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政治《法律保障生活》观课心得

合集下载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罗贤会本学期第十五周我在八(11)上了公开课,内容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第一课时。

通过上课以及课后各位领导同事的虚心指导,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教学反思。

一、教材把握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的第一节。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熟记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我国的商品粮基;能力与方法论目标——能够运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并能通过分析得出农业发展所应该依据的原则—-因地制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概况,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积极情感和态度,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规律,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二、课堂教学本节课是学生初步学习到我国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习惯上都沿袭着学习自然地理的做法,教师在课堂上就需要更多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找到学习人文地理的更适合的方法,从而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在这一点上,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是做得很不足的,也是需要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改进的方面。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学习人文地理同样也离不开地图,而且在某些方面来讲,人文地理当中的地图对学习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课堂上虽然准备了辅助教学的地图,但是在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这一点上也稍显不足,需要认真学习如何真正做到“以图导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地图在地理学习当中的重要性。

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关注不太够,作为一名新教师,对公开课的理解最重要的方面一种取得认可的形式,而相对来说,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师往往来不及重点关注。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说课稿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说课稿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基本情况,认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和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分析和选择适合的农业生产部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和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生产,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生产部门。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图表和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和方法。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范文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范文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范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课是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第二节,本节共有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两课时学完。

本人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个人的反思: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培养学生地理兴趣。

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注意处理教材,活用教材。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要注意对学情的分析,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他们会用稚嫩的语言表述大道理———学生讲出来的道理往往更通俗易懂。

本课中注重放手给学生,通过语言或图像引发学生的思考,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加以教师设计层层深入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既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

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2按照教学进度,我们即将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节课。

这一课是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第二节,是继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之后的课程。

《中国的经济发展-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初中地理课教案

《中国的经济发展-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初中地理课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的经济发展-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理解农业要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地图。

班级白板或幻灯片,用于演示课程内容。

中国地图和农业分布图。

学习材料和案例研究。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都不相同,这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5分钟):介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如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西南地区适合茶叶和咖啡的生产等。

使用图片和数据展示不同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和产量。

农业要因地制宜的重要性(15分钟):强调农业要因地制宜的概念,即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选择适合的农业发展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为什么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的农业种植方式和技术。

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策略(20分钟):分析中国各地区的农业发展策略,如北方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南方地区发展水稻产业、西南地区发展高山茶叶产业等。

讨论这些策略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如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案例研究(10分钟):展示一个典型的农业发展案例,如湖南的柑橘产业。

分析这个案例中采用的农业发展策略,以及为什么这些策略在该地区有效。

讨论和总结(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业要因地制宜在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总结课程要点,强调发展农业要根据地区特点进行策略选择的重要性。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地区,调查该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气候和土壤条件,并提出适合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建议。

评估:评估可以基于学生对课程要点的理解、案例研究的质量以及作业报告的内容来进行。

初中地理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1、知道农业的概念及农业类型,认识农业与我们生活生产的联系。

2、运用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说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地区;比较主要种植区种植结构的差异,并简要分析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运用中国畜牧业的分布图,找出我国的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简要分析两种畜牧业的不同。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具准备】课件、种植业分布图、畜牧业分布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咱们枣庄有哪些地道美食呀?在咱们枣庄有一道地方名菜辣子鸡,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播放纪录片《舌尖上的枣庄》片段。

辣子鸡中的许多要素,都来自咱们要学习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学生欣赏视频,领略枣庄辣子鸡的运用多媒体素材,声形并茂,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并导入今天的新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合作学习问题探究下列这些枣庄农产品,分别来自农业的哪些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请大家考虑半分钟,然后开始抢答!(抢答,其他学生补充)学生可以回答出花生属于种植业,咸鸭蛋属于畜牧业,核桃属于林业,小麦属于种植业,鲤鱼属于渔业。

通过抢答,可以把“农业与我们”这一知识点迅速落实,并且活跃了气氛,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合作学习问题探究衔接过渡:看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相当密切。

刚才看好多同学对着“辣子鸡”咽口水,现在我们就从“舌尖上的美味”辣子鸡开始讲起吧!辣子鸡够不够味,主要看辣椒,这辣椒的种植,属于农业中的种植业。

那么咱们一起来探讨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吧。

首先,让我们来个回顾生物上学习的知识,你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那些条件吗?实际上,这些条件,我们在地理课上也学习过,你还记得吗?衔接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种植业的分布吧!合作研究一: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种植业的差异展示我国种植业分布图,圈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评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评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评课稿一、引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的一篇重要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农业发展中的因地制宜原则,以及它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分析问题、探索农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篇具备教育意义的课文。

