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教师事例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士莪事迹一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士莪事迹一览杨士莪,生于一个普通教师家庭,自小就立志要从事教育事业,成为一名好老师。
他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和锤炼,在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
他的事迹感人、令人敬佩,被誉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一、教育生涯杨士莪从小就喜欢读书和教书,毕业于师范学院后,他毅然决定远赴边疆,到内蒙古的草原上当一名支教老师。
在这里,他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环境和学生的文化差距,但他不畏艰难,始终坚定地认为自己有责任将知识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他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更多关心、爱护和帮助。
在他的带领下,班级成绩逐渐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士莪开始在其他城市的学校里执教,他非常注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总是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地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模式。
他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社会实践,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他常常用身边的事情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受到更多启迪和启示。
二、教育研究杨士莪在教学之外,也一直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教育科学领域。
他认为,教育研究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自我提高的途径。
因此,他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教育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教育改革和创新。
他也撰写了不少教育论文,关注教育大势和趋势,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
三、教育管理在教育管理方面,杨士莪也经历了不少风雨,但他总是以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
他认为,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管理者的职责越来越重,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因此,他经常进行自我评估和探究,学会倾听同事的意见和建议,注意集体决策和协调,不断完善整个教育管理体系。
结语杨士莪如今已成为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他用自己的探索和实践,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和内涵。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有一颗爱心和使命感,就能够在教育事业中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断推动教育繁荣发展。
全国先进教师事迹材料
全国先进教师事迹材料•相关推荐全国先进教师事迹材料(精选12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事迹吧,借助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
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国先进教师事迹材料(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全国先进教师事迹材料篇11米65的个头、梳着短短的辫子,爱笑却不爱讲话,见到陌生人就拘谨。
8月23日,在云南省思茅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义乡,记者采访了全国优秀教师、普义乡小学的哈尼族教师周永珍。
学生走出大山,就能带回变化,今年37岁的周永珍老师,1983年3月中师毕业后,在普义乡干塘村的一师一校点———大桥头社小学当代课老师。
“当时是复式班,有二年级和三年级两个班,40多个学生,各科都只有我一个老师来教。
”周永珍跟记者忆起了刚当上老师的日子,“那时候住在学校,自己种菜、做饭,吃水要走上1公里去挑,当时哪怕吃点油都非常难。
”在大桥头社呆了两年,周老师又先后在普义乡的干塘、普胜、闪片房等多个小学担任代课老师,1998年才转为公办教师。
周老师告诉记者,刚开始代课时,每个月只有40块钱的工资,1986年转为合同制代课教师后,工资才提高到60元。
条件艰苦、工资不高,为什么还能坚持下去?周老师笑着说,“教了几年书,就对学生产生了感情,天天和学生们在一起,自己也显得年轻了。
再说,我从小就想当老师,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叫同学上黑板做题,答对了就会在上面打钩。
课后,大家就在黑板上模仿老师打钩,而且认为谁打的钩比较像,谁长大了就会当老师。
”说到这,周老师有点得意地笑了笑,“我那时候打的钩,还比较像回事,没想到真的做了老师。
”十几年来,周老师每到一所学校或一个校点,总是把动员适龄儿童入学放在首位。
为此,她经常要走10多公里的山路,挨家挨户把学习文化的重要性向家长讲明白。
为了让孩子重返校园,十几年来,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周老师,为几十位困难学生垫交了学费,她告诉记者,“我们这太贫穷了,哪怕我教的少部分学生走出大山,也能带回很大的变化!”不关爱学生,就得不到学生的信任。
最新全国教书育人先进楷模事迹材料(10篇)
最新全国教书育人先进楷模事迹材料最新全国教书育人先进楷模事迹材料(10篇)拟全国教书育人先进楷模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吧,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最新全国教书育人先进楷模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最新全国教书育人先进楷模事迹材料篇1大家好!作为教师队伍里的一个新人,站在这里,我感到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兴奋。
短短二年的教师经历,让我重新思索认识了教师的真正意义。
它没有舞台上的鲜花和掌声,只有讲台上的兢兢业业。
它没有聚光灯下的华丽身影,只有粉笔屑中的毅然坚守。
它没有名利场中的辉煌灿烂,只有清风明月中的朴实无华。
在我心中,教师极像是最虔诚,最坦荡的朝圣者。
他们风餐露宿,长途跋涉,走一步跪拜一次,真正的五体投地,顶礼膜拜。
他们用灵魂和毅力做支撑,向着心中的圣地前行。
我们的教师同行,也用全身心的投入,青春年华播撒知识与希望记忆中的朝圣之路应该始于懵懂的童年,顽皮的`我溜进校园,偷看哥哥上课。
当时偶然见到的情景却像一副色彩明亮的油画恒久的定格在我的脑海。
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立在讲台上娓娓而谈,她的表情亲切生动,额上有着圣洁的光辉。
学生们仰面倾听,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当时那种和谐美妙的氛围,那种授予的愉悦,猛烈撞击着我稚嫩的胸膛。
