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的探索

合集下载

学校新媒体运营探索

学校新媒体运营探索

学校新媒体运营探索第一节:引言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

学校新媒体运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新媒体运营成为学校管理者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第二节:新媒体平台选择学校新媒体运营的首要问题是选择合适的平台。

目前,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都是学校常用的新媒体平台。

各个平台有不同的特点和用户群体,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平台。

第三节:内容策划好的内容是吸引用户的关键。

学校新媒体运营应该注重内容的策划和创新。

可以通过发布学校新闻、校内活动报道、教育资讯等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并提高用户的粘性。

第四节:用户互动新媒体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实现与用户的双向互动。

学校应鼓励用户参与,可以通过投票、留言等方式,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倾听用户的需求和意见,并及时回应。

第五节:品牌形象学校新媒体运营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布,更重要的是要传递学校的品牌形象。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定位和价值观,将这些元素贯穿在内容、设计和语言中,全面展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第六节: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需要不断地进行数据分析,以了解用户的喜好和需求。

学校可以通过收集用户的点击量、评论和转发数量等数据进行分析,为改进运营策略提供依据。

第七节:合作推广学校新媒体运营也可以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推广,例如与相关教育机构、企业等开展联合活动,增加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和用户的关注度。

第八节:资源投入学校新媒体运营需要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

学校需要配备专业的团队负责新媒体运营,并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内容创作、推广等方面。

第九节:风险管理学校新媒体运营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例如不当言论、虚假信息的传播等。

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护学校的利益和形象。

第十节:学校应用案例列举一些成功的学校新媒体运营案例,例如某高中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学生优秀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水平;某大学通过微博平台开展校园文化宣传活动,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新时代背景下西藏高校网络育人模式初探

新时代背景下西藏高校网络育人模式初探

2018·5期一、问题提出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象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时代问题和时代任务。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随之而来。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微信、QQ 、BBS 等成为当前西藏高校学生开展社交的主要工具。

[2]网络作为第四媒体,不可逆转地影响着当代西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颁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高校网络育人的重要性。

作为一直处于网民规模达7.51亿,其中学生群体占24.8%,所占比例最高。

[3]西藏藏族大学生作为中国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在数字媒介的接触上,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时间较长。

调查显示,约67.9%的藏族大学生数字媒介使用时长在1-5小时之间。

[4]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特征,让大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加之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大大降低了在校学生信息传播的门槛,增加了网络舆情引导的难度。

在当代西藏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媒介的背景下,网络传播内容的复杂性会同网络传播特性的快速便捷,更增加了西藏高校把握网络育人主动权的难度。

新时代背景下西藏高校网络育人模式初探◆赵慧夏雅摘要:文章在分析西藏高校网络育人紧迫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设优质队伍,强化教育引导;落实组织保障,优化成果评价等具体措施来促成西藏高校网络育人模式的建立,以期为西藏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西藏高校;网络育人模式··47(二)西藏大学生网络相关素养水平不高网络素养于1994年由美国学者Mc Clure首次提出,随后不同学者从理论指向和实践指向出发,不断对其概念与内涵进行探讨。

2017年,我国长江学者喻国明认为当前的网络素养研究应该是包含媒介素养研究、信息素养研究、数字素养研究的一种宏观的研究逻辑,并提出针对用户而言的网络素养,其培育和养成的核心内容与梯度范式应当遵循“认知——观念——行为”的演进逻辑。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路径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路径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 路径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三全育人”理念概述 • 高校网络育人现状分析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路径构
建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实践探
索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保障机
制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未来展

