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忠义观念

合集下载

水浒传中忠义的理解

水浒传中忠义的理解

水浒传中忠义的理解《水浒传中的忠义:为兄弟两肋插刀》在《水浒传》里,忠义那可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啥是忠义?看看那些梁山好汉就知道啦!就说鲁智深吧,那可真是个忠义的好汉。

金翠莲被镇关西欺负,他路见不平一声吼,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这可不是冲动,这是他心中的正义,对弱者的同情和保护,这就是忠义的表现。

他为了一个不相识的女子,不顾自己的安危,这就是义!还有武松,为了给哥哥武大郎报仇,不惧西门庆的权势,手刃仇人。

哪怕知道会因此惹上大麻烦,他也在所不惜。

这是对亲人的忠诚,是对兄弟情的坚守,这就是忠!梁山好汉们聚在一起,不就是因为大家都有一颗忠义的心嘛。

他们互相帮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种忠义之情,让他们成为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团体。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有这样的忠义之心。

对朋友要真诚,看到不公平的事要敢于出手相助。

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里的忠义:生死与共的情谊》读《水浒传》,最让人感动的就是那里面的忠义之情。

像宋江和李逵,那真是铁打的关系。

李逵这人性子急,脾气暴,但对宋江那是忠心耿耿。

宋江说啥他都听,哪怕是去死,他也绝不皱一下眉头。

还记得攻打方腊的时候吗?兄弟们死伤无数,可大家没有一个退缩的。

为啥?就因为他们心中有忠义,他们要为了梁山的荣誉,为了兄弟们的情谊去拼杀。

林冲被高俅陷害,走投无路。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他,一路护送。

这就是忠义,在朋友最危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不离不弃。

这种生死与共的忠义,不是嘴上说说的,是要用行动去证明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希望能有这样的朋友,在困难的时候拉我们一把,和我们一起面对。

《聊聊中的忠义:忠诚于内心的信仰》《水浒传》里的忠义啊,那得好好说道说道。

比如说吴用,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他选择跟随宋江,为梁山出谋划策,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份对正义的追求,对兄弟情的珍视。

这就是忠诚于自己内心的信仰。

再看卢俊义,原本是个大员外,日子过得舒舒服服。

但他被梁山好汉的义气所感动,毅然上了梁山。

《水浒传》中的两种忠义观—以宋江、李逵为例

《水浒传》中的两种忠义观—以宋江、李逵为例

《水浒传》中的两种忠义观—以宋江、李逵为例《水浒传》是一本以忠义为主题的古代小说,讲述了宋江等108个英雄在困难中团结一致、拼搏不息的故事。

在《水浒传》中,忠义观贯穿始终,其中以宋江、李逵两位角色最为代表。

首先,从宋江的忠义观来看,他是一个有着高尚忠义情操的人。

宋江在被困在朝廷的陷阱中时,选择与其他被迫离开朝廷、流落江湖的人联合起来,并且发誓要为民除害、为天下正义而战。

在众人的帮助下,他逐渐成为众人领袖,一路走来尽管受到黑白两方的追捕,但始终坚持用正义感和纯洁的心态对待同伴。

甚至在前往朝廷投降的路上,他宁愿义无反顾,也要维护同伴的安全;他宁愿身死节烈,也要维护天下百姓的安危。

这一点,在水浒传中的众多角色中,是最为突出的。

与宋江不同,李逵是一个性格粗犷、行为豪放的人物。

他并不是一个脑子灵活、处处机敏的人,但他有着无比真挚的忠义情怀。

当他当了官后,一直不忍心看到人民因贪官污吏而苦苦忍受,于是在他认为不能忍受的情况下,宁可违反上级命令,也要以自己的方式为百姓解忧。

在他眼中,天下苍生才是天子该守护的对象,任何野心家、奸臣,都是应该被清除的。

因此他在与警察头子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替同伴挡住了箭矢,不惜以身犯险,全部心思都是想保护人民安危。

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忠义观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准则,表现出来就是不忘初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在困境中始终保持正义感和纯洁的心态。

宋江和李逵这两个人物,代表着这种忠义观的两个方面:宋江为大义而背负天下,李逵则是做世上忠义的尽头,用行动证明他自己的道德观念。

这种忠义观,不仅在传统文学中有所体现,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

只有始终坚持自己的内心,追求并实现自己的道德信条,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出真正的人性光辉。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小说之一,始于北宋,成书于元朝,以108位忠义之士大闹灵州,拯救苍生的故事为背景。

在这篇小说中,忠义观念贯穿始终,人物们的行为举止总体上体现了忠诚、正义、担责、仁爱等美德,对社会和人自身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水浒传看忠义与反叛的较量

从水浒传看忠义与反叛的较量

从水浒传看忠义与反叛的较量《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波澜壮阔的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展现了一个充满忠义与反叛较量的世界。

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挣扎与抉择。

忠义,是贯穿《水浒传》的重要主题之一。

梁山好汉们大多以忠义为信条,他们相互扶持,为了兄弟情谊不惜赴汤蹈火。

其中,宋江被视为忠义的代表人物。

他一心想要为国效力,为朝廷招安,希望能够带领兄弟们走上正途,为国家建功立业。

在他看来,招安并非是对朝廷的妥协,而是一种忠诚的表现,是为了给兄弟们谋一个好的归宿,洗刷贼寇的名声。

然而,这种忠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争议。

有人认为,宋江的招安之举是对兄弟们的背叛,将他们带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与忠义相对的,是反叛精神。

梁山好汉们之所以聚义梁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才选择了落草为寇。

例如,林冲原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却被高俅父子陷害,家破人亡,最终只能在风雪山神庙后投奔梁山。

