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人当有所畏惧》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考点01 把握全文内容,概括中心论点-2021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特训专练

考点01 把握全文内容,概括中心论点-2021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特训专练

考点01 把握全文内容,概括中心论点“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是“课标”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也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依据。

【考点知识讲解】一、考点解读中心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阅读议论文,最终要求读者能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论点。

准确地提炼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这既是议论文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中心论点的识别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四看论据证明的观点。

三、命题形式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四、答题技巧准确判断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标题入手:议论文多以论点或议论的话题为标题,也就是说,标题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看法和观点,抓住标题有助于正确把握文章论点。

以论点为题的议论文,标题就是论点;以论题为题的议论文,可以知道作者要讨论的范围,顺着这个思路,就很容易找到作者对这个论题的基本态度了。

2.从论据入手: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所以分析不同的论据分别证明了什么问题,再将其梳理、整合便可归纳出论点。

3.从结构入手:议论文非常注重段与段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常用总分总的结构。

作者往往在首尾段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论点前常有“总之”“综上所述”“所以”等词语作标志。

我们可以关注文中这些标志性词语。

4.从论证过程入手: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如过渡句、照应句、中心句,分析段与段之间、段与篇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作者扣住什么分析说理,如何分析说理(即分析哪一部分是提出问题,哪一部分是分析问题,哪一部分是解决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论证思路,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追根寻源把握论点。

5.从关键词语入手:有些议论文虽然没有明确地点明中心论点,但是行文中反复地使用同一个词语来强调语意,这个词语一般就是中心论点的中心词。

当然,无论你侧重其中的一种方法还是几种方法综合运用,把握归纳论点都是建立在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上的,因此无论何种方法都离不开我们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等》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等》练习及答案

等①等,取“等待”之义。

它既不主动求证,又不拒绝演绎;既让过往莫名挠头,又在现实面前坦然露脸;既辐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爱的月色。

等,是诗一般的恣肆凝聚,哲学一样的理性铺陈。

春花等料峭过后的开放,秋叶等西风紧柬之余的飘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锅,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丰稔期许;等而下之,等闲视之,等的是一份道遥自在。

等量齐观,心存一颗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业操守。

等,其实就是一种和中的积极态度,一种对世界对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正做派③等是一种智慧。

姜尚直钩无饵垂钓渭水,等来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礼贤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诗心悱恻坚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马相如最初的爱恋。

这何尝不是一种充分自信、甘于隐忍的智慧?④等是一种境界。

苏武持节牧羊北海十九年,须发皆白,只等归汉,心纯如雪;谭嗣同坐等杀头,慷慨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酬圣主、民心与变法金岳霖情笃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梁妇而忸怩,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辙,一等就是终身不娶。

此心,此志,此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⑤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但总有云卷云舒间的宽辱皆忘让人去等候,总有花开花落时的去留无意让人去期待。

西方谚语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我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灵魂不开口,就让我们一起“等一等”吧!⑥等洪荒的旷远诡秘,等原野的缤纷,等文学燃起的希望,等自然唱起的旋律,等万物亮起的生命底色。

等一等,两个人的爱情便可温润江南:等一等,一个人的寂寞便可开出花来;等一等,爱默生的自然世界便会呈现:“每个人都会成为诗人,爱将成为主宰美将处处绽放,人与自然将和谐相处。

”(原文有删改)27.这篇文章采用的结构是.28.请根据第②段内容,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与③④段的首句构成排比。

(2分)29.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30.本文从正面论证了“等”的积极意义。

有的“等”是积极的,但有的“等”则是消极的,而且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事是不能等的。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20材料作文写作(解析版)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20材料作文写作(解析版)

专题20:材料作文写作一练实题——随堂小练(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时候,有兄弟俩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

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前一后挂在扁担上。

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感觉轻松了很多。

故事中的弟弟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大哥,因为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在我们的人生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多为难的事。

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然后写作。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④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心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关心就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盏明灯。

关心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被人关心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那天下午,纷纷扬扬地下着鹅毛般大雪,路上的行人戴着手套厚帽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我也艰难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这时,我发现离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阿姨,她戴着一副墨镜、用手摸索着,拄着拐杖、走走停停、嘴里还叨念着什么。