01
“三全育人”理念概述
详细描述
在线课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
• 开发优质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开发符合思政教育目标的优 质在线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 。
• 创新教学方式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讨论交流、角色扮演 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
• 强化实践教学
将在线课程与线下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 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 任感。
通过多元化的资源呈现方式,如视频、音频、动画等,提高网络育 人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资源利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 习支持和服务。
网络育人过程监控与评估
过程监控
通过网络平台的数据统 计和分析,实时监控学 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 学策略。
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通过测试、问卷调查等 方式,定期评估网络育 人的效果和质量,不断 完善和优化教育路径。
以学生为中心
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 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需 求,及时反馈学生的学 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04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育 人实践探索
案例一:高校官方微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三全育人”理念在网络育人中的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融媒体育人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融媒体育人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管理智慧造“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队伍相差甚远。

再次,运行模式守旧。

调研显示,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宣传理念还跟不上时代发展趋势和媒体发展规律,对新技术的应用较少,新颖的传播渠道开发较少。

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的宣传报道大部分以学校新闻、喜讯为主,内容主要源于学校官网,以文字图片为主,而采用短视频、直播及其他新媒体表现形式较少,同时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依托第三方网络舆情监控平台实现了网络舆情监控,但未与学校融媒体中心建立起数字化实时监控和多维评估体系,学校无法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情的第一手信息,从而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置,与落实教育部关于融媒体建设要有效服务于防范化解教育舆情风险隐患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最后,育人效果不明显。

人员力量薄弱、运行模式守旧、工作水平有限,因此高职院校融媒体育人效果不高。

同时,由于融媒体的内容主要依赖于学校官网且内容重复,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内容难以引起师生的兴趣,导致师生的关注率不高。

近60%的受访学生表示,校园媒体发布的内容“我不感兴趣”或者“离我的生活太远”。

调研显示,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率在50%左右,但招生信息、就业信息、师生获奖等师生感兴趣内容的关注率超过50%,而学校新闻、会议、活动等的关注率不到30%,有些甚至不到10%。

师生关注率不高,达不到服务于高职院校思政“大格局”的现实需求,也达不到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融媒体育人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媒体建设进行了部署,报告提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媒体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媒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担当起媒体建设和育人新的使命,从而更好地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更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服务。

首先,融煤体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范围和传播速度都在不断扩大。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也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两者协同育人模式的策略和建议,从而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情思政教育协调探究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QN2023031;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高校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内外的师生、校友、家长、社会公众等在网络平台上对高校的各种事件、行为、政策等发表的意见、态度和情感的总和。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他们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积极参与网络讨论;另一方面,随着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加深,学生对于校园生活、教育改革等问题的关注度也在提高,高校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常常成为舆情的焦点。

根据相关研究,目前高校网络舆情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1.舆情表达方式多样化。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高校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从传统的文字、图片,陆续拓展到了短视频、网络语言和表情符号等。

2.舆情传播速度快。

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一旦有热点事件或话题出现,很快就会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形成舆论风暴。

3.舆情影响力大。

高校网络舆情涉及面广,影响力大。

一方面,它反映了公众对高校的评价和看法;另一方面,它也影响着学校的管理决策以及各种方针政策的制定。

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舆情以其开放性、即时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交流思想的平台,目前,已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作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网络行为对自身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路径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路径与对策研究

123以此达到新课标要求下的“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笔者在实际网络育人教学工作中,发现现阶段高校在此领域教育中存在问题,并在探究问题根源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的教学方式、内容、机制、管理体系、文化建设等多个层次系列方法,期望笔者实践教学经验给高校网络育人教学目标实现提供新路径。

1 高校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1.1 网络育人制度不完善教育制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不同元素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互动,整个教育活动如何运行。

要想建立牢固的教育机制,使教育过程中所有教师学生与相关元素都能有序、有效地工作,在人才发展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就需要学校与教师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但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网络育人教学机制仍然不完善,严重影响工作的整体实施和效率。

高校网络育人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学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指导,许多教学任务并没有落实到详细的主体责任人,这将严重阻碍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高校目前对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程度不够重视,网络育人教育虽然有多种优势,但部分高校依然台建设,导致高校网络育人环节在线教学互动程度较低。

