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形剪力墙配箍计算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你是怎么配的?)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你是怎么配的?)2013.12.11|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用0.8*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0.25%(或者0.20%)。
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PKPK计算结果分析
PKPK计算结果分析计算机的后处理结果,即最终打印结果指内力图、配筋图和详细的内力及配筋表(按构件编号依次输出),有抗震计算时还输出中间分析结果(如自震周期、振型、位移、底部总剪力等)设计人应认真对最终打印结果进行分析,确认无误或无异常情况后再绘制施工图,必要时应将最终确定的构件编号、构件截面和配筋数量、规格绘制成简单的平面图,供校核审定和归档用。
对最终打印结果不进行分析,盲目采用其配筋直接绘制施工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往往会造成不良的严重后果,既对工程不负责任、有不利于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一、整体分析一、对重力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审查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是否符合受力规律;可以利用结构底层检查竖向内外力的平衡,即底层柱、墙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轴力之和应等于总重量;如果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其结构内力图必然对称,即检查其对称性。
当以上三者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返回原始数据进行检查。
二、对风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审查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和位移是否符合受力规律;可以利用结构底层检查侧向内外力的平衡,即底层柱、墙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剪力之和应等于全部风力值(需注意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的方向);如果结构沿竖向的刚度变化较均匀、且风荷载沿高度的变化也较均匀时,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沿高度的变化也应该是均匀的,不应有大正大负、大出大进等突变。
三、对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可以利用其结果进行如同风荷载作用下的渐变性分析,但不能进行对称性分析,也不能利用结构底层进行内外力平衡的分析(因为振型组合后的内力与地震作用力不再平衡)。
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对其计算结果的分析重点如下。
1.结构的自振周期对一般的工程,结构的自振周期在考虑折减系数后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即第一周期)大致为:框架结构T1≈( 0.12~0.15) n框-剪和框-筒结构T1≈( 0.08~0.12) n剪力墙和筒中筒结构T1≈(0.04~0.06)n式中,n为建筑物的总层数。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计入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计入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剪力墙水平分布筋计入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一、剪力墙的定义与作用剪力墙是建筑物中常用的一种承载结构,它可以承受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剪力墙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其整体稳定性。
二、剪力墙的构成和分类剪力墙通常由混凝土或砌块等材料组成,其形状可以是直线型、L型、U型、H型等。
根据其位置和功能不同,剪力墙可分为外侧剪力墙、内侧剪力墙、横向抗侧系统等。
三、水平分布筋在剪力墙中的作用水平分布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的纵向间距相等、横向间距不等的钢筋。
在剪力墙中,水平分布筋主要起到以下作用:1. 提高整个结构的受弯承载能力;2. 增加结构刚度和稳定性;3. 减小混凝土开裂倾向;4. 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
