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探讨

合集下载

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施探讨

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施探讨

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施探讨【摘要】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结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实施及其成效,并分析项目实施的启示。

【关键词】中央财政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施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品牌和灵魂,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在《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一文中指出:高职专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高职专业建设必须跟随、服务,甚至个别专业要引领其所对接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实施了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自启动以来,按照“中央政策引导、省级统筹管理、学校具体建设”原则,引导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本文拟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实施进行探讨。

一、项目实施背景2011年9月,我国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决定2011-2012年实施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支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职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根据广西教育厅《关于启动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通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以产业支撑型、电子商务专业以特色引领型的专业类型分别开展立项建设。

二、项目的实施及其成效(一)校企合作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是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机遇。

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以项目政策为引导,紧贴“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与广西特产网及其上下游延伸的300多家企业衔接,以专业链对接农产品现代流通产业链,构建了“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四业联动合作机制。

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研究与探索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特别是近年来,服务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其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一、制定与更新相关专业课程首先,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专业服务产业的重要性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因此,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制定合适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将专业服务产业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学,并且注意根据市场需求时刻更新相关的课程内容。

此外,学校应与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推动企业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设置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产业实践能力。

二、提供专业实践机会其次,高职院校应当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专业服务产业中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

学校可以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及外部实习机会来提供专业实践机会,如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实习,或者开设企业实践课程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真正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就业做好准备,并且为企业实际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建立就业支持体系高职院校的使命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职业培育服务,其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获得满意的就业岗位。

因此,学校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就业支持体系,通过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择业指导、求职实践等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并为他们树立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四、加强创新教育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创新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实践,组织相关的科技创新项目、参与相关科技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使学生更加熟悉并能够适应到各类型的产业服务。

综上所述,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是一项长期而且必要的任务。

这需要高职院校积极改革教育模式,加大专业实践教育的开展力度,积极促进学校与产业对接,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脚踏实地,凝心聚力,全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建设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努力奋斗

脚踏实地,凝心聚力,全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建设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努力奋斗