这些因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网络育人不够重视而导致的网络育人制度不完善,应当及时纠正,否则无法从源头解决网络育人效率低下的问题。

1.2 网络育人平台功能发挥不充分在高校网络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中,由于教育机制不完善,高校不能对各科目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定期系统的培养。

在现代化高速建设新形势下,各科教师需要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将育人理念贯穿于各个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保证育人质量和自身能力要求,将很难确保高校网络育人的有效性。

部分高校在新形势下,针对突发性舆论事件应对机制不完善,未能及时或充分应对网络不良言论,学校可能会采取“冷处理”回避、不确认事实公布等方法,这助长了网络舆论的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形成,严重削弱了高校网络育人教育的有效性。

部分高校教育机制不足,影响了高校网络育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学科建设目标与实际教学工作不够契合,网络育人平台利用率低,限制了高校在线育人预期效果的实现。

学院网络育人方案

学院网络育人方案

学院网络育人方案引言现代社会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育人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种学院网络育人方案,旨在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1. 教学平台建设学院应该建设一个统一的教学平台,将各科课程、学习资源整合在一起,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和学习。

该教学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功能:•提供在线课程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视频、习题等。

•支持在线学习和讨论,学生可以在平台上互相交流、合作学习。

•提供在线作业提交和批改功能,方便教师进行作业的管理与评价。

•提供学习进度追踪功能,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为学生提供反馈和个性化学习建议。

2. 网络课程的开设与推广学院应该积极开设网络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同时,通过针对不同课程的推广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以下是网络课程开设和推广的几个方面:2.1 课程内容设计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应综合考虑学科知识和现实问题的结合,既要能够满足学科学习的需求,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2 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学院应该建设一个专门的网络课程平台,用于提供网络课程的在线学习和交流。

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功能:•提供在线学习材料和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视频、习题等。

•支持学生在平台上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提供在线考试和测评功能,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3 推广活动的开展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学习,学院应该积极开展推广活动。

可以通过线上宣传、名师推介、学生分享等方式,提高网络课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可以举办线下交流活动,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回答疑问,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

3. 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学院应该积极整合各类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探索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探索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探索作者:李明泽白晓雪赵森浩温全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16期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发展起来的校园网络文化,不仅表现出了便利性、虚拟性、多元性等各方面的特征,同时也对高校的育人工作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内心开展和德育观念。

因此高校要意识到网络文化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合十九大精神,与时俱进紧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更进一步的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1.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双重的:一方面,新媒体使得当今环境变得愈加繁杂,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价值观都带来了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的普及,和它的实用性、多元性、虚拟性等特点,会对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给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会。

所以作为思想工作教育者,要了解国家政策、掌握学生的“网络生活”状态,加大对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管理,积极创新网络育人工作的方法,积极搭建和完善符合学生的“绿色网络平台。

”2.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教育的现状在利用网络技术的过程中,高校层面的统筹管理稍显不足,网络育人工作效果不突出,没有将整合的资源拧成一股绳。

其次还有一些高校仍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管机制,不注重网络信息的反映及响应速度,白白错失舆论应对的最佳时期;对网络言论的筛选、热点话题的解析等方面缺乏深入的探讨及相应的预案,无法针对舆论的发展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得负面网络消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控[1]。

还有部分高校虽然有与思想文化教育主题相关网站,但网站结构并不合理,功能主要是发布单向信息为主,无法提供与学生互动的网络平台,使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很好的反馈到相关部门。

网站内容与传统的“说教”教育行式几乎相同,以至于很少的学生会主动去参与其中,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潜力,因此需进一步改进网络文化育人的模式,这是当下十分紧迫的大事。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网络育人”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网络育人”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网络育人”的路径研究作者:鄢明来源:《成才之路》2022年第03期摘要:为科学全面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实效,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的媒介作用,行之有效地给予教师正确且规范化的引导,以更好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质量。

