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阅读教学中如何捕捉教育契机
语文学科的德育教学
语文学科的德育教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教学德育为先,德育为本,德育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绝对的地位。
所谓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其作用是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整体工作起着导向保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断地提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并使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将来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很多,除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劳动、社会实践,环境的优化以及课内外活动外,各个学科的教学更要渗透德育思想。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从而达到学科德育在学科中完成德育和智育的统一。
在学科教学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思想和道德情操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起到推动作用。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有浅显的认识。
一、提高语文教师基本功的修炼。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还需要磨练内功。
语文的特性是工具性,它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精髓运用文字记录并传承下来,大部分经典如四书五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中德育思想性非常强,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学习并进一步传承下来。
语文教师则是传承者,唐代韩愈已经在《师说》中明确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其中的传道放在首位,那就是要求师者应以传道作为根本。
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却将授业作为主旋律,单纯去传授知识,强调语法,苛求释解,实际上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当我们读到经典《大学》开篇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目的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的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朗读契机捕捉的几种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朗读契机捕捉的几种策略人教版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朗读的契机,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有目标,读有所得。
教师可以从一以下几方面捕捉了朗读契机:1、句子停顿不妥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感悟所得的语言才是有价值、充满生命力的语言。
对学生的朗读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停顿的处理等,教师不应作机械指导,可让学生在充分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再用朗读的形式外化自己的感悟,让学生领会朗读的技巧。
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我发现学生读“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这个长句时,有几处停顿不妥,读破了一些词语。
这时,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句意,在读中积累了语感,停顿不妥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学生观点分歧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绝不是一个模子。
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用朗读读出不同的体会。
如教学苏教版《黄山奇松》一文最后一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你从“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点状如黑虎,有点形似孔雀……”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能有感情地读出你的体会吗?这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然后交流。
生甲:我体会到作者看到各种形态的松树,心里非常愉快,所以我这样读“它们或屹立……”(声音一高一低,抑扬顿挫)。
生乙:我体会到作者觉得黄山松姿态万千,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心里越来越激动(读的声音越来越高)。
生丙:我仿佛看见作者正在细细欣赏黄山松,几乎陶醉入迷了(读的声音越来越低)。
这样的教学避免机械、呆板的训练,尊重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3、文章内容疑难处苏教版第七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学完后,有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去盗火,而不直接去宙斯处要火?我表扬了这位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并告诉他答案就在课文中,只要细心读一读就不难发现。
中班老师教育随笔《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中班老师教育随笔《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教育笔记、教育随笔、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家长会稿、说课稿、评语寄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educational notes, educational essays, case studies, teaching reflection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parent conference drafts, lecture drafts, com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中班老师教育随笔《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纲要》指出:要让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
