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机特殊墨杠的分析、计算和应用
典型胶印故障分析与排除—印刷条杠故障分析与排除
3.齐纸机构
纸堆前沿应低于 齐纸板4~6mm
4.传送带装置
•工作要求: ⑴ 要保证传送带辊与接纸辊同步运行,即传送带上的纸速 与接纸滚上的纸速应该相同。 ⑵ 保证4~6根线带厚薄需均匀,对称分布,张紧程度一致 ⑶ 为避免线带和带辊打滑,主动带辊表面应滚花处理
传送带装置主要包括主动带辊、从动带辊、传送带和张紧轮。
2.输纸部分常用部件及其作用
分纸吸嘴
吸嘴按其工作原理不同有两种类型,即直动型和差动型。 • a.直动型:接通吸气气路后,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活塞移到下部
位置准备吸取纸张。 • b.差动型:当未接通吸气气路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活塞达
上部位置。
2.输纸部分常用部件及其作用
压纸吹嘴机构
当纸堆表面平整,纸堆面与 前齐纸板、分纸吸嘴的距离误 差相同时,通过调节螺母9, 在压纸吹嘴机件5伸长时,纸 堆面就降低一点,缩短可使纸 堆面升高。
飞达各部件之间的关系
•分纸吸嘴吸起纸张时,压脚开始下压。 •分纸吸嘴把吸起的纸张交给递纸吸嘴。这部分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a.分纸吸嘴吸起纸张后,递纸吸嘴开始吸纸; b.分纸吸嘴和递纸吸嘴共同持纸一段时间; c.分纸吸嘴放纸,递纸吸嘴持纸向前运动。 •递纸吸嘴把传过来的纸张交给接纸辊,接纸辊上的压轮压住纸张后, 两者共持一段时间纸,递纸吸嘴放纸。 •分纸吸嘴吸第二张纸时,压脚应提前离开纸堆。
尽可能做到不停机补充纸张。 • (6)在输纸过程中,不能损伤纸张,对已印刷的表面,不能产生蹭脏
现象。 • (7)当出现双张、纸张歪斜或残纸等故障时,要有可靠的自动停机安
全装置。 • (8)机构简单,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在机器运转过程中,能进行
必要的调整。
2、自动给纸机的组成
印刷胶辊基本知识全掌握
印刷胶辊基本知识全掌握一、印刷胶辊胶印机的供水、供墨均由印刷胶辊来完成,那么,对印刷胶辊有什么要求呢?1、墨辊概述墨辊是指所有供墨系统中的胶辊。
墨辊的作用是将印刷油墨定量,均匀的输送到印版上。
如图2所示,墨辊大至可分为带墨、传墨和靠版三类,带墨也称墨斗辊,用于从墨斗中每次提取定量的油墨,然后传递给传墨辊(也称匀墨辊)。
传墨辊接到这些油墨将其均匀的分布开来,形成均布墨膜,然后传给靠版辊,靠版辊(也称到版辊)则负责将传来的油墨均布于印版上。
至此,墨辊的任务就完成了。
油墨的均布是在若干胶辊的依次传递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除胶辊外还有硬辊和所谓串墨辊的参与。
在胶印机中,胶辊和硬辊总是间隔排列的,形成软硬交替搭配,这种安排更有利于油墨的传递和均布。
串墨辊的作用可更进一步加强油墨的轴向分布,工作时一边转动,一边还做轴向平移串动,故称串墨辊。
2、水辊概述水辊是供水系统中的胶辊,同墨辊类似,其作用是将水均匀输送到印版上。
水辊同样有带水、传水和靠版之类。
目前,水辊供水方式有两种,如图2所示,为连续供水方式,其靠版辊是不包水绒布套的,供水量靠调节水斗辊的速度实现。
而早期的供水方式是间歇式的,其靠版辊包有水绒布套,带水辊来回摆动供水,连续供水方式适于高速印刷,间歇供水方式已逐步被取代。
3、胶辊结构辊芯和外包胶料则依用途不同而不同。
辊芯结构根据用途不同,可以是空芯、也可以是实芯。
胶辊的重量一般是有要求的,它影响机器的配重,进而影响运行时的振动稳定性。
胶印机胶辊大多数为空芯辊,一般用无逢钢管制造,两边轴头与钢管焊接成一体。
但是,近期也有用非金属材料,如玻璃钢等高分子材料制造的,其目的是减轻重量,提高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如高速轮转机就有应用实例。
4、胶层材料胶层材料对胶辊的性能与质量几乎具有决定性影响,不同的使用环境必须选用不同的胶料,如耐磨、耐热、耐寒、耐酸、耐咸、耐水等等。