或许就在那一瞬间,有一种情愫在我心里萌动。
但是出于对知识的敬畏,对未知的迷惑,教师这一职业在我幼小的心中始终是神圣遥不可及的。
岁月流转,从小学到大学,我遇到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
真实的生活让我认识到教师的平凡与伟大。
他们也为家庭琐事而烦恼,他们也为工作而奔波。
但是岁月的磨蚀,并未减少工作的热情,而是磨掉了年少的尖锐,他们变得成熟稳重,处事游刃有余。
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让我知道坚持的勇气,付出的无私。
教师前辈们,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照耀着我。
他们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8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8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篇1艺蕾绽放,香沁满园__X,巩义市子美小学美术教师,参加工作22年一直担任美术教学工作,曾获20XX年巩义市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XX年巩义市优质课一等奖;2020年郑州市环保绘画大赛优秀辅导教师;2022年河南省优质课二等奖,被评为巩义市骨干教师、巩义市学科带头人,巩义市优秀教师;多次参与巩义市、郑州市课题研究并获奖;多次在巩义市小学美术学科教研工作会议上做专题讲座。
一直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基础教育相关理论。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题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
坚持将所学的新基础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力求让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和教研组长的她,多次参加学校教学公开课,承担教研工作、主题讲座、教师岗前培训专题讲座、赴农村学校进行示范课讲授等,与听课教师广泛交流,共同探讨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做好范画,认真设计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学生作业。
不断探究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示范、讨论、评讲、实践”四结合。
在美术教学中,坚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题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作品,并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指导的学生作品多次在省、市荣获一等奖。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篇2时光荏苒,一转眼的功夫,她已经跨入教师这个职业23年了。
自工作以来,她一直以自己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
她始终坚持“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
爱是源泉,爱是力量,爱是智慧,所以她一直用自己温暖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全国模范教师张玉梅事迹及评价
全国模范教师张玉梅事迹及评价
张玉梅是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嘉兴市七星小学教师。
她拥有着27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被誉为中国语文教育事业的杰出人才。
她的事
迹和教育理念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赞誉和尊重。
张玉梅1993年开始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她将洪荒之力、旧时光、罗则领三者有机结合,在课堂中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教学差异化、个性化定制等手段,引导孩子们书写自己的成长成才历程,并得到了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
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是中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翘楚。
在教学方法上,张玉梅注重知识与生活、思想与情感的互通共融,通过为学生设计各种情境、利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能力、启发学生的
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张玉梅不能容忍遇到
问题就放弃的想法,她坚信只要通过一些方法得到适当的辅导,相信
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
在教学成果上,张玉梅的学生自然言语流畅、写作精炼有力,句
式多变、语言细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她的课堂中不仅学到了语言
和思维方面的知识,还得到了一种进取的精神和勇于表达的勇气。
张
玉梅的教育理念简单直接:一切就是从孩子出发,知识和能力是灵魂,爱和耐心则是蛊惑灵魂的瑰宝。
可以看出,张玉梅的事迹不仅体现出她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更是教育事业的生动注解。
她用自己一份份的执着和坚守,让更
多的孩子在她的课堂里感受到了语文教育的魅力,赢得家长和学生们
的一致好评。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她的事迹和精神的传承,中国的
教育事业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感动中国的教师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的教师十大人物事迹《感动中国的教师十大人物事迹》在教育的大舞台上,有那么一群教师,他们就像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无数学生前行的道路。
今天我就给大家唠唠那些感动中国的教师们的故事。
先来说说张桂梅老师吧。
她呀,是个特别“轴”的人,但这个“轴”可全是为了女孩子们的未来。
我有一次去云南旅游,就路过了张老师所在的华坪女高。
那学校在大山里,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一走进校门,就能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氛围。
我看到张老师像一阵风似的在校园里穿梭,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学生们的事情。
她那脸上有着岁月刻下的深深痕迹,头发也白了不少,但是眼睛里的光却特别亮。
我就跟旁边一个女学生搭话,那女学生说:“叔叔(我看起来比较显老呗,哈哈),你不知道,张老师为了我们能上学,那可真是操碎了心。
我们这儿好多女孩子以前都没机会读书,家里穷,还觉得女孩读书没用。
张老师就一家一家地去劝,有一次去一个同学家里,那家人直接把张老师往外赶,还说‘女娃娃读啥书,早点嫁人得了’。
张老师就站在门口,大声说‘你们这是在耽误孩子的一辈子,女孩怎么就不能读书了?她读了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能改变这个家,还能改变整个村子呢!’那家人听了也不吭声,但是张老师就天天去,最后那家人终于被打动了,同意让女孩来上学了。
”我听了都特别感动,这张老师就像一个永不放弃的战士。
