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PPT课件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课件 第1章 游戏的基本理论
一、游戏的含义
(二) 游戏的不同定义
1. 国外教育家的观点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游戏是这样一种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和完善, 在定向活动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心理调节。 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认为,游戏是真实条件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 的材料,再现人与人的关系。
游戏=game+play+fun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一) 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1. 精力过剩说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诗人、美学家席 勒和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他们认为, 游戏是人的机体内部剩余的力量产生的。其主要 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身生存的能力,高等动 物在为了维持生存而耗费的精力之外,尚有剩余 精力,游戏便成了一种消耗剩余精力的出路。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7.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元交际理论是由人类学家贝特森提出的。元交际是一种抽象的“交际”,是处 于交际过程中的双方真正的交际意图或对所传递信息“意义”的辨识与理解。元交 际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它是一种将“内隐的交际”所传达出来 的信息进行意义沟通的能力。
元交际是人类言语交际的基础。元交际能力是理解讽刺、反话、幽默、笑话的 基础。
游戏不是练习,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求解放的欲 望、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运用习得的欲望。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6. 生长说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阿普利登提出的,他认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 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也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生长性手段。
另一位美国学者奇尔摩也认为,游戏源于练习生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戏 而生长。这一理论的观点与“成熟说”相近。
游戏治疗 优质课件
(三)流派
1、游戏治疗的起源——精神分析学派
2、其他游戏治疗 学派
结构主义游戏治疗 关系游戏治疗 阿德勒游戏治疗 儿童中心游戏治疗
二、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技术
(一)儿童主导的互动 (二)地板游戏
二、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技术
(一)儿童主导的互动——对智障儿童的游戏治疗
儿童主导的互动(Child-Directed Interaction,CDI) 来自于艾伊伯格与博吉斯的亲子互动治疗(ParentChildren Interaction Therapy)。 CDI是指在一个儿童拥 有主导权的游戏中,父母运用有效的技巧与儿童互动, 从而达到修补以往不良的亲子关系,帮助儿童更好发展 的治疗目的。CDI技术对智障儿童非常有效,其技术能 够改善儿童的社会交际能力,增加家长与儿童的相互关 系。
游戏治疗
一 游戏治疗的基本理论 二 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技术
一、游戏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概述 (二)功能 (三)流派
一、游戏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概念
游戏治疗:是指在心理治疗理论指导下通 过游戏活动而建立人源自关系并帮助当事人成长 和发展的过程。
一、游戏治疗的基本理论
(二)功能
1、生物功能:游戏可以促进儿童在生理上的发展。 2、个体内功能:游戏的个体内功能可以使儿童体验到自我
辅助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在观察室或游戏室的一角辅 助家长开展治疗。当游戏治疗结束时,治疗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就治疗中的 情况给予家长反馈。
另外,治疗师在每次治疗结束后要向家长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一般要 求家长每天留出5~10分钟的时间与儿童进行游戏,在这段时间内,家长应确 保不受干扰地与儿童相处。每次家庭作业完成后都需要进行记录,以便在下一 次见到治疗师时进行讨论和改进。
游戏理论流派PPT优质资料
• 练习型游戏的发生发展
皮亚杰提出游戏发生、发展的过程: 1.反射练习期(0-1个月) 2.练习性游戏发生期(2-4、5个月) 3.有目的的动作逐渐形成期(4、5-9个月) 4.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9、10-11、12个
• 练习论(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物:
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
主要观点:
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为成熟 作预备性练习。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 将来复杂的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在天赋 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 的能力。游戏即是准备生活阶段一种练习本能的手段 。例如女孩玩娃娃即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 女做准备。