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盲人。

或许是出于一种对残疾人的怜悯,我跑过去扶住她,说:“阿姨,你家在哪里?我扶你回去吧,这路太滑了。

”阿姨冲着我一笑,“小朋友,你真好!”我伸出冰凉的手,扶着阿姨,顶着刺骨的寒风、冰冷的雪花,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挪。

在送阿姨回家的路上,阿姨说:“现在社会上的人都只顾自己,很多人懒得管别人的事。

以前很少有人肯扶我回家,今天碰上像你这样主动送我的人,真是幸运!”“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说到这里,我的鼻子有些酸酸的,情不自禁的扶紧了阿姨的胳膊,继续往前走……当我用冻僵的手敲开阿姨的家门时,一位叔叔开了门,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阿姨,立刻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练习及答案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富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

比附人品之典范。

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

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谤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结构》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结构》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议论文阅读2——论证思路及结构教学目的1、明确把握议论文考点(论证思路及结构)及相应答题格式;2、真题演练,知识点学以致用,提升阅读能力。

重难点1、熟练掌握议论文考点;2、灵活运用答题格式。

一、论证思路作者在具体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三段论式)提出问题(是什么)引论分析问题(为什么)本论解决问题(怎么办)结论二、议论文结构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1常考题型1:论证思路1.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2.作者第X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3.文章/段落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分析思路:1.通读全文/段落,明确结构层次。

2.逐层分析(论点是什么?用了哪些论据?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最后的结论是什么?)3.结合议论文三要素进行回答,对于观点、结论之类的文字,直接引用。

答题方法:首先作者提出/表明观点......,然后.......,接着.......,最后得出......的结论。

[练习]分析下面两段话的论证思路。

1、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都具有坚持精神。

马克思为了撰写《资本论》,不顾疾病折磨、生活窘迫和反动势力的迫害,坚持写作四十年,终于完成这部辉煌居住。

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堡垒的过程中,不怕讽刺挖苦,忍受着疾病的痛苦,在工作环境很差的条件下,夜以继日的钻研,仅他运算的稿纸就有几麻袋,有个英国数学家称赞他在数学上“移动了群山”。

由此可见,坚持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必由之路。

首先,作者表明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准)然后,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例来证明观点;(具体明了)最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准)22、个人应该懂得畏惧。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

2020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珍惜时间》练习及答案

2020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珍惜时间》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珍惜时间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凡是勤奋学习,致力于事业的人,都深知时间的宝贵,都懂得珍惜时间和有效地利用时间。

李白曾对天长吟:“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齐白石曾为自己治一方石印,叫做“痴思长绳系日”。

可见他们对时间的流逝是多么惋惜。

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时间就显得更加珍贵。

可以说,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种种研究成果、发明创造,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时间,汽车、火车、高速公路、快速列车、飞机的发明,不都是为了抢时间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办事效率愈高,时间就会显得愈是珍贵。

因此,作为21世纪主人的当代青少年,就更有必要学会在时间上精打细算,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③青少年在学习上正处于打基础的时期,争分夺秒抓紧学习,在学业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在事业上能有所成就。

当然,也有不少学生很想学习,很想多读点书,却总觉得没时间。

对这些学生来说,有的可能很珍惜时间,但不会利用时间,把本来可以利用的许多时间都浪费掉了。

西汉文学家刘安说:“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里有一个如何利用时间和提高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的问题。

④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绝不会在一天里多给任何人一分钟甚至是一秒钟的时间。

所谓一个人时间的多少,关键在于他是不是会挤时间、抢时间,会不会充分地利用时间。

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说:“时间是个常数,但对于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

用‘分’来计算时间,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也就是说,只有把时间单位化小,用心挤寻工作的间隙和生活中的零星时间的人,比那些只想利用整块时间的人,时间要多得多。

⑤凡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者,对时间都是十分吝啬,都是分秒必争的。

宋代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学习,即“马上、枕上、厕上”;钟繇学书,坐则画地,卧则画被;陆游读诗,“皆熟读暗诵,虽支枕据鞍间与对卷无异”;郑板桥读书,“舟中、马上、被底,皆记书默诵”。

