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与外语教学
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
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一、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现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语言构成了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时时刻刻对语言产生影响。
文化在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当前高校英语教育在讲授语言专业技能和传播外来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对外传播方面尚有短板。
当前高校英语教育主要将着力点置于外国语语言的教育上,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少,甚至中国的本土传统文化根本没有出现在大学课堂。
这导致高校学生一度错误地认为洋文化才是先进的文化,崇洋媚外的心理与行为在高校比比皆是。
针对此种现象,有必要推行语言文化教学的本土化,这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但我国高校的英语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远远不够。
以笔者正在讲授的两门英语专业课程为例,第一门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精读课程,其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及意义是:“通过阅读题材、体裁广泛的英语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熟悉并深化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其中特别提到了深化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对汉语文化的态度则较为淡漠。
《英语精读》教材四册共60余篇课文,大多数是取自于英文的原版文章,涵盖西方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文化习俗、建筑理念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内容,但却没有一篇文章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的。
另一门课程是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重点课程《高级英语笔译》,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外翻译的简史和主要的翻译流派,理解翻译的各种术语表达、掌握国外主要翻译家及其代表性的翻译观点,了解并掌握国外各种传统文化并将其应用在翻译实践中。
在其教学目标中,中国文化直接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目前在为英语专业学生授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其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色,教师也经常鼓励学生阅读原版的英语著作,欣赏原版的英文电影。
这样长期的耳濡目染使许多高校学生产生了英语比汉语更有优势的错觉,甚至会产生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更为优秀的错误思想,个别极端的学生更是产生了传统文化已经不再符合时代趋势的错误论断。
谈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传播
谈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传播内容摘要: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培养即外语学习者要发展的是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文化的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同时对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保持清醒的头脑。
只有将母语文化传播出去的前提下,跨文化交际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关键词:跨文化;外语教学;母语文化一.前言外语教学不仅是一个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了解不同文化、拓展思维方式以及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
通过学习外语,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全面地接触和感受两种不同文化间的摩擦与融合。
所以,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语言的交际,更是文化的交际。
二.跨文化交际“交际”一词本身就含有相互沟通的意思,也就是说是指交际双方“双向”的信息流通。
然而,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很多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会用外语来表达中国文化,无法体现出中国的文化价值观等等。
没有中国文化的输出,跨文化交际就成了单向的文化流动,就能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出现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反思一下外语教学了。
外语人才不仅仅是作为国际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而且还应肩负着传播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使命。
既然是文化交流,就不能单纯是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同样需要输出我国的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刘润清先生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二者并重。
跨文化交际不等同于外来文化的单向灌输,母语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
二者缺一不可。
2000年,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明确指出了我国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这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外语教学中的严重性以及提出了改善这种困境的拯救措施。
袁芳从外语教学的目标出发,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改革指导思想,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树立知己知彼的文化观,探讨了,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李海刚通过对高校英语文化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外语教学与文化传承的思考与探讨
外语教学与文化传承的思考与探讨外语教学与文化传承是紧密相连的。
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而文化传承也应该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相应目标。
只有这样,外语学习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别的文化,更好地发挥外语的实际价值。
学习外语,同时也需要学习与之相应的文化。
一门外语的背后,都有着其对应的文化背景,这些文化背景和特色需要被认真地了解和学习。
比如,英语的文化特征体现在它的风俗、传统、衣食住行、习俗等方方面面。
如果在教授英语的同时,不注重传授英国文化的话,学生即使能够通过口语的学习来掌握一些词汇和语法,但是他们却无法真正地理解那些背后的文化价值,更无法真正地体会英语语言的丰富性和深邃性。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课堂上的例子和案例,引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了解自己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特色。
另外,文化传承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
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特色,还需要在与外国人交往过程中,多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特色,从而更好地提高交际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更多地运用任务型和项目型教学,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和研究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特色。
此外,教师需要提供具有代表性和生动性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对文化进行了解和欣赏。
学生不仅要研究语法,还要接触到更多的实际内容,比如电影、音乐、文学等。
通过这些,学生才能体会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风韵,从而更好地跨越文化的障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
最后,在外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和习惯,并让他们在语言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