4.提出游戏治疗的方法,对研究人格发展的心理学家有很 大的启发。
5.精神分析学派注重个别儿童个别阶段的游戏研究,忽视 儿童游戏的普遍性。
6.过分强调“性”的作用,使其具有局限性,强调个体的 生物性,忽略个体的社会性。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 游戏的实质 皮亚杰:
儿童早期由于认知结构的发展不成熟,常 常不能够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 游戏就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布平衡,在游戏时 ,儿童并不发展心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 己的经验适合于当前存在的结构,游戏的实质 就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对经典理论的评析
• 经典游戏理论的贡献
1.对游戏分类的影响 2.霍尔的复演说促成了皮亚杰的研究 3.格罗斯的生活预备说帮助布鲁纳提出了有关游戏及发展的思想
• 经典游戏理论的局限性
1.研究范围小,只能对一小部分游戏做出解释 2.把儿童游戏与小动物的游戏等同起来,认为游戏是儿童生物本能的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游戏的“发泄”“补偿”说1.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儿童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而游戏。
2.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途径来发泄情感,发展自我力量,以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冲动和欲望。
案例1:小雯很羡慕妈妈熟练的厨艺,每次看到妈妈“当当当”快速的切菜,就不由得想试一下,可是妈妈说菜刀很危险,等长大了才能学。
在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中,小雯选择当妈妈,她急切地去超市买菜,拿起塑料小刀,模仿妈妈的动作,在桌子上“当当当”的切起菜来。
整个游戏中,她都在忙着切菜、烧菜。
游戏分享时,她说今天玩得很开心,因为自己会切菜、烧菜给宝宝吃了。
•游戏的动机是“唯乐原则”1.追求快乐,宣泄不满。
2.由现实中被动的承受者转变为游戏中主动的执行者。
•案例2:小萱在游戏中选择了娃娃家妈妈的角色。
她的宝宝今天感冒发烧了,于是她带宝宝到医院看病。
医生给宝宝量了体温,并用听诊器听了一下后说:“要给宝宝打一针,再拿点药回家吃。
”“打针很疼吧?”小萱脸上带着害怕的表情问医生,“疼也要打,要忍着,这样病才能好。
”听医生这么说,她只好带着宝宝找护士打针,最开始她不敢看,紧皱着眉头,后来鼓起勇气看了一眼,表情慢慢松弛下来,并在打完针后,抚摸着宝宝说“没事了,打完针感冒就好了”。
•游戏的时期是短暂的1.儿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自己愿望的时期是短暂的,随着理性思维过程的开始而结束。
2.批判能力或理性的因素的加强束缚了游戏的发展。
•对弗洛伊德游戏理论的评价:1.弗洛伊德并没有构建系统的游戏理论,他只是在其工作的不同方面附带地提及了游戏。
2.他奠定了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游戏理论的基调埃里克森的掌握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机能,是一种身体的过程和社会性的过程同步的企图,游戏可以降低焦虑,使愿望得到补偿性的满足。
•游戏的心理社会发展顺序:自我宇宙阶段微观阶段宏观阶段(探索自己的身体摆弄物品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的形式随着心理社会问题和自我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讲 游戏理论ppt课件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蒙尼格的“宣泄”理论: 与传统宣泄含义不同,蒙尼格这里的宣泄专指攻击 性行为或敌意的宣泄。 人生来就有一种攻击性倾向,这种攻击性倾向如果 得不到发汇就会表成病症。游戏的益处在于宣泄和 降低焦虑,游戏是宣泄攻击性驱力的合法的、为社 会所允许的途径。 儿童的游戏包含着对于成人权威和父母禁令的一种 敌意的幻想性反抗的意义。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儿童游戏的类型
年龄 0-2岁 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时期 游戏类型 练习性游戏
2-7岁 7-12岁
前运算时期 具体运算时期
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皮亚杰把儿童游戏的发生发 展与儿童的认知发展联系起来,用儿童的认知发展 作为说明游戏发生发展的原因。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观看视频并思考以下问题: (一)请用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观点解释你所看到的这 段游戏视频 1、角色选择 2、掌握 3、宣泄 (二)通过这段游戏你能说说对这两位儿童的了解吗?儿童 “自我”的发展在游戏中有何体现?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1 对他的小狗说“哭哭”,发出哭的声音。 接下来的几天里,让他的小熊、鸭子、 帽子哭 2 假装打电话,然后让她的娃娃打电话机 用各种东西打电话,如用一片树叶代替 电话听筒,拿着报纸念念有词 1 捡起玩具起子说牙刷并做刷牙的动作 2 趴在地上慢慢爬进房间嘴里喵喵叫 1 把枕头叫“阿里”。阿里是丈夫正在照 看幼儿 2大人禁止玩水。她走到水池边假装舀水 说“我舀了一杯水” 3 大人哄他吃药不肯吃。过后,让玩具动 物吃药。 4以娃娃会晒黑为由气绝父亲散步的提议
第二讲 游戏理论ppt课件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一、早期的游戏理论—讨论
请对早期的游戏理论进行评价,可整体评价,也可 针对某一种理论评价。说说该理论的优点及不足在哪 里。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早期的游戏理论点评
剩余精力说 优点 说明了动物进化与游戏的生物学条件之 间的关系。
不足
使得人们对游戏产生消极看法 无法解释儿童在精疲力竭后仍然要游戏
说明了动物进化与游戏的生物适应机能 之间的关系,肯定了游戏的积极意义 更适合解释动物的游戏而非儿童的游戏
