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策略——运用思维导图解读论述类文本
整体与部分并举梳理与理解齐飞——论述类文本阅读策略【学习目标】1、学会阅读论述类文本。
2、能快速找出论点、论据、论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文章结构。
【课前预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木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常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高中语文文本阅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第l O期
Nl o0
宣宾学院学报
Junl f ii U ie i ora bn nvr t oY sy
高中语文文本阅读存在的 问题与改进策略
高 正 鑫
( 宜宾市三 中, 四川 宜宾 64 O ) 4 O O
摘要: 目前的 高中语文阅读教 学, 存在“浅阅读化” 主体失衡” 泛概念化” 泛语文化” “ “ “ 等问题 , 急需改变文本 阅读 的对话 方式, 立文拳 阅读的主 树
值, 浅尝辄L, L如此的阅读, 或许可以“ 个性化” 多元化”但却割 “ ,
j 7 稿 日期 :2 0 0 9—0 一I 5 6
合具 体的 语文课堂教学目 标来作思考与 解读, 科学地建构学生 的知识体系, 创造性地探寻解读文本的方法途径, 个性化地挖掘 文本的美学价值和育人功能。如解读《 林黛玉进贾府》 一文, 就 可以另辟蹊径, 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反复出现的“ 这个词, 笑” 比 较分 析不同 人的“ 的不同内涵和表现人物的不同 笑” 作用, 从而 走进人物的内 心世界。 同样, 阅读《 南州六月荔枝丹》 文, 一 也大 可不必用传统的说明文教学方法进行, 而让学生在熟悉文章内 容、 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将全文缩写为一篇30字左右的说明 0 短文, 再与原文进行对比, 这样就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文章引述 诗文和资料对于说明的作用和效果, 又可以将对学生进行提取 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i练巧妙地融为一体, J i l 一石多鸟。 然而, 这些都必须是建立在全面深人地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 做到的。而如果教师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接触一下文本, 根本发现 不了 文本中隐含着的 机要点和关键处, 又怎么能高屋建瓴、 游刃 有余地驾驭文本和组织教学呢? ( 教师解读文本存在“ 二) 主体失衡” 在教学现实中, 不少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 , 心中根本没 有学生, 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征、 生活阅历、 阅读经验等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地解渎, 没有立足 于学生情感上喜欢、 感兴趣、 可接受 、 乐于主动参与等解读点来进 行解读, 实际情况是教师主导甚至是主宰着文本的阅读进程, 进 行不着边际的盲目解读。背离文本 , 背离学生; 没有目标, 没有侧 重; 随兴所至, 随时所为——导致文本阅读中主体失衡的倾向严
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方法新探
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方法新探作者:夏艳丽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20年第03期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应该规范化,不管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目标的设计都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强化课程与生活的关联,彰显现代教育理念与价值。
针对相对传统的经典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基于现代教育的思想,思考作品的历史背景。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文本的解读方法十分关键,而高中阶段涉及的文本解读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全面筛选与创造,加强文本解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高中学生健康成长。
一、细读文本,梳理文本内容和创作结构文本解读不仅仅是围绕教师的教学方案开展的学习行为,还是学生加入学习思考活动的一项责任。
师生共同细读语文文本,梳理文本内容和创作结构,涉及人物、事件、情节过程和描写对象等,还包括文本结构的特征体现与结构形式,给教学的设计提供重点教学信息资料。
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介绍一系列的操作流程,促使学生呈现个性化阅读模式,对文本形成独特的感知,清除文本阅读的障碍,深入了解文本情节与结构形式,师生互动对文本进行细读,可以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比如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此文本的情节设计新颖,所塑造的人物琼珊由于肺炎住院,精神比较差,等待着常春藤叶的落下,即接受死神的挑战。
而画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病人画出常春藤,给琼珊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但是画家却因为肺炎离开人世。
故事情节的构造给读者一种出人意料的感觉,却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要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之后设计对应的问题,调动学生自身思维参与集体合作探究活动。
文本中最触动心灵的是哪一个段落?作者设计的结尾是否合乎情理?最后的常春藤叶怎样挽救病人的生命?画家为什么画出一片叶子?在学生深入分析之后,可以逐步体会小说的主题。
因此,有些学生可能会了解到画家的死去,标志着最后一片叶子的具体形成过程,或者有些学生认为此小说的结构设计比较精巧,彰显着世界中的人性美等,强化文本解读的效率与质量。
高中语文阅读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策略
一、高中语文阅读策略
在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是学生们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
过有效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
效率。
下面将介绍几种高中语文阅读策略,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把握。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要只关
注细节,而是要先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可以通过阅读标题、开头和结尾段落来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再深入细节部分。
其次,要善于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方法。
排比和对比是文章中常
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帮助读
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要留意作
