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研究0704[成果]
徽派建筑的认识实践报告
徽派建筑的认识实践报告一、徽派建筑概述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的流派,主要分布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歙县、祁门等地区。
徽派建筑以黟县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以黟县为核心的徽州文化圈。
徽派建筑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文化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被誉为"中国古建筑活着的化石"。
二、徽派建筑的特色1. 建筑布局巧妙徽派建筑遵循"前庑后院、左右厢房"的格局,庭院错落有致,错综复杂。
建筑群落紧凑而不失疏朗,体现出高超的空间组织能力。
2. 木作工艺精湛徽派建筑广泛运用了楹、枋、斗拱等木作构件,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国传统木工技术的最高成就。
徽派建筑的木雕艺术更是令人赞叹,栩栩如生,精雕细琢。
3. 装饰艺术丰富多彩徽派建筑的装饰艺术十分丰富,包括木雕、石雕、砖雕、彩绘等,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案,充满了诗情画意。
4. 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徽派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材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理念。
三、徽派建筑的价值徽派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重要载体。
它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和审美情趣,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保护和弘扬徽派建筑,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四、徽派建筑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徽派建筑价值的重新认识,徽派建筑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由于自然风化、人为破坏等原因,徽派建筑仍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形势。
我们应该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保护机制,并将徽派建筑的精华予以传承和发展,使之永续绵延。
新时代背景下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研究一、引言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的建筑形式、结构特点和风格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徽派建筑,并推动其合理性发展。
1. 徽派建筑的历史和价值徽派建筑是徽州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起源于宋朝,鼎盛于明、清时期。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珍贵遗产。
2. 徽派建筑的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徽派建筑所面临的困境也日益凸显。
在城市发展中,一些徽派建筑因为环境污染、城市规划等因素受到破坏,甚至被拆除。
一些徽派建筑也面临着老化、维修难题和传统手工艺人的缺失等问题。
3. 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徽派建筑保护与合理性发展的策略与方法1. 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针对徽派建筑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徽派建筑的保护力度,明确保护范围和措施,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
2. 加强科学保护和修复技术科学的保护和修复技术是保护徽派建筑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应加强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动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3. 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古建筑保护和合理开发,形成政府、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合作的保护模式,推动徽派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文化传承与教育加强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培养更多的徽派建筑保护人才,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增强社会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支持。
5. 结合城市规划推进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徽派建筑资源,推进徽派建筑和现代城市建设的融合,保护和传承徽派文化。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徽州地区尤为盛行,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了解徽派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我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徽派建筑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
徽派建筑以徽州古建筑为代表,包括宅院、庙宇、祠堂、城楼、弄堂等各种建筑类型。
这些建筑均沿袭了古代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和风格,同时又融入了徽州地区的地理、气候和文化特点。
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整体布局和精心设计。
徽派建筑的宅院通常由门楼、正厅、正殿、偏厅和后花园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严格按照传统的规划布局,形成了一种和谐而有序的空间结构。
同时,徽派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门楼、窗棂、檐口等处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彰显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徽派建筑的内部也充满了文化和艺术的氛围。
徽派建筑的居室布局合理,充分利用了光线和视线的效果,营造出舒适而宜人的居住环境。
居室内的家具、摆设和壁画都精心选材、制作,体现了徽派文化的独特之美。
此外,徽派建筑还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建筑材料的选取。
徽派建筑的外墙通常采用红色、白色和黑色的涂料,呈现出富丽堂皇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抵御风雨和日晒。
建筑材料方面,徽派建筑主要使用土、木、石等传统的建筑材料,保留了传统建筑的质朴和古朴之美。
在我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徽派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文化的载体和人们的精神家园。
徽派建筑承载了徽州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表达。
通过研究徽派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总而言之,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徽派建筑的调研,我对其发展历程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徽派建筑的独特之美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新时代背景下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徽派建筑这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形式,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独特的古韵和建筑风格,使其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发展之间却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此,本文将就新时代背景下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发展进行研究探讨。