还有硬度、弹性、颜色等,都是因应使用环境和客户要求提出的。
浅析胶印水、墨杠的成因
浅析胶印水、墨杠的成因
黄江
【期刊名称】《印刷技术》
【年(卷),期】2005(000)016
【摘要】由于胶印机使用多年.各活动部件逐渐磨损松动或者操作者的操作不当.导致橡皮布、墨辊、水辊等与印版表面接触后产生瞬间摩擦滑动.致使印版上与滚筒轴心线平行的某一直线图文.改变了网点形状和油墨堆积厚度,形成了“杠子”。
“杠子”分为水杠(白杠)和墨杠.水杠即在“杠子”的区域内网点无规则地缩小,产生一条明显浅于周围图文的条痕.墨杠即在“杠子”的区域内网点无规则地扩大,产生一条明显的深色条痕。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黄江
【作者单位】柳州日报社印刷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8
【相关文献】
1.胶印机仿齿轮墨杠成因解析 [J], 刘亚平
2.浅析胶印机甩墨的成因 [J], 康战
3.J2101型胶印机水杠或墨杠的故障简析 [J], 徐步新
4.胶印机仿齿轮墨杠成因解析 [J], 刘亚平
5.浅谈胶印印品墨杠与白杠 [J], 王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墨杠的解决方式
墨杠的解决方式在平板胶印实践中,“墨杠”是常常显现并很难完全解决的印刷质量问题。
“墨杠”的产生涉及到平印机的设计、机械零件的用材与加工工艺、工作人员的操作、印刷材料的选用、机械设备的保护保养等多方面因素。
印刷中产生“条杠”的要紧缘故是平印机的印刷滚筒与输墨、输水机构运动时或纸张文接进程中产生的振动,引发印迹相对位置的滑移。
因此,咱们现有的平印设备及技术不可能杜绝“墨杠”的产生,只能是通过改良技术与操作工艺来尽可能减少、减轻“墨杠”的产生。
一、滚筒啮合齿轮侧隙过大①中心距调整引发的侧隙过大。
胶印机的滚筒齿轮大体上是采纳斜齿轮啮合,齿轮的传动互换系数大,啮合侧隙空间较小,以减少传动中的撞击和印刷时的振颤,维持印刷的平稳性和准确性。
实际工作中,滚筒齿轮啮合侧隙随着印刷不同厚度的纸张而变换调整,纸张越厚,中心距调整拉大,滚筒齿轮啮合面互换系数相对变小,侧隙变大。
印刷滚简表面线速度相差越大,印刷面产生的相对滑移f越大,条杠越明显。
解决方式:在保证适当的印刷压力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三个滚简间的中心距,适当压紧啮合齿隙,减轻“条杠”的程度。
②齿轮磨损引发的侧隙过大。
通过一段时期的工作运转,滚筒齿轮因负载磨损或齿槽内存有异物,致使齿轮啮合侧隙过大,齿轮的渐开线不能按啮合线匀速转动,或异物“顶齿”使齿轮在运转中发生振颤,使滚筒间的磨擦增大产生滑动,印刷图文部份在这滑动刹时产生与齿轮节距相等的墨带,即齿轮条杠。
解决方式:平常增强机械设备的清洁保养工作,清洁剔除齿轮间的杂物,维持良好的润滑状态;依照齿轮磨损情形,从头计算调整中心距,适当压紧齿隙,磨损严峻的应当即改换新齿轮。
二、轴承磨损①滚简轴承磨损。
胶印机利用较长时刻后,专门是不走滚枕的滚筒,其运动冲击振动大,轴承较易产生磨损,使得轴颈与轴承间的间隙增大而套合松动,滚简合压时叼口因发生离让而振颤,产生滑动摩擦形成“条杠”。
专门是载荷不正常或润滑不行时,滚筒的轴头与轴套磨损加重,最易在叼口周围产生“条杠”。
胶印机各个胶辊起的作用及原理
胶印机各个胶辊起的作用及原理8-11胶印机的输墨装置要求油墨的涂布要适应印刷品的需要,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好,既要符合图纹能铺展油墨,又要符合一定的均匀性,这就要求输墨装置:性能设计好;调节墨量方便、精度高。
一、供墨部分能贮存一定数量的油墨,根据产品要求正确地进行调整,将油墨比较正确、均匀地传递给匀墨部分。
供墨各部分的作用:墨斗槽:旋转油墨。
刀片:调节墨量的大小。
墨斗辊:传递油墨厚度。
传墨辊:把墨层均匀传递给匀墨辊。
供墨部分的调节:①墨斗槽,存放油墨的多少是影响产品深浅的主要原因,对于墨斗的贮墨量,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墨斗要用墨铲勤搅拌。