文章分析新形势下“网络育人”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新形势下“网络育人”的合理路径,指出高校要科学构建网络育人机制,创建广泛的育人平台以及环境,发挥榜样作用实施心理育人,切实有效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成效,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网络育人;路径;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C961;G6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3-0001-03高校网络育人实质上就是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实施网络育人的过程中,高校应要求教师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本文主要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网络育人”的路径,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媒介作用,切实有效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成效,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新形势下“网络育人”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应深入全面地利用网络的媒介作用,科学精准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实效,充分把握网络育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行之有效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成效,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优化以及道德素质的提升。

现阶段,网络育人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挑战。

因此,高校在实施网络育人的进程中,要深入全面地把握好网络育人的机遇和挑战,以更好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水平。

1.新形势下网络育人的机遇分析在新形势下,高校要精准把握网络育人的发展机遇,行之有效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实效,更好地促进网络育人的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科学且高效化的网络育人,离不开良好的育人条件,更离不开科学的育人方式。

一方面,在网络育人的过程中,师生所能够获取到的信息数据非常多元化和全面化,师生所能够享受的信息共享也非常全面。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网络育人模式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网络育人模式研究

校园公关理论版128“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网络育人模式研究文/马曾珍(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三全育人”是当前及未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更好的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引领是当下亟需解决的内容之一。

因此,本文立足“三全育人”的内涵关系,详细分析了高校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完善高校网络育人模式有效的应对措施,旨在做好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关键词:三全育人 网络育人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载体,也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生动实践。

因此,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更应该很好地融入“三全育人”工作,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落到实处。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及内在关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除了从思想上确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为重要的是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入手,形成标准、科学、一体化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一)全员育人“全员育人”,顾名思义是高校教育主体都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这重点强调了从上至下,从学校到学院、再到班级,从领导到教师、再到辅导员、班主任,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系统化、整体化的高校育人新格局。

(二)全过程育人“全过程育人”又称为“全程育人”,这是基于高校育人时间来进行衡量的。

高校育人过程应该贯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从入学时的学前教育、爱校教育开始,到毕业时的求职服务等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全覆盖。

(三)全方位育人“全方位育人”,就是除了教育主体人员上的全覆盖,教育时间的全贯穿,在内容中,也要将育人体现在各个方面。

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

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

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全国主流媒体竞相拉开了媒体融合的矩阵,并且正全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媒体融合迈出实质性步伐,融媒体时代来临。

我国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新时代又提出了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着力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一体化的育人体系。

高校校园媒体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融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为高校校园媒体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土壤,高校校园媒体要自觉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潮流,推动校园融媒体发展与育人高度融合,增强育人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

本文研究视角是“融媒体”,研究对象是“高校校园媒体”,主要是隶属于党委宣传部的官方校级校园媒体,研究目的是强化高校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

在对“融媒体”和“高校校园媒体”概念的把握上,深刻认识高校校园媒体基本的宣传功能和延伸的思想引领、知识传递、情感凝聚、实践锻炼的育人功能。

参考中国高校新媒体联盟、清博大数据、腾讯微校等官方公布数据和自己收集整理的所在高校校园媒体推文的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等数据,总结出当前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发挥依托的平台走向融合、面对的群体相对稳定、表现的方式多元多样、树立的品牌品牌效应愈加凸显的成绩和育人功能弱于宣传功能、育人内容不能凸显核心育人功能、协同育人力度不够、缺乏相关机制驱动的问题。

结合部分高校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的融合案例,分析得出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面临着更具时代性、针对性、渗透性、统一性的机遇和关注度、实效度、专业度、协同度的挑战。

针对发现的问题,高校校园媒体要借鉴融媒体理念创新、内容优化、资源整合、机制革新四个方面的经验,增强高校校园媒体育人的关注度、实效度、专业度、协同度,充分发挥高校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易班+”育人模式探讨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易班+”育人模式探讨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易班+”育人模式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校教育中,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作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易班+”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易班+”育人模式的实践与发展。

