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广角》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作者:韩海霞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9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教版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然而,怎样提高“数学广角”教学的实效性呢?我把自己对解决“数学广角”问题的策略给大家作一分享。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它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与我们的数学常规课和数学实践活动有所不同,它更重视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要防止把数学广角当做奥数培训课进行“英才”教育,它需要更多地、有计划地创设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重在活动中对思想方法的感悟。
如:“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
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我又充分利用课件演示烙3张饼的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烙饼的最佳方法,最终总结出烙饼的最少总时间=烙饼的张数×烙一面饼用的时间,但这个规律只限于一个锅里只能放2张饼。
这样使学生经历了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这样的课堂处处能看到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并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渗透不一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教学目标定位的层次性,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现阶段,“数学广角”是属于人教版本小学年级数学科目教学内容中的专有板块,同时其也是一款崭新性的尝试内容。
为贯彻现今时期的新课标思维,编印于本世纪初的人教版本(实验型)课本中第一次推出了属于“数学广角”类的课程单元,二零一二年这种人教版本的(修订型)课本又持续应用了“数学广角”课程单元,而且做出了部分的内容调整,在材料选择上编入了一部分经典性的数学课题,促使学生们在知识的探求、发掘以及验证数学手段的进程中,把握住挖掘事物内在规律的有效思维路径,给处置繁杂的数学专题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
标签:小学数学; “数学广角”;教学策略引言我们所言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广角”部分,其在具体內容的组织编列上,是全面顾及到各个相异化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年岁特点,借用普通的生活化课题来融合难于理解的数学概念。
因为这种“数学广角”中所编入的课程内容是趋向于孤岛化而且偏重于学科思维过程,所以其本身的教学方案设计极大的区别于普通化的课程知识,其教学中的课程难点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在相关的问题意境中,去感悟、效仿、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数学思维手段,打造创新理念。
此为一款亟待去做出研讨的课题。
一、“数学广角”中的课程内容辩析1.课程取材源自于生活内容在小学教学中的首个学段,针对于“数学广角”中的课程素材重点展示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过程当中,同时还关联到现实的“校园内在生活”“生产劳动经验”。
着眼于学生表观思维及躯体行动思维的专有属性,在初级学段数学广角板块的课程教学活动中,须依照具体的内容属性、学生们的社会阅历及认知水平与能力来实施教学过程,促使他们深切感悟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内容之间的紧密关联性。
比如在游戏活动中寻找搭伴的“排列组合”概率思维,平时针对所看到几何图形的数学分类思维。
在后继学段中,有关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所占比率开始下滑,而其相关于“社会实践经验”方面的内容所占的比率却在逐步的提升。
浅谈小学数学“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中通过“数学广角”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的问题以及教学的策略详细探究,在此理论研究下希望能为实际“数学广角”教学有所裨益。
标签: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教学中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创新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基础,小学数学科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知识内容,教学中通过“数学广角”教学就能让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以及思想加以掌握,从而能保证整体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的问题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广角”教学的现状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还比较多样,这是阻碍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的教学问题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其一,不注重课程设置。
“数学广角”教学中对课程目标的设置不科学,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1]。
实际教学中虽然会给学生明确目标,但是在目标的设置上却没有从学生角度考虑,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及没有结合学生自身优势来完善丰富数学广角内容,这些都是影响“数学广角”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其二,教师队伍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数学广角”的教学缺乏专业化的教师,有的教师在业务能力上还相对比较薄弱,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师自身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没有从就思想以及思维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有的教师没有接受抽屉原理等类似知识的学习,“数学广角”知识的接触也比较少,这就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另外,实际教学当中数学思想方法还没有得以充分的渗透,学生无法做到举一反三。
其三,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小学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课程内容,在教学当中就要充分注重模式创新,但从实际的现状能发现,教学课堂学生不能主动提问,学生思维在教师提问下引发思考,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不强[2]。
而课堂评价不及时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信心,不能够完全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之谈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之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一种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数学广角”教学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
下面,我们将谈论一下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
“数学广角”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数学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思维培养是整个数学学科中最重要的一环。
“数学广角”教学策略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去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广角”教学策略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培养互相沟通和理解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数学广角”教学策略还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通过这种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并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应用“数学广角”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之谈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之谈数学广角教学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开展情景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和技能融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情景营造、问题引导、合作学习和展示评价等方面谈述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
情景营造是数学广角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故事、实物模型和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场景中。
在教学小学数学的几何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建造公园”的情景,引导学生使用几何图形设计公园的平面布局,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与运用能力。