前练习说
优点 不足
无法解释为何成人还需要游戏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早期的游戏理论点评
共 同 特 征 关注人的本性因素,不关注个体差异和特点 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用生物发展的规律解释儿童游戏 以工作作为游戏对立面说明什么是游戏以及为什么游戏
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游戏是表现原始 的、受压抑的冲动和欲望的隐晦曲 折的最好的一种方式,是可供个人支配的自由天地 与领域。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弗洛伊德:“过去的游戏理论都力图发现引起儿童 游戏的动机,但是它们都没有把‘经济的’动机, 即由于游戏而能获得愉快放在突出的地位。驱使儿 童游戏的不是别的,正是心理生活的唯乐原则。唯 乐原则体现在儿童的游戏中,表现为游戏能够满足 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 得到发泄。”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一、早期的游戏理论—剩余精力说 斯宾塞: 游戏与审美活动 共同特征是“它们都不以任何直接 的方式来推动有利于生命的过程”。两者的区别 于, 游戏中表现低级能力,审美活动中表现高级能力。 游戏是由处于静止期 的、得到修复的或重新活跃的 神经细胞的“多余的”活动。 游戏是诸如生存、征服、统治等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一 种无意识的产物。 游戏分为四种形式:感觉器官的过剩活动,艺术-美 学的游戏,高级的协调力量的游戏,模仿
《精神分析学派》课件
斯金纳
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通过操作 与反应的机制来预测和改变, 对后来的认知心理学有很大的 启示意义。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强调思维、决策、 记忆、语言、学习等高级生理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 和经验所产生的影响。
尼斯特罗姆
尼斯特罗姆的理论可以解释为 什么有时候我们的反应并不是 基于我们的知觉,而是通过多 次反应进化,我们的大脑可以 感知到外部信息。
3 缺乏实证研究支持
一些研究领域的科学家认为,精神分析的理论很难被证明,因此缺乏严谨的实证研究。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 其目的是将个体的体验和意义 提升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罗杰斯
罗杰斯的理论强调个体自我概 念和自我验证的重要性,认为 人的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根 本要素。
行为学派
精神分析沙发
这张沙发被视为精神分析的标志 性家具。
精神力量的三个机,是潜意识的一部分。
2
自我
平衡本我需求和外部世界之间冲突的心理力量。
3
超我
统制本我和自我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也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之根。
梦境分析
潜意识信息来源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梦境是 潜意识中的信息冒出了来的 结果,可以通过分析梦境中 的内容来解释患者的心理问 题。
案例研究
弗洛伊德实施了许多梦境分 析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为 今天的精神治疗和梦境研究 奠定了基础。
对心理治疗的影响
梦境分析成为精神治疗中的 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在解 决对个人意识困扰问题方面。
对文化的贡献
文学作品
海娜,弗洛伊德和托马斯和玛格 丽特 ·罗斯曼合作,记录弗洛伊 德与精神伙伴间的历史。
《精神分析学派》课件
实践争议
1 2 3
精神分析治疗的时间和费用
批评精神分析治疗的时间过长和费用过高,认为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不现实的。
精神分析治疗的效果
对精神分析治疗的效果提出质疑,认为这种治疗 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可能对某些人产生负 面影响。
精神分析师的资质和训练
对精神分析师的资质和训练提出质疑,认为许多 精神分析师没有经过足够的训练和认证,无法提 供有效的治疗。
01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和发展,为心理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理论和
方法,推动了心理学的进步。
揭示潜意识
02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潜意识的作用,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和心理机制,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促进自我探索
03
精神分析学派鼓励个体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
情感、欲望和冲突,有助于促进自我认知和成长。
自我成长
通过解决内心冲突和克服 障碍,促进个人的自我完 善和发展。
自我接纳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局限 性,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 和自尊。
梦境解析
梦境象征
解析梦境中的象征意义, 揭示梦境背后的潜意识欲 望、焦虑和冲突。
梦境解读
通过了解患者的个人背景 和经历,深入解读梦境所 反映的心理状态和问题。
梦境干预
通过引导患者对梦境进行 重新解读或想象,影响梦 境的内容和意义,从而影 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详细描述
性欲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性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性欲不仅仅是生理上 的需求,更是心理上的欲望和动力。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性欲与自我、社会道德、文 化背景等相互作用,对个体的性格、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对个体性
