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浅谈-美国模式的启示
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及借鉴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12期NO.12,2009266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及借鉴□喻启红王玲师军(南开大学天津南开区300071)摘要: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各国都普遍重视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建立了与其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本文主要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实质性的意见。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纯市场化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模式社会信用体系是指一国综合运用法律制度和信用管理技术进行社会信用管理,以提高社会信用主体的信用意识、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为宗旨的管理体系。
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促进我国开展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信用立法步伐,加大社会信用执法力度和规范市场主体的信用行为。
一、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另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的模式。
1、美国的信用管理:纯市场化模式(一)信息公开的法制保障机制从上世界60年代起,美国通过颁布实施《信息自由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公平信用报告法》等数项法律,确定了信息公开制度,在保证与信用信息有关的信息披露公开透明的同时,重点在法律上界定好三个关系:第一,划清信息公开和保护国家机密的关系;第二,划清信息公开和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关系;第三,划清信息公开和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权的关系。
使征信企业在法律框架下,合法地获得大量信用信息。
尤其是《信息自由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其核心思想是:所有政府信息都要公开,不公开及保密是例外;政府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所有人获得信息的权利是平等的;政府对拒绝提供的信息负有举证责任,必须提供拒绝的理由;政府机关拒绝提供信息时,申请人可以向法院请求司法救济。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摘要】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法律框架,对我国信用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了解其背景与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借鉴其经验,加强我国的信用建设工作。
分析中美信用体系的差异与优势,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
探讨我国如何加强信用建设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需要我们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强调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借鉴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的经验,展望我国信用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为我国的信用体系搭建更加稳固的基础,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信用建设、借鉴意义、经济社会发展、中美信用体系、优势、挑战、改进方向、经验借鉴、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是深远的。
这项法律规定了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保存和使用方式,保护了个人隐私权和信用记录的准确性。
在我国,信用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成熟之处。
通过学习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可以为我国的信用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立足于个人隐私和信用记录的准确性,这为我国信用建设强调了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该法律还规定了公平合理的信用评估标准,促进了信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我们也需要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估体系,避免信息泄露和不当使用,确保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于信用建设的监督与审查也具有示范作用。
在我国,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信用行业的监管,确保信用评估机构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信用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信用服务的普及和规范化,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给予我们很多启示,提醒我们要重视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信用市场的监管和支持,促进我国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
浅谈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浅谈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摘要:中国作为一个不断壮大的世界经济体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建立和健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需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
面对国内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艰巨任务,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现状;建设一、构建完善的市场信用体系的重要意义(一)社会信用体系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古代先贤认为,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准,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现代国际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契约经济,需要社会信用体系的有力支撑。