Ma . 0 2 r2 1
监控平 台 的建设 为本 的职业 教育模 式 , 还在 不断 的完善 。第 二轮 的 “ 断式评 估 ” 诊 已为本 科 评估 所 借鉴 , 在教育模 式 、 法 、 段 等 方 面 的改 革 笔 者 说 是 功 高 盖本 。六 个 字 : 建示 范 , 内涵 ” 从 现 在 开 始 到 方 手 “ 提 , 22 00年 , 我们 要 做什 么 ?预}一 下我 们高 职教 育未来 的发展 动 态 , 贝 0 笔者 认 为 可 以用六 个 字来 表 述 “ 体 筑
入学率从 9 8年 7 %达到了0 年 的 1%以上 , 2 8 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这一阶段也是六个字 :上 “ 规 模 , 发 展 ” 三是 功不 可没 ,0 2年 到 20 谋 ; 20 07年 国家 实 施 高 职 教 育 “ 缺 人 才 培养 计 划 ” 解 决 了一 大 紧 ,
第2 第1 卷 期
邯 郸 职业技 术学 院学 报
2 1 3月 02年
脚踏实地 , 心聚力 , 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 凝 全 发 展能 力 , 为建设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努 力奋斗
王 志 勇
( 邯郸职业技术学 院 , 河北 邯郸 0 6 0 ) 5 05
中图分 类号 : 7 8 5 G 1 .
凝练特色 , 跻身示范 , 追求卓越” 。我们在 2 1 年 申报“ 00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 ” 建
设 院校成 功 , 这个项 目的争取 , 可谓来 之不 易 , 院上下 、 、 全 省 市领 导 、 作 的企 业 , 出 了几 多心 血 , 合 付 经历 了几 多坎 坷 , 流下 多少 汗水 , 还有 泪水 、 酸 、 难 和 白眼 。2 1 幸 责 00年底 , 省教 育厅 决定 通过 了“ 干 院校建 骨 设 文案 ” “ 务 书”,0 1年 , 育部 组织 全 国各 院校 的专 家 , 学 院 “ 和 任 21 教 对 骨干 院校建 设 文案 ” 任 务 书 ” 和“ 进行 了修 改 审定 。经 过 了八 次 二十个 学 校 的反 复 审核修 改 , 十月初 基 本通 过 。 中旬 ,方案 ” “ 务 书” “ 和 任 正式 获得 通过 。之 后 , 院又组 织人 力 对 两个 材 料 进行 了进 一 步修 订 , 是 现 在 发 给大 家 的两 个 材 料 。 我 就 党 委再看 还有 遗 随 , 上星期 专 题研 究 了这 两个 项 目的建 设 组 织 机构 及 分 工 , 于今 天 召 开这 次 会 议 , 在 定 动 员并传 达 党委 的意 图 , 一下 书 记还 要 做 指示 、 话 、 等 讲 提要 求 。笔 者 这 里 就 不 多说 。今 天我 讲 的 题 目 是“ 脚踏 实地 , 心聚 力 , 面提 升专 业服 务产 业发 展能 力 , 凝 全 为建设 好 国家 骨干 高职 院校努 力奋 斗 ” 。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才 培 养 质 量 和 办 学 水 平 , 高 服 务 国 家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提 的 能 力 . 中 国 创 造 战 略 目标 的 实 施 输 送 大 批 优 秀 高 为
二 是 在 专 业调 整方 面 。 些 院校 跟 不 上 经 济 发 展 、 有 产 业 升 级 和 结 构 调 整 的 步 伐 .特 别 是 一 些 专 业 在 一 些 院 校 十 几 年 不 变 , 专 业 内 涵 建 设 、 程 体 系 和 教 在 课 学 内 容 等 方 面 . 有 随 着 产 业 升 级 和 结 构 调 整 而 注 入 没 新 理念 、 技 术 、 工艺 等 。 新 新 三 是 在 专 业 定 位 方 面 。一 些 院 校 专 业 定 位 不 准 ,
后 启 动 了 中 央 财 政 支 持 的 职 业 院 校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项 目、 家示 范 ( 干 ) 校 建 设 项 目 、 家 及 省级 “ 国 骨 院 国 试 点 专 业 建 设 ” “ 牌 专 业 建 设 ” 有 关 专 业 的建 设 项 、名 等
教 学 条 件 , 专 业 发 展 缺 乏 整 体 规 划 , 业 设 置 的 随 对 专
专 业 建 设 的 目标 还 不 够 明 确 , 专 业 建 设 的 内 容 不 全 面 、 点不 突 出 , 少行 业企 业 的指导 和参 与 。 重 缺
四 是 在 专 业 服 务 产 业 、 业 企 业 的 能 力 方 面 。服 行 务 能 力 还不 够 强 , 要 体 现 在 产学 研 、 工 培 训 、 主 职 技 能 鉴 定 等 方 面 . 别 是 在 应 用 技 术 推 广 、 业 生 产 一 特 企 线 技 术 问题 的 解 决 等 方 面 还 比较 薄 弱 。 五 是 各 院 校 在 专 业 的 投 入 方 面 。对 专 业 的 持 续

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

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

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和汽车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汽车服务产业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汽车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学生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对汽车类专业学生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何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汽车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基地,其学生的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

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的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实践能力不足,沟通能力不足等。

急需对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进行深入研究,为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汽车产业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作为未来汽车产业的人才储备,其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对于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的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从而为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具体来说,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可以促进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推动汽车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提升,满足市场对于高品质汽车的需求。

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在服务行业中的发展,也可以为汽车产业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思维,推动汽车产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为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和讨论,能够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汽车产业向着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方向前行。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的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以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专业提升与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分析及对策——以高职石油天然气为例