欲的理解和引导,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ppt课件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 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 俗性读物。自从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以 泛性论为基础,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均可 溯源于“性”以来,便有许多继起的精神 分析学家纷纷提出不同的意见,对弗氏的 泛性论作种种修正。这些新的观念统称为 “新心理分析学派”,其创始人A·阿德勒, 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创立了“个 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处于自 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作者以平 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成、对 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 感。将其转变成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 取光辉灿烂的成就。
• 梦的解析法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是潜意识愿望的曲折表达, 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他把梦分 为“显梦”和“隐梦”两部分。显梦是指人们真正体验到 的梦。隐梦则指梦的真正含义,即梦象征性表现的被压抑 的潜意识欲望。对梦进行分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来。
13
“梦”是人们不受控制的潜意识,可以一窥本能:
17
• 个体潜意识: 人格结构的第二层,包括—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
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等,相当于弗洛 伊德的前意识,可以进入意识内我领域。荣格认为个体潜 意识的内容主要是情结,即一组组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 在—起的情绪性观念群,如恋父情结、性爱情结等。它决 定着我们的人格取向和发展动力。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 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 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 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10
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
• 潜意识论
•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 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 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 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 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识位于意识 和潜意识之间,扮演者“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 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 “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而 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 着人的一生。
幼儿游戏-游戏理论课件
1
游戏理论致力于研究、解答的问题:
游戏有什么价值?
游戏理论是对游戏的实质、原因、发生发展和意义的系统化的解释。
人和动物为什么游戏?
游戏会经历什么样的变化?
什么因素影响这些变化?
4
3
6
5
游戏理论
经典游戏理论(早期游戏理论)
01
剩余精力说
02
松弛说
03
生活预备说
04
生长说
05
复演说
06
成熟说
07
游戏理论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动,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
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人类祖先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追赶动物、制造工具、采集果实等,与儿童的一些游戏形式有相似之处。
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可以遗传,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如儿童爬树,是重复类人猿在树上的活动;儿童玩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盖房子的活动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
相关研究推翻这一结论
1.攻击性玩具刺激并提高了攻击性行为 费奇贝克 2.攻击性行为是后天习得的,而非天生的 班杜拉
伯勒的角色扮演
思想基础
儿童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一直是精神分析学派感兴趣 的问题。传统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扮演的游戏是由模 仿的本能所决定。而弗洛伊德认为,没必要假设这种 模仿本能,如果没有情感内驱力也就没有模仿。爱戴 、尊敬、羡慕/嫉妒、愤怒、畏惧、敌视 伯勒分析儿童在游戏中常选择的特殊角色和人物并讨论 背后动机,丰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思想。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伯勒、蒙尼格
弗洛伊德游戏思想
思想基础
本我:本能欲望 人格理论 超我:社会规范 自我:现实化了的本能 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通过游戏的方 式
