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崇阳县沙坪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7月10日至7月18日,我们学校六名教师作为第二批次参加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通过听专家教授的报告,实地考察,小组交流,班级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的理念,增长了新知识,获取了新信息,学到了新经验,清醒了头脑,相信这十天的学习,必将对自身今后从事课堂教学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

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崇阳县沙坪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中心完小,迅速行动,积极研究新课标理念,认真组织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产生了些许困惑。

现在一并提出,请与会的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第一、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

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课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这种由“理念”向“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完成的,人的思想认识,人的思维
习惯,人的整体素养及社会外部的大环境都可以制约理念的实施和理想的实现。

从目前实验区的“成果”来看,有些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有些流于形式,有些仅供“展示”“汇
报”,不能真正落实于课堂,有些课是“大杂烩”,“大拼盘”,在实验区流传着一句“内容如不够,小组活动凑”的顺口溜,不能不说是新课改带来的一种“流行病”。

因此,我们要走出误区,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东西,要脚踏实地,实现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

第二、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过去,我们的教师是在教教科书即教教材,而今天应变为教材教,是把教材做为素材,过去认为课程是由教科书、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况和教学环境组成,而今天研究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上,还应包括师生互动及在互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上。

过去,我们在教学设计上的各种目标,都是预设目标,而生成目标没有被重视,生成目标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及出现了问题的解决中生成的,它在未来的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因此,我们应把重视预设目标转为重视生成目标。

第三、要改变教学模式。

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复
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练习和提高。

如果今天我们依然用过去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显然不能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所以要改变教学模式,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应是高度个性化的,多姿多彩的,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师要有对教材取舍、调整的能力,备课时要知道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知道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到学校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
中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示,当把过程还给孩子的时候,学生学习就不是被动的了。

学生有发言权,教师不是无所不知的传授者,教学过程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路径进行,有些是不可预测的,为了学生的发展,要调整教学进程,使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关注的不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教案,而应注意学生的状态,抓住有利时机,因事利导。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许多亮点,这是孩子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蒙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让智慧闪耀光芒;要点拨偏差,让失误得以校正;要引发争论,让思维擦出火花;要剥枝除叶,让质疑抓住主
干;要拨动琴弦,让情感得以熏陶;要尊重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扬;要满足表现欲望,让生命释放活力。

新课程的过程不应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成为一个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应寻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三步五环七程序已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课堂里有没有学生成长的气息。

第四、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

原有经验因为新经验的加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突出而引发的观念转变,结构重组,新旧知识间的这种
过程,谁也不能代替,教师要给学生知识重组,知识建构的时间,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认为给学生讲的越多,越细,越透就越好。

2、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反驳,提问,补充。

而不是怕出“意外”,怕影响进度,丢面子,就对学生的反驳,提问等不理和训斥。

3、在课堂上少问“为什么”,过去我们常常喜欢问
学生“为什么”,都是教师想追问结果和答案来证实自己讲的是对的。

在课堂上应该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让他们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他自己的经验知识来与教师交流的,教师要尊重孩子,少问没有什么深层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说“我讲这么透了,你还不懂?”“听都没听懂,还想看懂?”之类的话语,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明白了才行。

4、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这是当前课改特别强调的。

过去我们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

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

现在,我们要让学生提问题,给学生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

5、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探索性学习,学会合作。

探索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有研究性的人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长期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亲自动手,去研究、调查、汇报来培
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6、改变师生关系。

新文化的重建包括课堂文化、教研文化和学生文化。

而师生关系是课堂文化的重要方面。

篇二: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崇阳县沙坪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7月10日至7月18日,我们学校六名教师作为第二批次参加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通过听专家教授的报告,实地考察,小组交流,班级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的理念,增长了新知识,获取了新信息,学到了新经验,清醒了头脑,相信这十天的学习,必将对自身今后从事课堂教学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

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崇阳县沙坪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中心完小,迅速行动,积极研究新课标理念,认真组织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产生了些许困惑。

现在一并提出,请与会的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第一、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

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课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这种由“理念”向“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完成的,人的思想认识,人的思维习惯,人的整体素养及
社会外部的大环境都可以制约理念的实施和理想的实现。

从目前实验区的“成果”来看,有些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有些流于形式,有些仅供“展示”“汇报”,不能真正落实于课堂,有些课是“大杂烩”,“大拼盘”,在实验区流传着一句“内容如不够,小组活动凑”的顺口溜,不能不说是新课改带来的一种“流行病”。

因此,我们要走出误区,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东西,要脚踏实地,实现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

第二、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过去,我们的教师是在教教科书即教教材,而今天应变为教材教,是把教材做为素材,过去认为课程是由教科书、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况和教学环境组成,而今天研究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上,还应包括师生互动及在互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上。

过去,我们在教学设计上的各种目标,都是预设目标,而生成目标没有被重视,生成目标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及出现了问题的解决中生成的,它在未来的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因此,我们应把重视预设目标转为重视生成目标。