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去研究和了解文化背景和特色。
并且,在学习语言和文化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价值观、文化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总之,外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关乎文化与语言的语言教育形式。
浅析中国英语对中国文化传播的作用及实践研究
浅析中国英语对中国文化传播的作用及实践研究随着世界信息与文化全球化,中国英语肩负着向世界介绍、传播、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
本文探讨了中国英语及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实践途径,以加快中国文化全球化的步伐。
中国英语中国文化传播一、引言面对21世纪的今天,文化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与必然。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文化,而文化也是制约着语言产生和发展的方向,从而使民族语言具有自己的文化特征,与其它语言相区分。
如何实现文化交流、信息交流全球化?语言成为辅助文化传播的有效媒介。
中国文化传播的载体,除了有汉语外,中国英语也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也必将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传播1.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差异由于中西方在地理、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语言习惯等存在很多差异,因此会出现“中国式英语”的现象。
“中国式英语”就是在使用英语时,因受到汉族思考方式或者文化的影响而生搬硬套,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汉语特征的,不规范的或畸形的英语。
比如,带电导体:charged/electrified wire(中国式英语),live wire(标准英语);花格衬衫:colored squares shirt(中国式英语),checkered shirt(标准英语)。
然而,“中国英语”则是以规范英语语法为标准,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能够顺利进去英语交际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或者中国味的)英语。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二是“中国英语”是专门用来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词汇;三是“中国英语”常常会引起交际上的困难,但经过解释依然可以理解;四是“中国英语”的使用不排除中国人使用英语的前提,即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经过解释依然可以理解。
2.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传播语言承载着文化,反映着文化。
中国文化需要一种语言来实现“全球化”,能真正介绍、表达中国文化,实现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媒介就是中国英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将汉语作为非母语者的外语教学,其中传播中国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相结合,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以及如何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播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悠久的文字传统以及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等多个方面的文化,这些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通过中国文化的传播,学生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社会风貌。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汉语,还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交融,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与友谊。
中国文化是中国汉语的语境和语境,中国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汉语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汉语的学习需要有所谓的语境环境。
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对于学习者来说都是有利的,因为这些都会成为学生认知汉语的依据和支撑。
学习者在日常交际中往往会面临着理解文化内涵的问题,因此更需要了解中国文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中国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更好的推广。
通过传播中国文化,可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对外汉语课程的丰富多元,增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国际竞争力。
(一)课堂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将中国文化融入到汉语语言学习中。
通过古诗词欣赏、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国传统生活习俗、中国历史沿革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通过与汉语语言学习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文化体验:除了课堂教学外,对外汉语教学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来传播中国文化。
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历史古迹、博物馆、艺术展览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探究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探究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摘要:高校英语教学最为主要的目标就是将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能力培养重视起来。
具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英语的教学,还包括语言文化的教学,但是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语言与文化相互结合的教学理念也并未深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传播策略。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引言语言教学是与文化教学紧密联系到一起的,并且也逐渐得到各界学者的认可,通过观察当今社会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可以发现,其实用能力也已经逐渐发展到了首要位置,有关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逐渐融合也已经开始成为我国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必然趋势条件。
高校英语教学需要逐渐的引导学生学习专业地道的英语,引导学生逐渐从知识型朝着能力型的方向发展,拥有使用英语来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能力。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的传承与传播现状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种十分真实的写照,在进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对语言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一)英语教材存在缺陷在我国,英语这一语种是第二语言,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一种地位,但是英语毕竟是西方国家的母语,以此其主体上所强调的仍旧是西方国家的文化,因此也会重视对西方国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材主要是以西方国家的文化作为主要背景进行编排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西方国家的文化,但是这会导致学生忽视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这也是英语教育中有关教材编排不合理之处,忽视对我国本土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普及,并未实现英语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便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
(二)英语教学忽视文化教育当前时期,我国的英语教育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培养都十分看重,并且也逐渐将其分之为独立的板块开展练习活动,因此导致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极大地忽视了对于整体性思维的考量,对学生完成的英语表达体系方面也会产生极大地消极影响。
