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专题讲座.
物理专题教研活动记录(3篇)
![物理专题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e0887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c.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四、参与人员:物理教研组全体成员五、活动内容:1. 研究背景光的折射现象是光学中的一个基本现象,它涉及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我们物理教研组决定开展本次专题教研活动。
2. 活动流程(1)讨论研究方案活动开始,首先由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成员讨论研究方案。
针对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1)光的折射规律;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3)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分组实验根据研究内容,我们将全体成员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负责以下实验:1)第一小组:研究光的折射规律;2)第二小组: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3)第三小组:研究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操作与记录各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4)总结与交流各小组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光的折射现象。
3. 活动成果(1)第一小组: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的折射规律,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第二小组:通过实验验证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即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3)第三小组:通过实验展示了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透镜成像、光纤通信等。
4. 活动总结本次物理专题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全体成员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总结:(1)提高了物理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2)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后续工作1. 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物理教学质量;2. 深入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探索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3. 组织开展更多类似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物理实验操作发言稿
![物理实验操作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e632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4.png)
物理实验操作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项有趣的物理实验。
本次实验是关于声音传播的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材料:一根长而细的弹性绳、一个活动的固定端和一只手摇音叉。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实验。
首先,将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它能够保持稳定。
然后,将另一端绑上手摇音叉。
现在,让我们拿起音叉,并用力摇动它。
你会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接下来,将摇动的音叉靠近弹性绳的另一端,但不要让它们接触。
然后,你会发现弹性绳开始振动,并且声音传播到了绳的另一端。
试着用手触摸弹性绳,你会感受到绳子的震动和声音的传播。
这是因为声音是通过分子之间的振动传播的,而在绳子中,振动通过绳子的分子传递到另一端。
当音叉摇动时,它产生的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绳子上,并引起绳子分子的振动。
因此,声音得以传播到绳子的另一端。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声音在不同媒介中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这对我们深入理解声音传播现象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大家通过这个实验能够对声音传播有更深入的理解。
谢谢大家的聆听!。
初中物理专题式教研活动(3篇)
![初中物理专题式教研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5a40f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1.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日益受到关注。
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特开展初中物理专题式教研活动,旨在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重点、难点的认识,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2. 培养教师对物理学科素养的内涵、培养途径和评价方法的了解。
3. 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4. 推动我校物理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活动内容1. 专题研讨(1)主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析(2)主讲人:物理教研组长(3)研讨内容: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析原因,探讨解决方法。
2. 案例分析(1)主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2)主讲人:优秀物理教师(3)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优秀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3. 教学观摩(1)主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实践(2)观摩对象:优秀物理教师(3)观摩内容:优秀物理教师的课堂实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
4. 交流分享(1)主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心得体会(2)主讲人:全体物理教师(3)分享内容: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在物理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共同提高。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1. 时间:2022年X月X日(星期X)下午2:00-5:002. 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组织1. 物理教研组负责活动的筹备、组织、实施和总结。
2. 校领导、物理教师、优秀物理教师参加活动。
3. 活动期间,请各参与人员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六、活动总结1. 活动结束后,物理教研组将对活动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
2. 物理教研组将根据活动总结,制定下一步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3. 各物理教师将根据活动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通过本次初中物理专题式教研活动,我们相信,我校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e52bc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3.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1. 引言1.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并且提高他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而且,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结果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书本知识,巩固学习成果,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核心素养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意义核心素养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引领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素养,对于物理实验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实验观念和方法论。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一系列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通过核心素养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实验的本质和方法,提高实验设计与实施能力。
核心素养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核心素养的引导,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积极探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中学习(3篇)
![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中学习(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82f32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c.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物理教研组于近日组织了一次集中学习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
