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合集下载

附子泻心汤证案

附子泻心汤证案

附子泻心汤证案
附子泻心汤证案
谢某某,女,24岁,文书,广州市人。

2000年6月27日初诊,心悸,胸闷,心烦,失眠,口臭,伴恶寒身痛,肢凉,参加自学考试,心理压力大,思想难以集中。

查:舌红苔黄腻,脉沉细,心率95次/分钟,可闻及早搏2~3次/分钟,ECG(心电图)示“心肌劳损”,甲状腺功能检测示FT4(游离甲状腺素)增高。

虽炎炎夏日,患者身着长裤厚衫。

辨证为外寒内热,与附子泻心汤加味:熟附片12g(先煎),生大黄15g,黄连10g,黄芩10g,太子参30g,生地20g,炙甘草15g,3剂。

7月4日二诊:诸症明显减轻,再进4剂,病情持续好转。

守方调理20余天,诸症消失,复查ECG正常,并顺利通过考试。

按语:患者由于平日体质素差,近年以参加自学者考试,工作紧张,心理压力大,肝气不舒,郁久化热,木旺克土,脾虚生湿,致湿热内蕴,心、肝、胃火上炎,故见心烦失眠、口臭;胸闷乃由湿热阻滞,心之气阴不足所致;恶寒、肢冷、身痛,缘于卫阳不足,经脉、肌肤失养,实为寒热错杂,虚实挟杂之证。

与寒温并用之法,取附子泻心汤温阳泻热,佐参、地、草,仿炙甘草汤之意,以固本养心通脉,方证相合,故能取效。

附子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附子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附子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1. 附子汤简介附子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其原始出处可追溯到《伤寒杂病论》。

附子汤由多种中草药构成,其中以附子为主要成分。

该汤剂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温阳补虚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冷引起的病症。

2. 附子汤的功能主治附子汤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可用于治疗以下病症:2.1 阳虚体寒•体寒明显,手脚冰凉;•腹部胀满,喜欢暖食;•畏寒怕冷,容易感到乏力;•口唇发绀,容易患胃痛或腹泻;•睡眠不安,容易感到疲倦。

2.2 腹胀脘痛•腹胀感明显,疼痛呈阵发性;•喜欢按摩腹部以减轻疼痛;•胃区疼痛,伴有恶心或呕吐;•脘腹区胀闷,且不喜欢压紧。

2.3 寒凝心胸•寒凝心胸,疼痛加重;•双下肢水肿,容易感到压迫感;•口唇发绀,指(趾)尖发绀;•呼吸困难,脉搏加速。

3. 附子汤的用量根据中医的推荐,附子汤的用量如下:•附子:3克,研碎或切片;•干姜:10克,切片;•炙甘草:3克,研碎。

将以上药材放入适量水中煎煮,煎至剩下约1/3的量时,即可服用。

温服为宜,不宜空腹服用。

4. 注意事项在使用附子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按照推荐用量使用,不要超量;•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慎用;•忌与酒类、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同时使用;•在使用前请咨询中医师或药剂师的建议。

5. 结论附子汤作为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中药汤剂,具有温阳补虚的功能主治。

它在阴寒体质、腹胀脘痛和寒凝心胸等病症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为了保证安全和有效性,使用附子汤前应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并遵循正确的用量和用法。

《伤寒论》——附子泻心汤

《伤寒论》——附子泻心汤

《伤寒论》——附子泻心汤【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诠释】此条承上文,仍属热痞之例,热痞特征是胃膈积有无形热邪充斥中上焦,热在上,郁于中,气痞满塞·按之濡软。

照此不会出现恶寒汗出的症状,之所以出现之.--是发汗太过,损伤表阳:二是卫阳素虚,无力御寒,这种阳虚于外,热浮于内的心下痞,施以附子泻心汤,寒热并用,虚实兼顾,以达热解则痞消:温阳则寒除。

【治法】泻热消痞,固护表阳。

【方药组成】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附子1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服法与禁忌】上药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奥,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经方方论】本方是大黄黄连泻心汤加炮附子组成。