在学校里,她对学生们要求可严格了。
有个女生数学成绩不好,就有点怕张老师,有一天这个女生在教室里哭,张老师走过去问:“咋回事?哭哭啼啼的,像个啥样子。
”女生小声说:“老师,我数学题做不出来,我是不是太笨了。
”张老师就坐下来,拍拍她的肩膀说:“笨?你可别给自己乱扣帽子。
不会做就多做几遍,我当年数学也不好,还不是一点点学出来的。
你看我现在,不也能教你们数学嘛。
”从那以后,这个女生就特别努力,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还有支月英老师,她就像深山里的一棵大树,默默地守护着孩子们。
她去山里教书的时候,那条件差得哟,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事迹材料(最新3篇)-最新
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事迹材料(最新3篇)张桂梅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她是教师的优秀代表,也是教师的榜样,她的一生很坎坷,但是这并不是打到她的理由,并且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事迹材料》,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张桂梅先进个人事迹大全篇一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俩都是一级残疾。
丈夫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
在常人眼里,他们并不适合组建家庭。
“当初,我到她家提亲时,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两个残疾人在一起无法生活。
”张顺东说,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以真诚打动了她,组建了这个特殊的家庭。
结婚后,他们经历了短暂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
家里贫穷、住房破旧,感觉“日子过得像爬大山一样难,两人想死的心都曾有过,觉得自己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李国秀常常流着泪说:“我这一生最大的亏欠,就是不能给孩子一个拥抱。
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用双手抱大的,而我家的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家中有小是个宝,儿女是全家人的希望。
“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
”不论天阴还是下雨,常常是别人还没有起床,夫妻俩就上山找猪草,下地种庄稼。
“靠养牲口、种庄稼增加收入,是我们靠自己努力能够做到的。
”张顺东说,妻子虽然没有双手,但她的脚像手一样灵活、有力,煮饭、喂牲口、针线活等家务,她样样能干;除草、收花生、种红薯等农活,她样样在行。
夫妻同心,黄土也能变成金。
面对困难,张顺东总鼓励妻子说:“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过不去。
”夫妻俩就这样相互扶持着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张桂梅先进事迹篇二每到假期,张桂梅带着面包、矿泉水,坐车去山里家访。
12年来,张桂梅的家访路长达12万公里,最远时要坐10个小时车。
第一届学生家访时,张桂梅走一家哭一家。
中国最美教师张桂梅事迹10篇
中国最美教师张桂梅事迹10篇中国最美老师张桂梅事迹10篇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诞生,党员,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最美老师张桂梅事迹,仅供参考,喜爱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中国最美老师张桂梅事迹(篇1)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生,中共党员,系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曾获全国先进工、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最美乡村老师等荣誉。
《打算》指出,张桂梅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攻坚克难,执着奋斗,为当地教育进展和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
她矢志不渝,克服种种困难,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成针对贫困山区家庭困难女孩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贫困家庭同学圆梦高校,托举起贫困家庭脱贫进展的盼望与信念。
她立德树人,始终坚持一线言传身教,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和抱负信念教育,赐予困难同学母亲般的呵护,深受师生和群众爱戴。
她敬业奉献,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的`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部用于兴教办学,在与时间赛跑和病魔抗争中,以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不懈追求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永久奋斗的绚丽人生。
《打算》同时指出,在张桂梅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人民老师肯定忠诚的政治品行、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
张桂梅同志是教育战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优秀老师代表,是生动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杰出榜样。
为大力表彰和学习宣扬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教育部打算授予张桂梅同志“全国优秀老师”荣誉称号。
《打算》要求,全国广阔老师和教育工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学习她爱党爱教、至诚报国的崇高信念,学习她教育扶贫、攻坚克难的坚决意志,学习她以德施教、敬业爱生的师德风范,学习她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教师素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教师素材一、扎根乡村教育,奉献无悔青春这位教师来自偏远山村,面对艰苦的环境和低劣的教学条件,他毅然选择留下来,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
他深知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未来至关重要,因此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无畏病魔,坚守讲台这位教师患有严重的疾病,但她依然坚守在讲台上,为孩子们传授知识。
即使在病痛折磨下,她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和勇气。
三、倾囊相授,无私奉献这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但他并没有将这一切据为己有,而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教师。