②刀片:要求平、直、调节螺丝灵敏,螺丝上面不要沾v油墨,不要用钳子拧,榔头敲,清洗好刀片,调节螺丝灵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微量控制墨量。
③墨斗辊要保持清洁,与刀片接触不要有杂物,墨斗辊不要洗时用墨刀、砂纸擦,用浮石粉渗汽油洗,应该用软布沾汽油洗干净,以避免影响墨斗辊的精度。
④传墨辊:由于传墨辊上与墨斗辊接触,下与匀墨辊接触,在凸轮机构调节下工作。
要求接触的压力不要太多,压力比着墨辊对印版压力大一点。
供墨不均匀的主要原因:①油墨质地较差,缺乏必要的粘度与韧性。
②油墨搅拌不均匀,墨中含有凝固块或干皮等。
③墨辊与墨辊之间,以及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平行度及压力调节不当。
消除的办法:①选择质地优良的油墨,购买油墨认准一个好的油墨厂家进货,不要今天买这家,明天买哪家,造成质量不稳定。
②充分发挥油墨搅拌器的作用。
把油墨和调墨油、冲淡剂、亮光浆、燥油、撤粘剂等辅助材料,搅拌得更加均匀。
③调节好墨辊之间和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的平行度。
④调节好墨辊与墨辊,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
通过墨辊的纵向和横向的转动,将油墨变成又薄,又均匀的墨膜。
表示整个匀墨部分对油墨辗薄打匀程度的数值称之为匀墨系数。
匀墨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所有匀墨辊的面积和印版受墨面积之比。
该比值越大,那么匀墨性能就越好。
实践证明:要提高墨层的辗薄打匀程度,就必须加大所有匀墨辊的总面积。
最新胶印中常见的几种墨杠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胶印中常见的几种墨杠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胶印中常见的几种墨杠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所谓墨杠,就是在印刷品上出现的轴向条状区域内网点都增大或都减小的现象。
在胶版印刷的日常工作中,如果印品出现墨杠的问题往往是另人头疼的。
因为墨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处理起来更需要综合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够有效的解决。
我们下面对在生产中比较常见的墨杠现象和原因进行一下分析。
总的说来我们在工作中能够遇到的墨杠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振动性墨杠;齿轮性墨杠;辊子墨杠;其它原因产生的墨杠。
下面我们分类进行一下讨论:一、振动性墨杠振动性墨杠就是指在印刷过程中,机器出现非正常的振动后,印版、橡皮布、纸张、压印滚筒间的接触压力出现了瞬间的变化(可能瞬间增大、也可能瞬间变小),导致的网点变形。
仅供学习交流橡皮布:在印刷过程中橡皮布的作用不仅仅是提高油墨向纸张的转移率,而且还表现为吸收压印中产生的机器震动。
当橡皮布硬化后,在压印时就无法对机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有效的吸收,当这种振动表现到印刷品上时,便会出现墨杠的问题。
我国的很多国产印刷机正是由于制造精度不高,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振动较大等原因,使用软性衬垫。
给油不良:当机器的运动机构给油不良的时候,就会对机器的运转平稳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当这种影响足够大的时候,就会导致机器的震动,在震动的同时就会使网点的转移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局部的网点变形,最终出现墨杠。
压印力不良:当滚筒压力过大,在压印的时候也会出现机器的震动,从而产生墨杠。