要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除了法律的作用和人的自身道德观的约束力外,还需要建立科学、稳定、持续有效的信用体系,来弘扬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准则,监督社会各个领域的各种行为,抨击不讲诚信的行为,最终达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平稳运行,国家和谐、稳定地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很多。
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既需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也要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作用。
国家的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从另一个层面,同政治的、法律的制度一起,构成促进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整顿信用秩序,建立严格的信用制度,依法惩处经济欺诈、逃废债务、不履行合约、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
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杜会信用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和征信系统建设,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用征信体系。
进入新的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日益和世界经济接轨,建立起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当前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保证美国出台的《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和《电子资金转账法》等数十部法案都是其信用信息开放、规范的征信产品、信用公正的保持,信用惩戒高效的法律依据。
只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可以使信用交易正常发展,降低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可以使信用监管发挥实质作用,规范市场经济的秩序;可以严厉打击失信者的不守信行为,对失信者进行惩戒,对守信者给予奖励,加强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的概念在人们心里的印象。
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市场主体较强的信用意识教育普及、研究和培训必是促使诚信社会观念深入人心,诚信制度有效实施的必要手段。
信用管理人力资源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在美国,信用教育在社会各个经济主体的理念里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的大学会根据信用相关的知识开设一些课程,而在社会上,各个机构或企业也会在其公司开设培养信用管理人才的相关培训机构,美国人民对信用的认知也很清晰,信用记录在其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
信用社会各个方面对信用教育的重视,促使美国形成了较好的信用文化环境。
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完善的信用监管体系美国民间组织“全国信用管理协会”、美国国际收账者协会、美国银行公会等行业协会在行业技术标准、信用学术交流、信用专业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失信行为会以法律的方式公布于众,不良信用纪录一般会保持5到10年,会影响失信者的信贷服务、工商注册等。
有效的监管机制保障了经济主体的利益,也增强了征信数据和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4.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征信服务的市场化运作美国普遍存在的信用中介机构是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
三大资信评级公司都是最具影响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业务有信用保险、保理、担保等。
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且规模最大的企业资信调查类的信用管理公司是美国邓百氏集团,这个集团也是目前美国唯一的这类评级公司。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浅谈美国模式的启示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三种模式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征信公司为主体的社会信 用管理模式 民营征信系统 ,实行的是完全市场化的 运作;
二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中央银行建立的信贷登记系统 为主体的社会信用管理模式 公共征信系统 ,是一种 主要由政府主导的模式;
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银行协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 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的社会信用管理模式 社会征信系统 ,
美国政府利用多种手段引导更多的交易者参加信用评级或利 用评级结果: 一是在法律中对此做出明确规定, 二是监管机构与信用等级有关的规定, 三是储蓄协会所作的规定,
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使绝大多数经济主体都能将聘评级 机构评级和运用评级结果作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为信用体系 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美国相关法律规定,一般的消费者信用数据可保留7年,破产信 息可保留10年,而对企业征信机构,一般提供12个月内的企业 信用数据信息,
美国信用体系的产生完全是市场的产物,迎合 市场发展尤其是个人金融市场的发展,两者互 相促进,
信用体系规范了美国金融市场乃至社会主体 的交易行为,增强了美国社会的透明度,直接促 进了美国的市场经济走向成熟和国际化,
第二,市场上出现的私人机构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如果一开始市场放任涌现出众多私人机构,不但会造 成规模偏小,遍地开花的局面,还会使得行业标准难 以制定,市场上的征信产品质量不均;
第三,私人机构往往会更注重自身利益,往往会过度 竞争、不正当竞争、侵犯消费者权益等,
美国模式的问题
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信用危机,金融危机中的美 国就是前车之鉴,
