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战略管理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战略管理与职业规划的关系
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发展方向、目标,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若把职业生涯当做一个组织来决策规划,战略管理理论就可以应用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使学生能够更科学、合理的进行自我评价,确立目标、环境评价以及职业定位。

(战略管理一般针对公司而言,对人一般说职业规划。

但是个人认为如果用在人身上是异曲同工的。

他们都是对事物的一个组织安排。

其目的就是让人们有目标、有计划的完成一个项目,不段的反思总结,不断修正。

(这是从别的地方又找的一点))
2.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简明阐述你的职业生涯规划
(1)人生信念和价值观(企业使命)
1、职业价值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也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

我们这里考察的职业价值观,在于探讨人们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中,在众多的价值取向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

价值观具有下列特性:
(l)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

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

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

人们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性。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

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

人的职业价值观可分为以下十三种类型,各类型的基本含义如下:
(1)利他主义:总是为他人着想,把直接为大众的幸福和利益尽一份力作为自己的追求
(2)审美主义:能不断地追求美的东西,得到美感的享受。

(3)智力刺激:不断进行智力开发、动脑思考、学习和探索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4)成就动机: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扬或不断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

(5)自主独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按自己的方式、想法去做,不受他人干扰。

(6)社会地位:所从事的工作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从而使自己得到他人的重视与尊敬。

(7)权力控制:获得对他人或某事的管理权,能指挥和调遣一定范围内的人或事物。

(8)经济报酬:获得优厚的报酬,使自己有足够的财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使生活过得较为富足。

(9)社会交往:能和各种人交往,建立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关系,甚至能和知名人物结识。

(10)安全稳定:希望不管自己能力怎样,在工作中要有一个安稳的局面,不会因为奖金、加资、调动工作或领导训斥等而经常提心吊胆、心烦意乱。

(11)轻松舒适:希望将工作作为一种消遣、休息或享受的形式,追求比较舒适、轻松、自由、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12)人际关系:希望一起工作的大多数同事和领导人品好,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

(13)追求新意:希望工作的内容经常变换,使工作和生活显得丰富多彩,不单调枯燥。

(2)职业定位分析(SWOT分析)(最好改成自己的)
(4)反馈修正(战略变革)(注:这个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进行调整)
1.评估的内容:
(1)职业目标评估:假如一直无法在单位上得到升迁的机会,那么我将考虑从事其他职业兴趣的工作。

首选文职工作,其次是企业型的职业。

比如,项目经理、销售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律师。

再次就是社会型,比如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公关人员、)。

(2)职业路径评估:当出现裁员或者因故被开除的时候,我将考虑再重新拾起书本,学习相关的科目,准备考取更高的学历。

(3)其他因素评估:如果身体、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机遇、意外情况发生突变,就只能随机行事了。

2.评估的时间:
在一般情况下,我定期一年评估规划;当出现特殊情况时,我会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3.规划调整的原则:
(1)当出现就业前景渺茫时我将会调整规划。

(2)当可以预测单位将发生大的变故时我将会选择调整规划。

(3)当目前从事的职业已经不再为社会所重视时我将调整规划。

(4)当觉得目前从事的职业已不再对自己有意义时我将调整规划。

(5)当发现更好的机会给我时我将调整规划。

3、十八大确定的国家发展战略有哪些新内容?
这里的五“国”定“战略”,指的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海洋强国”、“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建设美丽中国”的“五国战略”。

其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的是追求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二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三要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其二,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

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二要更加注重系统创新,深化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三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战略;四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其三,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为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其四,建设社会主义海洋强国。

一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要加强海洋研究,加强海洋保护,探索海洋科学开发,加强海洋方面国防
与科技建设。

三要加强海洋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完成海洋文明建设的前期准备。

其五,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

一要努力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二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三要加快确立国家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四要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4.学习《战略管理》主要有哪些收获
两个版本(你们看着弄吧,都不太完整)
一、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从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程中,学了很多的知识,对这门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在此,我对所学的这门课程,进行总结。

我对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些初步认识: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

它包括企业总体战略和产品组合、商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人力、财务等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认识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有助于决策者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那些有关企业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助于用战略眼光将企业经营活动的视野放在全方位的未来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这学期袁老师给我们上的《战略管理》的课程,袁老师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幽默的讲课风格十分精彩,通俗易懂。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首先,对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如企业、管理、战略,特别是企业战略这一概念,其内涵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为不断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

其次,对企业战略的五个要素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第一个要素是企业外部环境,我们就要把行业的情况与外部的一般性大环境及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来进行分析,找出外部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因素。

第二个要素是企业内部及能力的状况,我们学会从企业资源和能力与竞争优势等方面来分析,合理利用好企业内
部资源,使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第三个要素是战略目标,就是制定战略,以达到期望的组织目标。

第四个要素是为达到目标所选择的途径,就是形成企业的战略和做出战略选择。

第五个要素是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手段。

也就是企业战略的实施和控制阶段。

通过对上述企业战略五要素的了解,对我们今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对整个企业战略管理有了肤浅的认识,对指导我们今后实际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促进。