尤其是当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刚刚进入压印区(叼口处)时,如果压力过大,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的接触就会受到振动的影响出现宽度较大的、有规律的墨杠;当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刚刚从叼口进入压印区的时候,如果压力过大效果也是同样的,会在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的接触区域出现振动杠,再通过橡皮滚筒转移到纸张上。
轴承磨损或压力不稳:当滚筒轴头缺油运转或机器长期使用产生自然磨损时,使滚筒轴头与轴承间隙增大,配合不良,合压时因震颤而引起仅供学习交流墨杠痕迹。
印刷杠痕原因分析与清除方法
中国包装报/2008年/9月/22日/第003版技术印刷杠痕原因分析与清除方法康启来所谓杠痕,就是产品版面上出现一条或几条墨色偏浓、规则或不规则的横向条状墨杠痕迹,也称“回胶影”。
印刷杠痕产生的原因很多,有设备上的原因,也有墨辊本身的因素;有油墨色相、墨层厚度的原因,有时也因油墨的粘筒度、流动性大小所致;有版面结构引起的,也有与印刷压力及印版底托质地有关的;有单一因素所致,也有多重因素而成,情况不尽相同。
着墨辊因素引起的印刷杠痕1.着墨辊偏硬产生的印刷杠痕,着墨辊是决定版面布墨均匀与否的重要因素,当着墨辊偏硬时,其黏性就差,摩擦力也小,就容易与串墨铁辊接触不良,以致在版面布置过程中容易发生打滑或跳胶情况,引起一条或几条墨色偏浓的杠痕。
故印刷大面积的图版,应采用胶质软一点的着墨辊,能减少印刷杠痕发生的机会。
2.着墨辊偏芯产生的印刷杠痕。
装有串墨铁辊装置的机器,着墨辊的运转是靠铁辊摩擦带动的。
当着墨辊偏芯时,印出来的产品版面前后(指叼口和拖梢部位)或局部出现墨厚薄不均现象,并且会产生规则或不规则的杠痕。
所以,印刷含有实地图版,特别是用一些容易显露“胶辊痕”色相的油墨印刷,如浅粉红、浅绿色的。
应选用胶辊轴芯精度高、不偏芯的着墨辊,以消除印刷杠痕。
3.着墨辊轴孔磨损引起的印刷杠痕。
当胶辊座轴孔存在磨损偏芯时,将直接影响着墨辊的完整受墨和刷墨。
同时也会因着墨辊与铁棍和印版接触不良而引起墨层不均匀和跳胶,引起印刷杠痕。
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对磨损的轴孔进行修复,以消除印刷杠痕。
4.着墨辊轴承座松动引起的印刷杠痕。
当锁定轴承座的螺丝松动时,会引起着墨辊与铁辊的不均衡接触和不定位滑动,印刷版面就会出现位置不规则的杠痕,并产生印品墨层过薄或不均现象。
这时只要锁紧松动的轴承座,使着墨辊与串墨铁辊保持正常的接触,即可消除印刷杠痕。
5.着墨辊的高度调节不当引起的印刷杠痕。
若着墨辊调得过高,印品墨层就显得薄并容易造成刷墨不均,引发多条间距不定的印刷杠痕。
经验谈-单行墨杠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按标准加衬垫了呢?将印版和橡皮布取下,测量 了两者的衬垫,发现其厚度均为 0.2mm,这样总 的包衬厚度就达到了 2.65mm,总压缩量为 0.2mm, 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导致这条墨杠的产生。于是将 两滚筒的衬垫都换成 0.15mm 厚,再次开机印刷, 墨杠果真没有了。
青年很多女孩子是会倒追的。妈妈这样讲。妈妈,我也想追袁慕野的。当你们看
青年很多女孩子是会倒追的。妈妈这样讲。妈妈,我也想追袁慕野的。当你们看
仔细检查了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压印滚筒及相 邻传纸滚筒上的齿轮,发现所有的齿轮都完好无 损。会不会是刚换上的十几个小齿轮引起的呢, 不会。因为如果是小齿轮引起的墨杠,应该是数 条间距均匀的细墨杠,而不应该是一条位置固定 的粗墨杠。
笔者曾搬迁一台捷克 ADAST745P/A 型四开 四色胶印机,机器搬至新厂房后应要求将品红、 青两色组的所有串墨辊、匀墨辊及其上的齿轮换 成新的,安装完毕后开始试机。
试机样张为单色平网,黄、黑、青三色组印
出的平网都非常正常,网点整齐、饱满,但品红 色组的样张在离叼口 270mm 处有一条明显的墨 杠,且位置固定。 根据以往的维修经验,首先判断是齿轮杠, 可能是某个传动齿轮的轮齿变形造成的。于是,