从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来看,金融业必须遵循审慎经营的原 则,这是由其高杠杆率、高关联度和高信息不对称性所决定的, 市场约束不等于放任自流,越是发达的金融市场,越是需要与 风险复杂程度相匹配的严格监管;对社会信用体系的监管要适 应创新和市场变化,不能过分依赖具体规则的约束,而应采取 更具灵活性的原则导向监管模式,加大对投资银行、会计师 事务所的信用监管,注重加强同市场的沟通,处理好创新与稳 定的关系,从而构建更加稳健的金融体系,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是美国为保障消费者信用权益制定的一项法律。
该
法案不仅有利于美国的信用管理,也为我国信用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首先,FCRA法案要求信用机构必须确保信用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一点提醒我们,在我国信用建设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防止个别不良机构和个人进行信用舞弊和造
假等活动,确保信用管理的公正性与透明度。
其次,FCRA法案以消费者为中心,在信息收集和处理中强调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启示我们,在我国信用建设中,需要更加强调消费者保护,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知
情权和选择权,将信用建设的重心从金融机构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建立以“互信”为基础
的信用体系。
此外,FCRA法案还规定了消费者可以通过信用机构查询并纠正错误的信用报告。
这也为我国信用建设提供了借鉴,行业主管部门可以正式公布个人信用评分和信用报告,以便
个人及时纠正或更正其信用报告中的错误信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在信用建设方面,FCRA法案还规定了信用机构必须在消费者授权的情况下提供额外的信用信息。
这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自己的信用情况,从而更加科学地管
理个人信用,这对我国信用建设也非常有启示意义。
总之,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启示。
我们需要从
保证信用报告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加强消费者保护、建立以互信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提供
全面的信用信息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信用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浅谈国外信用体系建设的做法和启示

浅谈国外信用体系建设的做法和启示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在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一般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着手建立本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了解发达国家信用制度的特点,分析发展中国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实践,将为我国建立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有益的经验.一、发达国家的信用管理经验发达国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方面没有根本的区别,但各国国情和立法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以美国为代表,一种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
(一)美国的做法。
美国是世界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也是信用管理行业最发达的国家。
因此,对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成熟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状况。
1、信用服务业管理法律体系.美国有比较完备的涉及信用信息服务业的法律体系,将信用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纳入法律范畴。
主要有《公平信用报告法》(简称FCRA)、《诚实借贷法》、《消费者信用保护法》、《公平信用结帐法》、《平等信用机会法》(简称ECOA)、《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
其中最重要的是FCRA和ECOA,特别是FCRA,为信用服务业的基本法。
FCRA主要规范个人信用报告行为,保护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消费者),它直接规范的目标都集中在规范授信、平等受信机会、保护个人隐私权,使消费者资信服务机构和与此相关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房产商、商帐追收行业都受到了直接和明确的法律约束。
《诚实借贷法》和《公平信用结账法》的核心内容也是保护消费者,规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授信业务,要求授信机构必须明白无误地公开信用交易条款。
《平等信用机会法》保障消费者获得平等的信用机会,要求授信机构在对信用申请人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授信,不得因性别、种族、婚姻状态、宗教信仰、年龄等因素而做出歧视性的授信决定。
美国消费者信用管理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消费者信用管理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美国消费者信用管理已经发展了多年,其经验和教训对中国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中国借鉴的方面:1.信用评分系统美国信用评分系统已经非常成熟,无论是信用卡、房屋贷款还是其他类型的贷款,都会对申请人的信用评分进行评估。
这个系统可以帮助银行、信用卡公司等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借款人的信贷历史和风险特征,从而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和确定贷款利率。
中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学习这种模式,建立更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以提高贷款准确性和风险控制能力。
2.监管机构的作用美国的信用管理体系还包括强有力的监管机构,监管机构负责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中国,监管环境可能没有那么健全,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框架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
3.教育与宣传美国政府经常在公共场合进行信用管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贷款、信用卡和其他信贷工具的认知和理解,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在中国,类似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消费者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