武松为兄报仇,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却被官府通缉。

这些人物的遭遇,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也激发了他们内心的反叛意识。

他们不再愿意忍受压迫,而是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对抗这个世界。

在《水浒传》中,忠义与反叛并非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梁山好汉们的反叛行为是出于对忠义的追求。

他们认为,朝廷的腐败和不公已经违背了忠义的原则,因此他们要通过反抗来维护正义。

另一方面,他们在反叛的过程中,也始终坚守着自己心中的忠义底线。

例如,他们虽然打劫富户,但从不伤害无辜百姓;他们虽然与官府对抗,但对于真正的忠臣义士,仍然怀有敬意。

这种忠义与反叛的较量,在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后的命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招安后,梁山好汉们为朝廷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他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遭到了朝廷的猜忌和陷害。

许多好汉在征战中战死沙场,幸存者也大多不得善终。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以忠义思想为主题贯穿全书。

忠义思想包含了对忠诚和义气的崇尚,并表现在人物的行动和人物关系中。

1. 忠诚:《水浒传》中的众多人物都展现了对忠诚的追求。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08位好汉,他们为了保卫山寨和民众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反抗腐败官府的斗争中。

他们舍弃了个人的享受和幸福,选择了为民众和正义而奋斗的道路。

这种忠诚表现在他们对自己的职责的忠实履行,对山寨和战友的忠心耿耿。

2. 义气:《水浒传》中的人物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义气情感。

好汉们出生入死,同甘共苦,血战不死的事迹展示了他们对义气的高度追求。

他们不仅相互帮助、关心,而且甘愿为义气而牺牲自己。

《水浒传》中的哥哥之情、结拜兄弟情、兄弟姐妹之情都是义气的具体表现。

3. 对忠义的讴歌和赞美:《水浒传》通过描绘忠诚和义气的形象,来讴歌和赞美这种品德。

书中多次强调了忠诚和义气的重要性,称赞了这种品德的高贵和伟大。

例如,在描写豪杰死后的墓志铭中,总结了他们的忠义行为,抒发了悼念之情。

整部小说通过描述这些忠义形象,鼓励人们学习他们的品质并追求忠诚和义气。

总之,《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忠诚和义气的追求和崇尚。

这种思想通过塑造众多的忠诚义气的形
象,来表达对这种品德的赞美和推崇。

同时,这也激励着读者追求忠诚和义气,为正义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忠义水浒的理解

忠义水浒的理解

忠义水浒的理解
《忠义水浒》常指的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这部小说通过描述宋江、武松、李逵等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反抗腐败政府、豪强和不公正社会制度的故事,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在《水浒传》中,“忠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社会正义和个人行为准则的价值判断。

这里的“忠”通常指的是对国家、社会、家庭的忠诚,而“义”则是指正义和道德,包括对朋友的义气和对自己信仰的坚持。

梁山好汉们虽然被官府视为盗贼,但他们自视为“替天行道”,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行为是对腐败统治阶级的一种反抗,他们的聚义被描绘成是出于无奈和被逼迫的情况下的选择。

在梁山泊这个小社会中,他们重视兄弟之情,尊重排位等级,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在行动中力求“忠”与“义”的体现。

《水浒传》提出的“忠义”观念,实际上是在当时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对理想化的人格特质的一种追求。

在现代
看来,小说中的许多行为可能并不完全符合法律和现代的道德观念,但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忠义”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平民阶层的心声。

忠义水浒的理解

忠义水浒的理解

忠义水浒的理解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水浒传》及其主题
2.忠义的内涵:忠诚与义气
3.忠义的表现:梁山好汉的行为
4.忠义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5.结论:总结《水浒传》的忠义精神
正文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宋江、李逵、武松等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

在这些故事中,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忠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忠义水浒呢?
首先,忠义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涵:忠诚和义气。

忠诚,是指对国家、民族、君主的忠实和信任。

在《水浒传》中,许多梁山好汉都曾是朝廷命官,他们对国家和皇帝有着深厚的忠诚。

义气,是指朋友间的信任、互助和关爱。

在梁山好汉之间,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信仰,相互扶持,共同进退,表现出了深厚的义气。

在《水浒传》中,忠义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梁山好汉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以及朋友间的义气。

如宋江为救晁盖等人,冒险私放他们出城;武松为替施恩报仇,怒杀蒋门神等。

这些故事都展示了梁山好汉的忠义品质。

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还需要忠义这种价值观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国家层面,忠诚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石。

在社会层面,义气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社会,忠义应该与法治相结合,不能为了所谓
的“义气”而违背法律。

总之,《水浒传》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忠义的力量。

《水浒传》中忠义精神的现代解释

《水浒传》中忠义精神的现代解释

《水浒传》中忠义精神的现代解释《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宋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与他手下好汉们的英勇事迹。

在这部作品中,忠义精神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正义、忠诚于情义的传统观念。

尽管时代变迁,中国社会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忠义精神的现代解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忠义,在《水浒传》中被宋江一行人所代表。

他们本是正直的士人,遭受官场黑暗与冤屈后,迫于无奈而投身于梁山泊。

然而,他们并没有沦为江湖之徒,相反,他们保持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力图为民除害,为官清正。

他们奋力与贪官污吏作斗争,表现出了对社会公正与个人良知的坚守。

忠诚是忠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忠义的人们与宋江视义兄弟如命,情同手足。

他们推崇“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忠诚态度。

在现代社会,忠诚的内涵虽有所变化,但忠诚精神的核心并没有改变。

无论是在家庭、友谊还是职场上,忠诚仍然被视作一种宝贵的品质。

忠诚不仅意味着对他人的诚实和承诺,更代表了对于共同目标的坚定奉献。

忠义的现代解释还可以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审视。

在《水浒传》中,宋江一行人将义士之心转化为保护百姓的拳头。

他们展现了传统的侠义精神,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英雄。

在现代社会,忠义的现代解释是更广泛的社会责任观。

忠义实际上是一个人对家庭、社区和国家的责任感,是对社会公众利益的关注和奉献精神。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忠义的表达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虽然《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以武力行动表述,但现代忠义精神可以更多地通过行为和言辞来表达。