一、徽派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徽派建筑源自中国古代安徽省的建筑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随着宋元明清历史时期的演变发展,徽派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统计,徽派建筑的历史建筑群目前仍然保存完好的有500多处,包括居民楼、宗祠、书院、桥梁等,其中有些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由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1999年建立的徽派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以及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遗产。
徽派建筑不仅在历史沉淀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同时在建筑风格上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以木质搭建、青砖铺地,辅以石雕、木雕、砖雕这些传统的装饰手法,结合了江南园林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宗族文化、社会关系和风水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和浓厚的徽文化精神。
二、徽派建筑的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传统建筑在新时代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威胁。
徽派建筑也不例外,面临着许多破坏和衰败的困境。
徽派建筑周围的建筑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城市化进程中的大规模拆迁、道路修建等,严重威胁了徽派建筑的保存。
徽派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也存在一定困难,受制于资金和技术的不足,许多古建筑无法得到及时维修和保护。
徽派建筑在现代社会的使用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改变了传统的功能和结构,导致原有的文化价值受到了严重的侵蚀。
徽派建筑作为文化遗产,其保护与复兴的工作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徽派建筑的传统文化价值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如何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徽州民居建筑特点研究
徽州民居建筑特点研究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代道县,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和建筑。
徽州民居建筑的特点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篇文章将探讨徽州民居建筑的特点,包括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建筑材料等方面。
建筑风格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它的屋顶与墙体。
它的屋顶通常是由两条坡走向的,这种形式叫做悬山式屋顶。
悬山式屋顶在古代中国的建筑中是很少见的,但在徽州却是常见的。
徽州民居的墙体采用干挂砖墙面,这种方式通常是先在砖墙上打上一层石灰,然后再用砖头覆盖整个墙面。
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潮气侵入房间内部。
空间布局徽州民居的空间布局采用了排屋的建筑形式。
这种方式将多个房间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庭院空间。
在徽州的民居中,庭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
庭院通常会有半封闭的设计,这样可以保护住户的隐私。
徽州民居的庭院设计也体现了徽州建筑的精髓。
庭院中通常有一些石灵墙和水池,还有一些长凳和椅子,这些都能增加庭院的美观和生活的舒适度。
建筑材料徽州民居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了木结构和石材。
在庭院中,有一些非常漂亮的石灵墙,这些也是徽州历史建筑中的代表性建筑材料之一。
另外徽州民居的木结构也非常漂亮,却也非常实用。
徽州建筑材料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特点,比如说耐用性、保温性和防震性等等。
这些特点为徽州的民居带来了长期的使用价值,同时也为之后的建筑者提供了很好的建筑样本。
结论徽州民居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和对生活的保护。
无论是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或者建筑材料,都充分体现了徽州人的智慧和理念。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独特的建筑,在今后的生活中好好享受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价值。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徽省黄山地区为发源地,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
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对地形地势的巧妙利用。
它通常选址于山坡之上,把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徽派建筑的屋檐多为青瓦和黑瓦相间的形式,给人一种喜庆欢愉的感觉。
徽派建筑还注重对建筑材料的精心选择,多采用优质的木材和硬实的石料,经过繁复的加工和雕刻,使建筑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
徽派建筑的核心是宅院的布局与设计。
宅院一般由四合院中的多进式组成,宅门面向大街,形成内外分明的格局。
宅院内部多是四方中庭的结构,庭院四周是主体建筑、厢房和花廊等,形成一种相对封闭而又灵活的空间格局。
而四合院中的主体建筑多采用三进两院的形式,屋内设有正厅、正室和次室等,以及设有走廊和楼梯等,用于人流的进出。
整个建筑的布局和设计,既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又具有艺术的美感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徽派建筑除了宅院外,还有庙宇、园林和墓地等。
徽派庙宇多建在山间,采用多柱的形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徽派园林以丰富多样的景致和巧妙的布局而著称,常常包含假山、池塘、廊亭、小桥流水等元素,形成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徽派墓地则通常选址于山坡、山脚或水边,建筑有石坊、神道、墓碑等,具有庄严肃穆和尊重逝者的特点。
徽派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徽派建筑正在逐渐消失,唯有通过对其研究和传承,才能保留其独特的价值和文化意义,让后人能够欣赏和了解。
艺术视角下徽派建筑的设计研究
艺术视角下徽派建筑的设计研究□唐越摘要: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建筑艺术令中外建筑界人士折服。
该文通过研究徽派建筑的形成、特色、美学意蕴、徽派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挖掘徽派建筑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徽派建筑艺术文化一、徽派建筑的形成徽州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青山绿水的环绕之中。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徽州的手工业、商业在明中叶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徽商迅速发展壮大。
徽州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中原地区士族迁入的情况,中原地区的士族把宗法思想传入徽州,使中原文化与徽州当地文化逐渐融合。
徽商贾而好儒,结交的文士、官僚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再加上徽州文化、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积累了丰厚财富的徽商为光宗耀祖、展现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而大兴土木,建造了雕饰精美、风格典雅的住宅、书院、园林等建筑,推动徽州建筑文化走上巅峰。
