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分析化学课件吸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正进入溶液部分的入射光
入射光 I0
透射光 It
[定义]: 透射比
T It I0
T 取值为0.0 % ~ 100.0 % 全部吸收 T = 0.0 % 全部透射 T = 100.0 %
T ↗,溶液对光的吸收 ↘; T ↘,溶液对光的吸收 ↗。
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用吸光度A表示。实验 证明:A= f (C、b、[ Io] ) = lg Io/It = lg1/T=-lgT
(优选)分析化学课件吸光光 度法
1
[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 a.灵敏(可测1%-10-3%微量组分,甚至10-4%-10-5%
微量组分) b.准确(Er=2%-5%) c.操作简便,快速(测微量) d.应用广(无机、有机均可测)
各类分析方法比较
分析方法 滴定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吸光光度法
类别 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
1.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 2.均匀非散射体系; 3.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 (稀溶液,C 0.01mol / L);
蓝绿 绿蓝
绿 黄绿 黄

蓝 紫 紫红 红
物质的颜色
黄绿 黄 橙 红 紫红 紫 蓝 绿蓝 蓝绿
互补色
吸收光
颜色
波长范围( ,nm)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00 600-650 650-750
朗伯于1760年,发现:Ab,A K'b 比耳于1852年,发现:AC,A K''C
两者结合起来,得到朗伯—比尔定律:
A lg 1 KbC 朗伯-比耳定律 T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样品溶液时,溶 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光程(溶液的厚度)成 正比关系---朗伯比尔定律
---光吸收定律
其中,A:吸光度,T:透射比, K:比例常数,b:溶液厚度,c:溶液浓度
可见光 400-750nm
混合 色散
红 橙 黄 绿 青 青蓝 蓝 紫
650-750 600-650 580-600 500-580 490-500 480-490 450-480 400-450
nm nm nm
nm nm
nm nm
nm
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通常意义的单色光是指波 长处于很窄的某一范围的光。
(二)朗伯-比耳定律
光吸收定律——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吸光光度法的理论依据,研究光吸收的最基本定律
透射比或透光度T
T = It / I0
I0

It
吸光度A
Ir
Ia
A=lg (I0 / It )=lg(1/T)
朗伯定律(1760年):光吸收与溶液层厚度成正比 比尔定律(1852年):光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吸光度。单位: (L•mol-1 •cm-1)
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光波长、温度和溶剂等因素有关。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物
质对某一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大小的量度。 对于同一物质,当其它条件一定时, 的大小就取
决于如射光的波长λ。即=f(λ)
对于同一物质,当其它条件一定时, 的大小就取 决于如射光的波长λ。即=f(λ)
K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波长及温度有关。
K为常数,它表示物质对光吸收的能力。K
值随C的单位不同有两种表示方式。
A = Kbc
c: mol/L A = bc
A = abc
c: g/L
:摩尔吸收系数,L·mol-1·cm-
1
a: 吸收系数,L·g-1·cm-1
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
含量 >1% <1%
相对误差 0.1%-0.2%
2%-5%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一)单色光和复合光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折射
波动性 λν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光的干涉
粒子性 E
E
h
hc
(普朗克方程)
光电效应
E:光子的能量(J, 焦耳) ν :光子的频率(Hz, 赫兹) λ:光子的波长(nm)
λmax→max
是衡量光度法灵敏度高低的重要指标。 max越 大,表明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一般认为max>104L·mol-1·cm-1的方法是较灵敏的。
与a的关系为: =aM
桑德尔灵敏度S:当光度仪器的检测极限为A=
0.001时,单位截面积光程内所能检出的吸光物质的最
低质量。ug/cm2
SM
朗伯—比尔定律的使用条件:
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
光的互补: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 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白光,那么就称这两种单 色光为互补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补。
蓝绿
绿 黄绿 黄
绿蓝



紫 紫红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颜色与光的关系
复合光
光谱示意
完全吸收
表观现象示意
完全透过
吸收黄色光 光作用于物质时,物质吸收了可见光,而显示出特征
的现W颜何hy色种。 颜? 色物? ,质?与呈光现的的组颜成色和与物光质有本着身密的切结的构关有系关,。物质呈
物质的电子结构不同,所能吸收光的波长也 不同,这就构成了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基础。
物质选择性地吸收白光中某种颜色的光, 物质就会呈现其互补色光的颜色。
溶液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溶液中吸光物质浓 度的高低。
图收1曲1-线2 (cKKMMnOn4O:a4<溶b<液c<的d吸)
大,物质对光吸收程度越大。 同一物质,浓度不同,其吸收
曲线的形状和λmax的位置不变。
二、朗伯-比耳定律
(一)吸光度A与透射比(透光度)T
I0´
It
Ir
Ia
I0´ = Ir + Ia + It
I0´
参 I0
比 Ir
I0´ = Ir + I0 I0´ – Ir = Ia + It
c:光速(2.9979×1010cm.s-1)
电E磁波谱h:按照h波c长的长↘短,顺E序↗排列;而成↗。 ,E ↘
10-2 nm 10 nm 102 nm 104 nm 0.1 cm 10cm 103 cm 105 cm
x 射射 线线
紫红 外外 光光



线


可见光
可见光:400-750nm 近紫外:200-400nm 近红外:750-2500nm
(三)吸收曲线(吸收光谱) ——吸光度(A)与波长(λ)的关系曲线
吸收曲线中吸光度最
大值处(吸收峰)对应
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
长,以λmax表示。
定性分析基础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
的分子结构,因而具有不
同的吸收曲线,可以根据
吸收曲线的形状和最大吸
收波长的位置,对物质进
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基础 在同一波长下,物质的浓度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