义在消热痞·温表阳。

取附子汁浓味厚,扶阳固表,祛除表寒。

本条煎服法与众不同,用麻沸汤浸渍大黄黄连泻心汤,兑人浓煎附子汁服,其义深奥。

非熟知药性之理和精确辨证之程度,难达如此境界,仲景真大医也。

方义:本方由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附子而成。

方中大黄清泄脾胃无形邪热。

黄连清中焦邪热,黄芩清上焦邪热。

用麻沸汤浸渍,取其气清轻上扬,免其味重浊下泻,以泄中焦邪热。

附子久煎别煮取汁,使辛热药物充分发挥其温肾壮阳,顾护卫气之功。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桂枝入参汤、五苓散、大柴胡汤、十枣汤与附子泻心汤都可治疗心下痞满,半夏泻心汤主治中虚湿热痞证,病以痞满,呕利为主;生姜泻心汤主治中虚湿热痞证兼有食滞水气,病以痞满,干噫,食臭为主;甘草泻心汤主治中虚湿热痞重证,病以痞满,利下不止,少气为主;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脾胃热痞证,病以心下痞满而灼热为主;旋覆代赭汤主治中虚痰饮病证,病以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为主;桂枝人参汤主治脾胃虚寒病证,病以心下痞硬,喜温恶寒为主;五苓散主治水气痞证,病以心下痞满,口渴,小便不利为主;大柴胡汤主治胆胃热结痞证,病以胸胁苦满,心下痞硬为主;十枣汤主治悬饮阻塞心下痞证,病以胁痛,短气为主;而附子泻心汤邪热内郁,而表阳虚,病以心下痞满,恶寒为主。

经方清热剂附子泻心汤

经方清热剂附子泻心汤

经方清热剂附子泻心汤清热剂附子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伤寒论》。

具有《伤寒论讲义》:泻热消痞,扶阳固表之功效。

主治阳虚热结,心下痞闷,恶寒汗出,脉沉者(《伤寒论》:伤寒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简明医彀》:心下痞,恶寒汗出,有阳证仍在,又见脉沉,足冷身重;《张氏医通》:寒热不和,胁下痞结;《类聚方广义》:老人停食,瞀闷昏倒,不省人事心下满,四肢厥冷,面无血色,额上冷汗,脉伏如绝,其状仿佛中风者,谓之食郁食厥)。

歌诀附子泻心用三黄,寒加热药以维阳。

痞乃热邪寒药治,恶寒加附治相当。

大黄附子汤同意,温药下之妙异常。

组成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两(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用法用量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二次温服。

功用《伤寒论讲义》: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主治阳虚热结,心下痞闷,恶寒汗出,脉沉者(《伤寒论》:伤寒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简明医彀》:心下痞,恶寒汗出,有阳证仍在,又见脉沉,足冷身重;《张氏医通》:寒热不和,胁下痞结;《类聚方广义》:老人停食,瞀闷昏倒,不省人事心下满,四肢厥冷,面无血色,额上冷汗,脉伏如绝,其状仿佛中风者,谓之食郁食厥)。

方义本方即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附子而成,为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之剂。

方以芩连大黄苦寒清泻阳明胃肠之热痞,附子辛热,扶阳固表以止汗,名附子泻心汤者,强调扶阳固表之重要耳。

是以本方为治热痞兼表阳虚者。

运用1.消化系统:凡热邪内结,而兼阳虚者,如上消化道出血、胃肠溃疡病、肠炎、慢性痢疾、复发性口腔溃疡、沙门菌感染症、习惯性便秘;2.循环系统:高血压、脑血管溢外者;3.泌尿系统:慢性肾功衰竭、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小动脉硬化症、多囊肾、痛风性肾病、狼疮性肾炎、氮质血症等;4.其他: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胃炎、口腔溃疡、牙痛、肝性血卟啉病、齿衄、多发性毛囊炎等。

附方名称:黄连泻心汤组成:黄连、厚朴、干姜各五分,甘草三分,人参、半夏、生姜各一钱用法:水煎服主治:痞满出处:《证治汇补》卷五名称:生姜半夏泻心汤组成:生姜、半夏、枳壳、厚朴、人参、川连、甘草主治:伤寒,汗下早,痞满出处:《伤寒大白》卷三名称:黄连泻心汤组成:黄连(姜汁炒)一钱,姜半夏一钱五分,酒炒黄芩一钱,干姜八分,人参一钱,炙甘草五分用法:加大枣二枚,水煎服主治:伤寒吐利并作,邪在上者出处:《医方简义》卷二重要文献摘要《伤寒论》:“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附子泻心汤的功能主治

附子泻心汤的功能主治

附子泻心汤的功能主治1. 附子泻心汤的概述附子泻心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附子、大黄、桂枝等药材组成。