外语专业成为文化传播的桥梁促进国际交流
外语专业成为文化传播的桥梁促进国际交流外语专业成为文化传播的桥梁,促进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频繁。
外语作为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沟通的工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外语专业则成为了这一桥梁的构建者,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外语专业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影响。
首先,外语专业培养人们的语言技能。
独具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使得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母语之外还能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
通过系统的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训练,外语专业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外语进行交流。
这使得他们在国际交流中能够充当重要的沟通桥梁,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其次,外语专业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支撑。
语言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载体,掌握一门外语就等于具备了接触和传播另一个文化的能力。
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也了解了外国的历史、文化、风俗等。
通过翻译、口译、写作等技能的培养,他们能够将本国的文化向外界传播,也能够将外国的文化传递给本国人民。
这样的文化传播有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再次,外语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离不开外语专业的人才。
外语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全球范围内的商务、经济和法律等专业知识,成为了企业和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桥梁。
他们能够处理国际间的商务谈判、跨文化沟通等复杂问题,为各方之间的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这种推动作用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也为外语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最后,外语专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国际交流的不断促进。
国际交流的增加,为外语专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各国之间的互动,推动了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同时,外语专业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中,不断拓宽了学科边界,使其更具多样化和综合性。
这种发展不仅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也为外语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英语语言与文化传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语言与文化传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之一、在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传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英语语言与文化传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文化的传播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中,语言是载体,文化是灵魂。
只有了解和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学习者才能真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引导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关联的。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文化也对语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习者不仅仅学会语言的表面知识,还能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和习惯。
通过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国际交流的需求,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第三,文化的传播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通过学习文化,学习者可以拓宽词汇量,丰富语法结构,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英语习语和成语的时候,学习者需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掌握其正确的用法。
通过学习文化,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最后,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是相互促进的。
英语作为世界主要的国际交流语言之一,其文化也随之传播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学习英语的人通过学习语言,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英语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优势,引导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和领会英语文化,从而更好地应对国际交流的需求。
总之,英语语言与文化传播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英语教学中,要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的传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同时,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文化,提高语言能力。
最终,通过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接受英语文化,提高国际交流的能力。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外语教育的作用及策略研究——以英语教学为例
教学 中 . 确定双向文化语言教学方向 , 注 重 目的语 文 化 的输 入 和 中 国 文化 的输 出 , 从 而 提 升 我 国 学 生 文化 外 宣 素 养 。
关■ 诩 : 中 国 文 化 传 播 汐 语教育 ; 双向文化语言教学 ; 学 生 文化 外 宣 素养
中 圈分 类 号 : H 3 1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3 6 3 8 ( 2 0 1 4 ) 0 1 —0 0 7 7—0 4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a n d u n d e sa r t a n d i n g w i t h o t h e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a n d c o u n t r i e s , wo u l d b e b e n e i f c i a l t o t h e i n t e na r t i o n a l i ma g e o f o u r c o u n t r y a n d t h e f a v o u r a b l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f o r C h i n a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 F o r e i n g l a n g u a g e s e d u c a t i o n i n Ch i n a s h o u l d s h o u l d e r t h e h i s t o ic r a l es r p o n s i b i l i t y t o p u b i l i c i z e a n d s p r e a d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d e v o t i n g t o i mp r o v e C h i n e s e s t u d e n t s c u l t u r a l a w a r e n e s s a n d c a p a b i l i t y o f e x t e r n a l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b y me a n s o f i n t e g r a t i n g C h i n e s e c o n t e mp or a y r s o c i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e r i n t o b i c u h u r e -o ie r n t a t e d or f ei g n l a n g u a g e s t e a c h i n g , e mp h a s i z i n g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f o t a r g e t l a n g u a g e c u l t u es r a s we l l a s p es r e n t a t i o n f o C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i n t a r g e t l a n g u a g e s .
