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初中地理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学校初中地理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摘要] 目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着诸如“专业师资缺乏”、“大班额”、“社会、家长、学生不重视”等多重困境。
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对此感触颇深,本文就农村学校初中地理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在教师层面上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对策。
[关键词] 农村学校初中地理教学困境对策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内容和体系方面的确能够体现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方向明确,思路清晰,使教育素质更加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符合课改理念和地理课本身的特点,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中。
虽然新教材在知识内容上看似减少了,但学生要学的仍没有减轻。
这无疑是加深了地理学科教学难度和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课标使用结果,对本校八年级近6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学困程度仅次于物理。
并综合分析其原因如下:一是中考不考地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
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不参加中考,缺乏学习地理的内驱力。
现在使用的新地理教材,把地理学科的特点更为鲜明地的体现出来,学生对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地理更无从把握,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没有源泉,成绩也就可想而知。
学生进入初中后,在应试教育这根无形“指
挥棒”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一踏入初中就把地理拒之千里之外,“我要学好语数外,理化生。
地理嘛,它与我无关,无须浪费时间”等。
因此,对这些学生而言,他们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当然也就无从产生,进而也就影响了他们的思维与主观能动性。
地理学科中考不考,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划一划,背一背,没有深入去学习与探讨。
其实,地理学科不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还具有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不能只重记忆而轻理解,也不能只重突击而轻平时,只有放弃死记硬背,才能还地理学习一个理性思考和推理的学习过程。
二是专业地理教师缺乏所带来的影响
地理新教材与课程改革前的教材内容相比,融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
它更注重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较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内容浅和知识点少表面给教师一种地理好教的错觉,但并不代表难度降低,更不能说明地理课好上,它需要教师把更多的知识外延补充给学生。
对于教师来说,特别是乡下的地理教师,因为许多是由教语数外或是音体美学科的老师代教地理课,为完成任务而已你一期我一期。
他们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够,缺乏地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长期以来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勾勾划划,形成了新教材与老套教学模式不协调局面。
学生自然感到地理课空洞、乏味和茫然,
时间久了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厌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挖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初中地理教材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内容单调,知识的趣味性不够。
因此,教师要翻阅参考书和工具书,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同时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照片和图片等,从而丰富课堂内容。
即便是初中地理也应需要专业的地理教师并长期固定下来。
三是班额过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老师“照顾”不周。
大部分学校的班额偏大,大多在60人左右。
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有思维型,情感型;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种类型。
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首先,教室的拥挤就连学生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都很困难;其次,教室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活动机会。
而且教师无法准确的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设计出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活动题。
在课堂活动中也很难了解学生活动的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学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针对上述困境,为了贯彻这些新的理念,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地理课要“回归生活”
任何个体的发展都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寓于经验之内、与生活过程同一的,经验使学到的知识与人生历程真正联系起来。
学生走进教室以前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已一定经验和观点。
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即是要将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与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活融合。
地理学科教学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植根于生活,既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是地理学科的重点特色。
在教学中,我们地理教师可以引入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外生活中去观察,去查找资料来获得答案,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
例: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条徒步环城苍溪的一条路线,让学生主动的去认识和使用地图等,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此教学中,一些地理常识,从四季服装的变化到地球的运动,从时差到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到从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从天气预报到绘制各种图表等,不只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地理意识得以树立,而且对以后的日常生活、旅游观光等也是终身受益。
其次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读图启发式”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知识就是来源于我们对地图的理解,地图对我们现实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离开了地图的地理教学就失去了它的现实意
义。
按照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了运用地图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的相关研究。
通过地图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慧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
初中地理教材的各类图表占居很大篇幅,是地理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图也就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读图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对知识的求知欲;从图中获取一定的地理信息,并分析地理事物间的联系与规律,使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
学生只有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在主客体的交融中学习知识并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是生命意义的升华,从而获得对学习地理的持久兴趣。
总之,顺应时代变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主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三位并举、层层递进的综合目的。
这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应为之而努力的方向。