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论文

合集下载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瞻论文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瞻论文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瞻论文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通过特定的法律和财务安排,转化为特定形式的证券,通过公开招标或转让方式向投资者发售,以获取资金并转移风险的重要手段。

自20世纪70年代起,资产证券化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资产证券化早已成为活跃的金融创新工具。

然而,在我国的发展却相对较晚。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金融改革的推进,资产证券化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动。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定义,资产证券化是指以企业信用为基础,通过发行、买卖、持有信用证券的方式,将信用资产证券化的一种金融创新工具。

它包括了资产支持证券、抵押支持证券、收益权转让证券等多种形式。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推进阶段。

起步阶段主要是通过试点项目、示范项目等方式进行探索,以积累经验和推动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出台。

在探索阶段,资产证券化市场开始逐渐形成,信用资产证券化、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收益权凭证化等逐步得到发展。

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政策的不断优化,资产证券化将进入推进阶段,有望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和政策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框架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尚未完善,阻碍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其次,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的认知度较低。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缺乏普及和宣传,投资者对其风险和收益的认识较为薄弱。

此外,资产证券化的资产质量和评估问题也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然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仍然较为广阔。

首先,我国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和转型,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增加,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和风险转移工具,将得到更多应用和推广。

其次,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产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更多的高质量资产。

再者,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和法律框架不断完善,将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研究论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研究论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研究论文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讨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研究认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在过去二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未来的发展应聚焦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加强市场监管和提升投资者保护等方面。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方向与策略一、引言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企业或金融机构的资产通过特定的证券化工具进行分割、打包并发行给投资者的一种金融创新工具。

通过资产证券化,企业能够将其固定资产转化为流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入资产证券化理念和实践,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行详细研究。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试点阶段、加速推广阶段和规范发展阶段。

初期试点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尝试推行资产证券化。

1997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了我国首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拉开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序幕。

1999年,国务院颁布《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办法》,明确了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范围、原则和流程。

在这一阶段,我国主要进行一些试点项目的实施,为后续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加速推广阶段:2000年以后,我国资产证券化进入了加速推广阶段。

此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融资需求大增。

政府加大了对资产证券化的支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

同时,证券化工具也得到了更多机构和投资者的认可和接受。

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涉足资产证券化业务。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规范发展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对资产证券化市场也进行了规范。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对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叙述,介绍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对发展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发展策略一、资产证券化概述资产证券化(AssetSecuritization)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来发行证券。

按照被证券化的资产种类不同,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撑的证券化(Mortgage-BackedSecuritization,MBS)和资产支撑的证券化(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ABS)。

在典型的资产证券化流程中,通常由发起人将预期可获取稳定现金的资产组成一个规模可观的“资产池”,然后将这一“资产池”销售给专门操作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由SPV以预期现金收入为保证,经过担保机构的担保和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向投资者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并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资产证券化对发起人来说,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改善资本结构,从而有力于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财务状况。

对投资者来说,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投资选择,尤其是那些在投资利产品上受到诸多限制的机构投资者,有了合规的投资,并可以借此扩大投资规模、多样化了投资产品。

资产证券化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理: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析原理,资产重组原理,风险隔离原理,信用增级原理。

其中第一个原理是核心原理,因为资产证券化其实就是基础资产现金流的证券化,以上的四个资产证券化原理也常常被简称为“一个核心原理,三个基本原理”。

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美国,它的推出改变了银行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资产证券化可以使贷款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同时,这种证券又是具有贷款信用风险的证券,从而有利于改善资产质量,扩大资金来源,分散信用风险,缓解资本充足压力,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如房地产、债权、汽车贷款等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产品,通过公开销售或私募,让投资者购买这些证券产品来分享资产收益。

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资本利用效率,降低风险,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开放,资产证券化也在我国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

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截至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总规模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市场基础相对薄弱。

为了扩大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发行成本,增加投资者的参与意愿。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资产证券化基金,支持优质资产的证券化和发行。

二是加强市场宣传和培训。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相对新兴的金融工具,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的认知和理解。

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投资者和机构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意识,同时加强市场宣传,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和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

三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资产证券化市场需要有一个统一且透明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公正。

应该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市场主体的权益和义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较高。

资产证券化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资产筛选、证券产品设计、发行和交易等,在每个环节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由于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较晚,相关机构和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机构,加强市场准入和监管行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在发行和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时,应加强对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加大风险审查和尽调的力度,降低市场风险。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发展论文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发展论文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发展探讨摘要: 2012年,《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政策的出台使中国资产证券化重启。

