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与价值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和路径研究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和路径研究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和路径研究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也愈发受到重视。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文化育人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综合素质,引领学生走向成熟。

本文将从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和路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一、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1.1 彰显高校教育使命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在于彰显了高校教育的使命。

高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而文化育人工作正是实现这一使命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课程设置和社团组织,高校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1.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另一个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侧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通过开展文化育人工作,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体验机会,帮助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实践能力和磨练自我意识,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1.3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文化育人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高校有责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文化体验活动等形式,高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自信,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觉。

1.4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社会诚信、责任意识等社会行为和价值观格外重要。

高校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2.1 强化文化课程设置高校应该加强文化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传统文化、艺术、人文等方面的学习机会。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摘要]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已成为人才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现状表现为主流意识教育弱化、道德教育虚化、主体社会化面临问题三方面,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多元价值观激荡、校园文化感染力不足、教育理念存在问题等,为此,文章提出了强化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的三条对策:增强校园文化的内化功能、运用大学精神育人和完善制度育人。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一、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现状1.主流意识教育弱化。

我国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格局也由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一枝独秀的局面演变为现在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个体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变得尤为活跃,利益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利益格局的变化也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多元化的趋势在我国思想领域已成为主要趋势和特点。

实践决定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然会对人们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还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长远地看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主流意识势必会受到冲击,面对困惑和迷茫的他们亟须教育的引导。

例如在市场经济中产生的拜金主义严重吞噬着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使他们动摇了自己的价值观,认为人生的奋斗目标除了赚钱之外,再无其他。

笔者针对此种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并对上海金融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39份,回收率93.5%,有效率为100%。

其中关于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问题回答情况统计如下,50%的学生认为人生理想就是拥有财富,29.2%的学生希望能够自由自在,11.5%的学生将万人景仰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只有9.2%的学生认为学富五车是自己的人生理想。

理想信念在金钱、物质面前受到严重冲击,主流价值观也变得脆弱不堪,而此时需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使当代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信仰、积极健康的大学生,实现这一目标校园文化的内化功能尤为重要,但是目前这种功能正在弱化。

高校文化育人功能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文化育人功能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
有 价值 的。二是要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
各个方面都 受到熏陶和感染 , 在引导他们形成符 合时代要求 的价 值观、 规范他们 的思想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校 园
文化的功能 主要 包括 四个方 面 : 一是 引导 功能 , 主要 是指高校校
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 的斗志 , 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是社 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精髓 , 解决 的是具备什么样 的精神状态和 精神风貌 的问题 。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 自尊心 、 自信心和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化是人类社会 的一个根本特征 , 也是人类社会存在 的一种
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着力点主要 体现在以下方 面 :
方 式 。大学文化 是大学 的魂 , 它是一 种精神 、 一 种意志 、 一 种传 统, 一种气质和性格 , 是一所大学特有的办学理念 、 办学风格和办 学 模式 。在新形 势下 , 加强高校校 园文化 建设 , 必须 正确认识 高 校 文化育人 功能 的重要作用 。
自豪感 。三是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荣辱 观 , 高校要通过教学 、 管理、 服务等各个环节 , 培育学生努力践行“ 八荣八耻 ” 。

园文化对于师生员工 的价值理念 、 行为习惯以及 人格 建构 等方 面 有着引导 的功能 ; 二是 创新功能 , 高校 的校 园文 化氛 围对于创新 人才的培养和产生有 着重 要的作用 , 同时也对创 新精 神和能力的 培养有重要 的环境作用 ; 三是凝 聚功 能 , 主要是 指高校文化也 可 以看作是一种组织文化 , 有着凝聚人心 、 团结奋进 的功能 ; 四是约 束功能 , 主要是指 高校文化本身就是 高校行为规范 的总结 , 高校