者使用的排比和对比结构,从中获取更多信息。
再次,要注重关键词的把握。
在阅读文章时,要留意关键词和
关键句,这些词语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重点和主题。
可以
通过标记关键词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和理解文章内容。
最后,要多做阅读练习。
阅读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只
有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
适合自己水平的文章进行阅读,同时也可以参加一些阅读训练班或
活动,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通过以上几种高中语文阅读策略的运用,相信同学们在阅读文章时会更加得心应手,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高中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中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功课之一,作为语文科目的一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重要考试。
一、复习策略1. 完整阅读原著复习文学类文本,首先要对原著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这包括对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的原著进行全面地阅读,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对原著有了解,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类文本的内涵和含义。
2. 多角度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多角度地进行分析。
不仅要从文学的角度出发,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还要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够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多维度比较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多维度的比较。
可以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比较不同作者的同一主题的作品,比较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等,从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4. 进行读后感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读后感的分析。
读后感不仅是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更是对作品内涵和意义的把握。
通过对读后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色。
5. 制定复习计划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要结合自己的时间、能力和目标,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任务,并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正。
只有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复习文学类文本的工作。
二、教学有效性1. 选材丰富多样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选取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不仅要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作品,还要包括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2. 重视文本解读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重视文本的解读。
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意义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探究报告
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探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课程目标〞对“阅读与鉴赏〞提出了明确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这一课程目标直接决定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从而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
文本解读,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最便捷、最重要的路径和平台。
在教学中如何解读文本,探寻解读文本的一些根本对策,这既为研究者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提出思路,也努力为一线的教师教学提出可供参考的文本解读方法。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文本解读“是一种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的活动,它不只是对客体把握的技术性(方法论)问题,也是主体存在的根本方式。
解读,是文本理解的起点,侧重于文字、结构以及作者写作背景等的研究,尽量读出文本原意;解,是以文本释义为起点,侧重于文本意义的辨析、评判以及潜在意义的开掘,要求读者有创造性的发挥。
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文本意义的创成过程,目的是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本论文中的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文本的已有内容和学生的已有认识,对文本做出恰切的解读,以此领会作者的写作意旨,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
三、研究目标1. 探求文本解读的方式和策略。
2.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四、研究内容1.探索文本解读的关键点,找到既符合新课改,右适合自己的教学和文本解读的方式方法。
2.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以自己解读文本的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研究对象1. 在文本解读中以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作为解读的策略探究。
在文本解读的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高17级〔16〕班作为实验班,高17级〔11〕〔12〕〔13〕〔14〕〔15〕班为比照班。
2.在高中课本中,分别以小说、文言文、散文各找一篇课文,进行重点解读,并运用于课堂教学。
六、研究方法:1.文献查阅法利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图书馆网站电子图书,搜索与此研究相关的“文本解读〞等相关材料,分析目前研究的现状,从中吸取有参考价值的材料进行整合梳理,寻找新的着眼点进行文本解读。
教好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三大策略!(附教学设计)