下面将从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该教材进行评课。

二、内容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农业适应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业的适应性原则,即因地制宜原则。

通过讲解不同地理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差异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必要性。

2.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文中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进行了介绍。

通过对山地、河谷、湖泊、平原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作物种植和畜牧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质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我国的农业发展本文还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通过对我国农业资源分布、产量和效益等方面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农业发展的问题,并探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法和途径。

三、结构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结构清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文章开篇对农业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内容做了铺垫。

2.农业适应性的讲解文章在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农业适应性的概念和原则,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加深了学生对该原则的理解。

3.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在第三部分,文章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的具体实践。

4.我国的农业发展在最后一部分,文章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培养了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关注,并鼓励他们思考和创新。

四、教学方法评价一节课的好坏,除了考虑内容和结构外,还需要关注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篇课文,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可以得到推荐: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和农作物种植情况等,让学生亲自体验和了解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

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政治《法律保障生活》观课心得

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政治《法律保障生活》观课心得

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政治《法律保障生活》观课心得观课心得(一)今天有幸聆听了陈奕欢老师和徐淼老师的两节公开课,陈老师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作为新老师的徐淼老师则活力满满,慷慨激昂,他们共同为我们贡献了两节非常优秀的公开课。

以下是我本次的观课心得。

一、课程设计讲逻辑,条理清晰是关键。

在本次的两节公开课里,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清晰明了,顺畅自然。

陈老师从农业的分布入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了我国的渔业、林业、三大地区的种植业,以及畜牧业,板块清晰,衔接紧密,在加上陈老师优美的过渡语言,让课程趋于完美。

徐老师从法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和道德、规章制度的区别,从而得出法律的特征,后半部分更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搜集了大量的案例和素材,最后用我国的法制建设的视频结尾升华,学生印象深刻。

我的收获:逻辑清晰的教学设计能让老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教材思路,不同板块之间建立联系,认真设计过渡语言,从而达到课程的完整性,条理性。

二、课堂呈现靠生本,你来我往是关键。

在本次的两节公开课里,两位老师都达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效果,抛出问题,探究问题,回答问题,验证答案,得出结论。

在老师和学生的你来我往中,课堂生成轻松自然,这样的课堂也是最有效的课堂。

在今天的公开课中,我唯一遗憾的是两个班的孩子都过于优秀,以至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老师与学生“推敲”的过程,这也导致两位优秀的老师没有机会去展示自己引导学生的能力。

我的收获:课堂中,老师往往希望学生都能答出来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样的课堂会显得十分轻松,但是往往和学生博弈过程,会使得问题变得更加清晰,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

在今后的课堂里,我会坚持以生为本,不断提升自己解决矛盾、引导学生的能力,适当的在问题中添加“矛盾”,在你来我往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课堂效果需情感,语言功底是关键。

课后反思因地制宜谋发展

课后反思因地制宜谋发展

《因地制宜谋发展》课后反思
我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之举有以下几点:1、导入用李白等关于天台的诗,呼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而且又切合主题。

2、本堂课的主体结构清晰,前后呼应。

(一)“我们的家乡”导入;(二)“知识就是力量”,结合导学案学习课本知识;(三)“关注家乡”——出谋划策;(四)结束语。

3、本堂课即落实了基础知识,又使本堂课升华。

导学案的应用大大提高效率,走进天台的四大问题设计,也有利于中考,使学生能力大大提升。

4、原生态,不是一堂表演课,包括导学案的设计,注重实用,课的容量比较大。

5、符合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认为这堂课的败笔之外:
1、导入时,看着纸念李白等人的诗,如能脱稿就更好了。

2、关注家乡这一场面问题设计时是否要增加一些材料,这也是我在推敲的一个事情。

3、天台的地形图没有现成资料,自已动手绘制。

再教设计:
1、念唐诗时稿。

2、天台的地形图自已手绘。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说课稿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说课稿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探讨了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关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但对于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此外,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喜欢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的部门和农业的重要性。