独具匠心的徽派建筑有着十分鲜明的设计理念和特色,不拘泥于固有的建筑风格,而是自然融合了徽州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园林理念等,形成了独特、雅致的建筑形式。
这些布局合理、装饰精美、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徽派建筑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徽派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流行于徽州,代表性地区如宏村(图1)、西递等。
徽派建筑大多坐北朝南,建筑之间较为紧凑,边界相对模糊。
徽派建筑布局灵活,讲究对称,结构严谨,造型讲究形式美,符合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虚实结合等形式美法则。
徽派建筑以木构架为主,砖、石等也是其建筑原料。
从徽派建筑的外观看,其由白墙青瓦构成,美观雅致,房屋普遍为二层或以上,排列合理、有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群体。
徽派建筑以民居、祠堂、牌坊为“三绝”,呈现出古雅、简洁、富丽的视觉效果。
1.“徽州三雕”雕刻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性元素之一,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被广泛运用于门楼、窗户等处。
木雕与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息息相关,其融合了绘画的技法和表现形式,手法复杂。
徽派建筑研究0704[成果]
设计部 2017.7
目录
1、徽派建筑简介 2、徽派建筑的形成 3、徽派建筑规划特点 4、徽派建筑民居建筑特点 5、徽派建筑祠堂建筑特点 6、徽派建筑牌坊建筑特点 7、徽派建筑装饰特点 8、结语
第一章、徽派建筑简介
徽派建筑简介-01【徽州简介】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 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 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 命名来源。今徽州分属安徽省与江西省, 并分隔为黄山市、绩溪县(宣城市)与婺 源县(上饶市)。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 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 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 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明清时 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 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也 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 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 为黄山市。
民居建筑特点-10【立面特点五:质感】
通过视觉和触觉建筑材料的各种不同质感无时无刻在唤起人们的审美 意识,带来各种不同的感知。
斑驳的白墙
沧桑的白墙
木质窗框
民居建筑特点-11【立面-文化记忆】
通过黑白的历史再现,描绘出徽派建筑的文化记忆。
第五章、祠堂建筑特点
祠堂建筑特点-01【综述】
祠堂是祭祀祖宗先贤、新年谒祖、举行 庆典、执行族规、嘉奖子孙,宴请功名成就 者等诸事举行的庙堂。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 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徽州名门 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以显示家族昌盛 ,人丁兴旺。 祠堂外观,正面较豪华,门厅多为五凤 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 余三面较简洁。门槛外,大门两侧各有一面 雕刻精美的石鼓或石镜,一般宗祠门外立石 鼓,支祠门外立石镜,显示等级区别和宗法 森严。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内部穿斗式木构 架,围以高墙;一般外檐柱多用木石混合; 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
元代徽州民间建筑的研究与保护
元代徽州民间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引言: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建筑文化而闻名于世。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元代徽州民间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建筑界的瑰宝。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和城市发展的推进,许多徽派建筑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因此,保护和研究元代徽州民间建筑的重要性变得日益迫切。
本文将探讨元代徽州民间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以期营造更有利于文化传承的环境。
一、历史背景1. 元代徽州民间建筑的兴起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以其杂糅了塞尔柱艺术、宋代、民族传统、道教、佛教等多元文化的特点而闻名。
徽州位于现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而徽派建筑便是指以兴起于元代徽州的独特建筑风格。
2. 元代徽州民间建筑的特点元代徽派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并融合了道家的哲学思想,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
建筑材料多为木结构,布局合理,外观庄重典雅,内部装饰精美细致。
二、研究现状1. 文化学者对元代徽派建筑的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学者开始关注元代徽派建筑,纷纷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
他们深入徽州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历史文献对相关建筑进行详细的记载与解析,从而逐渐揭开了徽派建筑的神秘面纱。
2. 特色建筑的保存与修缮为了保护元代徽州民间建筑的独特风格和文化记忆,一些机构和专家积极参与到建筑的保存与修缮工作中。
他们致力于研究合理的修缮方法,保持建筑的原汁原味,但又恢复其原有的实用性。
三、保护与发展1. 加大政策和法律保护力度为了保护元代徽派建筑,在国家、省级和市级层面上制定出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加大对文化遗产的投入。
通过宣传教育和经济激励措施,提高社会对元代徽派建筑保护的重视度。
2. 促进旅游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徽派建筑作为徽州的一张文化名片,与徽州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可以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将旅游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推动元代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3. 加强文化传承教育工作在加强对元代徽派建筑保护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文化传承教育的力度。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独特风格,主要出现在安徽地区。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徽派建筑的特点、历史和影响进行研究。
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其丰富的装饰。
徽派建筑常常以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形式进行装饰,使建筑更加精致和美观。
这些装饰通常以花草、鸟兽等自然元素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徽派建筑还注重建筑的布局和结构。
徽派建筑通常以庭院为中心,院落布局合理,形成完美的对称。
建筑物的结构严谨,常采用梁柱的结构组合,使建筑能经受住四季的风雨侵袭。
徽派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
明代是徽派建筑的兴盛时期,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在这个时期得以建成。
