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的制定动因
我国会计准则变迁制度经济学论文
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193-01摘要会计准则是关于会计活动或会计行为的规则,因而也是一种制度。
本文回顾了我国会计准则变迁历程,尝试利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会计准则的变迁进行系统研究。
最后,结合以上研究分析得出了对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启示。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变迁制度经济学20世纪90年代,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传入我国,其为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颇有价值的方法,同时也对会计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会计研究的革命。
一、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准则是会计处理的原则、规范和程序。
会计准则提供了会计信息系统相互影响的框架,为会计信息系统设定人为的制约。
因此,会计准则作为制度的一部分是毫无疑问的,并可以将会计准则的变迁纳入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中,本文对其变迁的若干问题给出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二、我国会计准则变迁历程(一)会计准则的萌芽阶段(1978-1992年)1978年以前,我国企业是单一所有制形式,采用的是统收统支体制下的资金平衡会计模式。
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相继发布了《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试行草案)》。
(二)会计准则的产生阶段(1992-2002年)1992年,会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在保留原来会计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参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模式,推出了“两则两制”。
1992年,又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专门用于改组上市的企业。
1997年,关联交易准则产生,此后在原来“两则两制”的基础上又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企业会计准则。
(三)会计准则的发展阶段(2001-2005年)2000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先在股份公司执行,2002年在所有外商投资企业执行,同时鼓励国有企业执行,到2005年底之前,国资委监管的所有中央企业全面执行。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及提高公允性的对策
贾艳春 ・ 滨 二电 局 ( 哈尔 第 业
摘要 : 会计不仅为国家服务, 更多 的是为广大的投 资者、 债权人服务。但 会计 数 据 指 标 。 市场经济 条件下 ,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拥有 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企业拥 23 避 免 政 府 和 市 场 管 制 机 构 的 关注 中 国证 券 市 场 起 步 比较 . 有会计 政策选择权 的初 衷是让企业 能真 实客 观地 反映企业财务状 况和经 营 晚, 发展 不成熟 , 资本市场是受政府 高度管制的市场。上市公司的上 成果, 但实际上却 构成 了管理 当局谋取 不当利 益的手段 , 加剧 了会计信 息失 市交 易、 配股、 增发和收购都 必须接 受中国证券会的审批 , 上市公司 真 , 生了不 良的经济后果。 产 新会计准则遏制 了盈余管理 , 但也给企业通过会 必须提高反映其经 营业绩的会计报表及各项指标 ,可能 因其业绩 不 计政策选择提供新的盈余管理空 间, 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 好 或指标 不符合标准而被处罚、 停牌和退市。 陆建桥( 9 ) 1 9 以在上 9 动因, 出从利益相 关者视角提高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公允性的对策。 提 关键词 : 新会计准 则 上市会计处理 ; 在首次出现亏损前一年 《 企业会计准 则第 2 8号——会计政 策、 会计估计 变更和差错 更 份 , 度和扭亏为盈年度 , 又明显存在着调 增收益的会计政策操纵行为。 这 正( 0 6)中规定 , 20 》 会计政策是指 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 中采用 的原 表明 为了避免公司 出现连续三年亏损 而受到证券监 管部 门的管制 , 则、 基础和会计处理 方法。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 , 在每一会计 期间和 亏损上市 公司在亏损年度及其前后普遍采取了相应 的调减 或调增收 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 , 不得随意变更 : 但是 ,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 , 益的 会计 处理 方法 。 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 一 , 第 法律 、 行政法规或者 国家统一 的会计 制度 24 政治成本 若 企业存在 由于政治活动 而引起的潜在财 富转 . 等要求变更 ; 第二 , 会计政 策变更能够 提供 更可靠、 更相 关的会计信 那 息。 企业 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 的下列信息: 会计 变 移 , 么假 定 它的 企 业 管理 人 员将 采 取减 少其 财 富 转 移 的 会计 政 策 。 中国 的上 市公 司绝 大 多 数 为 国 有企 业 改 制 后 上市 的 ,公 司 的 管理 者 更的性质、 内容和原因 ; 当期和 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 中受影响的项 在可能引发经营危机而备受指责的企业 中, 未 目名称和调 整金额 ; 无法进行追溯调 整的, 说明该事 实和原因以及开 与政府有着 密切联 系, 收 到 政 府压 力 的公 司 管 理 人 员 ,更 愿 意 采 用 能减 少预 期 盈 利水 平 和 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和具体应用情况。 盈利变动 的会计准则。刘斌、 雪梅( 0 5 运用单 变量检验和 多变 孙 20 ) 1 上 市 公 司 会计 政 策 选 择 的 必 要性 量检 验的 L gsi o i c回归检验 分析 方法 ,以低值 易耗 品摊销 方法选择 t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 报表时所遵循 的具体 以我国上市公司 为研 究对 象, 对企 业会计政策选 择的契约 原则 以及企业所采纳 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 的核心问题是确认 为切入点 , 动 因进行 了实证研究 , 结果表明 , 政治成本对会计政策选择具有显著 和计量 , 经济业务事项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 以及在此之后的再确认和 报酬契约对会计政策选择存在显著影响、 而债务契约对会计政 计量 , 其本身就是对具体会计原 则、 具体 方法和程序 的选 择和运用 , 影响、 策 选 择 没 有显 著 影 Ⅱ 。 向 因此 , 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企业会计信息揭示的基础。 3 从利益 相关者视角提 高上市公司 会计政策选 择公允性 的对 11 由于 企 业 与相 关 的各 方 ( 政 府 、 有 与潜 在 股 东 、 权 人 、 . 如 现 债 策 供应商 , 客户等 ) 存在利益不一致的情况 , 其中政府与企业的利益相 31提 高利 益相 关者参与制定准则 的程度 部 分学 者在研究会 . 关性最小。 并且都需维护 自身 的利益。因此 , 政府 为了使其制定 的准 往往只把会计政策选择 当作企业单方面 的行为 , 研究 则、 制度 能够平衡 各相 关方的利 益, 降低执行成本 , 就会放宽准则 中 计政策选择时 , 对一些经济业务事项会计 处理 的限定 ,以提供给企业一些可供选择 大多局 限于企业这一个方面,而研究准 则变化等 问题 的学者则仅仅 考虑 对准则的描述。事实上 , 会计政策的选择、 利益相 关者 以及新会 的会 计 处理 方法 。 12 由于 会 计计 量 与报 告 过 程 是 以货 币计 量 为 手段 ,采 用 一 些 计准 则 的制 定 三 者 之 间 存在 着 密 不 可 分 的 关 系。 企 业 会计 政 策 选 择 . 具有一定 的经济后果 , 在一定程度上 特定的方法, 对会计对象加 以反映 , 以提供相 关可靠的会计信息 的过 是利 益相 关者各方博弈的结果 , 向 可 而企业会计政策 程。 因此, 会计核 算过程 必定会包含着一定的主观判断因素 , 如人们 影Ⅱ着会计准则的制定 , 以使 会计准则不断优化。 可能对同~经济业务事项产生不同看法, 从而产生不 同的会计观点 , 选 择 是 以会 计 准 则 为基 础 的 ,新 的 会计 准 则 的实 施则 又 会 引起 会 计 政策选择 的变化。 关于如何 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本文尤其强调 应 提 出不同的处理意见 , 由此也就产 生了会计 政策选择。 提高利益相关者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参与程度 ,利益相 关者 的充分参 2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 的动 因 会计 政 策 选 择 是 企业 主 体 在 会 计 准则 等 规 范 的 约 束 下选 择 会 计 与是 高质 量 会 计 准 则 制定 的重 要 保 证 。 32 协调利益相 关者 会计政 策选择的冲突 企业是各利 益相 关 . 具体原则和会计 处理 方法 的行为 , 其本质是为会计 目标服务。 上市公