4.消费者保护机制在美国,有许多消费者保护法律和规定,保护消费者免受欺骗和不公正的贷款和信用行为。
这些法律和规定在保护消费者的同时,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中国可以学习这些经验,建立更完善的消费者保护机制,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总之,美国的信用管理体系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对中国信用管理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建立更健全、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信用管理系统改善消费者信贷服务体验,推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
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文/肖上贤摘要: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且尚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已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通过对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用社会信用体系启示The Experienc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American Social CreditSystem and its Enlightenment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first stage, and there is a series of questions, has bad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market.This paper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American social credit system,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in China.Keyword:Credit Social Credit System Inspiration一、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历程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追溯到从19世纪4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信用交易规模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而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后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市场需求下的萌芽发展阶段(1841-1935年)。
这一阶段正处于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大量工业债券吸引了众多美国国内和欧洲各国的投资者,由此产生了对企业和债券征信的市场需求。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 联邦政府缺信。国家信用是金融体制 的最后依托 , 国联邦政府多年来对于“ 四) 美 两房” 疏于监管 , 无形
中纵容了风险的不断膨胀 , 而事发后又将“ 风险社会化”其所触犯的“ , 道德风险” 则从价值层面上对国家信用 造成严重冲击 。 从本质上来讲 , 次贷危机的根源就是金融企业不顾触犯金融道德风险, 非理性放大金融杠杆 , 令金融风 险无 限积聚 , 使泡沫破裂的灾难性后果超 出了金融体系所能承受的临界点 。 进而引发银行危机 、 信用违约危 机、 债务危机 、 美元危机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 而这一系列危机的背后凸显的则是美国出现了整体性的信用垮
塌。
二、 美国金 融危 机发 生的原 因分 析
( 管理制度安排上的缺陷。 一) 中介机构被认为是捍卫美 国企业信用的“ 守护神”这种制度体系运作的基 , 本前提是外部审计师作为专业服务机构 , 要以 自己的信誉、 专业精神和其 自身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会计师事务所可 以给同一家公司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 。 咨询业务的收费很 高, 而审计业务的收费较低 , 当审计要求的独立性与咨询业务的巨大利益发生冲突时, 不少中介机构与所服 务的公司很 自然地会结成利益共同体 , 不惜为所服务 的公司做假帐掩盖财务漏洞。因此 , 由于中介机构集审 计业务与咨询业务于一身 , 必然带来对中立和客观公正的损害。 ( 信用评级机构反应滞后 。在美国的信用体系中, 二) 评级机构的事前预警作用未能发挥 , 信用评级成了 “ 马后炮” 由于信用服务公司运用的财务数据主要来 自 。 像安达信这样 的会计公司, 依据不可信的财务数据编 制信用报告 , 在美 国一系列财务欺诈的背后 , 信用评级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究其原因在于评级机构没 有深入研究调查被评级公司提供的各种数据资料 , 给予 了不恰当的评级 , 误导了市场投资者 。 ( 法律制度与监管上出现漏洞 。很多公 司为了求得 良好 的信用记录做假帐虚报巨额赢利 , 三) 危机发生 后, 大部分企业承认他们 曾隐瞒或提供 了虚假 的数字。如此广泛地造假 , 说明了法律制度与监管存在三个方 面的不足 : 一是法律制度与监管只能控制企业的“ 事前 ” 事后 ” 和“ 行为 , 而对企业造假 的过程控制则形同虚
国内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概况及经验

国内外社会信⽤体系建设概况及经验国内外社会信⽤体系建设概况及经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信⽤体系建设概况社会信⽤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本以及欧洲等⼀些国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均建⽴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信⽤体系。
概括起来,西⽅国家社会信⽤体系建设模式主要有三种:⼀是以美国为代表、以私营征信服务为特征的企业经营模式;⼆是以德国等欧洲国家为代表、以公共征信服务为特征的政府主导模式;三是以⽇本为代表、以协会征信服务为特征的⾏业协会模式。
三种建设模式的基本情况见表1。
⼆、国内社会信⽤体系建设的基本模式⾃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区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信⽤体系建设试点⼯作。
⼈民银⾏建⽴了企业和个⼈信贷征信系统;国家发展改⾰委员会组织实施了“社会征信服务体系联合建设⽰范⼯程”;商务、⼯商、税务、质检等有关部门也开展了本⾏业的信⽤管理⼯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同时,全国有27个省(市、区)积极开展了本地区社会信⽤体系建设的探索。
