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研究0704[成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居建筑特点-06【立面特点一:门楼】
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 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 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 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 主人地位的标志
民居建筑特点-09【立面特点四:色彩】
徽州民居的外部以黑白灰为基调,青灰色砖瓦,白衣大面积的白墙;其 内部则以木质天然的色泽以沉稳的天然灰色石材构成简约质朴的色彩环境 崇尚自然本色,大气而朴实,以黑白灰色层次变化形成的整体色调有一 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感。这样的色彩体系背后是徽州人审美的理念及 深厚的文化背景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2【自然美-宏村】
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3【自然美-呈坎】
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4【自然美-唐模】
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6【特点二:整体美】
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为了保持 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 ,徽州人聚族而居。其时徽州已成为全国风 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对封建风水文化顶礼 膜拜,笃信不疑,认为村镇的群体布局所勾 勒而成的地形轮廓的寓意内涵直接反映了一 个宗族的“文化”素质,关系著宗族的荣辱 兴衰。宗族建筑物统一规划众望所归。 徽派建筑的群体布局虽然是封建族权制 约下的产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让 人大开眼界的。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齐刷 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 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各种各样 的建筑物规划严整,排序井然,让驻足其间 的游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
牌坊建筑特点-02【立面特点】
古牌坊结构严谨、布 局合理、规模宏大,每一 块梁枋,每一件镶嵌都合 乎力度,在建造上讲究选 址、造型、雕刻、用料等 。牌坊型制不一,有“楼 脊式“,“冲天柱”式; 有方形四柱、八柱,也有 “一字型”单门和三门的 ;有遍饰雕刻、工致华丽 ,也有平琢浑磨、不事雕 饰的,其排列有纵列七道 、四道,也有三座横列一 排。
民居建筑特点-10【立面特点五:质感】
通过视觉和触觉建筑材料的各种不同质感无时无刻在唤起人们的审美 意识,带来各种不同的感知。
斑驳的白墙
沧桑的白墙
木质窗框
民居建筑特点-11【立面-文化记忆】
通过黑白的历史再现,描绘出徽派建筑的文化记忆。
第五章、祠堂建筑特点
祠堂建筑特点-01【综述】
祠堂是祭祀祖宗先贤、新年谒祖、举行 庆典、执行族规、嘉奖子孙,宴请功名成就 者等诸事举行的庙堂。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 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徽州名门 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以显示家族昌盛 ,人丁兴旺。 祠堂外观,正面较豪华,门厅多为五凤 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 余三面较简洁。门槛外,大门两侧各有一面 雕刻精美的石鼓或石镜,一般宗祠门外立石 鼓,支祠门外立石镜,显示等级区别和宗法 森严。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内部穿斗式木构 架,围以高墙;一般外檐柱多用木石混合; 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
农户
富裕人家
官家(八字)
民居建筑特点-07【立面特点二:天井】
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水枧流入阴沟。 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外流”。可通风透光,四水归堂,又适应 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商人心态。
剖面
民居建筑特点-08【立面特点三: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放火墙封火墙等等,特指高于两山墙屋 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 ,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 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许国石坊
牌坊建筑特点-02【实例】
棠樾牌坊群(第 1到第7牌坊): 1、鲍灿孝行坊 2、慈孝里坊 3、鲍文龄妻汪氏 节孝坊 4、乐善好施坊 5、鲍文渊继妻吴 氏节孝坊 6、鲍逢昌孝子坊 7、鲍象贤尚书坊 棠樾牌坊群
第七章、建筑装饰特点
建筑装饰特点-01【综述】
徽派民居建筑是以柱、枋、梁、檩、 椽等构件组成的木结构建筑,梁托、瓜柱 、叉手、雀替、斗栱等大都进行镂雕加工 ,装饰以漂亮的花纹、线脚。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 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 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木雕在古民居 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 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 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 井四周的望柱头等;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 、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 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 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
第二章、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的形成-01【地域文化融合】
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这里原来是 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 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 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 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 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 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 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 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 “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 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 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 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的徽 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 融的产物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7【整体美-西递】
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8【规划实例】
西递
呈坎
唐模
宏村
第四章、民居建筑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01【平面特点】
徽州民居的外观明朗,其布局 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 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 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整个宅 居以天井为中心,三间两过厢组成 长方形平面双楼层的内向小型三( 或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倚山 傍水,讲究风水价值。
徽派建筑的形成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