文化传播: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传播: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语言恰当性;文化;交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生活的地球已变得越来越小,每时每刻不同国家的人们都在为了各种目的而进行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因此作为一个现代人,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已成为一项基本技能。
而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如今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过去那种死靠课本,仅讲授语言本身的授课方法已经严重过时。
实践证明,教授语言的同时必须教授文化。
1 外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恰当性较高的交际能力可以使我们在交际过程中少出错,少造成混淆和歧义,而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
要获得进一步的文化知识必须具有交际能力。
也可以说学习语言也是为了进一步学习该文化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
cannale 说过:“言语的恰当性涉及意义的恰当性和形式的恰当性。
”在跨文化的交际中,人们会犯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的错误,而中国人更容易犯语言意义上的错误。
例如:a: you are really very beautiful! b: no,thanks. you flatter me.这种回答从语言形式上来说没什么错误,但却存在着语言恰当性的问题。
外国人习惯于礼貌性的赞美,而谦虚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但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却不适合。
正确的表达方式为:a: you are really very beautiful! b: thank you.可见缺乏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可能阻碍人们正常的交际,并可能引起误会。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以便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言障碍。
2 外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的导入首先我们应让学生明确: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两者互为依存。
单纯地教授语言而没有同时教授文化,只是在教授没有意义的符号或导致错误的符号。
因此在教授学生语言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让他们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从而训练他们语言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
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以下是严格遵循的几项规则,来探讨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一、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在高校英语教育中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首先需要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
学生们应该知道传统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历程,以及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只有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
二、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精神瑰宝,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价值观。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应该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多种传播形式的使用传统文化是具有多样性的文化,所以在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形式。
例如举行讲座、展览、演出、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意义。
四、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可以更好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例如可以制作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和网络文化教材,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传统文化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五、多元文化的融合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需要与现代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高校英语教育中,可以把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相结合,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国际间的文化多元性,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育中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需要了解基础知识、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使用多种传播形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元文化的融合等。
学生们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
小议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传 达语 言载 体所承 载 的文化 信 息。 除了 语言 本身 所承 载 的文化 涵义 外, 方 西 国家的风俗 习惯 、人们 的生活 方式 、宗 教信 仰 、思维方 式等 都有着深 厚 的文 化 背景和底 蕴 。因此 , 在英 语教学 中 还要 适时 地 向学生 介绍文 化背 景知 识
() 2 加强篇 章文化 背景 的讲解 。大学英 语 中所选 文章体 裁广 泛。 在讲解 的 过 程 中, 定要 联 系课 文所 反 映的 政治 、经济 、 历史 、文 化等 背景 知 识, 一 领 会 作者 的 写作 意 图和 观点 , 对 作 品作 出评 价 。 并 2课 堂外 的文化 教学 . 即使是专 门开设 的文化教学课 程也不 可能 涉及各个 方面, 英语课 堂 的文 化 传 播主要 给 学生起 示 范引路 作用 。文 化 的 内容包 罗万 象, 靠教 师在课 堂 单 介 绍不可 能全 面, 文化 的学 习不应只 限 于课 内, 堂外 的文化 教学是 一个 很好 课 的延续 和补 充 , 能为 学 习者提 供 一个 从 量变 到 质变 的过 程 。 它 () 1 引导 学生 充分利 用互 联 网。互 联 网是辅 助英 语教 学 的有 效手 段 。现 在越来越 普 及 的网络 为 了解 和 学 习西方 文 化社 会提 供 了非 、常便利 的 窗 口。 国际互 联 网是人类 至 今最大 的信 息库 , 有最 丰 富的各 类 资料 。英语 教师 可 储 以利用互联 网与世 界同行交流 , 了解 国 际英语教 学发展 动 向,共享 新的教 学资 . 料 和科研 成 果, 同时引 导学生通 过互 联 网参与 国 际交流 , 查询 各种学 习资 料和 信息, 更好 地 促进 语 言 学习 。 () 2 引导 学生进 行课 外阅 读 。由于课 时的 限制。 师不可 能面 面俱 到。 教 把 所 有 的英语 文化 知 识都介 绍到, 但可 以利 用 课外 时间 进行 补充 。鼓励 学 生多 读 以文 化 为导 向的报 刊 、书 籍, 提 高外 语 的文化 意 识会有 很大 的帮 助 。同 对 时。 还可 以推荐 一些优 秀的课 外读 物给 学生 , 学作 品往 往能提 供最 具体 、形 文 象 、深人 、全 面 的材 料, 使读 者从 中 获得 文化 的生 动画 面, 了解 它所 反映 的 广 阔的社会 时 代背景 和文 化等 , 既能训 练 学生 的 阅读能 力, 能开 阔眼 界、 这 又 增 长 知 识 、提 高文 化 素质 。 () 织课外 文化 实践 活动 。在校 内可 以号 召学生 举办 多种形 式 的英语 3组 活动 。如可 利用 圣诞 节组 织英 语晚 会, 开展 一些 包括 英语 歌 曲演 唱 比赛 、英 语戏 剧 、小 品表 演 、英语 知 识有 奖 问答 等 融 知识 性 和趣 味性 于 一体 的竞 赛 和游 戏, 组织有 外 国人 参加 的英语 晚会 , 办以文 化为主 题 的英语角 等 。学 生 创 在准 备的过 程 中必然会 加深其 对英 语语 言文 化 的理解 。在 校外 鼓励学 生深人 到 外商独资 企业中去进 行工作 实习或 实地调 查。 直接对来 自不 同文 化背景 的人