浅谈会计准则的发展动因及其国际化应对策略
维普资讯
浅谈会计准则的发展动因及其国际化应对策略
牡丹 江大学 高 峰
【 要 】 文通过 回顾我 国会计准 则的发展历程 , 摘 本 对会计 准则产 生和发展 动 因进行 了深入剖析 , 出了我 国应 对会 计准则 国际化 的 提
相应策略 。
【 关键词 】 会计 准则 ; 发展动 因; 国际化 应对
二、 会计准则产 生和发展的动因
种政治 化的程序 。而任何社会 游戏规 则
都具 有调 解人 与人之 间社 会关 系的 功能 。 因此 。 会计 准则的 实施 会产 生影响信 息使 用 者决策、影响利益 相关者 之间经济 利益
分配 的“ 经济 后果 ” 。所 以, 只要存在 利益相 关者利 益上的差 别,会计准则 制定 的政 治
一
、
我国会计准 则的发展历程
制度不一致 。 因此 。 修订《 企业会计准 则》 , 构
建 中 国的财 务会 计 概念 框 架 已 是 大势 所 趋。2 0 0 5年 6月 2日财政部 向外发布了修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新旧差异及动因分析
本原则 出发 ,到会 计要 素的定义 、 确 认和计量 , 再在以上基础上最后编 制 出会计报表 , 显然从 总体感觉上新的 准则更具符 台国际惯例 的逻辑并 考 虑 了会计 实务的具体情 况和操作 可
行性 , 后 连 贯 , 下 传 承 , 具 指 导 前 上 更
性。全部条款 由 6 6条缩减为 5 O条 , 篇 幅 也 缩减 为约 原 来 的一 半 , 原 来 将 与具体 准则 中相 重复甚至相 矛盾 的 彻底删除 ,体现 了修改准则的初衷 , 同时也借鉴国际经验 , 补充了如公允 价值等计量属性 的内容, 逐步向国际 会计准则趋同。经过本次修改 、 充实 新 的基本准则将 真正成 为涵盖 了全
标 为 导 向 , 必 须 在 现 有 目标 之 间 寻 而 求 一种 均衡 。
二 、 具体 内容看 从
( ) 计 M标 。 … 会 旧的 基 本 准 则 规 定 为 : 适 应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
发 展 的需 要 ” “ 合 国家 宏 观 经 济 及 符 管 理 的要 求 ” 《 业 会 计 准 则 一 本 (企 基
( ) 二 会计倍息 的质量 特征。 旧的
基 本 准 则 将 这 部 分 内容 划 人 一 般 原
则 一章 ,新的基本 准则 借鉴 国际惯 例: 会计信息 的 目标就是为 了满足公
共利益 、 足投资者 、 满 债权 人 的决 策 , 而 这 一 目标 自然 对 会 计 信 息 质 量 提
明显体现了我国会计理论界的共识 。
关 于会 计 目标 的 理 论 有 经 管 责 任 说 和 决 策 有 用 说 , 行 资 本 化 的经 济 社 推
化最大之处可能就在于此 : 制 定中 在
国会计准则 时 , 我们坚持 , 凡是我 国
中外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分析
中外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分析作者:杜心宇何梦云陈文仪来源:《经济生活文摘》2011年第14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 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 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脚步的加快和加入了WTO, 准确理解中外会计准则的异同, 对正确进行企业的会计处理,合理地搭配内外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外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一)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主体是财政部会计司下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美国当今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FASB,是一个代表各利益团体的民间组织。
我国会计准则目标是侧重“政府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双目标指向;而美国会计准则目标只侧重于“公众利益”的单目标指向。
我国会计准则是法的范畴;而美国其准则制定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
(二)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具有保密性和依附性两特点,即保密性是指缺少多次征求环节,依附性是指过多地依赖政府机构。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特点是充分程序,即在准则制定过程中遵循一套完整。
充分、严密和稳定的程序,以保证准则制定的独立性、公平性和公开性。
(三)会计准则制定方法在形式上我国同美国一样,采用“概念框架法”,但在实际准则制定过程中,倒更多地表现为偏好集合法的原理。
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动因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以“会计法”为依据制定该准则的;而美国是基于改进会计准则的拟定工作,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的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之初的用途是直接规范会计实务并指导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而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主要是用来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并指导未来准则的制定。
二、中外会计准则差异原因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除了需要考虑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以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外,还要考虑其他有关问题。
《会计规范》PPT课件
可整理ppt
6
本章要点概览
会计规范是从事会计职业或进行会计工作所需 依据的一种客观尺度或标准。会计规范体系是 由会计法律规范、会计核算规范、内部会计控 制规范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所构成,各类会 计规范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约束 着会计的运行过程及其结果的质量
可整理ppt
7
本章要点概览
会计法律规范是一种以法律力量保证施行的法 律强制型会计规范。我国的会计法律规范是以 《会计法》为中心,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基 础,由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以 及会计规范性文件四个层次构成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会计规范的作用与构成 会计法律规范 会计核算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可整理ppt
1体系的构成
可整理ppt
2
第二节 会计法律规范
一、我国会计法律规范的总体情况 二、会计法律 三、会计行政法规 四、会计规章
可整理ppt
11
可整理ppt
3
第三节 会计核算规范——会计准则
一、制定会计准则的动因 二、会计准则的特征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形成 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构成
可整理ppt
4
第四节 内部控制规范
一、内部控制的意义 二、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
可整理ppt
5
