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成

长的影响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所生活的环境对他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启发:良好的环境非常有益于孩子精神品质的形成。

在下面这篇论文中,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这个有关家庭环境和孩子成长的关系。

即:农村与城市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家庭物质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家庭物质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和家庭精神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首先,从农村和城市不同的生活环境的比较来看:

我们认为,大学生人格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学生生源城乡差距的影响。据调查,农村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城市大学生严重。一方面,这些大学生从农村到城市,由于他们在群体中地位的变化,心理没有重新定位而导致强烈的失落感。农村孩子普遍比较朴实,视野相对狭窄,上大学后,他们或多或少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城市的环境的时间,这其中面临着一些城市学生不可能有的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城里学生由于地域与文化氛围的优势,从小接受比较好的基础教育,养成了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在班级活动中,城里的学生多才多艺,始终是主角;农村的学生则自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以上种种,长时间地压抑着农村孩子的心灵,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应有的自信,导致他们变得少言寡语,心事重重,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心态失常,缺乏青少年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个别学生还会出现

报复同学、家长、老师、社会的过激举动。而且,来自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学生相对贫困,城市居民现人均年收入约为7000元人民币,农村很多地方目前才到2000元人民币,这样的贫富差距贫困加剧了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而用孤僻和冷漠来掩饰贫困的尴尬是人的一种自然选择。农村的学生比较朴实勤奋,肯吃苦耐劳;城市的学生思维比较灵活,视野比较开阔,敢于开拓创新,这些性格的差异也引发了象牙塔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

其次,从家庭物质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人格影响来看:

家庭的物质环境包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它们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人格发展。

1.收入(体现为经济状况)

一般认为,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子女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张事件较前者为多;另外,在这种家庭中,心理和社会交往机会少,子女就象父母一样产生焦虑和抑郁。倘若父母文化水平低,育儿技能差,就更易造成子女的行为问题。

2.职业

父母的文化程度与职业做为构成家庭智力环境的基本因素,对子女智力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不仅通过自身的文化素质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还通过对子女教育的形式与投资产生影响,父母职业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主要是由其文化程度所决定的。

3.住房条件

住房的整齐清洁和文化气息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造成影响,一般说来,整洁有条理的环境会给人以美感,它不仅使孩子感觉心情愉悦,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的举止与良好的习惯。相反,污浊杂乱的环境,不仅会使孩子心情烦躁、抑郁,而且也容易养成松懈、懒惰的不良习惯。良好的住房条件可以为子女提供安静明亮的学习场所,为子女学习提供了有利因素,有利于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那些居住在出租屋、工棚或其他临时住所的父母,其子女也跟随居住于此,耳濡目染,很容易学坏。据某些抽样调查表明:88%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居住在出租屋、临时或流动居所。可见,居住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此外,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他们的价值观会千差万别,这就体现在它们与子女交流方式的差异和对子女关心程度的不同。因此家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子女人格的影响是紧密相关的

其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环境也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许多城市幼儿园的幼儿中,独生子女年所占比例在90%以上。独生子女的大批出现,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速率,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多”、“独子难教”的思想倾向,有些人甚至把一些独生子女夸大其词的称为“中国的一群小皇帝”。现代的孩子患有“四、二、一综合症”,这是片面的。据部分专

家、老师在部分省、市抽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同样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成长。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位置特殊,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带来一些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

1.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

2.对“独苗苗”百般袒护,长者不愿约束孩子。孩子在家庭这个最早加入的社会结构中,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3.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

4.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工作,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

5.家长望子成龙,请家庭教师,买钢琴,成天逼孩子认字、作文、弹琴、习画、学外语,没完没了。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会产生厌学情绪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独身子女会出现一些人格上的倾向性,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上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但是,独生子女并非“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