比如,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志愿者们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公益组织的慈善活动,都是忠义精神的现代表现。

这些行为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与呵护,以及对社会正义的维护。

忠义精神的现代解释也需要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相结合。

忠义不能仅仅局限于个案,而是应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追求。

一个社会需要有公正、诚信和奉献的价值观,才能使忠义精神扎根于每一个人的心灵,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水浒传》中的义胆忠诚与英雄精神的突出与发展评析与研究评析

《水浒传》中的义胆忠诚与英雄精神的突出与发展评析与研究评析
历史演变
忠义观念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在先秦时期,忠君观念逐渐形成, 同时义气观念也开始萌芽。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忠义观念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价值观,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和倡导。
《水浒传》中忠义观念的具体表现
忠诚于国家和民族
在《水浒传》中,许多英雄人物都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 诚。如林冲、杨志等人在遭受迫害后,仍然心系国家安危, 最终选择投奔梁山泊,为抗击外敌、维护国家统一而奋斗。
04
义胆忠诚与英雄精神在《水浒传 》中的内在联系
义胆忠诚对英雄精神的影响
塑造英雄形象
义胆忠诚是《水浒传》中英雄形象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使得英雄人物更加立体、丰满, 让读者对英雄产生更深的认同感和敬仰之情。
激发英雄行为
义胆忠诚不仅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更是一种行动的驱动力。在《水浒传》中,英雄们为 了维护正义和忠诚,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精神激发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行为。
研究视角的单一性
本研究主要从文学角度进行分析,未能充分结合历史、社会、心理 等多学科视角,未来可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
研究深度的不足
对于《水浒传》中义胆忠诚与英雄精神的具体表现、内涵挖掘等方 面,本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未来可进一步深入探究。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拓展研究范围
未来研究可将《水浒传》与其他 古典名著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不 同作品中义胆忠诚与英雄精神的 异同及其文化根源。
二者共同构成的《水浒传》核心价值观
01 02 03
忠勇精神
《水浒传》通过塑造一系列忠勇双全的英雄形象,表达了 忠勇精神这一核心价值观。这种精神既包括对正义事业的 坚定信仰和勇敢追求,也包括对朋友、家人的深厚情感和 无私奉献。
道德批判
《水浒传》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对人物性格的细 腻刻画,进行了深刻的道德批判。它呼吁人们坚守正义和 良知,鞭挞邪恶和贪欲,体现了对社会道德的高度关注和 强烈责任感。

水浒传忠义的体现

水浒传忠义的体现

水浒传忠义的体现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108位英雄好汉的故事。

其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忠义。

在这部小说中,忠义的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义气。

义气是忠义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水浒传》中,好汉们的义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林冲为了保护好友花荣而不惜犯下杀人之罪,宋江为了救助好友在封建官僚中被迫辞职等等。

第二,忠诚。

忠诚是忠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在《水浒传》中,许多好汉都表现出了对朋友、对家庭、对国家的忠诚。

比如,武松为了为兄报仇,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晁盖为了为父报仇,不惜忍辱受尽屈辱。

第三,仁爱。

仁爱是忠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在《水浒传》中,好汉们不仅相互之间表现出了仁爱之情,还表现出了对弱者的仁爱。

比如,宋江救助了被迫害的良民,李逵救助了受欺凌的妇女,一干好汉都表现出了对弱者的保护和关爱之心。

总之,《水浒传》中忠义的体现贯穿始终,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它告诉我们,忠义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 1 -。

探寻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

探寻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

探寻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忠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美德之一,而《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展现了许多忠义精神的典型形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寻《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理解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思想。

忠义精神是《水浒传》的核心主题之一,无论是梁山好汉的义举还是他们对自己家族的忠诚,都彰显了他们对忠义的追求。

首先,武松所体现的忠义精神可谓经典。

他为了报复李逵刺死自己嫂子的仇恨,不惜放弃熟悉的生活环境,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报仇之路。

他对李袖的绝对信任,以及他对兄弟情谊的执着追求,都成为了忠义的表现。

其次,晁盖也是《水浒传》中一个充满忠义精神的角色。

虽然他当初是因为被冤枉才投身到梁山,但一旦加入梁山后,他始终坚持为民除害的信念,积极帮助百姓,还积极劝缓,遵守规则,能够关心伙伴,对待兄弟情义极其重视。

除了主要角色之外,《水浒传》中的其他众多人物也都展现出了忠义精神。

从黑旋风李逵的大刀下山到豹子头林冲的一身正气,再到忠良智勇的宋江等等,这些梁山好汉无一不是出于对忠义的坚持而加入梁山。

与此同时,《水浒传》也向读者展示了忠义行为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描绘这些忠义人物的生动形象以及他们的英勇事迹,小说试图告诉读者,在一个社会中,忠义是无价之宝,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高尚情操。

忠义精神在《水浒传》中也引发了很多讨论。

有人认为,梁山好汉们为了报仇雪恨,采取了对抗、反抗的方式,实质上是在追求反主流价值观,即以暴制暴,这与忠义似乎并不相符。

另一些人则认为,梁山好汉所追求的是正义和公平,他们的行为虽然具有反叛性质,但也是出于对社会不公的无奈和不满。

因此,他们所表现出的忠义精神应该被理解和肯定。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水浒传》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其中蕴含的忠义精神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人格追求。

