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处技术指南设计

合集下载

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

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

微表处技术指南1 术语1.1微表处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

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依据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变化,通常在气温为24℃,湿度为50%(或更小)的状况下可以在1h内开放交通。

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微表处可以分为Ⅱ型和Ⅲ型,分别以MS-2(公称最大粒径4.75㎜)和MS-3(公称最大粒径9.5㎜)表示。

1.2稀浆混合料(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添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1.3稠度反映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1.4破乳时间稀浆混合料摊铺到路面至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2 材料2.1(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表1中BCR的规定。

表1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2.2矿料微表处用矿料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矿粉等掺配而成。

微表处用粗集料、细集料应符合表2的要求矿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表处矿料级配2.3填料微表处矿料中可以掺加矿粉、水泥、消石灰等填料。

填料应干燥、疏松,无结团,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的相关要求。

矿粉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矿料级配。

水泥、消石灰等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合时间、成浆状态和成型速度等。

填料的掺加量必须通过混合料设计试验确定。

2.4添加剂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稀浆混合料可拌合时间、破乳速度、开放交通时间等施工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3 微表处的施工3.1一般规定3.1.1微表处施工前,施工单位(承包商)必须提供详实的混合料设计报告。

微表处公称应有丰富设计经验的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复核,并出复核报告,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施工。

3.1.2必须采用专用机械施工3.1.3微表处的施工气候应满足:(1)、施工、养生期内的气温应高于10℃;(2)、不得在雨天施工。

最新微表处技术指南

最新微表处技术指南

微表处技术指南微表处技术指南1 总则1.0.1 微表处的设计、施工应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铺筑的微表处应该坚实、平整、耐久,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封闭路表水下渗的效果。

为统一微表处设计施工方法,确保微表处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指南。

1.0.2微表处设计、施工除遵照本指南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法规。

1.0.3微表处是一种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要求原路面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路面状况良好,原有病害已经得到有效处理。

1.0.5微表处严禁用作路面补强层。

2 术语2.1.1 微表处微表处是采用专用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合理配比拌和并摊铺到原路面上,并能够在摊铺后1~2h内迅速开放交通的薄层结构,简称MS。

2.1.2乳化沥青(asphalt emulsion)将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水乳交融的均匀的沥青制品,也称沥青乳液。

按沥青乳液破乳快慢可分为快裂(RS)、中裂(MS)、慢裂(SS)三种。

按电荷性能又可分为阴离子乳化沥青、阳离子乳化沥青、非离子乳化沥青。

2.1.3添加剂(additive)为了调节稀浆混合料的施工性能而添加到混合料中的材料和试剂。

2.1.4稀浆混合料(slurry mixture)乳化沥青、矿料、填料、水等按一定比例拌和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2.1.5稠度(consistency)稠度是反映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

微表处混合料无法象慢凝稀浆混合料一样进行稠度试验,它的稠度可以通过拌和试验定性地判断。

2.1.6可拌和时间(mixing time)按照一定配合比进行稀浆混合料的拌和试验,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搅拌至手感有力,明显感到搅拌困难时的时间。

2.1.7破乳时间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2.1.8初凝时间(set time)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粘结力达到1.2 N.m的时间,通过粘结力试验测定。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细则总则1.0.1为指导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的设计、试验、施工、质量控制与竣工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指南。

1.0.2微表处可以用于:(1)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的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罩面和沥青路面的车辙修复,以及水泥混凝土桥面、水泥混凝土隧道道面罩面;(2)新建或改扩建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桥面的表面磨耗层。

1.0.3稀浆封层可以用于:(1)二、三、四级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罩面;(2)新建或改扩建各等级公路(包括高速公路)的下封层。

1.0.4微表处和稀浆封层应与原路面粘结牢固,坚实、平整、耐久、有良好的封水效果。

微表处和用于罩面的稀浆封层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1.0.5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应遵守国家环保法规,注意保护环境。

1.0.6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应保证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

1.0.7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的设计、施工除遵照本指南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

说明:1.0.2和1.0.3条规定了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的用途。

微表处在国外既用于沥青路面,也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罩面。

在我国,微表处目前大多用于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桥面、隧道道面等,也有少量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使用的实例,但经验不多。

建议大家在水泥路面上应用微表处时要十分注意对原路面病害的处理,脱空、断角、断板等病害必须彻底修补,接缝必须重新灌缝,保证水泥板平整、坚实、稳定,下卧层支撑均匀。

1.0.4原路面状况会对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产生显著影响,为此要求原路面有充足的结构强度,原路面的裂缝、坑槽等病害事先进行处理。

1.0.7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建议各地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本指南的基础上制订各自的技术指南,但各项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指南的规定。

2 术语2.0.1 微表处(Micro-Surfacing)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薄层。

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

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

微表处技术指南1 术语1.1微表处接受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依据设计配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

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依据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变更,通常在气温为24℃,湿度为50%(或更小)的状况下可以在1h内开放交通。