经典教案分享: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阅技巧?
经典教案分享: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阅技巧??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阅技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他们具备有效的阅读技巧,充分利用阅读素材,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乐趣。
这需要教师将实际操作技巧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做到“教学相长”,创造积极、积极的阅读教育环境,引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提高他们在阅读中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选用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比如故事、小说、诗歌、漫画等,并且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背景知识、提供相关信息和引发学生的思考等方式,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兴趣。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阅读,比如朗读、音频、视频等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中发现阅读的美好。
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正确的阅读技巧是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的关键。
学生通过多次阅读、练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形式和其他方面的需求,逐步形成相应的阅读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示范性、递进性的方法解释、讲解、演示、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
具体来说,阅读技巧包括:1、快速定位信息:学生需要通过找寻关键词或信息、快速扫描阅读等方式,准确地找出需要阅读的信息。
2、精读获取信息:学生需要通过深入阅读、细节分析等方式,通过理解和解析信息,获取更丰富的内容。
3、理解文章结构:学生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脉络、关键性信息等,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和要点,做到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线索。
三、引导学生阅读自我评价引导学生阅读自我评价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读者应该做到的是由被动阅读到积极阅读,由较低的阅读能力到较高的阅读能力的增长。
而阅读自我评价正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手段。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课外阅读的“三名工程”
语文课外阅读的“三名工程”作者:林娟花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2期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如何构建语文课外阅读“三名工程”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好习惯。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指导语文是美好的,它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有文化内涵和最具有人文色彩的学科。
而承载语文学习的阅读呢?书香校园的阅览室,为何依旧沉闷?我们的语文课堂为何依旧教材啃了又啃?教者戴着沉重的“镣铐”,按部就班地照着教参支离破碎地讲解,不仅残酷肢解了美文,还斩断了学生通往语文伊甸园的金光大道。
学者记笔记,背标准答案……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营养补充,那语文真的就只能是干瘪瘪的了。
如何走出语文课外阅读的窘境?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好习惯,构建语文课外阅读“三名工程”不失为有利途径。
一、循名师足迹,走阅读成长之路语文教师先是书虫,才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继而铸就名师风范。
我们往往佩服名师的真知灼见,教学如行云流水般美妙,育人如轻车熟路般驾驭,殊不知点亮名师身上光芒四射的光环是庞大的阅读量。
辽宁的魏书生、四川的李镇西、北京的窦桂梅、江苏的高万祥、上海的郑杰等教育名师,他们教育教学业绩卓著,共同点就是他们广泛阅读。
广泛阅读让他们成了“书虫”,自然也教育出“小书虫”。
他们往往通过活动推动学生阅读,组织精彩纷呈的读书研究会、好书推荐课、读书交流课、同读一本书、读书节、书香家庭评选、遍布校园的“图书漂流岛”、班级读书会、小书虫俱乐部、作家与读者见面会等等,他们的学生阅读量慢慢庞大,如窦桂梅的学生,小学六年背诵了300首古今诗词,积累了1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阅读量远远超过了课标规定的数量。
紧跟大师的足迹,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展开了课外阅读的指导活动。
1.抓住教育契机,激发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抓住契机适时教育教学心得(共14篇)
抓住契机适时教育教学心得(共14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抓住契机进行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抓住契机,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引言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一个恰当的契机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
例如,当我们把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关注国家大事的同时,学到知识。
又如,当我们在学生生活中发现某个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抓住契机进行教育教学的实例1.社会热点事件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国际事务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社会热点事件正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的好素材。
例如,在讲授科学知识时,我们可以结合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2.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如同学之间的矛盾、考试成绩等,都是我们可以抓住的教育契机。
在一次考试成绩公布后,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方法,树立信心。