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深圳市社会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早,进展较快,率先在国内取得了⼀些经验,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信⽤建设运⾏模式。
三种模式的基本情况见表2。
表2:国内三种主要社会信⽤体系建设模式⼀览表三、国内外社会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1、法规先⾏是社会信⽤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
国内外的建设实践表明,要建⽴健全社会信⽤体系,信⽤法规建设必须先⾏。
重点是要构建起⼀个包含规范征信活动、信息标准、共享与披露、信⽤奖惩、市场监管等内容在内的信⽤法规体系。
2、政府推动和⽀持是社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条件。
国内外的建设实践表明,信⽤建设必须要有政府的协调、引导和⽀持。
重点是要发挥政府在整合信⽤信息资源、引导信⽤需求、制定规章制度、监管信⽤市场和培育发展信⽤服务机构等⽅⾯的作⽤。
3、建设联合征信系统是社会信⽤体系建设的核⼼⼯程。
国内外的建设实践表明,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是推进信⽤监管和提供信⽤服务的基础平台。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信用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和行为准则。
而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规,对于美国的信用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我国信用建设的学习范本,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该法律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
首先,公平信用报告法从根本上保障了消费者的隐私安全。
该法规规定了在信用报告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隐私保护原则,对于收集、保存、传送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在我国的信用建设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逐渐建立,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的问题,并在制定相关法规时做到充分重视和保障。
其次,公平信用报告法为消费者提供了简便快捷的信用报告查询途径。
在美国,每个人都可以在每年免费获得三份充分、准确的信用报告,并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简单方便地查询自己的信用记录。
这在我国信用建设中也有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建立更加方便快捷的信用报告查询系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充分的信用查询服务。
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信用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公平信用报告法在信用建设过程中强调了责任和诚信观念。
该法规规定了信用机构和个人应当遵循的相关行为准则,并制定了相应的责任和惩罚机制。
这充分体现了一种诚信经营和社会责任的理念。
在我国信用建设中,我们也应该强化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和个人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切实维护信用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对于我国的信用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需要充分借鉴其经验,不断加强我国的信用建设工作,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风气做出应有的贡献。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一、明确信用报告业务的范畴及义务《公平信用报告法》规定,信用报告机构应严格保障个人隐私权,确保所收集的信息合法、合理,并以此为依据,提供各类有关消费者信用状况的报告服务。
报告内容应丰富全面,准确真实,不得有失实、误导、诽谤等行为。
向消费者提供信用报告时,需出具必要的说明书并提供免费披露。
如有涉嫌违法的情况,应及时告知消费者并启动消费者维权程序。
这为我国信用报告行业提供了明确的经营理念和义务范畴,为建设透明、规范、高效的信用报告行业提供了借鉴。
二、提高信用报告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FCRA还规定,报告机构应及时更新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消费者在发现信息报告中的错误、疏漏等问题时,有权要求报告机构进行更正或删除。
报告机构在收到消费者的申诉后,应及时调查核实,如发现数据存在误差,则应即时纠正。
另外,FCRA禁止在信用报告中出现违法行为、破产记录、婚姻状态等不相关信息,保护消费者隐私。
这提醒我国信用报告机构重视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避免数据误导和诱导行为,同时加强监管,提高数据披露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消费者信用权益保障FCRA强调保护消费者信用权益,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消费者的信息不被滥用。
例如,规定消费者可通过申请免费的信用报告来查询个人信用记录,并要求报告机构定期将消费者的信用报告提供给消费者。
同时,报告机构不能未经消费者授权而将信用报告提供给第三方。
这引导我国信用建设者重视和保障消费者的信用权益,如出台相应的权益保障法规,建设个人信用数据、隐私、安全体系等。
四、促进信用体系建设与共享FCRA提出的披露制度规定,信用报告机构需要每年定期向消费者披露其个人信用报告。
此外,消费者还可自主选择将信用报告提供给拥有此类报告需求的机构,以便更好地获取贷款、保险或租房等金融服务的机会。
这启发我国信用行业进一步完善信用报告的共享和应用体系,促进信用信息的广泛收集和利用,进一步加强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发展,推进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社会信用纯在哪些问题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
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标准高,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
面对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各地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笔者就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地方的信用建设水平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整体偏低,普遍存在社会信用观念淡薄,市场中各类违约失信现象屡禁不止的现象,影响了经济社会秩序,损害了政府机构的公信力。