依据矿料级配的不同,微表处可以分为Ⅱ型和Ⅲ型,分别以MS-2(公称最大粒径4.75㎜)和MS-3(公称最大粒径9.5㎜)表示。

1.2稀浆混合料(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添加剂等按确定比例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1.3稠度反映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1.4破乳时间稀浆混合料摊铺到路面至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2 材料2.1(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表1中BCR的规定。

表1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2.2矿料微表处用矿料可以接受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矿粉等掺配而成。

微表处用粗集料、细集料应符合表2的要求矿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表处矿料级配 2.3填料微表处矿料中可以掺加矿粉、水泥、消石灰等填料。

填料应干燥、疏松,无结团,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的相关要求。

矿粉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矿料级配。

水泥、消石灰等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合时间、成浆状态和成型速度等。

填料的掺加量必需通过混合料设计试验确定。

2.4添加剂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稀浆混合料可拌合时间、破乳速度、开放交通时间等施工性能,并在确定程度上变更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3 微表处的施工 3.1一般规定微表处施工前,施工单位(承包商)必需供应详实的混合料设计报告。

微表处公称应有丰富设计阅历的试验室进行验证性复核,并出复核报告,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施工。

必需接受专用机械施工 微表处的施工气候应满足:(1)、施工、养生期内的气温应高于10℃;(2)、不得在雨天施工。

微表处施工技术技术指导文件(工程部)

微表处施工技术技术指导文件(工程部)

线国道改造示范工程惠州段路面改造工程第标段微表处()一、微表处概况二、编制依据三、材料要求四、车辙概述六、微表处摊铺七、微表处施工工艺要求…………………………………………八、施工后检测……………………………………………………九、施工安全………………………………………………………十、相关指标………………………………………………………一、微表处概况: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车辆大型化,重载超载严重,以及车辆渠化等,交通运输对路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沥青路面对气温、雨水和日照等自然因素十分敏感,其承载力和防止病害、水害能力相对偏低,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在国外,随着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普遍应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也在迅速发展。

从世纪年代末到年代初,德国首先展开对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研究,从常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入手,加入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和添加剂制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摊铺厚度较大的封层用以修复路面上的车辙。

封层的固化时间加快,与原路面粘附得十分牢固,聚合物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正式名称:微表处)从此问世。

美国、澳大利亚于世纪年代初采用这项技术。

现在,微表处技术已被认为是修复车辙及其它种路面的病害虫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它在欧美和澳大利亚、日本已得到普及,并且正在向世界地区推广、发展。

微表处是一种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连续级配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按合理配比均匀拌合后摊铺到原路面一层或多层的,能达到迅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

它是在稀浆封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道路养护方法。

因此具有适用范围更广、性能更好等特点,对出现在城市干道、高速公路和机场道路上的各种病害的修复最为有效,是功能最完善的道路养护方法之一。

目前,我国已制订有《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

、主要功能防水功能。

微表处封层透水系数低,在路面形成一个致密防水层,能够有效地阻止雨水渗透到路面下层,防止路面由于水损害而产生破坏、病害。

微表处施工技巧方案样本

微表处施工技巧方案样本

微表处施工技巧方案样本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微表处施工技巧方案样本,以指导施工人员在微表处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微表处施工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需要特别的技巧和准确性,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二、工具和材料在进行微表处施工时,以下工具和材料是必备的:1.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用于测量微表的尺寸和位置。

2. 施工工具:如刷子、刮板等,用于涂抹和修整微表。

3. 施工材料:如微表漆、底漆等,用于微表的涂抹和保护。

三、施工步骤下面是微表处施工的一般步骤:1. 准备工作:清理微表表面,确保表面平整和清洁。

2. 测量和标记: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微表尺寸和位置,并在微表表面做出相应的标记。

3. 底漆涂抹:涂抹底漆以提供微表的基础保护层,并保证微表漆的粘附性。

4. 微表漆涂抹:使用刷子等工具将微表漆均匀涂抹在微表表面,注意控制涂层的厚度和光滑度。

5. 干燥和修整:等待微表漆干燥后,进行必要的修整和修复,以确保表面的完美和光滑。

6. 清洁和保养:清洁施工区域,并按照维护指南进行微表的保养工作。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微表处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施工环境:确保施工环境干燥、温度适宜,并避免灰尘和杂物对微表表面的影响。

2. 涂层控制:控制涂层的厚度和光滑度,避免出现涂层不均匀和起皱等问题。

3. 施工顺序:按照施工步骤的顺序进行操作,确保每个步骤的质量和效果。

4. 安全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佩戴好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

5. 细节处理:对于微表周围的边缘和细节部分,要特别注意细致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份简要的微表处施工技巧方案样本,以帮助施工人员进行微表处施工工作。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希望对您在微表处施工过程中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设计施工 技术指南2020版