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达成探究

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达成探究

校风建设 中起表率作用 ,如此 ,才能达成上行下 效。而专业 和管理教师作为学生教育的践行者, 对 于 良好 学 风 的形 成 的影 响力 是 最 为 直 接 的 。心 理学教授邵瑞珍认为 ,教师 的教学和行为特征与 学 生 的反 映 密 切 相 关 。 因而 ,在 校 风 建设 中 ,我 们应 当要求教师有严谨 的治学态度 、 良的品格 、 优 渊博 的知识 以及创新 的教学方法 ;同时不断通过 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 来树立 “ 教书育人 、 管理育人 、 服务育人”的新 观念 , 形成 “ 严谨 、 求实 、 创新”
IS 6 2 2 4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1 年 第 9 第 4期 S N 17- 8 1 01 卷
CN 4 — 5 7/ 4 18 Z J u n l f a g o gT c nc l o e e f tr eo re n l t cE gn eig 01 o r a o Gu n d n e h i l g Wa s uc s dE e r n ie r ,2 Vo . aC l o eR a ci n 1 1 9, No4 .
当前 ,社会对人 才培养的要求越 来越高 ,不 仅要求他们掌握 良好 的专业技能 ,具 备适应社会 的能力 ,更要有与之相适应 的道德水 准和正确 的 人生价值 观念 。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 才方面除 了进行传统的专业技能 教育之外 ,还要 突出校 园 文化 的育人功能。通过大学校 园文化 的多方 面建 设 ,潜移 默化地影 响学生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 的 人生价值观、良好的道德水准 、 健康的心理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养 。要达成校 园文化 的育 人功能 ,我们可从下述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向作用 ,学风则是好 的校风达成的重要体现。要

宣传部课题:新形势下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内容及载体研究

宣传部课题:新形势下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内容及载体研究

附件1太原师范学院“1331工程”立德树人建设计划申请书负责人:申楠所在部门:党委宣传部(盖章)建设时间: 2017年9月——2019年8月(两年)联系人:霍鹏涛联系电话:太原师范学院1331办公室2017年5月二、项目设计论证三、预期研究成果四、课题研究经费五、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六、专家评审组评审意见七、审批意见附件2太原师范学院“1331工程”立德树人建设计划任务书项目名称__新形势下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内容及载体研究_项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项时间 2017年9月完成时间 2018年8月课题负责人申楠联系电话所在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党委宣传部_____ _______太原师范学院1331办公室制2017年6月内容提纲一、立德树人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研究领域,项目承担单位及单位负责人。

二、项目选题的价值、主要解决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研究目标在分析本领域发展趋势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本项目已有工作基础,确立研究方向、近期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研究目标。

三、项目完成的条件及保障措施四、立德树人项目经费建设经费概算与落实计划。

五、依托单位的支持和审查意见签字及审核意见表附件3太原师范学院“1331工程”立德树人建设计划中期检查表项目名称__新形势下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内容及载体研究_项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项时间 2017年9月完成时间 2019年8月课题负责人申楠联系电话所在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党委宣传部_____ _______太原师范学院1331办公室制2017年6月太原师范学院“1331工程”立德树人绩效考评指标及采分要点2、计入本项目绩效考评的成果必须标注“太原师范学院‘1331工程’建设计划项目”资助;3、凡涉及定性评价项目,由专家视总体情况,分优秀(85-100分)、良好(75-84分)、合格(60-74分)、不合格(60分以下)酌情评分。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路径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路径与对策研究

123以此达到新课标要求下的“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笔者在实际网络育人教学工作中,发现现阶段高校在此领域教育中存在问题,并在探究问题根源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的教学方式、内容、机制、管理体系、文化建设等多个层次系列方法,期望笔者实践教学经验给高校网络育人教学目标实现提供新路径。

1 高校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1.1 网络育人制度不完善教育制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不同元素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互动,整个教育活动如何运行。

要想建立牢固的教育机制,使教育过程中所有教师学生与相关元素都能有序、有效地工作,在人才发展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就需要学校与教师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但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网络育人教学机制仍然不完善,严重影响工作的整体实施和效率。