专业提升与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分析及对策——以高职石油天然气为例

专业提升与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分析及对策——以高职石油
天然气为例
赵志明;张翠婷;赵宁;马爽;高文阳
【期刊名称】《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为提高高职石油天然气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分析了石油天然气类专业服务产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可以通过推进校企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平台基础上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再通过改善石油天然气专业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构建并完善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来有效地提升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力,最终服务于区域产业转型发展与技术升级,实现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总页数】2页(P90-91)
【作者】赵志明;张翠婷;赵宁;马爽;高文阳
【作者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3
【相关文献】
1.高职会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的创新模式研究--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樊萱
2.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研究与探索--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
术专业为例 [J], 周玲玲;汪蓓蓓;王磊;巩振虎
3.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实践探索——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通信管理专业为例 [J], 许彩欣;赵然;张洪芬
4.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实践探索--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J], 王桃
5.基于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成广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强农机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加强农机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 自觉服务于高等教育面向经济 社 会 的基 础 层 面 ,正在 承担 起 区 域协 调 发展 的重 要历 史使命 。高职 院校 的核 心竞争力 是专业建 设, 教 育 部 、财 政 部 2 0 1 1 - 2 0 1 2年 实 施 了 “ 支 持 高 等 职 业 学校 提 升专 业 服 务 能力 ”项 目,重 点支 持 高 等 职业 学 校 专业 建 设 ,提升 高 等职 业 教育 服 务经 济 社会 能力 。u 中央财 政投 入 2 0 亿 元 ,实 施全 国 高等职 业学校提 升专业服 务能力项 目,以点带面 , 在 示 范建 设 的 良好基 础 上普 遍 提 高专 业 的社 会 服 务 能 力, 高等 职业 教 育进 入 全 面质 量 提升 的历 史 新 阶段 。黑龙 江 省作 为 农业 大 省和 国家重 要 的商 品粮 生产基地 ,打造一个优质 、稳 固、可靠 的 “ 大 粮 仓 ”,农 机 化水 平 显 得尤 为 重 要 。黑龙 江 农业 工 程职 业 学 院结 合 黑龙 江 的经 济特 点 ,2 0 1 1 年 按 照 “ 支 持 高等 职 业学 校 提 升专 业 服 务能 力 ”项 目 的文 件 要 求 ,重 点建 设 了农 业机 械 制造 与 装 配专 业, 推进校企对接、 探索系统培养、 强化实践育人、 转变培 养方式等 一系列措施 ,不断推进合 作办学 、 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体制机 制,提 升 了专 业 对社 会 的服 务 ,彰 显 了专 业服 务 地 方产 业发展 能力 。 推进校企对接, 构建校企双主体 “ 3 1 1 1 ”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以区域 产业 发 展对 人 才 的需 求 为依 据 ,依托 黑 龙江 农 机 装 备 制造 园建 设平 台,与 世 界 5 0 0强 企 业凯 斯 纽 荷兰 机 械 ( 哈 尔滨 )有 限公 司 、约翰 迪尔 ( 哈 尔滨 )农 业 机械 有 限 公 司等 国 际农 机 巨 头 企业 合 作 ,建立 校 企 合作 培养 优 秀 高端 技 能型 专 门人 才 的长 效机 制 。 按 照职 业 能力 递 进培 养 的要求 ,将 三 学年 六 个 学期 划 分 为三 个 阶段 ,采

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研究

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研究

( De p a r t me n t o f Co n s t r u c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W u } 1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W u h u 2 4 1 0 0 0 ,An h u i ,Ch i n a )
p r o a c h t O i n n o v a t i n g t h e s y s t e m a n d me c h a n i s m o f c o l l e g e - e n t e r p r i s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 ma j o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Vo1 .3 0,No. 2
2 0 l 3 年 3 月
Ma r c h,2 0l 3
高职 院校提 升专业服务产 业发展 能力研究
张 雪武 , 方从严
( 芜湖职业技术学 院 建筑工程 系 , 安徽 芜湖 2 4 1 0 0 0 )
摘 要: 高 职 院校 如 何提 升 专业 服 务 产业 能 力 , 是业 内人 士关 注 的 热 点 。我 校 建 筑 工 程 管 理 专 业 建 设 通 过 创 新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6 7 1 - 9 2 4 7 ( 2 0 1 3 ) 0 2 — 0 1 2 4 — 0 3
Re s e ar c h o n t h e Pr o mo t i o n t o De v e l o p me n t a l Ca p a b i l i t y