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设计施工 技术指南2020版

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设计施工技术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T 776.1 公路工程 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 第 1 部分:玄武岩短切纤维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纤维微表处 fiber micro-surfacing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级配集料、纤维、填料、水和必要的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并摊铺到路面上的薄层结构。

3.2稀浆混合料稠度 slurry mixture consistency表征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的指标。

3.3纤维与乳化沥青粘附性 adhesion of fiber and emulsified asphalt表征纤维与乳化沥青之间粘附程度的指标,通常以纤维抗水剥离强度值表示。

3.4拌和开纤率 fiber mixing dispersion rate表征集料和纤维拌和过程中纤维束打开程度的指标。

4 设计4.1 适用条件纤维微表处预防养护措施使用年限为 2 年~3 年。

适用于需要改善抗滑、平整度等功能的公路沥青路面。

当高速公路 PCI、RQI 均不小于 85,一级及二级公路PCI、RQI均不小于 80,车辙深度小于 40 mm时,应在原路面上铺筑纤维微表处。

4.2 材料4.2.1 改性乳化沥青纤维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1 中的要求。

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设计施工 技术指南2020版

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设计施工 技术指南2020版

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设计施工技术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T 776.1 公路工程 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 第 1 部分:玄武岩短切纤维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纤维微表处 fiber micro-surfacing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级配集料、纤维、填料、水和必要的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并摊铺到路面上的薄层结构。

3.2稀浆混合料稠度 slurry mixture consistency表征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的指标。

3.3纤维与乳化沥青粘附性 adhesion of fiber and emulsified asphalt表征纤维与乳化沥青之间粘附程度的指标,通常以纤维抗水剥离强度值表示。

3.4拌和开纤率 fiber mixing dispersion rate表征集料和纤维拌和过程中纤维束打开程度的指标。

4 设计4.1 适用条件纤维微表处预防养护措施使用年限为 2 年~3 年。

适用于需要改善抗滑、平整度等功能的公路沥青路面。

当高速公路 PCI、RQI 均不小于 85,一级及二级公路PCI、RQI均不小于 80,车辙深度小于 40 mm时,应在原路面上铺筑纤维微表处。

4.2 材料4.2.1 改性乳化沥青纤维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1 中的要求。

道路高新技术之微表处技术

道路高新技术之微表处技术

道路高新技术之道路养护微表处技术自次贷危机以来,我国为拉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事业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我国拥有的公路总里程越来越长,交通量也日益增长,车辆大型化,重载、超载以及交通渠化等,交通对路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寿命为15年,其承载能力和防止病害能力相对偏低,而气温、雨水等自然因素对沥青路面的影响非常大,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为了保持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有必要加快养护速度、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而进行预防性养护则是近年来养护工作研究的重点。

在众多的预防性养护手段中,微表处这种较高新的技术不仅可以迅速恢复和改善原沥青路面的磨损、老化、光滑、松散、坑槽等病害,提高沥青路面的行车性能以及可靠性和耐久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原路面的承载力和防病害能力。

因此,微表处技术以其优良的使用性能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公路养护维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先以几张图片来大体认识一下这种技术。

图片1 微表处技术处理过的道路图片2 处理施工前的道面图片3 处理施工后的道面下面,本文将着重介绍下该技术的要求以及施工工艺。

一、微表处适用范围和对原路面的技术要求微表处是一种预防性的养护方法,即在路基路面结构强度充足,而仅仅是出现了表面功能衰减、轻微车辙和不平整时,为了恢复路面服务功能而采取的一种养护方法。

通过研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技术标准,我国微表处施工前原路面应满足以下要求:1原路面必须有充足的结构强度。

原路面结构强度不足的,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的方法进行补强。

2原路面深度10mm以下的车辙无需事先处理,可直接进行微表处;深度l0~25mm的车辙应采用双层微表处,也可首先进行微表处车辙填充,然后再进行微表处罩面;深度25~40mm的车辙应首先采用多层微表处车辙填充;深度40mm以上的车辙,建议采用其它方法修复车辙后再进行单层微表处。

3原路面宽度大于5mm的裂缝应首先进行灌缝。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是指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制定的关于公路微表处技术的规程。

公路微表处是指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对路面进行修复或改造的工作。

微表处技术是保证公路施工质量和维护公路长久使用的重要技术。

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微表处的定义和分类:规定了微表处的定义以及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的方法。

2. 微表处的施工要求: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微表处,还规定了相应的施工要求和处理措施。

3. 微表处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要求。

同时,还规定了微表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验收要求。

4. 微表处的维护与管理:包括对已经完成微表处的维护和管理要求,以确保微表处的良好使用状况和延长使用寿命。

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制定旨在统一公路微表处技术的标准,提高公路微表处的施工质量和维护水平。

该规程适用于
公路建设和维护工程中的微表处处理,对于保障公路交通安全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微表处施工操作方案样本