第三、要改变教学模式。

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练习和提高。

如果今天我们依然用过去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显然不能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所以要改变教学模式,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应是高度个性化的,多姿多彩的,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师要有对教材取舍、调整的能力,
备课时要知道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要知道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到学校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示,当把过程还给孩子的时候,学生学习就不是被动的了。

学生有发言权,教师不是无所不知的传授者,教学过程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路径进行,有些是不可预测的,为了学生的发展,要调整教学进程,使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关注的不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教案,而应注意学生的状态,抓住有利时机,因事利导。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许多亮点,这是孩子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蒙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让智慧闪耀光芒;要点拨偏差,让失误得以校正;要引发争论,让思维擦出火花;要剥枝除叶,让质疑抓住主干;要拨动琴弦,让情感得以熏陶;要尊重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扬;要满足表现欲望,让生命释放活力。

新课程的过程不应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成为一个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应寻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三步五环七程序已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课堂里有没有学生成长的气息。

第四、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
息进行编码。

原有经验因为新经验的加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突出而引发的观念转变,结构重组,新旧知识间的这种过程,谁也不能代替,教师要给学生知识重组,知识建构的时间,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认为给学生讲的越多,越细,越透就越好。

2、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反驳,提问,补充。

而不是怕出“意外”,怕影响进度,丢面子,就对学生的反驳,提问等不理和训斥。

3、在课堂上少问“为什么”,过去我们常常喜欢问学生“为什么”,都是教师想追问结果和答案来证实自己讲的是对的。

在课堂上应该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让他们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他自己的经验知识来与教师交流的,教师要尊重孩子,少问没有什么深层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说“我讲这么透了,你还不懂?”“听都没听懂,还想看懂?”之类的话语,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明白了才行。

4、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这是当前课改特别强调的。

过去我们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

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

现在,我们要让学生提问题,给学生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

5、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探索性学习,学会合作。

探索
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有研究性的人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长期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亲自动手,去研究、调查、汇报来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6、改变师生关系。

新文化的重建包括课堂文化、教研文化和学生文化。

而师生关系是课堂文化的重要方面。

篇二:逸夫小学课改汇报材料
引领师生成长,成就幸福人生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与成果展示会材料
平坝县逸夫小学
太阳之车来来去去,绿了芭蕉红了樱桃,转眼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校已经走过了8年的历程。

XX年秋季以来,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逸夫这方沃土,为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学校始终坚持?让教育处处精彩,让儿童天天快乐?的办学理念;坚持?轻负担、高效率、显特色、重发展?的办学目标,紧扣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一中心,抓住转变教学方式这一关键,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在管理机制创新、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研究、特色建设打造等方面不断开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八年的风雨兼程,三十多个春夏秋冬,二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路走来,学校在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改革中奋
起,在一次次敢为人先的开拓中不断前进??我们在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诠释着逸夫教育人对?追求卓越,行胜于言?的平坝精神的独特理解。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平坝县逸夫小学——这名平坝县教育战线上崭露头角的?新兵?,也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苦苦追寻吃好?课改?这只?螃蟹?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精心制定了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确立全方位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就教师和学生的幸福人生,打造一所?创新,求是,诚爱?的高品位学校的课改目标。

八年来,我们以校为本,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建立健全全新的管理制度,构建全新的管理模式,努力建设积极、规范、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

开展富有实效性、创造性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发和实施具有校园气息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加强德育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

新课程改革伴我们同行,新课程改革促我们成长,成就着一个个幸福的人生??
一、理念与视野更新,教师与教苑涅槃。

1、建章立制——规范课程改革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由教导处专门负责课改工作。

按照《平坝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学校制定了《平坝县逸夫小学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各种组织机构健全,各项制度日趋完善,工作计划落实情况良好,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课题组、学科研究组及专家指导
组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激励机制——增强教师责任意识。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创新管理机制,努力建设规范、人文的校园文化,全方位为教师提供宽松、愉悦、和谐的工作环境,不断为课程改革奠定扎实的师资基础。

逸夫小学的教师大多是通过严格的择优录取考试从全县的广大中小学校选调而来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都比较合理。

以前,他们雄心勃勃,在各自学校曾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如今,他们意气风发,都期望在新的岗位上寻求自己事业上的突破,建立新的功勋。

在新的学校里,如何找到合适的发展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新课程改革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大胆引进竞争机制,推行全员竞聘,加强业务考核,让广大教师切实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使所有教师的教师都获得了成长的信心和动力,不断焕发出?为荣誉和成就而战?的工作
热情。

2、人文关怀——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有的教师望而却步,有的教师无所适从,普遍表现出紧张、焦虑、担忧、动摇的心理。

为此,我们着力构建和谐的管理文化,用宽松的环境、心灵的沟通、和谐的气氛增强全体教师的组织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生存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会敬业,敬业才会创新。