四、剪力墙中水平分布筋的计算方法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剪力墙中水平分布筋的计算方法如下:1. 计算最大剪力:根据荷载和结构形式等因素,计算出剪力墙所受到的最大水平荷载;2. 计算配筋率: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截面尺寸等因素,计算出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3. 计算面积:根据最大剪力和配筋率,计算出所需的水平分布筋总面积;4. 设计间距:根据钢筋直径和截面尺寸等因素,确定水平分布筋的间距;5. 检验间距:通过对间距进行检验,保证其满足规范要求。
五、边缘构件体积在剪力墙中的作用边缘构件是指与剪力墙相邻接的梁、柱等构件。
在剪力墙中,边缘构件体积主要起到以下作用:1. 增加整个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2. 提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3. 减小剪力墙的变形。
六、边缘构件体积在剪力墙中配筋率的计算方法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边缘构件体积在剪力墙中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如下:1. 计算截面面积:根据边缘构件的尺寸和形状等因素,计算出其截面面积;2. 计算最大弯矩:根据荷载和结构形式等因素,计算出边缘构件所受到的最大弯矩;3. 计算配筋率: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截面尺寸等因素,计算出所需钢筋的配筋率;4. 计算钢筋面积:根据最大弯矩和配筋率,计算出所需钢筋总面积;5. 设计间距:根据钢筋直径和截面尺寸等因素,确定钢筋的间距;6. 检验间距:通过对间距进行检验,保证其满足规范要求。
无翼墙L形剪力墙配箍计算计算书完整版
无翼墙L形剪力墙配箍计算计算书完整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_____建筑,位于_____,结构形式为_____。
其中,部分剪力墙采用无翼墙L 形剪力墙结构,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其配箍进行详细的计算。
二、计算依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 年版)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 年版)3、本工程的结构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三、基本参数1、混凝土强度等级:C_____2、钢筋强度等级:HRB_____3、剪力墙截面尺寸:长肢长度 L1 =_____mm,短肢长度 L2 =_____mm,墙厚 t =_____mm4、抗震等级:_____5、轴压比:n =_____四、计算原理无翼墙 L 形剪力墙的配箍计算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五、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ξξ = As×fy/(α1×fc×b×h0)其中,As 为受拉钢筋面积,fy 为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α1 为系数,fc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b 为剪力墙截面宽度,h0 为剪力墙有效高度。
2、判断是否超筋若ξ ≤ ξb(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则满足要求;否则为超筋。
3、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MuMu =α1×fc×b×h0^2×ξ×(1 05ξ)六、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计算混凝土受剪承载力 VcVc = 07×ft×b×h0其中,ft 为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2、计算箍筋受剪承载力 VsVs = 125×fyv×Asv×h0/s其中,fyv 为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v 为箍筋截面面积,s 为箍筋间距。
3、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VV = Vc + Vs七、配箍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V,确定箍筋的配置。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计算依据:
2、计算公式
(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
(2)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
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 )暗柱
Acor=(bw-2c-2φ)×(h-c-2φ)
(b )有翼墙
Acor=(b+bw+b-2φ)×(bf-2c-2φ)+(h+c )×(bw-2c-2φ) (c )有端柱
Acor=(bc-2c-2φ)×(hc-2c-2φ)+(h+c )×(bw-2c-2φ) (d )转角墙(L 形墙)
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
剪力墙钢筋计算详解