第五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意义 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施行机制
可整理ppt
8
本章要点概览
会计核算规范是会计信息生成与提供的一项技
术标准,在国际上通常采用会计准则形式的会
计核算规范。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从层次结构
生物资产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动因及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生物资产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动因及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生物资产是指农业生产中活体产出的资产,主要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动物。
生物资产在农业、林业和渔业等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由于生物资产的特殊性质和生命周期,其会计处理一直存在争议和困惑。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修订,目的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生物资产国际会计准则修订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趋势的影响:随着全球农业和林业的发展,生物资产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国际化的环境,各国开始着手修订相应的会计准则,以满足全球投资者和用户对农业资产信息的需求。
2. 旧准则的不足:传统的会计准则对于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方式并不完善,无法准确反映生物资产的价值和变动。
旧准则往往采用成本模型,将生物资产计量为历史成本,无法反映生物资产的增值或贬值。
需要对准则进行修订,以更好地适应生物资产的特殊性质和经营需求。
3. 行业需求的变化:随着农业、林业和渔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对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会计准则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需要修订准则,以反映生物资产的真实价值和变动。
4. 用户需求的变化:由于全球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剧,投资者和用户对农业企业的财务信息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会计准则无法满足用户对生物资产信息的准确和可比性要求。
需要修订准则,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比性。
在生物资产会计的修订过程中,涉及到的会计政策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量模型选择:在生物资产会计中,计量模型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会计政策决策。
可以选择使用成本模型、公允价值模型或混合模型进行计量。
成本模型适用于生物资产生长过程中的初期和中期,能够提供稳定和可比的财务信息。
公允价值模型适用于生物资产成熟期和收获期,能够反映生物资产与市场价格的变动关系。
混合模型可以根据生物资产的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型。
我国会计准则历史变迁综述
我国会计准则历史变迁综述摘要: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渡时期,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仍处在不断完善的变迁过程中,为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使之更好地适应并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对会计准则的理论研究很有必要。
本文在总结建国以来会计准则变化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准则的变迁轨迹,对我国会计准则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建设进行展望,并且指出新会计准则变化如何反映企业管理要求,使企业管理更适应准则变化。
关键词:会计准则变迁企业管理我国会计准则的变革历程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不能单从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来认识会计准则的变迁,要综合考虑影响会计准则变迁的因素来划分整个会计准则的变迁过程:(一)建立集中统一的会计准则(1949年-1979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这一时期,由于产权的高度集中,企业不是独立的经济核算主体,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家下达的产值指标,管好公有财产,不存在利润计算的问题,出现了产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因此会计理念取向上表现为一种简单的资产负债观:只注重财产的保值增值和期末结余情况,而不关心收益的确定。
所以国家需要直接管理全国会计事务,统一会计制度的制订,更好地适应统一财政经济体制的需要。
1958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改革企业会计制度办法的通知》,《会计十条》及《企业会计工作改革纲要》,这一时期会计准则要求彻底放权,将会计核算的规范彻底打破,目的在于使会计制度符合领导和群众的知识水平,因此,这次改革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会计准则变迁,总的来说是围绕服务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的。
(二)局部借鉴国际惯例阶段(1979年-1992年)这一阶段,首先恢复了十年动乱期间遭受严重破坏的会计制度,其次由于我国当时的国有企业会计制度等规定难于适应和满足外资、合资等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要求,所以在1979年-1986年我国财政部制订了一系列适应外资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包括《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等对外资经营企业会计工作中带有共性的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了规范,突出了会计核算的实质性内容,适用于我国境内设立的各个行业所有外资经营企业。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动因及定位分析
跨 国公 司在 中国 投 资是 中国会 计 准
则国 际化 的重要 动力 。中国实行改革 开放 政策 后 , 如美 国爱默 生公 司 、 国大 众 汽 德
社会发展是 一个由量变到质 变 ,质 变到 量
变的螺旋式往复循环过程。 1 7 从 9 8年中国 实行 改革开 放政策之后 ,外 商直接投 资有 了较大进展 。大量涌现 了中外 合资经营企
大 的 推 动 ,并 导 致 了 中 国 会 计 准 则 逐 步
国共翻译 出版了国外会计著作 7 种 , 中 4 其 从美 国引进 的会计著作便达 5 O种。 专业 在
期刊上发表 国外会 计的评介 、译 文的文章
8 篇 , 中介绍西方会 计 、 1 其 国际会计 、 国 美
会计 、 英国会计的 占 6 3篇 。与此 同时, 国家
中国会 计准 则 国 际化 的动 因及 定位 分析
罗定l为适应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 多元化 的需要 , 籀 中国发布并 实施 了新 的企业会 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诸 多方面体现
了国际化趋势。本文就我 国会计国际化 的驱动 因素及其 定位作 一探讨 。
I 关键词 】会计准则 ; 国际化 动因; 定位分析 ; 基 于原 则的规 则导向
中国会计 准则的颁布 ,既趋同于美 国
合 资企业 。计划 经济制 逐渐 崩溃 , 的市 新
场 经济体 制 逐渐 建 立 起来 ,与世 界 经济 交往 更 加密 切 ,这 必 然导 致需 要 有 逐步
务, 落在 了中国政府肩上 。1 7 9 8年 改革开
( ) 四 资本 市场 的国际化 资本 市 场 的 国际 化是 指 资 本 市场 所
及 的 范 围从 一 国扩 展 到 多 国 。改 革 开 放 以
企业会计准则的解读