二、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本次集中学习活动邀请了资深物理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座主题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目标专家首先介绍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随后,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即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专家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特点,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②注重探究,培养能力;③强化实践,提升素养;④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3)教学评价改革专家强调,教学评价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多元化、发展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
2. 教学研讨在专题讲座结束后,教研组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
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围绕以下议题进行深入探讨:(1)如何将新课程改革理念融入物理教学?(2)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3)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4)如何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为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3. 经验交流为了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教研组邀请了部分优秀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他们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了教学经验:(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4)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经验交流,教师们受益匪浅,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活动总结本次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中学习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初中物理实验讲座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5737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1.png)
初中物理实验讲座课件一、引言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加深理解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公式和定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素养。
本讲座将针对初中物理实验的各个方面进行讲解。
二、实验目的与原理在进行任何物理实验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目的通常包括观察物理现象、验证物理规律、探究物理问题等。
而实验原理则是指利用物理学知识,通过一定的操作步骤来实现实验目标。
在讲解实验目的和原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基础知识在实际实验中的应用。
三、实验器材使用介绍实验器材是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详细讲解每一种实验器材的名称、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器材,应着重强调其特殊性质和应用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器材的使用。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要点实验步骤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教师应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解释,并强调操作要点。
在讲解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器材,以达到实验目的。
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提前进行说明并给出解决方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是对实验的总结和归纳。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中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注意事项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有一些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例如,实验室安全、器材保护、操作规范等。
教师应提前告知学生可能存在的危险,并强调遵守实验室规定的重要性。
同时,对于一些常见的实验问题,应给出解决方案,以帮助学生应对实际问题。
七、结语初中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结合,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讲座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基础知识在实际实验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二物理教研活动主题(3篇)
![初二物理教研活动主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4c422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2.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物理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初二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更为复杂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为了提高初二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实验操作、课后反思等形式,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初二物理教学,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初二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明确教学目标:针对初二物理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
(2)分析教材内容: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剖析,明确教学重难点。
(3)设计教学方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4)交流讨论: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
2. 教学研讨(1)课堂观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分析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2)教学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教学策略。
(3)互动交流: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实验操作(1)实验设计:针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验方案。
(2)实验操作:教师亲自操作实验,确保实验过程安全、规范。
(3)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结论。
4. 课后反思(1)教学反思:教师对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3)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
四、活动组织1.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
2. 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
初中物理设计性实验实施与拓展讲座课件
![初中物理设计性实验实施与拓展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92c0d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6.png)
探究,而得出结论的一种实验。它和验证性实验不同,验
证性实验的结论已经有了定论,而探究性实验的结论没有
定论。设计实验时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实验目的,明确实
验原理,选择器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探究未
知结论。
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
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
①只更换一个最大阻值不小于90Ω,最大电流不小于0.48A的滑动变阻器
②做第六次实验时,其他器材不变,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阻值为30Ω的
定值电阻
③只更换电源,更换的电源电压范围是2.4~4.8V
④只将控制不变的定值电阻的电压调节为3~5V之间
二、探索性设计类实验
探究性设计类实验是指对未形成结论的观点和猜想进行
初中物理设计类实验教学的实施与拓展
命题趋势:“三反”
反超度刷题、反固化命题、反套路答题
中学物理实验大致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实验三种。
2022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物理学生实验共有21个,其中
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9个,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12个。所谓设计类实
验是指据现行物理课程标准,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
定___(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
位置。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
质的____,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分析图乙可知in的
内能____ (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第20 min的内能。
等效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创新
Umin=2.4V
2.4V
2.4V
?