(2)掌握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土地资源、保护农业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家乡农业发展的关注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和实例。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合理地选择农业生产部门和发展方向。

初中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初中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初中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同学们,生命不打草稿,人生没有彩排,生活不需要旁观者,我们要用时间丈量自己的脚步,把自己的每一秒记录,面对苦楚展现笑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与我们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⑵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⑶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

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①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②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③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②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我国三大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①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③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⑴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⑵对策: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

②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

④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⑶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农业政策法规课心得体会

农业政策法规课心得体会

农业政策法规课心得体会在农业政策法规课程的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有关农业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和体会,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法规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总结一下对这门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农业政策法规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通过学习农业政策法规,我们了解到政府对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旨在加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保护农业资源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这些政策和法规的落实对于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农业政策法规的内容丰富多样,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更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有关土地政策、种植政策、养殖政策等方面的法规。

学习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些法规内容非常丰富,有一些涉及到税收、补贴、贷款等方面的具体政策细则,有一些是对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要求的规定。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以保持与政策法规同步,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农业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再次,农业政策法规的执行落实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课程学习中,老师提到了一些具体案例,这些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农业政策法规的执行落实并不容易,需要政府、农民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政策的执行落实;农民需要主动适应和采纳新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提升自己的生产能力;相关机构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农民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农业政策法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业政策法规的学习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农业政策法规,我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的基础产业。

只有加强农业发展,才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作为一个学习农业的学生,我要时刻关注农业政策的变化,学习和掌握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体来说,农业政策法规课程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很有收获的经历。

通过学习,我对农业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长了有关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农业》第2课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农业》第2课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2006年3月第2版)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农业》第2课时广州市华颖中学欧桂珍本人认为电子白板教学最突出的好处体现在“交互式”功能上,老师可以远离电脑主机和屏幕,在电子白板上方直接操作电脑,全程不需要靠近电脑主机,因为电子白板投影出来的即是电脑桌面。

上课时老师利用手中的电磁笔随时可在白板上直接操作电脑实现互动教学(光笔/教鞭充当鼠标,又能代替粉笔书写,这种互动的功效是其它单一的多媒体投影幕无法实现的),彻底摆脱了鼠标键盘的束缚,让老师再次回归到幕前,师生间的交流自然而及时,使教学方便轻松。

其实,我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往往决定了我们到底使用ppt?flash?authware?还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因为它们各自拥有各自的优势。

我们的教学不能为了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课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课,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考虑好你所用的功能的背后所隐藏的教学策略。

因此,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人利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来辅助教学,我个人认为是成功的,它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地解决了本节课知识点多且繁的难点,教学效果也比以前用过的媒体要好得多。

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继承和发展了黑板的书写功能,同时又克服了多媒体投影幕只能用于展示的缺点,让您长“画”短说,直接在投影画面上操作(标注、画笔等)直观明了。

在以互动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本人在讲我国东部地区农业分布的东西差异、南北差异及各小节的“巩固知识”时,都是先预设好问题,再让学生前来在白板上书写答案,实现人机的交互,既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很好的落实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由于地理学科的独特要求,地理知识,特别是分布类的知识一定要落实在地图上,在传统的教学中,如果要很好的解决本节的学习目标:“能运用资料、地图,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东西差异及成因”,“能运地图说出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及重要农业区、林区、渔业分布区的名称”,“在地图找出秦岭—淮河,说明我国农业南北生产的差异及成因”,“能用地图说出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那是相当困难的。

基于核心素养“因地制宜”深度学习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基于八上地理《农业》一课

基于核心素养“因地制宜”深度学习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基于八上地理《农业》一课

基于核心素养“因地制宜”深度学习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基于八上地理《农业》一课【摘要】:农业是我们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地区分布与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所以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初中生必须了解的经济部门。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作为人地协调观这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最基本认识正是在这一课得到集中呈现,而要上好这一课,我认为也要“因地制宜”。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教学反思1.因“学生的认知习惯”制宜教学内容的重组。

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农业》一课选择了突出现代农业状况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走科技强农之路”。

对应课标要求的分别是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和认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四条。

通过这四部分内容的学习,学会对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意义、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农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简而言之,从认识农业—认识我国的农业—农业发展的规律—科技兴农,逻辑条理还是清晰明确的。