议论文阅读练习:《人应当有所畏惧》

议论文阅读练习:《人应当有所畏惧》

人应当有所畏惧①古往今来,“人定胜天”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遇到洪灾时,西方神话中,都是信仰神的一小部分人幸运地躲过洪水;而中国神话中,却总是宣扬人们无畏神灵,最终经过各自努力战胜洪水。

面对困难时摩西选择带领人们逃出埃及;而在中国神话中,愚公面对门前的大山,硬是用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一条道路……中国是个无神论的国家,今天,太多太多人无所顾忌,天不怕,地不怕!每当看到西方的影视中有教堂祈祷的镜头时,我都特别感慨: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任何畏惧将导致无知、盲目,甚至死亡……那将是多么地可怕!②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但现在,人们普遍崇尚实现自我、张扬个性,尤其是在一段时间里,在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面前,大肆宣扬“人定胜天”,于是,当我们为自己的“成功”喝彩之时,“回报”随之而来,因为,大自然也懂得“来而不往非礼也”。

③君不见非典来临时,人们的畏惧,板蓝根一度买断。

④君不见甘肃旱灾,多少人为生命之源——水,而愁断肠。

⑤君不见台风海啸卷走了多少生命?……⑥人,作为万灵之物,首先应该有所畏,有所怕,怕该怕的。

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⑦首先,人应当敬畏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

⑧人,首先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即自然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界万事万物和谐相处。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⑨我们除了不去随意破坏自然外,还应该对自然界约取俭用。

然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纸巾……泛滥成灾!我们也看到了!可我们一边高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边暗想:“中国十四亿人呢,他们都节约了,我浪费一点没关系。

”更有甚者,“十三点九九亿人都在浪费,我一人节约一根筷子、一张纸,太渺小了,根本没用,何必委屈自己?用吧!多我一个也多不到哪去!”人们忘了那句最常说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是贪恋无度或生活奢靡者,必然遭到报应!⑩敬畏自然,最重要的是应该敬畏生命和珍爱生命,每当看到学生一边享受着国家优惠的教育资源:两免一补,班班通……一边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混日子,我就会有一种特别失望、特别无奈的心痛:人生苦短!生命脆弱!多少次,我对他们说:“你们的时间、生命、健康、身体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所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你自己无权挥霍和践踏他们!你们应该敬畏他们,珍爱自己!”⑪其次,人应当畏惧法律。

有所畏惧阅读及答案

有所畏惧阅读及答案

篇一:有所畏惧阅读及答案篇二:有所畏惧阅读及答案篇三:有所畏惧阅读及答案篇四:有所畏惧阅读及答案篇五:有所畏惧阅读及答案试题内容: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佳桐无所畏惧,经常被用来描绘英雄。

一个顶天立地的勇者,似乎也需有这样的风范。

孔夫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德国哲学家康德面对头项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

两位先哲并非先天胆怯,更非后天无知,而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

最典型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理性的解答。

但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

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

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是那么有限,我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

敬畏自然,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渺小,正视大自然的神圣。

我们还应敬畏生命。

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

敬畏生命,就是将人的生命摆在首位,而且珍视人的自由选择,维护人的发展机会。

对生融命的敬畏还应包括和我们一样有心跳、有亲情、有痛感与悲戚的其他生灵。

我们同样需要敬畏法律、敬畏规则。

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

世间需要敬畏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百姓、敬畏科学、敬畏正义。

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从本质上讲,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真。

当今社会,敬畏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

2019-2020年九年级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

2019-2020年九年级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

2019-2020年九年级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使人优美毕淑敏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茵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

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2020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5) 含答案详解

2020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5)  含答案详解

2020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5)【山东潍坊】(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题。

(8分)勇者不惧①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

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②“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

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根,是匹夫之勇,是小勇。

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

大勇之“大”,在与“义”融。

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

据《史记》记载,蔺相如携壁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而甘受个人委屈。

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

《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

”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③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

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选择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如此莽夫,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

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

勇者的“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

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④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

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

《人当有所畏惧》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当有所畏惧》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阅读《人当有所畏惧》,回答20-23题(11分)人当有所畏惧①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有所畏惧”。

年轻的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所畏惧的推崇,加之年轻气盛,便总有一种大无畏的劲头。

待过了知天命之年,身上的锐气消减,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

经历了这两种说法的打架,心里常常会困惑:是无所畏惧对,还是有所畏惧对?琢磨的结果是:人当有所畏惧。

②为什么人当有所畏惧呢?因为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理想、信念,为了追求和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人就必须有所畏惧。