7.2V
0V
2.4V
4.8V
物理大单元教学讲座
![物理大单元教学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30498a8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5.png)
物理大单元教学讲座
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好物理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科学素养,还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学校举办了一场“物理大单元教学讲座”。
在讲座中,老师首先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然后详细讲解了力学、光学、电学等几个重要的物理大单元。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演示,老师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了这些知识,并激发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此外,老师还强调了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她提醒学生们要勤于思考、多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同时,她还建议学生们要多做练习题、参加物理竞赛等活动,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总之,这场“物理大单元教学讲座”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物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机会。
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物理,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活动物理教研(3篇)
![初中活动物理教研(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8c2ea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b.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物理学科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初中活动物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各备课组针对所负责的课题,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 教学观摩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次活动安排了教学观摩环节。
各备课组推荐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仔细分析,共同探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3. 经验交流在经验交流环节,各备课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在物理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内容包括: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
通过交流,教师们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4. 教学研讨针对观摩课和经验交流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研讨。
研讨内容包括: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为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供了思路。
5. 教学反思活动最后,教师们进行了教学反思。
他们回顾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分析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通过反思,教师们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物理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到了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
2. 教师团队凝聚力增强。
在活动中,教师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探讨教学问题,为学校物理学科发展献计献策。
3.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通过活动中的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教师们将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主题教研活动(3篇)
![初中物理主题教研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a6ba2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b.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物理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以“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和实践,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物理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的认识,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2. 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物理教学模式,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本次活动邀请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物理教研员为教师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和理念;(2)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的探讨;(3)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4)物理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
2. 教学案例分享各教研组选派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案例分享,内容包括:(1)课堂教学设计;(2)课堂互动与评价;(3)教学反思与改进。
3.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案例,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研讨,讨论内容包括:(1)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物理教学;(2)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3)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评价;(4)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 教学实践教师们在研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实践,包括:(1)开展物理实验教学;(2)设计课堂互动环节;(3)改进课堂评价方式;(4)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四、活动总结1.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部分成果:(1)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物理教学模式;(2)提高了教师的物理教学能力;(3)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4)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活动反思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1)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2)物理实验教学资源不足;(3)课堂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物理教学教研活动主题(3篇)
![物理教学教研活动主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0053b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5.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校特举办本次物理教学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二、活动目的1. 深入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明确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2. 探索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知名物理教育专家,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2. 优秀实验教学案例分享组织教师进行优秀实验教学案例分享,展示不同教学风格和实验方法的创新实践,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3. 实验教学研讨围绕核心素养,针对实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4. 教学观摩与反思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实验教学课堂,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5. 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举办学生实验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6. 教学论文评选鼓励教师撰写实验教学论文,对实验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活动安排1. 时间:2022年10月15日至10月20日2. 地点:学校会议室、实验室、教室3. 参与人员:全校物理教师、教研组长、教务处负责人4. 活动流程:(1)10月15日:专家讲座、优秀实验教学案例分享(2)10月16日:实验教学研讨、教学观摩与反思(3)10月17日:学生实验技能竞赛(4)10月18日:教学论文评选(5)10月19日:总结与反馈(6)10月20日:优秀实验教师表彰五、活动预期成果1. 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微讲座教案
![初中物理微讲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7dc89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1a.png)
初中物理微讲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让学生掌握光的反射现象,了解反射定律,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反射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现象,如太阳光、灯光、水面反射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特点。
2. 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二)新课讲授1. 光的传播1.1 讲解光在真空和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强调光的直线传播。
1.2 介绍光的传播速度,让学生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 光的反射2.1 讲解反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弹回来的现象。
2.2 介绍反射定律,包括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
2.3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如平面镜成像、玻璃杯反光等,引导学生运用反射定律解释这些现象。
(三)实例分析1.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现象,如激光穿过气球、光线通过玻璃等。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光的传播和反射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四)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请学生回答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2. 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镜子等。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特点及应用。
2. 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光的传播和反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雨后彩虹、手影游戏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08初中物理电学实验PPT 实验六 测量小灯泡及发光二极管的电功率 物理实验设计与应用教学课件
![08初中物理电学实验PPT 实验六 测量小灯泡及发光二极管的电功率 物理实验设计与应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b5a5b0bd64783e09122bb5.png)
(1)
(2)
6KΩ
12KΩ
(3)?
(4)?
思考题
3.有两个电阻器R1和R2,将其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2 欧姆,而将其并联后总电阻的12倍近似于32欧姆, 则R1和R2的电阻各为多大?
R1=? R2=? 12Ω
R1=?