然而对于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脱离农村生活的城市中学生而言,他们尚不认识什么是农业,又如何意识农业的重要性?他们尚不认识家乡的、身边的农业,又如何去认识全国农业的分布与发展?基于此,我觉得教学内容有必要“因地制宜”的调整。

基于学生的认知习惯,本节课尝试这样重组教学内容。

第一,认识农业从发现生活中农业的影子做起。

学生的认知里不会再有农民艰苦劳作的印象,更不会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畅快体验,也许有的是他们吃过的用过的物品来源农业,而从这些物品上有农业的影子进而认识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以认识家乡的农业发展实例来归纳农业发展的规律出发,再进一步分析总结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由近及远加深对农业的认识。

农业法课程心得体会(2篇)

农业法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为了保障农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农业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农业活动。

本学期,我有幸学习了《农业法》这门课程,通过系统学习,我对农业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农业法概述农业法是调整农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环境保护、农业支持保护等方面。

通过学习农业法,我认识到农业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业法的主要内容1. 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生产经营是农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包括农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包括家庭经营、合作经营、公司经营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包括农业生产经营规划、农业生产经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监督等。

2. 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科技教育是农业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科技研发、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教育培训等。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农业科技教育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教育,加大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3. 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环境保护是农业法的重要任务,主要包括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污染防治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农业环境保护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4. 农业支持保护农业支持保护是农业法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等。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农业支持保护对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学习农业法的体会1. 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学习农业法,我深刻认识到法律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法治教育心得体会

农业法治教育心得体会

农业法治教育心得体会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得到了重视,而农业法治教育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作为一名农民,我也参加了几次农业法治教育培训,并从中深受启发和教育。

首先,在我看来,农业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让他们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益和义务,避免和解决矛盾纠纷。

在培训中,主讲人通过案例分析、法规解读、问题讨论等多种形式,让我们逐渐认识到了法律在我们日常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土地承包、耕作制度、合同签署等方面,要求我们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

其次,农业法治教育还要注重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听讲解,还组织实地走访、调研、观察等活动,到当地农村实地了解农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情况,交流沟通,感受他们的心声。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更能深入了解到农民的实际需求。

例如,近年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涉及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包括土地承包期限、承包权流转、双方权益保护等方面,通过实际走访,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到问题,而且还可以协助有关方面解决具体问题,提供合法的建议和意见。

第三,农业法治教育还要依托专业机构,推进专业化教育。

目前,农业法治教育已经成为各地的政策重点,有关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扶持和支持。

尤其是近年来,各地农业局、法院、检察院等单位积极开展了农业领域的专业化培训和法律援助,提高了农民的法律素养和涉法能力。

我们也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各类农业法治教育活动,准确把握不同阶段和领域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应用能力。

最后,农业法治教育还要注重创新,适应新时代。

当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新形势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因此,农业法治教育也需要及时调整和创新。

例如,通过新技术手段、线上线下结合、群众性宣传等方式,推出更加普及和便捷、符合实际需求的农业法治教育产品;开展更加多元化、针对性更强的法律培训和辅导,以便更好地服务农民。

初二地理大家谈:关于土地课程学习的心得交流

初二地理大家谈:关于土地课程学习的心得交流

初二地理大家谈:关于土地课程学习的心得交流关于土地课程学习的心得交流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人口分布等多个方面。

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土地。

土地作为生命和财富的基础,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农业生产,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

因此,在这个话题下,我们初二地理的同学们进行了一个关于土地课程学习的心得交流,分享大家对于土地的认识,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土地的利用是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一点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规划等方面。

通过我们在学习土地的过程中了解到,人类不断将土地变成生产力、发展经济,实现城市的建设和工业的发展,这些发展都离不开土地的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关注环境保护,保护好我们的土地资源,使之为我们的后代留下更好更美好的环境。

我们在学习土地的过程中也否认了“土地就是财富”的观点。

虽然土地表面上看起来可贵可珍,但实际上其价值和重要性远不止这些。

土地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必有资源,也是维护社会平衡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强调土地的价值和重要作用,以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土地资源,而不是只把它看作是一块可以利用的财富。

此外,我们还意识到土地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利用,而土地的质量和生产能力也关系到着地区的几率发展。