通过情景营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引导是数学广角教学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讲解小学数学的加减法运算时,可以提出一道实际问题:“小明有3块糖,他买了4块糖,现在有多少块糖?”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分别使用竖式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通过问题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学习是数学广角教学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分数加减法运算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工合作,通过相互交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展示评价是数学广角教学的重要衡量指标。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口头展示、书面作品展示、实物模型展示等形式的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通过展示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激励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也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巩固和提高。
例谈人教版教材“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策略-精品文档
例谈人教版教材“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策略《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为了有效落实这一总体目标,人教版教材编排中不但加大力度把数学思想渗透在四个知识领域之中,并在新增设的单元“数学广角”里,通过简单的事例和有趣的数学问题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实践谈如下几点教学策略:一、要系统分析教材,把准循序渐进目标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级递进、螺旋上升。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安排正是贯彻这样的思想。
例如在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时,教材的编排就分两次。
二年级上册呈现这样的例子“有几种穿法”(如下图):通过让学生摆符号卡片等操作活动使其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较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年级上册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继续学习“解决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等数学问题(如下图):学生用连线、罗列、图示的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进一步培养他们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虽然二年级与三年级的“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属同一块内容,但两者的教学目标关系是递进的、螺旋上升的,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考虑渗透哪些,渗透到什么程度,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二、要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其特点是呈隐蔽形式,它比数学知识更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以具体形象为主。
所以“数学广角”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从而体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并逐步掌握运用。
例如笔者曾上过五年级上册《数字编码》一课。
第一环节: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话号码、门牌号、大桥上的限速标志等图片,让学生体验数字不仅可以表示为数量,还可以组成编码来表达信息。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之谈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之谈小学生数学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广角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
数学广角是指在数学学科中,不再唯一强调数学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阶段,数学广角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首要任务。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拓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乐趣和快乐。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广角的教学理念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分析生活中的数据图表,让学生学会正确读取和分析数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之谈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抽象、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的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分析实际问题、设计实验、发现规律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的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
因此,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帮助他 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前提。由此可见,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利用实物、教具、图 表、生活经验、幽默语言等直观教学手段来 帮助 学生学习数学。直观教学手段除了能 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更好地 感知事物,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及记 忆以外,还能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培养猜测 实验、分析推理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从以上对数学广角内容及编排特点的梳理中 我们可以看出四点: 第一 每一个数学广角的内容认知目标相当明确 第二 数学思想是我们进行数学广角教学的指导 思想 第三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与解决问题紧密联 系的 第四 数学思想不可能像数学知识那样一步到位 ,它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 入深的过程。
3.注重直观手段,特别是直观形象思维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作
用。
“数学广角”的内容编排非常强调利用直观手段来帮助学生 理解问题情境,感悟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比如:第 三册教材安排了摆数字卡片和握手的情境来体现简单的排 列组合;第四册教材利用连线的方式来呈现搭配衣裤的有 序思考;第六册教材利用集合圈把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 观地表达出来,利用天平的原理来帮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 的思想方法;第八册教材利用线段图来揭示植树问题的一 般规律;第十册教材利用列表、画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抽象 地分析如何找次品等。从儿童思维的特点来看:小学生的 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但是,这时学生的思维还是直接与感性经验、形象材料相 联系的,需要直观手段的支持。而我们在教学中时常会忽 视直观形象思维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使学生感到数学 是枯燥、无趣和难以理解的,出现了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 低下的情况。
第八单元
内容
沏茶问题、烙饼问题 、田忌赛马
数学思想方 法
浅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数学广角”形式简单,内容有趣,与生活联系密切,但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抽象,难以理解。
本文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总结,从把握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三方面谈一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的策略。
标签: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一个特色非常明显的板块,名为“数学广角”,内容新颖,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以较为浅显的形式和生动的事例来讲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地学生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
本文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从把握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三方面谈一谈有关“数学广角”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面向全体学生,把握教学目标如果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工作的开展会更加顺利,教学效率也能显著提升。
在内容编排上,“数学广角”选择的都是学生熟悉的简单事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
因此,“数学广角”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悟这些数学思想,锻炼学生的思维。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全体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交流、猜想、验证、探索,形成自己的活动体验,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