徽派建筑的形成-02【荣归建宅】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 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 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 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 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 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 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 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 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 的文化内涵。 其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 祠堂、牌坊等建筑实物中,因此民居、祠堂 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最具特色 的是传统民居,它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 要特征
祠堂建筑特点-05【古戏台平、剖面】
古戏台祠堂的 基本平面布局一 般为三开间或五 开间,约 10-15 米左右,进深三 进两明堂(天井 ),戏台为门厅 部分,中进享堂 ,后进为寝堂, 天井两边为廊庑 ,部分前进廊庑 建成观戏楼,又 被今人称作“包 厢
第六章、牌坊建筑特点
牌坊建筑特点-01【综述】
祠堂建筑特点-02【入口】
祠堂建筑特点-03【内庭】
祠堂一般多位于正寝(前堂)东侧 ,讲究的有三间二外门。正大门平常不 开,只在春秋二祭或族人议大事时开启 。正厅外,有储藏祭器、遗书的小房子 ,环绕成一个独立的建筑群
祠堂建筑特点-04【古戏台】
古戏台大多建造在宗族的祠 堂内,它是祠堂建筑的一部分。 它们有两种形制,一种是,戏台 与祠堂前进合为一体,不唱戏时 是祠堂的通道,装上台板,就是 戏台,这种戏台被当地人称之为 “活动戏台”。另一种是,戏台 也建在祠堂内却是固定的,这种 形式的戏台则被人称为“万年台 ”。这些古建筑群体建造精良, 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反映了古 徽州鼎盛时期民间戏剧艺术的真 实面貌
其中以天井为中心所设计出来的“ 四水归堂“也是徽州古民居建筑特有 的风格 比较典型的平面形式有三合院、四 合院、H型院
民居建筑特点-02【平面-三合院】
此种布局在徽州民居中,是最经济的一种。通常为一进的两 层住宅,天井位于中央,一层为明堂,天井的两侧是过厢,楼梯 设在一侧的过厢中。卧室位于明堂的左右厢房中
徽派建筑研究
设计部 2017.7
目录
1、徽派建筑简介 2、徽派建筑的形成 3、徽派建筑规划特点 4、徽派建筑民居建筑特点 5、徽派建筑祠堂建筑特点 6、徽派建筑牌坊建筑特点 7、徽派建筑装饰特点 8、结语
第一章、徽派建筑简介
徽派建筑简介-01【徽州简介】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 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 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 命名来源。今徽州分属安徽省与江西省, 并分隔为黄山市、绩溪县(宣城市)与婺 源县(上饶市)。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 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 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 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明清时 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 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也 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 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 为黄山市。
第三章、徽派建筑规划特点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1【特点一:自然美】
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生活在 “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 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於 抓住山水作文章。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 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徽派建筑群体布 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 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 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 致如诗如画,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 这种建筑思想的指导下,徽州“桃花园裏 人家”式的村镇随处可见。它们或铺展於波 光潋灩的大河之滨,或蛰伏於云遮雾绕的深 山一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视野缤纷。
民居建筑特点-03【平面-四合院】
三间两进,楼下第一进为门厅,门厅两侧的厢房为卧室。后进 楼下为明堂,明堂两侧的厢房也为卧室,过厢位于天井两侧,祖 堂位于第二进建筑的二楼明间
民பைடு நூலகம்建筑特点-04【平面-H型院】
地俗称“一脊翻两堂”。这种住宅没有门厅,正堂往往分为 两个厅堂,他们合用一个屋脊,两个太师壁向背位于屋脊下方中 央位置,前面的厅堂性格比较开朗后面的厅堂则比较内向。
徽派建筑简介-02【徽派建筑简介】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 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 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古民 居、古祠庙、古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 中。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 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 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 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 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 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 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民居建筑特点-05【立面特点】
徽派建筑中民居最典型的特点是: 粉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徽州民居的结构牢固,大多是砖墙、 木梁架和方砖铺地 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 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 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 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 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 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 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 低错落,富于变化。
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以才 入仕”者代不乏人,为宣扬封建的伦理道 德,表彰宦绩政声、孝子义士、节妇烈女 ,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办法以传显 荣光。朝中官僚显贵,浪迹天涯而发迹的 徽商,为了光宗耀祖,奏请皇上恩准,荣 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 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 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四类 :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二是 贞节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三类是标 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 祖之用。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 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