教好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三大策略!(附教学设计)吴泓一起学语文4月27日点击上方“一起学语文”可以订阅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了新的要求。
教师该如何选择阅读的材料?教学过程具体又是怎么实施的呢?一起来看看特级教师吴泓怎么说的吧!语文专题学习读“整本的书”的几个问题壹为什么高中阶段学生要读“整本的书”?高中阶段学生要读“整本的书”的结论是我从经验中得来的。
2001年9月,是我教学生涯中第一次在课堂上和学生去读“整本的书”——蒋廷黼的《中国近代史》。
高中阶段,课堂上要让学生踊跃发言很难,语文学科想要占用课后的时间也很不容易。
然而,就是那第一次,在课堂上,我的学生竟然变得侃侃而谈,课后争辩也欲罢不能。
一个月后,每位同学上交了一篇他们认为“没想到我们居然还有思想”的文章。
这些文章在今天看来只能算是“感悟性”短文,与后来学生写的2000字以上的“研究性”长文不可同日而语。
但在这之前,这些高一学生只是会写“我的同桌”“我的老师”“我的父亲和母亲”“我们班上的一件有趣(或有意义)的事”的学生,怎么一夜之间竟有了天壤之别了呢?就是从那时起,我和我的每一届学生都进行着这样“漫长”的读书之旅,而读“整本的书”也成为我们专题学习的常态。
2008届赵敏融同学这样总结说:在专题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有机会完整地读完一本本好书,这些书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孔孟之学、近代的鲁迅小说、当代的诗歌作品、曹禺的话剧,还有外国文学。
在外国文学中,我们学习了不同国家的优秀作品,比如英国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法国加缪的《鼠疫》,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都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大师交谈,而老师让我们有机会与这么多大师交谈。
在读原著的过程中,我们还会买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拓展阅读,这样,一个专题做下来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材料,收获还真不少。
其实,读“整本的书”前辈学人早有论述,这更加坚定了我这样的做法。
教材文本阅读教学反思及应对策略
教材文本阅读教学反思及应对策略教材文本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课程改革已有十多年,课堂教学中“这个文本是什么”的教学思路并未改变,让学生真正形成“这个文本对我意味着什么”的思路,就要牢牢抓住课堂教学的过程,从导入创新、对话意识、调动思维和深度探究四个方面做好应对策略,让语文课堂教學真正行之有效。
标签:教材文本阅读教学反思应对策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形象而又通俗地给阅读教学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这座桥梁,读者才会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立足文本的同时,不能局限于书面文字,通过阅读鉴赏,全面审视和把握作品,品位和体悟作品的深层意义和情感,使读者和作者心灵相通,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文本带来的审美体验。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文本材料都是极具思想魅力和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
学生接受正确的阅读鉴赏教学,能够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形成审美探究能力的目的。
重视教材文本的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石,课堂教学的策略必不可少。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教学变成机械刻板的知识传播。
2.教师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态度,忽略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旁观者。
3.教师在课堂上重自己精读精讲,轻学生速读浏览;重自读自讲,轻学生自我思考。
4.阅读教学成了“满堂灌”,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质疑、提出观点的机会少。
以上表现其实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教学方式。
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反思,“这个文本是什么”与“这个文本对我意味着什么”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
前一个问题是一种判断和解释,从方法上来说,是一种灌输和接受,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说,隐含着答案是唯一的,是有标准答案的。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文本细读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
文本细读是指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阅读和理解,是对文本内容和形式进行全面分析、细致研究的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讨有效的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对文本的深入探究的愿望。
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去进行文本细读,帮助他们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
教材内容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内涵和思想性。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文本,都应该融入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这样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文本分析能力。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过程中,老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具体的文本内容中思考,分析,总结,从而提高他们的文本细读能力。
老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更立体的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设置有效的练习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效的练习环节,如情境演练、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文本细读。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在自主思考的充分交流,学习他人的看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文本细读能力。
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答辩赛、朗读比赛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锻炼的更主动地去进行文本细读,提高他们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外,老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不仅仅是语文课本上的文本,还包括各种类型的书籍、报刊杂志等文本。