微表处施工操作方案样本

微表处施工操作方案样本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微表处施工操作方案的样本,以指导施工人员在微表处进行操作时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背景微表处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微小修补和加工的特定区域。

在进行微表处施工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操作步骤以下是进行微表处施工的一般步骤:3.1 准备工作在进行微表处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确认施工区域:确定需要进行微表处施工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2. 清理施工区域: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没有杂物和污垢。

3. 安全措施: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3.2 施工步骤进行微表处施工时,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表面处理:对施工区域的表面进行处理,如打磨、清洗等,以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如修补剂、涂料等。

3. 施工操作:根据施工要求和设计方案进行微表处施工。

4. 等待干燥:等待施工材料干燥,确保修补效果良好。

5. 整理施工区域:结束施工后,对施工区域进行整理和清洁。

6. 检查和验收:对施工结果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符合要求。

4. 注意事项在进行微表处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操作规范:按照标准程序和操作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确保修补效果和持久性。

3. 增加施工间隔:在进行连续施工时,应适当增加施工间隔,以确保施工材料充分干燥。

4. 严禁越权操作:未经授权,不得进行超出施工要求范围的操作。

5.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微表处施工操作方案的样本,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微表处施工时,施工人员应按照该方案进行操作,并遵循相关规范和要求,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 注意:本文档仅为示例,实际操作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咱干这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啊,就像是在给大地做一场精致的美容。

我呢,每天就混在这一堆施工材料和大机器中间。

你瞧,那微表处的材料,就像面粉一样细,可这面粉啊,是能让道路焕发生机的神奇面粉。

我得盯着那些料,就像盯着自家锅里煮的宝贝粥一样,生怕出一点差错。

我这脸啊,被太阳晒得黑红黑红的,跟个熟透的大苹果似的,眼睛却瞪得贼大,就盼着这料能混合得恰到好处。

我旁边那老张,是个老伙计了,他一边捣鼓着机器,一边嘟囔:“这玩意儿,可得伺候好了,不然道路得跟长了麻子似的。

”我就回他:“老张啊,你可别咒咱的路,咱这手艺,那得是给路穿上绸缎的水平。

”稀浆封层呢,也不是个省心的活儿。

那稀浆的配比啊,就像做菜放盐一样,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

我记得有一回,新来的小年轻给弄岔了,那稀浆的样子看着就不对劲儿。

我当时就急眼了,跳着脚喊:“你这是干啥呢?这稀浆是要去给路治病的药,你给整成毒药了!”小年轻脸都吓白了,赶忙重新调整。

咱在这施工的时候啊,周围那环境也不怎么友好。

灰尘满天的,就像走进了雾里一样,不过咱都习惯了。

有时候,风一吹,那灰尘啊,就往鼻子里、嘴里钻,我呸呸呸地吐着,心里就想啊,这道路变美的代价可不小呢。

我经常跟那些材料对话,听起来有点傻是不?我就对着那堆微表处材料说:“你们可得争气啊,要把路弄得平平展展的。

”老张就笑我,说我魔怔了。

可我觉得啊,这每一种材料都像是有灵性的,你好好对它,它就会给你好看的路。

这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啊,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是个糙活儿,可咱自己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每一道工序都像是在雕琢一件艺术品,虽然这艺术品是在脚下,可咱也得拿出十足的匠心来对待。

微表处施工技术

微表处施工技术
2、防滑功能-----经微表处技术处理过后的 施工路面,表层具有一定的构造深度,这能 提供给车轮与路面之间很强的摩擦力,从而 增强路面的防滑功能;
3、修补车辙功能-----对路面上不超过40毫 米深的车辙,微表处技术能够有效修补恢复
(二)微表处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功能
,提高路面整体性和舒适性; 4、快速恢复道路交通特点-----该特点对高 速公路的养护十分重要,由于修补时间非常 短,恢复时间很快,基本上不会造成高速公 路的阻塞,能最大程度降低施工给高速通行 车流带来的不便。
1、集料。微表处工程使用的集料规格必须达
(三)微表处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选用
稀浆封层协会所制定的ISSA-Ⅱ型配置标准, 确保混合料质量稳定符合施工工程需要。需 要警惕的是:如果集料中存有超大颗粒将会 对微表处施工面的表层及防水功能产生很大 的影响,因此必须在施工前筛除干净。集料当 量中36毫米以下的应不低于百分之六十五, 且必须保证0.075毫米的通过率。
具有能提高混合料在高温中的稳定性,提高 与骨料的粘性,具有良好的坚韧性等优质特 性。
3、水。调节稀浆混合料的稀稠度要用到 水的功能,用水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会 随着天气气候、施工自然环境、路面结构 状态等情况的变化而使用不同的标准。微 表处工程常采用饮用水来调和稀稠度,保 证水的透明度和纯净度,ph值维持在中性 水平。
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 ——微表处施工技术
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一)微表处工程技术概念及应用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工程中,微表处工 程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路面处理技术, 它有着快速简单、经济实惠、高效的诸多特 点。微表处工程技术英文名Micro-Surfacing, 指通过使用特殊专用设备将集料、改性乳化 沥青、填充料、水和工程添加剂等施工材料 按一定的科学比例搅拌成稀浆混合材料后, 将其快速铺摊到需修补的路面上形成薄层结 构(简称MS)。