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实践探索——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实践探索——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三 、实施 “ 分级 递进 多段式 ”教 学模 式 校 企合 作双 主体 ,强化 “ 分 级递 进多段 式 ”教学 模式 。 3 .对 口支 援 :拓 展辐 射 周边 地 区 、边 远地 区 对 口支 援
专业 建设水 平 、产业 服务 能力 ,为 国际旅游 岛建 设培 养更 多 项 目。依托 本 专业 优 势资 源 ,主 动 为 1 8 个 市县 的职业 学 校 相 关专业 建设提 供指 导 帮助 ,提 供教 师进 修指 导和 学生 培训 等服 务 。在 二年 建设 期 内,与对 口支援学 校 开展交 流 2次 , 提供 可借 鉴 的专 业建 设和 改革方 案及课 程教 学资源 。 4 .承 办大 赛 :利 用 本专 业 的软 、硬件 优 势 资源 , 与教 育 主管 部 门、企业 等相关 单位 合作 ,承 办 电子 商务 相关 类 国
依据 “ 虚实 结合双 载体 、分级递 进 五对接 ”的人才 培养 模式 , 实施 分级递 进式 教 学组织模 式 ,根据 认知 规律 、课程 内容 、
内容运 维等 专业 策划和 应用 能力 。
调查 、市场 信息 处理与 分析方 面 的服 务 。
依 托本 专业 的 网商 创业 中心 和创业 培 训课程 , 为社会提
校 企共 同参 与人 才培养 的全 过程 中 ,共 同开 发课 程 、实
施工 学交替 ,让 学生 既可在 企业 现场 完成项 目 任 务 ,也可借 供 网商创业 咨询 服务和 创业 技 能培训 ,为海 南 中小企 业提供 助校 内生产 性 实训基 地远程 进行 项 目运作 ,实现 学校 和企业 网商 创业 服务 。深化 内部人 事 改革 ,落 实教师密 切联 系 企业
学院 ( C o l l e g e ) 与企 业 ( B u s i n e s s )双主 体 ,携手 创新 国信 息化 工程 师 ( 用友 E R P )等职 业 资格认 证培 训 。毕 业生 “ e 营 教学 企业 ”新 模式 ,虚 实 结合打 造校 内外 学 生实 训实 获高级 职业 证书 的 比例 达到 8 0 %以上 。依托 本专 业作 为 中职 习平 台 。以 “ e营教 学企 业 ”为 人才培 养 主基地 , “ 分 级递 骨干教 师省 级培 训基地 的优 势 ,向区域 内高 、 中职学校 开放 进 ”完 成学 生从 大一 “ 个人 网店 ”实 训 ,在 学 院完成个 人 网 实验实 训场 所 ,提 供高 、中职 教师技 能培 训服务 。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作者:吴红耿波祝木伟聂恒凯李荣兵来源:《市场周刊》2016年第03期摘要:文章从校企对接、系统培养、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如专业建设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3-121 -02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关键是要做好专业建设,专业建设能否适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成败。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11年被列为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在校企对接、系统培养、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全面实践,专业建设成果显著。

一、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举措(一)完善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机制,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成立由企业、政府机构、行业和学院参与的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出台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工作章程,制定共管委员会工作制度、委员选聘制度、工作激励制度等,确定委员会成员工作职责和目标及奖惩措施。

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实践环节、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质量共评,达到共同发展。

建立了与物流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院驻外工作站的定期沟通机制,及与物流企业互聘互兼人员制度;每学期聘请企业专家开设专业学术讲座2场。

(二)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推进中高职衔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建立对口支援专业建设合作,成立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开发小组,出台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小组工作制度,共同制定了中高职衔接的物流管理专业4门中职核心课程(如《物流业务流程》等)以及5门高职核心课程(如《采购与仓储》等)的课程标准。

刍议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刍议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刍议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刘文锁【摘要】提供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水平.通过对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索出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校企合作、制定激励措施等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期刊名称】《辽宁高职学报》【年(卷),期】2018(020)008【总页数】2页(P6-7)【关键词】社会服务;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作者】刘文锁【作者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辽宁沈阳 1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0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传承文化、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四大职能。

[1]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高职院校的发展较南方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水平还偏低,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性(一)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与本科教育最明显的不同之处。