它在中医理论中被用来治疗心脏病和相关症状。

本文将介绍附子泻心汤的主要功能和主治疾病。

2. 附子泻心汤的功能附子泻心汤有以下主要功能:•温阳祛寒:附子是本方的主要药材之一,具有温阳祛寒的作用。

它可以温暖心脏,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寒凝于心、寒湿停滞的情况非常有效。

•活血化瘀:大黄是本方的另一重要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它可以疏通经络,消散血瘀,有助于改善心脏病患者的血液循环问题。

•安神平肝:桂枝是本方的辅助药材之一,具有安神平肝的作用。

它可以缓解心脏病患者的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有助于平稳心情、舒缓肝郁。

3. 附子泻心汤的主治疾病附子泻心汤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3.1 心脏病由于附子泻心汤可以温阳祛寒、活血化瘀,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病的治疗。

具体的主治症状包括:•心脏痛:附子泻心汤可以舒展心脏周围的血管,促进血液流通,从而减轻心脏痛的症状。

•心律失常:附子泻心汤可以调节心脏的节律,恢复正常的心律,对于心律失常有一定疗效。

•心悸胸闷:附子泻心汤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排血功能,减轻心悸胸闷的不适感。

3.2 心血管系统疾病附子泻心汤也适用于其他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包括:•冠心病:附子泻心汤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供血量,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

•高血压:附子泻心汤可以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血压。

3.3 其他病症除了心脏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附子泻心汤还可以治疗其他病症,如:•神经衰弱:附子泻心汤可以安神平肝,舒缓神经紧张,对于神经衰弱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消化不良:附子泻心汤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蠕动,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痛经:附子泻心汤可以活血化瘀,舒缓经期疼痛,对于痛经有一定缓解作用。

4. 使用注意事项使用附子泻心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本方剂属于中药内服剂型,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使用。

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

泻心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处方】
大黄、当归、芍药、荆芥、麻黄、甘草,各一钱半。

白术,三钱半。

【功能主治】
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至一钟,去滓,不拘时温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别名】
三黄泻心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处方】
大黄10克黄连黄芩各5克
【功能主治】
泻火解毒,燥湿泄热。

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绪;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50毫升,顿服之。

【备注】
方中黄芩泻上焦火。

黄连泻中焦火,大黄泻下焦火。

三焦实火大便实者,诚为允当。

由于三黄之性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对湿热内蕴而发的黄疸,也能主治。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通过以上对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有没有副作用的讲解,相
信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是更深的了。

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自己是否能服用泻心汤。

泻心汤总结

泻心汤总结

泻心汤总结简介泻心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汤剂,由黄芩、黄连、黄柏、黄连等多种草药组成。

它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清热解毒汤剂,具有清热泻火,解热毒,清热除湿的功效。

在中医临床上,泻心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烦不宁、口渴咽干、大便秘结等症状。

组方泻心汤的组方包括以下草药:•黄芩: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茯苓:10克•泽泻:15克•枳壳:10克适应症泻心汤适用于以下症状:1.心烦不宁:泻心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调整人体心理状态,缓解心烦不宁、心悸等症状。

2.口渴咽干:泻心汤中的黄柏、黄连等草药有清热泻火的效果,能够缓解口渴咽干、口干舌燥等不适症状。

3.大便秘结:泻心汤中的泽泻具有通大便的作用,能够缓解大便秘结、大便干燥等问题。

4.湿热痰火:泻心汤中的茯苓能够清除体内的湿气,具有清热除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痰火引起的症状。

用法用量将泻心汤中的草药加入适量的清水中,煎煮30分钟,过滤出药液,分2次服用。

成年人一次服用一半的药液,每日2次;儿童酌减剂量。

注意事项1.孕妇禁用:孕妇在使用泻心汤前应咨询医生,遵循医嘱进行用药。

2.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在用泻心汤期间,应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酒精等。

3.预防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对泻心汤中的某些草药过敏,应先进行过敏试验,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4.少量多次服用: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不同,可酌情调整用药方式和剂量。

总结泻心汤是一种中药汤剂,通过黄芩、黄连、黄柏等多种草药的组合,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除湿等功效。

它适用于心烦不宁、口渴咽干、大便秘结等症状,并可辅助治疗湿热痰火引起的病情。

在使用泻心汤时,应根据医嘱进行用药,并注意禁忌事项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该汤剂。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我发现太多的人喜欢喝酒,吃一些麻辣的东西,又爱吃冰淇淋,喝冰冻的饮料。