高校网络育人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学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指导,许多教学任务并没有落实到详细的主体责任人,这将严重阻碍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高校目前对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程度不够重视,网络育人教育虽然有多种优势,但部分高校依然台建设,导致高校网络育人环节在线教学互动程度较低。

这些因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网络育人不够重视而导致的网络育人制度不完善,应当及时纠正,否则无法从源头解决网络育人效率低下的问题。

1.2 网络育人平台功能发挥不充分在高校网络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中,由于教育机制不完善,高校不能对各科目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定期系统的培养。

在现代化高速建设新形势下,各科教师需要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将育人理念贯穿于各个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保证育人质量和自身能力要求,将很难确保高校网络育人的有效性。

部分高校在新形势下,针对突发性舆论事件应对机制不完善,未能及时或充分应对网络不良言论,学校可能会采取“冷处理”回避、不确认事实公布等方法,这助长了网络舆论的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形成,严重削弱了高校网络育人教育的有效性。

部分高校教育机制不足,影响了高校网络育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学科建设目标与实际教学工作不够契合,网络育人平台利用率低,限制了高校在线育人预期效果的实现。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和路径研究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和路径研究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和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是指通过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工作。

在当今社会,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做好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进行关于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和路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针对性地探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定义、重要性、体现方式和实践案例,有助于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策略,更好地指导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分析其对学生个体成长和学习环境的影响,明确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定义、重要性、价值体现、路径探索和实践案例,旨在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提供指导和启示,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持续性发展路径,以及其对学生个体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效果,为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支持和保障。

通过此研究,旨在推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向更加全面、深入和有效的方向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育人使命和社会责任。

1.3 研究意义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可以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包容性思维,培养他们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1. 引言1.1 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对高校文化建设在学生育人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高校提供更科学有效的育人路径和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文化育人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探讨高校文化育人的现状、核心要素、实施路径和推进策略,进一步探讨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与意义、未来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性,为高校提供可行的方案和建议,推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正文2.1 高校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高校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高校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开拓他们的心智,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

高校文化还可以塑造学生的个性与品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重要的是,高校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技巧,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高校文化育人的现状分析高校文化育人的现状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的意义和价值愈发突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因此高校文化育人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其次,高校文化育人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仍停留在表面,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导致学生难以真正领会文化的精髓。

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文化育人计划,导致学生在不同阶段难以形成稳定的文化认同和自我成长。

如何利用微博做好高校文化育人工作

如何利用微博做好高校文化育人工作

浅谈如何利用微博做好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摘要:大学生是使用微博的重要群体,微博以其便捷性、即时性、自主性、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在文化育人过程中起到文化的凝聚、渗透、引导、辐射的作用。

高校可以从文化育人的角度来思考微博的舆论监督功能。

为此作者提出构筑以官方微博为龙头的网络立体化格局,搭建以校园微博为舆情的交互联动新机制,利用微博的舆论监督功能做好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

关键词:高等学校;校园微博;舆论监督;文化育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259-02一、微博的概念、传播的特点及其负面影响1.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既可以作为一名观众,又可以随时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到的一切,以140字甚至更少的文字,或者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第一时间记录并发布出去,供大家浏览,与大家分享和沟通。

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和传播信息快速。

2.微博传播的特点。

第一即时性。

微博打破了老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实现了电脑与手机的终端融合,传播速度更便捷、更迅速,是目前别的任何传播媒介都无法比拟的。

第二自主性。

微博既是一个传播平台,又是一个内容原创的平台,让每个人都成为内容的参与者。

每个人都可以把微博当作一个“自媒体”,随时随地将个人的所感所想以最精练的词汇发布出去。

第三方式的互动性。

微博跟传统的媒体及网站、论坛等新媒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实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传播。

在微博上,信息传递实现了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形式。

第四内容的丰富性、可扩展性。

微博的内容虽然只有仅仅140字以内的文字表达,但可以通过超链接、图片和视频,以及每条微博都可以有丰富的延伸,给使用者方便的阅读体验和自由度的同时,也提供了多元化、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扩展性能。