浅谈音体美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浅谈音体美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摘要:文化教学与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本文阐述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本校音体美专业本科学生的英语基础与目前英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现状,并就文化传播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在英语教学的课堂内外进行文化传播的步骤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音体美专业英语教学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一、在音体美专业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传播的必要性(一)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没有文化的英语不是鲜活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语言也受到文化的制约。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英语语言文化的诊释过程。
不了解一门语言所传载的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该语言。
所以,语言教学应与文化学习紧密联系。
通过对文化的了解来掌握语言,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来了解文化。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中西方文化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只有清楚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
所以,为了使学生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更好地了解英语语言文化,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应该在加强语言基础,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文化知识的输人。
另外,外语教学是双语教学,是在一种语言的语境中学习另一种语言双语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它必定要涉及目的语的民族文化问题、本族语的民族文化问题及跨文化比较问题,因此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有必要了解相应的语言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风貌等。
(二)文化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带动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本校音体美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加上学习方法欠妥,致使很多学生反映英语学习挫折感强;同时学生因为英语不是本专业知识,感觉学无所用,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出现学生不学、老师难教的尴尬境地。
在理论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在我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教学大纲》和新编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强调和增加了文化内容。
试论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试论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是紧密相关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文化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知识,还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文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和兴趣。
外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文化元素,能够增添学习的情趣,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外语的实际应用场景,并且增强对外语学习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其次,文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外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通过学习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外语词汇和语法结构,使外语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再次,文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和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文化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和交际技能,从而提高跨文化交往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对于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外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
通过文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的词汇、语法和语用规则等,并且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学生在接触和了解目标语言文化的同时,能够对所学的外语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文化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运用外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文化教育的融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且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在外语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
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在外语教育中,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尽管外语学习往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授,但实际上,我们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探讨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
一、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性1. 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外语教育不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了解和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一种途径。
通过学习外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
这样的跨文化理解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增进国际间的友谊与合作。
2.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
通过外语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与外国人有效地沟通,包括非语言交流、文化礼仪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
这样的交际能力有助于拓宽个人的人际圈子,增加国际就业机会。
3. 促进国际间的商务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商务合作变得日益频繁。
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成为了商务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外语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各国的商务礼仪,了解不同文化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提升国际商务能力。
二、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1.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授外语的同时,应该将文化知识纳入课堂教学。
通过介绍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可以激发学生的跨文化兴趣,并增进学生对其他文化的理解。
2. 引入真实语境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展示真实语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的背景和语言的使用方式。