这一热一冷到体内,时间长就是寒热错杂,寒留在脾肾,热留在胃和心肝,那种饮食不当引起的热,全部郁结在人身体中间,阻隔着肾水不能上升,肺气不能下降。

你观察一下你身边人,好多人稍微吃点饭,肚子就涨,一张嘴满嘴口臭,拉肚子还经常上火,小便黄的像浓茶一样,怕冷还容易出虚汗。

最主要的是顶个大肚子。

这大肚子,容易腹胀,在中医上叫做“心下痞”,这个时候可不能服用一些去火药去火,去火药伤人阳气,肚子只会更大。

更不能用补药,那样只会更加上火。

治疗这种寒热错杂,泻心汤很厉害,然而泻心汤里面效果最好的就是《金匮要略》附子泻心汤:“大黄30黄连12 黄芩15 制附子25,先熬附子,以麻沸汤冲洗三味,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这个药除了附子,别的是不用熬的。

麻沸汤就是开水,用开水冲泡大黄、黄连、黄芩,然后把水扔掉,倒入滚烫的附子汁,这药就可以喝了。

这个方子非常非常伟大,不知道甩了西医几条街,大黄、黄芩、黄连没有凹过,它的药性就轻盈往上飘,一下子把上边的火给去掉,人也不再口臭不再上火。

附子熬过,它药性就沉重往下走,补了脾和肾。

这样一来,寒热平调,热气一散,喝酒引起的大肚子一下就没了。

大黄、黄连、黄芩,就是著名的三黄片,但是你最好不要吃那个东西,没有附子这种温补的药相助,三黄的苦寒非常伤人阳气的。

张仲景的每一样药,熬制方法都很合理,无可争议,搭配的非常巧妙,让人拍案叫绝!收起。

《伤寒论》113方——附子泻心汤

《伤寒论》113方——附子泻心汤

论;结胸病为表阳⽽内陷,痞证者为⾥阴之逆冲,俱因误下,俱在胸膈,当分清阴阳之偏,外感内伤之偏。

痞与结胸者,观其医案,没有误下,也有此病。

4 痞证的定义:阳⽓郁格,必⽣上热,阴⽓凝结,必⽣下寒,寒热相逼,⼆⽓搏结,则⼼下⽯硬。

此⼼下⽯硬,就是痞的证状,结热就是病理。

⽽这个痞者,就是甲⽊不降,痞结胸膈之义。

甲⽊化⽓于相⽕,第⽈泻⼼者,相⽕以君⽕为主也。

胃⽓不降,胸膈壅塞,经⽓郁遏,甲⽊痞结,则为胸痞,⽽治则为泻⽕,⽕泻则胃降,甲⽊顺降,则痞结得解。

(重复,⼼下硬满是甲⽊经⽓上逆痞结,但不是少阳经外感之病,区别在六经系统性的少阳伤寒与结构性中⽓升降胃逆胆痞之别。

是胃逆胆痞,但不是六经的少阳经病,后学少阳经柴胡汤则知)
5 附⼦泻⼼汤——胸脘痞闷(上热下寒)
桂枝去芍药汤——胸膈满闷(外感⾥虚)
吴茱萸汤————呕⽽胸满(此是胃寒)《⾦匮呕吐》。

五运六气解方剂——附子泻心汤

五运六气解方剂——附子泻心汤

五运六气解方剂——附子泻心汤《伤寒论译释》“此汤治上热下寒之证,确乎有理,三黄略浸即绞去滓,但取轻清之气,以去上焦之热,附子煮取浓汁,以治下焦之寒,是上用凉而下用温,上行泻而下行补,泻其轻而补其重,制度之妙,全在神明运用之中,是必阳热结于上,阴寒结于下用之,乃为的对。

若阴气上逆之痞证,不可用也。

”本证因无形之热聚于心中,气机痞塞,则见心下痞。

胃气主降,能助心火下行;脾气主升,能助肾水上济。

脾胃枢纽气机升降失常,影响心肾相交,心火不得下降或下降的道路不畅,出现心火亢于上,下焦肾阳得不到心火的温煦出现下寒,最终出现心肾不交、上热下寒的症状表现。

同时肾阳虚衰,导致表阳卫阳不足,患者出现恶寒汗出的表证。

心火亢盛则心烦,口干口渴,咽喉疼痛,甚至口舌生疮,牙痛,齿衄,面部长痤疮、疖子,耳鸣,脱发,目赤,上半身出汗等。

肾阳虚寒则腰酸怕冷,下肢发凉,小便清长等。

方用附子泻心汤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大黄、黄连、黄芩苦寒入心泻热,而用浸渍绞汁,取其味薄气轻,以清泻上部邪热而消痞。