企业会计准则的解读摘要:本文针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多个方面的解读,文章首先对企业会计准则发布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讨论了企业会计准则出台的具体原因以及会计准则涉及到的主要方向,并对当今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说明,文章后半部分则主要针对当今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重大突破进行了多个方面的分析,主要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以及会计准则包含的要素和其突破的目标等多个方面对会计准则的突破进行了介绍,在读者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解读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意义;突破前言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离不开财务会计工作,而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时也需要遵守一定的准则,当今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多个方面的要求,如果缺乏对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视,企业在社会市场中会由于自身经营结构与基本的企业会计准则不符,很难实现高效的资源应用,在市场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同时由于不能保障遵守基本的企业会计准则会影响其合作可信度,其他企业与其合作的积极性较差,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要避免这种情况便需要对会计准则进行充分解读,并在经营过程中坚持遵守准则。
1.企业会计准则发布的意义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具有多个方面的意义,从国家方面而言,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需要由国家组织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会综合过去一段时间内企业发展的状况以及经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综合多个方面的因素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来对企业经营方法和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限制,对社会市场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标准,能够保障市场的稳定,除了能够调整资源外,还能够对企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会计核算准则会影响到企业不同决策所能带来的收益以及进行相应活动的风险,可以通过这些要素来对企业的运营方向进行调整,通过这种调整措施能够使得后续的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政策相吻合能够推动国家社会的正常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有助于确保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有统一的会计核算基本准则,在进行市场评价时有统一的指标,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相应的考核筛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进行合作。
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动因、原则和职能
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动因、原则和职能作者:吴晓梅来源:《会计之友》2013年第08期【摘要】做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文化建设的重心。
文章先界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重要概念,进而探讨了会计道德规范的动因、原则、功能等问题。
这些问题基本上构成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这一课题的理论框架,其目的是为了指导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
【关键词】会计文化;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一、问题的提出国家之间贫富的差别,随时间推移,有越来越大的趋势,现有的相差甚至是百倍以上,如美国与某些非洲国家。
①其原因是什么?通过研讨有人发现:国家间贫富的差别,并非建国时间的长短,文明古国印度和埃及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是例证。
国家间贫富的差距,不在于它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多少。
例如,日本的国土面积很小,且有80%的国土既不宜农也不宜牧,然而它现在却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再如,瑞士是个没有海洋的内陆国家,而它的远洋船队是世界上最大船队之一;它不产可可豆,却有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它的国土面积不大,一年只有4个月可以放牧和耕种,却拥有欧洲质量最佳的乳制品,等等。
国家间贫富的差别,更不在于种族。
如所谓欧洲南方散漫的民族,现在已经成为中欧和北欧国家的重要生产力。
可是在他们自己国家,这些人从来不守规矩,致使他们国家没有成为经济强国。
那么,国家间贫富差别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通过研究有人发现,原因就在于国民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富国的大多数国民的行为遵循以下规则:把道德作为基本原则、遵守秩序、廉洁诚信、准时、负责、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尊重他人权利、爱岗敬业、节约投资等等。
这些规则构成了人们所说的文化的核心内容。
从这里我们深刻体会到,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增强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能力,具有多么重要的战略和深远意义。
做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文化建设的重心。
政府会计准则
政府加强资产负债
管理;
营绩效;
一、政府会计准则的修改背景
目标
XZKJ
•建立能够真实反映政府“家底”、绩效及预 算执行情况的政府会计体系。
一、政府会计准则的修改背景
18届3中全会
•《决定》提出了 “建立权责发生制
XZKJ
预算法
新《预算法》也对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 按年度编制以权责 发生制为基础的政 府综合财务报告提 出了明确要求。
152018/11/17
15
《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 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3号)
党的十八届 建立权责发生 三中全会 制的政府综合 《决定》 财务报告制度 新《预算法》
要求各级政府财 政部门按年度编 制以权责发生制 为基础的政府综 合财务报告
权责发 生制政 府综合 财务报 告
“四项措施”,即要修订完善相关财务制度、健全资产管 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决算报告制度、优化政府财政管理信 息系统。
212018/11/17
21
基本准则的意义
22
二、基本准则的意义
制定出台《基本准则》,是财政部积极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改革方案》的重要 成果,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 于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具 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进程 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26
二、基本准则的意义
三是有利于准确反映政府运行成本,科学评价政 府绩效。《基本准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规范 了收入和费用要素,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引入成本、 绩效等先进理念,能够合理归集、反映政府的运 行费用和履职成本,科学评价政府、部门、单位 等耗费公共资源、成本边际等情况,有利于建立 并有效实施预算绩效评价制度,为科学开展考评 政府绩效提供扎实有效的信息基础。