通过广泛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文本细读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读书笔记、阅读文摘等练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本细读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顾琴有效课堂教学,指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是当前课改探讨的一个重点课题。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端正教学理念,探究科学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讲授策略运用讲授法教学,教学内容往往由教师以系统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的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因而不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难免形成死记硬背语文知识的习惯。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与传统的高中语文课程相比,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专题性的知识更加完备,语文课堂本身更具开放性,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均衡性和选择性,突出多样性。
这些新特点使教师怀疑,讲授法是否退出语文舞台,目前甚至发展到谈“讲”色变。
但是讲授法并不是一无是处。
因为讲授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语文知识,同时在教师传授的知识和传授的手段比较新颖有趣的基础上,学生的新知识和旧知识容易联系起来,进而形成牢固和完善的知识链。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由于新课程内容标准是以模块专题的方式宋组织教学的,这一方式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生疏的,是原有的初中语文课程基础难以支撑的。
若完全离开了教师的讲授和点拨,学生只能是一知半解,最终只能是一锅夹生饭。
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要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
可以说,没有教师的讲,学生就如同在平地上兜圈子,因为没有经历跋涉,所以就没有智力加工的过程,就没有情感体验的高峰,就不能领略到知识世界的美妙风景。
因此我们不能放弃讲授法,只能是改变与完善传统的讲授法。
首先,要做到三个转变,一个认识。
把握三重身份 贴着文本教学——高中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策略
兰墨 釜 兰舅兰兰 三三
师重点考虑文本 的价 值 内涵 , 教学所 需达成 的 目标 堵塞 了学生个性化 阅读 的空间。 特级教师钱 梦龙说 等。 贴着文本教学 ” “ ,要求 语文老师 在文本解 读过 过 :我在 备课 的时候 , “ 首先考 虑的不是 自己怎样讲 程中, 把握好 三重身份的关系 。
邦 比例 ’ 1 非重点 , 中0( ' 1 简略处理 。 ) 3 比较拓展 , . 链接 生活 , 华 自 升 我 列表 比较英 国君 主立 宪制 和美 国民主共 和制
的异同 , 结合我国的 民主政治建设 , 谈启发 , 实情 落
【 问题 探究 4 根据材料思考美 国还存在什么矛 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 。 】
本” 间, 之 应该有 三种 身份 : 一是读者 身份 , 师珍 教
毋庸 置疑 , 教学 参考 书是教师 的好帮手 。 中 视并保 留自己最初阅读 的体验与感受 ; 书 二是学生身
教师 以学生的视角来 阅读 ; 三是 教者身份 , 第 教 收集 的丰富资料 能帮助 我们更好 地理解 和研读文 份 ,
一
文 章 , …有 时 候 自 己在 阅 读 中遇 到 难 点 , 计 学 … 估
、
以读者身份 “ 贴着文本” 认 真读懂文本 。 , 品 生也会 在这些 地方 遇到 , 就设 计几 个 问题 , 让学 生 多想想 。语文教 师要 多做换位思考 , ” 设想如果 自己 会遇到什 么困难 , 需要教师提供什 么帮助 , 等等 ; 而
宝玉 这两位贾 府舞 台上 的主 角在相 同的叙事模 式 师不 是 只给学生 讲 书的 。语 文老 师是 引导学 生看
下 的不 同点 。 出场 的“ 从 先声夺人 ” 到两人 的“ 包装 、 书 、 书 的。 读 一篇 文章 , 学生也 能粗 略地看 懂 , 可是 容貌 ”直到两人 的表演 , , 老师都 品读 出一个 “ ” 假 而 深奥些 的地 方 , 隐藏在 字 面背后 的意义 , 他们就 未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文本细读实施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文本细读实施策略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文本细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文本细读是指对一篇文章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包括对文本的主题、结构、语言、意图等方面进行细致的阅读和解读。
为了有效实施高中语文文本细读,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文本材料。
优质的文本材料应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名人演讲、时事热点等作为文本材料,这些材料既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又有实用性和教育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维激发。
针对不同的文本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对于文学作品,可以采用拨云见日、挖掘主题、审美阅读等策略,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
对于时事热点,可以采用问题导向、辩证思考、观点论述等策略,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对于名人演讲,可以采用分析演讲结构、挖掘修辞手法、评价演讲效果等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注重启发式提问。
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读。
启发式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对于一篇文学作品,可以问学生:“你认为作者的故事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或者“你觉得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个主题?”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
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互动。
文本细读不应只是教师的一种讲解,而应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
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文本的解读和探讨。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文本细读。
传统的课堂讲授虽然重要,但也可以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展示、网络讨论等形式。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平台等手段,向学生展示文本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也心驰神往 。 条件允许 的话 , 可 以配上音乐 , 请学生带着