附子大辛大热归肾经,别煮取汁以取辛热厚味,温补阳气。

四味相合,寒热并用,共奏泻热消痞,扶阳固表之功。

尤怡曰:“方以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

”诸药合用使心肾上下交通,水火既济,气机升降恢复正常,心下痞自消。

刘渡舟先生曾治过一个 28 岁的男性患者,背部热如炭火,上身多汗,牙龈经常出血,烦躁不安,一派上火的症状。

但从小肚子以下却发凉,像泡在冷水之中,以致经常发生阴囊收缩,大便长期不成形,小便次数多,每周还有遗精 2~3 次,又一派肾阳不足、下焦寒凉的表现。

这个患者在当地吃过很多药,由于有遗精,不少方子都是补肾固涩的药,收效都不明显,专程来北京请刘渡舟看病。

综合病人的症状表现,属于上热下寒,予附子泻心汤原方。

服3 剂,大便就成形了,背部热大减,汗出停止,小肚子转暖,阴囊抽动消失,继续服3 剂,症状全部治愈。

附子泻心汤---清热泄痞,扶阳固表

附子泻心汤---清热泄痞,扶阳固表

附子泻心汤---清热泄痞,扶阳固表附子泻心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6g 黄连3g 黄芩3g 附子3g 上3味,制法同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单煎取汁,兑之温服。

(功效)清热泄痞,扶阳固表。

(主治] .主证: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痛,恶寒汗出。

副证:脉沉细,舌质淡,苔薄黄。

注:临证应用,本方证除心下痞满,恶寒汗出之外,尚有时出现心烦不宁,四肢冷,便秘,溲赤,苔灰黄相杂等症。

医者宜多思之。

(临证加减)1。

本方证兼见痰热结于心下者,酌加黄连、陈胆星,全瓜蒌。

,2.慢性痢疾,寒热错杂者,本方合白头翁汤加赤石脂。

3.慢性结肠炎,寒热交结,兼见脾虚者,酌加党参、白术、茯苓健脾之味或合黄土汤。

4.附子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若腹胀痛甚窜两胁者,加醋柴胡,炒枳壳;呕恶不能食者,加佛手,白蔻仁;气短无力者,加炒山药,炙黄芪;大便软者,易生大黄为熟大黄;若有表证则先解表。

5。

附子泻心汤治疗神经性头痛:用本方收到较好效果。

认为应用附子泻心汤必须掌握恶寒、自汗出,舌质淡胖、苔黄厚或厚腻且润,色必晦暗无光,脉濡数或洪数,重按无力等临床措征。

6。

大黄附子泻心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痛:用生大黄、附子(另包煎透)、黄芩、干姜各lOg,半夏、木通、白芷各12g,茵陈、干姜各lOg,川芎各15g,滑石30g,黄连6g。

随症加减'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云南中医药杂志,1995,f3,:30-31]7.附子泻心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病者表现为面色咣白畏寒肢冷,溺清,大便秘结,腹胀满,恶心吐,舌苔厚腻,口有氨味,血肌酐、尿素氮皆高于正常值1至数倍。

用此方附子温助肾阳,三黄清泄热毒,加一些活血祛瘀之品如桃仁、赤芍、丹参等,不少病例取得良好疗效。

[中国中医药学报,1994,c2,:3] .8。

五泻心汤治疗外感引起腹泻:本组病例分五型,分别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防风、芥穗、苏叶、大枣;附子泻心汤加桂枝、党参、生姜、生草;生姜泻心汤加川朴、白术、茯苓;半夏泻心汤加藿香、草蔻、陈皮、麦芽;甘草泻心汤加党参、升麻、柴胡、白术。

附子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讲座

附子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讲座

附子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讲座附子泻心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方剂,起源于古代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该方剂主要由附子、大枣、生姜、甘草组成,具有温阳祛寒、温脾胃、理气化痰、镇心安神的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附子泻心汤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与心脏相关的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附子泻心汤的成分及功效附子泻心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附子、大枣、生姜和甘草。