企业战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而做出的全局性的具有长远性的总体谋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今天,企业
战略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所关心的首要问题,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已成为企业核心的管理职能,同时强有力的执行一个科学的战略已是企业竞争制胜、经营成功的重要保证。

以下是期末总复习中没有的
2.公司使命与人生理想:在我们的时代中我们只有把自己的理想投身于一种组织的统一信仰形式才能为自己的理想注入现实的推动力,一个组织可以以一个公司的形式出现,一个人的理想要想变成一种终身的事业指向可以投入到为公司服务的形式上,从根本上讲只有当我们的理想指向和公司的使命保持一致才能令我们和公司的前进过程始终统一在战线上,我们能尽自己全部的潜力为此个组织谋取一切利益,在此种和公司一起追逐利益的最大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和公司一切分享物质方面的成果,我们还从中获取了一份在持续工作形态的中锻炼的个人能力还有就是把理想作为事业来做的一份踏实的激情,两者在时代使命中站在统一的战线上。

3.内部环境分析与自我认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

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4.外部环境分析与就业环境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就业政策:就业政策以市场调节为主,即毕业生在国家和学校的指导、帮助下,自行与用人单位沟通,进行双向选择。

简单地说,具体到哪个单位就业完全由毕业生自主选择,自主决定,前提是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大学毕业生必须依靠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在就业市场进行竞争,就业政策只是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但不保证交易一定成功。

因此,总体说来,就业政策就是起到保护求职者合法权益的作用,同时也约束求职者的部分求职行为,而求职者具体获得哪一个职位,被哪个用人单位录用,都必须靠其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由市场来决定。

二、经济环境: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对大学生的吸纳和接收能力较强,就业机会较多,薪资水平较高;反之,则意味着较少的就业机会和较低的薪资水平。

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都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求职行为主要发生在就学城市和较为了解的目标城市。

目前,国内大学生的就业去向,大城市占绝大部分,中小城市和农村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总体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大中城市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更强,在这些地方,就业机会更多,因此,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决定该地区的就业状况。

一般说来,沿海要好于内地,大城市好于中小城市。

三、社会环境:地区文化、学校传统、亲朋好友、老师、家长等大学毕业生所处的外界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就业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前两者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影响更为显著,更容易使大学毕业生形成一种集体行为模式,比如进外资企业、考研、出国等。

四、供求状况分析:(一)人才市场需求的基本情况1.从总体来看,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

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市场供求的基本情况,70%的就业率表
明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2.国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下降趋势,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稳定。

3.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明显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

首先,企业对人才的高消费现象十分明显,对于专科学生,稍有规模的企业基本持排斥态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重心上移,主要以接收本科生以上的毕业生为主。

其次,由于专业设置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许多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下降,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结构与毕业生的供应结构不对称。

(二)职业市场的供给状况1.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下降,部分行业及国有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2.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就业岗位的提供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而求职者数量远大于就业岗位的提供量。

3.高校扩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求职群体。

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职场竞争的严峻形势,求职者应清醒地认识到竞争的激烈性,量体裁衣,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后择业。

7.战略实施与就业:坚持就业优先的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核心是要做到五个重点:(1)首先,必须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要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和利用人力资源的产业和生产服务领域。

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总体布局上,在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和利用人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生产服务领域,即通过经济增长拉动更多就业增加,避免出现高增长低就业的情况。

二是在要素投入上,在增加各要素投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真正将巨大的人口就业包袱变为人力资源财富。

三是在目标导向上,切实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把城乡二元经济转换的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

(2)其次,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与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相协调,形成促进就业的综合性经济政策体系。

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政策,财政公共投资向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财政支出逐步向结构性减税和民生倾斜,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

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在鼓励劳动者创业和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中的作用。

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劳动者创业和自己组织就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金融服务。

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减少失业的对外贸易政策。

(3)第三,要根据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目标的要求确定经济发展速度,进行宏观调控要防止失业风险。

在制订国民经济计划时,要把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予以考虑;在确定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速度以及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时,都要重点考虑对就业的影响,确保更加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

一是建立就业和失业的评估制度,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改革经济制度、制定宏观政策措施时,对预期的就业影响进行评估,如果有利于就业总量目标实现,则鼓励实施;如果可能导致失业率大幅攀升,则实行相应的失业保障措施。

二是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直接产生较大影响时,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政策,从源头上控制失业。

三是当全国或局部地区出现失业人群过多、过于集中的情况时,实施应急预案和采取过渡性措施,缓解就业压力,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4)第四,要持续加大对就业的资金投入,形成公共财政保障、社会各方面多元化投入的机制。

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公共财政投入的重要方向。

各级政府要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在财政预算和支出中重
点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建立起政府财政投入的保障机制。

同时,规范就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一步发挥资金效益。

鼓励社会各方面对就业的投入,形成公共财政保障、社会各方面多元化投入的机制。

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就业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要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和人员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使税收优惠政策对促进就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5)第五,要把就业效应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最主要指标,作为考核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因素。

通过实行更加明确有效的目标责任制,落实就业民生之本的工作任务,并使之真正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方面,要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政府在促进就业上的6项重要职责,即: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

另一方面,建立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建立对所属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和监督的制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