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洋务运动

合集下载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进行推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a.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意识到中国正面临割地赔款的危机。

b. 郑观应上书《陈述洋务的事略》,提出了实施洋务运动的主张。

2. 洋务运动的特点:a.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工业,以增强国家实力。

b. 兴办新式学堂和翻译西方经典著作,培养人才。

c. 建立工厂和军事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d. 创办船厂和矿山,发展工业。

3. 洋务运动的影响:a. 在短期内提高了中国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外患危机。

b. 培养了一批具备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为后来的中国近代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c. 但由于洋务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如贪污腐败、浪费资源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洋务运动吗?你们知道洋务运动的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什么影响?请简单回答。

2. 学习(30分钟)a. 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特点。

b. 学生分小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每个小组总结提出两至三个观点。

3. 分享与总结(15分钟)a.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过程。

b. 老师对各组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4. 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并总结自己的观点。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写一篇小论文,探究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评价1. 布置的写作作业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可以通过评阅学生的作业来了解他们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初中 洋务运动 教案

初中 洋务运动 教案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2. 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分析洋务运动的原因。

3. 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

2. 理解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发展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2.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分析洋务运动的原因。

【教学难点】1. 洋务运动的评价。

2. 洋务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为学生提供历史背景。

然后提问:“面对这些困境,清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 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15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口号(“自强”、“求富”)以及主要内容(如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建立海军等)。

3.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分析洋务运动的原因(15分钟)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等。

讨论洋务运动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国内外压力、清朝政府自身的需要等方面进行思考。

4. 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10分钟)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

肯定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培养人才等方面的贡献,同时指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如未能改变封建制度的本质、甲午战争的失败等。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强调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洋务运动教案八年级 3篇

洋务运动教案八年级 3篇

洋务运动教案八年级3篇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头至90年头,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纳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以下是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洋务运动教案八年级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洋务运动教案八年级·1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头至90年头,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纳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是自强——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培育近代科技人才后期是求富——重点发展民用工业筹建近代海军1.军事工业时间:19世纪60—70年头旗号: 自强特点:1、实行雇佣劳动制,运用机器生产带有资本主义的因素2、企业官办,管理方式--封建衙门式产品--军队运用不作为商品投放市场性质: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的企业2.民用工业19世纪70---90年头求富特点:1、得到清政府扶持,但管理腐败。

2、产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客观上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肯定的抵制作用3 、实行雇佣制性质:带有深厚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洋务运动的评价积习难忘,仍是补漏缝缺之谋,非再立堂构之规,风雨既至,终必倾坠。

——康有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简单。

统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果,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倘如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似乎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蒋廷黻洋务运动在本质上并非革命运动,而是封建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在‘西学为用’方面,在学习和设立资本主义性质的事业方面,客观上是进步的,而在‘中学为体’,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则是保守的、反动的。

——吕振羽失败缘由:主观——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洋务运动》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洋务运动》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洋务运动》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2. 掌握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影响;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历史事件的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目的及其重要事件;2. 教学难点: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出示一幅中国近代史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

第二步:呈现(10分钟)1. 出示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

2. 学生自主讨论并交流归纳出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第三步:探究(15分钟)1.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发洋务运动的相关材料。

2. 学生阅读材料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第四步:合作研究(20分钟)1. 小组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交流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和补充。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提出对洋务运动的思考和批判性问题,进一步探索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2.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拓展资料,丰富知识面。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研究过程。

四、教学资源1. 洋务运动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2. 洋务运动的相关材料;3. 讨论和交流的小组工作。

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合作研究和表达能力;2. 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和总结能力;3. 学生的思考历史事件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研究洋务运动的其他重要人物和事件;2. 推荐相关的书籍和电影,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为学生介绍洋务运动的发生原因。

2. 洋务运动的过程和内容:(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

(2)通过展示图片和史料,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 洋务运动的评价:(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洋务运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针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基础知识,采用讲解法进行传授。

2. 史料分析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史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清朝统治集团的困境。

2. 洋务运动的过程和内容:(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口号:“自强”、“求富”。

(4)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发展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军队、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等。

3. 洋务运动的影响:(1)积极方面: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消极方面:没有改变封建社会的根本性质,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