[2]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符合社会企业需求,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对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所在区域的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通常也较高。

(二)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水平高职院校的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掌握所在行业发展动态,精准了解企业人才需求规格,进而调整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视野乃至职业生涯带来积极的影响。

教师通过服务社会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可使自己真正融入行业发展,不断弥补学识和技术的不足,提升教科研水平,有利于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以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为例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以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为例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任志新(),女,黑龙江北安人,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院校研究室副教授。

2011年2月第1期(总第84期)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 ournal of J i nan Vocati onal C olleg e Feb .2011No .1(Serial No .84)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以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为例任志新(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摘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要正确理解其内涵。

以服务为宗旨,首先要服务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不是以就业率为导向。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通过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创设专业法人制度和以实践教学为主的第三学期,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与专业岗位零距离学习,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建设,采用过程性的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等手段,初步形成了以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为载体,以培养职业人为目标,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服务;就业;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 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11)01-0057-04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生产一线所需人员为主,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是其主要的职能。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是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极践行教育部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为载体,以培养职业人为目标,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正确理解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一)以服务为宗旨,首要是服务学生一般来讲,高校服务经济社会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科技服务为当地经济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二是通过培养人才为各行各业生产一线提供教育支持。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
科研还停留在个人 自发申报阶段 , 教师单枪匹马者多,
线技术难题的“ 上门服务” 和开发转让项目较少。由于教师 的L常教学工作十分紧张, t 很难到企业学习锻炼, 教师参与 企业的技术改造及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过程, 尚未实质性 运作, 还缺乏合作“ 多赢” 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团队合作的少。有 1 位教职工承接了市厅级以上科研项 目 1
科研工作, 应以应用研究为主, 强调产学研一体化 , 满足中小
企业产品开发 、 工艺改进 、 市场调查、 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形成特 发、 应用技术类科研课题储备不足, 等到课题申报时, 现去上 以寻求科研项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 口,
网查资料, 匆忙应付 , 临时想出来的课题缺乏应用价值, 申报 色的研究方向较少。 上去也很难立项, 即使选择 了应用型课题 , 若没有对企业生
面向社会、 企业的服务工作虽有所开展, 但仍停留在输
中的5%的项目, 4%的项 目由其余4 位教职工平均 5 其余 5 4
承担 , 真正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不到全校教师的 11 , /0 申报 容 立项总是少数的几个人, 一个人有好几个项目。依托工程技
级以上项目, 且形成了系列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验收鉴定数、
5合作共建科技基地的数量有限且缺乏实质性合作内 . 现有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 共建中心的学科专业占全
21 0 0年第 l 2期
黑龙江高教研 究
Heogi gR sace nHge dctn i nj n eerhs i r ua o l a o h E i
No 2 201 .1 0 s ra . e i1 No. 0 20
总第 20期 0
提升 高职院校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

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张向辉,马旭(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摘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承扭着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因此,盛须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文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导,以扩大校企合作领域为切入点,构建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程造价;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一(2013)03一ool3—03一、目前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在国内经济增长强劲势头的背景下,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之而来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特别是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改革,使建筑类企事业单位普遍需求工程造价专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使得工程造价人才更为紧缺。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学校的数量、招生的数量迅速增加,为适应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有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

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培养出的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却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岗位需要。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职教育的本质就是“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完成相关职业的基本技能训练”,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就要体现出这一职业化特点。

目前,许多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不能胜任与本专业有关的相关工作,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不具备职业能力。

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主要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

目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过分追求“创建自身特色”,忽视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概述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服务能力是衡量其教育质量和社会贡献的重要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分析其重要性、挑战以及实现途径。

1.1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培训、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基本框架。

1.2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应用领域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人才培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 技术研发: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 社会培训: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 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2.1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共享。

2.2 优化专业设置,对接行业需求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2.3 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创新能力科研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

高职院校应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2.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

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5 创新社会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高职院校应不断创新社会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如通过网络平台、社区服务等方式,为社会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便捷的服务。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四方联动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四方联动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