青年很多女孩子是会倒追的。妈妈这样讲。妈妈,我也想追袁慕野的。当你们看
筒是走滚枕的,两个滚筒体的标准间隙为 2.45mm,在正常情况下,印版的厚度为 0.3mm, 印版滚筒衬垫的厚度为 0.15mm,橡皮布的厚度为 1.95mm,橡皮滚筒衬垫的厚度也是 0.15mm,这样 总厚度为 2.55mm,印刷时所有包衬的压缩量均为 0.1mm,正好满足转印要求。那么这一色组是否
这次故障的排除使笔者认识到,以后遇到任 何问题都要拓宽思路,不要拘泥于片面的原因, 这样才能够使问题迎刃而解。
两类胶印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两类胶印故障的分析与排除胶印机结构较为复杂,包括输纸机构、定位机构、收纸机构、输墨机构、输水机构等。
在胶印过程中,任何机构的部件都有可能出现异常,这就决定了胶印故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其中,墨杠和重影是胶印生产中较为常见的故障,下面笔者将对这两类故障的产生和排除进行分析,期望能为同行的生产带来帮助。
墨杠在胶印生产中,墨杠是较难解决的一类故障,因为墨杠产生的原因多而复杂,且其表现形式又多种多样。
对操作人员来说,对墨杠故障的鉴定不但要有丰富的经验,还需要良好的技术功底和操作技巧,根据墨杠产生的位置、粗细、墨杠之间的距离、数量、颜色等具体特征来分析墨杠产生的原因,并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常见墨杠的主要现象、原因及排除方法。
1.随机性墨杠现象:随机出现,没有规律可循,且时轻时重。
原因:墨辊长时间与油墨、润版液等物质接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墨辊的表面性能下降,变得十分光滑,并逐渐老化,失去弹性,导致其转动速度与串墨辊、印版的转动速度产生速度差,造成滑动摩擦,从而产生墨杠。
此外,如果胶印机发生异常震动也会产生无规律且宽度较大的墨杠。
排除方法:对墨辊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发现墨辊老化严重,则需要更换新墨辊;反之,就可以采用浮石粉、磨床等适当地磨掉墨辊表面的玻璃化表皮,增大其摩擦力。
另外,还应做好胶印机的日常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关键紧固部位是否出现螺栓松动和磨损问题,一经发现,须立即修护。
2.等间距墨杠现象:印品满版分布着宽度约为1cm,且颜色深浅相间的墨杠,墨杠间距等于齿轮节间距。
原因:当滚筒齿轮发生严重磨损时,齿轮侧隙扩大,齿轮之间便会啮合不准,滚筒之间接触时便容易发生异常震动,导致相接触的滚筒表面发生摩擦滑动,从而形成等间距墨杠。
排除方法:①更换磨损严重的滚筒齿轮;②如果条件许可,可以适当缩小滚筒之间的中心距,让齿轮啮合得更紧一些,在避免发生顶齿事故的前提下,使齿轮侧隙达到0.1mm 左右;③更换为软包衬,调节滚筒之间的压力,采用微量调节,每次增加0.02mm,直至达到最佳值。
印刷品常见的墨杠类型及解决办法
印刷品常见的墨杠类型及解决办法印刷品出现与滚筒轴向平行的、墨色深浅不一的条痕印迹,称为印刷条杠,俗称杠子、条子、道子、条头,这是一种在平版胶印中较为普遍的且难以解决的印刷故障。
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杠子类型:1.齿轮杠子(1)故障现象:整个版面都分布着杠子,一般是墨杠,形似搓衣板,每条杠子之间的距离为印刷滚筒传动齿轮的节距(t=πm)。
(2)故障原因:齿轮制造及安装精度不够,齿面磨损,齿间距过大,或个别齿的损坏致使齿轮在传动时轮齿啮合不准而产生振动,使相互接触的滚筒表面发生滑动摩擦,导致印版版面的网点变形,呈椭圆形或因辗挤而增大,转印到印刷品上产生条痕。
此种故障不但使印刷品出现杠子,还会加剧齿轮磨损。
如果齿轮有一个齿损坏或齿间有异物,在印刷品上就会有一条杠子,且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