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略 战争,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割 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使中国逐渐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务派形成与发展
洋务派是指在清朝政府内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自强,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官僚 集团。
洋务派代表人物有恭亲王奕䜣、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
洋务派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从“自强”到“求富”两个阶段,通过兴办军事工业和 民用工业,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民族资本主义的意义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04
洋务运动对近代化影响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大量引进西方先 进的科学技术,如军事技术、工业技 术、交通和通讯技术等,促进了中国 的现代化进程。
传播西方思想文化
洋务派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 也积极传播西方思想文化,如民主、 科学、自由等观念,对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产生了冲击和影响。
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洋务运动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资金,推动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中国近 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推动军事近代化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改革军事制度,推动 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基础。
对西方列强依赖过重
技术依赖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对西方列强的技术依赖严重,许多关 键技术和设备需要从国外引进,这使得中国在技术上处于 被动地位。
资金依赖
为了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中国需要向西方列强支付大量 资金,这使得中国的经济负担加重,同时也加强了西方列 强对中国的控制。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2.掌握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3.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内忧外患的形势–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解决对外侵略2.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海军和军事现代化–工业和工艺现代化–教育与科学技术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引发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增强了人们对外国知识的认识和需求–打开了中国文化的西化之路三、教学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四、教学难点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五、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重要性和影响。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提问:你知道洋务运动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学习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15分钟)–讲解中国在洋务运动前的国内外形势。

–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3.学习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2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事件,如自办洋务、洋务派遣使节等。

–分析洋务运动的成果,如新式船只的建造、近代工业的兴起等。

4.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例如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

5.总结归纳(15分钟)–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理由,总结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方法1.提问评价:随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情况。

2.议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的深度和合作的程度。

八、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近代史》第四课相关内容;2.多媒体投影仪。

九、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了解更多关于洋务运动的资料;2.探究其他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如戊戌变法、庚子赔款等。

初中洋务运动历史教案

初中洋务运动历史教案

初中洋务运动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洋务运动的起因、发展和影响;
2. 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
3. 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实施过程;
2. 洋务派和自强派的主要观点和政策。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出现洋务运动?有什
么具体内容?
2. 学习(30分钟)
a. 洋务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b.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
c. 洋务派和自强派的对比分析。

3. 引申(15分钟)
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启示。

4. 活动(15分钟)
小组活动: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海报或PPT介绍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四、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
2. 完成小组活动设计的展示海报或PPT。

五、板书设计
洋务运动
- 背景和起因
- 内容和实施
- 洋务派和自强派
- 影响和启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但在活动设计方面可以更具创意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增加实践性强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图片,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图片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问题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
3.教师讲解: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4.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5.材料解读:
材料一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材料二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俾西人不敢蔑视中华……
6.教师讲述:为克服遇到的阻力,洋务派便以用西方的科技知识捍卫中国的文化为由开展洋务运动。

中国的本体文化不变,以西方相关知识作为辅助。

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失败的命运埋下伏笔。

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洋务运动简介
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
1.学生归纳: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采取哪些措施?
军事工业民用企业
目标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
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弊端官办性质,官僚衙门式管理,成本高、效率低官督商办性质,也存在同军事工业一样的问题
其他
措施
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
2.材料引入:从求强到求富的转变——欲自强,必须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提示: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经费问题比较严重。

于是提出要创办民用企业,振兴商务,以为国家提供钱财。

他们首先想做的就是创办轮船招商局,以分夺洋人的利润。

目标导学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学生归纳: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过程。

2.教师讲解:洋务派建立的新式海陆军,尤其是海军,成为当时亚洲第一水师,实力雄厚。

但是甲午中日战争,由于统治集团内部腐败,军备训练不当,最终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同时也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破产。

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李鸿章对洋务事业的评价
4.小组辩论: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教材提供的资料为基础进行辩论
观点: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5.教师总结归纳: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经过30多年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的结果是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原因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即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三、课堂总结
洋务运动只是掌握实权的封疆大臣为首进行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管理制度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在封建体制下注定洋务运动不可能走向成功。

地主阶级不可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实现独立自强。

❸板书设计➷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
⎧兴起——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主张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
口号——“自强”“求富”
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发展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新式教育作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❹教学反思➷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节点。

通过对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的脉络,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知识点的过渡不够灵活等,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