剪力墙钢筋计算详解1、暗柱钢筋计算(1)(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B)顶层: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C)纵筋根数:按图数(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4)剪力墙中的连梁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墙身纵筋计算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3、墙身垂直钢筋(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200。
体积配箍率计算实例
以截面b=350,h=500的柱为例,柱加密区箍筋为Φ8@100,保护层厚取30,柱截面配筋见下图: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8.3条,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ρv,可按下式计算(式7.8.3-2):
对框架柱,式中各参数含义为:
A cor--箍筋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其重心应与柱截面的重心重合,计算中仍
按同心、对称的原则取值。
对框架柱,Acor=l1·l2;
ρv--框架柱的体积配筋率(核心面积A cor范围内单位混凝土体积所含箍筋的体
积);
n1、A s1--b方向的箍筋肢数、单根箍筋的截面面积;
n2、A s2--h方向的箍筋肢数、单根箍筋的截面面积;
l1--b方向箍筋宽度;
l2--h方向箍筋宽度;
s--箍筋的间距。
上例中b方向箍筋肢数为n1=4,h方向箍筋肢数为n2=2,Φ8钢筋截面积为As1=As2=50.3m㎡,l1=350-60=290mm,l2=500-60=440mm,箍筋间距s=100mm,按上式计算的柱体积配箍率为:
(4×50.3×290+2×50.3×440)/(290×440×100)=0.00804;。
剪力墙体积配箍率计算
B2= 0
(㎜)
B1肢数:
B3= 0
(㎜)
H肢数:
H1= 300 (㎜)
a总长度:
H2= 0
(㎜)
B2肢数:
H3= 0
(㎜)
b总长度:
λv/2范围拉
S1= 120000 mm2 筋:
S2= 0
mm2
c总长度:
B3肢数:
d总长度:
λv范围钢筋
根数
5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6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写任何数值
剪力墙暗柱的体积配箍率计算
混凝土标号C 40
λv=
0.2
λv范围 内
λv/2范 围内
混凝土强度fc= 19.1
箍筋fyv= 300 ρv1=λ
v*fc/fyv= ρv2=λ
v/2*fc/fyv=
N/mm2 0.76% 0.38%
N/mm2 环境类 别:
二b 0.12
暗柱类型 截面B1 B2(㎜) B3(㎜)
0 (㎜) 0根 0 (㎜)
8根
2根 1根 2050 (㎜) 0根 0 (㎜)
0 (㎜) 0根 0 (㎜)
10 根
8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d总长度:
λv范围钢筋
根数
c
截面
箍筋长度计算
B1= 400 (㎜) λv范围箍
B2= 0
(㎜)
a总长度:
H1= 300 (㎜)
B1肢数:
S1= 120000 mm2
b总长度:
S2= 0
mm2 λv/2范围拉筋:
c总长度:
B2肢数:
d总长度:
λv范围钢筋
根数
d
体积配箍率计算
3014.3λv=0.2箍筋f yv =210N/mm 2λv范围内1.59%λv/2范围内0.80%设防烈度:7度抗震等级:轴压比暗柱类型截面B1B2(㎜)B3(㎜)H1(㎜)H2(㎜)a 200300100200300B2a(㎜)B3a(㎜)77501600㎝2实配钢筋112 Φ20实配钢筋28 Φ18As=5806mm 2满足要求直径竖向间距水平根数12100不填1210021210021210022.46%λv/2范围内拉筋:直径竖向间距水平根数λv/2范围面积(mm2):10100不填1010011010001010002.01%最小直径(mm)沿竖向最大间距(mm)最小直径(mm)一0.010A c ,6φ1681000.008A c ,6φ148二0.008A c ,6φ1481500.006A c ,6φ128三0.006A c ,6φ1261500.005A c ,4φ126四0.005A c ,4φ1262000.004A c ,4φ126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注1:A c 为边缘构件的截面面积;注2:其他部位的拉筋,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采用箍筋;λv区域面积S1: 暗柱纵筋配筋率ρ=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其它部位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筋d内部小箍筋H向根数:d-H向箍筋总d内部小箍筋Ba向根数:体积配箍率ρv 2=>0.8%满足要求表6.4.5-2 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体积配箍率ρv 1=>1.59%满足要求c外围箍筋:c箍筋总长度d内部小箍筋B向根数:d-B向箍筋总b内部小箍筋B向根数:b-B向箍筋总b内部小箍筋H向根数:b-H向箍筋总b内部小箍筋Ba向根数:二、箍筋λv范围内箍筋:λv范围面积(mm2):a外围箍筋:a箍筋总长度一、纵筋规范规定暗柱纵筋最小配最小纵筋计算值:规范规定的暗柱纵 ρv 1=λv*f c /f yv = ρv 2=λv/2*f c /f yv =三级剪力墙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计算 