通过探寻忠义精神的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社会。

总而言之,忠义精神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多个角色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小说向读者展示了忠义的价值和意义。

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

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

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忠义精神是《水浒传》中一种突出的价值观念,它代表了人们对忠诚、正义以及齐心合力的追求。

在小说中,108位好汉以及其他人物通过纷繁复杂的故事情节展现了这种忠义精神的伟大力量。

本文将探讨《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在主要人物身上的体现及对社会的影响。

正直的忠义精神是《水浒传》中许多角色的核心特征之一。

例如,梁山泊的首领宋江被描绘成一个充满了正义感和忠诚度的人物。

在替天行道的过程中,宋江展现了他的忠义精神,他追求的不仅仅是建立自己的势力,更希望通过集结众人来消除社会的不公。

忠义精神也在其他梁山泊的好汉中得到了体现,比如林冲、卢俊义和吴用等。

这些好汉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忠诚立场,无论是对朋友、家人还是对社会,他们都表现出了巨大的忠心。

他们不仅仅是以武力作为表达忠诚的手段,而是展现了在团队合作、公正决策和对帮助他们的人心存感激的过程中忠义精神的最高境界。

在《水浒传》中,忠义精神的体现也不仅仅局限于梁山泊的好汉们。

比如,宋江的妻子杨志、卢俊义的妻子潘金莲以及其他妇女们也展示了她们自己的忠诚和勇敢。

她们在面对危险和困难的时候,不退缩也不背叛,以她们独特的方式为丈夫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并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了他们的决策和行动。

忠义精神在《水浒传》中不仅仅是个人的品质,它也与整个社会伦理和道德体系紧密相关。

小说中的人物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忠义精神成为了一个包容性概念。

比如,虽然有些人物参与了盗匪活动,但他们依然持有自己的忠义理念。

忠义精神在《水浒传》中对社会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小说通过展现忠诚和正直的力量,呼吁人们在团结一致的基础上为社会正义而奋斗。

通过强调团结合作、忠诚友善和对社会负责的行为,小说传达了忠义精神对社会稳定与进步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忠义精神是《水浒传》中的核心主题之一。

小说通过丰富多彩的角色展示了忠诚、正直和团队合作的力量。

这些角色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忠诚和正直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秉持的核心价值观。

水浒传对忠义的理解

水浒传对忠义的理解

水浒传对忠义的理解文章一:《水浒传中的忠义:青少年的视角》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水浒传》里的忠义。

在《水浒传》里,我觉得像鲁智深那样的好汉就特别忠义。

他路见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只为了给金翠莲父女出头。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的冤屈,这就是忠,忠于正义!还有武松,景阳冈打虎多威风啊!可他哥哥武大郎被潘金莲和西门庆害死,他不顾危险,一定要为哥哥报仇。

这是对亲人的义,义不容辞!这些好汉们的忠义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正义感,要对朋友、亲人忠诚讲义气。

不能看到不公平的事儿就躲得远远的,要像鲁智深、武松他们一样,勇敢地站出来。

小伙伴们,咱们也要在生活中做个忠义的人哟!文章二:《水浒传中的忠义:中年人的感悟》各位朋友,咱们来说说《水浒传》里的忠义。

人到中年,经历得多了,再看这《水浒传》里的忠义,感受就不一样。

就说宋江吧,他一心想着带着兄弟们招安,为朝廷效力。

有人说他这是愚忠,可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忠诚,是对自己心中那个为国为民的理想的忠诚。

哪怕前路艰难,他也不放弃。

再看看林冲,被高俅陷害得那么惨,家破人亡。

可他还是忍辱负重,在梁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兄弟们出一份力。

这是一种无奈中的坚守,也是对兄弟情义的忠诚。

咱们中年人啊,生活里也有各种无奈和压力,但不能忘了忠义。

对家庭要忠诚,对朋友要有义气,哪怕再难,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文章三:《水浒传中的忠义:老年人的看法》大伙啊,咱们今天唠唠《水浒传》里的忠义。

我这一把年纪了,回头看看这书里的忠义,那真是感慨万千呐!像李逵,死心塌地跟着宋江,哪怕知道喝了毒酒也要陪在他身边。

这傻孩子,忠得让人心疼。

他不懂什么大道理,就知道对宋江好,这就是他的忠。

还有吴用,为梁山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到梁山散了,他也选择了自尽。

这是对兄弟、对梁山的义啊!咱们活了这么多年,经历过风风雨雨,知道忠义不容易。

但正是因为有了忠义,这人生才有滋味,才有奔头。

文章四:《水浒传中的忠义:上班族的思考》兄弟姐妹们,咱今天聊聊《水浒传》里的忠义。

《水浒传》中的忠诚与义气

《水浒传》中的忠诚与义气

《水浒传》中的忠诚与义气介绍《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宋江等108位英雄好汉为主角,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带领众多忠义之士在梁山泊聚义反抗统治者的故事。

这部作品中充满了忠诚与义气的精神,展现了人性中高尚的品质和价值观。

忠诚与义气的定义忠诚和义气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观念。

忠诚指的是对于人际关系和责任的坚守,无论面对困难还是利益冲突都能保持一种真挚、坚定的态度。

义气则是指朋友间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情感纽带,共同面对困境并互相支持。

水浒传中的忠诚与义气1. 忠诚表现在《水浒传》中,众多人物体现了深刻而具体的忠诚品质。

例如宋江,担任杭州提辖期间遭受冤屈,但他坚守正义的原则,不向压力低头。

其他像鲁提辖、柴进等也表现出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对家族、职责的忠诚。

2. 义气体现《水浒传》中展现了许多充满义气的情节,比如108位英雄好汉在梁山泊结义,肝胆相照,羁绊众生。

在这个故事中,即使面临艰难困境和生死考验,他们始终保持着互相扶持、决心共同奋斗的精神。

3. 忠诚与义气的价值忠诚与义气的价值不仅在《水浒传》这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也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