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绩,关注个人成长。
3.突发状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
如遇到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疏散,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
三、如何抓住契机进行教育教学1.敏锐观察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教学,首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只有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
2.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在抓住契机的同时,我们还要确保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一致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成效。
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找准课文切入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找准课文切入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1. 第一步,全面熟悉课文。
在进行阅读教学前,教师应该先对课文进行充分了解。
可以通
读课文,熟悉其中的主题、段落结构、重点句子和词汇等。
此外,
还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找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相似的内容,
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第二步,寻找课文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寻找课文中的价值内核,并借助教学案例、
故事等形式,向学生传递这些价值。
3. 第三步,找准切入点。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找到一个或多个合适的切入点,
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切入点可以是课文
中的亮点、有趣的描写、悬念或疑惑等等。
4. 第四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阅读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使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表演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加强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第五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最后一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高阅
读能力。
这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查阅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复述故事、编写读后感、写作等方式来实现。
抓住主线,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
抓住主线,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 卜建霞【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抓住主线进行教学,将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可以基于内容维度组织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可以基于结构维度,组织学生破解文本结构的奥秘,可以基于情感维度,引发学生共鸣。
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关键词】 主线;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文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如果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住作品的主线,则能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文章的主线往往是作品叙述故事内容,表达人物情感的线索,作者在构思文章结构的时候也会考虑文章的主要线索。
因此,要抓住文章的主线进行分析,就要抓住内容、结构、情感这三个维度,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提升。
一、基于内容维度,展开对话不少优秀的文章都有一根能串联起整篇文章的主线,在解读文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尝试找出这条主要线索,避免围绕文章的细枝末节进行分析。
我组织学生尝试找到文章中最主要的内容,并尝试展开分析,探究作品为何要将其作为主要内容,作者如何处理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和文本进行对话,提高阅读效率。
在学习苏教版六上第13课《牛郎织女》的时候,有学生提出问题:“文章中为何不多写一下牛郎织女生活的情境呢,为何一笔带过?”我基于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就文章的主线内容展开分析:“大家可以找一下,看看文章中主要写的内容是什么,次要带过的又是什么。
”学生发现:“文章中牛郎和织女的相识、分开是详细写的内容,而生活的画面则是一笔带过的。
”我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为何要如此写呢?大家看一下,主要写的内容中是否存在不少矛盾点?”学生发现:“牛郎和织女身份悬殊,这是一对矛盾,他们能够相遇并相爱,这就产生了戏剧性。
”还有学生发现:“王母娘娘要让两人分开,这也是文章矛盾激化的高潮。
”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文章会详写矛盾激化、情节发展的部分,但是其他的部分则会略写。
寻找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写作契机
寻找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写作契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规定,阅读教学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作文教学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我们阅读教学应该为写作教学服务,二者应该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必然包括迁移。
在语文学习中,通过类比、联想,激发学习兴趣,找出新旧事物在认知结构中相应知识之间的共同的本质性的东西,充分利用迁移规律,由已知悟出未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去认识、理解同类现象,去解决新的问题。