同时,在定位教学目标时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
“数学广角”安排了多个学段,不同的学段有着相应的要求。
如果是低学段的学生,考虑到他们知识积累较少,所以教师要多为他们安排一些实践操作活动,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多进行体验,这样他们就能掌握很多课本上的数学知识。
第二学段的学生因为已经打下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可适当或逐步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思考习惯,这样久而久之,数学思维也能随之形成。
总体来说,教学目标的把握要紧扣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不能因为“数学广角”内容蕴含的数学思想的抽象性,而让教学活动成为部分优秀学生的“表演秀”。
数学广角要如何进行教学
数学广角要如何进行教学数学广角要如何进行教学?数学广角是人教版独具个性的编排内容,长期以来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我们教学中的短板,对同学发展而言是一种重大的缺失。
今天,朴新我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广角课教学方法一、分析教材、用好教材分析和研究教材是每一个〔教师〕所做的日常工作。
我们要对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广角'单元的内容至少通读一遍,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编排意图等做到心中有数。
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的。
在对教材的处理方法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本地的实际状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二、创设情境,优化活动课的课堂效果数学关于同学来说是索然无味的,要想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有革新。
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同学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来。
例如,我在教学"搭配'问题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引言: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去公园玩,但是有几个问题必须要你们解决,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就能进公园玩了。
同学们愿意吗?新授:我们去公园要穿得整整齐齐的,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衣服,你们看看都能怎样穿?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教师出示衣服图片)学习:但到了公园,公园的门必须输入密码才干进去,输密码有这样的要求,十位上的数字是2,4,9,个位上的数字是3,6,8,同学们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密码。
输入密码后,我们就进公园快快乐乐地玩了。
三、从施行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数学课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施行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
因此,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从同学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
例如在教学"堆叠'问题时,我制定了一个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的名单,然后让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同学站出来,然后又让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站出来,让同学体验有几个同学既参加语文兴趣又参加数学兴趣,这部分同学是重复的。
数学广角的应用教学模型化的数学思想关于数学中复杂多样的数学模型来说,灵活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之谈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之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式。
相反,现代教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重视多元化教学策略的使用。
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广角思维和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下面就让我来讲讲。
所谓“数学广角”,就是指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活动和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数学学习体验。
它是在传统的概念教学、计算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发挥,强调数学教学应该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1、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提供学生所需的数学信息,如:口述讲解、图像示范、多媒体展示、情景模拟、游戏活动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解决面积问题时,可以借助小学生活常见场景,如小区花园、教室、操场等,学生可以观察、描述、设计图形、计算面积,从而加深对面积的认识。
3、课外活动。
在现代教育中,课外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外活动可以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例如数学竞赛、数学游戏、数学拼图等等。
1、倡导探究性学习。
采用“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小学生自主、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而采用“数学广角”教学策略,可以从生活中各种实际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多种方式、多元化活动和情境创设等方式,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小结:教学策略非常重要,而“数学广角”教学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探索和实践。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之谈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之谈数学广角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策略,主要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广角的定义、特点、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数学广角的特点1. 情境性:数学广角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通过情境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开放性:数学广角中的问题多样化,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解答。
3. 探究性:数学广角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4. 联系性:数学广角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三、数学广角的设计原则1. 情境合理性原则:数学广角的情境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相结合,具有情境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学生理解问题背景和问题的重要性。
2. 问题引导原则:数学广角应当通过引导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多元化原则:数学广角中的问题应当多样化,有不同的难易程度和解决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燃点把握原则:数学广角应当把握好问题的燃点,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5. 评价反馈原则:数学广角应当及时对学生的解答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探索精神。
四、数学广角的实施方法1. 情境引入:引入一个具有情境的教学材料,例如故事、图画或实物等,将学生融入情境中,并提出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
2. 学生探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实际观察和团体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思维导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提示和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4. 解答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解答方法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维方式。
六下《数学广角》教学措施
六下《数学广角》教学措施
以下是关于六下《数学广角》教学措施的例子,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或问题引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2.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注重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数字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6. 组织互动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7. 及时反馈和评估:对学生的表现和作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8.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面对数学难题的勇气。