由于我国银行融资需求上升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问题,资产证券化将成为我国金融创新,化解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介绍国内外资产证券化历程,并结合国内资产证券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面临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证券;信贷资产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3)05-0073-02资产证券化,分为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和狭义的资产证券化。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或资产组合以证券资产价值形态运营的过程和方法,包括现金的资产证券化,实体资产的证券化,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和证券资产的证券化。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指资产证券化业务将缺乏流动性或流动性不强的资产构建产池,使其预期将产生较为稳定的现金流,然后出售给特殊目标机构(spv)进行风险隔离,再以资产池未来现金流的收益为基础发行证券,同时通过给予信用增强。

狭义资产证券化一般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资产证券化(mbs)和除此之外资产支持的证券化(abs)。

本文讨论的资产证券化主要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历程及发展现状资产证券化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我国资产证券化之路则启动于上世界90年代,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2005年的初步探索阶段和2005年之后的试点阶段。

1992—2005年,初步探索阶段。

此时我国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和资本市场条件并不健全,因此,企业更多的是通过设立离岸spv,利用海外成熟市场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我国国内最早的资产证券化雏形可以追溯到1992年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的三亚地产投资券。

1996年的珠海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则通过海外设立子公司成立spv,离岸发行2亿美元产品,是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我国企业首次试水海外资产证券化发行的方式。

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

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

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xx年xx月xx日•引言•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资产证券化策略研究目•资产证券化发展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资产证券化的关联性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

它对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缓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资产证券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资产证券化能够盘活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它能够分散风险,优化金融结构,为金融市场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品种。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文旨在研究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具体内容包括: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产品类型及主要市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主要产品及市场规模;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资产证券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方法VS第一部分引言。

简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资产证券化概述。

详细介绍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产品类型及主要市场,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主要产品及市场规模,为后续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分析其根本原因。

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根据前文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论文结构安排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三部分02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的资产,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定义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具有提高流动性、降低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优点。

202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和发展。

作为一种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资产证券化不仅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产品,还为原始权益人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经历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本文将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逐步扩大: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监管政策的逐步放宽,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筹集资金,市场上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层出不穷。

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信贷资产证券化(CLO)和企业资产证券化(ABS)外,近年来还出现了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

这些产品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选择。

投资者群体逐渐成熟: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教育的深入,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群体逐渐成熟。

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开始关注和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不断提升。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但整体上仍显得不够完善。

一些重要领域的法律空白和监管套利现象仍然存在,给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高效运作离不开完善的市场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在资产估值、评级、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加强。

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不足:资产证券化涉及的风险复杂多样,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目前,部分参与机构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仍存在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瞻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瞻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瞻【摘要】我国资产证券化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多关注和支持,其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目前正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国资产证券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也纷纷出台支持措施。

加大监管力度将是未来处理挑战和风险的关键。

笔者认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实现良性发展。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现状、问题、挑战、前景、支持措施、监管力度、新机遇、研究意义1. 引言1.1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重要性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通过将企业实物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促进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

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通过资产证券化,企业可以将自身的资产转移给特定实体,从而不仅可以快速获得融资,还可以避免一些传统融资方式的限制和约束,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资产证券化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产结构,实现资产负债匹配,规避风险。

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促进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资产证券化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动力。

1.2 研究意义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我国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可以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决策依据,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向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深入研究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及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有助于为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来实现融资的金融工具。

本文首先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管不足、市场透明度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监管、规范市场发展、提升透明度和拓展市场应用的对策建议。

最后强调了发展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通过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发展,可以推动市场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概述、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背景、研究目的、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与规范发展、提升资产证券化市场透明度、拓展资产证券化市场应用、发展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建议。

1. 引言1.1 资产证券化概述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企业或个人拥有的资产转变成可交易的证券产品,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资产持有者可以将资产进行分割、转让和再组合,从而实现资产的有效配置和增值。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通过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将资产转化为具有流动性和可交易性的金融工具,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资产投资,并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可以带动资本市场的繁荣,促进金融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完善。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正在逐步完善和深化,不仅加速了企业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有望迎来更加稳健和健康的发展。

1.2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背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特定的资产转化为市场上可交易的证券,通过证券化将固定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进而使资金更加流动,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如房地产、债券、抵押贷款等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并发行给投资者。

它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分散风险、促进资金市场发展等。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本文将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扩大:自1997年我国首次推出地产股票发行以来,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达数万亿元人民币。