明代的徽派建筑主要以宫殿、园林和庙宇为主,代表了明代建筑艺术的巅峰。
清代是徽派建筑最繁荣的时期。
在清代,许多富商和官员投资建造了大量的徽派建筑。
这些建筑的风格独特,成为了当地文化的象征。
徽派建筑对于中国建筑史的影响不容忽视。
徽派建筑的设计和构造方式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建筑风格。
它的影响还延伸到国内的其他地区,如江南地区。
徽派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装饰手法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细的工艺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称赞。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建筑历史上的珍品。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徽派建筑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深入调研成为必要的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徽派建筑进行系统性调研,全面了解其历史背景、特点及现状,为传承与保护徽派建筑文化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 研究徽派建筑的历史渊源,探索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2. 分析徽派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了解其与其他地方建筑的差异;3. 调查徽派建筑现状,了解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4. 探讨传承与发展徽派建筑文化的可行性,提出相关建议。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搜集相关专业书籍、学术期刊及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徽派建筑的相关信息;2. 实地调查:选择徽派建筑集中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历史建筑群、样式和现状;3. 专家访谈: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获取权威观点和建议;4. 参观交流:参观徽派建筑的保护与修缮项目,与相关从业者进行交流。
四、调研结果1. 徽派建筑的历史渊源:徽派建筑起源于安徽,兴盛于明清时期,以徽州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2. 徽派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徽派建筑注重形式美学,以宏伟壮丽、完美对称、精雕细琢的特点著称;同时,其注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与工艺;3. 徽派建筑的现状:部分徽派建筑面临严峻的保护与修缮问题,存在着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社会失衡等因素的影响;4. 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护与传承徽派建筑文化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合理规划和创新性的利用措施,将徽派建筑文化传承给后代。
五、调研建议1. 加强徽派建筑的保护意识,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规划;2. 加强徽派建筑的修缮工作,注重修缮材料和技艺的传承;3. 挖掘徽派建筑的文化内涵,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徽派建筑的认知;4. 促进徽派建筑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拓展其功能和利用途径。
六、结论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建筑风格。
关于古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古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文化的调查报告人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而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等又孕育一方建筑,像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等等,可以说,建筑是研究一个地方风俗文化的不可忽视的着手点。
根据老师要求,我选择对古徽州地区的徽派建筑文化展开调查研究活动。
一:调查背景及动机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
而这里所说的古徽州地区主要包括现今的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等等,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居民建筑总计7000栋,明清古村落大致有100多处。
可以说,只要一提起关于古徽州的风俗文化则其极具有特色的徽派建筑则是不得不提的。
说到徽派建筑则就不得不溯本逐源了。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温暖,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农民生活困难。
而古徽州又盛产木材、茶叶、蚕丝。
因此,生活逼迫得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求衣食于四方”,到外边去发展。
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发展到经营盐,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户。
这些徽商致富以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
也就是这些著名的徽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民居,进而逐渐发展直至成为一极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
二:问题的提出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是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砖雕、石雕、木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徽派建筑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为了深入了解徽派建筑的历史、特点以及保护与传承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徽派建筑的调研。
二、调研内容1. 历史渊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我们了解到徽派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
徽派建筑以其特有的布局、结构风格和装饰艺术而闻名,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2. 特点与风格徽派建筑在建筑布局、结构风格、装饰艺术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其建筑布局注重空间的分割和利用,风格上注重对称、均衡和雕刻工艺。
3. 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徽派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保护不力、传承困难等问题。
我们调研了一些徽派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并与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目前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三、调研成果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徽派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其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同时也了解到了目前在徽派建筑保护与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和解决方案。
四、结论和建议在调研结束后,我们认为应加大对徽派建筑的保护力度,加强传承与宣传,提升人们对徽派建筑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同时,也应加强徽派建筑的研究与开发,推动其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使其独特的魅力得以传承与发扬。