一是部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按照省市县文件要求,由地方多个部门联合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多数部门没有真正实质性开展这项工作。
从调查情况看,由于相关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导致信用建设工作尚处于被动的局面。
二是“双公示”没有形成常态。
多数部门没有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其中还有少数是重点领域的主管部门,在行政监管中掌握的大量信用信息仅仅压在本部门手中,没有按照省市要求公开公示。
三是信用信息归集机制不畅。
地方相关部门存在推送不全面、不及时、质量不高、应用不够等问题,如信用建设网站因为缺少信息来源,导致无法通过省信用办审核上线,仍然存在版面空置,对外公开的信息少等现象。
四是信用监管“红黑”名单尚未出台。
有的地方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刚刚起步,仅仅只在金融、税务等少数部门和领域间应用,大范围的部门协同联动的信用监管机制还未建立起来,“红黑”名单没有建立。
五是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和督促管理不够。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操作性很强的实施办法,有些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上级培训辅导、业务指导和督办落实还不够,导致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二、对策建议针对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地方诚信建设的需要,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强化信息归集应用。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比较与启示

、
西方国家社会信用 运 作 一
以美 国、加 拿 大 、英 国为 代表 的 “ 国模 式 ” 是一 种 市场 主 美 ,
导型 的信 用模式 ,其最主要 的特 征是完全 通过市场 化运作来 实现整个 社 会 信 用 活 动 的有 序 进 行 ,政 府 不 直 接 参 与 信 用 活 动 ,而 仅 仅 依 靠 制 定信用 管理法律 ,并监 督其执 行,从而 使其在整 个信 用体系 中发挥 作
一
( )欧 洲模 式 :政 府推 进 的 公 共 信 用 管 理 二
以法 国、德 国、意 大利 等欧 洲 国家为 主要 代 表的 “欧洲 模式 ” , 是一 种政府驱 动下 的公 共管理模 式。在这一模 式中 ,一个 由政府 出资 建立 ,直接 隶属于中央银 行的 公共 征信机构 居于核心 位置 ,其他 市场 化信 用机构均 以其为主 要依托 ,有 目的的开展 相关信用 信息业务 。 由 此 ,欧洲 模式 有 别于 “ 国模 式 ”的市场 自发性 ,而是 因政 府 的介 美 入 具有 了一定 程度上 的强 制性 。 选择这 种信用建 设路径 的国家 ,在整个社 会信用 体系建设上 一般 分 为两 个层 次 :第一个 层 次是 非盈 利性质 的 “ 央信贷 登 记系 统 ” 中 , 它 由政府 出资 ,通过 中央银行 建立 并 由其监 管。这一 系统依赖 国家法 律 或 决 议 强 制 个人 、企 业 、 政府 部 门 、金 融机 构 ( 银 行 、财 务 如
间的关系 。在美 国模式 中,商业化私 营机构是主要 的信用管理 与服务
主体 ,他们 主动 收集 个 人 、企业 以及社 会公 共信 用信 息 ,有 偿 提供 数据和评价 ;政府主要扮 演监督者与支 持者 的角色 ,不直接参 与信用 活动 ;而个人 、企业或金 融机 构等均可 向商业化征信机 构购买信 用资 料 。欧洲模 式在结构维 度上最大 的不同是信用信 息提供源 由私营机构 转变 为一 个 由政府 出资 ,隶属 于 中央银 行 的非盈 利性 的 公共信 用机 构 ,这一机 构并不 向市 场上的个人或 企业提供数 据来源 ,而公开有偿 提供信用 信息来源 的市场化机构 在欧洲模式 中相对较少 。行业协会则
浅谈美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研究和借鉴

浅谈美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研究和借鉴论文关键词:个人信用信用法律制度论文摘要:个人信用体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同时,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既是适应经济新形势的需要,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个人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建设可以借鉴和吸收美国先进立法技术和成果以完善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建设。
个人信用又称消费者信用,是指零售商、银行金融机构或财务公司向个人提供的与销售货物或借款有关的双方之信用,更侧重于买方、贷方之信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个人为主体的消费交易市场行为越来越多,个人信用越发显得重要。
一般认为,个人信用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如身份、居住、职业收入等)、个人信用交易信息(如贷款余额、信用卡透支、信用担保等)、社会公共信息(如社保、纳税、通信缴费等)、特别记录(如有无逃废银行债务、偷税漏税、逃汇骗汇等)。
个人信用体系则是用以载明和验证个人信用状况而建立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件资料和相关制度体系的总称,包括个人信用信息记录制度、个人征信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和个人失信惩戒机制等。
整体上以建立一套完整的个人信用体系与法律制度可概括这一内涵。
它们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个人以及市场主体信用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个人信用体系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其以信用交易这种交易形式才能有效、安全地运作。
一、关于个人信用信息利用法理学讨论个人信用信息的利用方式国外有两种立法范例,即须经信息主体同意和无须经信息主体同意。
在征信体系中,信息采集与利用的方式上都会涉及到是否须经信息主体同意的问题。
在这两个环节的法律设计上,各国有所不同。
美国是在采集和利用两个环节都采用在符合法定条件下无须征得信息主体同意的原则。
但欧洲则在两个环节上一般都要求征得信息主体的同意。
从各国法律运行的状况分析,两个环节都不限制,比较有利于征信业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但不利于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美国是典型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信用体系的产生完全是市场的产物,迎 合市场发展尤其是个人金融市场的发展,两 者互相促进。
信用体系规范了美国金融市场乃至社会主体 的交易行为,增强了美国社会的透明度,直 接促进了美国的市场经济走向成熟和国际化。
(1)机构组成方面
美国的信用调查机构主要由私人和法人投资 组成。美国没有公共信用调查机构,其信用 报告几乎全部由民营调查机构提供。
(2)在业务范围方面
市场化运作的各类信用服务公司:
a. 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估(资信评估)
针对国家、银行、基金、证券公司、上市大型企业
专门从事证券信用评级业务,重点防范资本市场的风险
(3)信息来源方面,民营征信机构的 信息来源广泛