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一)这里孔子指出的圣人的畏惧对象,其实也是他们崇信的对象。

人们常说的“敬畏”,其实就是由“敬”而“畏”。

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崇敬,则很难生“畏”。

③人有所畏惧才能有操守和原则,才能严于律己、堂堂做人,才能安身立命。

东汉杨震升任东莱太守,上任途中经过昌邑。

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荐举的官员。

闻知恩公到来,王密带十斤黄金于夜晚前往馆驿拜访杨震。

杨震不受。

王密以为他故作客气,说:“夜幕无知者。

”杨震来气了,反驳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从此,“四知”便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④无所畏惧者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而且会栽得很惨。

这其中,《三国演义》中几个人物的命运就很典型。

比如何进。

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贵为国舅,又是辅政大臣,可谓权倾天下。

这时,有人提醒他十常侍要谋反。

可何进并不以为然,说:“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结果怎么样?时间不长,何进就身首异处了。

杀他的人正是十常侍。

这是恃权而无恐。

⑤吕布自恃勇武过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

他动不动就会说:“吾有画戟、赤兔马,有何惧哉!”可是,在白门楼,他的赤兔马和方天画戟相继被不满于他的部下偷走,他本人也因为失去了坐骑和武器而成了曹操的阶下囚,最后被缢死。

(二)这是恃器而无恐。

议论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训练(含解析)

议论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训练(含解析)

(8)议论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训练一、阅读。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

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

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

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

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

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

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

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

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君子知“怕”》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君子知“怕”》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君子知“怕”》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

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

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

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

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

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

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

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

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

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

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

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

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伟大的民族精神 》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伟大的民族精神 》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共7分)伟大的民族精神①“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纵观五千年发展史,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酷考验,却能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归根结底在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由此可见,。

②伟大民族精神常常体现为一种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

秋瑾曾说:“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国家兴盛、民族存续所系就是中华儿女最大的公义所在。

晚清时期,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千万英杰勇敢地承担起拯救民族危亡的责任。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满腔热血投身革命,英勇就义。

他们用生命诠释大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牺牲精神。

③回顾历史,不难看出,在无数艰难险阻、惊涛骇浪面前,中华文明没有中绝,而且成为世界各大古文明中唯一绵延至今的文明,正是因为深植于中国人骨子里敢于斗争的豪迈气度。

长征路上,若没有大无畏的斗争精神,红军将士怎能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征服冰山雪岭、穿越沼泽草地,击退上百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新中国成立之初,若没有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人民志愿军怎能克敌制胜,打出中国人的志气和威风?改革开放之初,如果没有敢闯敢试的斗争精神,建设者怎能突破传统、闯过险阻,开创经济繁荣的新局面?正因为有这种敢于斗争的豪迈气概,才能有如今的万象更新,岁月静好。

④毛泽东曾借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表明自己对于生死的态度: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抗疫期间,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虽身患渐冻症,却夜以继日地投入到抗疫一线,与病毒赛跑。

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医疗队危难之时起身逆行,所有人都默默藏起“小家”的困难,为了“大家”的安康奔赴前线。

他们以壮烈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我将无我”的价值原则,向世界展现出中国人民所具有的精神风范。

这种追求大我、顾全大局的精神境界,同样也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⑤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命运经受大挫折、前进遇到大考验时,持续锻造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图景,而这种精神图景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末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

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

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

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埋在地下、尚末被发掘的。

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

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

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

如云南发现的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

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

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不够。

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宇进行深λ解读。

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亠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

可见,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

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更好树立文化自信。

(有删改)(摘编自朱万曙《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先对文化自信进行解说,然后指出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练习(名师精选历年真题练习+参考答案,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向善而生,终遇美好①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善良的源泉来自于人的内心,心存善念的人观世界,世界便是美好的。

②心中充满恶念的人,看别人的眼光就会变异,而心中充满友谊、宽容的人,便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欢乐。