债券类资产证券化占比最大。

2. 行业结构优化: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行业结构的优化。

过去,房地产领域资产证券化居主导地位,但近年来,汽车贷款、消费信贷等领域也开始加入。

3. 监管政策不断完善:为了规范资产证券化市场,我国监管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

银保监会于2013年颁布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创新业务管理办法》,规范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二、问题1. 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尽管有一些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政策,但仍存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法律法规,缺乏对关键环节的明确规定等问题。

2. 业务模式单一: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其他领域的开展相对较少。

这导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多样性相对较弱。

3. 风险管控不足: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国目前在风险管控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策2. 多元化发展:鼓励其他领域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如消费信贷、汽车贷款等。

通过多元化发展,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3. 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建立风险监测体系,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加大对装备、技术、监管手段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4. 加强信息披露: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

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建议

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建议

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已经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这一过程有效地盘活了资产,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本文旨在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

文章将首先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和运作原理进行介绍,然后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特点和趋势。

接着,文章将重点讨论我国资产证券化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法律、监管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发展的影响。

基于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文章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但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受到广泛关注的时间则主要集中在21世纪以后。

以下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主要阶段:起步阶段(1990年代初-2000年):在这一阶段,我国资产证券化还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

1992年,海南三亚地产投资券的发行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的初步尝试。

随后,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也开始尝试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

然而,由于市场环境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这一阶段的发展相对缓慢。

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2008年):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资产证券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1年,我国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资产支持证券——“联通收益计划”成功发行,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正式启动。

此后,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发行各类资产支持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资产证券化问题探讨论文

资产证券化问题探讨论文

资产证券化问题探讨论文内容摘要:如今我国经济已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概念问题对策第一种定义认为资产证券化是指背后有资产支持的证券化。

即资产拥有者将自身持有的各类资产分门别类,加以汇集组合,形成一个个“资产池”,池里所装的资产都具有相似的收益特征,然后再把这些“资产池”委托或卖给专门机构。

实质是融资者将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而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可以转让,也可以不转让。

第二种定义将资产证券化划分为一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

一级证券化是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通过发行证券来融资。

二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贷款和应收账款等转化为可流动转让工具的过程。

核心在于对贷款中的风险与收益要素的分离与重组,使其定价和配置更为有效,使各方均能受益。

本文界定资产证券化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有预期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

实质是融资者将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而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可以转让,也可以不转让。

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的意义有利于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通过积极实行资产证券化,首先能够分流我国庞大的储蓄资金,壮大我国现有资本市场的规模;其次,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新的证券投资品种,为投资者提供新的储蓄替代型投资工具,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再次,资产证券化可以搭建起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沟通的桥梁。

有利于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可以将证券化的债权债务相互转让、抵减,清理三角债务;可以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实现企业当前现金收入;通过表外融资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将一些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可以交易流通的证券,使得商业银行在不改变负债的情况下,有效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资产证券化发展探讨论文

资产证券化发展探讨论文

资产证券化发展探讨论文一、正确看待资产证券化的功能毫无疑问,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最初出现是和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联系在一起的。

事实上,发源于美国的这一金融创新工具,最初也是为了提高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以及转移和分散信贷风险。

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继采用并发展完善了这项金融创新技术,使之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令人振奋的金融工具。

根据美国债券市场协会的统计,2005年前三个季度,美国中长期债券市场新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24万亿美元,占美国债券市场整个新发行总量的53.6%。

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末,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余额达7.7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债券市场全部余额24.7万亿美元的3l%,为市场的第一大产品。

资产证券化已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欧洲的资产证券化以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德国等国的为标志,在最近几年96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从2000年的800亿欧元左右上升到2004年的2480亿欧元左右。

2005年前三个季度欧洲新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达1962亿欧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

资产证券化在欧洲市场已进入成熟运用和快速发展阶段。

资产证券化开始出现在亚洲市场上,主要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截至2004年末,整个亚洲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从1998年的70亿美元上升到680亿美元。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资产证券化已不仅仅是当初作为化解不良资产的工具来运用,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相比,资产证券化虽然属于债券融资的范畴,但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它和上述融资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方式都是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经营未来现金流的要求权,由于融资对象受多种不确性因素的影响,其融资形成的资产都存在着不可预计的稳定的现金流,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来自宏观的因素,也可能来自微观的因素,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投资者不可能准确评判企业的价值;而资产证券化最大的特点是,其基础支持资产主要是贷款、应收账款等具有可预计的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是以资产信用替代企业整体信用,投资者可以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产折价。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研究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研究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研究【摘要】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实物资产转化为证券,通过证券化发行证券并进行交易的过程。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逐渐受到政府和市场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历史演变、发展现状、监管体系、风险防范机制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提高透明度和加强信息披露等政策建议,以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未来,我国资产证券化有望在资本市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机会。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定义、意义、历史演变、监管体系、风险防范机制、投资者保护、发展趋势、政策建议。