那么如何寻找阅读教学中的写作契机呢?笔者的体会是:在常态阅读教学自然生成的情景中,抓住常态阅读教学自然生成的情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为学生写作拓展新思维。
读写结合分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外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或仿写文中句子的写法;另一种是内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风格,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对日后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
但真正拓展学生新思维的还是后者。
从表现形式来看,笔者认为可将具体的以读促写方式概括为四种:一是照搬;二是仿写;三是补空;四是延伸。
下面逐一举例说明:一、照搬我总是会告诫自己的学生,别人好的东西,我们要借鉴,如果能直接能拿来就用的东西,为什么不用呢?著名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使用词语达一万六千个,没有这么多的词汇,恐怕也难写出闻名世界的不朽之作。
毕竟人类的知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前人的经验,是书本上学来的。
如果一切知识都要从自己的实践中得来,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拿来为我所用。
而且,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会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要求同学们掌握并且有意识地在日记和作文中进行运用。
二、仿写语言学习研究表明,儿童语言学习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模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的知识贫乏,经验不足,模仿是他们的天性。
把握契机用得其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资料运用策略
三、燃“情点”,深化感悟
出入。”
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让学生了解西雅图 酋长发表这次宣言的历史背景十分重要,只有了解了 那段历史,学生才有可能理解西雅图酋长话中的深意。 但对于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大多数学生毫无所知。笔 者通过有重点地选择历史背景资料,利用“微课”的形 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叙述了当时那段历史。通过“微 课”的介绍,学生在课堂交流时更能体会到西雅图人对 土地的那份眷念,也更能体会西雅图酋长发表这篇宣
文史天地
2018 年第 9 期
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资料运用策略
曾惠真
: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要适当引进课外资料,将课外与课内有机融合在一起。 在阅读教学中,引进与教材
文本相通的课外资料,能使阅读教学得以有效优化,既可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又能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达到提高课
生课堂自主探究分析外,课前还安排了充足的预习,布置大量的 有效生成。同时,既要善于发现学生在互动中出现的思维亮点,
资料查阅,准备和诗歌相关内容的音频、图文等资料。如果学生 如独特见解、求异思维、创新精神等,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回答
课前没有积累相关知识,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针对当前学生普 问题时出现的知识性错误、思维误区或认识上的偏差等,有效捕捉
思路指导学生学习,除教师在课前做好单元内容的整合分析,找 需要,把功夫花在钻研教材二次开发、了解学生、设计课堂环节
准切入点,运用“立体钻井式”方法挖深挖透“点”的内容,引领学 上,考虑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给生成留足空间,促进课堂
“西洋景观”“奇珍异宝”等,由于这些涉及历史知识和 “接点”特指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的连接点,或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等,学生理解困难。课堂上,笔者引 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课尾时,课外资料的链接呈
如何寻找阅读教学突破口
如何寻找阅读教学突破口寻找阅读教学突破口,不仅使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揭示中心,展开思路,降低阅读难度,而且使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那么,如何寻找呢?笔者谈几点做法。
一、巧抓“题眼”课题是文章标志,内容精髓,有直取事件、直呼其名、揭示中心、汲取人物话语、标明行文线索等多种形式,从课题入手,可助学生解题,了解课文内容,激发读书欲。
教学《莫泊桑拜师》时,教者先简介莫泊桑,后提出世界许多作家启蒙时,曾困惑写不出好作品,莫泊桑就是其中一位。
于是他决定去拜谁为师?获得了哪些写作秘诀呢?请通读文章。
学生不仅能整体感知内容,把握文脉,还能勇于探究,立“自愿”观,兴读书趣。
二、紧扣“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灵魂,中心内容的浓缩。
一般在篇头、篇中、篇尾等处揭示。
因无固定席位,应紧扣文眼因材施教,或从头向尾,或从尾向头,或从中间向两头,创设趣事情境,促成学生自主探究,以突破全文。
《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既是重点句又是过渡句,揭示了文章主旨。
教者由此突破,精心研读:“功夫”是什么意思?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是怎样下功夫的?“有心人”是什么意思?徐悲鸿是怎样的一个有心人?通过勤学苦练,他取得了哪些成绩?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理清条理,体会内涵,感悟徐悲鸿为洗尽国耻、励志学画的言谈举止可敬,精神可贵。
一“眼”窥全篇,既净化阅读路径,又提高阅读效率,还培养了学生泛读能力。
三、抠住“词眼”文章精彩在语言,语言精彩在词语。
抠重点、关键词不仅让学生了解内容,把握中心,领会词韵,熏陶情感,还享受语言美。
《天鹅的故事》有一重点句“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
”教者抠出“顽强”、“破冰勇士”、“继续”、“慢慢”等词引读,“破冰勇士”指谁?找出表现“顽强”的句子,说说老天鹅这样做是好表现吗?它用自己的生命不停地扑打冰面,“傻”吗?学生反复“读、品、思”训练,感悟老天鹅饱经风霜、机智勇敢、乐于献身,令猎人弃枪做人,更令读者深思。
巧抓“教学主线”,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巧抓“教学主线”,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抓住教学主线,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阅读教学之前,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目标。
目标