五、展望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徽派建筑的关注,加大对徽派建筑的保护力度,促进其传承和发展,使其在当代社会得以重视和发展。
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徽派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以上即是我们对徽派建筑的调研报告,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徽派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其发展壮大而努力。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特点而著名。
徽派建筑起源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成为明清时期徽派文化的代表。
下面是关于徽派建筑研究的报告。
徽派建筑最初出现在安徽省黄山一带,并迅速传播到江苏、浙江等地。
徽派建筑的风格独特,以庙宇、宅院和园林为主要建筑类型。
其建筑风格兼具北方宫殿式建筑和南方园林式建筑的特点,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创新。
徽派建筑注重整体布局和细节设计。
整体布局讲究对称和对角线,建筑物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排列。
整体布局严谨有序,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在空间上的完美协调。
细节设计非常精细,包括屋瓦、雕梁画栋、门窗等,每一个细节都注重形式和意境的统一。
徽派建筑的特点还表现在材料选择和施工技术上。
徽派建筑选用上等材料,如青砖、花岗岩等,以确保建筑的质量和耐久性。
施工技术讲究精细和精确,在木结构和砖石建筑中尤为突出。
其中,徽派建筑的斗拱技术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它通过合理的构造和技术手法,使建筑物更加稳固和美观。
徽派建筑也注重环境与建筑的融合。
徽派建筑通常建在山水之间,充分利用山川的优美景色。
建筑物通过布局和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使整个建筑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这也是徽派建筑与其他建筑流派的重要区别之一。
徽派建筑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通过研究徽派建筑,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体味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为当代建筑的设计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总之,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
徽派建筑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徽派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也能够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发扬中国建筑的优秀传统。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代表性风格,起源于明代后期安徽地区,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和演变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
徽派建筑具有严谨的结构、精美的装饰和富有艺术性的设计,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宝库之一。
一、徽派建筑的特点1. 精巧纤细的结构:徽派建筑注重规划和结构的严谨性,以"一庭两厅三楼"的平面布局为主,建筑各部分严格按照比例和对称的原则布置,构建出精致而稳定的建筑形象。
2. 独特的装饰风格:徽派建筑在建筑内外都注重装饰和雕刻,常用的装饰元素包括人物雕塑、花草纹样、楼梯扶手等,这些装饰元素富有民族特色,且形式独特、精美细致。
3. 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徽派建筑除了注重建筑本身的形式美,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建筑中常常会融入诗词、书法和传统意象等,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活的美好愿景。
二、徽派建筑的代表作品1. 安徽古城建筑群:包括黟县古城、宣城古城等,这些城市保存了大量的徽派建筑,是了解徽派建筑风格的重要场所。
2. 庐州庙会旧址:位于安徽合肥,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徽派建筑群落,其中的徽州古街和庙会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安庆古建筑群:包括伏岳山、长江大桥、宏村等,这些建筑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是徽派建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三、徽派建筑的影响和价值1. 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徽派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装饰风格对后来的中国传统建筑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徽派建筑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成为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 北方与南方建筑风格的结合:徽派建筑通过北方与南方建筑风格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风格,其精巧的结构、独特的装饰风格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徽派建筑的代表作品和影响价值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保护。
新时代背景下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背景下,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雕刻和传统的木构结构等特点,使之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存在。
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徽派建筑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许多传统徽派建筑被拆除或改造,文化遗产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
如何保护和合理发展徽派建筑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徽派建筑的特点、保护现状、合理性发展措施、政府与社会角色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徽派建筑,促进其合理发展,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1.2 问题意义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徽派建筑面临着诸多保护和发展的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建筑结构老化、环境污染、城市规划不当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徽派建筑的保存和传承。
保护和合理发展徽派建筑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徽派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是城市的骨架和灵魂,保护好徽派建筑意味着保护城市的文脉和传统,有利于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研究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徽派建筑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寻求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发展路径,既可以促进徽派建筑的传承,也可以推动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新时代背景下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合理性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徽派建筑的文化遗产价值,促进徽派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徽派建筑的特点、保护现状和合理发展措施,本研究旨在提出有效的政府与社会角色分工和合作机制,推动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之一,出现在安徽省的徽州地区。