苏东坡一次与佛印和尚辩经,两人坐于蒲团之上,相论许久。

”苏东坡问佛印:“在你的慧眼看来,你觉得我像什么样呢?”对于朋友的询问,佛印只是赞道:“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很高兴,却把话题转到了佛印身上,讽刺他:“你想知道我看你像什么样吗?就像一坨牛屎!”说完,苏东坡哈哈大笑,而佛印只是笑而不语,似乎没有生气。

苏东坡满意而归,与小妹言及此事。

小妹说:“佛家有言,心在地狱缘恶念,你心中有牛屎,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

”苏东坡听罢,满脸愧色。

③善良,很普.遍.,却又很珍贵。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命的品质会在点滴的善念中得以升华。

④善和恶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线之距。

丰子恺先生的回忆录里面记载着一段关于他的恩师李叔同的轶事。

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

李先生是个极其严肃的人,他当场看到了却不出声,下课后,李先生请那两位同学留下来,用很和缓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

两个学生觉得老师小题大作,刚要申辩,只见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们鞠了一躬,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

⑤在善面前,只有春风化雨般的滋润,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一个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时候,一切尘世间的浮华光景早已退却,只有一个平等和应该尊重的灵魂。

⑥善良比聪明更难,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却是一种选择。

在排雷中为保护战友而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他本来也可以有另外的选择。

在大火中救出 2 岁幼童,却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的杨科璋,献出年仅 27 岁的生命。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以家国情怀守护人民健康 》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以家国情怀守护人民健康 》练习及答案

阅读《以家国情怀守护人民健康》,完成第22—24题。

(共6分) 以家国情怀守护人民健康计永超①春节期间,面对疫情,各条战线的工作者为了国家的安宁与稳定,为了人民的安康与幸福,积极投身到了最辛苦、最危险的岗位。

这是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负责,是弘扬家国情怀的体现。

弘扬家国情怀,为国尽忠、为民造福,一定能在各种考验中不负使命。

②弘扬家国情怀,意味着忠于信仰、坚守初心。

信仰是灵魂,初心是根本,信仰和初心的情感基点正在于家国情怀。

回望历史,无数共产党人满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排除万难争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期,同样有无数先锋、勇士,坚守信仰和初心,越是艰险越向前。

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正是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

我们必须用勇挑重担的实际行动,展现初心使命、诠释信仰忠诚,筑牢守卫万家灯火的安全防线。

③弘扬家国情怀,意味着忠于人民、奉献人民。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我们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是紧紧依靠人民取得的。

就抗击疫情而言,人民群众是这场斗争中的主体力量。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员到群众,一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全面展开。

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充分考虑并切实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就一定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④弘扬家国情怀,意味着忠于职守、守土尽责。

人并不完全是为了获得物质报酬而工作的,为国家贡献、为他人奉献,是个人职业成就感的重要来源。

连日来,人们纷纷把致敬的目光投向那些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的医护人员、专家学者,他们迎难而上、不惧危险、抢救生命,树起了职业精神的典范。

对待工作,我们应该像那些恪尽职守的人一样,始终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履行义务善始善终,发挥才智善作善成。

做好本职工作,实现的不仅是个人的职业理想,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⑤“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无论是抗击疫情、保卫人民健康,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我们都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风浪、直面挑战。

议论文《人生莫惧少时贫》的阅读题及答案

议论文《人生莫惧少时贫》的阅读题及答案

议论文《人生莫惧少时贫》的阅读题及答案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议论文《人生莫惧少时贫》的阅读题及答案(共含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议论文《人生莫惧少时贫》的阅读题及答案议论文阅读,完成25-28(11分)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少年时代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贫贱忧戚的生活,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经千锤百炼,终有成就。

为什么贫贱忧戚有时能够使人刻苦奋发,而养尊处代则令人怠情无为呢?少年时代长身体长知识,是培养高尚品行情操、良好气质的关键时期。

贫贱忧戚(a.果然;b.固然;c.居然;d.当然。

)不是我们故意追求的.东西,但它确也可使有志气的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危机感,懂得如何勤奋、自己拯救自己;而养尊处优,危机感全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享受寄托在他人的劳动之上,就往往不思进取。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青年人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年龄,较之他们的父辈,大大地向后推迟。