通过真实的语境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提高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外国使领馆、国际文化节、語言交流活動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他文化,并与外国学生交流。
重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
的重要性
在中职院校里 ,学生英语基础普 遍很差 。学 习方法不 可以尝试运用英语 电影 、 电视 、 录像等资料 给学 生直观 的感 : 当, 加 上英语学 习兴趣不高 , 致使很 多学生英语学 习毫无成 受 , 使学生在耳濡 目染 中加深对英语的了解。向学 生推荐 阅 : 就可言 , 同时学生认 为英语是 基础课 , 与专 业无关 , 感 觉学 读体现外 国文化 的书籍 , 以增加对英语 文化 的了解 , 鼓励学 : 无所用 , 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我 国 目前的教学体 系中 , 生广 泛接触适 合 自己的西 方文化精 品 , 如各类 报刊 、 小说、 外语教 学只是在课堂上进行 , 教师是核心的主导者。 多数教 音乐 、 电影等。通过大量 的阅读和观看 , 可以使学生开 阔眼 : 师只把教学放在词汇 和语法教 学上 ,学生不 可能学会语言 界 , 有助于在修养上对异域文化加深 了解 , 提高学生 的阅读 : 的实际运用 , 也无法获得文化 内涵 的学 习。因此 , 英语教师 兴趣 , 增加学生对文化差异 的了 解。
,
、
重视 英语 教 学 中 的文 化传播 培养跨 文化 交 际人才 ;
安徽 蚌埠 ●郭 凯 :
● I
摘 要: 中职英语教 学除了要 注重对 学生听、 说、 读、 写 以, 有了这样 的教学方法 , 教学效果就会更 好 。在学 生全面 : 等基本技 能的培养 , 还应该高度 重视语 言交际中的跨 文化学 理解和掌握文化背景 的基础 上 ,可 以针 对 一些常用 的在用 :
必须要改变 以往 的传 统观念 ,真正会 到文 化传播 的必要 ( 3 ) 教 师要加 强语言 的文化导入 , 正确使 用英语 词汇 。
性、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 际能力 的重要性 。 同时 , 教师还要 积 在英语教学 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 学 ,必须加强语 言的
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方法
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方法
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
1.学习和教授英语:首先,要掌握好英语,以便能够用英语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
可以通过学习英语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同时,也可以教授英语,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
2.了解中国文化: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并将其传递给其他人。
3.翻译和解释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翻译成英语,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通过翻译书籍、文章、电影、电视剧等作品,将中国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
4.举办文化活动: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文化展览、文化讲座、文化节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在这些活动中,可以用英语进行讲解和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5.利用社交媒体: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图片和视频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6.合作与交流: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机构、博物馆、图书馆等合作,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总之,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
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够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浅析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关系探索_1
浅析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关系探索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得日趋上升、大国形象得确立及稳固,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然而在丈化方面,全球化浪潮得冲击使中华文化主权面临威胁.如何使中国成为文化大国,向全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差不多成为时代给予当代青年得使命.而高校英语教学及文化教育则妨碍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得成效.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英语教学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各国得文化交流.顾名思义,全球文化交流指得是各国文化得融合,而非一国对另一国家得文化殖民或文化人侵.进人新世纪,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裹挟而来得全球化浪潮,西方文化乘机而人,部分国人得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得认识误区进一步强化,民族本体文化认同再度受到威胁.传统文化受到众多青年人得挑战,甚至轻视.“非主流”文化元素不断涌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包容,却也深受冲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得传播,差不多成为当代青年不可推卸得责任.一、中华传统文化得涵义关于传统和文化,《现代汉语大辞典》中给予了解释:传统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得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展过程中所制造得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得总和,特指精神财宝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综上,我们能够总结出:中华传统文化即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得社会进展中世代相传得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文化财宝和物质文化财宝,是中华民族得智慧与天、地、人相对话得历时性记载,是中华民族智慧得结晶.Www其中,最具代表性得当数有形得历史古迹、文物等,也包括无形得中国传统节日.中华优秀得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宝贵精神财宝,更是中国和世界之间沟通和理解得桥梁和纽带,理应发扬光大.二、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得载体传统文化是渗透在血脉中、以人为载体、长在人身上得活体遗产,因人而生,因人而传.中华传统文化得弘扬,要紧依靠于以下几种渠道:1网络技术得广泛应用和操作简便得pc机,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领会世界各地得异域风情,了解异彩纷呈得各地文化.世界各地得媒体,能更直观地让人了解各地以政治、军事、体育等为代表得文化特色.2国际间得学术交流通常是通过诸如孔子学院等得教学实践来传播和展示民族文化和教育、教学理论得.越来越多得国外院校开始开设汉语课及以中国法律、传统民俗为主得相关文化课程.此外,国内外交流学生、留学生得日益增多也为中华传统文化得传播拓宽了道路.3诸如贸易博览会、经贸洽谈会、世博会,甚至于奥运会等形式多样得国际交流会也为中华传统文化得传播提供了契机.4人员接触得感知、渗透更能潜移默化地向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正是所谓得“润物细无声”.当前,国际间得交流日趋紧密,人们得足迹能够遍布整个地球村.而起到国际交流作用直截了当与外国人接触得要紧是从事外交、外贸、涉外旅游、石油、技术等人士.从事涉外工作或与外国人直截了当接触得人员自身得文化素养、教育水平对文化传播起着关键得作用,而大多数从事此类工作得人员都曾同意过高等教育.追本溯源,高校人文教育与基础英语教育承载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得重任.三、高校教育得怪圈经济得全球化使得英语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和合作得要紧工具.本着有用型人才培养得原则,高校得课程安排及教学重心向技术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两个极端进展,课程设置中删减了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得课程,增加了过多得综合类学科,而综合类学科之中大多涵盖了西方发达国家得历史、文学、以及艺术,中国传统文化被挤出了大学课堂,唯一被保留得涵盖中华传统文化得大学语文课程也在一学期内草草收场.外语教学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过度得强化和渲染,外语成为升学、晋升、人才评价得要紧标准之一.教学重心得转移导致了学生学习重心得转移,师生都把精力投入到了所谓得“工具”科目英语上,忽略了对母语得学习.对英语教育得过分重视导致了西方文化得强势输人,中国传统文化得输出却遭到了忽略.