混凝土强度等级C 混凝土强度fc=λ≤0.2λ>0.2λ≤0.2λ>0.2λ≤0.30.20h W 0.25h W 0.20h W 0.25h W 0.15h W0.15h W 0.20h W 0.15h W 0.20h W 0.10h Wλv 0.1440.240.120.20.12纵向钢筋(取较大值)箍筋或拉筋沿竖向间距l c (翼墙或端柱)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图6.4.5-1抗震墙的构造边缘构件范围表6.4.5-3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lc及其配箍特征值不小于墙厚和400mml c (暗柱)注5,λ为墙肢轴压比;注6,A c 为右图中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截面面积。
计算剪力墙暗柱的配箍率(2012新规范)
ρv1暗柱箍,拉筋箍体积配箍
λv1暗柱箍筋体积配箍特征值箍筋支距S=200
mm 箍筋,拉筋强度=360mm C 503/7λv1表示计算时取3/7的箍保护层厚度c=15mm 墙水平筋强度=360mm fc=
23.1与分布筋的体积配箍率的最小
λv=0.2bw
hw bf hf 2004002003001010101001100150130500 1.54 1.28合要求
Acor(mm 2)判断是否合要求实际配箍率(%)目标配箍率(%)拉筋②长度拉筋③长度L型一端有墙的
箍筋①直径箍筋④直径拉筋直径墙水平筋直径拉筋②数量拉筋③数量拉筋⑤数量拉筋⑥数量
ρv1暗柱箍,拉筋箍体积配箍率;ρv2暗柱内墙水平分布筋的体积配箍率。
λv1暗柱箍筋体积配箍特征值;λv2墙水平分布筋的体积配箍特征值。
3/7λv1表示计算时取3/7的箍体积配箍率作为分布筋的体积配箍率
与分布筋的体积配箍率的最小值。
剪力墙钢筋计算基本方法
基础层-插筋 中间层-变截面
顶层-锚固
纵筋 箍筋
墙梁
暗梁 连梁
楼层连梁 顶层连梁
洞口上方 洞口下方 双洞口连梁 跨层连梁
洞口
加 强 暗撑 筋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 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 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 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 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 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间距+1
[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水平筋间距的1/2)开始布置]
5、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 15d。
基础插筋
墙身拉筋
• 1、长度=墙厚-2×保护层+2d + 2×弯钩(弯钩长度=11.9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拉接钢筋根数=暗梁净长/ (2*箍筋间距) 箍筋根数=(暗梁净长-2*50)/ 间距+1
剪力墙的配筋情况
• 按墙身的构件分别列出了构件中的钢筋类型 (1) 墙身:水平钢筋,垂直钢筋,拉接钢筋。 (2) 墙柱: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3) 墙梁(暗梁、连梁):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4) 洞口加强筋。
剪力墙钢筋计算
剪力墙
墙身钢筋 墙柱
水平筋
垂直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拉筋 暗柱 端柱
外侧筋 内侧筋
暗柱 端柱
暗柱变截面插筋
• (与剪力墙竖向筋的顶部构造同) 1. 变截面插筋长度=1.5LAE+与上层钢筋搭接——绑扎搭接 变截面插筋长度=1.5LAE+500———机械连接 2.变截面下层钢筋长度=层高-保护层+墙厚-2*保护层--绑扎搭接 变截面下层钢筋长度=层高-500-保护层+墙厚-2*保护层--机械连接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 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用0.8*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0.25%(或者0.20%)。
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PKPM计算结果的分析
计算机的后处理结果,即最终打印结果指内力图、配筋图和详细的内力及配筋表(按构件编号依次输出),有抗震计算时还输出中间分析结果(如自震周期、振型、位移、底部总剪力等)设计人应认真对最终打印结果进行分析,确认无误或无异常情况后再绘制施工图,必要时应将最终确定的构件编号、构件截面和配筋数量、规格绘制成简单的平面图,供校核审定和归档用。
对最终打印结果不进行分析,盲目采用其配筋直接绘制施工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往往会造成不良的严重后果,既对工程不负责任、有不利于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一、整体分析一、对重力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审查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是否符合受力规律;可以利用结构底层检查竖向内外力的平衡,即底层柱、墙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轴力之和应等于总重量;如果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其结构内力图必然对称,即检查其对称性。