他深知教育需要传承,只有让更多的年轻教师成长起来,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四、关爱学生,胜似亲人这位教师将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无论是学习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中的困难,她总是耐心地倾听和帮助,给予他们最温暖的关怀和支持。
在她的关爱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去爱和关心他人。
五、创新教学,引领潮流这位教师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领着教育潮流的发展。
他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和互动式学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他的教学实践成果不仅在当地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全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六、逆境中的坚守者在战乱或贫困地区,这位教师选择了坚守。
他/她不仅教授学科知识,还传递着希望与勇气。
在逆境中,他/她用自己的力量点燃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渴望,让他们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
七、特殊教育的守护者这位教师致力于特殊教育事业,用耐心和爱心为残障儿童撑起了一片天。
他/她不仅教授知识,更教会了这些孩子如何自理、如何与人交往。
在他/她的帮助下,许多孩子走出了阴霾,勇敢地面对生活。
八、科研与教学的双料冠军这位教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关于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最美教师事迹(10篇)
关于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最美教师事迹(10篇)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最美教师事迹篇1小英36年来坚守在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一张小小的山村讲台,彰显出她内心的大爱。
当晚,当记者独家连线在北京颁奖现场的小英时,她略带激动但言语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孩子们了,我好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
”对于获得的荣誉,小英称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小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小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小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在白洋山村,小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
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
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
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小英。
全国模范教师事迹素材5篇
全国模范教师事迹素材5篇全国模范教师事迹素材篇1李老师同志是城镇中心小学一名语文教师,同时担任语英教研组组长。
她在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教学、教研工作尤为突出。
几年来,积极带领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和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
李老师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脚踏实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恪职笃学,充分发挥了教研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表现了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作为教研组长,李老师老师善于管理,定期检查本组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的教学进度、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提出设想,然后集中教师讨论,对个别的老师她能及时指出他们的缺点并给予帮助,注重与教师的沟通,认真听取教师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她主持教研组工作期间,被教研室授予“先进教研组”荣誉称号。
作为教师,她始终认为:学习、研究、奉献是成长的基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李老师老师注重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为指导,努力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
在各地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李老师老师能较早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引导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主体;教学过程从传统的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学设计中处理好基础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使多种目标统一到语文素质培养这一根本目标之中。
教学内容不囿于教材的范围与顺序,能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师生主动进行教学资源的再开发。
加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品质,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研教改工作中,她注重开发教学资源,设计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
在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中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确立比较科学、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多方案选取教学策略,在实施中反馈修改,实现教学的优化。
教育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教育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中国的教育界,有着许多值得我们敬佩和感动的人物。