徽派建筑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精美的施工工艺让人们赞叹不已。
本文将对徽派建筑进行调研,以深入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徽派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对称与平衡。
徽派建筑在平面布局上追求对称,建筑的各个部分都能够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的整体。
二是注重隐藏。
徽派建筑在外部看似简单朴素,但内部却隐藏着别有深意的精美装饰,给人以惊喜和欣喜。
三是注重细节。
徽派建筑在建筑构件的设计和装饰上注重细节,每一个细小的装饰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从而使建筑更加精致和美观。
徽派建筑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
徽派建筑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记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徽派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美学观念。
二是艺术价值。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精美的施工工艺,成为传世之作,给后人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三是文化价值。
徽派建筑代表了安徽地区的历史文化,它是徽州地区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调研过程中,我参观了徽派建筑代表性建筑——宏村。
宏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景观设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宏村的建筑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它们的布局和形式都符合徽派建筑的特点。
建筑的外观朴素简单,但内部却装饰精美,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彰显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
同时,宏村的景观设计也体现了徽派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
通过调研,我深刻地认识到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徽派建筑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珍视和保护的重要文化资源。
我们应该加强对徽派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使其继续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研究和推广徽派建筑,为人们提供更多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建筑风格的机会,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徽派建筑理论与实践探究
徽派建筑理论与实践探究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地区以及周边地区出现的一种特殊建筑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并在当时的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徽派建筑因其独特的构造形式、精湛的工艺技术和多样化的装饰手法,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及海外的建筑设计之中。
本文将从徽派建筑理论与实践探究两个方面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一、徽派建筑理论探究1.形式美学徽派建筑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主要体现在建筑的整体规划、构造形式、装饰手法等方面。
徽派建筑注重建筑的整体规划,具有明确的对称性和序列性构造。
各个建筑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严格协调,构成一个和谐而有序的整体。
徽派建筑还注重对于周遭环境的融合,采用“天人合一”的理念,用建筑来表达“亲近自然”的人文情怀。
2.材料工艺徽派建筑的材料工艺非常精湛,注重材料与工艺的协调。
徽派建筑通常使用易挥发、容易腐朽的杉木为主要结构材料,而选用耐久、坚硬的砖、石、瓦来装饰外部。
徽派建筑采用藻井、木雕、砖雕、灰塑等多种装饰手法,例如镂空的窗芯、木材雕花、砖雕等,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3.文化内涵徽派建筑在文化内涵方面富有独特的特点,是深受古代徽商文化影响的产物。
徽派建筑体现了徽商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传承,以及“诚信、注重家族,重视品德、文化和勤劳”的传统观念。
二、徽派建筑实践探究1.建筑风格应用在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之中,徽派建筑风格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体现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传统,以其优越的审美品质和文化内涵在当代建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建筑、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中,徽派建筑风格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也反映出中国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固守与传承。
2.建筑文化展示为了加强对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宣传,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越来越关注徽派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传承,建造了一些徽派建筑主题的文化展馆和博物馆,如荣宝斋、黄山市民俗博物馆等。
徽派建筑与南方古代城市特色的研究
徽派建筑与南方古代城市特色的研究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尤其在南方地区,有着许多古代城市拥有各自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其中,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南方城市建筑的一种代表,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徽派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其与南方古代城市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徽派建筑,最早起源于中国安徽省,是明、清时期徽商在家乡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而著称,富有韵律感和典雅之美。
徽派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汉、唐、宋、元等多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手法和艺术风格,充分展现了南方古代城市的特色。
首先,徽派建筑注重建筑的整体布局和空间安排。
徽派建筑通常由一组独立的建筑组成,围绕着一个庭院或者花园,构成独特的建筑群。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同时也营造出宁静和协调的环境氛围。
其次,徽派建筑注重细节的处理。
徽派建筑的门窗、柱头、梁枋等各个细节部分都严格按照特定的比例和形状进行设计和制作,注重对线条、图案和色彩的运用。
通过这种精细的工艺,徽派建筑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平衡、和谐而富有美感。
除此之外,徽派建筑还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徽派建筑大量使用木材,既可节约资源,又可获得独特的建筑效果。
与此同时,徽派建筑还善于运用石材、砖瓦等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结合和运用,使得建筑在外观和内部结构上更加坚固耐用。
徽派建筑的特点不仅仅是其建筑风格和处理细节的独特之处,也体现了南方古代城市的独特文化氛围。