当以上三者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返回原始数据进行检查。
二、对风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审查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和位移是否符合受力规律;可以利用结构底层检查侧向内外力的平衡,即底层柱、墙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剪力之和应等于全部风力值(需注意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的方向);如果结构沿竖向的刚度变化较均匀、且风荷载沿高度的变化也较均匀时,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沿高度的变化也应该是均匀的,不应有大正大负、大出大进等突变。
三、对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可以利用其结果进行如同风荷载作用下的渐变性分析,但不能进行对称性分析,也不能利用结构底层进行内外力平衡的分析(因为振型组合后的内力与地震作用力不再平衡)。
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对其计算结果的分析重点如下。
1.结构的自振周期对一般的工程,结构的自振周期在考虑折减系数后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即第一周期)大致为:框架结构T1≈ ( 0.12~0.15) n框-剪和框-筒结构T1≈ ( 0.08~0.12) n剪力墙和筒中筒结构T1≈(0.04~0.06)n式中,n为建筑物的总层数。
剪力墙构造和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bf(翼墙宽度)
200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
500
500
※
翼墙lc
1100 1100
λv(配箍特征值)
0.12 0.20
纵向钢筋面积
2700
箍筋或拉筋竖线间距
150
体积配箍率限值ρv
0.770% 1.283%
L形翼墙
bf(翼墙宽度)-X bf(翼墙宽度)-Y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X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Y λv(配箍特征值)
纵向钢筋面积 箍筋或拉筋竖线间距 体积配箍率限值ρv
二级抗震
λ≤0.4 λ>0.4
200
200
500
500
500
600
0.12 0.20
1600
150
0.770% 1.283%
C50 23.1
端柱
bc(端柱延墙肢方向长度) hc(端柱垂直墙肢方向长度)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 λv(配箍特征值) 纵向钢筋面积
箍筋或拉筋竖线间距 体积配箍率限值ρv
二级抗震
λ≤0.4 λ>0.4
400
400
700
700
0.12 0.20
2500
150
0.770% 1.283%
HRB400 360
墙体尺寸
bw
hw
300
2100
暗柱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 λv(配箍特征值) 阴影区长度 纵向钢筋面积
箍筋或拉筋竖线间距 体积配箍率限值ρv
二级抗震
λ≤0.4 λ>0.4
400
420
0.12 0.20
400
400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箍率(新规范)
结构类型
一般结构
0.01
bw 暗柱宽度 (mm) 250 Acor
bf 暗柱长度 (mm) 500 V=Acor*S
n1 (根) 2 L1
n2 (根) 0 As1
箍筋的保护层厚 箍筋内表面距混凝土 所有外圈大 内部箍筋及拉筋 度 外层表面距离 箍筋直径d1 直径d2 (mm) 15 (mm) 23 L2 V1=As1*L1 (mm3) 67657 暗柱面积 A (mm2) (mm) 8 As2 V2=As2*L2 (mm3) 20508 (mm) 8
0.012
8
16
8
100
0.12
0.12
0.012
0.012
8
16
8
100
0.20
0.2
0.012
0.010
6
16
8
100
0
0.1
0.011
0.012 0.012 0.012 0.012
8 8 6 6
16 16 14 16
8 8 8 8
100 100 150 100
0.12 0.20 0 0
0.12 0.2 0.1 0.1
0.010 0.010 0.010 0.008 0.010
6 6 6 6 6
14 16 16 14 16
8 8 8 8 8
150 150 150 150 100
0.134 0.12 0.20 0 0
0.134 0.12 0.2 0.1 0.1
0.010 0.010 0.010 0.009 0.011
0.1 0.1 0.1 0.1 0.12 0.2 0.1 0.1 0.1