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且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聚焦注意力,减
少无效阅读时间。
2. 确定教学主题和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主题和重点进行教学安排。
教师可
以根据教材和学生水平,确定一些重要的主题和关键点,并在教学中加以强调和解释。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
3.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解释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和参与度。
4.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
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课堂讲授、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方式,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
高阅读能力。
5. 提供反馈和评价: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价。
通过评价,学生
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总之,抓住教学主线,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这些都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评估指南对捕捉教育契机的建议
评估指南:捕捉教育契机的有效建议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捕捉并利用好每一个教育契机,对于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教育功底,还需要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估指南来指导实践。
以下是基于实践经验的几点建议,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捕捉并利用教育契机。
1. 明确观察目的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是捕捉教育契机的前提。
教师应清晰界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关注的核心领域,如学生的情绪变化、学习兴趣、技能掌握情况等。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教师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到有价值的教育瞬间。
2. 提升观察能力提升观察能力是教师捕捉教育契机的重要能力之一。
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敏锐的感知力,还要学会运用多种观察工具和方法,如记录表、观察日志、视频回放等,以便更全面、细致地记录学生的表现。
同时,教师还应培养自己的“教育直觉”,即能够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迅速捕捉到关键信息。
3. 加强专业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准确判断教育契机并做出有效应对的基石。
教师应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以便在观察学生时能够迅速识别出其学习状态、兴趣点及潜在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4. 制定个性化策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捕捉到的教育契机也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等因素,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节奏,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5. 注重个体差异在捕捉教育契机的过程中,教师需格外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包括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性别差异、文化背景等因素。
通过深入了解学生,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提供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支持和引导。
6. 鼓励自主探究教育契机往往隐藏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勇于尝试、敢于探索。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保持耐心和开放的态度,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儿童教育作用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儿童教育作用作者:周婷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年第11期[摘要]经典文学作品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久盛不衰、历久弥新的作品,它不仅读者众多,极具代表性,同时又兼顾行文通俗与内涵深刻,并且富有启迪和教育意义。
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有很强的引导启迪效果,其中的许多内容对儿童的教育也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本文以高尔基《童年的朋友》一文为例,从儿童语言、儿童视角、儿童心理三方面赏析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分析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儿童教育作用。
[关键词]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儿童语言;儿童视角;儿童心理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说道:“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高尔基的《童年》就是值得反复重读的经典之作。
作为高尔基经典三部曲之一《童年》的节选内容,《童年的朋友》这篇文章极具启迪性,连续数十年入选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它对儿童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一、儿童语言的学习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是一条最生动,最丰富,最高尚和最牢固的纽带,它把古往今来世世代代的人民连成一个伟大的活生生的整体。
”(卡西尔)成年高尔基在《童年的朋友》一文中回首童年往事,大量使用活脱脱的儿童叠词语言,塑造了世界文学中经典的外祖母形象,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我醒来时,轮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经典”阅读教学中如何捕捉教育契机