徽派建筑常选址于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与周边的环境和谐共生。
同时,徽派建筑还注重与周围建筑和谐相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群落,既展示了徽派建筑的特色,也体现了南方古代城市的聚落特点。
在南方古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徽派建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影响了许多城市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氛围。
同时,徽派建筑也与南方古代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共同促进了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一、概述二、徽式古民居特点(一)枕山环水(二)讲求美学意蕴(三)内部构造别有洞天(四)细部构造特点三、古祠堂特点四、古牌坊特点五、结束语前言1.报告目的全面了解徽式建筑的风格和细部特点。
2.编制时间2023年5月23日-2023年5月26日编制人: 学号: 班级:3.资料来源1) 特色建筑网站2) 相关建筑书籍3)实地考察一、概述徽式建筑是徽州的一大标志, 至今还保存着数量惊人的古建筑, 蔚为壮观;民居精致, 祠堂高矗, 牌坊肃穆, ……在经历了许多人为破坏和岁月打磨后, 幸存的徽州古建筑淡定地耸立着, 展现的是惊心动魄的沧桑和精神意蕴的恒久。
徽式建筑重要流布于古徽州的“一府六县”, 及其周边的一些地方, 如现在的黄山市黄山区、宣城市的旌德县、池州市的石台县、附近的泾县、青阳等地, 此外如江苏的扬州, 金陵, 浙江的杭州, 金华, 江西的婺源、景德镇等地也受古徽州建筑之风吹拂。
如今留存下来的徽式建筑, 大多是明清时期的, 相对而言, 在装饰上, 明代的古建筑崇尚简洁明快, 而清代的讲究精细繁复。
古老的徽州建筑, 不仅具有使用功能、旅游开发价值, 还具有历史、文化、科技研究价值, 以及审美和收藏价值。
徽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 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 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 它的工艺特性和造型风格重要体现在民居、宗祠、牌坊等建筑实物中。
徽式建筑不管是在村镇规划构思, 还是平面及空间解决、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都充足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 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二、徽式古民居特点(一) 枕山环水徽州古民居通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和多少代人的努力, 终于形成了民居星罗棋布、村落远近相望的景象。
其规模之盛, 风格之突出, 品味之高, 是中国其他地方所难以媲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7【整体美-西递】
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8【规划实例】
西递
呈坎
唐模
宏村
第四章、民居建筑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01【平面特点】
徽州民居的外观明朗,其布局 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 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 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整个宅 居以天井为中心,三间两过厢组成 长方形平面双楼层的内向小型三( 或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倚山 傍水,讲究风水价值。
徽派建筑的形成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
徽派建筑的形成-02【荣归建宅】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 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 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 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 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 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 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 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 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 的文化内涵。 其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 祠堂、牌坊等建筑实物中,因此民居、祠堂 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最具特色 的是传统民居,它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 要特征
祠堂建筑特点-02【入口】
祠堂建筑特点-03【内庭】
祠堂一般多位于正寝(前堂)东侧 ,讲究的有三间二外门。正大门平常不 开,只在春秋二祭或族人议大事时开启 。正厅外,有储藏祭器、遗书的小房子 ,环绕成一个独立的建筑群
祠堂建筑特点-04【古戏台】
古戏台大多建造在宗族的祠 堂内,它是祠堂建筑的一部分。 它们有两种形制,一种是,戏台 与祠堂前进合为一体,不唱戏时 是祠堂的通道,装上台板,就是 戏台,这种戏台被当地人称之为 “活动戏台”。另一种是,戏台 也建在祠堂内却是固定的,这种 形式的戏台则被人称为“万年台 ”。这些古建筑群体建造精良, 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反映了古 徽州鼎盛时期民间戏剧艺术的真 实面貌
民居建筑特点-05【立面特点】
徽派建筑中民居最典型的特点是: 粉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徽州民居的结构牢固,大多是砖墙、 木梁架和方砖铺地 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 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 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 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 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 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 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 低错落,富于变化。
其中以天井为中心所设计出来的“ 四水归堂“也是徽州古民居பைடு நூலகம்筑特有 的风格 比较典型的平面形式有三合院、四 合院、H型院
民居建筑特点-02【平面-三合院】
此种布局在徽州民居中,是最经济的一种。通常为一进的两 层住宅,天井位于中央,一层为明堂,天井的两侧是过厢,楼梯 设在一侧的过厢中。卧室位于明堂的左右厢房中
徽派建筑研究
设计部 2017.7
目录
1、徽派建筑简介 2、徽派建筑的形成 3、徽派建筑规划特点 4、徽派建筑民居建筑特点 5、徽派建筑祠堂建筑特点 6、徽派建筑牌坊建筑特点 7、徽派建筑装饰特点 8、结语
第一章、徽派建筑简介
徽派建筑简介-01【徽州简介】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 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 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 命名来源。今徽州分属安徽省与江西省, 并分隔为黄山市、绩溪县(宣城市)与婺 源县(上饶市)。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 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 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 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明清时 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 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也 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 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 为黄山市。
许国石坊
牌坊建筑特点-02【实例】