他们或是教育工作者,或是学生,或是家长,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了教育界的楷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教育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一、陈香梅陈香梅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她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发现许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于是,她开始了自己的公益之旅,成立了“陈香梅公益基金会”,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教育资助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陈香梅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注和支持教育公益事业。
二、李丰李丰是一名中学教师,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他发现学生们在学习中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创新教学实践,开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
他的创新教学实践不仅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也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和肯定。
三、马云马云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教育事业。
他成立了“马云公益基金会”,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教育资助和帮助,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创新。
马云的慈善事业和社会责任感,让他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四、蔡元培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现代化。
他曾经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京大学,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里程碑。
他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王利芬王利芬是一名小学教师,她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发现许多孩子因为视力问题而无法正常学习。
于是,她开始了自己的公益之旅,成立了“爱眼公益基金会”,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视力检查和配镜服务。
她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教育公益事业。
六、邓肯邓肯是一名来自非洲的教育家,他曾经在非洲的贫困地区开展了多项教育事业,帮助了许多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2022年9月10日全国最美教师事迹_事迹材料_
2022年9月10日全国最美教师事迹教学是一种艰苦细致的脑力劳动,老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年9月10日全国最美教师事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19年9月10日全国最美教师事迹一XXX同志,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任XXX小学教导主任兼六年级2班语文教师。
她从事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2019年,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深情,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党的教育事业上。
她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辅导学生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家长的赞誉。
她对学生无私关爱,在工作中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很快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
一、政治过硬业务突出她始终把“献身党的教育事业”做为自己人生的。
在工作中,做到育人为本,模范履行为人师表的职责,廉洁从教,忘我奉献,把教好书,育好人当做自己的毕生追求。
她多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理论基础,并注重教学改革,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赖学生,充分挖掘学生自我调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潜能,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形成了自己较为鲜明的教学特色。
在教学环节上,从严要求自己,做教师的表率。
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改革、作业批改、尖子生培训、后进生的转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颇有成效的工作。
她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教育教学上,她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德育工作方法上形象生动并形成系列化,建立了学生、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把“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作为培养人的目标,通过主题班会、师生对话、开家长会、社会调查采访、演讲赛、辩论赛、做文明学生、建文明班级、创文明学校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的学生素质。
2019年,新城区XXX小学刚刚建成,虽然生源少,但六个教学班、十几门学科的开设就使得教师资源十分紧缺。
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事迹7篇
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事迹7篇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事迹篇1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平凡的老师,究竟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她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她身患疾病却坚持将毕业班学生送进考场才去治疗,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波,甚至被人当作骗子辱骂,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酸……也许答案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正因为如此,她毅然选择了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并用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她心系群众,克服一切困难,投身教育扶贫,她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其实,榜样的力量离我们并不遥远。
前些年,我服务的基层岗位在万泉中学,孤峰山是这里的标志,寒冷和贫困是这片山青柳绿之地的另一张名片,在这里曾经有过这样一位校长。