9. 做好课程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做好课程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好教学资料,确保教学质量。
10.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回答他们的问题,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请注意,教学措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也可以查阅专门针对《数学广角》的教辅资料,获取更多教学方法和技巧。
数学广角教学策略(大全五篇)
数学广角教学策略(大全五篇)第一篇: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二、教学“数学广角”的有效策略怎样让每一位学生能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呢?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这几年笔者也听了不少数学广角的公开课,也尝试去教学过每一册中的“数学广角”。
从这些课中能体会到要真正发挥“数学广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四条策略。
策略一:要提升数学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
做一名有较高数学素养的教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迫切需求。
因此要想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数学广角”,把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好,首先数学教师就应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
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也即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上。
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否则就会导致教学活动停留在表面而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体现。
二: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要求。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因此它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与我们的数学常规课和数学实践活动有所不同,它更重视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所以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我们老师应该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要求,切不可走入下面两种误区。
而事实上实验教材每一册教师用书中对“数学广角”的教学建议中都提到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如: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教学建议是:本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策略
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策略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俞建栋内容提要:“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如何有效的教学“数学广角”?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走出误区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要求;给学生充分的体验的空间,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在不断地应用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关键词:数学广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策略体验感悟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为了有效落实这一总体目标,人教版教材编排中不但加大力度把数学思想渗透在数与代数、量与计量等每一个知识板块中,更以新增设的单元“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进一步集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数学广角”这一新生事物所呈现的全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已成为对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也确实产生了不少的困惑。
下面笔者在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全册的实验教材,对“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行一些梳理、解读与分析,并结合一些课堂实践,谈谈对“数学广角”的实践与思考。
一、品读“数学广角”的丰富内涵1、品读“数学广角”编排的意义。
人教版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而“数学广角”正是安排了逻辑推理、等量代换等一些探索纯数学问题的内容,逐步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思想方法以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问题的形式,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浅谈数学广角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广角》教学策略西坪镇泉涧小学:赵碧均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这也是第二次课程改革的一种尝试,它主要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把运筹、优化、组合、化归、排列、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步骤地渗透在其中,这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改革的真谛所在。
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感知“数学思想”,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进行更有效的数学广角教学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准确定位课堂目标,做到张弛有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数学思想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不断的感悟的。
因此,准确的目标定位不仅影响教学预设的质量,而且不严重影响教学过程的开展。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如果出现目标定位过高会使学生学得吃力,从而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目标定位过低则会使整堂课停留在实践操作的直观认识上,不管是目标的高定位还是低定位,都不利于课堂目标的落实,高定位的目标过于抽象,低定位的目标没有抽象的数学思维,更谈不上“实践感知——构建数学模型-——运用模型”了。
在今天我所上的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中,其教学目标就是通过简单的在直线上种树的事例来渗透数学思想,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的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把一条长20米的小路,平均分成每五米一段,可以平均分成多少段?”,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解起来是非常的轻松的,而另一个问题是“工人要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你认为可以怎样栽?可以栽多少棵?”使学生通过第一个问题的经验再根据植树的要求去猜一猜可以栽多少棵并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发现规律。
当然学生在猜、摆、画的过程中特别是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但是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本身也具有了再创造的因素。
二、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在数学广角的编排中,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简单的、直观的、具体的生活事例中,通过动手操作等主动地探索感知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生活中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数学广角”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数学广角”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数学广角”是新人教版教材中新增内容,在每一册以一个单元的形式较为集中安排了以训练学生思维为目标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较易理解的、生动有趣的实例呈现出来,通过实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系统而有步骤地为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逐步发展。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学生的后续学习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通过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一些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一、教学情境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广角”的课堂设计,应该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生动有趣的素材,如教学《搭配问题》时,可以创设“快乐的六一”的生活情境:从早上起床穿衣服的搭配——吃早点的搭配——去游玩时线路选择——照相时的人物搭配,借助这一系列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演示、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获取不同的搭配方法。