3.微博对于文化育人的负面影响。

当前微博正以其即时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和扩展性等方面的优势,对高校的文化育人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略。

第十四届(2017年)上海高校辅导员论坛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第十四届(2017年)上海高校辅导员论坛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一等奖
东华大学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说理”逻辑和转换机制
刘余勤柴 煜 刘云芸
一等奖
上海海事大学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供给侧改革
何海波
一等奖
华东政法大学
依法治教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李进付
一等奖
上海海洋大学
情境构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刘智斌
一等奖
上海大学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新理念探究——基于2017年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文本的考察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绝对的相对”抑或“相对的绝对”
徐丽红
三等奖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浅析《论语》“言教”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邢 艺
三等奖
上海杉达学院
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社会化模型的思考与实践
陈敏云 高红霞
张怡凡 王璐怡 陈 龙
三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
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现状与转变
苏鏐鏐
三等奖
同济大学
发展性资助在高校基层学院的实践模式——基于“笃志青年”项目的案例研究
花 艳 王小莉 张绣宇
三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
高校网络文化的价值导向与育人功能构建
黄 燕
三等奖
华东理工大学
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以上海H高校“午间工作坊”项目为例
赵乐
二等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自媒体空间话语冲突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研究——基于上海松江大学城七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分析
刘素贞 张晴晴
二等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大数据画像:创新大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探索
李铭冯予婧

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作者:曹英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3期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伴随高等院校演变发展且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现象,纳入人际关系、人文环境及思想政治等层面构建长效有序的文化建设机制对于加大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力度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客观上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研究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逐步与世界接轨,客观上加剧未来就业竞争激烈局面,社会对于高校学生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由此可见,建设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个性对于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满足市场实用性人才需求作用重大。

从意义角度来看,建设校园文化不再停留于满足学生需求层面,更是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相关高等院校必须着眼于新形势下发展变化情况及社会文明进步以大文化格局为立足点做好校园文化宏观规划设计工作,侧重于突出校园文化区域特色,将大学生文化责任感及文化使命感有机结合。

1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及服务实践中所传承、创造、积累并共享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成果、精神财富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深刻变革,高校师生的人生观念、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师生甚至出现了价值观扭曲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

面对这种社会现象,高校需要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来达到立德树人的使命。

高校对师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是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力量,有助于构建和谐健康的大学生活和工作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因此,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将教育寓于校园文化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化产品育人功能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化产品育人功能分析

围, 然后让 公众 在这一 环境 和氛 围 中接受 熏 陶 , 从 而达 到教
育、 激励和 引导他们 的 目的。新媒体 环境下 的 网络文 化产 品
的育 人 功 能 是 指 采 用 现 代 化 的 网 络 技 术 和 手 段 ,设 计 出 多
后, 各种媒 体先后报道 , 社 会 各 界 纷 纷 伸 出援 助 之 手 , 网
文化学研究
新 媒 体 环 境 下 网 络 文 化 产 品 育 人 功 能 分 析
董 姜 颖
( 中国刑事警 察学 院 , 辽 宁 沈 阳 1 1 0 0 3 5 ) 摘 要 :网络 文化 产品借 助互联 网等 多种 新媒体 渠道 , 给人 们 的 学习和 生活 带来 了深 远影 响 。尤其是 随 着新 媒体 成 为
网 络 带 来 的负 面 影 响 ,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意 义 。从 当前 的 实 际
第 四 ,新 媒体 环境下 的网络文 化产 品 具有 陶冶 情操 功
能 。所谓 的陶冶情 操指 的是通 过一定 的熏 陶和感染 。 使人 的
思想 得到洗 礼和升 华 , 丰富人们 的情感 和生活 。网络文化 产 品具 有丰 富多 彩性 , 它 包含社 会 生活 的方 方 面面 , 充 满健 康
络对 涌 现 出 来 的感 人 事 件 和 人 物 也 进 行 了及 时 的 报 道 .