1. 引言1.1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创新工具,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从而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层出不穷,包括不动产证券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政府债务资产证券化等。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各类机构和企业纷纷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吸引了大量资金参与其中。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监管机制逐步完善,市场参与者的风险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市场呈现出活跃的景象。

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逐渐成熟,我国资产证券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意义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些具有现金流的资产转化为特定的证券产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交易和融资的过程。

这些资产可以是房地产、汽车贷款、信用卡债务、企业债券等,通过将这些资产打包并发行证券化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同时也能够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流动性。

202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探析论文

202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探析论文

202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探析论文一、引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创新,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在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风险、提高资产流动性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有效防范和应对这些风险,成为了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资产证券化概述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原本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和信用增级,转化为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其核心在于将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转化为即期现金流,从而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资产证券化的种类多样,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房地产证券化等。

三、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信用风险: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还款来源主要是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一旦基础资产出现违约,将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直接损失。

此外,信用评级机构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评级也可能存在偏差,进一步加大了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利率的波动、汇率的变动等因素都可能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导致投资者面临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多个主体,包括发起人、特殊目的机构(SPV)、信用评级机构、投资者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交易失败,从而引发操作风险。

法律风险: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复杂,涉及到合同法、破产法、证券法等多个领域。

如果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相关法律解释不明确,都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法律风险。

四、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措施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应进一步完善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利,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是防范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息披露要求,确保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产品的风险特征和投资收益情况。

同时,要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处罚力度,防止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

资产证券化论文

资产证券化论文

资产证券化论文资产证券化论文资产证券化论文【1】[摘要]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金融规模的壮大有着重要意义,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活动之一,但目前其在我国的发展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更好地发展资产支持证券,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破产隔离SPV一、资产证券化的内涵资产证券化就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收入的金融资产组合成一个资产池,并将其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现在已经变成当前全球金融市场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了。

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发起人要根据自身资产证券化的需求确定证券化目标,然后对自己拥有的资产进行清理重组,把这些资产组合成一个资产池。

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资产组合,是基于大数定律,虽然我们不能预测资产池中每笔单项贷款的收益,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对现金流组合整体进行预测,且资产的多样性可以抑制单笔资产的风险,即资产证券化是对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使整体受益的过程;接下来,发起人将资产池“真实出售”给特设机构(SPV),SPV通过信用增级等手段,以购买的资产组合的可预期现金流为担保向投资者发行证券,再用发行证券筹集的资金,支付原始权益人即发起人,以此作为其转移资产的对价,然后再用受让资产所产生的收入向证券投资者支付证券本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SPV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设立SPV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真实出售”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对发起人的“破产隔离”,减少证券投资者受到发起人发生破产而带来的影响。

二、资产证券化的优势1.满足供需,降低融资成本。

我国有大量的可证券化资产,这些资产如果被证券化可以帮助原始债权人提升资产负债的管理能力,使资金不再闲置,增强了资金的流动性,为其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由此获取更多收益。

也可以壮大我国金融市场规模,同时为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提供了机遇。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前景分析论文(全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前景分析论文(全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进展前景分析论文论文论文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资产证券化,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进展。

ZG资产证券化探究较晚,20XX年3月21日央行宣布GJ开发银行和ZG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分别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按揭资产证券化的工作。

4月20日《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治理办法》正式颁布,这标志着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迈出重要的一步。

虽然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其广阔的进展前景却是无可否定的。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进展的障碍1.符合资产证券化的资产供给问题资产证券化中的供给问题,主要是可供证券化的资产合格性问题。

从资产证券化最早的美国的实践来看,资产证券化首选的标的资产是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而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才刚刚起步。

但从理论上讲,只要借助于各种技术安排,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设立各种安全机制,提高信用,减少毁约和拖欠,稳定未来现金流入量,降低证券化资产的风险,那么能够实现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将会增多,因此增加符合资产证券化要求的标的资产是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资产证券化需求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资产证券的投资群体。