忠诚与义气作为一种高尚道德观念,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使人们能够保持信任和团结,并促进友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论《水浒传》中的忠诚与义气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观念。

通过宋江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展示了忠诚和义气在人性中的高尚品质。

这些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仍然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保持对朋友、亲人和社会的真挚承诺和奉献精神。

《水浒传》关于忠义的读后感

《水浒传》关于忠义的读后感

《水浒传》关于忠义的读后感《水浒传》这部古代名著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等吸引着读者。

其中,忠义是《水浒传》的重要主题之一。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深感受到了忠义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其中的忠义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和敬佩。

在《水浒传》中,忠义的表达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作为忠义之士的好汉们不畏强权,勇往直前,为民除害,维护正义。

他们组成了一个个小团体,无论是李逵、施琅、卢俊义等等,他们或身负重任,或声名远扬,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心怀忠义之心,为民伸张正义。

他们与悍匪斗智斗勇,最终保护了无辜百姓的生命和财产,让大宋朝廷受害者得到了安宁。

他们的行动虽然曲折,但是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精神无疑是忠义的最好注解。

《水浒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宋江。

宋江原本是一个忠诚的官员,他与宋朝大臣同心协力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不少贡献。

然而,由于被陷害,他被迫过起了草寇的生活。

但是,即便身陷囹圄,他依然保持着忠诚、义气的品质。

浩然正气的宋江,虽然常常暴露于鲁智深、林冲等劣行之中,但是他不仅没有被这些劣行所染,还努力去影响身边的人。

比如,他凭借谋略、胆识和正义感使一些犯罪分子放下屠刀,实现了自己的救贖。

这无疑是忠义的传承者的典范。

除此之外,曾经的冢中侠无阻挡。

81位水浒好汉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他们有曾经的荣耀,也有不得不牺牲的终点,但他们在那段极乱的时代里维护了基本的公道。

在仪仗队被悍贼劫持时,在背叛人民与庙神联手的卢俊义选择背叛文江,在宋江盟军丧失信心时,林冲为保住冲家庄的住宅,在大哥的帮助下救出被害的李宅人,在与晁盖决裂战争后担当了人生的责任。

以及梁山好汉誓言和求中山相逢的经历都伴随了忠字.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忠义精神。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忠义是至关重要的品质。

忠诚是对家人、朋友和国家的真挚的情感,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而义气则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坚守。

水浒传对忠义观念的塑造

水浒传对忠义观念的塑造

水浒传对忠义观念的塑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作品,它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水浒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发现了其对忠义观念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水浒传通过塑造一系列忠义的英雄形象,强调了忠诚和义气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宋江等人以忠诚和义气为核心价值观,忠于国家、忠于朝廷,同时也忠于自己的朋友和家人。

他们为了保护百姓、为了正义而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反抗腐败官僚的斗争中。

这种忠诚和义气的塑造,使得读者们对于忠义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水浒传通过描绘英雄们的忠义行为,强调了忠诚和义气的力量。

在故事中,水浒英雄们为了维护正义和保护弱者,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甚至牺牲自己来实现忠诚和义气的价值。

他们的行为不仅给予了读者们启示,也激励了他们去追求忠诚和义气的道德标准。

这种力量的塑造,使得忠义观念在读者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此外,水浒传通过展示忠诚和义气的冲突和挑战,揭示了忠义观念的复杂性和困境。

在故事中,水浒英雄们常常面临着忠诚与私欲、义气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抉择。

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考验时,必须在忠诚和义气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这种冲突和挑战的描绘,使得读者们对于忠义观念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也让他们认识到忠诚和义气并非是一种简单的道德准则。

最后,水浒传通过对忠义观念的塑造,提供了一种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为读者们提供了一种道德的参考和指引。

在现代社会中,忠诚和义气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或淡化,而水浒传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得忠义观念得以重新被人们关注和思考。

这种塑造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让读者们了解和认识到忠诚和义气的重要性,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总之,水浒传对忠义观念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塑造忠诚和义气的英雄形象,强调了其重要性;通过描绘忠诚和义气的行为,强调了其力量;通过展示忠诚和义气的冲突和挑战,揭示了其复杂性和困境;通过提供道德的参考和指引,为读者们提供了一种价值观念。

浅析《水浒传》“忠”、“义”思想

浅析《水浒传》“忠”、“义”思想

浅析《水浒传》“忠”、“义”思想《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英勇斗争的悲情故事。

从“聚义厅”到“忠义堂”,好汉聚首,义结征四方。

标签:《水浒传》;义;忠引言《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因义聚首,一个“义”字贯穿始终,从此再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的英雄画卷。

从“义”的出现、凝聚、升华,到“忠义”的融合;从反抗压迫剥削,到招安辅助朝廷,“忠”与“义”孰轻孰重,好汉们心中的天平将倾向何方?又该何去何从?一、聚“义”之厅书中提及的梁山泊,便是众英雄好汉的聚义之地。

对于这个聚义厅,在林冲初上山时就有详细的描述:四面高山,三关雄壮,团团围定,中间里镜面也似一片平地,可方三五丈;靠着山门才是正门,两边都是耳房。

入这里的正门,便是聚义厅了。

[1]山的形状便有汇聚之意,聚天下豪杰,汇天下之“义”。

山寨的最初创始人是白衣秀才王伦,他原是个不及第的落魄秀才,只因着杜迁和宋万过来落草,义气相合,三人聚集在一起。

随着林冲上山,拉开了聚义厅招揽天下好汉的序幕。

然而,“义”字在王伦心中终是大不过一个利,自林冲上山起,王伦的狭小肚量一点点得以展现,他处处打压林冲,用尽千方百计强撵林冲下山,“斗筲可笑王伦量,抵死推辞不肯留”,林冲在山下受冤,在山上亦是强忍心中的不甘与怒火,这也为后来林冲水寨大并火埋下了伏笔。