主管部 门 、 行 业协会 、 大 中型企业 、 职业 院校 “ 四方 联 动深 度合作 ” 的共建 、 共育 、 共赢 的合 作 机制 , 极 大地 推 动 了职业学 校教 育教 学 的改革 与发 展 。 实行 “ 三 个对 接” , 构 建 校企合 作 新载体 黑旅 院认 为 ,深化 校企合 作 是适 应经 济 发展 新 常态 、提 高技术 技能 人才 培养 质量 的重 大 战 略 决策 , 必 须周 密筹 划 , 务 求实 效 。 为此 , 他 们 经过反
复论 证 , 采取 了一 系列 具有创 造性 的举 措 。 ( 一) 与产业 对接 , 建 立“ 四 方联 动 、 深 度 融合 ” 的校企 合作 运 行机制
善了“ 双元融合 、 学训一体 、 三段提升” 的人才培养 模式 ,提 高 了人才 培养 质量 ,实 现 了多方 互 利共 赢。 构建 “ 嵌 入行 业 标 准 、 岗课 证 赛 贯 通 ” 的 课程 体 系 。通 过调研 论 证 ,整合 了原 有 的课 程 内 容, 构 建 了具 有 地 方特 色 、 突 出职 业 能力 、 满 足旅 游行 业 和 区域 经济 发展 需求 的课 程体 系 。实 现 了 专业 课程 与职 业标 准 的对接 ,与企业 共 同开 发专
坚 持 以培养优 秀旅 游人 才 、服务 区域 行业 发 展 为

中的地位 和作 用 ;进一 步充 分发 挥 了黑龙 江 商 贸 旅游 业龙 头骨 干企 业及 各级 行业 协会 的咨询 指 导 功能 和教 学质 量评 价功 能 ;进一 步充 分利 用 商务 厅行 业 主管部 门的优势 ,沟通毕 业 生进 入省 内商 贸旅 游企 业 的渠道 ;进 一 步提升 了学 院 服务 地方 经济 产业 的能 力 ,为黑 龙 江省 贸易旅 游综 合 开发 工程 提供 人力 资源 支持 和智 力支 撑 。 ( 二) 与 行业 对 接 , 创 新 人 才培 养模 式 与 课程 体系, 创 建新 型教 师 团队

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3.12.31•【文号】教职成厅函[2013]36号•【施行日期】2013.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3]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3〕26号)要求,教育部、财政部按照“学校总结、省级验收、两部评价”的验收工作程序,组织专家对“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省级管理与验收工作进行了复核。

专家组依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对照各地《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重点审核了各地《项目验收报告》、典型案例材料和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等,并出具分省份复核意见。

在综合考虑省级验收情况和专家组意见基础上,经研究,原则同意北京、天津等3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行组织的省级项目验收结论(具体结果可在以下网址查询:http://101.71.249.90/bulletin/index.php),暂缓通过西藏自治区的省级项目验收,对其验收结论不予确认(详见附件1)。

通过中央验收的有关省份应要求省级验收确认为“暂缓通过”的专业限期整改(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并再次组织验收,验收结果应及时报送教育部和财政部。

西藏自治区应按照专家组意见及时整改,半年内提交整改报告并重新向教育部和财政部提出验收申请。

整改期间,有关省份的相关学校和西藏自治区,不得申请其他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项目。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途径探究——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途径探究——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