元化 的 网络文化 产品 , 并 借助新 媒体 的渠 道 . 通 过这些 产 品
实现 育人功 能 。 1 . 新媒体环 境下 网络文化产 品的 育人功能 通过 对新 媒体环 境下 网络文 化产 品进 行研 究 ,并 从 实 际发 展 看 。 新媒 体 环境 下 网络 文化 产 品 的育 人 功 能主 要包

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一、本文概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升教育质量,高校需要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高校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全过程,同时注重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育人工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

本文首先对“三全育人”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包括其内涵、特点、意义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探讨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和成效。

对高校在落实“三全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高校更好地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也希望本文能引起更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础“三全育人”理念作为新时代高校育人的重要指导思想,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融合了现代教育理念、心理学理论以及社会学理论等多个方面。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提升。

而“三全育人”理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深化和具体化,它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三全育人”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这些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因此,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成长。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的思考与探索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的思考与探索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的思考与探索文/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王艳君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 行为 规范、 价值取向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是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重大挑战。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 纲要》向高校提出了 “切实构建课程、 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 服务、 资助、 组织十大育人质量提 升体系”的基本任务,并详细规划了“十大育人”体系实施内容、载体、路 径和方法, 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体、 更精准, 其中强调要创新推进网络 育人。

现阶段, 我国民办高校在校生已达700多万,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 近四分之一。

因此,民办高校立足实际,探索创新网络育人途径具有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育人现状(一)网络育人的平台吸引力不强在现阶段的民办高校网络育人中, 部分民办高校还停留在线下教育和网站等传统网络平台教育上, 并没有将新 兴的易于青年学生乐于接收的“三微一端”等具有交互性的移动平台等融 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而在已开通的民办高校中,不少学校“重开设、轻运 营”的现象:从运营理念上看,仍存 在着“新瓶装旧酒”的思维,把官方 微信号办成校园网的翻版,这种单向宣 传理念与强调平等互动和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思维有较大差距; 从运营内容上 看,仍处在发通知和新闻的初级阶段,尚未建立接地气的受学生喜欢的话语 体系,导致育人效果不佳;从技术服务 上看,缺少对新媒体平台多元强大功能 的主动发掘和运用, 在网络育人平台建设中未能将诸如大数据等最新技术引 入,面临网络平台吸引力不强、未形成育人合力的困境。

(二) 网络育人的经费保障和人员投入明显不足民办高校网络育人最直接的问题 就是经费投入和人员保障力度不够,目 前, 一些民办高校在网络育人阵地建设 上, 对网络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和人员 配置等方面缺少必要经费支持, 对于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多方面设备和技术的需求难以满足, 尤其是没 有专门成立网络育人领导组织和工作部门,对网络育人专门人才引进和配备 不到位, 仅由学工系统工作人员或二级 学院辅导员兼任,而兼职人员对网络育人方法和重点内容把握不到位,网络舆 情和意识形态安全意识不够强。

新时期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与实践

新时期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与实践

新时期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与实践【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文化建设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大学文化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理解分析大学文化的内涵,多层次分解大学文化外延,探索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本文通过对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与实践路径的研究,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大学文化的教育功能,促进大学生学业、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同时加强各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大学文化育人思考实践【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30-02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大发展变革与转型时期,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培育优秀大学文化、强化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四个大力”,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发展升华,而“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则对高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这就要求新时期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必须审视大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会落实大学文化育人的目标。

本文主要是对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落实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一新时期大学文化的内涵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文化研究热的兴起,大学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198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第12届学代会上提出“校园文化”概念,到1990年4月全国首次校园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校园文化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大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育面向的是成年人,大学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体现突出。

新时代高校校史文化精神内涵及育人功能探析

新时代高校校史文化精神内涵及育人功能探析

新时代高校校史文化精神内涵及育人功能探析一、引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新时代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传承校史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新时代下,高校校史文化的内涵和育人功能愈发凸显,本文将对其进行探析。