为了避免下雨天孩子们的裤脚被浸湿,党朝晖校长亲自搬砖、带领老师们为孩子们修补路面;为了在寒冷的冬天师生能暖和地上课,他全程配合工人搭建锅炉、暖气管,并抄起铁锹率先做起司炉工,受雾霾天气影响,锅炉不能起烧,他亲自为各教室搬热水箱供学生饮水;为了暑假返校给学生一个整洁的校园,他全副武装开着割草机成为第一个园丁,拿起刷子把墙面漆白,老师们在他的感染下干的热血沸腾;为了毕业班孩子能取得优异成绩,他主动承担初三语文课,并为师生加油鼓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毕业季学校收到家长送的匾和感谢信……付出与奉献也不仅仅是服务山区,而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爱坚守,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后来,县局领导为了给乡村学生更好的就学条件建立了示范中学,在这个美丽的校园,也有这样一位校长。
星空作伴的早操有他的身影,行人稀少的夜晚有他的车灯,学习教研有他的深入,运动场上有他的呐喊,中考临行有他的助威……他曾说:“我们的师生很辛苦,我会一直陪伴大家!”暑假期间,他亲自监工塑胶跑道的施工;疫情期间,他带领教师宣传防控成为指挥员。
全国十大模范教师人物事迹2024(精选15篇)
全国十大模范教师人物事迹2024(精选15篇)全国十大模范教师人物事迹2024(篇1)在我任教的十三年中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讲究师德,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三尺讲台上,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优劣的关键。
作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我积极参加了新课程培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教师提高培训等,抓住一切培训机会,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及时将培训所得知识与同事交流,第一时间用于教学实践中,为培养社会合格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他主动向老教师学习,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和建议,并经常主动地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汲取长处,常和同事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形势下的教育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制作课件,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全国十大模范教师人物事迹2024(篇2)李__,陕西宝鸡人,19__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85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初中、小学数学教学,从1992年起,潜心研究小学数学教学。
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历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教师篇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教师篇(精选篇1)“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
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
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这是2019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张玉滚撰写的颁奖词。
扎根深山点燃希望2001年师范毕业后,张玉滚原计划与同学一起去南方打工、闯世界,可在老校长热切的劝说下,他来到了黑虎庙小学,在山沟里一干就是18个年头,从最初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直到2012年6月,张玉滚才转为正式在编教师。
由于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张玉滚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师,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
数学课上,他运用直观教学法,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钟表表盘、正方体、长方体等教具;科学课上,他带领孩子们去野外考察,自己动手做实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在张玉滚心中,孩子们上课是天大的事。
2013年10月,张玉滚骑摩托车到镇上,在一个急转弯处摩托车刹车失灵,撞上一块大石头,张玉滚摔晕过去,差点掉下悬崖。
在医院住了没几天,他就急着回学校。
望着讲台上头裹纱布的张老师,憨厚朴实的山里娃喊出“老师好”后,禁不住哭成一片。
由于张玉滚和其他老师的执着坚守,黑虎庙小学先后有21名学生考上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
扁担挑起山乡未来2001年至2006年,学校到山外不通车,要想走出大山,得沿着山脊上牛羊踩出的小道,翻越尖顶山,再穿过险峻难行的八里坡,走到最近的镇需要10多个小时。
学习教材、生活用品,样样都得从镇上用扁担挑回来。
张玉滚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5年间,张玉滚靠着一根扁担,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有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遇冷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
农历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就扛上扁担出发了。
揣几个凉馍,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
教师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教师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教师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1)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曾荣获“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张桂梅同志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希望。
张桂梅同志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
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
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
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
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
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
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
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学生学习生活。