观点
1.游戏的动机是唯乐原则
1 3
2 追求快乐,宣泄不满 现实中被动的承受者转变为游戏中的主动执行 (强迫重复现象)
自我宇宙阶段
探索自己身体
微观阶段
摆弄物品
宏观阶段
角色扮演游戏
游戏与人格发展相联系
年龄 0~1.5岁 1.5~3岁 3~6岁 6~11岁 青春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弗洛伊德阶段 口唇期 肛门期 阴茎期 潜伏期 生殖器期 埃里克森阶段 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性对羞怯、疑 虑 主动性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自我整合对失望 游戏形式 亲子游戏 练习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
年龄 0—1月 2—4、5月 4、5—9月
智力 发射练习期 初级循环反应 二级循环反应 “有目的的动作 形成期”
游戏 无游戏 游戏的发生 保持“有趣的情景”
9、10—11、12 月
二级图式的协调: “仪式化”现象 把已有的图式运 用到新的情境中
第二讲-游戏理论
无法解释不工作的儿童为什么要游戏
儿童缺乏心理能力推断儿童游戏缺乏认 知的内容或功能,不符实际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早期的游戏理论点评
复演说 优点 不足 引起人们对游戏的社会历史性的关注 以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为依据,但 该学说至今仍是一种没有被证明的假设, 因而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无法解释现代儿童游戏的内容 前练习说 优点 不足 说明了动物进化与游戏的生物适应机能 之间的关系,肯定了游戏的积极意义 更适合解释动物的游戏而非儿童的游戏 无法解释为何成人还需要游戏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一、早期的游戏理论—前练习说 格鲁斯: 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机能。 游戏是对与生俱来的、但不完善和成熟的本能行为的 练习,它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的生活。 游戏分为两类:练习性游戏,包括感知运动的练习和 高级的心理能力的练习;社会性游戏,包括追逐打闹 和模仿性的游戏。
早期的游戏理论
流派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 生存需要满足之后的剩余精力的消耗 剩余精力 席勒 说 斯宾塞
松驰说
复演说
拉察鲁斯
柏屈克 霍尔
恢复在工作中消生活做准备
前练习说 格鲁斯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一、早期的游戏理论—剩余精力说 席勒: 游戏与审美活动的性质相同,都是超越了功利活动范 围的‚自由活动‛。 游戏是‚充裕的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 游戏分两类:一类是由于物质(或体力)方面 过剩 引起的游戏,即动物性的身体器官运动的游戏;另一 类是由于美的(或精神)方面的过剩引起的游戏,即 人所特有的想象游戏,或艺术的审美活动。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埃里克森的‚掌握‛理论:
学前教育游戏和理论第四章(管理PPT)
游戏理论的主要流派
儿童中心主义的游戏理论
以杜威为代表,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应该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由发 挥,教师只需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中心主义的游戏理论
以蒙台梭利为代表,认为教师需要设计和指导游戏,帮助儿童在游戏 中学习和成长。
结构主义的游戏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认为游戏是一种有结构的活动,能够帮助儿童在游 戏中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问性和普及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VR/AR技术将为学前教育游戏提供更 加沉浸式的体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 趣和效果。
社区化
鼓励家长、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游戏 的设计和评价,提高游戏的互动性和 教育价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功能主义的游戏理论
以拉夫·科斯特为代表,认为游戏具有多种功能,如满足生理需求、提 高认知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
游戏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01
游戏是学前教育的核心 内容之一,能够促进儿 童的身心发展。
02
游戏能够激发儿童的学 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 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03
游戏能够帮助儿童掌握 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交 技能,增强其社会适应 能力。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认为游戏是儿童满足 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的一种方式。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社会文化学派的游戏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认为游戏是儿童认知发 展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儿童在游戏中学 习和掌握新知识。
以维果茨基为代表,强调游戏在儿童社会 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游戏是儿童与 成人、同伴互动的一种方式。
评估内容
儿童发展水平、教师教学 效果、家长满意度。
评估方法
游戏治疗基本模式ppt课件
鲍尔这下糊涂了,恨是他的真实感情,但是别 人告诉他的却与他真实感情完全不同。
16
ppt精选版
案例2
——治疗是非指导的为什么还需要治疗者?