附子泻心汤具有温中补脾、祛寒散结、理气调中、安神止惊的功效。

其中,附子具有温阳祛寒、祛积化痰的作用,可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脏的抗病能力;大枣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增强人体的抵抗力;生姜有温中散寒、化湿和胃的作用,有助于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甘草能理气和中、缓解心悸、安神定志。

二、附子泻心汤的适应症附子泻心汤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用于治疗虚寒心痛、心悸失眠、心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心脏及心血管系统疾病。

尤其是对于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过劳过度等原因导致的心脏病症,附子泻心汤具有良好的疗效。

三、附子泻心汤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应用中,附子泻心汤常常用于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

通过温阳祛寒、温中补脾、祛湿化痰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整体免疫力,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梗、心悸、胸闷等症状。

同时,也能够调节情绪,安神定志,对失眠、焦虑等情绪问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附子泻心汤的剂型及用法附子泻心汤可以口服或煎服。

成年人一次剂量为9-12克,每日2次,可酌情调整。

在服用过程中,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

五、附子泻心汤的注意事项在使用附子泻心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频率,避免超量使用;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体质虚弱者以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总之,附子泻心汤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有着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

泻心汤应用

泻心汤应用

小儿口腔溃疡
• • • • 甘草泻心汤: 生甘草12g 清半夏12g 黄芩10g 黄连3g 干姜6g 党参10g 大枣10g 治疗病:小儿口腔溃疡
原文
•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 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 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 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 汤主之。
真菌性食管炎、真菌性胃炎
• 真菌性食管炎、真菌性胃炎:长期用抗生 素所致,症状以痛为主。甘草泻心汤加生 白术30效佳,健脾之意。
唇炎
• 唇炎甘草泻心汤加荆芥防风 • 不效则荆防败毒散。
白塞氏病
• 白塞氏病相当于金匮描述狐惑病,比较严 重的病例死亡解剖后,从口腔到肛门都有 严重溃疡,甘草粘膜修复能力很强大,甘 草泻心汤效佳;
口腔溃疡
• A:单纯甘草泻心汤,不加减,经方使用最 好不加减,加减则不能保证疗效,口腔溃 疡用甘草泻心汤机率百分之八十; • B:用甘草泻心汤不效,则使用三黄泻心汤, 此种类型多属于心火亢,用之多效。
手足口病分2型
• A:如症状比较轻,没有脑部以及肺部的并 发症用甘草泻心汤以后会在短时间内缓解 以及痊愈;手足口病脑部损害用风引汤, 效果相当好,如有发热加柴胡。 • B:如用甘草泻心汤一剂不效则三黄泻心汤, 效佳。
原文解析
• 不欲饮食:属于消化道损伤 • 面目乍白乍赤乍黑:不是一会儿白一会红 一会黑,乍之意相当几周甚至几月,是病 情一段时间缓解,脸白;一段时间发作, 脸红;一段时间发作之后,脸黑。 • 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是指失 眠神经精神症状,神经的损害
口腔溃疡
• 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分2型 • 口腔溃疡患病率高,西医讲与免疫有关, 有病人长达15到30年,有病人便秘或者大 便溏泄。用甘草泻心汤以后都会缓解,而 且如小儿急性扁桃腺炎,西医输液需要好几 天,而且反复发作。而用甘草泻心汤会立 刻缓解;发热加柴胡。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好久没上来更新了。