二、高校校史文化的内涵1. 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高校校史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

优良传统是高校成长的基石,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

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不仅有助于对校史的尊重和历史价值的体现,更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学校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对校史的挖掘和传承,可以更好地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 引导学生成长成才高校校史文化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和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引导和启迪。

通过对学校历史的讲解和传承,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怀和责任感。

通过校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传递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使他们在经历校史文化浸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明修养,培养能够胜任各种社会角色和面对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

3. 塑造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校史文化的内涵不仅深刻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更深刻影响着校园文化氛围的塑造和营造。

通过对校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可以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激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氛围,丰富校园生活和文化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化融合,使学校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充满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校园。

1.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高校校史文化作为学校的精神灵魂和文化底蕴,对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校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豪感。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途径探究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途径探究

神为核心 ,以教学科研活动和业余活动为主要 内容 ,体现了文化育人 、 认 可和 自觉遵 守的 ,表现为思想上 和行 动上 的规范性和约束性 ,要求 环境育人 和养成 育人的宗 旨 ,是对学校发展具有 决定性影 响的先进群 大 家沿着其规定 的 目 标前 进 ,凡是符合 校园文化规 范的行为 ,必将得 体文化。
到肯定 和鼓励 ;而违 背校 园文化规范 的行 为 ,则会受 到谴 责 。校 园文 1 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 . 1 化对 每一位师生都具有约束 力 ,它规范 每一个人 的行 为 ,对不 良的思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的确立 ,给大学 校园文化的发展带来 了新 想 和行为进行抵制 ,促使其向好的方 向转 变。 的契机 ,校 园文 化的健康发展 对社会的进步产生 能动的作用 ,社 会 的 2 校 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 发展需要大学培养 德才兼备 的人 才。大学生正处在 青年时期 ,生 理发 21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实现环境 育人 . 