一个7岁男孩为了要做一个手术而住进医院。他非常 害怕。这个男孩把无法表达的害怕转变成为一种愤怒 发泄到医院的工作人员身上。
4
ppt精选版
2.1 为什么要把游戏纳入临床实践?
与精神分析的临床条件有: 1 病人必须改变自己的强烈的动机。 2 病人必须把医生看成为生活中对自己有重大 影响的人物(父母、丈夫或妻子)的替代者。 3 病人必须能够进入自由联想的过程。
5
ppt精选版
2.2 与精神分析模式有关的人
赫尔姆茨(Hermine Hug - Hellmuth)被认为是把游戏 引入儿童精神分析治疗实践的始作俑者。
32
ppt精选版
三、结构化模式
3.1 结构化模式简介 3.2 结构化模式特点 3.3 结构化的治疗模式的方法
33
ppt精选版
3.1 结构化模式简介
结构化模式是积极的游戏治疗,是精神分析 模式与关系模式两个极端之间的折中:
1. 不像传统精神分析模式滥用“阐释”技术。 2. 不像关系模式把宽容的气氛极端化。
1 不允许儿童伤害自己或者治疗者。 2 不允许损坏游戏室的材料。 3 在治疗时间内,儿童可以用他们想用的任何方式与治疗者在一
起。但是治疗结束时,他们必须离开房间。
阿克斯林认为这条原则是必要的,因为这可以将治疗中的效果 迁移到一般生活情境中。 限制是在需要时才提出来,如果儿童触犯了限制,治疗师仍要 以接纳的态度来对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性。重视游戏的动机,对人们重 视模仿性游戏及象征性游戏、角色扮演等有促进作用。
3.对研究人格发展的心理学家具有极大启发
游戏中儿童的冲动和欲望随年龄段的变化而变化,同时
自身人格也在发展,引起研究人格发展心理学家的注意,
其研究的深入反过来促进儿童游戏的研究。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老年期
自我整合对失望
7
游戏中存在性别差异
在空间构造上
男孩——大楼、高塔、街道、 户外冒险活动、建 构活动
女孩——布置家具、户内安 静活动、
8
蒙尼格和宣泄理论
思想基础
弗洛伊德关于游戏的论述中,包含游戏是敌意 或报复冲动的宣泄思想。蒙尼格发展了这一 思想,他强调游戏的益处在于宣泄和降低焦 虑。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
.
1
目录
概述 主要人物及观点
评述
2
时间
概述
20世纪40年代开始,到五六十年代
思想基础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都是一些与 生俱来的原始本能的冲动和欲望。动物可以随意的、 赤裸裸的表现出来,但人和动物不绑定同的,亲社情号会道德规 范必须限制这种发泄,当这些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 冲动和欲望累积起来时,将会不自觉地寻找出路, 以做梦、幻想、口误等潜意识表智现能加网以绑定发单泄位。精神 分析派的游戏理论又称为发泄论或补偿论。
观点
他认为人身上天生存在着一种本能的攻击性驱 力,在哪里被否定,就会在那里形成病症。游 戏正是这种发泄的合法途径。儿童玩攻击性或 侵犯性游戏可降低其攻击性行为。
9
相关研究推翻这一结论
1.攻击性玩具刺激并提高了攻击性行为 费奇贝克 2.攻击性行为是后天习得的,而非天生的 班杜拉
10
伯勒的角色扮演
之于思维的关系一样。
⦁ 游戏是同化大于顺应。一种图式或活动是 模仿还是游戏,取决于同化和顺应在图式 或活动中所占的比例
顺应大于同化
不平衡
同化大于顺应
18
⦁ 儿童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顺 应),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 存在的结构(同化)。
⦁ 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相适 应,在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类型 不同。
思想基础
儿童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一直是精神分析学派感兴趣 的问题。传统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扮演的游戏是由模 仿的本能所决定。而弗洛伊德认为,没必要假设这种 模仿本能,如果没有情感内驱力也就没有模仿。爱戴 、尊敬、羡慕/嫉妒、愤怒、畏惧、敌视
伯勒分析儿童在游戏中常选择的特殊角色和人物并讨论 背后动机,丰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思想。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伯勒、蒙尼格 3
弗洛伊德游戏思想
思想基础
本我:本能欲望 人格理论 超我:社会规范
自我:现实化了的本能 协调本我和超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的矛盾,通过游戏的方 式