9月18日开始前往江西泰和徐汝奇老师处为期半月的跟诊学习。

回来后在临床摸索运用,虽然尚不能全部领会老师的教导,但是按照老师的方法临床运用效果很好。

其中附子泻心汤的运用稍有体会。

上班第二天(9-6)一35岁女病人熟人来诊。

咽痛4天,吞咽痛,夜间因此醒来,吐痰稍黄。

前师兄予以葛根芩连汤三剂只略有好转。

今胃纳可,大便粘滞,小便黄。

口干欲饮冷饮。

舌淡红苔白腻,脉左寸稍弦,关弦滑,尺微弦。

右寸稍弦,关微弦滑,尺稍弦。

腹软,心下压痛。

近来智齿发炎疼痛,夜寐差,进食寒凉后腰痛。

予以附子泻心汤原方:制附子10,黄连10,黄芩10,大黄20,三剂水煎服。

后相遇问起谓已痊愈,并表示感谢。

稍后介绍其弟来诊,谓服药半剂已经无症状,疗效出乎意料。

后老板男43岁,2014-09-26来诊:咽痛1天,缘起进食椒盐虾后,咽中有痰色白,无咳嗽,流涕清,汗出少,无寒热,但欲寐,胃纳可,大便时干,小便黄。

口不干饮水不多。

夜寐差。

自服小柴胡未缓解。

脉左寸滑,关滑,尺细稍弦;右寸下细滑,上内斜细滑,关弦滑,尺弦细稍紧。

舌暗微红苔前薄润,中后稍厚腻黄白。

先与葛根汤合小陷胸汤两剂解外。

2014--9-28复诊:咽痛减轻,无痰偶咳。

汗出恶风,流涕,胃纳可,大便调,小便黄,口不干饮水一般。

夜间烦躁难寐。

脉左沉滑,关滑,尺细弦;右寸沉滑,关滑稍大,尺细。

舌红尖边甚苔薄黄。

予以附子泻心汤加味:制附子10,黄连5,黄芩10,大黄15,桔梗10,三剂。

次日其来电反馈,初服上半夜尚有些许症状,下半夜开始咽痛消安然入睡。

问是否要服用剩下的药,嘱咐其尽剂。

要点是抓住左寸沉,附子脉。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二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心下痞,胃里面痞,而复恶寒,但是又有点怕冷,又汗出。

只要病人说,恶寒怕冷又汗出者,告诉你表虚了。

流汗一种是身体很好的时候流汗,身体很好的时候不会恶寒啊。

有的人身体很虚,又怕冷,这时候流汗,就是表虚。

表虚的时候,一律使用炮附子,这个炮附子就可以固表。

专门表阳虚的时候,炮附子能够固表阳。

如果失血很多,跟汗出恶寒同样,因为汗血同源嘛。

还可以用炮附子。

所以,我们在救逆的时候会用炮附子,失血的时候会用炮附子,表阳虚的时候会用炮附子。

那里阳不足的时候,我们用生附子。

有人遗精很重,龙骨牡蛎还是不能收,那炮附子下去啊!炮附子还有哪些用法呢?一个人除了胃有问题外,兼有表虚;一个人跑来,你给他桂枝汤发汗太过,流汗不止,可以加炮附子;有人遗精出来带血,也可以用炮附子;年龄大一点,一晚上上好几次厕所,汗尿也是同源啊,可以用炮附子。

这个药方怎么使用呢?昨天我们学习的大黄黄连泻心汤,是用开岁滚一下,取其气,去胃中浮热。

今天,大黄黄连黄芩仍然是开水炮,只有炮附子是煮,先煮炮附子,煮完以后取其汁加入开水泡过的大黄黄连黄芩当中。

那热药跟寒药怎么会用在一起呢,因为虚热归虚热,固表归固表,胃热还是要降,表虚还是要补。

这个是标准的使用方式,专门治疗胃不舒服,舌苔是黄的,同时会有一点便秘,不是很深的便秘。

胃热一定是很盛,很盛代表有一点发炎,同时怕冷,容易流汗。

所以,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大黄黄芩黄连是寒凉,有消炎的作用。

还有另外一种胃热,胃口很大,没有发炎,饥食百碗不能解饥,一般西医看是糖尿病,渴饮百碗不解渴,这时候要开大剂量的白虎石膏下去才有用。

这也是胃热,不一样。

学习经典,传播经典!。

【附子泻心汤】(古方学习)

【附子泻心汤】(古方学习)

【附子泻心汤】(古方学习)
【寒热并用类】――扶阳固表、泄热消痞
所见之方: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古代的急救方,多用于吐血、伤事、晕厥等急症,有通阳泻痞的功效,适用于以心下痞、怕寒、精神萎靡、自汗为特征的疾病。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附子。

【适用人群】
体格比较壮实,而色黄暗或苍白,皮肤湿冷、手足厥冷。

舌苔干腻,脉沉,血压下降;神情淡漠或嗜睡,或烦躁不安,言语不多或吐词不清,怕冷;主诉或胸痛,或头痛头晕,或腹痛腹泻,或心悸心慌,或呕血、便血、皮下出血、或口舌生疮,或盗汗自汗等。

大多为大病顽症,中老年多见。

【临床运用】
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上腹部不适为主诉的疾病,如心肌梗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消化不良等。

2、以出血未表现的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吐血、鼻血、皮下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以头痛、烦躁,甚至精神异常为表现的疾病,如高血压、中风等。