会计准则的外在动因及其发展困境——以柬埔寨会计准则为例
距太大, 实施 效果并不理想 。 在发达 国家与国际组 织机构 的援助 下, 国际会计趋 同仍在继续 并朝 着更符合 国际资本要 求的方向发展。经 其 济发展 的国际化 与国家化 、 理想与现 实是两难的选择 。
,
【 关键词 】 会计准则 ; 国际会计趋 同; 内在动 因; 外在 动因
此关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日本静冈大学副教授chikako在2007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柬埔寨准则与法ozu在对法国向法语系国家进行会计技术输出的研究1998年令的观察报告中对其会计准则提出了各种意见其中包括对束中指出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进行会计技术输出除了履行作为埔寨会计准则发展缓慢的批评
最后并未实施 。 9 1 9年柬埔寨在法国政府的援助下 , 9 开始 着手建立
在 IS基础上的束埔寨会计 准则。2 0 A 0 3年柬埔寨 在 IS的基础上 A 首次颁 布了会计 准则 。至今 , 束埔寨 在 IS的基础 上颁布 的准则有 A
2 0个 , 建立在 IR F S基础上 的准则有 2个。这些准则都是在对 IS A 和 IR F S进行 浓缩 或进行些许修改的基础上进行制定 的 , 并且没有
当经济全球化 日益发展 、 资本 的国家界 限慢慢淡化 时, 会计准
心 的重建计划。至 2 0 年底, 06 柬埔寨 已有 1 家商业银行、 家专业 5 5
银行 、7个微型金融机 构、4个注册的非政府微型金融组织和 4家 1 2
则的国际趋同已成大势所趋 。人们在研究 和讨论 国际会计趋 同带
社会 的发展 过程时 , 出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生产力发展 的理 提
论。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 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就制度变迁 而言 , 起决定作用的是 生产 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不是 生产 力稍有进 步就会发生 变革 ,而只有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 的不适应程度
基本准则新旧差异对比及动因分析
基本准则新旧差异对比及动因分析【摘要】本文对新、旧基本准则的差异进行对比,并对这些差异进行动因分析,指出隐藏在其表象后的真实含义。
2006年2月15日,新准则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第一次形成,意味着中国的会计规范又在进行一次大的变革。
而其中最为耀眼的是基本准则的修订和重新出台。
作为准则的准则,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性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新的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第一次形成了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
通常我们认为会计准则体系或系列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准则,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第二层次为具体会计准则,其内容涉及到企业种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基本准则的具体应用。
在这两层体系中,基本准则是准则的准则,它指导着整个准则体系,主要是解决整个准则体系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是整个准则体系的基础,对具体准则的指定提供原则指导。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基本准则叫“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都叫概念框架,作用主要也是指导准则的制定。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在西方国家,概念结构或框架都不属于会计准则的组成部分,也没有法律约束力,仅被认为是服务于准则的“理论”。
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被列于最低层次。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尤其是经济、法律环境,我们的基本准则属于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它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总之,我国是以基本准则代替概念框架,同时又赋予基本准则以法规的性质,在实质上成为准则的准则。
二、基本准则的新旧差异及动因分析新的基本准则对旧基本准则进行了大量修改和完善,全部条款由六十六条缩减为五十条,篇幅也缩减为原来的一半。
新的基本准则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等十章内容,而旧的是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附则十章。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差异
1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动因新准则抛开了历史成本的束缚,引入了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对存货的计量,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对投资性房地产既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也可采纳公允价值计量。
这些重要变化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当今国际环境下的必然要求。
(1)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一国筹资的范围从本国扩展到全球的过程便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
目前,跨国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
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纽约证交所的跨国上市公司约占20%,新加坡和德国的跨国上市公司都占17%,可见,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资本的供给方需要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减少投资风险。
会计准则太大的差异,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投资者的决策带来麻烦。
只有当同样的交易都采用统一的方法记录,这样的会计信息才具有可比性,投资者才能正确的作出决策,整个国际市场资源才能实现高效配置。
(2)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
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投资和经营,需要按照我国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这样,跨国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就要对两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差异分析,合并成口径统一的报表。
会计准则趋同的初衷之一,就是规范跨国公司的会计与财务报表。
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大量涌现,准则的趋同,不仅是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决策、加强成本管理和考核经营业绩的需要,也是我国对跨国公司实施监管的必然要求。
(3)更好的引进外资。
会计准则的差异,使得国外投资者无法有效的评估国内企业的真实业绩,顾虑种种风险而对投资犹豫不决。
会计准则的趋同有利于国外投资者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真实业绩,从而促使他们对满意的国内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会计准则趋同带来的透明度的提高与可信度的加强可以大大降低投资者进入的风险,为国内公司吸引外资创造条件。
2 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这要求我们不能全盘照抄国际准则,而应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量体裁衣。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2022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2022依博弈论的观点,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是一个由多方利益集团参与的动态重复博弈,而会计准则则是一种暂时的博弈均衡,会计准则是否高效的保证是博弈是否充分。