二级老高规(底部 约束λ c=0.4) 二级(底部约束λ c ≤0.4) 二级(底部约束λ c>0.4) 一级(其它构造) 一级(6、7、8度, 底部构造λ c≤ 0.2) 一级(6、7、8度, 底部约束λ c≤ 0.3) 一级(6、7、8度, 底部约束λ c>0.3) 一级(9度,底部构 造λ c≤0.1) 一级(9度,底部约 束λ c≤0.2) 一级(9度,底部约 束λ c>0.2) 特一级(其它构 造) 特一级(6、7、8 度,底部构造λ c≤ 0.2) 特一级(6、7、8 度,底部约束λ c≤ 0.3)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计算依据: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5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7.1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 第6.4.5条;
2、计算公式
(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
(2)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
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cor=(bw-2c-2φ)×(h-c-2φ)
Acor=(b+bw+b-2φ)×(bf-2c-2φ)+(h+c)×(bw-2c-2φ)
Acor=(bc-2c-2φ)×(hc-2c-2φ)+(h+c)×(bw-2c-2φ)
(d)转角墙(L形墙)
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
体积配箍率计算书
体积配箍率(v ρ)计算书一、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 6.6.3 体积配箍率v ρ应按下式计算:s A l A n l A n s s c o r222111v +=ρ (6.6.3-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2 7.2.15 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可分为暗柱、端柱和翼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c l 和箍筋配箍特征值v λ应符合表7.2.15的 要求,其体积配箍率v ρ应按下式计算:yvv v f f c λρ= (7.2.15) 式中: f c —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5时, 应取C35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yv — 箍筋、拉筋或者水平分布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3 约束边缘构件箍筋或拉筋沿竖向的间距,一级不宜大于100mm,二、三 级不宜大于150mm ,箍筋、拉筋沿水平方向的肢距不宜大于300mm.《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 6.3.9-- 3 (1)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列要求:yvv v f f c λρ≥ (6.3.9) 式中:v ρ —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 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 c f —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5时, 应取C35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yv f — 箍筋、拉筋或者水平分布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v λ — 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6.3.9采用.6.3.10 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本规范第6.3.7条采用;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 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4%.二、计算实例:(1) 暗柱:约束边缘构件(200mm ×400mm) 7度区(0.1g) 抗震等级为三级C30混凝土 轴压比N μ<0.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 = 25mmHPB235级箍筋:φ8@100(2×3) 满足构造要求f yv = 210 N/mm 2 A s1 = A s2 = 50.3 mm 2b cor = 200 - 2×( 25 + 8/2 ) = 142mm h cor = 400 - 2×( 25 + 8/2 ) = 342mm A cor = b cor ×h cor = 142mm ×342mm = 48564mm 2%150.1100485643.50)14233422(cor 222111v =⨯⨯⨯+⨯=+=s A l A n l A n s s ρ 查高规表7.2.15,得12.0v =λ%954.02107.1612.0y v v =⨯=f f c λ yvv v f f c λρ> 满足最小体积配箍率 (2) 框架柱:b ×h = 400mm ×400mm 7度区(0.1g) 抗震等级为三级C30混凝土 轴压比N μ= 0.40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 = 25mmHPB235级箍筋:φ8@100/200(3×3) 满足构造要求f yv = 210 N/mm 2 A s1 = A s2 = 50.3 mm 2b cor = h