4
观点
1.游戏的动机是唯乐原则
31
追求快乐,宣泄不满
现实中被动的承受者转变为游戏中的主动执行
2
(强迫重复现象)
2.游戏的时期是短暂的
会的但还不熟练的动作技能的练习,具有重复性。 练习性游戏的驱力不是外加的,游戏动作本身就 是一种强化因素,“动”即快乐。
② 象征性游戏(2-7岁) ⦁ 2岁以后发生的游戏类型。它与练习性游戏的不
同之处在于它带有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特 的嬉戏性象征结构。
⦁ 在象征性游戏的嬉戏性表征结构中,“象征物” 与“被象征化之物”之间的联合完全是主观的, 幼儿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而把它们人为地 联结在一起
19
2 游戏的功能 ⦁ 对新的刚刚出现的、不完善的心理机能进
行练习、巩固,使它得到丰富与发展; ⦁ 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在现实生活
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20
(二)儿童游戏的类型与发生发展
1 儿童游戏活动的类型
练习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
规则游戏
0----2岁
2-----7岁
7----12岁
21
① 练习性游戏 主要发生于感知运动时期(0-2岁),它是对刚刚学
表现为玩弄身体某部分 身体挫折方面的焦虑 的独自游戏
前恋母阶段 恋母冲突阶段 后恋母阶段
焦虑表现在失去母亲 开始和母亲一起游戏
扮演成人的角色 补偿无法获得的地位
伙伴共同参与的规则游
戏,从“外部”超我形
象获独立
13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评析
贡献
1.强调早期经验对成年健康生活的意义
重视儿童早期健康,重视儿童早期的发展与教育,强 调游戏可以发泄儿童受压抑的冲动,使儿童保持快乐 情绪,促进健康人格发展。
1 皮亚杰认为, 儿童的发展是由同化 — 顺应 的过程完成的。
2 同化, 是指在某种 情境中,儿童使用他已经 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 的图式和技能。
17
二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一)游戏的认知本质和功能
1 游戏的认知本质 ⦁ 游戏只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正如想象
11
儿童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一下三类
模仿他们热爱和敬佩的人 模范引起恐惧或愤怒等感情人或事。试图体验 与那些人有关的焦虑,以帮助儿童征服恐惧 儿童喜欢扮演那些不合身份、低于身份的角色
12
儿童游戏结构随心理性欲发展变化阶段
伯勒从发展的角度描述儿童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儿童 游戏的结构变化,。每一阶段心理性欲发展的矛盾冲 突不同,游戏内容也不同。
14
局限性
1.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色彩来源于对个 别儿童的研究,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存在 缺陷。
2.过分重视生物性本能,具有主观臆断 倾向,研究缺乏客观性和普遍性。
标
15
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3
皮亚杰游戏理论的意义
4
启示
16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1
理性思维束缚了游戏的发展
2 自我的发展,本我愿望的象征表达方式渐少
5
埃里克森的掌握理论
思想基础
埃里克森从积极方面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游戏不 仅是自我的机能,也是一种身体的过程和社会性过程 同步的企图,游戏可以降低焦虑,使愿望得到补偿性
满足。
游戏的心理社会发展顺序
自我宇宙阶段
探索自己身体
微观阶段
摆弄物品
宏观阶段
角色扮演游戏
6
游戏与人格发展相联系
年龄 弗洛伊德阶段 埃里克森阶段
游戏形式
0~1.5岁 1.5~3岁 3~6岁 6~11岁 青春期 青年期 成年期
口唇期 肛门期 阴茎期 潜伏期 生殖器期
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性对羞怯、疑 虑
主动性对内疚
亲子游戏 练习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
勤奋对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