本文拟从博弈动因和博弈机制两方面分析中美两国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差异,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会计准则是一种博弈均衡会计准则的实施会生一定的经济后果,这一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斯蒂芬・A・泽夫,2005)”。
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等(2006)认为,企业管理主体对会计准则的可选择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会计准则的限定,而各个相关利益集团的决策行为和既得利益也会受到依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影响。
因此,会计准则的实施会改变各种财富和既得利益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配格局,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每个人都希望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对自己有利,各利益相关者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势必会尽其所能左右会计准则的制定,通常会采取各种方法游说准则制定者更多的考虑自身的利益,再就是直接参与准则的制定。
基于博弈论的观点,会计准则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基于各自利益考量相互重复博弈的结果,是各种利益主体在长期的博弈中形成的一种均衡,在这一均衡下,按准则行事一般能使各相关利益主体获得满意的预期收益,反之,违背这些准则,往往会遭受重大损失,这就是著名的纳什均衡。
不难看出,一旦均衡形成――会计准则颁布,各利益相关者一般不会偏离会计准则,但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复杂化,当会计准则不再适应经济需求时,原有的均衡将会被打破,新的均衡也将在新一轮的博弈中形成,经过多次重复的博弈,纳什均衡会被不断的打破,并且从低层次的一般纳什均衡向高层次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递进。
同时随着博弈次数的增加,所达到的会计准则均衡越高,会计准则也会越完善。
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重复博弈过程,如图1所示。
二、中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博弈比较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公共选择的公共契约,既是一种公共物品,也是一种制度设计,其制定是相关各方在利益冲突、对抗、妥协下的一种公共选择过程。
生物资产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动因及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生物资产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动因及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生物资产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由于生物资产所涉及的技术和经济特征比较复杂,同时其价值评估和计量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和争议,导致现有的会计准则难以有效地覆盖和规范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因此,生物资产的会计规范化及国际化已成为当前国际会计界关注的热点,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也正在进行修订和完善。
生物资产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动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生物资产的种类和特点不断增加,而生物技术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也使得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和计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点,尤其是在转基因、克隆和干细胞等研发领域,其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更加突出。
二是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公认会计准则的逐步接轨。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跨国贸易的频繁进行,国际化的企业已成为趋势,各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调整和接轨。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IASB)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涉及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简称IFRS),如IFRS 13公允价值计量、IFRS 14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等。
三是生物资产的价值及利益分配问题。
生物资产具有不同于传统资产的经济特性,其价值的形成和增长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研发和培育过程,同时产生的利益也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如生产企业、投资机构、当地政府等。
目前,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和会计处理,涉及到生产成本、公允价值、利润计算、折旧摊销等多个方面,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生物资产低成本基础的确定以及利润分配和税收政策等方面。
在生物资产的会计政策选择方面,主要有如下的几个途径: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会计准则的制定动因
会计准则的制定动因【摘要】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为了促进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提升财务报告的可比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
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在于帮助企业和社会保持财务稳定,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遵守规范的会计准则,企业才能更好地吸引投资者,增强市场信心,实现可持续发展。
会计准则的完善与发展需要企业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确保其有效执行和监督。
会计准则的制定对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企业经营的基石,也是保障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会计准则、制定动因、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规范、财务报告、可比性、经济发展、稳定、企业、社会、重要意义、完善、发展、执行、监督、有效性1. 引言1.1 会计准则的重要性会计准则作为企业财务核心的规则和准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会计准则是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和透明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信息是企业运作和决策的核心,只有准确和清晰的财务信息才能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会计准则是企业间财务信息可比性的基础。
各个企业都按照同一套准则编制财务报表,才能使得外部人员更好地对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会计准则还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市场秩序的关键。