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易班+”平台的特点“易班+”平台是一种基于易班社交化平台的教育服务模式。

该平台融合了社交网络、新媒体、教学管理、学科学习等功能,通过与微信公众号绑定的方式,能够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交流和管理服务。

该平台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化教学“易班+”平台通过建立个人、班级和学校空间,实现了学生、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全方位信息共享和交流。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学习心得、交流问题、参与讨论等,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反馈,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教学交流平台。

2. 多媒体教学“易班+”平台支持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上传教学资料,进行在线课程直播,带领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和讨论,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立体。

3. 信息化管理“易班+”平台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监测和管理,能够为教师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和学生管理服务。

学校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对学校的课程、师资、学生等进行全面管理,实现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4. 个性化学习“易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了学习资源的个性化分发和服务。

以上特点使得“易班+”平台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易班+”平台的基础上,一些高校还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育人模式。

一些高校在“易班+”平台上推出了一系列的育人活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社团组织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相关问题。

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随后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影响,并探讨了新媒体技术在该工作中的应用。

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列举了实践案例。

最后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得出研究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挑战,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影响、应用、问题、对策、建议、实践案例、总结、展望未来、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给予学生经济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过去,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主要依靠传统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如纸质申请表格、面对面咨询等。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技术开始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方面,新媒体技术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和家长的申请流程,提高了资助效率;也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方式,增强了服务体验。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影响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新媒体环境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影响,并分析新媒体技术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促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通过研究实践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可行的参考。

本研究旨在总结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从而增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高校学生组织育人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校学生组织育人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No.4,2021 Sum No.5202021年第4期总第520期摘要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本科教育应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夯实知识基础,了解学科前沿,接触社会实际,接受专业训练,练就独立工作能力,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对标新时代高等人才教育培养要求,高校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环,也是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

在新的时代命题和人才培养工程中,高校学生组织日渐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主要力量,只有主动创设满足学生需求、符合学生习惯、受到学生肯定的育人模式,才能顺应人才培养趋势,有效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学生组织;朋辈互助;新模式;培养;育人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New Education Model of Student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UANG ZihanAbstract In June2018,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Era pointed out tha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forge ideals and beliefs,temper noble characters,consol-idate fundamental knowledge,learn about academic frontiers,contact social reality,receive professional training,and practice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work,so as to cultivate them to be se-nior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In response to the trainingrequirem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last link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part of delivering qualified talents to the society.In the new erapropositions and talent training projects,college student organi-zations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main force for students'self-development.Only by actively creating an education modelthat meets the needs of students,conforms to student habits,andis recognized by students can it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alenttraining and effectively deep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un-derstan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develop their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m,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Key words student organizations;peer support;new model;culti-vation;education1高校学生组织育人模式概况探析学生组织是由学生自己组建起来,具有服务广大学生职能的群众性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遵照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和各组织的章程,开展丰富的校园组织活动,丰富大学生课外知识和校园生活。

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现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交流平台,但同时也给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带来了诸多影响和挑战。

随着网络平台的普及,学生们接触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学习焦虑、人际关系问题、网络依赖等心理问题。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需要及时调整策略,针对新媒体视阈下的挑战,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挑战、新媒体对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问题概述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

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不仅快捷方便,而且信息量庞大,影响面广泛,给心理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在社交平台上普遍存在焦虑、自卑、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传统的心理育人工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亟待与时俱进、创新思维的改革和探索。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有效开展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这是当前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只有深入分析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挑战新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新媒体的兴起导致人们的注意力分散,学生们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忽视现实生活,这给心理健康带来了隐患。

新媒体上存在大量不良信息和负面情绪的传播,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增加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概述
新媒体技术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
针对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其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以及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1. 新媒体技术概述
介绍新媒体技术的定义、特点和主要分类,包括社交媒体、移动应用、数字内
容创作工具等。

2. 高校教育现状与挑战
分析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挑战,如传统课堂模式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等,并指出新媒体技术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潜力。