微表处技术简介(未加备注)

微表处技术简介(未加备注)

谢谢!
微表处技术简介
沥青分公司
目录
1 微表处技术目的及定义
2 微表处技术发展现状
3 微表处技术研究内容 4 微表处技术适用范围
1.1 微表处技术目的
•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国内的公路总里程越 来越长,同时,车辆的人均持有量逐年增加,导 致交通量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路面的负 荷; • 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5年,由于其承 载能力及防止病害能力相对偏低,以及自然因素 (温度和雨水等)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往往致使 使用丌到10年的路面即将面临大修; • 在此情况下,为了保持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延 长其使用寿命,进行预防性养护迫在眉睫。
2 微表处技术发展现状
1920年德国人发明原始稀浆封层; 1950年美国正式出现稀浆封层设备; 随着材料的的改进,20世纪70年代德国厂家将 稀浆封层发展成为微表处; 1983年微表处技术被美国道路研究者接受; 20世纪90年代微表处技术引进中国;

3 微表处技术研究内容
• 微表处技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原材料选择;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程序;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
3.2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程序
图1 配比设计流程
3.2.1 矿物级配计算
根据集料筛分结果,计算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 矿料配合比。
3.2.2 最佳用油量的确定
按照确定的矿料配合比,以及《路面稀浆封层施 工规程》(CJJ66—95)推荐油石比范围选择 6.0%、7.0%、8.0%、9.0%、10.0%五种油石比, 对混合料分别进行湿轮磨耗试验和负荷车轮试验, 湿轮磨耗试验确定沥青的最低用量,负荷车轮试 验确定沥青的最高用量,以防止用量过大,出现 路面泛油。 根据规范指导意见,微表处混合料的油石比宜小 丌宜大。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摘要:
1.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概述
2.微表处的定义和作用
3.微表处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4.微表处的应用和效果
5.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概述】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是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CECS)制定的一项关于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标准,旨在规范和提高我国公路微表处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本文将从微表处的定义和作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应用和效果以及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意义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微表处的定义和作用】
微表处,是指在公路建设中,为保证道路使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采用特殊工艺在道路表面形成的一种具有微观纹理的表层结构。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道路的抗滑性能、降低噪音、改善视线和提高舒适性等。

【微表处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微表处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面纹理尺寸、纹理深度、纹理形状、抗滑性能、抗磨损性能等。

测试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实测、实验室检测和长期性能观测等。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对这些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微表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

【微表处的应用和效果】
微表处技术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提高了道路的抗滑性能,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降低了道路噪音,提高了行车舒适性;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节约了养护成本等。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意义和影响】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我国公路微表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微表处技术指南设计

微表处技术指南设计

适用标准文案微表处技术指南1 总则1.0.1 微表处的设计、施工应坚持“质量第一”的目标,铺筑的微表处应当坚固、平坦、持久,有优秀的抗滑性能和封闭路表水下渗的效果。

为一致微表处设计施工方法,保证微表处的施工质量,特拟订本指南。

1.0.2 微表处设计、施工除依照本指南外,尚应切合现行国家及行业公布的有关标准法例。

1.0.3 微表处是一种路面预防性保养方法,要求原路面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路面状况优秀,原有病害已经获取有效办理。

1.0.5 微表处禁止用作路面补强层。

2术语2.1.1 微表处微表处是采纳专用设施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合理配比拌和并摊铺到原路面上,并能够在摊铺后1~2h 内快速开放交通的薄层结构,简称MS 。

2.1.2 乳化沥青 (asphalt emulsion)将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固剂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不分彼此的均匀的沥青制品,也称沥青乳液。

按沥青乳液破乳快慢可分为快裂 (RS)、中裂 (MS) 、慢裂(SS)三种。

按电荷性能又可分为阴离子乳化沥青、阳离子乳化沥青、非离子乳化沥青。

2.1.3 增添剂( additive )为了调理稀浆混淆料的施工性能而增添到混淆猜中的资料和试剂。

2.1.4 稀浆混淆料 (slurry mixture)乳化沥青、矿料、填料、水等按必定比率拌和所形成的浆状混淆物。

2.1.5 稠度 (consistency)稠度是反应稀浆混淆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

微表处混淆料无法象慢凝稀浆混淆料同样进行稠度试验,它的稠度能够经过拌和试验定性地判断。

2.1.6 可拌和时间( mixing time)依照必定配合比进行稀浆混淆料的拌和试验,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搅拌至手感有力,显然感觉搅拌困难时的时间。

