞,越往下景观越奇特,人迹罕至,石花没有被破坏。

再往下就有暗河,没有人敢去,传说通到了4公里以外的羊头铺。

天王之刺通天大道出洞后,仔细端详张志强介绍的火山遗址来,发现路边有不少岩浆裹着乱石的砾石,中间有一个硕大的凹陷。

联想洞里那覆盖在钟乳石上的红色,也许就是几十万年前的火山遗址吧。

火山口东道岍的奥秘一定还有不少等着人们去探究!江山多娇层林尽染金蝉吐丝法王金针瑞雪丰年玉宇琼花剧烈的爆炸口烧焦的岩石岩浆与泥土、沙石凝结在一起这可不是钟乳石花,那可是岩浆花一个偶然的机会,毫无准备的我们,竟然一头撞进了地球永远不能弥合的伤口——火山洞。

为探究竟,我们凭借手电,身揣矿泉水,赤手空拳闯入黑暗。

我们一路向下向下,下竖井,爬平巷,钻斜井,钻入洞口地平面下300余米……经历了生与死的隧道。

震撼,不,应该是震惊!重庆市,特别是我们渝东南一带,历来没有火山喷发的记录,按照地质条件也不具备火山存在的理由。

可是,那岩浆就在滞留在东道岍外的山坡上,悬挂在洞里的喷射口,凝结在经历大爆炸幸存下来的石壁上……一个个爆炸后留下的竖井,一处处山崩地裂后留下的剧烈爆炸口,它们就那样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火山洞那样的惊天动地,它的的旁边,就在火山口里,竟然还有一个千姿百态的石花洞,那样的妩媚,那样的精彩,造就了举世无双的“双洞奇观”。

震惊,不解,它却赫然存在——彭水县迁乔乡长弯村的东道岍! ---------------------------------------------------------------------------------附录:东道岍火山洞遗存初查报告重庆市彭水自治县迁乔乡以道头堡为中心的约20平方公里区域为类似远古时期火山的遗存,东道岍是遗址中主要的完整的火山洞。

在若干万年的地质构造中,东道岍在火山洞一侧还发育了一个造型奇特、钟乳石品种众多的溶洞。

这个“双洞”奇观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西南部武陵山地区,特别是重庆市西南部火山地质地貌资源的空白,对于地质、考古、气象、生物等多领域、多学科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初步踏勘获得的现场资料,尤其是图片资料,填补了渝东南火山地质资料的空白,为进一步开展科学考察研究与合理利用奠定了第一个坚实的基础。

简文相邮箱 cqjwx123@ cqjwx123@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旅游局邮编 409600 QQ:296264902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迁乔乡长弯村有远古时期的火山遗存。

关于这片区域的火山地质情况,一直以来却鲜为人知。

2008年10月,张志强撰写的《重庆市彭水县火山地质公园及民族村开发初探》一文,被重庆市媒体以《武陵山再现世界级自然景区》为题报道后,引起了市政府、市旅游局的高度重视。

为此,彭水自治县旅游局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深入迁乔乡长弯村开展旅游资源的调查工作。

本人作为专题调研组执笔人员,于11月中旬两次深入遗址腹地东道岍,在调研组、乡政府工作人员和村民的帮助下,与张志强一道先后踏勘了火山洞和石花洞,取得了大量的现场第一手资料。

现将初步调查的情况报告于后,以此求教于专家、学者,恳请斧正指导。

一、现场踏勘调查工作的开展情况2008年11月11日,彭水自治县旅游局副局长冉昌嵘带队,本人和规划科长廖建军,以及《初探》作者张志强,一同前往迁乔乡,对长弯村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组先在村会计何志华引导下考察了东道岍。

下地陷进岍查看岍口地貌,再深入浅部石花洞的前端踏勘,初步了解了洞中钟乳的构成、种类和基本造型。

同时,查看了牛栏坪村道公路旁约300米长的岩浆遗存情况。

下午,查看了水田坝的地形和长生观的现况,初次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为了进一步探明东道岍溶洞的情况,11月15日,本人邀约张志强和谢川(笔者小姨妹夫),带上手电、矿灯和干粮及矿泉水,利用休息时间再次前往东道岍踏勘。