不仅学生乐意学,主动学,学得快,学得好,还在一次次搭配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着、体验着全面有序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奠定了基础。
这样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建构知识、加深理解。
同时启示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
二、课堂导入应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数学广角来说,最有效、最适合的方式则是激趣导入。
只有选取源于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或故事做素材,才能在课伊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如教学四年级的《数学广角四》,以“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入,做了这样的教学尝试: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回顾田忌赛马的过程。
(描述故事)为什么马还是那几匹马,比赛结果却不一样呢?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浅谈“数学广角”在教学中的策略
浅谈“数学广角”在教学中的策略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在重要手段,同时《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将“基本思想”纳入总目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人教版教材以“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集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怎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呢?如何把握“数学广角”教学的有效策略呢?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和面临在挑战。
一、关注目标定位,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首先,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以生为本。
学生学习起点的不同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将每一个学生同等相待。
其次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每一册教师教学用书对“数学广角”的教学建议中都提到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认真研读些教学建议对我们正确定位“数学广角”的教学很有帮助。
二、重视情境创设,合理使用教学素材。
课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复习导入、表演导入、情境导入、谈话导入等,但对于“数学广角”来说,最合适的方式是情境导入。
这与它的内容特点有关,因为“数学广角”的学习素材都源于学生熟悉在生活事例,这么多生动有趣的事例就是最好的情境创设的素材。
好的情境能牢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达到事半功倍在效果。
三、注重体验感悟,亲身经历抽象建模。
数学思想方法呈隐蔽形式,它比数学知识更抽象。
“数学广角”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的直观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所以“数学广角”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直观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因为没有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体验,没有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在课堂上必须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体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掌握运用。
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的教学
想方法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
不仅例题是这样编排,它们的课后习题也是如此。
这样编排体现了“数学广角”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使“数学广角”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也启示我们:我们的“教”应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进行。
二、现象透视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数学广角”成为各类教研活动的“常客”,成为一些公开课和赛课的“宠儿”!但在众多精彩的课堂中笔者也看到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
现象一:一味追求教学深度,忽视渗透起点我们都知道“数学广角”里的诸如排列组合等许多内容原先都只出现在奥数教材中,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把“数学广角”上成奥数培训课,特别是有些公开课时,上课老师不断挖教学深度,而把教学目标定位过高。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时为体现创新和与众不同,在教学中出现的例题和习题大部分却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但实际上:二年级与三年级的“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虽然属同一块内容,但两者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虽可以适当调整一点,但却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像这位教师一样把三年级的全搬进二年级的课堂。
现象二:只有直观没有抽象,忽视渗透过程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有些教师一节课下来只让学生停留在直观的实验操作,而忽视了从直观上升到抽象的过程,从而也就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出现了目标定位偏低。
如教学三年级的搭配问题时,大家都知道画一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非常直观。
但如果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老师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始终停留在画一画的基础上。
那么笔者认为教学目标定位是偏低了的,也就是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还一种课堂直接以漂亮的课件来代替学生活动过程,课件是做的很漂亮,学生也看的很投入,但是学生的数学思考却没有活动体验的支撑,这样活动过程只有形式,难有实效。
如有位老师上“田忌赛马”,课一开始,老师就用一个精美的动画把学生带入紧张与激烈的赛马比赛,然后问: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当时有的学生还沉醉在这个故事情节中,有的从几个人物特点来分析这次比赛,甚至有学生说比赛不公平的,还为齐威王打抱不平……课堂看似很热闹,但恰恰老师忽视引导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田忌取胜成立的条件是什么?还有没有其它不同的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策略内容提要:“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如何有效的教学“数学广角”?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走出误区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要求;给学生充分的体验的空间,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在不断地应用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关键词:数学广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策略体验感悟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为了有效落实这一总体目标,人教版教材编排中不但加大力度把数学思想渗透在数与代数、量与计量等每一个知识板块中,更以新增设的单元“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进一步集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数学广角”这一新生事物所呈现的全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已成为对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也确实产生了不少的困惑。
下面笔者在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全册的实验教材,对“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行一些梳理、解读与分析,并结合一些课堂实践,谈谈对“数学广角”的实践与思考。
一、品读“数学广角”的丰富内涵1、品读“数学广角”编排的意义。
人教版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而“数学广角”正是安排了逻辑推理、等量代换等一些探索纯数学问题的内容,逐步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思想方法以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问题的形式,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2、品读“数学广角”内容的安排结构。
为了便于研究“数学广角”,笔者把整套人教版教材中“数学广角”教学内容整理成如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数学广角”的内容安排上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级递进、螺旋上升。
”这一理念。