2.1.7 破乳时间稀浆混淆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淆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2.1.8 初凝时间( set time )稀浆混淆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淆料粘结力达到1.2 N.m 的时间,经过粘结力试验测定。

微表处施工技术规范指南

微表处施工技术规范指南

微表处技术指南1 术语1.1微表处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

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依据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变化,通常在气温为24℃,湿度为50%(或更小)的状况下可以在1h内开放交通。

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微表处可以分为Ⅱ型和Ⅲ型,分别以MS-2(公称最大粒径4.75㎜)和MS-3(公称最大粒径9.5㎜)表示。

1.2稀浆混合料(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添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1.3稠度反映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1.4破乳时间稀浆混合料摊铺到路面至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2 材料2.1(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表1中BCR的规定。

表1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2.2矿料微表处用矿料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矿粉等掺配而成。

微表处用粗集料、细集料应符合表2的要求矿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表处矿料级配2.3填料微表处矿料中可以掺加矿粉、水泥、消石灰等填料。

填料应干燥、疏松,无结团,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的相关要求。

矿粉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矿料级配。

水泥、消石灰等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合时间、成浆状态和成型速度等。

填料的掺加量必须通过混合料设计试验确定。

2.4添加剂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稀浆混合料可拌合时间、破乳速度、开放交通时间等施工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3 微表处的施工3.1一般规定3.1.1微表处施工前,施工单位(承包商)必须提供详实的混合料设计报告。

微表处公称应有丰富设计经验的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复核,并出复核报告,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施工。

3.1.2必须采用专用机械施工3.1.3微表处的施工气候应满足:(1)、施工、养生期内的气温应高于10℃;(2)、不得在雨天施工。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1. 引言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是指导公路微表处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本规程旨在保障公路微表处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公路运行的效率和舒适度。

2. 术语和定义•公路微表处:指公路上由于地基沉降、水害等原因形成的小范围凹陷或隆起。

•微表:指公路微表处中形成的凹坑或隆起。

•微表处工程:指对公路微表处进行处理和修复的工作。

3. 设计要求3.1 微表识别•在公路巡查中,应及时发现并记录微表出现的位置、形态、大小等信息。

•利用测量仪器对微表进行测量,得到精确的高程数据。

3.2 微表等级划分根据微表的大小、形态、位置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并制定相应处理方案。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 I 级:微小凹陷或隆起,对交通流影响较小。

- II 级:明显凹陷或隆起,对交通流有一定影响。

- III 级:较大凹陷或隆起,对交通流有较大影响。

3.3 微表处理方案•I 级微表:可采用填土修复、碾压处理等方法进行处理。

•II 级微表:需要进行填土、碾压和修补等综合处理措施。

•III 级微表:应进行深度处理,包括挖掉变形层、重新填土、碾压和修补等工作。

4. 施工要求4.1 材料选择•填土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修补材料应与原路面材料相匹配,确保整体美观。

4.2 施工方法•对于 I 级微表,可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填土,并使用碾压机进行碾压。

•对于 II 级和 III 级微表,应先清理现场,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挖掉变形层、填土、碾压和修补等工序。

4.3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填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对于修补部分,应保证与原路面的平整度和颜色一致。

5. 验收标准5.1 工程验收•经过微表处处理后,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相关施工规范。

•微表处处理后,交通流畅无阻,行车舒适。

5.2 质量验收•填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稳定性好。

微表处技术

微表处技术
面早期病害并 能及早 防止 路面病害 .扩大延 长路面使 用寿
21 可以填补车辙 . .4 . 恢复路表 的平整度 。微表处还可以作为

命。 微表处用于预防性养护时应采用加入废胶粉复核改性 的
乳 化沥青 , 能显 著提高微表处的低温抗裂性能嗡 这样 。
种 比较厚 的铺层 ( 或双层微表处 )用于填充不规则 的路面。 ,
co sr c g 一种 由聚合 物改性乳化 沥青 、 r—uf i ) an 是 集料 、 料 、 填 水 和外加 剂按合理 配 比拌和并通 过专 门施工 设备摊 铺到原路
面上 . 达到迅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Ⅲ 。
3 微 表处 技 术的应 用
微表处应用广泛 , 既可以用于高速公路等各级公 路的养 护, 又可以应用 于农村公路罩面翻 。
3 水泥路面微 表处罩面 , 旧水 泥混凝 土路 面上加铺稀浆 . 2 在 封层能处 治脱皮 、 面、 麻 磨光 、 微裂缝等病害。
33 微表处可 以作成很薄 的层面。 . 不会 过多地增加铺装层 的
浆封 层机 1天 内能 摊铺 5 0 微表 处混 合 料 ,折合 为 一条 0t
1 . m长的标准车道掰 06 k 。
21 02年 9月 第 2 5期
科 技 视 界
公路科技
用, 温度越 高 , 改性 乳化 沥青破乳 成型越 快 , 因此 在高 温季
31 沥青路面微表处罩 面 , . 微表处是 一种迅速 、 有效 的表面
2 微表 处技 术特点
21 微 表 处 的优 点 .
处治方法 , 以防治路面早期 开裂 . 可 提高路 面耐久性 和使用
性能。
211 施工 速度快 , .. 封闭交通时 间短 。由于使 用改性乳化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表处技术指南1 总则1.0.1 微表处的设计、施工应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铺筑的微表处应该坚实、平整、耐久,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封闭路表水下渗的效果。