如果把一对啮合齿轮的其中一个旋转90°,杠子的位置就会相应发生变化,则就可断定是该齿轮的问题;如果杠子的位置不变,再把另一个齿轮旋转90°,若两个齿轮分别旋转后杠子的位置仍无变化,则可断定不是齿轮的原因。
(3)解决方法:适当减小齿轮中心距或齿侧间隙,将滚筒包衬改为软性衬垫,以增加包衬的弹性。
情况严重时,必须更换一副新齿轮。
2.振动杠子(1)故障现象:印张的局部位置有杠子,且位置固定,出现杠子的部位与某规则振动有关,这种杠子一般是墨杠。
(2)故障原因:胶印机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平衡的因素,难以直接辨明是由何种振动造成的,需要分析振动源。
滚筒空当进入滚压时引起的冲击和振动;压印滚筒叼牙开闭时产生的冲击和振动;滚筒离合压时产生的振动;滚筒体本身不平衡,高速转动时由于惯性作用而产生的振动;往复运动的递纸牙机构因惯性力而产生的冲击和振动;收纸链排叼纸牙板开闭时产生的振动。
(3)解决方法:根据杠子的具体情况,逐一检查上述机构的运动状况或更换不合格的零件。
3.辊杠子(1)故障现象:杠子较宽且位置不固定,印刷品前后墨色轻重不一。
浅析影响输墨装置性能的重要因素——墨辊排列
输墨装置作为印刷机的一个重要机构与其它三个印刷要素(印版、原稿、承印材料)共同决定着印刷品质量的优劣。
没有一个合理的输墨装置做保证,是印不出漂亮的印刷品的。
而墨辊排列又是影响输墨装置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对胶印机的墨辊排列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了解和掌握印刷机的输墨性能,为印刷出理想的印刷品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输墨装置的作用及组成输墨装置将墨斗辊输出的条状油墨从周向和轴向两个方向迅速打匀,使传到印版上的油墨均匀、适量。
所以说印刷品的墨色是否均匀、层次是否清晰与其有重要的关系,一般胶印机的输墨装置分为三个部分:供墨部分、匀墨部分、着墨部分。
供墨部分的作用是储存油墨和向匀墨部分供给油墨,主要部件包括墨斗辊(也称出墨辊)、墨斗和传墨辊。
墨斗辊间歇转动或慢速连续转动,传墨辊来回摆动,将条状的墨层传给高速旋转的串墨辊,迅速地把条状墨层打匀。
供墨量大小可以根据印刷工艺的要求进行调节。
调节墨斗辊转角大小或转速的高低可以改变总供墨量,调节墨斗调节螺钉改变墨斗刀片和墨斗辊的缝隙,可以供应不同厚度的墨层,完成对印版的正常给墨。
匀墨部分的作用是迅速把条状油墨打匀,传递给着墨部分并储存部分油墨。
匀墨部分的主要部件包括匀墨辊、重辊和串墨辊,这部分包括的墨辊最多。
其中以串墨辊2为核心的一组墨辊主要用来打匀油墨层,而且还有储存油墨的作用。
以串墨辊3为核心的一组墨辊则进一步打匀油墨,最后将油墨供给四根着墨辊。
另外这组墨辊不仅可以打匀油墨,还能储存回收多余的油墨。
串墨辊的转动靠轴端齿轮传动,同时还存在靠摆杆机构传动的轴向运动;匀墨辊、重辊靠表面摩擦力传动。
着墨部分的作用是向印版图文部分涂敷油墨。
着墨部分由着墨辊(也称靠版辊)组成,着墨辊有3-6根,一般为四根。
着墨部分将匀墨部分已经打匀的很薄墨层(约6-10微米),向印版传递。
传递过程中着墨辊的圆周线速度等于印版滚筒的圆周线速度。
由于着墨辊直接接触印版,与其他墨辊相比,精度要求是最高的。
浅谈胶印印品墨杠与白杠
胶印车间环境温度在 18- 22℃,相 对 湿 度 70% 左 右 范 围 。 有 条 件 的 情 况 下,达到恒温、恒湿控制。印刷环境起 码的条件应当是:在印刷同一批印品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轻工学院 责任编辑 / 余继红
广东印刷 2006.4
- 33 -
着水辊的压力重新调整,常将第一根水辊的压力调得比第二根 水辊稍大一些,要保持水辊两头压力一致。
总之,胶印印刷是个综合复杂过程。造成印品杠子的因素 多种多样,要想减轻或解决这种弊病,就要深入了解胶印印刷 工艺,分析杠子产生的原因,认清杠子产生的特征及其规律,
在生产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去排 除印刷过程中的故障。