育已经成熟 ,心理 发展 也趋于成熟 ,但社会性发展 方面还不成熟 ,因 校 园环境是指学校为创造 良好的育人 条件 ,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而 此 ,面对社会开放 形势下 出现 的各种 现象和文化信 息 ,缺乏起码 的辨 创建 的各 种环境的总称 。教育心 理学研究结果 表明 :美 的环 境可以净 别筛选能力 ,他们往往 盲从 、从众 、模 仿 ,甚至误 人歧 途 。在这 种情 化人 的心灵 ,调节人 的情绪 , 人心情舒 畅。大学校园作为 知识 荟萃 令 况下 。校园文化 的导向功能就 十分重 要 ,它负有帮 助学生建立正 确的 的殿堂 ,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 ,布局合理 的校 园建筑 ,鸟语 花香 的校 社会价值观 的重任 , 他们正确选择社 会信息 ,接受 先进思想 ,逐 步 园景致 ,整齐光洁的校园 甬道 , 观科学 的教 室装饰 ,文 明健康 的教 使 美 健康地成长起来 。 育设施 ,无不洋 溢着美的芳馨 ,无 不给学生 以巨大的鼓舞 。因此 ,要 加强校园环境建 设 ,坚持校园文化 环境 建设 的规 范性 、和谐性 和创 造 1 校园文化 的人格塑造功能 . 2 校 园文 化所营造 的精 神向上 、传统优 良、校风文 明的氛围 ,使大 性 ,使学生在优 美的校园环境 中,情感 得 以凝 聚、情 绪得 以疏导 、精 学生 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 和熏陶 。校 园文化 比起正规 的教 育教学具有 神得以激励 , 为得 以塑造 ,审美得以提高 ,实现育人 目 。 行 标 2 提 升校园精神 品味 ,实现养成育人 . 2 特 殊 的功 能 。 第一 ,校 园文化创造 了一 个陶冶心灵 的场 所 ,以校风 、学 风 、文 校 园精神是校 园文 化的灵魂 ,是学校 师生认 同的价值观 ,它体现 化传统 、价值观念 、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 出来 的一 种高度的观念形态 , 了学生 的文化和心理 素质 ,教师的文化 和道德修养 以及 学校的文化 品 对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起 指导性作用 ; 位 ,具有 强大 的教育 影响力 。校 园精神 文化包括学 校 的教 风 、学风 、 第二 ,与其观念体系相适应 的优美整洁 、有秩序的学 习、工作和 考 风以及 人际关 系、舆论 氛围等方面 。其 中学风是主体 , 良好的学风 生活环境 ,对 每个学生起着 陶冶情操与规范行 为的作用 。大学 生在积 是无形 的力量 ,可 以创造积极 进取 、奋发 向上的环境氛 围 ;教风是主 极参与校 园文 化活动中 ,展现 了天赋 ,增强 了 自 心 ,锻炼 了心理承 导 , 师严谨 的态度 和高尚的人格可 以影 响学生 ,从而建立 和谐 的师 信 教 生关系 ,促进 校风建设 ,形成 良好 的精神文化 环境 ,培养积极 的校园 受能力 , 高了人 际交往能力 ,健全 了人格。 提 精神 ,使学生受到精神文化的熏 陶,形成健康 的人格修养。 1 校园文化的精 神凝聚功能 - 3 校园文化 特别是作 为校 园文 化内核 的校 园精 神和校 园价 值体 系 , 2 开展校园文体活动 , . 3 实现文化育人 文体 活动是校园文化 中最 活跃 、最丰 富、最多样化 的部 分 ,努力 是大学的凝聚力 、向心力所在 。一所 学校要在激烈 的竞争 中立 于不败 之地 , 并一直 向前发展 ,除了靠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和高水平 的管理外 , 营造生动 活泼的文艺文化氛 围,让 学生在丰 富多彩的活动和喜 闻乐见 还要 靠校园精神所凝结成 的极大 的集体 合力 、奋发 向上的集体意识 和 的形式 中,提 高审美 修养 ,促进学 生身心 的健康 发展 。要按照先进 文 师生员 工的共 同信念 。优 秀的校园文化 能引导师生树 立共 同的价值 观 化 的要 求实施精 品文化工程 ,举办 主题 鲜 明突出 、现代 气息 浓厚 的 , 和信仰 , 成一种无形 的强大的 向心力 、感 召力和凝 聚力 ,增强他们 集思想性 、学术 性、科技性为一体 的文化活动 ,以艺术节 、科技节 为 形 对学校 的归属感 、责任感 和荣誉感 ,进 而形 成实现学 校发展 目标 的强 依 托 ,打造校 园文化精品 ;要实施 高质量 的文化 实践 工程 ,让优 秀的 文学艺术 陶冶学 生的情操 ;要组织 高层次的文化 学术 工程 ,大力促进 大合力 。 和开展文化思想研究 ,使学生在丰 富的文体活动 中 ,完善 自己的世 界 1 校园文化 的意志激励功能 . 4 标 人格得 到升华和完善 。 在校 园中 ,大学生受 到文化情感的激发是 一种普遍现象 。大学生 观 、人生 观和价值观 ,确立 自己的人生 目 , 参考文献 每天都 要接受 到各种文 化信息 ,从而在心 理和精神 上产生各 种需 要 , l 高校校 园文化的 内涵及其建构特征 . 中国成人教 育,2 0 08 这些需要的不断 “ 膨胀” ,就成 了一种刺激 因素 , 使他们产生各种情 f1 王冰. 促 感体验 。优 秀的校园文化反 映的是一种积极 向上的群体意识 ,通过先