在“经典”阅读教学中如何捕捉教育契机我讲授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四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的《成焕生上城》,感触颇深,我认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仅要反映社会历史和社会政治,更应该反映人类普遍存在的深思,更应该揭示人性中的某些普遍规律。
而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及其意义是具有跨越时空的特性,这些文学形象不仅生活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而且也“生活”在当下的生活之中,他们的某些思想观念也在当下的生活之中存在,甚至流行,这就是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我们在教授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善于捕捉其中的教育契机,即要善于捕捉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某些思想观念等与经典文学形象的相似、想通之处,让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通过作品所展示的世界,引导学生学会关照现实生活和自身,教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和自己,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情操,真正让“传统文化做学生生命的底色”。
那么,如何捕捉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某些思想观念等与经典文学形象的相似、想通之处呢?下边,我就以讲授《成焕生上城》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小事,并将这些小事有效地运用到经典阅读教学中,让其作为活生生的例证,从而充分挖掘出经典所承载的教育意义。
开学不久的一天,一个学生在教室玩足球,不小心将教室的灯管砸碎了一根,教室里的其他学生齐声喊道:“这回要当赔将,这回要当赔将。
”只见那玩足球的学生回过头来,瞪着其他学生大声说:“我交了这么多学费,这根小小的灯管还要我赔?”这时又有学生嘀咕:“谁叫你在教室玩球呢?不然,也不会砸碎灯管。
”只见玩球的学生非常气愤地大声说:“关你屁事!我缴给学校这么多钱,我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你管得着!”我到教室上课,这一幕恰好被我撞见,而当时我们正好要讲《陈焕生上城》,《陈焕生上城》中陈奂生有一个典型的心理:我出了钱,就可以任意践踏东西,我出了钱,就可以随意妄为。
陈奂生认为他出了五块钱的高价,“即使房间弄成了猪圈,也不值。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写的契机
语文2016·容易读出真情实感。
只要学生流露出真实感受,在朗读中学生自己感觉到舒服和美,就算符合要求了。
三、指导学生在比赛朗读中提升学习兴趣比赛的阅读形式可以多样化,男女生可以竞争、个人和个人之间也能竞赛、团队间还可以比赛,甚至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博弈都可以。
对于简单的朗读比赛,教师可以说:“看看谁读得最好!”复杂些的比赛,也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议,教师再给出评语,最后的得分计入小组群体。
例如,朗读《黄河的主人》中的精彩片段,可以在学生间展开竞争,看看谁能够读出黄河的那种惊涛骇浪和波澜壮阔的样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读,然后评价,也可以让男生和女生交错朗读,或三五成群地竞争朗读,看看谁读出来最有气势,谁读得最好。
实现朗读兴趣提升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声读,建立小组朗读机制,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最后教师讲评,得分可以计入小组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总之,语文教学要把朗读放在中心环节。
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引导,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学生能在朗读中得到感悟,在朗读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如今,语文教学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更要注重朗读教学的指导,通过激情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写作和口语水平。
(责编刘宇帆)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写的契机福建南平实验小学(353000)李婷婷[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要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因习得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
充分地挖掘课文中的练笔资源显得十分重要。
阅读教学中写的契机源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于巧用课本资源;来自于发现联系之处。
教师善于抓住契机进行引导,就能提高学生写的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契机表达方法练笔资源[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1-04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从读中写,正确领悟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经典”阅读教学中如何捕捉教育契机
我讲授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四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的《成焕生上城》,感触颇深,我认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仅要反映社会历史和社会政治,更应该反映人类普
遍存在的深思,更应该揭示人性中的某些普遍规律。
而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及其意义
是具有跨越时空的特性,这些文学形象不仅生活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而且也“生活”在当
下的生活之中,他们的某些思想观念也在当下的生活之中存在,甚至流行,这就是经典文学
作品的魅力所在。
我们在教授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善于捕捉其中的教育契机,即要善于
捕捉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某些思想观念等与经典文学形象的相似、想通之处,
让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通过作品所展示的世界,引导学生学会关照现实生活和自身,教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和自己,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情操,真正让“传
统文化做学生生命的底色”。