在不断的城市化的进程中,学习如何合理利用土地,也是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们在学习土地的过程中也认识到,土地的问题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例如,气候变化、科技的发展、环保等社会问题,都与我们的土地课程学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学习土地的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这些问题,也可以让我们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初二地理大家谈:关于土地课程学习的心得交流,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了土地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了解到了学习土地知识对我们未来发展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课心得(一)
今天有幸聆听了陈奕欢老师和徐淼老师的两节公开课,陈老师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作为新老师的徐淼老师则活力满满,慷慨激昂,他们共同为我们贡献了两节非常优秀的公开课。

以下是我本次的观课心得。

一、课程设计讲逻辑,条理清晰是关键。

在本次的两节公开课里,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清晰明了,顺畅自然。

陈老师从农业的分布入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了我国的渔业、林业、三大地区的种植业,以及畜牧业,板块清晰,衔接紧密,在加上陈老师优美的过渡语言,让课程趋于完美。

徐老师从法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和道德、规章制度的区别,从而得出法律的特征,后半部分更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搜集了大量的案例和素材,最后用我国的法制建设的视频结尾升华,学生印象深刻。

我的收获:逻辑清晰的教学设计能让老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教材思路,不同板块之间建立联系,认真设计过渡语言,从而达到课程的完整性,条理性。

二、课堂呈现靠生本,你来我往是关键。

在本次的两节公开课里,两位老师都达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效果,抛出问题,探究问题,回答问题,验证答案,得出结论。

在老师和学生的你来我往中,课堂生成轻松自然,这样的课堂也是最有效的课堂。

在今天的公开课中,我唯一遗憾的是两个班的孩子都过于优秀,以至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老师与学生“推敲”的过程,这也导致两位优秀的老师没有机会去展示自己引导学生的能力。

我的收获:课堂中,老师往往希望学生都能答出来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样的课堂会显得十分轻松,但是往往和学生博弈过程,会使得问题变得更加清晰,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

在今后的课堂里,我会坚持以生为本,不断提升自己解决矛盾、引导学生的能力,适当的在问题中添加“矛盾”,在你来我往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课堂效果需情感,语言功底是关键。

在本次的两节公开课中,两位老师课程类型不同,呈现出的教师状态也不同。

陈老师上的复习课,语言功底更多体现在语言简练,不啰嗦,不拖泥带水。

徐老师上的法律保障生活,语言功底更多体现在抑扬顿挫,感情丰富,时而轻松愉快,时而低沉悲伤,时而慷慨激昂。

我的收获:面对着学生,我们的情感和情绪往往最能影响学生,继而也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效果。

而情感的呈现则需要老师扎实的语言功底,更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自信,这份自信自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游刃有余,来自于教师的感同身受,来自于教师对于这份职业的热爱和激情。

将后的教学中,我会不遗余力坚守初心,努力为学生展示最美课堂。

公开课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教学仍在继续,只有将这些所思所想真正的融汇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才能真正发挥这次学习的目的,将每一节常态课当做一节公开课去呈现,将是我在今后教学中的不断追求的目标!
观课心得(二)
听了两节青年教师汇报课,一节是地理组陈奕欢老师的《中考复习专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另一节是我们七年级政治组徐淼老师的《法律保障生活》,两位老师都展现了优秀的教学魅力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并且充分了体现了本次活动主题:逻辑美。

首先是地理组陈奕欢老师的《中考复习专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陈老师用一段比较唯美的语句导入到新课,然后授课内容分为两个环节:一、说概况,列因素。

环节二、知分布,析因素。

第二环节又分为四个部分:1、渔业2、林业3、种植业4、畜牧业。

优点:板块分明,主线清晰,老师善于引导和总结,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发挥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主观能动性,展现了一堂精彩的生本课堂。

不足:本堂课老师情绪不够饱满,由于没有使用麦克风,老师和学生的声音都略小,听不清楚,因此影响效果。

其次是七年级政治组徐淼老师的《法律保障生活》,本课主要思路: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青少年怎么做,以学生感受为主的同时,突显重难点法律的特征,教学目标达成效果显著。

优点:本节课老师情绪饱满,教学设计精细,内容环环相扣,教师思路清晰,过渡流畅,语言优美,设问层层递进,老师步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相互呼应,将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呈现出一堂精彩的公开课。

不足: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定的瑕疵,如:列举法律时间轴时,每个人生节点描述不够精彩,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讲述道德、规章制度时速度太快,一带而过,学生感受不深,可能还是不懂,老师需要稍加解释和延伸;老师几次抢话,未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在知识生成和总结时,往往是老师自己在说,学生很少参与,若能在老师引领下,学生齐答,和老师相互呼应,效果会更好。