牡丹 江 1 5 7 0 4 1 )
( 黑 随着经济社会 的迅猛发展 , 就业 市场竞争 日趋激烈 , 对人才的需求越发 全面。 经常会 出现一边是企业用人 荒, 一 边是毕 业生找工作难 , 究其原 因是学校人才培 养与用人单位需求有距 离, 这其 中学生综合 素质不高是主要 因素之一。 本文 结合多年的研究与实践 , 通过课堂教 学、 专业活动 、 全景全人参与、 第二课 堂活动等途径 , 培养和提 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 取
三、 通过 始 于入 学、 贯穿 全程 、 环 环相 扣的 专业 活动 。 锤 炼学 生素 质 达人 引路 , 素 质启 蒙 。院领 导在新 生 开学典 礼 上 以“ 告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将道德素质 、 人文素质 、 审美素质 、 身心素质、 创新素质 、 专业素质与专业知识 、 专业技能的教 育并 重 , 贯穿 在专 业人 才 培养 的全过 程 和校 园活动 的始 终 , 促 进学 生 可持续 发 展能 力 、 就业 与创 业能 力 的提升 。 通过基于岗位、 服务专业的公共平台课教学 。 提升
条件好 , 家长 、 学生、 老师及学校对专业课重视程度高 , 所培 养的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高 , 基本上实现了“ 技能型” 。 素质是
完成 某 种活 动所必 需 的基本 条件 , 包 括 思想 、 政治、 道德 、 人 文、 身体 、 艺术 、 心理 、 创新等素质 , 以及各 素质 的 内化 、 融 合、 升华 , 本文称其为综合素质 。各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 的培养途径通常是选修课 ,而选修课受重视程度普遍被弱 化, 出现 了实 现“ 高素 质 ” 培养 目 标 支撑 力度 明显 不够 , 直 接 影 响学 生 的就业 能力 及 就业后 的发 展水 平 。在我校 的人 才 培养方案中, 我们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专业技能的同时 , 还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联动的机制研究——以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为例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联动的机制研究——以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为例
的技 术改 造 。利 用 学 校 资 源 对 企 业 职 工 进 行 继
、Hale Waihona Puke 专业 与产业联 动是 校企 合作的 新模式
续 教 育 ,提 升 在 岗员 工 的技 能 水 平 ,通 过 高校 的学 习活动 对企业 产生潜 移默 化 的影 响 。
专业 与 产 业 的 联 动 是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科 技 、
高等职 业 院校 专 业 与产 业联 动 的机 制研 究 球
— —
以齐 齐 哈尔职 业 学 院为例
王振 鹏 卢 伟
( 齐齐哈 尔职 业 学院 ,黑龙 江 齐齐哈 尔 110 ) 605 摘 要 : 业与产 业联 动作 为校 企合 作的全 新机制 ,在 此机制 下职 业教 育人 才培 养的 专业与企 业 专
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 ,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 、管理一线实用型人 才为主要
目标 的 多元化 的机 制模 式 。 齐齐哈 尔职 业 学 院本 着 专业设 置 面向 市场 、依托 行 业 、服 务 地 方 经 济建 设 这一 宗 旨,在 专 业建设上 以就 业 为 导向 , 紧贴产 业 市场 的 需要 ,坚持 打造 品 牌 专 业、 建设 特 色专
信息 、人力 资源与相关产业资本相结合。职业
教育必 须 坚 持 以能 力 为 本 位 ,而 在 技 术 型 、技
校企 合 作 是 生 产要 素 有 机 组 合 的形 式 ,这 种组 合 的实质是 基于 “ 专业 与 产业 联动 ” 机 制 ,
在 市场 范 围 内 的生 产 要 素 的 自发 组 合 。实 现 由
作者简介:王振朋 ( 9 1 ,男 ,黑龙江黑河人 ,助教 ,硕士 ,主要研究方 向为校企合作 与产业经济学。 18 一)

合理设置高职院校专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

合理设置高职院校专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

教育园地 农家科技 73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研项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度研究》(项目编号:16G614)研究成果之一合理设置高职院校专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王济魁(牡丹江大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摘 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是高职院校合理设置和调整优化专业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重大战略部署,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方向普遍未能满足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应用技能型人才大量缺乏成为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的纽带,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当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支持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人才层次合理化。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客观分析企业的人才需求,克服当前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进而建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决策的新模式,使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与高职专业设置相协调,提高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陷入大而全式的专业建设理念的误区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追逐大而全的专业发展目标而忽视特色专业建设的问题。

大而全式的专业建设理念虽然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实力,但忽视了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在提升高职院校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

既难以维持传统优势专业在人才市场上的号召力,也使弱势专业陷入招生不足的生存困境。

从而产生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脱钩的现象。

1.2高职院校陷入追风式的专业建设理念的误区 高职院校陷入追风式的专业建设理念的误区。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对新专业的设置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重点建设当前就业市场急需的热门专业而忽视冷门专业的建设,什么“热门”就上什么,缺乏科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探讨
摘要:高职院校要贴近区域产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优化专业办学定位与专业设置,培养出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于行业、企业的转型与技术升级。