杠。解决这类杠子要通过重新调整着墨辊与印版之间的接触压 力,最好使前后四根着墨辊与印版之间的接触宽度为 6m m ,5m m ,5m m ,4m m (旧机器)。对新 机 器 而 言 , 最 好 为 5m m , 5m m , 4m m ,3m m ,如果发现墨辊已磨损,形成 不均匀接触宽度时,应更换新墨辊,注意墨辊硬度不要太大, 消氏硬度在 25- 30 之间为宜。
- 32 -
广东印刷 2006.4
印刷工艺
印刷 技术专栏
影响 胶印套印准确的因素
文/王新成
胶印 套 印 准 确 是 印 刷 质 量 必 备 的前提条件,套准,即套印 准确程度,这是印刷的常用术语。它 也是用来衡量胶印机印刷质量的重要 标志之一。 套印准确其含意是指在印刷彩色 印刷产品时将印版上各种不同颜色的 图文准确地重叠在同一张印品的上 面,使各种颜色的网线产品网点不变 形,图文不走样,并且色泽绚丽,富 有立体感。 没有准确的套印精度,就没有印刷 质量。因此要求彩色印品准确的套印, 是最起码和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但是,绝对准确没有丝毫误差的套 印准确从来是没有的。根据纸张的幅面 大小,网线的多少和对于印品质量要求 的高低等因素,在印刷彩色网线印刷品 时,纸张套印的准确程度应当达到这样 的要求—— —纸张在印刷时的图文位置误 差小于两个相邻网点之间距离的一半。 一 般 来 说 约 在 0.05- 0.10m m 的 范 围 之 内。对于一些套印质量要求不太高的印 刷品准确套印可以放宽到 0.15- 0.25m m 。
J4103机常见墨杠分析
J4103机常见墨杠分析胶印杠子是胶印机在印刷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质量问题。
因为引起杠子产生的原因很多,分析处理起来比较复杂、棘手,本文结合我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J4103四开胶印机所碰到的墨杠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提出排查办法,与同行共向探讨。
一、墨杠的成因我们知道,杠子即指在印刷时网点形状或墨膜厚度发生不规则变化,在平行印刷滚筒轴线方向所形成的墨色深浅不一的条痕。
它是由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得胶辊之间、胶辊与印刷滚筒之间、印刷滚筒之间以及印刷滚筒与纸张之间产生微小的滑移,从而改变了墨膜厚度或网点的形状和大小,形成条状墨色变化,即墨杠,从外观特征来看,出现墨杠的地方网点发生不规则的扩大、变形拉长,墨色加重。
二、J4103胶印机常见墨杠分析及排查墨杠在产生过程中有突发性的,也有逐渐显露的。
但各种墨杠均有其成因,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1.着墨辊对印版滚筒的压力调节不当引起的墨杠。
如着墨辊对印版滚筒的压力过大,当印版滚筒由空挡转到咬口边缘碰到着墨辊时,墨辊架就会被顶起再落下,改变了墨膜在印版上的分布而在版口附近产生轻重不一的墨杠,这也叫墨辊冲击杠。
这种墨杠不会超过咬口150mm。
如着墨辊对印版滚筒的压力只是偏大时,这种冲击只会改变墨膜在着墨辊上的分布,从而产生位置分布有规律的墨杠,这种墨杠距印张咬口的距离应等于产生该墨杠的着墨辊的周长。
J4103四开胶印机的四根着墨辊的直径分别为Ф49.5mm,Ф50.5mm,Ф59mm和Ф69mm,则其对应的墨杠位置分别为距印张咬口155mm,158.5mm,185mm和216.6mm。
这一类因为着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压力调节不当而产生的墨杠均可通过正确的调节而排除,一般应使着墨辊在印版上的压痕宽度为4-6mm,并保证两端宽度一致。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拆下其中某根被认为是产生墨杠的着墨辊来判断,如拆下该着墨辊后墨杠消失,则墨杠肯定是由该着墨辊所引起的;如没有变化,则墨杠与该着墨辊无关,而要继续寻找原因。
胶印机输墨系统分析与评价