例如在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时,实验教材先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学生初步接触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
而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
但目标定位为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如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等数学问题。
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年级教材的内容则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排列以及组合。
同样的安排也出现在“找规律”这一内容上。
其次综观整个十二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从简单的分类思想到较为抽象的运筹思想、对策论以及最后一册更为复杂的抽屉原理,无不体现了思维层次是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逐级递进、螺旋上升,向学生逐步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以符合数学认知规律。
3、品读“数学广角”学习的素材。
“数学广角”在学习素材的设计上也能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力求通过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且熟悉的生活问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素材和空间。
如,通过大家天天要穿的上衣和下装的搭配问题来渗透排列与组合思想;通过学校常见的参加兴趣小组的统计来渗透集合思想;通过家里来客人了沏茶来渗透最优化思想;通过植树、邮政编码来渗透植树问题及编码思想等等。
无论是这些例题的情境还是习题中的素材选择无一不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这样的生活问题解决不但能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更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数学广角”的有效策略怎样让每一位学生能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呢?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这几年笔者也听了不少数学广角的公开课,也尝试去教学过每一册中的“数学广角”。
从这些课中能体会到要真正发挥“数学广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四条策略。
策略一:要提升数学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
做一名有较高数学素养的教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迫切需求。
因此要想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数学广角”,把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好,首先数学教师就应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
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也即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上。
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否则就会导致教学活动停留在表面而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体现。
策略二: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要求。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因此它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与我们的数学常规课和数学实践活动有所不同,它更重视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所以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我们老师应该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要求,切不可走入下面两种误区。
误区一:一味地提高要求,不小心把“数学广角”上成奥数培训课,特别是有些公开课时,上课老师一味追求教学深度,却让不少学生“淹死”其中。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时为体现创新和与众不同,在教学中出现的例题和习题大部分却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但实际上如笔者前面教材分析中所说:二年级与三年级的“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虽然属同一块内容,但两者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虽可以适当调整一点,但却不能拔苗助长。
而事实上实验教材每一册教师用书中对“数学广角”的教学建议中都提到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如: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教学建议是:本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对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
所以认真研读体会这些教学建议对我们正确定位“数学广角”的目标很有帮助。
误区二:一味地追求解决问题的结果,甚至一节课下来只停留在直观的实验操作,而忽视了从直观上升上抽象的过程,从而也就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出现了目标定位偏低。
例如教学搭配问题,有的老师出示的内容(如两件上衣和两件下装有几种搭配)都是让学生画一画来解答,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是停留在直观状态。
这样做,只有直观,没有抽象,就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其次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还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层次性。
学生学习起点的不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同等相待。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稍复杂的排列组合的例1时,有的学生一看就明白两件上衣搭配三件下装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有的学生却一脸茫然,这时,教师就要分解知识技能目标,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摆一摆图片,在摆中数出方法,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让他们连一连,能力较强的学生启发他们算一算,这样,我们教师就可较好的处理面向全体与关注差异的关系,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策略三:体验感悟,经历抽象。
数学思想方法其特点是呈隐蔽形式,它比数学知识更抽象。
而“数学广角”的内容都是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的直观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所以“数学广角”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因为没有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体验;没有了体验,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在课堂上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领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揭示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掌握运用。
如笔者听过的关于三年级搭配问题的不同教学:教师A先出示内容:两件上衣和两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得出是4种方法。
接着再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来讨论三件上衣和两件下装的搭配方法。
学生通过画一画得出有6种方法后,教师马上问:从刚才的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能说说有什么计算方法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不知所措,只有一两个学生举手,其中一个学生回答:就是把两种乘起来。
教师A:你回答的真棒!(教师总结后)那么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算一算4件上衣和3件下装有多少种搭配方法……而教师B先让学生体验积累,设计了三个环节。
环节一、两件上衣和两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第一步:摆一摆或画一画第二步:画图示第三步:列式:2×2=4 讨论:为什么2×2?引导得出:每件上衣和2件下装有2种搭配方法,2件上衣就有2个2种,所以是2×2。
环节二、三件上衣和两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第一步:摆一摆或画一画第二步:画图示第三步:列式:2×3=6 讨论:为什么2×3?引导得出:每件上衣和2件下装有2种搭配方法,3件上衣就有3个2种,所以是2×3。
环节三、三件上衣和三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第一步:摆一摆或画一画第二步:画图示第三步:列式:3×3=9讨论:为什么3×3?引导得出:每件上衣和3件下装有3种搭配方法,3件上衣就有3个3种,所以是3×3。
再让学生猜想验证:通过三次举例探索,让学生发现规律,提出猜想。
然后试一试4件上次和3件下装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尝试时让学生先想怎么计算,再列式计算,然后画图验证。
最后教师B问:你能说说搭配问题应该如何计算吗?大部分学生此时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计算方法。
显然两位教师对于同一个教学环节有着不同的教学设计。
在教师A的设计中学生最后机械地照搬刚才得出的方法进行练习,在一次一次重复练习中慢慢地终于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
虽然这位老师也注重了从直观到抽象的提升,但显然学生没有感悟没有理解,只是在模仿中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