关键词:黑龙江;高职教育;服务产业能力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同意启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指出,高职院校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优化专业办学定位与专业设置,建构与区域产业、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于行业、企业的转型与技术升级,增强高职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一、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是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黑龙江在“十二五”期间要加速开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振兴龙江经济,全面提高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实现经济总量与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经济总量到2015年达到2万亿元;推进农业的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和生态化的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每年粮食增产100亿斤,到“十二五”末粮食产量要达到1500亿斤,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为核心,推进工业的聚集发展,加快以交通运输、机械装备、现代农业装备、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二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生产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达到40%,以服务业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城镇化率达到60%。

在资源、环境等约束下,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要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技术进步,即要通过科技推动黑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既需要一批研究型、创新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工作在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将设计方案、科研成果转换成产品的能提供高端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黑龙江高职教育,要对接黑龙江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定位,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出适应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全面服务于黑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黑龙江高职专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专业设置情况
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至2011年,黑龙江高职高专院校达到了41所,其中行业(企业)办学24所,省教育厅管理1所,地市办学11所,民办高职5所,共设置专业331个,其中服务一、二、三产业的专业分别是26、122、183个,专业点1505个,共开办19个专业大类,覆盖黑龙江省各主要行业领域,专
业集中度较高。

文化教育、电子信息、财经、机械设计制造、土建、艺术设计与传媒及农林牧渔等7个专业大类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专业点数都超过了100个,成为高职高专的主体专业大类。

2 存在的问题
(1)专业结构比重与产业结构比重还不够协调
黑龙江高职服务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比为7.9:36.8:55.3(在校生比重为4.8:40.2:55),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3.6:50.5:35.09,两相比较,服务一产的专业点数和在校生比例都小于一产生产总值占黑龙江生产总值的比重,服务三产的专业不论是专业点比例还是在校生比重都高于三产总值占黑龙江生产总值的比重。

服务一产的专业与黑龙江农业地位、粮食产量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应加快发展农业类专业和农业生产服务业类专业。

服务三产的专业比例过高,专业规模与在校生规模供过于求。

(2)专业发展均衡性较差
七个主体专业大类共占总专业点数的75.5%,在校生占全部在校生数的68.9%,服务一、二、三产业的分别是1、2、4个,主体专业大类过于集中,三产比重偏大。

土建、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财经、艺术设计与传媒等热门专业发展过快,开设的院校数多,相互竞争严重,专业建设同质化问题突出,影响了办学特色的形成。

主体专业大类是在相应的产业、行业快速发展牵动下形成的,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专业的设置,忽视了专业内涵建设。

大部分院校所开办的主体专业大类的专业是为了解决招生问题,专业建设水平不高,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水利、环保气象与安全、公安、法律和公共事业等专业大类的专业点少,在校生规模也小,这五个专业大类专业点占总专业数的3.3%,在校生占总在校生的 2.7%,主体专业大类与弱势专业大类相差悬殊,专业结构与规模结构不够均衡。

(3)地市所属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弱化
地市所属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的能力不强,服务农业的意识淡薄,八所地市所属高职院校只有一所设置了畜牧兽医专业。

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市都是农业大市,而这些地市所办的高职高专院校没有设置作物生产栽培、植物保护、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以及园艺技术等发展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专业,地市高职院校服务现代化农业的能力与黑龙江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地市所属高职院校的服务现代化农业的意识急需加强,涉农专业急需发展。

(4)针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更新速度慢
黑龙江高职所开设的331个专业中有266个专业是2004年教育部规定的专业,在2004~2011年的八年中,开设的新专业只占19.6%,专业更新发展缓慢。

新能源汽车、动车制造技术、飞机制造技术、光伏材料技术、石墨技术、高分子
材料加工技术、云计算技术及生物肥料等新专业都未开设,高职教育服务新兴产业的专业数和在校生规模与黑龙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速度不相适应;服务新材料、林产品加工业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的专业水平不高,应加大投入加强建设;面向服务业的专业数量与在校生规模虽然较大,但专业的复合性、技术技能性与职业素养教育急需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