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详解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利相诱.
尝挑为拨晋秦君晋.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
推测未来,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劝”秦谨慎.
1、郑既知亡 2、亡郑陪邻
(表面) 3、舍郑利秦
对秦 对秦
对秦
4-5、亡郑阙秦 对秦 (深层)
退出(示弱) 层
有害(离间) 层 深 入
❖ 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 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烛之武到了七十多岁的高龄, 仍有满腹牢骚,可见他的锐气未减;仍能建功立业, 可见他的才华依旧。此前,三朝为官,满腹经纶, 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 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在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 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 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经书,关心时事,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 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 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一 生划上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 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在平 凡的岗位上,应该爱岗敬业;即使暂处逆境,也应 该不断磨砺自己,以至终成大器!
2、从文中可看出,烛之武对国家大事了 解得很透彻。既然他一直不被用,他了解 得那么透彻想干什么?
❖ 与诸葛亮一样 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 备。 尽管怀才不遇,但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 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 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 负的路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矣) 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失其所与,不知(智)
古今异义 (古/今)
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以为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 (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今有急而求子 (您,多指男子/儿子)
郑 新郑
氾秦 南军
课文串讲
佚之狐言于郑伯 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退。”公从之。辞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若:如果
使:派 师:军队 辞:推辞
曰:“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 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许之。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犹:尚且 为:做(什么) 用:重用
(晋君)许君焦、瑕
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济:渡河 版:防御工事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所知:所+动 夫:发语词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有何厌 厌:满足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东:向东。名→状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封:使……作疆界。使动
肆:扩张。
之。”秦伯说,与郑人 阙:削减 焉:哪里
盟。使杞子、逢孙、杨 以:而
故事背景
秦国为什么要联合晋国围攻郑国呢?这是 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 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 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 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 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 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 很好,晋文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且晋 文公是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才返回晋国为君的; 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 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代词 ,这件事
3.失其所与,不知
❖ 自己的
4.吾其还也
❖ 副词,还是
5.安陵君其许寡人.
3。越国以鄙远
3。连词,表示目的,“来”
4。焉用亡郑以陪邻 4。连词,表示目的,“来”
5。阙秦以利晋
5。连词,表示并列
6。以乱易整
6。介词,用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代词,它郑国
8。因人之力而敝之
8。助词,的
虚词辨析
而
而
1。今急而求子
1。连词,表示转折 2
2。夜缒而出
。连词,表示修饰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 连词,表示结果 4。朝济而夕设版焉 4。连词,表示承接 5。因人之力而敝之 5。连词,表示转折
虚词辨析
以
以
1。以其无礼于晋 1。介词,因为
2。敢以烦执事
2。介词,拿(它)
也。若舍郑以为东道 其:这件事 焉:为什么
主,行李之往来,共 用:介,表原因 以:而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陪:增加 厚:变雄厚
薄:削弱 以为:把(它)作为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使者 共:通“供” 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 所害:所+动 尝:曾经 为:给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
而:表转折,却 是:这
过:过错 然:可是 (烛之武)许之
烛之武一开始为什么没有答应?
❖说明了烛之武什么样的精神?