迁乔乡宣传委员、党政办负责人向福勤知道后,亲临现场,组织村会计何志华和村民田茂昌、张亨金带路,寻找村民反映的“头堂”、“二堂”、“三堂”石花洞。

上午11时,一行7人进入东道岍,直奔3处石花洞。

在田茂昌的引导下,我们穿过岍口大厅后面西南角的乱石堆,沿石缝深入所谓的“硝洞”,竟意外地闯入了一个火山洞。

进洞后,向福勤现场指挥,田茂昌和另外2名村民在前面探路,本人负责鉴定和拍照,张志强负责场记,谢川断后协助,开展踏勘工作。

我们沿着岩浆喷发后留下的孔道,一路向下行驶约2000米,到下午15:30时已经垂直下探到305米处,遇到了堆积的火山灰中松软的地层下有一个深不见底的竖井,隐隐约约有水声传上来。

这时,我们在黑暗的洞中已经度过4个半小时,带来的充电手电筒有两支已经出现弱光。

在下到竖井和爬行斜井时,我们的体力消耗太多,可是干粮却留在了150米深处的竖井楼口上。

于是,我们决定沿路返回。

在150米处匆匆忙忙吃干粮、喝水后,迅速出洞,16:20翻上东道岍,前往据此400米处的田茂昌家洗手吃饭。

吃饭时,本人提议再探已经查看过的溶洞。

下午17:00,天色已经暗下来,我们一行7人再次下到岍口,进入石花洞。

因为本人已于11日进洞踏勘过,便直接走到纵深处,查看里面的岔洞,发现离地面3米高的地方还有洞口。

田茂昌沿布满钟乳的石壁攀上去查看,证明上面还有一层石花洞。

于是,指挥本人和张志强沿另一缓坡,匍匐穿过石缝,十分艰难地进入上层溶洞踏勘。

工作3小时后返回。

晚上20:30,在与乡村干部进行简短沟通后,我们带着十分疲惫的身躯驾驶摩托车离开东道岍,返回县城。

经过两次实地踏勘,初步掌握了东道岍的地理情况,虽然没有进行科学定位和实际丈量,但还是获得了大量的现场地质资料,拍摄了上千张图片,为进一步研究东道岍火山洞遗址提供了借鉴。

二、东道岍火山洞的地理环境概述迁乔乡位于彭水县城东北中部,东北界乔梓乡,东临桑柘镇,西南连岩东乡,西部与保家镇接壤,幅员59.52平方公里。

2007年人口总数10558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数的70%。

辖境属中低山丘陵槽坝区,四周环山,中有3条小岭,其间有上千亩田坝。

地表为石灰岩,多溶洞,喀斯特地形较为发育。

有三岔河等5条小溪流,分别向北流至隆起带潜入地下。

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南部冬瓜岭岩口海拔1480米,最低处北部何家屋基海拔仅520米。

年均气温15.20?,年降水量1200毫米,无霜期280天左右。

乡人民政府驻地水田坝,海拔740米,沿公路到县城42公里。

长弯村位于迁乔乡南部,原辖长生、庙弯、龙虎3个村,乡政府驻地在此。

北接乔梓乡三合村,东邻迁乔乡龙汇村,南以西山盖界桑柘镇李家居委,西连岩东乡岍山村和保家镇羊头铺居委,幅员面积13.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67 公顷,现有常住居民878户3567人。

2007年纯收入2750元,属于典型的贫困村。

其西南与岍山、羊头铺交界一线,山石遍布,水源缺,十分贫瘠。

迁乔乡地处属于大娄山的西山盖北段西翼和属于武陵山的郁江左岸半山隆起带。

这里,大娄山被高高抬升,形成高大绵延的山岭,武陵山则被迫下沉,结合部在两大山脉的碰撞挤长弯村道头堡为中心的约20平方公里地带,尤其是西南部压下形成剧烈破碎的地质带。

以与岍山、羊头铺交界一线和西山盖西侧一线,正好处在这个地质破碎带的中心,在火山等破坏性地质运动作用下,形成了今天的中低山丘陵地貌。

这个特殊地质构造带,不仅包括以道头堡为中心的牛栏坪、白杨堂、杨家弯、天元寺、大山、孟家垭这20平方公里地域,还一直沿西山盖西侧,呈东北方向穿过乔梓、走马两乡辖境,长约50公里,宽5—8公里,总面积达200平方公里以上。

长弯村破碎地质带中心道头堡,顶端有直径约120米的圆形凹陷,名大山的山顶则有两个圆形的凹陷。

在道头堡和大山的两侧,几乎随处可见岩浆遗存物。

两山之间的牛栏坪槽坝区域,有40余座小土丘,一个挨着一个一字排开。

据当地村民反映,在附近的山地里有类似火山蛋的物体存在。

观其地形地貌,具备了远古火山遗存的基本特征。

四、东道岍溶洞景观的初步调查紧挨火山洞以西有溶洞,与火山洞同属一个裸露洞口,钟乳奇特,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都较高。

岍口裸露部分约400平方米,景观就能引人入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