通过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会计准则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减少财务造假、欺诈等问题,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稳定发展。
可以说会计准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制定和遵守对企业和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会计准则的定义会计准则是指规范会计工作的法规、规章和标准,是财务报告编制的基础。
它是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行为进行规范的准则和标准,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可比性。
会计准则体现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则,对于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行为,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为了引导企业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则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从而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财务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准则的制定动因会计准则制定的研究,首先应研究其制定动因,会计准则定动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推动。
一、财务报表的“送户”与“用户”之间的分离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内因在两权合一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既是企业的投资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
因此,企业会计的职能主要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必需的信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完全由其自主决定,社会无须对其是否提供信息或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进行规范。
但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不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但出于对自身的利益的关心又不得不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因此,这时他便成为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而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要履行提供财务信息的职责。
于是,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出现了分离。
企业债权人形成以后同样也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提供者。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也会关心企业的财务报表,于是,他也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展,企业资本的来源范围的不断扩大。
这势必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影响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的投资人和债权人,众多的社会民众的利益将会日益受到企业行为的影响。
如企业的潜在投资者、雇员、工会、民众福利、企业周边环境等等。
因此,普通民众也都会关心企业的财务信息。
管理会计在学术界被公认为是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是,为什么当今会计准则只限于财务会计的范畴而把管理会计排除在外呢?这是因为,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当局,提供者与使用者是合一的。
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完全由其自主决定,只是,这些信息也属于商业秘密,企业也不可能向企业的外部公布。
如果有一天,管理会计的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也出现了分离,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制定管理会计准则也会成为必然。
由此可见,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只是制定会计准则所需要的一种客观环境,而不是会计准则准则产生的真正动因。
信息的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分离才是会计准则制定产生的根本动因之所在。
在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普遍分离的情况下,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便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的标准,以便使他们提供的信息能被众多使用者所理解和使用。
站在提供者的角度,会计准则就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无限要求信息的行为的规范,即会计准则明确提供者能提供那些信息,不能够提供那些信息,以避免“众口难调”的局面。
所以说,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供应双方都具备一定的约束。
这种约束要得以实现,它就必须得到与会计信息有利益关系的所有社会民众的公认。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的分离只是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内部的动因,要使其出现,还需要有一定的外因,只有在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下才会出现会计准则的制定。
这就是为什么欧洲的庄园会计时期和股份公司出现后,虽然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出现了分离,但是会计准则的制定会延迟到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的原因。
那么,会计准则的制定到底需要那些外部因素呢?二、会计准则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虽然在庄园会计时期就已经出现准则制定的动因,但那时的会计方法和技术还很不发达。
仅仅就作为会计记录主体的复式记账技术而言,在15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会计史称为“停滞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因此,这一时期可供选择的会计惯例和会计方法还十分有限。
仅有的会计惯例和会计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足以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这时的会计惯例本身就充当了技术标准的职能,即会计惯例等于会计准则。
19世纪中叶起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会计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逻辑关系上看,工业革命促进了以机器化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制造业的出现,生产过程趋于复杂,需要有复杂的会计处理方法。
这就导致了会计方法多重选择的出现;同时,估计和判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而为会计准则的产生提供的需要:限制会计方法的多重选择和估计、判断等的消极影响。
而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了保护公司外部所有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也为了恰当界定公司管理者的责任,人们设计了众多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以上这一切都有力地促进了会计方法和技术的繁荣与革命,以簿记为主的会计便逐步发展成为以记录、确认、计量和报告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现代会计。