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张桂梅同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心怀大我,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
长期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多方奔走筹集善款,20年来含辛茹苦养育136名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
榜样7人物张玉滚事迹(通用9篇)
榜样7人物张玉滚事迹(通用9篇)张玉滚先进事迹故事篇一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我市镇平县山村教师张玉滚名列其中。
这也是我市教师第一次荣获此项殊荣。
消息一经发布,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张玉滚老师的事迹也在我市教育系统引发了强烈反响。
张玉滚展现了基层一线教师的光辉形象,也是新时代南阳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的代表。
近年来,南阳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无数像张玉滚这样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张玉滚老师扎根深山,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用无私大爱铺就山村孩子的求学之路,他的坚守和付出令人感动,从他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那份深深的热爱和执着,感受到了主动担当、至爱至诚的满满正能量。
张玉滚扎根农村,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农村教育事业,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深深的挚爱。
兴国要兴教,强教要强师。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大力弘扬、学习张玉滚不忘初心、潜心育人、默默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全校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岗位标兵的浓厚氛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人们满意的教育,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张玉滚同志的先进事迹令人敬仰,他不忘初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优秀品质。
我们要像张玉滚那样,牢固树立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任何时候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教师的初心。
我们深深地敬佩着张玉滚的爱岗敬业,折服于他无私奉献的师德魅力!学校主动与黑虎庙小学结对结亲,成为友好学校,老师们有更多机会真实地触摸张玉滚播火深山、种下未来的坚韧,品味他丹心奉献、满腔真情的大爱。
老师们正能量满满,自发地将张玉滚精神融入到学校的“和爱教育”中,以“和”为基础,以‘爱’为核心,把师爱与责任践行在日常教学中,脚踏实地地爱学生、育桃李,在平凡中寻找价值,在工作中实现教育梦。
张玉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表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全国优秀教师事迹介绍》全国优秀教师事迹介绍(2008-08-17 11:49:23)标签教育全国优秀教师事迹介绍王守奇瑶山杂谈分类教育随想一生钟情栽桃李——记优秀教师霍懋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座右铭。
她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
她强调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塑造灵魂者要先做到心灵美,这是真、善、美的先决条件。
霍懋征正是凭着这份真挚的爱,在语文教学中,总是首先进入角色,把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自己富有情感的讲述加以渲染,伴以扣人心弦的启智提问,适时辅以直观教具等教学方法传导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深思与共鸣,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愉悦。
学生们在她的语文课上,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分辨真、假,善、恶,美、丑,学会了珍爱与憎恨。
霍懋征总是细心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经过努力有所前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能天天有所进步。
小学阶段的学生富于想像,喜欢新奇,喜欢多变,喜欢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霍懋征就不顾劳碌,尽己之所能,经常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学生,锻炼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她从教的几十年中,不管多调皮的学生,只要进入霍懋征的班,都会很快转变过来。
她所教的班级经常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有的还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少先队中队。
霍懋征认为教育学生不仅要靠老师的说教,更要靠老师以身作则。
老师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忽视不得。
因而,她非常注意规范自己的每一言行,任一举止。
每次上课之前,她总要先将头发理齐,衣服理好,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
教学几十年,她从来没跟学生发过火,更没有大声呵斥过学生……遇到一些淘气的学生惹她生了气,她就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待自己冷静下来再解决。
她说“教师向学生发火,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
”“对学生要严格,但不是严厉。
”一朵默默守望太阳的云——记优秀教师邹有云教学点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是个不通车、不通电,谁也不愿去的“三不”地带。
可是,这里有太阳山、雷头山和杨家山三个自然村,住着几十户人家。
这里的孩子们想读书。
邹有云赶到领导家,急切地恳求“让我到太阳山任教吧”。
就这样,离开了距太阳山8里的小家,邹有云毅然走进了太阳山。
村民们惊讶地问“你真是到太阳山来教书的?”邹有云点点头。
在太阳山,邹有云一人一校,既是老师,又是管理员,既像保姆,又是炊事员,还是维修工。
小学的教师,大都只需教一个课程,而他却要教4个年级的全部课程。
尽管邹有云精心组织复式教学,可每天拖着本来就瘦弱的身子,疲惫地奔波,万一累倒了,那40多个孩子可怎么办啊?思来想去,他说服当过代课老师的妻子周泽香来帮助自己打点学校事务,照顾学生饮食,并兼任部分课程。
从此,邹有云和他的妻子开始了这样的生活清晨不到5点起床,夫妻俩人挑水、喂猪、洗衣、做饭、料理好两位老人。
7点多钟带着本村的几个孩子一同上路,翻过三个山头,走将近一个小时的路赶到学校。
上午教学,中午首先给20多名学生热饭,接着自己做饭,然后抓住点滴时间批改作业、备课,有时也拿把镰刀钻入山林中打些柴背回学校备用。