在美国,消费者个人征信机构的信用信息除 了来自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外,还来自信用 卡发行公司、汽车租赁公司和商业零售机构 等。
其方式是由征信公司与信息提供者自愿签订 协议,由后者向征信机构定期提供信息。
企业征信公司搜集的数据来源则主要是美国 各公司定期提供的公司内部信用信息和一些 政府公共信息。
美国的消费者信用报告主要由三大消费者信用征集机构提供, 并于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覆盖全美所有消费者的信用记录。 其余小型征信公司只在某类业务或某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 提供服务。
在企业征信服务方面,邓白氏公司则几乎占 据了美国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但由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市场信用经济衰退, 以及个人征信业竞争加剧盈利水平普遍降低, 三大信用局目前也涉足企业征信和信用衍生 品领域,分别推出不同系列的个性化定制产 品与服务,积极拓宽商业渠道。
三家:穆迪(80%银行,78%公司)、标普(37%,66%)、菲奇法国控股(27%,8%)
b. 商业市场上的信用评估(企业征信)
主要为社会提供企业信用报告,很少涉足消费者个人信用征集业务
一家: 邓白氏
c. 对消费者个人信用评估的机构——信用局(个人征信)
针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并 销售信用报告 三家:环联、 艾克飞、益百利英国控股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三种模式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征信公司为主体的社会信 用管理模式(民营征信系统),实行的是完全市场化 的运作;
二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中央银行建立的信贷登记系统 为主体的社会信用管理模式(公共征信系统),是一 种主要由政府主导的模式;
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银行协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 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的社会信用管理模式 (社会征信系统)。
美国模式的启示
——浅谈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及公司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种信用经济, 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在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市场资 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一般都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 会信用制度,而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也纷纷着手建立 本国的信用体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信用体系已有100多年的演进 历史,在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上没有根本区别,但 由于国情和立法传统的差异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
2、美国的信用管理法律框架
核心:
《公平信用报告法》、《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辅助:
《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 《公平信用结账法》、《诚实租赁法》、 《信用卡发行法》、《电子资金转账法》、 《格雷姆-里齐-比利雷法》、《公平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等
上述法案,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 的法律环境,而且几乎每一项法律都随着经济发展 状况的变化进行了若干次修改,直接规范的目标都 集中在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信用信息内容全面
征信机构不仅征集消费者的负面信用信息, 也征集正面信息。特别是在对纳税人的基本 信息数据、税收信息、企业地址、所有者名 称、业务范围和损益表以及破产记录、犯罪 记录、被追账记录等方面,征信机构的数据 更多、更全面。
(5)服务范围方面,美国消费者信用数据的获取 和使用要受信用法律的约束
信用局
遍布全美的消费者信用征集机构(统称为消费者信用局, consumer credit bureaus)是收集并出售消费者信用活动信 息的机构,其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
今天,美国每一个曾经以不同形式融资的消费者都至少有一 个、甚至三个信用局档案,每个月有超过20亿条信息加入这 些信用局档案,而每天则有200多万个的信用报告出售给不 同的需求者。这些需求者通过实时获取所需的消费者信用报 告大大地降低了批准一笔贷款所需的时间,从过去的数星期 到现在的几分钟。
只有在法律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才能使用相关的消费者信 用信息。
征信机构必须对信用信息的使用和查询情况予以记录和保存, 以备监管部门检查。
美国的征信机构的服务对象有银行、信用机构、企业、个人、 税收征管机构、法律实施机构和其他联邦机构以及政府部门 等。它们都是信用报告的需求方。
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按照商品交易的原则出售给需求者 (某些特殊规定条件下可免费提供),这是美国征信行业得以 不断发展的制度基础。
1、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美国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一种完全以民 营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主体的信用模式。
这种模式的突出表现是在完善的信用法律体 系和政府监管体系的框架之下,形成了独立、 客观、中立、公正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 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并依据市场化原 则运作的征信系统,具有明显的特征:
我国目前正处在信用体系的初步建设阶段,从对美、德、日为代表的三种 不同信用体系的特点及其比较中,我们可以获取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美国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也是信用管理行业最 发达的国家。因此,对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进行分析有 助于我们认识成熟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状况。
其社会信用体系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2、完善的法律体系 3、多层次、健全的信用监管体系 4、市场主体较强的信用意识 5、对信用产品和评级结果的自觉广泛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