3.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案例
列举一些成功的新媒体技术应用案例,例如在线课程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并
分析其背后取得成功的原因。

4. 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探讨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如信息传播效率提升、学生参与度增加、
教学资源丰富化等方面。

5. 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高校教学效果
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包括培训师资队伍、设计优质在线课程、建立合理的社交媒体使用指南等,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应用新媒体技术,并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6. 挑战与解决方案
讨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7. 结论
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观点,强调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潜力,并展望未来可能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内容编写可达到字数要求,并为读者提供针对该主题详细而全面的知识。

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1在新媒体融合的时代,网络技术已全面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新时期,“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传播也是一种驱动力量。

因此,如何把高质量的信息资源聚焦于重点内容之上,同时又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人才的培训中,必须立足于现实,根据专业训练课程的学习目的与设置调整的需要,使之与新媒体时期的市场发展及人才需要相匹配,在人才培养方式与方法上进行创新。

一、新媒体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新媒体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良好的人际网络,以达到个人和团队的共赢。

新媒体冲击着传统媒体,新兴的媒介平台,以微博为代表,凭借其海量的信息和及时的特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同时,互联网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对信息来源与信息接收方式的认识,并对社会的发展趋向与价值导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中,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以传统媒体为基础,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运用,使信息传播的方式、内容、渠道发生变化。

新媒体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新媒体人才不但要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满足网络环境中信息迅速传播的特征与需要。

二、新媒体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新媒体的两个主要特点是数字化和互动性。

从用户的视角来看,国内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微博、抖音等平台,以及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和方式,在范围上讲,也应该涵盖了“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账号与平台。

新媒体是一种影响力大、发展快速的行业,对员工的整体能力和工作的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符合以上新媒体特点与范畴的人才,必须具有下列基本素质:一是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法治观念、道德修养以及社会责任心;二是具有健全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及身体素质,具备较高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有克服困难与挫折、乐于学习的精神;三是具备良好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和劳动素养,能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四是在新媒体工作中,要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正确的舆论引导以及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具有一名新媒体工作人员所必需的基本专业素养。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2年第12期总第564期No.12,2022SumNo.564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网络强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各领域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渗透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背景,网络从最初仅仅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和手段,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交往方式以至于影响到整个社会形态。

它正在改变着人的生存方式、交往关系,重构着社会生活的话语体系、组织模式,生发出新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

”[1]“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1基于“互联网+”背景开展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必要性“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传统行业”,就是运用互联网技术,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充分融合,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相加。

“互联网+”具有跨界、创新、重塑、尊重人性、开放、连接等特征,“互联网+”通过其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为传统行业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在互联网领域核心技术的逐步突破(例如5G技术在中国的普遍运用),互联网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新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

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

庞大的网民数量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八次提到互联网,其中在经济发展、文化自信、改善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耿梅芳(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工作处心理中心北京100044)摘要:互联网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各个领域,网络强国的发展规划对社会各领域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相加,而是为传统行业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

高职直播电商实训基地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直播电商实训基地为例

高职直播电商实训基地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直播电商实训基地为例

104升。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出了“1个加强”“4个打造”“5个提升”,持续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全德技并修,开展“1+X”证书制度,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应在高水平目标引领下,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强化内涵建设,办出特色水平,为人才培养模式指明新的目标。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直播电商实训基地以高质量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在该背景下提出“岗、课、赛、证、创”互融育人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构建“岗、课、赛、证、创”互融育人模式202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内的七个“坚持”、一个“贯彻”,界定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基本范本。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直播电商实训基地依托经贸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创新创业中心、广东工贸-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广州大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一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柏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威兵海棉家具有限公司、深圳慈善总会华信公益基金、新疆拓域投资、白云区罗洞镇、从化区新村村、从化区凤二村等村镇政府、企业优质资源,以产教容建设,推动课堂革命,建设能够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和示范标杆,融职业技能和课程教学为一体,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为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融合为基础,课证融合,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为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培养目标,提升技能人才就业创业能力。