下午教学,傍晚4点半放学。
到家后,他要抓紧时间忙田里或地里的活儿,直到天黑。
农忙季节,他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利用月夜忙着做耕田、耙田、拔秧、插秧或割稻等农活的。
去年上半年,邹有云母亲病重,瘫痪在床。
有几个月的时间,他只得利用中午的时间从学校往返跑两趟家。
由于劳累过度,去年4月1日晚上9点多钟,在上厕所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头晕,一下子栽倒在地,昏迷过去。
过了半晌,他才苏醒过来,用手一摸,看见满手是血,这才知道自己摔倒时把左眼梢磕破了一个大口子。
为了太阳山明天的太阳,邹有云就是这样兢兢业业、甘于清贫、无私奉献30年。
娃娃没书念我来教——记私立舟河小学唯一的教师位于四川省开江县沙坝乡的舟河小学,成为聂绍英的私立学校,纯属偶然。
1997年因为附近水库扩容,村民逐渐外迁,学生锐减,从1997年以前的200人左右下降到不足20人。
后来,公办教师也调走了。
作为公办村小的舟河小学,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但留下来的学生仍然要上学。
若到附近村小就读,翻山越岭,至少要走七八里路。
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数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根本无力接送他们上学。
于是,一些学生家长将孩子送到聂绍英家里。
望着学生及其家长企盼的眼神,聂绍英心软了“学校垮了,我来办!娃娃没书念,我来教!”把舟河小学维持下去,从此成为聂绍英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舟河小学背靠大山,三方环水,学生上学放学只能靠船。
为了保证学生按时上学,聂绍英征得丈夫同意,花了2000多元钱,请工匠造了一条木船,专门用来接送学生。
每天早上7点,“哗——哗——”,聂绍英在桨声中出发接学生,下午5点开始送学生,多年来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由于路途遥远,学生们中午基本上不回家,附近又无饭馆,很多学生就不吃午饭。
聂绍英看在眼中,疼在心里,主动让学生在她家搭伙。
为了全班学生的那顿午饭,聂绍英放学后,要到2公里外的地方担水。
挑一担水要用近20分钟,遇到下雨路滑苦不堪言。
等学生吃完饭,就快到下午上课的时间。
此时,吃苦耐劳的聂绍英浑身觉得酸累。
考虑到库区村民的经济困难,私立舟河小学的学杂费比规定标准还低20元,聂绍英贴钱贴米拼命撑起了学校。
为了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聂绍英的丈夫承包耕地,发展种养业,帮舟河小学渡过经济难关。
他们家每年养殖业收入在5000元以上,但大部分都用在了学校的开支上。
很多人说聂绍英傻,但更多的人却把崇敬的目光投向了她。
聂绍英说“知识改变命运。
我曾经想过放弃舟河小学,但一看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渴盼知识的眼睛,我又改变了主意。
”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选择留下来——记优秀教师盘振玉两旁是教室和办公室,中间是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厨房兼食堂,厨具一尘不染,橱柜上的蔬菜水灵灵的,刚刚灌满开水的两个热水瓶,还在冒着热气。
柜子上放着一个药箱,旁边码放着晒干的金银花、鱼腥草、车前草等十几味草药,地上一个大茶壶里,是浸了中草药的凉茶。
楼上,是两间寝室,铺盖整整齐齐,靠墙一边挂着一溜洗净晾着的衣裤,墙边摆放着一溜小桶小盆。
这是一所学校,也是一个温馨的家。
9月1日,笔者来到郴州市苏仙区五马垅村小学,被眼前这一幅宁静的画面所感染,更让我们感动的则是这个“家庭”的女主人———今年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的盘振玉。
五马垅村位于海拔1300米的大山深处,离乡政府30多公里,2000年才修了条简易公路,2002年才通了电,至今未通班车。
16岁就走上讲台的盘振玉,主动放弃下山工作的机会,在这座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大山里一干就是22年,把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的爱,都献给了瑶山的孩子。
当地瑶胞亲切地称她为瑶山“圣女”!“盘老师与我们同吃同住,学校就是我们的家!”五马垅小学仅有9名学生,最大的10岁,最小的还不到5岁,分别在小学一、四两个年级和幼儿班。
恰逢开学第一天,盘老师正在采用复式教学给学生上课,她时而用汉语普通话、时而用瑶家语,有条不紊地在几个年级间穿插讲课,与学生展开讨论。
这学期,9名学生中有6名在学校寄宿,其他3名学生每天也在这里吃中餐。
对这一切,盘老师早已习以为常了,22年来她都是这么过来的,与她同吃同住的,最多时有十几个。
她白天除了上课,还要为学生做饭、洗衣裳,晚上除了备课、批改作业,还要为学生盖被子,招呼学生起来大小便……10岁的黄秋红已经在这里上了四年学,她感动地说,在学校寄宿,盘老师从来不收一分钱,学生只带米来,最多还带一点咸菜、干菜,平时盘老师还自己种菜、养鸡,为学生改善生活。
记者问她想不想家,她挠挠脑袋认真地回答“盘老师与我们同吃同住,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呢!”“盘老师还是校医呢!”记者惊奇不已。
学生黄义松说,盘老师经常给他们看病,有次他拉肚子,盘老师用土方子给他贴肚脐,熬土药给他喝,吃饭也给他单煮稀的,一天还给他换洗几条裤子,几天下来就好了。
22年了,盘振玉就像母亲一样精心呵护着这些瑶山里的孩子。
瑶胞重情义,“圣女”之称,逐渐在瑶山传开了。
“不管多难,盘老师都教育我们学好知识,改变瑶山。
”今年23岁的盘振芬,曾是盘老师的学生,几年前从湖北宜昌卫校毕业后取得了执业证,现在跟当医生的丈夫一起开了家诊所。
记者在盘振玉抽屉里看到了她写给老师的信“许多回忆都慢慢淡忘了,唯独您的教诲终生难忘,刀砍不去,火烧不掉。
您总是教育我们学好本领,走出大山,报效祖国,而您自己却20年如一日固守大山,我知道,您是为让我们新一代瑶胞过上一种崭新生活,才牺牲了这一切……”看到学生们走出大山后的一封封来信,盘振玉总是十分欣慰。
她说,不管多难,我也要让孩子们学好知识,改变瑶山,走出瑶山。
前些年,瑶山里很穷,学校更穷,买粉笔的钱都很紧张,更无钱买教具。
盘振玉就自己动手做。
为上好自然课,她上山采集了数百种生物标本;学校没有室外活动场地,她利用课余、假日带领村民把教室旁的土堆和乱石挑走,开辟了一个60多平米的简易操坪;如今操场里的升旗杆、跳高架,教学仪器柜里的计数器等不少教具,都是由她和丈夫一起制成的。
五马垅的孩子上学比外面孩子要难得多,他们从小说瑶话,基本上听不懂普通话,入校首先要过语言关。
盘振玉坚持用双语教学,在学前班和一年级,她先用瑶家话讲课,再“翻译”成普通话。
从二年级起就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而且要求学生回家以后也推广普通话。
可想而知,她比一般教师要多下多少功夫。
全村四个组64户居民散住在十几个山头,组与组之间隔着大山,近的十几里,远的二三十里。
因此过去很多家长不愿送孩子上学。
为了不让瑶山孩子辍学,盘振玉就挨家挨户上门劝说。
有一回,不到20岁的盘老师凌晨两点才到家,开门的父亲简直不相信眼前衣襟和裤腿都被露水打湿的女儿,竟摸黑在野兽和毒蛇出没的山路上跋涉了五六个小时。
近10年来,五马垅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学生巩固率都达到了100%,盘老师为此流了多少汗、付出了多少心血,瑶胞们个个心里一清二楚。
盘振玉对瑶家孩子充满了感情,对“三残”孩子更是如此。
20多年里,她先后收留了3名残疾学生。
今年19岁的黄成方是个聋哑人,现在到外地打工去了。
他的父母说,黄成方能有今天,全靠盘振玉。
黄成方5岁入学时,盘振玉专门到他家里观察了两天,看他和父母家人是怎样交流的,看他思维和生活中有些什么特点。
然后又找人学了简单的哑语。
这样,黄成方到学校只两天,师生俩便可以进行简单的手语交流。
几年间,黄成方进步很快,离开五马垅时已经能写信了。
当地干部作了一个调查,五马垅村64户236人,有167人是盘振玉的学生,有13人先后考上了大中专学校,22年来五马垅小学教学成绩在全乡一直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