从发达GJ的情况来看,资产证券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外国投资者等。

但是在我国,由于机构投资者的资格要求受到制度限制,因此机构投资者对该类证券的投资受到一定的约束。

当然,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成为证券需求者,但是能否使个人投资者这种潜在的需求力量变成现实,关键还在于提高证券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使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资产证券化中的法律问题(1)资产转让的法律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证券化中,首先面临的难题便是资产转让的审批问题。

金融资产的转让需要政府主管机关的审批,资产相关的抵押权、质押权等物权需要主管机关的转移登记才能生效,即使主管机关审批后,转让时操作上的最大的障碍是,一个一个地通知债务人。

这些问题都有待有效解决。

2024年我国商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论文

2024年我国商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论文

2024年我国商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论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

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能够增强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还能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本文将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发展背景、运作流程、优势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我国商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与发展背景信贷资产证券化(Credit Asset Securitization,简称CAS)是指将原本不流通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一定的结构化安排和信用增级措施,转变为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和交易的证券的过程。

这种金融创新的出现,既源于金融市场的需求推动,也受到了金融监管政策的影响。

在我国,商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不断扩大,流动性管理压力增大;二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三是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了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降低风险资产的比例。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资产池的构建:银行首先会根据自身的资产状况和市场需求,筛选出适合证券化的信贷资产,构建资产池。

信用增级:为了提升资产池的整体信用等级,银行会采用多种信用增级措施,如设置优先/次级结构、引入第三方担保等。

发行证券:在信用增级完成后,银行会向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简称ABS)。

这些证券通常分为优先级和次级,优先级证券的信用等级较高,风险较低,收益率也相对较低;而次级证券则相反,风险和收益都相对较高。

资产管理与服务:在证券发行后,银行还需要对资产池进行持续的管理和服务,包括收取贷款本息、管理信贷风险等。

三、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商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提高资产流动性: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将原本流动性较差的信贷资产转化为可在市场上流通的证券,从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论文[论文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论文摘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不同于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

不能把资产证券化定位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把资产证券化作为化解银行的信贷风险、解决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工具。

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应该着眼于国家基础设施等资产的证券化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上,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效率。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融资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运用。

其功能不断深化,品种也在不断创新。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也出现了资产证券化热。

但大家更多看中的是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风险的隔离功能。

笔者认为,发展资产证券化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不能盲目照搬,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正确看待资产证券化的功能毫无疑问,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最初出现是和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联系在一起的。

事实上,发源于美国的这一金融创新工具,最初也是为了提高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以及转移和分散信贷风险。

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继采用并发展完善了这项金融创新技术,使之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令人振奋的金融工具。

根据美国债券市场协会的统计,2005年前三个季度,美国中长期债券市场新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24万亿美元,占美国债券市场整个新发行总量的53.6%。

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末,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余额达7.71 / 9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债券市场全部余额24.7万亿美元的3l%,为市场的第一大产品。

资产证券化已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欧洲的资产证券化以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德国等国的为标志,在最近几年96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从2000年的800亿欧元左右上升到2004年的2480亿欧元左右。

2005年前三个季度欧洲新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达1962亿欧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

资产证券化在欧洲市场已进入成熟运用和快速发展阶段。

资产证券化开始出现在亚洲市场上,主要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截至2004年末,整个亚洲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从1998年的70亿美元上升到680亿美元。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资产证券化已不仅仅是当初作为化解不良资产的工具来运用,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相比,资产证券化虽然属于债券融资的范畴,但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它和上述融资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方式都是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经营未来现金流的要求权,由于融资对象受多种不确性因素的影响,其融资形成的资产都存在着不可预计的稳定的现金流,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来自宏观的因素,也可能来自微观的因素,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投资者不可能准确评判企业的价值;而资产证券化最大的特点是,其基础支持资产主要是贷款、应收账款等具有可预计的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是以资产信用替代企业整体信用,投资者可以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产---------------------------------------------------------------范文最新推荐------------------------------------------------------ 折价。

资产证券化打破了传统的金融中介垄断,同时与非中介竞争,通过盘活非流动资产,提高资源配置的运作效率;开辟了企业融资的新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还改变了证券市场的结构,极大地丰富了证券市场的运作品种,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美欧各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表明,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即将步入资产证券化产品主导阶段,资产证券化正在改变着金融市场的融资方式,推动着全球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

二、中国引入资产证券化的正确思路各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实践给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但笔者认为这种借鉴不在于给我们提供了现成的资产支持证券化工具,而更多的应该是资产证券化这种思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探讨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影响。