直到晁盖和吴用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山寨的僵局,王伦目光短浅,心胸狭窄,依旧提防上山的每一位英雄。

“听了晁盖的经历,骇然了半晌,心内踌躇,做声不得”,吴用言语相激,林冲下定决心,最后砍杀王伦,拥立晁盖坐了山寨第一把交椅,自此山寨有了十一位好汉,有了梁山泊聚义厅的雏形。

晁盖平生仗义疏财,重情重义,专爱结识天下好汉,梁山泊在其发展下也愈来愈壮大。

晁盖是“义”的化身,此时的聚义厅才是真正的聚“义”,不断有人上山落草,聚集在他周围。

水浒传忠义之道的重新思考

水浒传忠义之道的重新思考

水浒传忠义之道的重新思考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描绘宋江等七十二位好汉的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中,强调忠义观念一直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价值的变化,对于忠义观念的理解也需要重新进行思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水浒传中忠义之道的内涵,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忠义之道的精神内涵水浒传中的忠义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道德伦理观念。

忠,指的是对国家、对君主的忠诚。

义,指的是对朋友、对家人、对同伴的忠诚和奉献。

忠义之道强调了忠诚、正直、信义等美德的重要性,并倡导个人为了正义和公益的事业奋斗不息。

水浒传中的好汉们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背景和经历,但是他们都以忠诚、正直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姿态为人民服务。

二、忠义之道的当代阐释尽管水浒传所描绘的是一个古代社会,但是其中所蕴含的忠义观念在今天的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忠诚和正直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底线,无论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被抛弃。

当今社会,忠诚可以体现在个人对家庭、对职业的忠诚,正直可以体现在对法律、对社会公义的坚守。

同时,忠义之道也要求人们勇于担当,勇于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社会公益事业中,我们都可以借鉴水浒传中人物的精神,以忠诚和正直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忠义之道的现实意义在当代社会,忠义观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程度也日趋增加。

忠义之道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人类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忠诚和正直是保持人际关系稳定的基石,也是社会秩序健康发展的保障;而勇于担当和回报社会,则是实现国家繁荣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忠义之道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体现在国家和社会层面。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能秉持忠义之道,将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国家首脑的忠诚于人民、对国家和社会的忠诚将会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谈谈对忠义水浒的理解

谈谈对忠义水浒的理解

谈谈对忠义水浒的理解忠义水浒,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重要主题,精彩纷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理解。

忠义水浒既寓意于人性的真善美,又蕴含着社会道德伦理的思考,而且给人们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榜样和人生追求的目标。

忠义水浒首先体现在水浒好汉们的义气之间。

在这个众多英雄豪杰聚集的红色世界里,他们以忠心义气为纽带,各怀壮志,共同抵抗压迫和不公。

他们宁死不屈,甘为同路人分忧,无私奉献。

从出生入死的林冲、豪爽痴情的武松,到机智多谋的晁盖、深思熟虑的宋江,每一位水浒好汉都是以炽热的忠诚和义务感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们的身上流淌着忠义的血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义气的集大成者。

忠义水浒还反映了社会道德规范的呼唤。

在《水浒传》中,尽管水浒好汉们身处乱世之中,但他们品行高尚,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坚守着自己的忠义感。

相对于那些随波逐流、见利忘义的人来说,水浒好汉成为了社会伦理的楷模。

他们以身作则,力求恢复道德秩序,改变黑暗和不公,为人们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

他们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坚守自己的忠诚与正义,用自己的行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忠义水浒也给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信念和追求理想的指导意义。

《水浒传》中的好汉们常常陷入绝境和逆境,但他们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希望。

他们用血肉之躯诠释了忠诚和勇气,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忠义水浒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守初心,勇往直前,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水浒好汉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就有希望。

总之,忠义水浒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通过讲述水浒好汉们的故事和精神内涵,传递出忠诚与勇气、义气与友情、人性的真善美等深刻的内涵。

它向我们诠释了忠义的价值和意义,并激励人们为社会进步与正义而努力。

忠义水浒的故事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智慧,将忠义的精神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成为一个真诚、勇敢、有责任感的人。

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剖析

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剖析

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剖析《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剖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它独特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壮丽的叙事风格而闻名。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元素之一便是忠义精神的描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进行剖析,以展现其中深刻的道德观念和对人性的思考。

一、水浒英雄的忠义品质《水浒传》以108位英雄聚义梁山泊为主线,他们各具特色,但共同点是对忠义精神的彰显。

梁山泊的英雄们都是社会底层的人,他们在世道混乱、冤屈横生的时代里,不甘被压迫,选择了以劫富济贫的方式来维护正义。

他们不畏强权,奋不顾身地保护弱小,表现出了强烈的忠诚和义气。

例如,李逵、武松等人在面对残暴的长官和不公正的待遇时,毅然站出来为正义发声,并积极为受苦受难的人们争取利益。

二、忠义精神与家国情怀忠义精神在《水浒传》中不仅体现在英雄们的个人行为上,还与对家国的情怀紧密相连。

作为古代士人的楚留香,他在被冤枉之后,利用自己的智谋帮助梁山泊解难,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使其具有忠于王朝的忠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洗脱自己被冤枉的耻辱,同时他的行为也是对自身家族的维护,在《水浒传》中,楚遂的表现更是体现了他身上所具备的家国情怀的力量。

三、忠义与江湖正邪之争江湖正邪之争是《水浒传》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忠义精神是两者对决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无论正义力量还是邪恶势力,都有各自的忠诚信仰。