更为悲伤得是,当前得教学体制使我们得外语学得一知半解,而我们引以为豪得方块字却被同化得不中不洋,失去了本来得韵味. 四、建议及对策高校和谐人文环境建设得首要任务在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鉴于当前中华传统文化所面临得危机,高校理应承担起教书育人、振兴中华文化得重任.高校应该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授课方式等方面注重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得教学.1从思想认识上转变观念,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得中国传统知识学习、知识咨询答竞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使中华传统文化深人人心,让青年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得内涵,借以认识民族得根,认识弘扬传统文化得意义,自觉地关怀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2高校中不论文科理科,基础英语中都应该增设中华传统文化得内容,能够必修、选修,或以课外阅读得形式出现,使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变成高校得通识教育.3当前得国际交流中,英语仍然是要紧得工具语言.而中国应试教育得弊端使得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较弱,学生得英语水平还不足以使其自如地将所掌握得传统文化知识转译成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因此,在教材编写时要注重中英文对比,通俗易明白、内容丰富.4授课上采纳双语教学得方式.在英语全球化得浪潮中,掌握英语是必要得,然而进行外语教学不能以弱化和牺牲母语为代价.在传统文化得教学中,母语讲解能让学生听来亲切,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得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得博大精深;而英语教学既训练了学生得外语能力,又能满足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对当代学生得要求.“当一个民族得文化存在,那个民族就存在着.”中国得崛起让世界为之瞩目,中国得强盛更应焕发国人得民族意识,传统文化和民俗艺术应该得到越来越多得喜爱.我们并非文化保守主义者,更非文化殖民主义者,我们期待人类文明在多元共生中平等对话.我们要积极推进东西方文化得交融,完成文化得世界大同,又要保持世界文化得多样性.作为具有诗意情怀得炎黄子孙,作为以后祖国得中坚力量,当代青年一定要保卫自己得精神家园,捍卫国家得文化安全、文化主权,在爱护中华传统文化得同时,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遍全球.在线</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3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5月Vol. 24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2──────────收稿日期:2002-01-07 文化传播与外语教学周丽娉(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北唐山063000)摘要: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好外语必须了解外国的文化。
外语教学中,渗透目的语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语言;文化;目的语文化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2)03-0065-03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播文化的媒介,语言教学必然包含了文化教育。
文化在母语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外语教学中就变得复杂起来。
文化教学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向学生灌输外国文化这一敏感问题。
笔者认为,外语教学中导入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文化既有必要也不可避免。
学习外语并不仅仅是学习这门语言,而实际上是一个既学语言又学该语言文化的过程。
本文试图从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角度论述在外语教学中导入目的语文化的必要性。
一、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汉语中的“文化”一词有多种解释,通常可以理解为人们在某一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有些场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教育、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等。
后者与英语里culture 一词的定义基本相同。
在西方,传统外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目的语文学作品及用目的语写作的能力。
今天的外语教学基本上是以获得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为目的的,交际能力要求能“直观地把握社会与文化法则以及任何话语所包含的意义”,并认为“语言教学应注意到社会、人际和文化等诸方面的因素”[1]。
随着这种教学目的的转变,外语教师已逐渐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因为学生将来需要凭外语的交际能力与来自不同社会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而仅仅通过文学和语法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不足以达到这一目的的。
因为文学只是文化的一个层面。
按照Robinson(1985)的研究,文化包括三大类,即一个文化群体共享的思想(ideas)、行为(behaviors)、产品(products)。
其中思想指信念、价值观、制度等;行为指语言、风俗习惯、饮食等;产品则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工艺品等。
所有这些内容都可以显性地或隐性地、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贯彻在课堂教学中。
所以外语教学里所谓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可以是指“有关目的语文化的任何信息、知识或态度”[3]。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研究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许多年来有丰富经验的外语教师从未忽视过文化教育,只不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语言学的研究没有划分语言文学与文化之间的界限,文化研究没有成为一门专门研究而已。
即使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间,由于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大受欢迎,文化问题也被限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的边缘,外语教学研究逐渐发展成为语言学和文学研究这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二者失去了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
自70年代起,人们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再次产生了兴趣并加以认识。
虽然还有些学者仍局限于纯语言学研究或文学研究,但也有许多教育专家融合了传统的语言研究和近期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并就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这时,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研究这一跨学科研究极其重要。
尽管外语教师对文化研究越来越感兴趣,但在实践中文化教学仍处于从属地位。
文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一点是传统的外语课程过于注重“经典”文学,注重语法教学。
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如果他们太注重语言形式,而忘记了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语言形式的人的话,那么他们就扭曲了语言运用的现实;反过来,如果他们太强调人和社会因素,而忽视了语言形式的细节的话,那么其教学便显得肤浅而无用。
因此如何将文化教学与传统教法相结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于那些试图在外语课堂进行文化教学的人来说,还存在着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比如,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内容里选择什么材料来进行教学,在文化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外国文化持什么样的思想态度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
一种自然的语言只能由同一文化的人群创造出来,并与同一群体的文化共同发展。
不同文化群体创造不出相同的语言;不同的群体即使使用相同的语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那一种语言也会衍化为不同的语言。
比如,当以英国人为主的欧洲移民形成美利坚民族之后,“美国英语”便产生了,它不仅在发音、拼写和某些语法规则等方面不同于英国英语,而且,美国英语拥有大量不同于英国英语的词汇、成语、表达方式等等,于是今天就有了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印度英语等语言。