笔者认为,不能把资产证券化定位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把资产证券化作为化解银行的信贷风险、解决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的工具。

因为中国的金融环境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亚洲各国。

首先,中国的融资结构不同于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

长期以来,银行业资产占据了中国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

统计表明,截至2006年4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达2.8万余家,银行业总资产近40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95%以上。

由于中国的股票市场自诞生之初就存在着功能上的偏差,再加上制度设计上的人为分割缺陷,市场秩序混乱,上市公司质量低下,投资者信心备受打击,发展速度缓慢。

而且债券市场的发展又滞后于股票市场的3 / 9发展,在债券市场的融资中,政府债券以及准政府债券发展较快,比重过高,而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明显滞后。

企业债券余额在全部债券余额中的比重多年来一直徘徊在3%左右。

1999年,美国、韩国的银行业资产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占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美国分别为51%和49%,韩国分别为66%和34%。

美国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基本平衡,直接融资市场较为发达。

加上美国是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非常发达,企业行为也已高度的市场化。

美国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十分发达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较低的储蓄率,导致银行从常规渠道获取的资金来源不足以满足其放贷需求,利用资产证券化可以较好地解决其银行流动性不足的缺陷,并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中获得贷款服务收入,以弥补存贷利差的不足。

而我国由于各种原因,居民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加上国有金融资源的垄断性,银行系统占据了绝大部分储蓄资源,银行不担心资金来源(同业竞争除外);同时社会对于银行贷款的需求也十分强烈,银行也不担心贷款的压力,而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取得的资产流动性又面临着较大的投资压力,在宏观调控的压力下,银行将勉为其难。

因此,我国的银行业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解决其流动性和长期负债融资需求的压力不大。

其次,和亚洲其他国家相比,引入资产证券化的初衷不同。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亚洲各国之所以引人资产证券化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银行危机产生的大量的不良资产,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泰国等都是如此。

但随着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的重建和金融秩序的恢复,资产证券化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以韩国为例,其---------------------------------------------------------------范文最新推荐------------------------------------------------------ 资产证券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9~2000年是引入资产证券化阶段,主要目标是金融重建和不良贷款的处置;2000~2001年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阶段,主要提高资产流动性,克服期限集中到期的问题;2002~2004年是不断成熟阶段,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扩大到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卡应收款、学生贷款、未来收入债券等。

在中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率不断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经过国家注资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后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并不很大。

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来化解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也有失偏颇,适合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只能是低流动性资产,而决非不良资产。

如前所述,资产证券化不同于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它是资产支持证券,是以未来可预计的稳定的现金流为标的。

而所谓的不良资产大多不具有可预计的现金流产生。

华融等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债权中,不少是因体制原因而长期沉淀下来的、已无多大价值、根本不可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

其余部分债权尽管还可能产生收益,但也因国企经营状况不佳或无抵押和担保,其价值大打折扣,能否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不可预测性较大,不良资产的证券化难度很大。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对象可以是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但绝不能是质量低劣的资产,更不可以对大量呆坏账资产进行证券化处理,商业银行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引入资产证券化的思路应该是通过引入资产证券化来改善融资结构,完善证券市场,推动5 / 9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是通过不同种类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投资者提供足够多的可选择的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从而分流银行体系存在的巨额储蓄资金,缓解银行体系信贷扩张的冲动和压力,降低宏观调控的成本。

二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优化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开辟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之外的第三条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和监督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拓宽开发性金融的融资渠道,支持国家基础设施等经济瓶颈领域建设,减轻国家财政的压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三、结合中国实际发展资产证券化要达到上述目的,笔者认为,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应该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应该优先考虑对国家基础设施等资产的证券化,特别是有稳定现金流预期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如电力、供水、水处理、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储备、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林地等资源资产的证券化。

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靠增发国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累计的国债规模较大,已接近风险警戒线,但是中国的能源和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于需要这一局面并未根本改观。

自2002年起,中国财政赤字跃居3000亿元以上,并接连创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高,连续3年,我国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都逼近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3%。

据估算,中国目前全部债务存量已超过1.8万亿元,且中国国债正在步入借新还旧的高度债务时期,国家财政的债务本息支付任务沉重,年还本付息额达到5000亿元以上,政府未来的偿债能力大大降低。

而随着国家经济战略转移,特别是西部---------------------------------------------------------------范文最新推荐------------------------------------------------------ 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战略,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