那么,如何捕捉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某些思想观念等与经典文学形象的相似、想通之处呢?下边,我就以讲授《成焕生上城》为例,谈谈自己
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小事,并将这些小事有效地运用到经典阅读教学中,让其作为活生生
的例证,从而充分挖掘出经典所承载的教育意义。
开学不久的一天,一个学生在教室玩足球,不小心将教室的灯管砸碎了一根,教室里的其他
学生齐声喊道:“这回要当赔将,这回要当赔将。
”只见那玩足球的学生回过头来,瞪着其他
学生大声说:“我交了这么多学费,这根小小的灯管还要我赔?”这时又有学生嘀咕:“谁叫你
在教室玩球呢?不然,也不会砸碎灯管。
”只见玩球的学生非常气愤地大声说:“关你屁事!
我缴给学校这么多钱,我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你管得着!”我到教室上课,这一幕恰好被我撞见,而当时我们正好要讲《陈焕生上城》,《陈焕生上城》中陈奂生有一个典型的心理:我
出了钱,就可以任意践踏东西,我出了钱,就可以随意妄为。
陈奂生认为他出了五块钱的高价,“即使房间弄成了猪圈,也不值。
”“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块钱呢”。
这一典型
心理,正是小说揭示的人性缺陷。
而这一人性缺陷,在当下的生活中依然存在,现实生活中
也不乏“陈奂生心理”。
我想:刚才的那件事不正体现了学生中典型的“陈焕生心理”吗?于是,我在教授本课时,就把那天教室里发生的事情作为发端,把陈奂生这典型心理引导到现实生
活中的“陈奂生心理”,尤其是中学生中的“陈焕生心里”:教室里的风扇、电灯不关又怎么样?我缴了这么多钱呢!学校的花园我怎么不能踩?我缴了这么多钱呢!学校的桌凳损坏了又算
什么?我缴了这么多钱呢!……然后进行讨论、拓展,让学生自我反省,看看自己身上是否也有“陈焕生心理”,最后达成正确认识。
让学生明白,“陈奂生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有,那
只是自私、狭隘的表现,懂得“出了钱也不能随意妄为”的道理。
教会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一个狭隘、自私的人。
二、在经典阅读教学中,认真观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甚至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
个表情等,善于捕捉其中的教育契机,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在我教完《陈奂生上城》时,一个学生问道:“那个吴书记也是,他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要
是陈焕生付不起那五元钱该怎么办呢?”另一个学生接着他的话说:“你没听吴书记对司机说‘……给他一个单独的房间,就说是我的朋友……’,是那个旅馆服务员懂不起,她既然知道是吴
书记的朋友,要是懂得起,就不应该收陈焕生的钱吗。
”听他这么一说,其他一些同学也附和:“对,是那个‘大姑娘’没懂得起。
”提问的学生也恍然大悟似的坐下。
我一听,心里一震:“现
在的学生怎么了?小小年纪就这么世故?就学会了讨好官员、就学会了对权力的无上崇拜和
钻营?!看来,未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不仅仅只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还有我们
时下的许多人,尤其是时下的许多中学生!不行!我得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引导他们正确认
识这个问题。
”于是,我就此问题展开全班讨论:那“大姑娘”该不该收陈焕生的5元钱的住宿
费呢?问题抛出后,我把班上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一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将本组所持的
观点及理由陈述出来,最后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该收,一种认为不该收)的交锋中,我
再作引导:怕官,又想亲近、讨好官;厌官,又想方设法的想当官。
中国人崇拜、向往权力
的思想观念似乎早已根深蒂固——只要谁拥有权力,他就理所应当地高人一等、特殊一点,
甚至与他有点点关系的人也同样理所应当地受到人们的尊重、羡慕,更不用说是拥有权力者
的亲戚朋友了,就像《成焕生上城》里的成焕生,由于他坐过吴书记的车,住过吴书记介绍
的高级旅馆,周围的人羡慕他,他的身份显著提高,他自己也觉神气;所以,我们有许多同
学就认为,因为吴书记对司机说“……给他一个单独的房间,就说是我的朋友……”,那个旅馆
服务员“大姑娘”就该懂得起,就不应该收陈焕生的钱。
可“大姑娘”不收陈焕生的钱,那谁来
为这5元钱买单呢?这时,就有学生说:“旅馆买单。
”我接着他的话问:“那,这不是拿国家
的钱作私人人情吗?这不是明目张胆地违反国家规定吗?我想,那吴书记不是不明白这个理,他也不会为这5元钱而作违法乱纪的事情吧?况且,那吴书记说‘……给他一个单独的房间,
就说是我的朋友……’完全只是出于对陈焕生的关心而已,他肯定没有让旅馆服务人员不收陈
焕生钱的意思。
”这时又有学生说:“现在还不是有拿国家的钱作私人人情的官员。
”我接着他
的话又引导:“现在确实有极少数的官员做这样的事情,他们公报私囊,无视国家的法纪法规,但这只是个别现象,我们不能用个别代替普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官员是真真实实
在做人民的公仆……”于是我有列举了现实生活抢险救灾中涌现的许多优秀官员为例证,教育
学生:官员在人格上、在遵纪守法上和我们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他们是官就高人一等,就特
殊一点,相反,他们更应是人民的公仆,更应该多为民办实事,更应该做大公无私的楷模;
所以,小说中的吴书记他仍然应当遵纪守法的,就算他说了陈焕生是他的朋友,陈焕生也照
样应当付住宿费的,“大姑娘”也完全没有必要要“懂得起”而不收成焕生的钱。
今后,你们中
如果有人作了官,也是人民的公仆,也理应为人民服务,也同样要遵纪守法,绝不会因你是
官而比我们高人一等,而比我们特殊一点。
这样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官民平等的观念、正
确看待权力的思想,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
上完这篇课文,我不禁反思:不仅仅《成焕生上城》这篇经典是如此,其实许多经典作品,
都揭示了人性的某些缺陷或人性中的真、善、美等规律性的东西,而这些往往是跨越时空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承载着非同一般的教育意义,这些也正是我们育人的大好资源;我
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读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育人资源,要
善于捕捉作品中的人事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关联点,把作品中的人事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
联系起来进行拓展,充分挖掘作品承载的教育意义,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文学作品中展现的
世界,并通过文学作品所展现的世界教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和自己、获得审美体验和熏陶,从
而塑造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
育才会是成功的教育,也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做“学生生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