2 构建“岗、课、赛、证、创”学习成果体系通过互联网和政府企业实地调研,获取直播电商企业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养需求,以成果导向为主线,明确专业能力目标精准对接直播电商核心岗位能力,优选合适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校政企共同制定直播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岗、课、赛、证、创”有机融合方案。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了革 命性 的影 响 , 进 而影 响 了大学 生价值 取 向 的构建 。如
・ +
一+ -— - +一 一+
- +
-+
一 -+
-— + 一一— + -— —
格 的大 学 教 师 , 最 终形成 学 生 、 教师、 学校 和社 会共 赢 的局
面 。在此过程中, 有以下几个因素值得重视 : 1 . 生活条件。目前 , 我国教师队伍不稳定已 日 趋严重 , 而导致这种情况 的根本原 因在于教师的物质待遇偏低 。 具 体而言 , 高校新进青年教师大都面临着婚恋 、 家庭 、 住房 、
【 学生教育】
新媒 体环境下高校学 生工作 的实践 与探 索
刘 强, 韩 明臣, 李 克周
青岛 2 6 6 5 9 0 ) (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
摘要 : 本文从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入手 , 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 学生工作 的变化 , 结合从事 多年 学生工作 的经 验, 分析 当前 学 生工 作 的特 点和 规 律 , 就 此探 索高校 学生 工作 的 实践 。
情感 、 学习、 生 活和工 作 的交 流 。
2 . 目前承担高校学生工作 的主体是“ 8 0 后” , 他们所学 专业不同, 工作方式不 同, 教育对象是“ 9 0 后” 。 他们在从事 学生工作之前 , 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和 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 往往凭借过去担任学生干部时 的经验和其他学生管理干部的工作方法来做工作。 特别是 在 日益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下 , 网络虚拟世界 的无序性对 传统道德评价体系提出了挑战 , 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
称评审和量化计分。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 它迫使青 年教师一进校就要考虑申请科研项 目、发表论文等问题 , 根 本 没有 时 间考 虑 提 高教 师水 平 ,这 与大 学最 根本 的 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的探索
随着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新媒体渐渐成为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重要手段。

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是指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达到育
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

本文将从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的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
面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主体多元
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拓宽了育人主体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师和
学生,而是包括社会、家庭、企业等多元育人主体。

通过社交媒体等工具,高校可以与社
会各界联系紧密,共同完成育人工作。

(二)互动性强
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强调互动和共享,使得高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便捷、及时、有效。

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提出问题、交流经验,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
网络育人模式还可以为学生开展同学间互动、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三)时空无限
借助新媒体的力量,高校能够实现时空无限,规避了传统教学场所的局限性。

教师可
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为学生解答疑惑、指导学习。

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之
外学习,随时随地完成任务、查阅资料。

(一)提升育人效果
通过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高校可以更加有效地达成育人目标。

网络育人模式实现了
线上线下的互通互认,为学生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我发展和自我
管理。

(二)降低教学成本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课堂环境、时间、场地等各方面的限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实现线上教学,有效降低了教学成本,更为便捷。

(三)增加学生参与度与学生认同度
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的互动性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度。

利用新媒体工具,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服务
和支持。

(一)互动空间少
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需要实现良好的互动性,在某些情况下,互动空间并不充足。


如在线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不如传统教学模式。

(二)缺乏有效评估工具
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的评估工具尚不完善,评估效果不稳定。

目前评估主要以学生自
我评估为主,评估过程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应加强学生对新媒体的培训,使其更好地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技巧和方法。

(二)应加强对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维护,保证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线上平台学习和交流。

总之,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成为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重要手段。

尽管有一些局限性,
但只要我们注重研究新媒体教育模式、不断完善线上平台建设,就能够不断提升育人效果,为学生、高校和社会持续创造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