具体而言,这种发展过程主要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第一,股份公司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为簿记制度向现代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由于工业革命的迅速推动,19世纪中期的工厂制度在英国和美国已相当普遍。
工厂制度和批量生产的出现导致固定资产的成本在生产和销售成本中的比例上升,于是折旧概念便越来越重要。
随着管理当局对生产成本和存货计价信息需求的增长,成本会计系统得以诞生。
而股份公司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企业规模扩大需要的巨额资本积累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投资人与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分离。
如果正直、无私是人的根本品性,那么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会给经济学和会计学带来大的革命。
但是,无数先哲都指出,人性是二元的,它是介于兽与神之间。
由于人的这种二元性,为了保护公司外部所有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也为了恰当界定公司管理者的责任,人类设计了众多的理论方法。
如:把作为投资回报的收益便逐步与企业主投资之资本的收回区分开来;而长期、持续经营企业的出现,便使得分期损益的确定成为必然。
同时,随着一些企业所有权脱离它们的所有者而存在的概念得到公认,导致了所有者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学说的产生。
它反过来又引起企业只能通过积累的利润支付股利来维护投资资本的义务。
这样,既保护了债权人,又维护了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
当然,限制股利的分配,就需要系统地进行利润的计量,其中包括更精确地区分资产和费用。
可以说,股份公司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了会计方法的多样和会计惯例的发展。
第二,经济理论的影响和宽松的法律环境也是促进会计方法和技术变革的主要原因。
斯密的经济学理论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环境,能够使资源的配置自动达到帕累托最优,实行政府的管制是没有必要的。
因而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纷纷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并且认为不实行政府管制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这一影响表现在会计政策上为:这种“自由放任”的政策一方面带来了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繁荣,新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随着环境的改变不断涌现,从而也使得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多样化的局面。
而这些多样化的方法通过企业间的相互模仿便很快流行起来,于是,便产生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
多种可选会计惯例的并存便为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表创造了条件。
在当时,企业按照各自的利益来编制会计报表是非常普遍而又平常的事,加之经济交易或事项的复杂性,使得会计处理也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要将其加工成有用的财务信息,就必然要借助会计人员的经验技巧进行判断和选择。
这也就给企业弄虚作假提供了机会,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如美国在20世纪初的二三十年里,美国会计界的混乱现象,比之19世纪后半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时,对资产的计价,流行多种方法,包括原始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等;对企业的收益的性质、来源,都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甚至企业家为了吸引更多的股东,一面亏损,一面却要求会计师签发可以支付股利的分配方案。
1936年,乔治。
梅在反省这一时期会计实务时,痛心地说:“在20世纪20年代,会计师们堕落了,并且沉湎于在帐簿上调整资本价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由于当时会计实务如此混乱,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一开始,就有人猛烈批评会计界。
甚至有人认为,松散的会计实务,是导致美国资本市场崩溃和萧条的原因之一。
当众多利益群体提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且各不相同的会计处理并开始怀疑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时,便开始出现了临时准则制定时期。
由此可见,仅有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分离,而没有多种会计惯例的并存,也就不会有会计信息的失真和不可比问题出现,人们也就不会提出制定会计准则的要求。
三、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受1845年公司法的影响,英国于1853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1854年该协会被授予皇家特许证,允许它的会计师号称“特许会计师”。
自此以后,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犹如雨后春笋,在联合王国内迅速崛起。
由于美国工业化所需的巨额资本大多来自海外,尤其是在当时占经济统治地位的英国,因此,英国的特许会计师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美国。
如普华会计公司、毕马威会计公司等,其足迹都来源于英国。
由此可知,由于美国在许多方面都正在重复英国的经验,使得英国会计师与美国同行竞争中处于一种非常有利的地位,从而也把英国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经验推广到了美国。
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迅猛发展的同时,由各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工业革命及股份公司这一公司组织形式也在英、美两国有了较大的发展。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彻底分离日趋明显,企业可以独立于所有者而单独存在的观念被普遍认可。
会计为之服务的领域因此而被拓宽。
它不仅要面对从事经营的经理层。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面对远离会计主体的众多投资者和债权人。
投资者和债权人不仅对公司财务信息状况普遍关心,而且对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更加关注。
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恪守客观、公正、独立的第三者-注册会计师来对公司的财务信息发表审计意见。
从会计师的角度来看,虽然注册会计师为保证其所审计的会计报表真实可靠并为报表使用者所理解,客观上就需要有一套公认的评价标准。
这种公认的评价标准在会计惯例和会计方法不断更新和增加的情况下,要求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注册会计师职业所面临的直接压力使之成为准则制定的最大受益者,因而它也最为关心并且直接参与准则的制定,从而使之成为当今准则制定中的主要力量。
所以,直到目前,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准则制定中仍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总之,会计准则的制定动因是由于财务信息的“用户”与“送户”的分离,主要是对过剩会计惯例的提纯和过渡。
松散的、放任自流的、不规范的会计实务终于酿成1929年股市的崩盘和1933年的经济萧条,作为规范会计信息生成和传输的会计准则,其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蓬勃发展和两权的高度分离,其产生的直接导火索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内在动力是AICPA、AAA等会计职业团体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