棠樾牌坊群(第 1到第7牌坊): 1、鲍灿孝行坊 2、慈孝里坊 3、鲍文龄妻汪氏 节孝坊 4、乐善好施坊 5、鲍文渊继妻吴 氏节孝坊 6、鲍逢昌孝子坊 7、鲍象贤尚书坊 棠樾牌坊群
第七章、建筑装饰特点
建筑装饰特点-01【综述】
徽派民居建筑是以柱、枋、梁、檩、 椽等构件组成的木结构建筑,梁托、瓜柱 、叉手、雀替、斗栱等大都进行镂雕加工 ,装饰以漂亮的花纹、线脚。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 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 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木雕在古民居 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 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 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 井四周的望柱头等;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 、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 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 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
第三章、徽派建筑规划特点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1【特点一:自然美】
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生活在 “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 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於 抓住山水作文章。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 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徽派建筑群体布 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 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 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 致如诗如画,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 这种建筑思想的指导下,徽州“桃花园裏 人家”式的村镇随处可见。它们或铺展於波 光潋灩的大河之滨,或蛰伏於云遮雾绕的深 山一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视野缤纷。
农户
富裕人家
官家(八字)
民居建筑特点-07【立面特点二:天井】
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水枧流入阴沟。 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外流”。可通风透光,四水归堂,又适应 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商人心态。
剖面
民居建筑特点-08【立面特点三: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放火墙封火墙等等,特指高于两山墙屋 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 ,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 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民居建筑特点-09【立面特点四:色彩】
徽州民居的外部以黑白灰为基调,青灰色砖瓦,白衣大面积的白墙;其 内部则以木质天然的色泽以沉稳的天然灰色石材构成简约质朴的色彩环境 崇尚自然本色,大气而朴实,以黑白灰色层次变化形成的整体色调有一 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感。这样的色彩体系背后是徽州人审美的理念及 深厚的文化背景
牌坊建筑特点-02【立面特点】
古牌坊结构严谨、布 局合理、规模宏大,每一 块梁枋,每一件镶嵌都合 乎力度,在建造上讲究选 址、造型、雕刻、用料等 。牌坊型制不一,有“楼 脊式“,“冲天柱”式; 有方形四柱、八柱,也有 “一字型”单门和三门的 ;有遍饰雕刻、工致华丽 ,也有平琢浑磨、不事雕 饰的,其排列有纵列七道 、四道,也有三座横列一 排。
民居建筑特点-10【立面特点五:质感】
通过视觉和触觉建筑材料的各种不同质感无时无刻在唤起人们的审美 意识,带来各种不同的感知。
斑驳的白墙
沧桑的白墙
木质窗框
民居建筑特点-11【立面-文化记忆】
通过黑白的历史再现,描绘出徽派建筑的文化记忆。
第五章、祠堂建筑特点
祠堂建筑特点-01【综述】
祠堂是祭祀祖宗先贤、新年谒祖、举行 庆典、执行族规、嘉奖子孙,宴请功名成就 者等诸事举行的庙堂。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 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徽州名门 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以显示家族昌盛 ,人丁兴旺。 祠堂外观,正面较豪华,门厅多为五凤 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 余三面较简洁。门槛外,大门两侧各有一面 雕刻精美的石鼓或石镜,一般宗祠门外立石 鼓,支祠门外立石镜,显示等级区别和宗法 森严。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内部穿斗式木构 架,围以高墙;一般外檐柱多用木石混合; 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
民居建筑特点-06【立面特点一:门楼】
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 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 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 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 主人地位的标志
徽派建筑简介-02【徽派建筑简介】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 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 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古民 居、古祠庙、古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 中。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 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 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 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 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 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 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2【自然美-宏村】
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3【自然美-呈坎】
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4【自然美-唐模】
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徽派建筑规划特点-06【特点二:整体美】
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为了保持 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 ,徽州人聚族而居。其时徽州已成为全国风 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对封建风水文化顶礼 膜拜,笃信不疑,认为村镇的群体布局所勾 勒而成的地形轮廓的寓意内涵直接反映了一 个宗族的“文化”素质,关系著宗族的荣辱 兴衰。宗族建筑物统一规划众望所归。 徽派建筑的群体布局虽然是封建族权制 约下的产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让 人大开眼界的。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齐刷 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 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各种各样 的建筑物规划严整,排序井然,让驻足其间 的游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