R2=?
R1R212
R1R2 1232 R1 R2
4、8
扩展的参考内容:
A
B
R1
R2
R3
R
电阻串联时,其等效总电X 阻为各个电阻的和.
即: RR 1R 2R n
将一个个电阻直接跨接在某电路A、B的两端,这种接法称 为并联接法,见图7-2。
R1
A
B
R2
R3
RX
电阻并联时,其等1 1
R R1 R2
Rn
将电阻先按不同的串、并联方式组合在一起,然后 跨接在某电路A、B的两端,这种接法称为串并联 (混联)接法,见图3。
0
-
+
V G
G
0
-
+
A G
G
根据表2的要求计算出发光二极管的实际电功率。
表2
实际电压
电压(V) 电流(A)
等于额定电压值
1.6
0.006
低于额定电压值
1.2
0.004
略高于额定电压值 2.0
0.009
发光情况 电功率(W)
正常
0.010
偏暗
0.004
偏亮
0.018
思考题
1.测量小灯泡及发光二极管的电功率除了用伏安法外,还能 用其他方法吗?请设计出不同的测量方法。
2.小灯泡及发光二极管在未接入电路时分别测出的电阻值有 什么区别?
初中物理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初中物理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d60e4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c.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2年10月20日组织开展了初中物理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反思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物理学科教学的发展。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0日活动地点:我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教学”。
四、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1)讲座主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讲人:物理教研组长张老师讲座内容:张老师首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张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与方法:① 实验准备: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步骤的安排等。
② 实验指导: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
③ 实验评价:如何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如何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
(2)讲座主题: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策略主讲人:物理教师李老师讲座内容:李老师首先介绍了创新教学的内涵,强调了创新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李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了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策略:①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 引导探究,培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 多元评价,关注个体: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研讨(1)研讨主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讨内容: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主要问题包括:① 实验器材不足,实验操作不规范。
② 学生实验参与度低,实验探究能力较弱。
③ 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物理九年级教研记录(3篇)
![初中物理九年级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5243b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a.png)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九年级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九年级物理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提升九年级物理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九年级物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研活动内容1. 教学经验分享(1)九年级物理备课组长张老师分享了“电荷、电流和电路”这一章节的教学心得。
她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青年教师李老师分享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一章节的教学经验。
她认为,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 教学策略探讨(1)针对九年级物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老师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电荷、电流、电路、能量守恒定律等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等。
(2)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困难,老师们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①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 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③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④ 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研组对九年级物理教学进行了全面评价,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实验操作能力不足等。
(2)针对存在的问题,老师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①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② 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操作效果。
③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研活动总结1. 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老师们在活动中分享了教学经验,探讨了教学策略,为提高九年级物理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九年级物理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方向。
初中物理教师专题讲座
![初中物理教师专题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f80b9f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1.png)
初中物理教师专题讲座
讲座概述
本次讲座主要针对初中物理教师,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分享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讲座内容将涵盖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学生评价等方面。
讲座时间
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上午9:00 - 下午5:00
讲座地点
市图书馆报告厅
讲座议程
讲座对象
全市初中物理教师
报名方式
咨询方式
如有疑问,请联系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李老师,电话:138****8000。
期待您的参与,共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深度教研活动(3篇)
![初中物理深度教研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ca4b9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3.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开展了以“初中物理深度教研”为主题的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堂研讨等形式,深入研究初中物理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深入研究物理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方案。
(2)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策略。
(3)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提高。
2. 教学观摩(1)邀请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让全体教师观摩学习。
(2)课后进行评课,分析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 课堂研讨(1)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寻找解决方案。
(2)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教学反思(1)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