感情 朗读全文 , 让学生在音乐以及美文的引导下走进那
个美妙的月夜 , 使学生领会作者 的爱荷之心。
三、 对比阅读 。 把握整体——以屈原的《 离骚》 节选 品总是包含着甚至是开掘不尽的意义的 , 有的意义 只可
为例
意会不可言传 , 就连作者 自己也说不清楚 ” 。 文本细读是
定 的含 义 。
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 弥望的是 田田的叶子 。 叶子出
3 . 重视文章整体的衔接 。 文本细读还应将文本解读 水很高 , 像亭亭 的舞女 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 , 零星地点 重点放 到文本 内部的组织结构上。 文章本身就是一个通 缀着 些 白花 , 有 袅娜 地 开 着 , 有 羞 涩地 打 着 朵 儿 的 … …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 , 如梵 过句子联系紧密的整体 , 如古典名著《 红楼梦》 , 小说字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 让人不 字有玄机 , 处处埋伏线 , 如果没有文本细读 , 那么也就不 婀玲上奏着的名 曲。作者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 ,
解 读 文章 的意 义 。
I . 立足于文本 自身。 文本细读强调文本作为独立的
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 了身临其境 的体验 , 对于作者的所
2 . 重视文章语境对句义的影响 。 文本细读强调应将 思所想就会把握得更到位。阅读 中, 师生可以通过文章 句子放在文章 中, 联系前后段落的 内容 , 理解句子 的意 的“ 文眼” 还原情景 , 也可通读全文 , 整体把握 。 高中语文 思。 正是这种联系 , 每句话甚至每个字 、 词都有其 自身特 教材 中朱 自清的《 荷塘月色》 一文对荷花有段这样 的描
语 教 学 中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分析与解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分析与解读
简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各种文本的分析与解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深入理解和探究文本,学生可以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第一部分:为何进行文本分析与解读
1.理解不同类别的文本(小说、诗歌、报告等)对培养综合阅读能力的重要
性;
2.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提高学生使用语言表达观点和思想的突出能力。
第二部分:如何进行文本分析与解读
1.文本类型和风格的识别与理解;
2.观察并研究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3.深入挖掘文本中隐藏的象征、意象和隐喻;
4.分析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以及结构安排等元素;
5.探究背景知识对于理解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本影响;
6.运用不同阅读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第三部分:文本分析与解读对教学的影响
1.培养对文本深入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在写作中使用文学技巧和手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4.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应用。
结论
通过适当的文本分析与解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文本类型,并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启发。
这将为他们提供扎实的语言基础,培养出出色的阅读、写作和思考能力。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文本分析与解读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环。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探析——从认知到实践的有效策略高中语文,是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不单承载着语言文字的学习,更蕴含着思想、文化、审美等方面的深层内涵。
高效稳定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有效提升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一、认知层面:再理解语文学习的本质高中语文学的本质是理解与表达。
理解是指对文本内容、语言表达、思想内涵的深入分析和解读;表达则是将理解转变为文字,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
并且,高中语文学习应该摒弃机械的记忆和背诵,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具体方法:从理论到实践的比较有效策略1. 文本解读:深刻思考,突破文本限制整体把握:认真阅读理解,了解文体特征,最终形成文本框架,确立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细节分析:仔细研读重要的词句,分析文章结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观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
联系背景:深入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社会环境等因素,深度理解文本内涵,拓展思考维度。
2. 语言表达:精准表达,提升语言能力积累素材:广泛阅读,积累知识词汇、句式、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
模仿练习:学习优秀作品的语言风格,尝试运用不同语言技巧表达个人想法。
写作训练:坚持写作练习,逐步积累写作经验,提升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准确度和逻辑性。
3. 文化积淀:博采众长,提升文化素养阅读经典: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感受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丰富个人文化底蕴。
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思考当前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参与活动:积极参加演讲、辩论、朗诵等活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文化自信。
三、学习建议:方法灵活,个性化学习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精于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网络资源等,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积极提问:勇敢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学习问题。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意义和内涵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一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培养文本细读能力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仔细阅读一篇文本。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接触不同题材和风格的文本,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阅读任务,督促学生养成每天的阅读习惯。