我们在细节中渗透人文关怀,三八节,组织女教师开展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青年节,组织未婚教师共进晚餐;教师节,给每位教师送上诚挚的祝福;全力解决老师们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力争做到有难帮,有喜庆,有忧排。

我们为老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人性化的教学和办公条件,全方位关注每个教师的生命质量。

一切以尊重为基础,以理解为纽带,以沟通为途径,以团结发展为目的,切实解决每一位教师的心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广大教师找到自身价值和职业幸福感。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我们以博大的胸怀团结和接纳持不同观点的教师。

学校的教师来自平坝四面八方,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以不同的视角和经验审视学校的管理,偶尔还会发发牢骚,表达不满。

我们认为,人无完人,学校的管理
难免挂一漏万,容许教师争论,容许教师虚心接受教师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承认失误和过错,对于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无裨益。

也只有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和能独立思考问题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具有民主意识、有主体精神、有独特思想的学生。

自由的思想是人世间最绚丽最灿烂的花朵。

我们对教师实施弹性管理,创造自由的空气缓解教师们的心理压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让教师们去从事自己的思想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这样,每个教师在自由状态下,真正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不断迸发出一个个创新思维的火花:一个个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一个个个性鲜明、视角独特、思维成熟的新观念得以充分张扬。

从而不断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着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活动载体——培养教师团队精神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两个人是无法取得实效的,因此必须一支团结、合作、高效的团队。

为了打造一支步调一致,和谐共处,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教师团队,我们利用多种渠道渗透团队思想,强化团队意识。

如鼓励教师为学校提合理化建议,组织教师开展诸如骨干教师传帮带、青蓝对子帮扶、?同备同上同听同评一堂课?等各种教学活动,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

群雁高飞头雁领。

学校拥有40位省、市县级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他们的业务素质强,在本县及相邻县校都有一定的知
名度,放大名师效应,可以带动全校教师共同成长。

学校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努力为骨干教师创造对外参观、考察、学术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广猎信息,了解新成就,学习新经验,充实自我。

同时,学校也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要求他们课堂开放;每学期承担一次校级示范教学或专题讲座;每学期指导一位青年教师上一节汇报课,发挥对青年教师的引领作用。

5、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改理念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使培训工作为新课程改革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校还把课改成果作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时作为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课改热情,学校课改氛围日益浓厚。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我们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蹲下去?战略。

课改实验开展八年以来,我校从行政到一线教师,先后到安顺、贵阳、广州、上海、安徽、珠海、广西、成都、重庆、西安、等地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通识培训和学
科培训达上百余人次,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功、观摩教学、教学研讨会达60余人次。

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进行学习情况汇报,及时开展二级培训,让全体教师共享学习成果。

学校坚持构筑育人兴校的平台,强化培训,把锻造名师的机会提供给每一位教师,实现其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邀请安顺教科所的陈福宇、冉黔鸣副教授、安顺一中的陈捷副校长、杨艳鸣主任,贵州教育学院的刘启艳、李建年专家、贵州省国土厅的杨文历教授来学校教学,给教师们传经送宝、释疑解惑,还邀请了手拉手学校紫云一小、紫云坝扬小学、普定一小、普定三小、镇宁实验学校、和关岭一小、二小、三小及本县的齐佰、关口、高峰、乐平、朝田、五里等学校的老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此外,学校领导带领行政积极随堂听课;教导处、工会、总务后勤下年级蹲点,关注实验的每一个过程。

6、岗位练兵——锤炼扎实的教学技能。

岗位练兵不仅可以激发教师苦练?内功?的热情,而且能成为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

学校定期开展以?我对课改的认识?为主题的各科骨干教师交流会,教师课堂大比武、大练兵活动,举办教师技能大赛,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说课、教材分析、下水作文、即兴沙龙、趣味数学解题、英语口语等一系列比赛。

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竞赛,敦促青年
教师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不定期召开?新课程改革实验阶段性校本教研汇报课?,不断总结、反思、调整、使学校的课改工作沿着健康、正确、有序的轨道发展。

二、理论与实践并重,探索与求实同行。

如果把新课程改革比作一艘博浪击流的航空母舰,我们可以看到:这艘军舰已经配备了大量的?新型武器?,新名词、新花样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在课程改革风起迭涌的滚滚浪潮中,我们常常感到教育现状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的境界存在的巨大差距,故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终南捷径捷径,惟有靠锲而不舍、求实创新的教研实践,才能不至于落入所谓?穿新鞋走老路?的窠臼,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把课改的终极目标定位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激励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成长,并着重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1、校本教研活动——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源头活水。

逸夫小学建校伊始,就把加强教育教学科研作为强校之基。

承担课改实验以来,我们有意识地将课改工作与课题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坚持校长、教导主任等成员与各年级组、教研组联系制度,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篇三:小学语文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语文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认清实质把握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