以腹泻为表现的头面部炎症,如痤疮、口腔溃疡等。

附子泻心汤的煮法,组成,功效主治

附子泻心汤的煮法,组成,功效主治

附子泻心汤的煮法,组成,功效主治【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55)【组成】附子6g 大黄6g 黄连3g 黄芩6g【附子泻心汤的煮法】三黄用开水200ml浸15分钟,单煎附子30分钟,约200ml,二药兑匀,分两次温服。

【主治】心下痞硬,心烦口苦,大便不利,且畏寒汗出者。

【禁忌】1. 有表证者,忌之。

2. 无畏寒汗出之阳虚证,或无口苦心烦、心下发热之内热证者,忌之。

【类方】大黄黄连泻心汤:同可治热痞。

不同者,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无畏寒、汗出等阳虚症状。

【临床运用】1. 人病身热而烦躁不宁,大小便自利,其脉浮洪而无力,按之全无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此事难知》)2. 寒热不和,胁下痞结。

(《张氏医通》)3.老人及衰弱体质之急慢性胃炎,出血性疾患之兼心机能衰弱者。

(《古方临床之运用》)4.上热下寒证。

症见背热如焚,上身多汗,齿衄烦躁,而小腹以下发凉,阴缩囊抽,便溏,舌质偏红,脉滑而缓,六剂即愈。

(《刘渡舟验案精选》)【浅议】此泻热温阳,治热结心下兼阳虚之方。

临床使用以心下痞,口苦,心烦,畏寒,汗出为目标。

本证邪热有余,正阳不足,病属实热,体为阳虚,故表现有邪热内结之心下满,口苦心烦,面赤身热,或上半身发热,小便短赤,齿衄,鼻衄,及阳气虚弱之神疲乏力,畏寒汗出,下利腹痛,四末不温,但欲寐,口渴喜热饮,或喜冷饮而不敢,或发热而喜欢衣被,或下半身恶寒,舌胖淡,脉沉细或洪数无力等症状。

方中三黄生用水渍以清泻邪热,炮附子久煎以温经益阳,寒热一炉,苦辛同施,则阳气复、痞结消。

故尤怡云:“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

”热痞兼见自汗出,畏寒不甚,四末尚温,短气倦怠者,属气虚热痞,可仿张锡纯用黄芪代附子治之。

【病案】1. 头痛2007年春某日,徐医生从五寨县来电云,其表姐夫某,56岁,原平市鼓风机厂职工。

6年前病脑梗塞,左侧肢体偏废,中西医治疗,症渐改善。

然祸不单行,前年遭车祸,”咲挫裂伤,先后两次开颅,之后出现抽风。

?附子泻心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附子泻心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附子泻心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附子泻心汤--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处方】大黄、黄连、黄芩,各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切作四块.只用一块)。

【功能主治】治心下痞而后恶寒汗出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附子泻心汤--《伤寒论》
【处方】大黄12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附子10克(炮,别煮取汁)。

【制法】上四味,切三味。

【功能主治】温经回阳,泄热消痞。

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

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者。

【用法用量】以麻沸汤4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备注】方中附子温经扶阳,以治肌表之恶寒;大黄、黄连,黄芩之苦寒,以麻沸汤浸渍,取其味薄气轻,清泻上部之邪热,以治胸部之痞结。

【摘录】《伤寒论》
附子泻心汤--《白喉全生集》
【处方】大黄4钱(酒炒),黄连6分,制附片3钱,僵蚕(姜汁炒)2钱,桔梗2钱,银花2钱,黄芩1钱5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白喉。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白喉全生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附子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中药方剂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常见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进行,下面就来介绍一种:附子泻心汤。

【处方】大黄、黄
中药方剂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常见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进行,下面就来介绍一种:附子泻心汤。

【处方】大黄、黄连、黄芩,各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切作四块.只用一块)。

【功能主治】治心下痞而后恶寒汗出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大黄12克黄连6克黄芩6克附子10克(炮,别煮取汁)【制法】上四味,切三味。

【功能主治】温经回阳,泄热消痞。

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

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者。

【用法用量】以麻沸汤4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备注】方中附子温经扶阳,以治肌表之恶寒;大黄、黄连,黄芩之苦寒,以麻沸汤浸渍,取其味薄气轻,清泻上部之邪热,以治胸部之痞结。

【摘录】《伤寒论》
【处方】大黄4钱(酒炒),黄连6分,制附片3钱,僵蚕(姜汁炒)2钱,桔梗2钱,银花2钱,黄芩1钱5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白喉。

【用法用量】水煎服。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