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初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当前农村初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党和国家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不得不审视农村的教育,关注农村的教育数量和质量,不仅要让农村孩子有学上,更要学有所获。

而现在农村初中教育质量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这种事实导致的后果日益显现出来。

我认为导致农村初中教育质量偏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贫乏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贫富差距拉大,造成城乡教育的严重差别。

其直接反映就是农村教育投人不足,教育资源贫乏。

农村初中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上与城市初中差别较大,无法达到国家开设课程所必备标准,现在大部分农村初中只有一幢教学楼,基本上没有语音室和电教室。

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卫生设施陈旧,数量少,不能及时补充更新。

教师上课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学仅仅围绕教科书进行,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2 农村初中师资薄弱,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虽然有大量的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充实到农村初中的教师队伍中来,但总的来说还是比例过
低,难以应付教学的需要。

同时,由于农村初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农村教师工资收人与同年龄同学历同职称的城市教师相比,平均少三分之一左右;与城市重点学校教师相比是其工资的五分之一左右。

许多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或是通过关系调到城市初中,或是去沿海发达地区任教。

有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从农村选调一批初中骨干教师到高中任教,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初中的师资力量。

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影响了当地农村初中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思走,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3 整合教育资源,合校并校使得学生流失严重
国家整合教育资源,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使得农村学生不能在当地就学。

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反正是离家上学,就到城里学校就读。

这样反而使多数农村学生流失,城里学校却是人满为患。

这样的教育格局反而又会产生更多的教育隐患,农村教育资源闲置,教师无学生可教,极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农村教育将从中国的教育史中彻底消失,其后果是严重的。

4 “城市取向”的新课改不适应农村初中
现行新课程改革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全国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无视城市和农村儿童少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少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

这无疑对
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是不适应的。

现行教材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切实际和偏难,致使部分农村初中学生难以胜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被迫辍学。

5 农村初中现行评价机制滞后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学区群众评价一所学校好坏仍以升学率的高低为主要标准。

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以中考作为教学指挥棒,在资源不足、教师不配套的情况下,只好放弃大多数,而集中“优势兵力”培养“尖子生”,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长期“坐冷板凳”而慢慢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6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

学校教育是全体,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

而现今许多农村初中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失衡。

现在农村许多成年夫妇双双外出打工。

他们将儿童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甚至将儿童独自留在家中。

我们把这部分儿童称“留守儿童”。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留守儿童大约有2001万。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平时缺乏父母的管教,再加上老人们的溺爱,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督促,而老人的管教毫无力
度和效果,使得这部分学生经常缺课、逃课,还影响了其他学生,造成学校学风不正,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下降。

农村初中教育质量偏低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

农村初中大量不合格辍学学生流向社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就难以形成,“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消除文盲”的小康社会目标就难以实现。

但是,农村初中教学质量是可以改善提高的,可以从以下几个面来努力:第一,提高认识,转变教育理念。

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初中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办好农村初中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各级政府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高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先发展。

各级农村初中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初中教育不应只是为了升学,不能只面向少数“尖子生”,更主要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着力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第二,建立一支师资稳定的教师队伍。

农村初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工资待遇低。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人,采取措施使农村与城镇教师工资收人大致相当,妥善解决好农村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问题,积极为广大农村中小学办实事;努力实现高级职称岗位继续对农村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倾斜。

鼓励
教师扎根农村,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

同时,为了提高教师质量,要严把新聘教师入口关,全面提升教育层次,对农村学校急需补充的新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严格实施公开招聘制度,严格实行教师准入制度,要通过有效办法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构建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第三,当地政府要慎重对待合校并校,着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当地政府应该按照国家方针政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资源整合。

不要一味地追求所谓节约资源,反而造成更大的浪费。

当地学校一旦被撤,也会对当地经济造成很大影响,首先表现在消费总水平下降。

所以,从经济和教育远景来说,政府要慎重对待这个问题。

第四,改革“城市取向”的教材。

《新课程标准》改革是以城市中学生学力为依据。

新课改后使用的初中教材对广大农村初中生来说难度大,脱离实际。

这也是造成农村初中教育质量偏低的原因。

因此,这就有必要在坚持《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改革现行教材。

可由各省(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编写教材,有必要考虑城市普及型和农村普及型两种版本,在农村要体现对农村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改革要坚持两个适合的原则:①难度适合农村大部分学生,着眼于所有学生打好基础;②尽量适合各地实际,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同时要理清思路,合力打造
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课改,以职业指导为突破口,分类分层教育,让人人都能进入不同的学校升造,最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第五,实行分层教学,分流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

许多学生因“吃不了”而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因学习跟不上而辍学。

为使所有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同时又促进各有不同的发展,实践证明,实行分层教学,分流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分层教学,是在班级建制不变的情况下,同步安排各科上课时间,同一学科分几个层次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自主选择某一适合自己的层次的学科,还可随时进行调整。

这既便于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以此来解决学生跟不上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分流教学,是在初三年级经过家长同意和教师分类指导,根据学生自愿和学校实际,进行教学目标不同的教育。

分层教学和分流教学不是分“重点班”、“差班”和“快慢班”,学校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以杜绝“放羊”现象。

第六,办好家长学校。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社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总之,在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学校、
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农村初中教育质量一定可以提高,农村初中教育充满着希望。

参考文献
1 困惑与超越:新中国农村教育忧思录,2010.9.1
2 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4.10
3 张慧.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建议
4 赵勇.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
5 钱理群等.乡村中国与乡村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