(2)结合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活动实施1. 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确保活动时间、人员和内容落实。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3. 定期开展教学观摩和课堂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对活动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为后续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五、活动成果1. 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认识得到提高,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2. 学生物理素养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3. 教研活动成果得到推广,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4. 教研氛围浓厚,教师专业发展得到保障。
六、活动总结初中物理深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深入研究了初中物理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d43feef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8.png)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探究,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那么如何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呢?本文将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三个方面探讨。
一、实验设计1.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相结合物理实验的设计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以小汽车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为变量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小汽车的速度,探究速度和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实验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理解速度的概念和意义。
2.注重探究和启发思考实验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和启发思考。
比如,在设计重力加速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出测量方法并进行操作,以此让他们深刻理解测量误差和精度的概念。
在实验之后,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探究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解决,以及实验设计本身的局限性等,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探究问题的多样性和深度实验设计应当注重探究问题的多样性和深度。
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实验装置和不同的物理解释,让学生探究不同的问题和现象,比如让学生探究热传导、光的反射等各种现象。
在探究问题的深度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与其它学科如数学、化学、地理等学科的联系,并采用多种不同的思考方式,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究问题,达到学科交叉的目的。
二、实验操作1.注重安全实验操作时,安全第一。
教师应该预先设置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提示,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操作中的风险和预防措施,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比如,在进行电学实验时,学生需要带好绝缘手套和绝缘鞋,以保护自己的安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戴好护目镜,防止意外溅出化学药品。
2.操作简单、易懂实验操作应尽量简单易懂,避免过于复杂的实验操作。
初中物理教研活动主题(3篇)
![初中物理教研活动主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758a2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9.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本次教研活动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与实践”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明确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内容1. 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内涵与价值(1)核心素养的定义及特征(2)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3)核心素养与物理学科素养的关系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方法(1)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科学思维(3)项目式教学:以实际问题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翻转课堂:优化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效率3.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成功案例分享:展示教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的教学创新实践(2)存在问题分析:针对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3)改进措施探讨:提出改进策略,提高教学效果4. 教师交流与研讨(1)教学经验分享: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2)问题讨论:针对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3)资源共享:教师之间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四、活动形式1.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核心素养教学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2. 案例分析:组织教师进行成功案例分享,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创新点;3. 小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讨论;4.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物理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5. 教学设计:教师结合核心素养要求,设计一堂物理课的教学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冯长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物理实验教学的分类•物理学实验教学各要素的综合化•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研究一、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验教学是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和理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理科的主要方法之一和学校总体办学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由学科特点所决定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
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实验赋予了物理学科思想和内容,实验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同时物理实验自身也是不断发展的。
实验教学1 、实验教学是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的重要途径。
2 、实验教学是变单纯的理论灌输为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
3 、实验教学是变外力强迫式教学为内在诱导思维式教学的重要手段。
4 、加强实验教学既是理科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搞好理科教育的根本保证。
5 、实验教学是变学科本位为学生本位的重要体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
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 10 % --20 %;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 %;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 50 %;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 70 %;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 90 %。
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
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
——帕格尔斯,物理学家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实验。
——丁肇中,物理学家(一)、新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1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2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 、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3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