胶印机输墨系统分析与评价题目:胶印机输墨系统分析与评价:专业:指导教师:一、调查题目:胶印机输墨系统分析与评价二、引言研究容:(1)了解当前胶印机输墨系统组成(2)确定一款胶印机输墨系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不得以书上已计算了着墨率的输墨系统进行研究)(3)进行输墨系统着墨率计算(绘制该输墨系统电子图、分析其墨辊转动方向、标示出墨方向墨量,列出方程,计算着墨率)(4)撰写研究报告(需要包括该型号胶印机的特点及性能介绍,输墨系统特点,着墨率分析计算过程,结果分析等)三、摘要:现代印刷对印品上的墨色要求越来越高,对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胶印,必须用最少的水实现最高质量的印刷。
因此输墨装置直接影响印刷品的墨色、图文再现质量和印刷效率,对此我们进行胶印机输墨系统深一步的分析、分析和着墨率的计算。
四、关键词:胶印机输墨系统着墨率五、国产JS2102单纸胶印机的特点及性能介绍该机是人民机器厂在国首创。
JS2102型是在JS2101型基础上改进变型产品通过一次印刷可以在单纸印刷品上同时两面都印图文。
又称为B-B型单纸胶印机,B-B型双面印刷机的特点是没有压印滚筒,印刷时由两个橡皮滚筒加压对滚,这就使得其中一个橡皮滚筒必须带叼纸牙。
主要是印刷书刊。
该机设计时,零部件考虑到与J2108、J2203型胶印机通用,因此该机的零件与J2203型、J2108型通用达65%,该机的主要特点是:(1)有“北人”牌最新型给纸机,保证了走纸平稳,适应高速。
(2)单独润滑油泵淋浴式润滑。
(3)链条采用全封闭导轨,降低了噪音,增加了平稳性。
(4)主电机联轴节采用齿啮合,使传动更加合理。
六、输墨系统特点国产JS2102是我国常见的胶印机机种,从它的匀墨辊排列中可以看出:1、匀墨辊排列是硬质塑料辊与软质橡胶辊间隔排列。
2、匀墨辊排列。
输墨经过各辊传到靠板胶辊时,油墨流动的方向应与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一致。
3、串墨辊和橡胶辊直径。
辊的直径的确定既要考虑匀墨的重叠系数,又要考虑辊的品种最少,既方便制造又方便印刷厂使用维修、备件管理方便。
胶印机各个胶辊起的作用及原理 ppt课件
可以用厚度为 0.15-0.20mm 的钢片来测量压力。 ②着墨辊与印版接触时不能滑动,要求是滚
动。因为滑动容易损坏印版,影响印版的耐印率。
调节墨辊时注意事项:
安装墨辊时要注意墨辊的直径大小,必须对 号入座,不要搞错字,尤其是在安匀墨辊时,由 于较多,比较容易搞错。
②调节测试印版与着墨辊的压力时,一般可
表示整个匀墨部分对油墨辗薄打匀程度的 数值称之为匀墨系数。
匀墨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所有匀墨辊的面积 和印版受墨面积之比。该比值越大,那么匀墨性 能就越好。
实践证明:要提高墨层的辗薄打匀程度,就 必须加大所有匀墨辊的总面积。加大匀墨辊面积 的途径不是采取加大匀墨辊直径的办法,而是采 取增加匀墨辊的数量方法来解决。
胶印机各个胶辊起的作用 及原理
胶印机各个胶辊起的作用及原理
胶印机的输墨装置要求油墨的涂布要适应 印刷品的需要,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好,既要符合 图纹能铺展油墨,又要符合一定的均匀性,这就 要求输墨装置:性能设计好;调节墨量方便、精 度高。
一、供墨部分
能贮存一定数量的油墨,根据产品要求正确 地进行调整,将油墨比较正确、均匀地传递给匀
均每天要睡 20 个小时。我的母亲一开始并不知道 我得病 了,她 最近每 天对我 骂骂
用废旧的印版来测试,不要用新印版来测试调 节,以免划伤印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③调节匀墨辊与窜墨辊之间的接触压力时, 要将墨辊清洗干净,注意墨辊是否平直、圆整, 遇到有老化不同芯园的墨辊要及时更换。注意偏 心轴承方向的对称性,避免墨辊两端压力轻中间 重的现象,测试墨辊与墨辊之间压力时,可以多 测几处,中间、两端多测几个点,及时发现墨辊 不平直、凹凸偏心方向不一致的弊端。
利用墨辊的轴向运动,来改善油墨在轴向上 分布不均匀状况的墨辊,称为窜墨辊。驱使窜墨 辊沿轴向窜动的机构,被称为窜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