十几岁了还要依靠父母。

这主要是父母爱得太深,包得太死,致使孩子缺乏应有的锻炼。

正是根据这个道理,许多家长适当找苦给孩子吃,避免他们染上富贵病。

而经历过艰难困苦环境锻炼之后,青年人不仅有坚强的意志、实干的本领,而且还会产生尊重他人、珍惜时光、爱护财物等优秀品质;其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都很强,这对他们适应社会、有所建树,帮助甚大。

人生莫惧少时贫。

天下的父母,尤其是富裕的家庭应懂得,铺张奢华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而适度清贫却是有益于少年励志的外部条件。

阅读题:25.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玉的原意为玉石。

这里的意思可用这一节中的一个词语来解释,它是#。

(2分)26.本文的论点是?(3分)27.但对他们适应社会、有所建树,帮助甚大。

句子中"适应社会“与”有所建树不能颠倒,为什么?(4分)(1)(2)28.本文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2分)参考答案:1.千锤百炼2.贫贱忧戚的生活能够使人刻苦发奋,而养尊处优令人怠情无为3.(1).这是按逻辑顺序排列的;(2)和前半句生存能力与创业精神相呼应4.摆事实讲道理篇2:《人生莫惧少时贫》阅读参考答案《人生莫惧少时贫》阅读参考答案议论文阅读,完成25-28.(11分)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当有所畏惧
①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有所畏惧”。

年轻的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所畏惧的推崇,加之年轻气盛,便总有一种大无畏的劲头。

待过了知天命之年,身上的锐气消减,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

经历了这两种说法的打架,心里常常会困惑:是无所畏惧对,还是有所畏惧对?琢磨的结果是:人当有所畏惧。

②为什么人当有所畏惧呢?因为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理想、信念,为了追求和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人就必须有所畏惧。

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一)这里孔子指出的圣人的畏惧对象,其实也是他们崇信的对象。

人们常说的“敬畏”,其实就是由“敬”而“畏”。

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崇敬,则很难生“畏”。

③人有所畏惧才能有操守和原则,才能严于律己、堂堂做人,才能安身立命。

东汉杨震升任东莱太守,上任途中经过昌邑。

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荐举的官员。

闻知恩公到来,王密带十斤黄金于夜晚前往馆驿拜访杨震。

杨震不受。

王密以为他故作客气,说:“夜幕无知者。

”杨震来气了,反驳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从此,“四知”便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④无所畏惧者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而且会栽得很惨。

这其中,《三国演义》中几个人物的命运就很典型。

比如何进。

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贵为国舅,又是辅政大臣,可谓权倾天下。

这时,有人提醒他十常侍要谋反。

可何进并不以为然,说:“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结果怎么样?时间不长,何进就身首异处了。

杀他的人正是十常侍。

这是恃权而无恐。

⑤吕布自恃勇武过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

他动不动就会说:“吾有画戟、赤兔马,有何惧哉!”可是,在白门楼,他的赤兔马和方天画戟相继被不满于他的部下偷走,他本人也因为失去了坐骑和武器而成了曹操的阶下囚,最后被缢死。

(二)这是恃器而无恐。

⑥还有那个“死读兵书”的马谡,把兵书上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奉为教条,盲目以为只要将兵马“置之死地”,就自然可以“而后生”了。

结果,他虽将兵马“直至绝地”,却没能“后生”,而是落得个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恃书而无恐。

⑦经验证明,与无所畏惧、有恃无恐相伴的,往往是失败;相反,倒是有所畏惧、自知自律常常与成功为伍。

这是因为,无所敬畏的人不懂得人并不能主宰一切,需要敬重圣贤、敬重自然、敬重百姓的道理。

既然违背了客观规律,所谓的“无所畏惧”也就只能是盲目的“无畏”,顶多也就是蛮勇罢了。

这跟真正意义上的“大无畏精神”实在是相去甚远,不能
同日而语。

(选文有改动)20.(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3分)④-⑥段列举了哪三种“有恃无恐”?
22.(2分)依次指出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一)()(二)()
23.(3分)你认为“四知”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流传至今”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20.(3分)人当有所畏惧。

21.(3分)恃权而无恐恃器而无恐恃书而无恐
22.(2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23.(3分)示例:杨震在深夜无人知的情况下,能拒绝重金的诱惑,能够说出“四知”的话,体现了他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

(从这件事中能看出,杨震有所畏惧,有操守和原则,能严于律己、堂堂做人,这值得人们钦佩和学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