二、提高语文知识水平语文知识是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和巩固。
可以通过视频教学、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三、注重文本分析和思考能力文本分析和思考能力是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的重要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表达和意义等方面来把握文本的内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子和段落等,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是培养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读书俱乐部、阅读比赛和文学论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其他阅读者交流和分享阅读体验。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深入思考能力。
五、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性是培养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和成就感。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文本解读五视角
odern chinese备教导航文本的解读是一切阅读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
审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在文本解读方面存在着种种弊端。
为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从语文学科本位、编者意图、文本教学价值、拓展教学资源、主题多元化五个视角来准确解读文本的五种方法,即“聚焦文字”“把握意图”“凸显核心价值”“拓展资源”“主题多元”解读法,以期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师生通过观照文本、体验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的过程。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一切活动的前端,又是阅读教学的终端。
因此,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解读方法,是能否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的关键,它关涉教学目标的定位及实现,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实施,阅读教学效果的高与低。
可以说,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笔者在听了较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之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归纳了以下五种解读文本的方法。
一“聚焦文字”解读法文本解读应回归语文学科本位,忌重人文而轻语言。
语文课应是基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教学内容的建构要依据语文的本体,语文的本体应是“语文味儿”,于漪老师说:“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切、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在一边。
”有老师上《我与地坛》,整堂课围绕三个问题开展讨论:“当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应该怎样好好活?”“回忆自己有没有做过对不起妈妈的事情,以‘妈妈,请原谅我!’为题写一片段。
”“怎样理解作家刘墉的‘中学时期是孝顺父母的最好时期,等你功成名就再来孝顺父母时,已经来不及了?’”很显然,这堂课没有引导学生花时间去细读文本,而是对文本走马观花,忽视了对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浸入与体验,忽略了文本是如何通过遣词造句来表现作者从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以及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中领悟到生命真谛的内容,而是花了几乎全部的时间诠释母爱这一主题。
应在传授语文知识、锻炼学生以语言为载体的理解力、判断力、欣赏能力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而不能缘木求鱼,舍本逐末,抛弃品味语言这个重要环节。
高考语文复习:课堂教学中文学类文本的鉴赏策略
高考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文学类文本的鉴赏策略一线教师不得不承认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令人沮丧的现状:同学们对文学作品非常感兴趣,但是却对课堂上的文本教学感到索然无味。
在这种现状下,老师们转而求助于新式的媒体、翻新的活动来吸引同学们的目光,企图用“新式活动”增强对“旧式知识”的吸收,却少有考虑到,或许,我们所教授的“旧式知识”一直以来都将文学文本本身的魅力遮蔽了。
老师的文本解读无法挖掘文学的内在奥秘,学生的实践活动无法体会文学的真正魅力。
不触碰到文学类文本的特殊性,任何努力都无异于南辕北辙。
一、从三大类文本的异同看文学类文本的特殊性1.三大类文本的学业质量描述:“理解”与“鉴赏”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阅读与鉴赏”是主要的实践方式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的“学习要求”提出了中学生需要学习阅读的三大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
从文本的功能意义上看,前两者侧重于“实用价值”,追求科学上的“真”和道德上的“善”,属于理性的范畴;后者侧重于“审美价值”,追求艺术上的“美”,属于感性的范畴。
此外,在《标准》的学业质量描述中,对于“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所用的关键词是“理解”,而对于“文学类文本”,所用的关键词随着水平要求的提高,呈现出由“欣赏”到“鉴赏”的转变。
属于实用价值的“真”“假”与“善”“恶”以理性为核心,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因而可以被人们“理解”。
“真”就是“真”,不可能是“假”;“善”就是“善”,不可能是“恶”。
正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不是179°,也不是181°。
属于审美价值的“美”“丑”则以感性为核心,其程度甚至性质(是美的,还是丑的?)均因人的审美素养而异,因而需要被人们“鉴赏”。
所谓“鉴赏”,是一种超越实用价值的审美价值上的“鉴别”和“欣赏”。
在艺术的领域,“真”与“善”也可以是“丑”的,“假”与“恶”可以是“美”的,曹禺的《雷雨》中,繁漪从道德层面看,是个品性败坏的女子;但从艺术的角度看,她对于冷漠的家庭的反抗和对于美好爱情的强烈追求,却令人动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有效策略
【摘要】文本解读,总体来说就是对一篇文章、诗歌或者句子进行感情上、写作手法上的分析。