忠义的英雄们以自己的力量保护善良、打击邪恶,是江湖中的正义化身。

例如,宋江和晁盖等人率领梁山英雄联盟,不但与朝廷势力斗争,也与一众山寨恶霸对抗,保卫江湖的和平。

他们追求的是一个公平、正义和安定的江湖环境,为此奋斗不息,表现出了坚守忠义的高尚品质。

四、忠义的涵义和现代意义忠义精神在《水浒传》中展现出了独特的涵义,它超越了狭义的义气情谊,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忠义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忠诚是一种对工作、对朋友和对家庭的承诺,是对信仰和价值观的坚守。

论《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

论《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

论《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忠义精神是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

本文将从几位代表性的人物入手,探讨《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

在《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忠义之士。

他原本是一个性情仁慈、正直忠良的人,但因为被人陷害,被迫投身江湖,最终成为梁山泊的首领。

宋江在梁山泊上建立了一支以义气为核心的军队,他对待部下宽厚仁义,重视忠义之道。

在他的带领下,梁山泊一众好汉以忠义为准则,为民除害,保护百姓,成为民间的英雄。

另一位忠义之士是林冲。

林冲原本是一位豪爽直爽的好汉,因为误伤人而被迫投奔梁山泊。

林冲在梁山泊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武艺和忠义之心,他对待兄弟如同手足,对待敌人则勇猛无畏。

林冲在《水浒传》中是一个忠义之士的典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义精神的真谛。

除了宋江和林冲,梁山泊上还有许多其他忠义之士,比如鲁智深、武松等。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经历,但共同点是都秉持着忠义之心,为正义事业奋斗不懈。

这些人物形象在《水浒传》中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展现了中国古代忠义精神的崇高境界。

在《水浒传》中,忠义精神不仅体现在梁山泊一众好汉身上,也体现在一些反面人物身上。

比如梁山泊的对头,方腊、晁盖等人,虽然他们与梁山泊的好汉站在对立面,但他们也有着各自的忠义之心。

他们或是为了家国情怀,或是为了报仇雪恨,最终走上了与梁山泊对抗的道路。

这些反面人物虽然行事不正,但也展现了一种忠义精神,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是多维度的,既有正面人物的忠义之心,也有反面人物的忠义情怀。

这种忠义精神贯穿始终,是整部作品的灵魂所在。

通过对忠义之士和反面人物的塑造,作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忠义的崇高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在当代社会,忠义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忠义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水浒传》忠义观念《水浒传》是一部杰出古典小说,塑造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曾说:“《水浒传》这部著作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

”今天本人拟对他们的忠义观念作一浅析。

从历史时代背景看《水浒传》的忠义思想解读一部古典名著应该持有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

以致于“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水浒故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义—江湖义气在当今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的内容太多了。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全文开篇第一回既是对结义的描写:朱武向史进夸说他与陈达、杨春的结义“虽不及关、张、刘的义气,其心则同”。

事实上,这个义就是后来水浒英雄们所有行动的一面旗帜,它渗透了好汉们的社会理想。

先以鲁达为例来分析,他一听说金老汉被人欺负,丝毫不理史进和李忠的劝告,就想去打死郑屠夫.第二日有又找到金老汉住处,在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看住店小二,以防不料金老汉被其拦截.随后他径直赶到状元桥,设法狠揍了郑屠夫,不料却真的把人打死,自己被逼流落江湖,做了和尚.为了一个素不相识之人,从此变得一无所有.他的一言一行,无一不时为了替他人谋利益,帮别人抱不平.再看义字当头的山东呼保义宋公明,江湖人称及时雨,乃郓城县押司,江湖中颇有声望,书中是这样评价“ 挥金似土”、“ 排难解纷”、“ 扶人之困”,凭借自身公务员身份和富裕的家庭以及良好的交际,在小郓城实在是混得风生水起好不快活。

可是因晁盖等好汉在黄泥冈贩卖枣子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

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及一百两黄金酬谢。

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

宋江要信不回,无奈之下,怒杀阎婆惜,去官府自首后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

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

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做了副头领。

再看已经上山的好汉们.行军途中,他们做到丝毫不损害百姓的利益;攻下城镇,他们不忘把官家、地主及恶霸的财务拿来救济百姓。

此外,作者还通过对村民、渔民接待义军各种隆重场面的描写,侧面烘托了好汉们的形象,热情讴歌了他们打击封建势力的义举。

在这里,梁山好汉们头脑中义的内涵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兄弟友爱,誓同生死和济困扶危、劫富济贫。

梁山早期头领晁盖就曾说过,他们与官府、地方作对,只是为了“施恩德于民”。

从作品的描述可以看出,当革命性内容在好汉们义的观念中占据主导地位时,他们各项行动如火如荼,作者写得畅快淋漓,读者读来荡气回肠,比如三打祝家庄、攻取高唐州等。

反之,整个梁山事业都回受到影响。

小说后半部分写朝廷前往招安时,义军队伍中虽然有李逵等极少数将领的坚决反对,吴用月独自作主,调动军队,把东京闹得人仰马翻,最后依然迫于宋江之义,屈服招安,正是明显例证。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当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任务。

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中用以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的思想基础是“忠义”。

这里所说的“义”,它在某种程度上注入了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

明人郎瑛说过:“逆料当时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江必有之”。

这实际上是说《水浒传》所说的义不完全同于历来统治阶级所说的义。

在封建社会里,下层人民也讲义,他们最讲朋友之间的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进而至于“济困扶危”、“杀富济贫”,都是“义”的表现。

因此,《水浒传》中所写的义,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压迫的性质,而不同于儒家的纲常伦理中的“义”。