cor = 400 - 2×( 25 + 8/2 ) = 342mmA cor = b cor ×h cor = 342mm ×342mm = 116964mm 2%882.01001169643.50)34233423(cor 222111v =⨯⨯⨯+⨯=+=s A l A n l A n s s ρ 查抗规表6.3.9,得08.007.0v <=λ 取08.0v =λ(节点核心区,相当于45.0N =μ)0.4%%636.02107.1608.0y v v >=⨯=f f c λ 取 %636.0y vv =f f c λ yvv v f f c λρ> 满足最小体积配箍率 b ×h = 400mm ×400mm 的框架柱,三级抗震时(轴压比取用值不小于0.45): 当0.60<N μ<0.85时,φ8@100/200(3×3)不满足加密区体积配箍率的要求 b ×h = 400mm ×400mm 的框架柱,二级抗震时(轴压比取用值不小于0.45): 当0.50<N μ<0.75时,φ8@100/200(3×3)不满足加密区体积配箍率的要求(3) 框架柱:b ×h = 400mm ×400mm 7度区(0.1g) 抗震等级为二级C30混凝土 轴压比N μ= 0.40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 = 25mmHPB235级箍筋:φ8@100/200(4×4大箍套小箍) 满足构造要求f yv = 210 N/mm 2 A s1 = A s2 = 50.3 mm 2b cor = h cor =400 - 2×( 25 + 8/2 ) = 342mmA cor = b cor ×h cor = 342mm ×342mm = 116964mm 2%177.11001169643.50)34243424(cor 222111v =⨯⨯⨯+⨯=+=s A l A n l A n s s ρ (此处v ρ计算仍沿用旧版规范,不计重叠部分箍筋,新版规范取消此条文.) 查抗规表6.3.9,得10.009.0v <=λ 取10.0v =λ(节点核心区,相当于45.0N =μ)0.6%%795.02107.1610.0y v v >=⨯=f f c λ 取 %795.0y vv =f f c λ yvv v f f c λρ> 满足最小体积配箍率 b ×h = 400mm ×400mm 的框架柱,三级抗震时(轴压比取用值不小于0.45): 当0.80<N μ<0.85时,φ8@100/200(4×4)不满足加密区体积配箍率的要求 b ×h = 400mm ×400mm 的框架柱,二级抗震时(轴压比取用值不小于0.45): 当0.70<N μ<0.75时,φ8@100/200(4×4)不满足加密区体积配箍率的要求。
一字形剪力墙配箍计算
1. 阴影处箍筋计算:
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 λv=0.2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方向长度(mm) Lc=400
1.5bw=450.000箍筋强度设计值为(N/mm 2)
按规范计算墙肢方向长度(mm) Lc=箍筋直径(mm) d=实际取沿墙肢方向长度(mm) Lc=满足要求
按《高规》第(7.2.16)公式求得体积配箍率 ρv =λvfc/fyv=1.3619%
箍筋间距(mm) S1=箍筋肢数箍筋肢数ρv=实配箍筋直径 d =12@100
满足要求
2. 阴影处纵向钢筋计算:
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配筋率 ρsmin = 1.0%
6纵向钢筋直径 d=
满足要求
3箍筋间距(mm) S1=箍筋肢数箍筋肢数按《高规》第(7.2.16)公式求得体积配箍率 ρv =λvfc/fyv=0.6810%
实配纵向钢筋根数实配纵向钢筋面积 一字形剪力墙配箍计算
实际取阴影处暗柱长度按《高规》构造要求需配纵向钢筋根数纵向钢筋面积
箍筋的体积配箍率 ρv=0.9117%
实配箍筋直径d=10@150
满足要求
2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标号C
fc=
2
剪力墙墙肢长度
剪力墙抗震等级为
剪力墙墙肢长度
1. 阴影处箍筋计算:
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 λv=0.2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方向长度(mm) Lcx=825
1.5bw=600.000箍筋强度设计值为(N/mm 2
hcx=800.000
按规范计算墙肢方向长度(mm) Lcx=箍筋直径实际取沿墙肢方向长度(mm) Lcx=满足要求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方向长度(mm) Lcy=750
1.5b f =600hcy=800.000
按规范计算墙肢方向长度(mm) Lcy=实际取沿墙肢方向长度(mm) Lcy=满足要求
按《高规》第(7.2.16)公式求得体积配箍率 ρv =λvfc/fyv= 1.8190%箍筋间距(mm) S1=箍筋肢数箍筋肢数箍筋肢数箍筋肢数v=实配箍筋直径 d =14@150
★★★不满足要求
L 形剪力墙配箍计算
回目录
实际取阴影处暗柱长度实际取阴影处暗柱长度
2. 阴影处纵向钢筋计算:
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配筋率 ρ
smin =
1.0%
6
纵向钢筋直径 d=
14
满足要求
3
判断是否进行X 箍筋间距(mm) S1=箍筋肢数非阴影处配箍特征值按《高规》第(7.2.16)公式求得体积配箍率 ρv =λvfc/fyv=0.9095%
箍筋的体积配箍率 ρv= 1.4960%
实配纵向钢筋根数实配纵向钢筋面积按《高规》构造要求需配纵向钢筋根数纵向钢筋面积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