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文本解读有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从大量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当今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有着很大的误区,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育方法不正确等,结果造成文本解读不能发挥到应有的作用,起到应有的效果。
本文将从高中文本解读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两个方面去阐述,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键字】文本解读语文
阅读教学是一个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三重沟通的教学过程。
如果老师文本解读质量高,深度和广度高,就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同学树立一个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交流。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教育平台下,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的弊端显而易见。
本文将全面进行分析。
一、高中语文文本解读中出现的问题
1.文本解读及考查的局限性。
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层次都与整个文章有着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段落、中心思想、修辞手法等这些具体细节进行分析,只是让学生单纯通过一篇文章去解读。
但是最有效果的文本解读是将文章放在整个大环境里去分析,例如,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当时发生的社会背景、作者当时的生活现状及情感状态等,了解了这些后,学生才能对文章有一个更深的感悟。
许多著作和文章只有对这些背景知识有了具体的了解,才能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例如,对《红楼梦》这本书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受大家关注的领域,因为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老师在引导学生对这篇文学著作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指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曹雪芹的家庭背景。
当时曹雪芹处于落魄的状态,他从家境显赫到落魄少年,走过了一段曲折的人生历程。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开始执笔写《红楼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大家庭从繁荣到衰败的全过程,也将一些人性上的弱点和优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只是单纯的从一个家庭去分析,而不是结合写作背景去分析,就会有很多局限性,不能体会到这本著作的美妙之处。
语文教育本身是一件高雅的学习,但是如果继续延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文学界的长久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大家如果只是重视文章表面,就不能产生有深度的思考,思考力的丧失,对于整个民族来说都是不利的。
2.以传统政治眼光解读,而不是艺术解读。
很多教师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常常用政治化的眼光去解读,使解读变得单调、枯燥、乏味,缺乏对文本进行人性化的分析解读,而且往往容易忽略从艺术的角度进行解读。
这些老师本身不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在教学时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只是一味沿袭前人的想法。
例如,《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解读,这个作品主要是对封建社会统治者虚伪丑陋的嘴脸和腐朽无能的本质进行无情地揭露与批判,如果这样去想,这篇文章从美感上来说就降低了许多档次。
在众人不敢说实话的
时候,只有一个孩子在众人面前说出了事实,就是皇帝其实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大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只有一个孩子从最真的角度去看问题,人性本身就是简单的、美好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美好和简单很多都发生了扭曲。
作者通过这样的表达,不仅就是为了对人性弱点进行鞭挞,更主要的是倡导人们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提出了弥补人性弱点的良方——保持一颗童心,守住人格尊严的底线。
二、文本解读弊端的应对策略
1.鼓励参与者的发散性思维。
这里不仅仅是指学生需要发散性思维,老师也是。
文本会有不同的体式、风格和结构图式,我们的对话内容和方式便会因体而异,我们的阅读策略也会因“文”而作合适的调整。
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俗话说,一千个读者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仅仅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自己要对文章进行全面的思考,而且还要鼓励学生的自由发挥。
如,对《岳阳楼记》进行解读时,我们一般主要注重的是对范仲淹的解读,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赞赏不已,只有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更好的引起同学们的觉悟。
应试教育在学生的生命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真正对它们的人生起到影响作用的,就是这些在大量阅读中的道德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带动大家的课外阅读热情。
首先,文本阅读应该成为阅读主体的生命需要。
许多语文教师常常谈到这样一些现象,语文水平高的学生大都得益于课外。
有的课文,学生在课外读得津津有味,一拿到课堂上就提不起兴趣。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课外阅读本身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阅读文体,这样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有浓厚的兴趣,也更有探索的精神。
阅读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如果失去阅读的兴趣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所以,要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就要把课外阅读的这种“真实性”引进课堂,使之成为阅读主体的真正需要。
通过以上分析,已经能大概看到高中文本解读的一些弊端。
希望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大家能提高教学水平,让教学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的目的。
只要用心教学,我们相信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一定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