总的说来瑕不掩瑜。

两节课听下来,受益匪浅,就像陆主任说的那样,听公开课不是在找别人的不足和缺点,不是对别人评头品足,而是带着一颗谦卑的心,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发现别人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自我反思,改正缺点,在以后的课堂中努力做到“逻辑美、设问美、语言美”。

观课心得(三)
本次从徐淼老师磨课直到正式上课,共参与六次。

从这六次的观课、议课过长中,学习很多,收获很多,也见证了徐淼老师逐渐的成长和蜕变,更感受到备课组的文化和精益求精,以及组内同仁互帮互助的精神。

所有过程中的细节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本次公开课主题是围绕逻辑美,关于此次主题,浅谈几点个人感受:
一、思逻辑之美在哪
个人感觉一堂课的逻辑美首先体现在这节课的整体设计上,知识版块之间是否有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今天徐淼老师的课就做到了,从初步了解法律到探究法律的三个特征再到总结法律的作用,最后上升到学会用法,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完美的呈现了本课的逻辑性。

其次逻辑美体现在过渡语上,过渡语是否精炼明确、是否承上启下、语气是否结合语境,这一点徐淼老师也做到了,在讲述过渡语时,徐淼老师特地放缓语速,加重语气,传达出即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信息。

最后逻辑美体现在语言的专业精炼,关于某个问题的讲解,不要拖沓啰嗦,一啰嗦就显得凌乱不干净,容易模糊主题,指向不明,从而让人云里雾里,所以语言要干净利落,表述清晰。

这一点上徐老师做的非常好,徐老师的语言都是经过打磨的语言,并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包括设置的每个问题,问题呈现的先后顺序等等无不体现这节课的逻辑美。

二、离逻辑之美多远
今年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二年,现在好好反思自己的课堂,首先逻辑之美第一点是可以达到的,能做到整体课堂知识板块间的层层递进。

但在过渡语上缺少打磨,有时往往直接生硬的说我们一起看下一个问题,过渡下来,缺少对过渡语的思考的揣摩。

另外在语言逻辑美上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相较于刚站上讲台,现在我的课堂语言确实精炼了很多,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废话,摒弃了一些与课堂无关的干扰因素,但离精炼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未来的课堂上,给自己订的目标如下:1、打磨自己的过渡语,每个环节的过渡语需深思熟虑,精心设计;2、精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删除一切与课堂无关,会干扰学生的信息;
3、设计自己的设问,做到指向明确,设问精准。

教师生涯,任重道远,好好学习,未来可期!
观课心得(四)
今天听了新教师汇报课后,我被精彩的课堂表现、清晰的课堂设计深深地吸引。

徐淼老师的公开课我是全程参与备课及磨课的全过程,因此有非常深的触动,在整个课程设计、磨课、讨论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

现将感受与收获梳理如下:
一.注重课堂的逻辑美,关注课堂内容的整合。

本次选择的课题是法律保障生活,主要讲述了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内容不多,但是比较理论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很难上出新意。

但是,组内老师们群策群力,大胆整合教材,将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先从生活实际出发,体验法律,再深入探讨法律的特征。

最后再了解法律的作用。

这样的设计思路清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讲法律知识融合与生活,更易理解与接受。

二.注重课堂过渡总结,生成知识水到渠成。

本次备课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计、每句话的总结,每一个细小的过渡都是我们精心设计、多次磨合的。

为了展现出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精益求精的态度、关注细节的精神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这样做。

三.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有情感、有深度。

课堂的高水平体现在老师的设计立意,能给学生带来启发,对学生生活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堂课,从法律知识入手,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呵护,更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我国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小小力量!上升到国家法治建设的层面,立意高远,用心良苦!让我感受到一节好课应该是立意深刻的,让学生有所思考的,思维有所发散的!
四.课堂素材的选取结合时政热点、贴合学生实际。

课堂素材的选取对于一堂课来说至关重要。

本堂课选取的视频、图片、音频等多样化的材料,关乎两会的召开、疫情、国家法治建设成就等多个方面,符合实际,运用恰当。

让我认识到每堂课上素材的选取都要认真筛选,追求最佳的课堂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