为统一微表处设计施工方法,确保微表处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指南。

1.0.2微表处设计、施工除遵照本指南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法规。

1.0.3微表处是一种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要求原路面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路面状况良好,原有病害已经得到有效处理。

1.0.5微表处严禁用作路面补强层。

2 术语2.1.1 微表处微表处是采用专用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合理配比拌和并摊铺到原路面上,并能够在摊铺后1~2h 内迅速开放交通的薄层结构,简称MS。

2.1.2乳化沥青(asphalt emulsion)将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水乳交融的均匀的沥青制品,也称沥青乳液。

按沥青乳液破乳快慢可分为快裂(RS)、中裂(MS)、慢裂(SS)三种。

按电荷性能又可分为阴离子乳化沥青、阳离子乳化沥青、非离子乳化沥青。

2.1.3添加剂(additive)为了调节稀浆混合料的施工性能而添加到混合料中的材料和试剂。

2.1.4稀浆混合料(slurry mixture)乳化沥青、矿料、填料、水等按一定比例拌和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2.1.5稠度(consistency)稠度是反映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

微表处混合料无法象慢凝稀浆混合料一样进行稠度试验,它的稠度可以通过拌和试验定性地判断。

2.1.6可拌和时间(mixing time)按照一定配合比进行稀浆混合料的拌和试验,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搅拌至手感有力,明显感到搅拌困难时的时间。

2.1.7破乳时间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2.1.8初凝时间(set time)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粘结力达到1.2 N.m的时间,通过粘结力试验测定。

2.1.9开放交通时间(traffic time)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粘结力达到2.0 N.m的时间,通过粘结力试验测定。

2.1.10湿轮磨耗值(wet track abrasion loss)用湿轮磨耗仪在成型后的稀浆混合料上磨耗一定时间后,测定试件磨耗前后单位磨耗面积的质量差,用g/m2表示。

此试验用以确定稀浆混合料的最小沥青用量和评价混合料中沥青与石料的裹附情况。

2.1.11负荷轮粘附砂量(sand adhesion)用负荷轮试验仪模拟车轮在成型后的稀浆混合料上碾压,通过一定作用次数后,测定试件单位负荷面积的粘附砂量,用g/m2 表示,此试验用于确定稀浆混合料最大沥青用量。

2.1.12轮辙变形试验(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compaction test) 用负荷轮试验仪模拟车轮在成型后的稀浆混合料上碾压,通过一定作用次数后,测定试样的车辙深度和宽度变形,以试样单位厚度的车辙深度和单位宽度的横向变形评价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2.1.13粘结力(cohension torque)用粘接力试验仪,模拟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水平力对材料层的影响,其施力手柄上试验后扭力表的读数,用以确定稀浆混合料的初凝时间和开放交通时间。

3 材料3.1 改性乳化沥青3.1.1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表3.1.1项目 MS筛上剩余量(1.18mm筛)不大于(%) 0.1电荷阳离子(+)恩格拉粘度E25 3~28沥青标准粘度C25,3 s 12~60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60蒸发残留物性质(直接加热法)针入度(100g,25℃,5s)(0.1mm) 40~100延度(5℃5cm/min) 不小于(cm) 30软化点(环球法) 不小于(℃) 50储存稳定性24h 不大于(%) 15d 不大于(%) 53.1.2 微表处应选用阳离子快凝型的改性乳化沥青。

3.1.3改性剂剂量(固胶占沥青的质量百分比)不宜小于3%。

3.2 矿料3.2.1微表处用矿料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掺配而成,也可以用大粒径的块石、卵石等经多级破碎而成。

3.2.3微表处用粗集料、细集料应该符合表3.2.3的要求。

微表处用粗细集料质量要求表3.2.3项目标准试验方法备注粗集料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8 T0316-2000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30 T0317-2000石料磨光值不小于(BPN) 42 T0321-1994坚固性不大于(%) 12 T0314-2000细集料坚固性不大于(%) 12 T0340-1994 >0.3mm部分合成矿料砂当量不小于(%) 60 T0334-1994 合成矿料中<4.75mm部分3.2.4 矿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3.2.4的规定。

微表处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表3.2.4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MS-II型 100 90-100 65-90 45-70 30-50 18-30 10-21 5-15 MS-III型 100 70-90 45-70 28-50 19-34 12-25 7-18 5-15允许波动范围±5% ±5% ±5% ±5% ±5% ±4% ±3% ±2%注:III型级配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微表处罩面以及用于车辙填充;II型级配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和中等交通量道路的微表处罩面。