对于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的理解要从以下几个社会文化角度来考虑:首先,语言是种族和民族特性的重要标志,比如英语的美国化(Americanisms)。
一个群体一旦意识到自身的民族特性,便常常会提出政治地位的要求,并导致民族主义运动,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里最广泛、最重要的特征。
同一语言的不同变体也是民族性的标志,比如英语的各种变体,著名的例子有印度英语、西印度群岛英语以及美国黑人英语和白人英语。
因此语言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最为显著的特征。
其次,语言也常常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例如,Trudgill(1983)的金字塔图解就揭示了英国社会语言和社会阶层的关系。
处于塔尖部分的是上层社会,讲的是“标准英语”,越往下就越接近社会底层,讲的英语就越不标准,文化程度也就越低。
因此语言特征常被用来判断一个人的社会角色,语言也就具备了区分或认同社会文化群体的功能。
再次,在某一特定文化里,语言特征表现了语言环境背景的特点。
语言的主要特征如信息传递的渠道(channel)、代码(code)、形式(message form)和主题(subject matter)等,均受交谈的场景(setting)、参与者(participants)和活动(activity)等因素的制约。
这些关系在不同的文化里各不相同。
例如电话交谈常常能显示场景对语言的影响,什么样的话该讲,什么样的话不该讲,特别是电话的开头和结尾,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则。
英国英语打电话的模式一般为:(1)电话铃响;(2)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3)打电话者要求与某人通话。
法语的通话模式是:(1)电话铃响;(2)接电话者说“Allo”(喂);(3)打电话者报对方号码,询问是否正确;(4)接电话者回答“Oui”(是);(5)打电话者自报姓名,道歉,然后要求与某人通话。
如果英国人按英语习惯给法国人打电话,法国人便觉得受到了冒犯,因为英国人没有自报姓名,也没有因打扰别人而道歉。
相反,英国人接到法国人的电话可能也会感到不快,因为英国人已经自报电话号码,而法国人还要核对一遍。
三、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让学习者获得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
如上所述,每一种语言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会涉及到语言以外的文化因素。
因此,语言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掌握,只有深入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才能很好地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纯语言的教学是不完整的。
尤其是对成年人的外语教学,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容易受母语的影响,对他们的语言教学需要某些文化因素的渗透,如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否则交际双方会感到尴尬或不快。
试看以下中英人士的对话:(1)中国人(非常热情地):Hi, Smith. Where are you going?(嗨,史密斯,你要到哪儿去?)英国人(内心不快):I wish he weren’t so curious about where I am going.(我真希望他不要这样老想知道我要去哪儿。
)(2)中国人:Let me help you with this bag. You’re old. You must be tired.(让我帮你提这个包吧。
你年纪大了,一定会感到累的。
)英国人(不高兴):It’s OK. I can manage. I’m not that old.(没关系,我能行。
我还没那么老。
)(3)英国人: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语很好!)中国人: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得不好)。
英国人:I’m English. I should be able to make the right judgement.(我是英国人,我能够作出正确判断。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尽管中方语言完全正确,但由于不熟悉双方文化差异,生搬汉语语言习惯,使交际受到阻碍。
可见,仅仅局限于语法正确的语言教学是不够的。
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应充分关注中外文化差异,不断渗透目的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使他们在交际中说出或写出得体的外语,从而实现外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1] Barrow. Culture, values and the language classroom, in Harrison, B. (ed.) Culture and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odern.English Publications and the British Council, 1990.[2] Stern,H. 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3] Byram , M. 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Clevedon and Philadelphia: Multilingual Matters, 1989.[4] 胡文仲.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learning another culture[J]. 英语世界,1991,(3).(下转第92页)的形式展示并传播科研成果。
诚然,自然科学学报编辑也应该强化个体学识水平,使自己在学术上有更多的主动权和发言权,但是,理科学报稿件由专家评审依然是今后学报的主流。
由此看来,学报的客观工作规律对文、理编辑的业务要求及侧重点均有差异,探讨学者化问题决不能脱离和忽视这一现实。
参考文献:[1] 吴成福.学术编辑的知识结构模式[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4):111-112.[2] 卜庆华.学报编辑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3] 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4] 陈静.高校学报编辑学者化之管见[J].编辑学报,1996,(2).[5] 姚远,陆祖本,王和平,等.科技进步中的期刊编辑角色[J].荷泽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4):47-63.Scholarilization Differences of Editors betweenLiteral and Science JournalCHEN Jing1, WANG Xiu-lan2(1.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Hebei Shijiazhuang 050091;2.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Hebei Tangshan 063000)Abstract: Great differences lie in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between social science and physical science, which leads to the differences in manuscript edition between literal and science journals. Analyzing objectively the above three difference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cholarilization of the two sciences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each other, but that it should be defined according to every subject’s own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social science; physical science; journal edition; scholarilization责任编辑、校对:任海生(上接第66页)[5] Rivers, W. M.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M]. Chicago: The Press of Chicago University, 1981.Cultural Propag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ZHOU Li-ping(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Hebei Tangshan 063000)Abstract:Languag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culture .It is the load of culture. Knowing the culture well is great beneficial to language learning. So it is necessary to osmoses the culture of target languag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Key Words: language; cultur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责任编辑、校对:高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