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老王优秀教案 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设计方案(一)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老王》作为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作者以平淡似水、简约清淡的笔调,诠释了“时代事件中的小插曲”。在文章中,作者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自己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

本篇课文是叙事性作品,文中所写的事情很琐碎,时间跨度也长,但人物的“忠厚”与“不幸”却充盈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本文文字冲淡中的深沉、平静中的深情。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重点是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体会老王在苦难的生活里所表现出的善良的人性,领会作者与老王相濡以沫的人道主义精神。

思路方法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感受老王的思想品质,把握老王的善与苦两个方面,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也应像作者一样对不幸者、卑微者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语言的朴素、含蓄、灵气飞扬的特点,也让学生通过语言了解一下当时那个时代。最后总结,着重指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再用方法指导学生的写作。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三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情感。

3.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4.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5.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设计

导语设计

歌曲导入

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同学们,正如歌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以纯真的情感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爱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写与车夫的交往,向我们诠释了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童年和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政治系,获文学士学位;旋即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语系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二人同赴英国、法国留学。一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

1949年后,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组研究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绛有多方面的成就:她是著名的翻译家,译作有《一九三九年以来的英国散文作品》,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西班牙小说《小癞子》和《堂吉诃德》等,1986年曾因翻译《堂吉诃德》而获得西班牙国王卡洛斯授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她又是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散文家,作品有喜剧《称心如意队》《弄真成假》,悲剧《风絮》,短篇小说集《倒影集》,长篇小说《洗澡》,论文集《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和《杂忆与杂写》等。

2.基础积累

字音

滞.笨(zhì)荒僻.(pì)取缔.(dì)愧怍.(zuò)

攥.着钱(zuàn)骷髅

..(kū lóu)伛.身(yǔ)塌.败(tā)

眼翳.(yì)

词义

体悟:体验和领会。

失群:(人或动物)离开集体。

主顾:顾客。

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愧怍:惭愧。

信息筛选

1.文中介绍了老王怎样的艰难生活境况?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叙述与描写,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1)老王的职业——人力车夫;生理缺陷——瞎了一只眼;居住条件——“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2)记叙了老王为作者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3)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但又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的人。

2.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具体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关心老王的生活。

3.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对老王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为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和自己无力真正改善老王的境遇而感到“愧怍”。

4.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三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老王的交往。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人物是老王,从文章里不难感受到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苦”与“善”。文章是怎样来写他的“苦”与“善”的?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的交代显然重点表现了他:“苦”的一面。苦,具体表现在:

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化大革命”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瞎了一只,另一只又看不清;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第二部分(第5段至结尾)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写出了他的“善”。善,具体表现在:愿意给我们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困难;去世前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鸡蛋。

2.为什么在新社会里,老王还处在那样苦难的状态,而且每况愈下?

明确:在新社会里,老王还处在那样苦难的状态,而且每况愈下,这是因为当年极“左”思潮所造成的。如北京解放后,连蹬三轮车的都要组织起来,而老王因为那时“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没有进去,只能成为单干户,使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文革”时期,载客三轮都被取缔,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送客,将就维持生活。另外,整个社会对不幸的人缺少关心。可以说,老王悲惨结局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的。3.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明确: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心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

方法点拨

指名朗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在那个食品匮乏的年代,老王为“我”送来香油、鸡蛋,表现了老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体现了他知恩图报、心地善良的性格特点。

2.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3.“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明确: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这也侧面写出了老王在重病最需要营养的时候,却送来了鸡蛋、香油,并以言钱为耻,表现了他的善良。

4.老王的这些举动对于“我”有着怎样的影响?

明确: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因此,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