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体系优化

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体系优化

定义
网络育人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 、道德、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 育活动。
意义
网络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深刻影响;网络 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给高校网络育人带来舆论引导和管理上的挑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后的网络育人体系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样化的 教育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总结与优化建议
总结: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体系优化是提升教育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高校积极适应新时 代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手段。 • 加强资源整合,打造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库。
新时代高校网络育 人体系优化
目录
• 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体系概述 • 当前高校网络育人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 高校网络育人体系的优化策略 • 高校网络育人体系优化的实施路径 • 高校网络育人体系优化实践与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与总结
01
CATALOGUE
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体系概述
网络育人的定义与意义
素养课程设计
设计涵盖网络知识、网络技能、 网络道德等方面的课程体系,帮 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网络世界
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方法。
实践活动组织
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网络实践活动 ,如网络安全竞赛、网络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创 业大赛等,提高学生在实际网络 环境中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
网络心理辅导
针对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可能出现 的心理问题,如网络成瘾、网络 暴力等,提供专门的心理辅导和 支持,确保学生健康、理性地使

高校文化育人的要素研究

高校文化育人的要素研究

高校文化育人的要素研究作者:郑伟旭李晴刁培鑫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3期【摘要】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提出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十大育人体系是高校今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十大育人体系中文化育人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物质性、精神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影响效果。

对文化育人的要素研究有助于高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也有助于对其他育人体系开展研究。

【关键词】高校;文化育人;要素;研究一、文化育人体系的含义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二、高校文化育人的要素研究文化育人作为一种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文化育人有育人主体、育人客体、育人媒介和育人环境四个基本要素,它们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共同构成相对稳定的要素结构;文化育人具有自身内在的运行机制,实际上文化育人的过程就是文化价值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实现文化价值客体主体化具有其内在机制。

文化对人具有天然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有效实施文化育人,需要从根本上满足一些基本条件。

文化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有其基本构成要素,即育人主体要素——教育者,育人客体要素——大学生,育人媒介要素——文化载体,育人环境要素——以先进文化为主导的文化环境,这四个要素都是文化育人得以发生和实现的关键性因素,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缺少,并且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四个要素相辅相成、密切配合。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者:李洁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年第02期摘要:当前,各高校正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把准工作着力点,强化网络育人功能,突出网络育人实效。

关键词:三全育人;网络育人;实效性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当前高校发展中的重要工作,是全力整合各种育人资源,挖掘校园育人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努力实现“有效资源向育人环节聚集、政策导向向育人环节倾斜、教师精力向育人环节汇聚”,最终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

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在于找准工作着力点,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提升网络育人针对性、实效性。

“三全育人”与网络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新时代对高校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主流价值引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概括而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就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网络育人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最集中的功能体现,也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与价值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高校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学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网络文化既是学生进行学术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进行自我表达、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与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1. 知识传递
高校网络文化是知识传递的重要渠道。

通过网络文化,学生可以获取更为广泛、及时的信息和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认知,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文化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获得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反馈,进而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

2. 情感交流
高校网络文化也是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网络空间里,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他人建立更为紧密的情感联系。

这种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内心的真实需求,增进彼此的情感沟通,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成熟和社会交往能力。

3. 自我表达
高校网络文化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思想、观点和情感的自由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形式进行自我表达,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培养自信和自尊,同时也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网络文化也为学生提供了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

通过参与网络文化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价值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校网络文化为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观点的渠道,使学生在接触大量信息的也需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客观性,并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这样的能力培养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中至关重要。

2. 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
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价值也体现在其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上。

在网络文化中,学生需要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这些行为都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3.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高校网络文化的自由开放性有助于学生进行自由思考,进行创新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网络文化中,学生可以通过创新表达、创新交流、创新表现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独特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 促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高校网络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这里与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从中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提升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1. 建设多元化的网络文化平台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学校可以建设多元化的网络文化平台,包括官方平台、社交平台、个人平台等,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为丰富的育人资源和空间。

2. 加强网络文化育人的规范引导
学校在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的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引导,明确网络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引导学生文明自律地使用网络文化资源。

3. 加强高校网络文化的教学应用
高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术交流,参与学术博弈、合作研究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学术指导和引导,促进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

4. 打造全员参与的网络文化建设
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与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校友甚至社会各界人士都应参与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来,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网络文化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