二、忠—愚忠在宋江身上,如果说“义”使他结交江湖,济困扶危,乐善好施,反抗现实,那么,“忠”则使他认为造反是大逆不道,虽然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勉勉强强上了梁山,也是身在梁山之中,心在朝廷之上,念念不忘“改邪归正”,效忠朝廷。

“义”的反抗性和“忠”的妥协性的矛盾,早在第18回宋江刚一出场时就表现了出来: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事发,案子落到宋江手里,为了“义”,他冒着生命危险,“执法犯法”,先给晁盖通风报信,暗中放走七条好汉,使其在石碣村消灭了前来捕捉的五百官兵,从而正式揭开了武装斗争的序幕,七条好汉上梁山,又成了义军的基础和骨干。

不过,事后宋江又想,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工的,是灭九族的勾当,于法度上却饶不得。

接着,为了维护自己和梁山的关系,他一气杀死了企图出卖他的阎婆惜,不得不开始亡命江湖的生涯,但这时他既想逃避官府的缉拿,又不愿与官府直接对立而投奔梁山,结果只是暂居在孔明、孔亮、花荣等处,直到清风寨刘高欲陷他于死地,他才带领燕顺、花荣、秦明等投奔梁山。

但中途突然接到石勇给他的一封父亲病故的假信,他便立即改变了初衷,丢下大队人马,回家奔丧。

这里,“孝”的观念不取代了“义”的观念而占了上峰。

其实,“孝”与“忠”作为道德伦理观念是二而一的东西。

在“教”“义”面前,他以“孝”为先。

这时官府对他正缉拿得紧,他明知回家不会有好结果,但他宁愿被抓坐牢也不想再上梁山背叛朝廷。

“忠”的观念又支配了自己的行动。

到家后,果然被捕,于是他服服帖帖接受了官府断配江州。

临行前,父亲叮嘱他:“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迫过。

倘或他们下山劫持你入伙,切不可依随他,叫人骂做不忠不孝”。

因此,刺配途中经过梁山泊地界,他宁可多走几里,也要抄小路,为的是梁山好汉拉他入伙。

然而,事与愿违,梁山的刘唐、花荣果然来接宋江了。

刘唐要杀两个押解公人,把宋江救出来,宋江立刻就急了。

忙说:“这个不是你们第兄抬举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我不如死了。

”说着就把刀放在喉咙下要自刎。

花荣要给宋江打开枷锁说话,宋江却说“贤弟,是甚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到了聚义厅,拒绝晁盖援救,同样也振振有词说:“小可不争随顺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

”都到刺配入狱的分儿上了,他口口声声还讲的是忠孝一套,可见忠孝观念在宋江的头脑中多么的根深蒂固。

直到江州服刑,在浔阳楼题了两首诗,其中有“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和“他年得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句子,被人告发为反诗,判刑当斩,梁山英雄冒死劫法场,把他救了出来后,实在无路可走,他才说:“今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奔哥哥去……”这才上了梁山。

宋江上了梁山后,和晁盖一起积极斗争。

晁盖死后,他便接任了整个山寨的头领。

作为梁山的第三任寨主,宋江一改当初一任寨主王伦的不仁不义、二寨主晁盖的有义无忠,独立推行了“全忠全义”的路线。

他虽然武不如晁盖,文不如吴用,社会地位不如柴进,却能使“众虎同心归水泊”,就因为他“义胆包天,忠肝盖地”。

“义”,是他连接李逵一流人物思想的纽带,“忠”,是他沟通关胜一流人物思想的桥。

“义”,是他深得人心的基础,“忠”,是他结英雄于水泊的目的。

忠,即是对祖国、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尽,这也是忠。

宋江的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悲惨而死。

可以说宋江的一生是成于“义”,败于“忠”。

“义”的社会理想层面是要梁山义军反抗黑暗,替天行道;而“忠”的伦理道德规范是要梁山义军拥戴朝廷,维护现实的政治秩序。

正因为“忠义”内涵不一,相互对立,所以二者很难两全。

要“忠”就要舍“义”,要“义”就会不“忠”。

宋江的性格,就是在“忠”和“义”的相互矛盾中曲折发展的。

作为绿林中人,梁山英雄信守“义”的价值理念。

“义”既是他们标举的理想人格和行为准则,又是团结他们的精神纽带,评判是非的价值尺度,同时也是造成“众虑同心归水泊”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里忠义作为封建道德伦理是同构互补的。

对于宋江来说,接受招安、报效朝廷是实现忠的途径,那么对于梁山群雄而言,屈从首领宋江的招安路线以及实现招安后一连串叛卖性行为则是“义”的表现。

梁山英雄之间的“义”的道德规范限制着并且不允许对作为首领和兄长的宋江不忠。

于是,尽管梁山群雄的义、对宋江的忠和宋江对皇帝的忠之间发生过激烈的冲突,但冲突的结局则是以对宋江的“忠”的屈从而告终。

梁山聚义初具规模时,乃是“打家劫舍”的绿林草莽,后来挂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帜,由“打家劫舍”向“替天行道”的转变,昭示出他们行动上的自觉。

“替天”隐有“忠”的意义。

宋江成为梁山首领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标志着梁山义军思想上的演变和自觉,实现“忠”与“大一统”的终极目标。

梁山义军接受朝廷招安后,便受朝廷派遣去打方腊义军,这时的“义”已经臣服于“忠”之下了。

《水浒传》忠义观的形成由来已久。

“忠”和“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元以来在社会上尤其流行。

历史上宋江起义的性质,有待历史学家去慎重讨论,但它作为“重谈巷语”在民间流行,显然越来越清楚地涂上了“忠义”的色彩。

小说作者施耐庵就是沿着这一长期形式的思维格局,把《水浒传》写成了一部“忠义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