3.3 添加剂3.3.1添加剂主要作用是调节微表处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破乳速度、开放交通时间等施工性能。

3.3.2常用的微表处添加剂包括无机结合料类添加剂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消石灰等,无机盐类添加剂如硫酸铝、氯化钙等,有机类增稠剂如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等,乳化剂水溶液类添加剂等等。

3.3.3添加剂种类的选择和剂量的确定是微表处混合料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添加剂的加入不得对混合料整体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3.3.4未经试验验证的添加剂不得在施工中采用。

3.4 矿粉3.4.1微表处矿料中可以掺加矿粉。

微表处用矿粉应干燥、疏松,无结团,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中的相关要求。

3.4.2矿粉的加入,主要是改善微表处的矿料级配,也可以调整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和成浆状态,并影响混合料成型后的性能。

3.4.3矿粉的掺加必须应该通过混合料设计试验确定。

3.5 水3.4.1微表处用水应采用可饮用水,水中不含有害的可溶性盐类、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和其它污染物。

4 微表处混合料设计4.1 一般规定4.1.1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原路面状况、交通量、气候条件、使用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微表处类型,决定结构方案(是否分层摊铺、是否车辙填充等)。

4.1.2微表处混合料按矿料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可分为II型和III型。

4.1.2.1 III型微表处,公称最大粒径为9.5 mm,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罩面和车辙填充。

4.1.2.2 II型微表处,公称最大粒径为4.75mm,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和中等交通量道路。

4.1.3微表处既可以单层铺筑,也可以多层铺筑,III型微表处还可以用作车辙填充。

4.1.4 单层微表处成型后的微表处层厚度和材料用量范围可参照表4.1.4。

单层微表处材料用量范围表4.1.4项目 II型 III型养生后最大厚度mm 5~10 8~11干矿料用量kg/m2 5.5~11 8.0~16.0沥青[注1]用量(干矿料质量百分比)% 5.5~10.5水泥、消石灰用量(干矿料质量百分比)% 0~3外加水量[注2](干矿料质量百分比)%根据混合料的稠度确定注1:改性剂剂量(固胶占沥青的质量百分比)不宜低于3%;注2:外加水量一般在6%~12%之间。

4.1.5 稀浆混合料的室内试验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微表处稀浆混合料技术指标表4.1.5实验标准方法可拌和时间(25°C)[注1] 不小于(s) 120 附录A.1粘结力@30min 不小于(N.m)@60min 不小于(N.m) 1.22.0,至少为初级成型附录A.3负荷车轮粘附砂量不大于(g/m2) 500 附录A.5湿轮磨耗损失浸水1小时不大于(g/m2)浸水6天不大于(g/m2) 600800 附录A.4轮辙变形试验的宽度变化率[注2] 不大于(%) 5 附录A.6 注1:应在可能遇到的最高施工温度下检验,保证可拌和时间满足施工要求。

注2:不用作车辙填充的微表处混合料不做要求。

4.2 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步骤4.2.1矿料配合比设计按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使用场合、气候条件、交通量大小等选择级配类型;(2)选择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集料;(3)将各种集料进行筛分试验;(4)测定各种集料的相对密度;(5)根据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确定符合级配范围的各集料的配合比例。

4.2.2初试的改性乳化沥青配方按下列步骤制作:(1)根据气候条件、应用场合、使用要求、材料供应等情况选择基质沥青品牌与标号、乳化剂种类以及改性剂的种类与剂量;(2)根据所选乳化剂的使用说明,在通常用量范围内选定2~4个乳化剂用量,分别制作改性乳化沥青小样,相应技术指标应满足本指南表3.1.1的要求。

4.2.3 微表处混合料配方初试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选取级配合格的矿料并测定其含水量;(2)称取若干份一定质量的级配矿料(一般为干矿料重100g),选择其中一个乳化沥青配方,按照已有经验,在通常的油石比范围内,以0.5%的沥青用量间隔变化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不断调整添加剂种类与用量、用水量后,进行拌和试验,试验方法方法参照附录A.1。

一般情况下,III型级配的油石比可在6.0%~8.0%之间初试,II型级配的油石比可在7.0%~9.0%之间初试。

(3)如果尝试了多种添加剂种类与剂量以及用水量后,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仍不能满足要求的,可选择另外的改性乳化沥青配方或者调整矿料组成后重新进行试验;仍然无法满足要求的,应重新选择原材料后再作设计;(4)对可拌和时间满足要求的试样,待成型后观察试样油石比大小以及沥青与石料的裹附情况,试验方法参照附录A.1。

当发现初试的油石比均偏大或偏小时,可在本指南表4.1.4规定的沥青用量范围内重新选择油石比初试范围后再进行拌和试验。

(5)选择可拌和时间满足要求、油石比适宜的混合料配方进行粘结力试验,试验方法参照附录A.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