诵读提示
关于烛之武
❖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 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 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 《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 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 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词类活用 动词→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恩惠,好处)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 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
(壮年) (远方,边远的地方)
(缺少的东西)
词类活用 形容词→动词
因人之利而敝之 (损害)
肆其西封
(扩张、延伸)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使….退却)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亏损)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详解版
关于《左传》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 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所著。《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 氏春秋》。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 传”。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 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叙写战 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 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 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图:考虑
唯:希望 说:通“悦”
。 孙戍之,乃还
盟:结盟 乃:于是
戍:守卫
子犯请击之,公 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 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之:代指秦军
微:如果没有 夫人:那人
及:达到 因:依靠
而:却
敝:损害
所与:所亲附的人。所+动
知:通“智”
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更利于听
虽然烛之武年岁已高, 但在秦穆公眼前岂敢倚老卖 老,婉言以说,处处尊重对 方:“郑既知亡矣”“敢以 烦执事”“君知其难 也”“君之所知也”“唯君 图之”。侃侃而谈,不卑不 亢,不刺激对方,创造和谐 的谈话氛围。 “良言一句三冬暖”,秦穆 公怎能不爱听,又怎能不依 计行事。
课文串讲
以:因为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扎。 名→动
秦晋围郑
秦晋围郑
秦
公元前630年
晋
晋 军
新郑 郑
秦 军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
军函陵,秦军秦氾南晋。 围郑示意图
秦
公元前630年
晋
晋 崤山 军
微夫人之力
(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虚词辨析
之
之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助词,主谓之间
2。是寡人之过也
2。助词,的
3。邻之厚,君之薄也 3。助词,主谓之间
4。行李之往来
4。助词,主谓之间
5。夫晋,何厌之有? 5。助词,宾语提前
6。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6。代词,指郑国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助词,的
评价:
左氏之传, 史之极也, 文采若日月, 高深若山海。
秦军氾( fán)南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无能为( wéi )也矣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共( gōng)其乏困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若不阙(quē )秦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zhuì)而出
佚之狐( yì )
使杞(qǐ )子、逢(páng)孙戍( shù)之
❖ 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 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 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 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 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 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乐” 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嫉妒、红眼病。
乱:(军队)散乱
易:交换,替代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之:代郑国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每段内容
文
秦晋围郑
章
临危受命
结 构
说退秦师
迫晋退兵
❖ 秦、晋为什么要围郑? ❖ 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秦伯为什么能够接受
他的建议? ❖ 烛之武的语言表达技巧? ❖ 烛之武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 1、烛之武能言善辩,才智过人。这样的 人为何老不见用?
❖ 郑伯 作为当权者做得如何?从中要汲取 怎样的教训? 佚之狐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他 自己为什么不去说秦而举荐了烛之武呢? 他对烛之武是很了解的,为什么到现在才 举荐呢? 他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 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的嫉妒
❖ 教训: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 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18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同床 异梦的矛盾,抓住秦伯担忧 “帮晋灭郑后反而惹火烧身” 之心理,步步深人,层层逼 紧,透辟分析晋侯出征目的 在于扩张领土,本性贪而负 义,且欲壑难填。使秦君顿 感危机所在。于是,烛之武 “一心为秦”地挑拨离间了 “秦晋之好”。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烛之武的形象
志士
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勇士
烛
之
两军交战,生死未卜;
武
出使秦师,成败难料;
勇入秦营,知难而上。
辩士
不卑不亢,机智善辩
烛之武谋略小析
处处言秦,处处为郑
欲三寸巧挑舌 力投挽狂澜釜纾国难,保
擒一番善拨辩 情其荡衷肠底罢干戈。全
故离 所 抽
郑
纵间 好 薪
国
明里为秦,暗则为郑
讨论探究
烛之武打动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夜,缒而出。欲见扬秦先伯抑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以退为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阐明利害,
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动君摇之秦薄君也. 。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替君秦亦着无想,所害。且君
引史为例,
❖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 于君,敢以烦 执事。
夜:在夜里。 名→状 (烛之武)夜缒而出
(烛之武)曰 既:已经 亡:使…灭亡。使动用法 敢以(这事)烦……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越:跨过。
难也。焉用亡郑以陪 以:而。
邻?邻之厚,君之薄 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
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 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 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 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 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 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 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 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 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 战争。
知识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纳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
(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
(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
(计划,考虑)
既东封郑 阙秦以利晋
(使…成为疆界) (使…得利)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 (在东边)
又欲肆其西封 (在西边)
夜缒而出
(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 (在早上;到黄昏)
有利(利诱) 步 步
有大害(瓦解) 紧 逼
——分析利弊,利用矛盾,转移矛盾。
春秋无义战! 利益至上。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迂回战术——不暴露游说目的
烛之武闭口不谈郑国 的利益得失,言谈中似乎 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 先讲明秦晋围郑,即使攻 下郑国,秦国亦无大裨益; 存郑对秦倒有好处,晓之 以害,动之以利,使秦伯 觉得枉费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