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4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做出判断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5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6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二)新课程标准中,实验教学的特点1. 实验内容的科学性2. 实验方式的探究性3. 实验资料的多样性4. 实验过程的完整性5. 实验形式的开放性6. 实验实施的协作性7. 实验操作的主体性 8. 实验信息的交流性9. 实验教学的情感性 10. 实验评价的过程性二、物理实验教学的分类(从实际教学和中考角度)测量型实验、探究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开放型实验、操作型实验、演示型实验(一)、测量型实验分为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直接测量型:包括用刻度尺测长度、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使用这七种基本测量工具要注意它们的共同之处,并区分它们的不同之处。
间接测量型:根据待测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式,先测出式中其他量,然后算出该量。
对这类实验,要在掌握其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这些量,然后确定选择哪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并会分析实验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例如,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小灯泡的功率。
(二)探究型实验:通过一些实验现象,探索并总结物理规律。
包括探究固体的熔化过程、探究水的沸腾、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三)演示型实验根据实验装置的图文信息,说明研究什么;观察现象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包括真空铃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液体对容器壁、底的压强实验、覆杯实验、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单摆、滚摆实验、扩散现象、分子引力实验、电磁感应……(四)设计型实验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运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选取适当器材,规范地进行物理实验操作,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包括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测小灯泡的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五)开放型实验用多种实验方案得出同一结论(或验证同一结论),给出一定的实验器材进行多种实验。
包括测物体的密度、探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测导体的电阻。
……(六)操作型实验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实际连接、安装、设计。
包括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用基本的测量工具测量质量、体积、温度、力。
这类实验主要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会画实验原理图、能排除简单的故障……三、物理实验教学各形式的综合化物理实验由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实验设计、专题讲座六个形式组成。
(一)、各形式间的关系•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形式分为由课内到课外实验,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学具等几个方面。
六个形式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
•为了巩固实验教学的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可以定时举办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
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做”活动,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
(二)、强调参与与互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多元化•举办和参与综合性实验竞赛,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做”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 , 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奇,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主次分明)。
•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把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
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
(三)、例子一: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开展各种迷你小实验,如用废旧牙膏皮制作小船、用饮料瓶制作潜水艇、用排液法称物体的质量等等。
学习电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课外设计安装各种要求的电路、对电学中的规律课外再深入研究。
检修家庭照明电路,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
例子二:学习《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教师设计的实验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上到生活中。
操作简单易行,学生们都可以在课在动手操作,体验过程中的乐趣,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内容。
有的学生回家做完实验,利用本节课知识设计出一种新式厨房抽油烟机 --- 与对流式抽油烟机类似。
综上分析:学生在实际探究时不但可以学到相关的物理知识,而且还能体会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小制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和发现以及新的感悟,也很容易有一些新的问题提出来,有时还会闪现出成人无法想到的新奇想法。
通过长期的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执著追求精神和实践能力必定会得到培养。
四、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研究(一)好的实验设计给人愉悦和探索的求知欲望•能用实验表达的物理现象,不要用课件,除非不能做或不允许做的实验。
生动有趣的演示的实验可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从而提高实验的观察效果。
•作为引入的实验是关键。
•案例:《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实验一实验二如表演者拿出吹风机和系有细线的乒乓球。
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品,他们会想:这些东西能做什么实验?教师提出问题:用吹风机吹乒乓球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这是怎么回事呢 ? 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学生多会回答吹跑了,但现象却是吹不走。
学生不自然的“ 噢” 了一声,身子向前探着,学生的眼球一下子被这个小小的乒乓球吸引过去。
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引入新课。
操作第二个实验时,用吹风机向上吹乒乓球,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这是怎么回事呢 ? 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学生们犹豫了,回答也不那么肯定了,当现象出现时,学生们的表情是又惊又喜,尤其是当吹风机斜度较大时,小乒乓球也不落下来,也不被吹跑,学生们又是“ 哇” 声一片,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二)好的设计,给人以惊奇和激发求知欲望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作为引入的实验是关键。
当人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将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灶,这种兴奋会使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处于最佳状态,并从中激励出创造性的火花。
抓住学生生性好奇的心理,巧妙地设计、表演新奇有趣的实验,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探讨问题,接受知识。
提示:这两个实验使用的吹风机功率要大些,效果显著。
尤其是做斜度大向上吹的实验时。
用多大功率的吹风机,斜度多大时,乒乓球可能不落下来,教师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多次测试后,教师的手头就会有感觉了,实验效果也会收到最好。
实验表演通常在较大的场合进行,须注意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清楚,首先要求所展示的物理过程中的变化显著;第二,实验器材,特别是供观察部分的尺寸一定要大;第三,要使被观察的主体对比强烈,可采用染色、生烟、照明、发声等手段增强效果案例:实验三在做液体流速与压强关系时,实验时我们常选用水,水是无色透明的,为了让学生直观看到水流的方向,实验设计时,用注射器注入带有颜色的水,借助实物投影仪将可见现象放大。
水的流向,水的流速,两船的运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